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③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对本文“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㈠国有三不祥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注:①是:这件(事);②如:去,到。

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先天下之忧而.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香远.益清(远:远播)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C.斟酌损益.(益:增加)晏子对.曰(对:回答)D.薄.暮冥冥(薄:迫近)凄.神寒骨(凄:凄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晏子借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㈡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征求不已.② 惟.欲清净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㈢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刘宣苦读成才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驤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注释】①刘公宣:即刘宣。

②卫使:人名。

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解元。

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0.解释加点字(4分)(1)为卫使畜马为()(2)而文恭知人之益著益()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谓必山林老儒之作”一句中“必”字用得好,请简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介马夫竟然成为进士,请你说说刘宣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1)替(2)更加(由于版本原因原文应为“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此处加大了答题难度)11.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他加以优待12.“必”翻译做“一定”,表示肯定的推测体现出了刘文恭非常确定刘宣所做文章出自山林老儒之手,侧面体现出了刘宣所著文章的老练及其卓绝的文采。

13.①刘宣自己读书勤奋刻苦;②卫使善待人才;③刘文恭有伯乐识人之明(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岳阳楼记(节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句中的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直挂云帆济(jì)沧海/若夫(fū)淫雨霏霏B.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C.欲渡黄河冰塞(sài)川/薄暮冥(míng)冥,虎啸猿啼D.多歧(qí)路,今安在/宠辱偕(jiē)忘(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气冲斗牛B.沙鸥翔集/集思广益C.至若春和景明/良辰美景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实事求是(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pptx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pptx
一 寸 光 阴 不 可轻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31 分)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 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 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 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 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 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
一 寸 光 阴 不 可轻
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 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 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 分)
因谒公(


) 果蔬皆不具(
) 方命坐
24、说说文段中的画线句“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 而退。”的意思(3 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2 分)
4
一寸光阴不可轻
(1)徙衽以从阴 (
去(
)
) (2)其阴逾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2、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自己的语 言表达)(3 分)
1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3 分)
三、辨盗钟①(12 分) 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 人,莫知的为②盗者。述古绐③曰:“某寺有一钟,至 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④祠之。引囚立钟前,谕 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 同职⑤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⑥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 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5篇(含答案、译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5篇(含答案、译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注释】常平:官仓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甫冠.,名闻四方(2)讽.富人自实粟(3)欧阳修见其文,奇.之(4)力能动.权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2)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3)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3.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4分)二、是仪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大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曹公有马鞍在库,为鼠所伤,库吏惧,欲自缚请死,冲谓曰:“待三日。

”冲乃以刀穿其单衣,若鼠啮者入见谬①为愁状。

公问之,对曰:“俗言鼠啮衣不吉,今儿衣见啮,是以忧。

”公曰:“妄言耳,无苦。

”俄而库吏以啮鞍白②,公笑曰:“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

”竟不问。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注释】①谬:装作。

②白:禀告,报告。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为.鼠所伤____________(2)竟.不问______________2. 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若鼠啮者入见谬为愁状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曹冲是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①,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②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③,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节选自刘基《百战奇略》,有删改)【注释】①赢粮:余粮。

②疽(jū):毒疮。

③旋踵:掉转脚跟。

指退缩。

4. 对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其疽/ 何哭也?1B. 子卒也而将军/ 自吮其疽/ 何哭也?C.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D. 子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

6. 吴起何以能够在诸侯之战中胜率这么高?三、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管仲得其所欲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①。

施伯②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③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鲁君欲杀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节选自宋深《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以中有足乐者以其境过清C.撰长书以为费军书十二卷D.言和而色夷政通人和(2)把“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31分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 蹄之。

虎因喜。

计之曰:“ 技止此耳! ” 因跳踉大阚,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 ]慭慭:yìn yìn ,谨慎小心的样子。

阚:hǎn, 虎叫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4分船载以入 ( 驴不胜怒 ( 技止此耳 ( 乃去(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

(10分①然:庞然大物( 然往来视之(②因:因跳踉大阚( 罔不因势象形 (③耳:技止此耳 ( 无丝竹之乱耳 (耳朵④且:以为且噬已也( 且焉置土石 (⑤益:益习其声 ( 有所广益 ( 3、选出下列各句中“ 之” 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B 、孔子云:“ 何陋之有” ?C 、虎因喜,计之曰D 、稍出近之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咬断驴的喉咙, 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 、“ 跳踉大阚” 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 终不敢搏” 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 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 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

(6分心理活动:动作:作用:8、指出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至少 2个。

(2分9、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3分二、郑人逃暑① (11分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 :沾湿。

⑤逾:同“ 愈” , 更加。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2分(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2、郑人的“ 拙” 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分1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3分三、辨盗钟① (12分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

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②盗者。

述古绐③曰:“ 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

” 使人迎置后阁④祠之。

引囚立钟前,谕曰:“ 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 述古自率同职⑤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⑥围之。

