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的媒介形象分析——以人民网、新浪网近5年的城管报道为例

合集下载

如何塑造良好的城管执法形象

如何塑造良好的城管执法形象

如何塑造良好的城管执法形象2013年08月08日09:08来源:凤凰网宁波站综合作者:邵增金岩如何塑造良好的城管执法形象——浅谈行政管理如何实现公平正义博文提要: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成为行政管理重要的执法内容和实务运作。

在实践中,城管队伍的执法形象是颇受诟病的。

一方面,这支队伍的构成是多个部门的综合,执法依据是与能够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硬法”不同的“软法”,强制力不足但自由裁量权过大;另一方面,由于执法定位的先天缺陷,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存在错位现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塑造城管队伍形象方面,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作者只是从塑造良好的城管队伍执法形象的视角作出自己的价值研判,并就行政管理如何实现公平正义发表一些浅见。

近年来,各地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些原来处于城市边缘的城郊村、城中村,从城乡结合部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城市管理的难度随之增大,城市的管理的紧迫性超过了城市建设。

一、城管执法的存在缺陷城市管理成为行政管理重要的执法内容和实务运作,各地都组建了城管执法队伍。

城管执法的目的是强化城市管理、维护城市秩序、提升城市文明,但不少城市的城管执法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不但未能通过依法管理消除城市乱象、促进城市和谐,反而事与愿违平添矛盾冲突、损害城市形象,程度不同地存在城市管理难题和队伍形象问题。

深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队伍构成的先天缺陷城管队伍是根据管理内容组建的,决定了它的构成是多个部门的综合或联合执法体,具体到执法人员个体,他们有天然的原部门、单位的依赖心理和派驻行为。

这样的队伍组构存在着诸多先天缺陷,比如由于专业素质的缺乏而造成的管理错位和纠错粗暴;滥用有效的手段而引起被执法对象的抵制甚至抗力;在形成城管执法强势的同时,在社会上形成“大盖帽”欺负“戴草帽”等扭曲形象。

2、“软法”治理的权威不足老百姓认为,对我执法先要认定我犯法,一些城管执法人员认为,我代表国家管理城市就要执法必严,把纠错也做成执法。

浅谈城管工作中的新闻宣传

浅谈城管工作中的新闻宣传

浅谈城管工作中的新闻宣传对于城市管理工作,多数人是通过宣传和媒体报道来了解的。

怎样判断城市执法管理行为的新闻价值,如何运用媒介做好新闻报道,如何提高城管新闻的媒体发稿率?本文将结合城管宣传工作的实际,从四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希望能够作为抛砖之引,敬希方家指点,探求做好城管宣传工作的真正法门。

城市管理随着城市发展应运而生。

在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规模以上的城市需要一支能够综合行驶执法权力的队伍,以维护城市秩序,管理城市,使我国城市化向着良性方向健康发展。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的成立,其执法职能逐步涉及到规划、市政、园林、市容、工商、公安等政府机关,城管队伍就这样一步步壮大。

正是因为我国的城管部门成立时间较短,执法社会环境尚未成熟,做好城管工作宣传尤为必要。

城市管理是一项琐碎、繁杂的工作。

它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复杂性、服务性等特点。

城市管理部门要从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城管入手,严格按照“城管就是服务、执法就要服务”“便民、利民,构建和谐城管、亲民城管”的执法理念,服务民生。

让辖区的市容市貌等整体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城市管理是执行政府管理城市的综合性服务工作,其职责涉及到民生民事,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处在政府和百姓之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影响着老百姓的利益。

城市化是一个过程,但是,我国目前城市化层次低、表层多、社会综合配套建设严重滞后或欠缺。

无论社会公共设施建设,还是市民文化素质和城市化理念等等都严重滞后。

这些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加大硬件规划、建设,更需要软件培训、宣传、提高,形成良性的社会舆论环境,促进城市化和谐稳步发展,确保市民真正享受社会发展的最大红利。

判断出城管工作的新闻价值。

城管工作细碎面广,涉及市民民生,容易出新闻,但不是所有涉及民生的城管工作都具有新闻价值。

如何判断我们日常城管工作的新闻价值,成为决定城管宣传报道的根本环节。

如何判断城管工作可报道的新闻性,结合日常的工作实际,笔者个人有以下三点体会。

网络媒体对城管形象的构建

网络媒体对城管形象的构建

网络媒体对城管形象的构建摘要: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城市管理力度的加大,媒体关于对城管执法发生的冲突性新闻报道增加。