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

出而验其手,皆有墨, 一囚独无墨, 乃见真盗——恐钟有声, 不敢摸者。

讯之即服。

【注释】①选自《梦溪笔谈》。

②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③绐(dài :哄骗。

④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

⑤同职:同事。

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

⑥帷(wéi :围幕。

14、解释加粗词的含义(3分①尝知建州浦县( ②惟有一囚无墨( ③乃阴使人以墨涂钟(15、辨别“ 之” 的不同意义(2分①讯之, 遂承为盗 ( ②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16、陈述古采用攻心战术, 准确地把握了犯罪者的心理进行查证审讯。

陈述古抓犯罪者怎样的心理特征?用四个字回答。

你从原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找出来并翻译。

(7分①、心理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四、被裘公(19分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

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 取彼地金来! ” 薪者投镰于地, 瞋目②拂手而言曰:“ 何子居之高,视③之下,仪貌之庄④ ,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 岂取金者哉? ” 季子谢之, 请问姓字。

薪者曰:“ 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 ” 遂去不顾。

【注释】①薪:砍柴。

裘:羊皮袄。

②瞋目:眯着眼。

③视:眼光。

④仪貌之庄:外貌高雅。

⑤皮相之士:中看重外表的人。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3分当夏五月( 遂去不顾( 季子谢之(18、用“/” 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

(4分①、延陵季子出游②、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19、季子对薪者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3分20、能表现季子对薪者敬重的句子是。

(3分21、薪者不捡“ 遗金” 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3分22、像季子这样“ 以貌取人” 的人,社会上还大有人在,请你说几句话来劝劝他们?(3分五、王安石待客(13分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 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 顷即供饭, 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3分因谒公 ( 果蔬皆不具 ( 方命坐 (24、说说文段中的画线句“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 的意思(3分25、萧氏子为何认为“ 公必盛馔” ?王安石又是如何招待萧氏子的?(4分26、学了本文,你从王安石身上学到了什么?(3分六、蹇叔哭师(14分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若潜师以来, 国可得也。

”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③。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 孟子④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 尔何知! 中寿, 尔墓之木拱矣⑤ ! ” 蹇叔之子与⑥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 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注释】管:钥匙。

无乃:恐怕,大概,表示委婉语气的副词。

③公辞焉:秦穆公拒不接受蹇叔的劝告。

④孟子:对孟明的敬称。

⑤你懂什么! 如果中寿死掉, 你那坟头上的树早就长得两手合抱了!这是骂蹇叔早就该死了。

中寿,约指活到六七十岁。

蹇叔大约已七八十岁,过了中寿的年龄。

⑥与(yù):参加。

27、解释文中加粗字的意思。

(4 分)⑴诸:⑵劳:⑶谓:⑷辟: 28、就出师奔袭郑国一事,秦穆公向蹇叔咨询,蹇叔的意见是怎样的?理由有哪些?(4 分) 29、蹇叔是如何预见秦师和他儿子命运的?请参照蹇叔的预见用一句话点明事件的结局。

(3 分) 30、学了这篇文章后,请谈谈你的感想。

(3 分)答案:一、黔之驴 1、用船运禁不住通“只”,仅仅于是 2、①然:……的样子然而②因:于是依照③耳:罢了渐耳朵④且:将要况且⑤益:渐好处 3、B 5、B 6、D 7、心理活动:以为神;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终不敢搏;技止此耳。

动作:蔽、窥、遁、视、近出、荡倚冲冒、跳、阚、断、尽。

作用:细腻、逼真、传神地刻画了老虎的形象。

8、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庞然大物 9、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庞大的东西吓倒,要仔细观察研究,找到它的弱点,从而战胜它。

也告诫我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

虎无疑是聪明、勇敢的。

驴很笨,它对身边的危险毫无觉察,麻木迟钝,不考虑对付老虎的办法,结果被吃。

二、郑人逃暑 10、⑴:移动⑵离开 11、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12、“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13、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三、辨盗钟14、曾经;只;暗暗地;15、代词,指盗贼;代词,指钟。

16、做贼心虚;恐钟有声,不敢摸者;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四、被裘公 17、正值,正当;回头看道歉 18、延陵季子/出游字 19、季子开头看见薪者貌不出众,用轻蔑的口气要他捡地上的金子,当听到薪者一番铿锵话语之后,对他十分敬重,并道谢。

20、季子谢之,请问姓字骨气,有尊严)五、王安石待客 22、略。

21、人穷志不穷。

(有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23、拜见准备才 24、王安石抓取胡饼的四边并把它吃了,萧氏子非常羞愧地告辞而去。

25、因为王安石身为宰相,又亲自邀请他吃饭。

没有准备丰盛的菜肴,只是喝了几杯酒后,上了两枚胡饼和几块肉,吃饭时也只有一些菜羹下饭26、如:勤俭节约的精神,艰苦朴素的作风等。

六、蹇叔哭师 27、⑴诸:相当与“之于”。

⑵劳:使……劳累。

⑶谓:对……说。

⑷辟:通“避”,躲避。

28、蹇叔认为不可,理由是“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 29、扣“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两句回答。

至肴,遭晋师伏击,全军覆没。

30、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