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法,用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网络媒体对于城管形象的污名化再现,网络媒体对城管进行负面报道的原因,并探讨了如何改善城管的媒体形象。

关键词:城管;网络媒体;构建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2-0092-02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城市管理力度的加大,城管执法与部分群众之间的矛盾却有所加深,城市管理是一项普通而又繁重的工作,一些网络、电视、报纸不时出现城管执法不当,发生冲突事件的报道,有损城管队伍的形象,城管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公众和媒体的普遍认可。

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法,对华商网的全部新闻以“城管”为关键词进行标题检索,分析网络媒体对相关议题的报道数量和立场倾向。

考虑到资料的易得性与统一性,本研究选择2011年《华商网》作为分析样本,华商网是以整合华商报业平面媒体资源为基础的网络媒体,具有代表性。

样本收集从2011年1月1日到2011年11月1日,共得到有效样本数量300个。

二、网络媒介对城管形象报道的污名化对样本结果的量化分析中,共收集到关于对城管的负面新闻报道200条,负面新闻的报道率接近65%,其中在对城管的负面新闻报道中主要是围绕“粗暴”、“蛮横”、“打人”等关键字眼为主题。

如“乾县一男子驾三轮撞树身亡,家属称因遭城管追赶”,“乱收费”,“卫生费”,“摊位费”,“联合强拆”,“河南城管扇老农耳光”,“城管扯断买菜老太手指”,“孕妇面临流产称遭城管踢”,“被城管逮住,把水果踩得稀烂”,“市民欲拍城管粗暴执法被砸手机”,“汉中城管拒交停车费,殴打女收费员”,“城管粗暴执法”等等。

表1 城管暴力执法的描述暴力执法描述数量(篇)占总报道量的百分比辱骂呵斥38 19%没收物品50 34%强行拆迁48 24%打人致伤54 27%打人致死8 4%由表1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城管暴力执法几乎占据了所有负面新闻。

浅谈如何改变城管形象

浅谈如何改变城管形象

浅谈如何改变城管形象近年来, 关于城市管理执法引发的暴力冲突屡屡见诸报章媒体, 一桩桩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事件, 将城管一次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城管执法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各种责难遍布网上和新闻媒体, 给党和政府形象和城管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从事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将近十年的时间了,我切身感受到城管工作的艰辛、酸楚和委屈。

为了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我们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在我们的努力之下,城市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市容市貌更上一层楼,然而,我们却始终得不到大部分群众的基本认同,留给我们的只能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受气牛”。

改变城管形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顽疾。

解决这个顽疾,需要我们每一名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

这里,我浅谈两点建议。

一、以人为本,在城管执法过程中贯穿“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大禹治水, 成在疏导。

只堵不疏, 只能治标, 不能治本; 只疏不堵, 就会导致出现混乱不堪的“理想主义”。

因此城市管理不能只在“堵”上下工夫, 要堵中有疏、疏中有堵; 疏堵结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在城市执法管理中, 管理者应不断开拓创新, 拓展管理工作思路, 积极采用“疏”的方法, 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这些“顽疾”。

例如, 对占道经营问题, 除城市严管街和主干道外, 在不影响交通、不损害市容、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 可以在背街小巷规划一些地段, 允许低收入者、无生活来源者等“弱势群体”在指定范围内有序、整齐地“摆卖”, 这既能化解执法矛盾, 又能解决农民工及下岗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

对乱张乱贴问题, 应科学合理规划设置一些广告张贴栏, 积极引导小广告发布规范化, 切实消除城市“牛皮癣”现象。

对违法建设问题,只靠行政手段强拆显然不行,我们必须在广泛深入进行社会性宣传的同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作用,不断转变群众的传统意识。

同时,我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

"城管"媒体形象分析--以新浪网的相关报道为例

"城管"媒体形象分析--以新浪网的相关报道为例

与到城市管理工作 中的一些 人员。
本 研 究 探 讨 的 “ 管 ”, 要 指 有 执 城 主
了社会大众 对执法机 构的特定形象认知 。
现代社会 人们依 赖媒介获取资讯 , 依
赖于媒 体反 映的 “ 真实 ”。 媒体 的报道 是 否客观 中立 , 媒体 反映 的 “ 管”形象 是 城 否能代表 “ 城管” 的整体形 象 ,大众对 “ 城管 ”的认 知是媒 体 “ 妖魔化 ”的结 果
{ 口 9 j , 曲 j ,
在大众媒体充斥的年代 , 个体大多透
因 此 , 研 究 所 欲 探 究 的 问题 如 下 : 本
业 肚 皿
博可 以真正做成提供信息 、展示形象 、 凝
聚 师 生 以及 扩 大 社 会 影 响 力 的 窗 口 。 一
④骆燕玲, “ 以 人民微博”为例浅析微
现 , 扩 大 大 众 对 其 的认 知 的 同 时 也左 右 在
“ 城管 ” 报道 的各种类 日数量 比例 , 如
“ 管 ” 道 则 数 、 城 管 ”报 道 的正 负 面 城 报 “ 标 题 、 城 管 ” 闻表 现 方 式 等 “ 新
三 、 料 分 析 资 1 “ 管 ” 道 则 数 、城 报
1媒 体 报 道 呈 现 哪 些 “ 管 ”的 形 、 城 象? 2媒体报道如何描述 “ 管 ” 、 城 ?
法制体制下 , 为避免从前多头执法造成 的
重 复 执 法 而产 生 的综 合 执 法 机 关 。 城 管 包 括 =. : 种 是 通 过 国 家公 务 种 一 员考 试 或 者事 业 单 位 考 试 , 时通 过 执 法 同 资格 考 试 的正 规编 制城 管 队 员 , 话 叫 做 行 “ 政 执 法 队员 ”, 管 理 , 导 , 证 , 行 有 疏 取 审

城管执法新媒体形象困境分析与路径优化

城管执法新媒体形象困境分析与路径优化

摘要:城管执法新媒体形象困境是城市管理领域的新问题。

由于历史遗留因素,公众对城管执法带有刻板负面印象的形象困境一直存在。

新媒体介入后,城管执法新媒体形象困境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存在负面标签扩大化趋势。

城管执法如若丧失新媒体阵地,就很容易造成舆论的被动,加剧公众负面形象。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厘清城管执法者、公众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分析当下城管执法新媒体形象困境的原因,藉此提出了加强城管执法者自身建设、打造城管执法新媒体舆论阵地、建立舆情处置机制、推进城管执法“数字化”转型、探索非现场执法等针对性建议,重塑新媒体背景下城管执法的正面形象。

关键词:城管执法形象;新媒体;利益相关者;舆情处置;数字化转型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2.06.007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城管执法是城市治理的核心内容,执法效能直接反映城市治理的水平。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部分城市更新已经从增量规划建设转向存量提质,甚至有些超大型城市进入减量规划时代,如北京正在打造减量发展的样本。

存量规划、减量规划衍生出新的治理任务及民众多元化诉求,倒逼城市治理的转型和升级。

2020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式,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同基层和百姓联系最紧密,直接体现我们的执政水平,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

”城管执法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城管执法者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执法满意度的直观体现,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城管形象好表明社会公众对政府管理水平的认可度高。

由此可见,打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已经成为提升城管执法乃至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一、城管执法新媒体形象困境表现(一)刻板负面印象在新媒体下被“放大”由于历史因素,早期城管执法者“粗暴管理”形象在公众心中已形成负面刻板印象。

浅议城管执法形象的塑造

浅议城管执法形象的塑造

浅议城管执法形象的塑造作者:吕东进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年第04期良好的政府机关形象,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凝聚力,提升民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从而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

由于城管执法对象多为街头影响市容环境的小商小贩,他们大部分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再加上一些城管人员暴力执法现象的存在,城管执法队伍一直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城管执法形象负面影响已经干扰到了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准确理解和客观评价。

这种现状若不改变,城管执法工作将会失去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导致行政执法效能的降低。

为此,塑造起良好的城管执法形象,应成为城管执法系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城管执法形象不佳的原因所谓形象,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政府机关的形象是政府通过颁布的各项具体政策、法规和每一位行政人员的行为特征作用于公众,在公众心目中形成一定印象,从而体现出一个政府机关的形象。

城管形象之所以不佳,一是因为城管执法对象多为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一些街面谋生群体,公众对他们怀有同情心理,即使他们的行为违反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城市管理法规,面对执法者查抄、罚没他们的谋生工具或物品时,多数公众还是愿意站在被执法对象的一边,同情他们,甚至会产生“城管执法恃强凌弱”的印象,从而对城管执法人员反感,不配合、不支持城管执法的工作;二是由于部分城管执法队员素质不高,缺乏执法经验和执法技巧,在遇到被执法对象反抗、攻击、辱骂时不冷静,以暴制暴,导致暴力冲突,严重损害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公众会因此对政府失望;三是政府管理部门一味强调执法,忽视了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导致公众心中有怨气,而处于城市管理一线的城管执法队伍往往成为公众的出气筒。

客观地讲,城管执法队员在城市的建设管理中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维护城市的市容环境秩序经常加班加点,有的甚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厦门作为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宜居城市、文明城市,其良好的城市建设面貌、整洁的市容环境卫生,也少不了城管执法队员在寒冬酷暑、在大街小巷的辛勤管理。

城管执法形象的重塑分析

城管执法形象的重塑分析

城管执法形象的重塑分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你只看到小贩惨,却没看到居民烦,你有你的愤青,我有我的工作,你否定我的价值,我决定我的心情,你嘲笑我朝廷鹰犬,但那又怎样,哪怕挨骂挨打也得把活干好。

我是城管宋志刚,我为自己代言。

”这是宋志刚写在《城管来了》一书中的几句话。

我们渴望真相,但有时真相往往正被喧嚣遮蔽; 我们渴望理性,但理性又常常被某种观点酿造的情绪左右。

这一点,在城管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城管执法形象的现状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于某一事物的一种总体评价,是该事物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一种综合反映。

公众心目中的这个形象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而是由事物的一系列具体而又客观的印象要素所构成。

近年来,湖南城管打砸商铺、延安城管暴踩商户脑袋、云南昭通城管殴打盲人……有关城管打人的报道层出不穷,2013 年更是被网友戏谑的称为“城管年”,在一份“你对城管执法的印象如何?”的网络调查中,1174 张有效投票中有650 票选择了“不好、经常性野蛮执法”占总票数的%。

另一份“您对城管执法队伍在城市管理中总的评价”的网络调查中,共有140 人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不满意”的有68 票,占48. 6%。

由此显然可以看出公众对于城管的不满程度。

在网络上也流传这各种城管暴力执法的恶搞图片和视频,这对城管执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城管负面形象产生的原因由于城管执法于法律并无充足依据,于执法并不尽如人意,于执法程序并不完善严格,城管越来越多的被理解为一个贬义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确实存在个别城管素质低下,暴力执法城管作为公务员队伍中一个群体,其录用程序也是相当严格,同时作为执法者,也理应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

而现实中却并非如此,城管队伍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有经过选拔录用的公务员,也有没有编制的协管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完整的法学教育和正规的岗位培训便上岗执法,服务意识较差,在商贩拒绝惩罚时不够淡定,以暴制暴,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一系列城管暴力执法事件的曝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③ 盖伊 ・ 塔 奇 曼著 , 麻 争旗 、 刘 笑 盈、 徐扬译 : 《 做 新 闻》 【 M] . 华夏 出版 社 ,
2 0 08: 38
④ 王 秀丽 、 韩纲 、 帕梅拉 ・ J ・ 休梅克, 《 ( 新 闻调 查) 1 9 9 6 — 2 0 0 5 : 一种框 架分析 》
《 人 类传 播 理论 》 【 M】 . 清 华 大 学 出版 社 ,
20 0 4: 1 78
才使 患有 自闭症的儿 童重新进 人人们 视 是值得 肯定的。 但报道过程 中也存在 着一 成 年人 的困境与困惑 , 这样 的报道容 易让
社会产 生忧 虑情 绪。 栏 目可增加一些关 于 未 成 年人 的正 面 阳光 的新 闻 , 如典 型报
只是作 为一种传 播 的介 质0 。 本文 中对 于 进行 了随机抽样 , 即从这 5 年 中, 随机抽取 城管媒 介形象 的分析将 从第 二个维度来
进行 , 试 图从 内容 分析 的路径 , 对 比人 民 网和新浪 网近 5 年对于城管形 象的报道 ,
的 塑造 。
学 界对 于形 象的研究 一开始 主要集 中在 国家形象和政府形象方面 , 然后又借 由管
理学研究延 申到企业形象 中。 维度, 一是 研究 媒介 组织 自身 的形象, 媒
栾铁 政提 出了媒介 形象研 究 的两 个 解 释刻 板印象 是否影 响了城管媒 介形象 6 0 0 条新闻报道样本 , 两个 网站分别有 6 0 0
引起 的媒体热议 有关 。 正是 节 目的播 出 , 媒体 的热议 , 并将周 玮称做 “ 中国雨人 ” , 野, 成为关注的对象 。
近年来 , 新疆 暴乱 频 出, 发 生不少 伤 亡惨案 , 社会 安稳和谐遭 到破坏 。 2 0 1 4 年 8 月 2日播 出 的《 维 吾尔族 的乡村 国语 小 望。 校长开办 国语小学 的 目的 , 就 是解决
《 新 闻调查 》 关 于未 成年人 的报道 主
要 是在 陈述事实 , 进行 深入客 观报道 , 这 些缺 陷 : 一是大部分新 闻报道涉及 的是未
近年来 , 在 中国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
下, “ 形象” 问题 引起 了越来 越 多人 的关 注,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西方 已经 比较 成熟, 但 是在 我国学界 才刚刚起 步 , 我 国
介 自身作为被研究 的对象 ; 二是研究 社会 中的具象或个体例如社会 中的某类人群 ,
通过媒介传播形成的形象 , 媒介 在这其 中
学》 , 让人们看到 了新 疆的未来 , 新疆 的希 道 。 二 是报道 中所 涉及 的刻板 印象 , 容易 让人们产生错觉 , 觉得较落后贫穷 的西南 地 区未成年人不 论是 在教育 , 还是人身安
全方面都存在严重隐患。 口
参 考 文 献
I J ] . 《 国际新闻界》 , 2 0 1 1 ( 1 2 ) ⑤ 童兵 : 《 理论 新 闻传播 学导论》 [ M】 .
或个体 , 通过媒介传播形成的形 象, 媒介在其 中只是作 为一种传播的介质。 城 管, 一直是近几年媒介 形象研 究的焦点, 其形象的构建也 存在不 同程度上的争议 。 本文选取城 管作为媒介形象的研 究对 象, 主要从 第二个 维度进行研 究。
【 关键词 】 媒介形 象
城管 刻板 印象
深度报道分别 占到 了 1 3 . 3 %和 8 . 2 %; 新浪 网中通 讯 的篇 幅要 比评论 的题 材稍 多一 些, 分别是 占到 了7 . 2 %和4 %。 从横 向比较 看, 两个 网站中新 浪网更加偏重消息体裁
方式制度 占据 比较大 的比例 , 人 民网最多 的报道视角是城管正常执法 , 城管相关制 度措 施 , 城 管执法 方式 这 3 种 角度 , 分 别 是2 0 . 7 %, 1 8 . 2 %和 1 8 %。 而新浪 网的报道
① 斯 蒂芬 ・ 李特 约翰 著 , 史安 彬知 闻噌辱
2 0 1 5 年 第 7 鹬 1 6 9
N E W S W O R L D I 调查研究
内容分 析 的维 度 主要 包 括 : 报道 题 材, 报道视角 , 报 道 中城 管 的角 色 , 报 道 中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 2 0 0 0 : 1 4 4 ( 作者: 重庆工 商大 学文学与 新 闻学
院硕 士研 究 生 )
新 疆 孩子 们 的语 言障 碍 , 让 孩 子们走 出
去, 看 看外面 的世界 , 并通 过对孩 子们优
质 良好 的教育来避免暴乱的发生 。
3 、 存 在 的 缺 陷
城管 最主要 的行为 , 城管 报道 的主题 , 城 管报道的倾向。


城管形象 的内容分析
的使用 , 而在 人民网中则是消息和评论 占
据 了 大 多数 ( 见表 1 ) 。
2 、 报道视 角
视角主要是城管正常执法 , 城管执法冲突
与 纠纷 , 城 管 相关 政 策 措 施 等 , 分 别 是
城管 的媒介形象分 析
以人 民网、 新浪 网近 5 年 的城 管报道为例
。陈 斯
【 摘
要】 近几年, 媒介形象的构建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 其既是一种吸引力资源, 又是构建自身价值和品牌的优势资
源。 目前 , 对 于媒介形 象的研 究主要有 两个维度 , 一是研 究媒 介组织 自身的形象, 媒介 自身作 为被研 究的对 象; 二是研 究社会 中的具象
本 文 以人 民 网 和 新 浪 网 两 个 网 站 在
2 0 0 9 年1 0 月至2 0 1 4 年1 O 月这 5 年 的城管
报道为研究对象 , 由于样本量 比较大 , 我们 1 2 0 0 条城管的相关新 闻报道 。 每年抽取 6
个月 , 每个月按 照焦点来排序 , 抽取其 中的 2 O 条 组成样本 , 每年 1 2 0 条, 最终 5 年形成 条的样本量组成最终的总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