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现代性批判视野
社会现代性及其建构——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为视角

S c a o e n t n t n t a to o i lM d r i a d I s Co sr c i n y
— —
Vii n r m a x’ ii so o r iy s0 f o M r SCrtc fM de n t
F ANG fn ag
( ri td g Cn r A hi oma U i rt, h 40 0 C i ) Max m Sui et , n u N r l nv sy Wuu2 10 ,hn s n e ei a
现代性是对单一的资本现代性 的扬 弃, 实现包括 经济现代性在 内的政治、 以 文化 、 社会与人 的现代 性的协调发展 为 根本 目标。在 " 中国现代性 建构 中, 3代 - 必须扬弃资本现代性 , 建构全面协调发展 的社会现代性。
关 键 词 : 代 性 批 判 ; 本 现代 性 ; 会 现代 性 ; 的 现 代 性 现 资 社 人 中图 分 类 号 :4 3 F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85 2 1 ) 1 0 4— 4 10 2 1 (0 2 0 —09 0
方 芳
(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心 , 安徽 芜湖
摘
2 10 4 00)
要: 资本 现 代 性 的 生 成 , 开启 了世 界 历 史性 进 程 , 动 了 生产 力的 发展 , 来 了 经 济 现 代 化 , 由 于 只 注 重 人 的 推 带 但
物 质 欲 望 的 满 足 , 面追 求 经 济 现 代 性 , 片 资本 现 代 性 又 造 成 社会 片 面发 展 、 会 关 系对 抗 和人 的 物 化 等 问题 。社 会 社
第3 0卷
21 0 2年
总第 16期 2
马克思对于现代性两重批判

马克思对于现代性两重批判一、马克思学说对于现代性的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关键词:现代性、有原则高度、批判1、现代性:modernity,有137种定义,可见理解其含义的角度之多,但是马克思揭示的现代性是指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原则和纲领,也就是是现代世界称之为现代世界的某种东西。
具体来讲主要是两点:(1)资本(物质动因):重商主义时代进行大量的货币累积,但是单纯的货币累积并不是资本,只有当货币投入流通,并且产生超出其自身价值之上的价值,才能称之为资本,可见资本要求增殖,因此在此现代性的作用下,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增长,并且对于增长高度敏感。
海德格尔说现代社会处于一种“进步强制”的状态,当人们有一天认为增长可有可无,那意味着现代社会行将崩溃。
正是资本增殖的根本属性使得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必须把增长和进步作为自己的基本法则。
(2)现代形而上学(实现手段):即现代哲学以及以现代哲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和技术。
简而言之,即资本以何种方式增殖。
人们可以通过延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获取绝对剩余,但是这是一种传统的、非现代的方式。
而现代方式即一种现代形而上学——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这要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提高生产率则是使生产变成科学的生产性应用的过程。
2、有原则高度:马克思并不是批判现代性的第一人,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的。
重农主义就对现代世界进行了批判,认为积累货币是罪恶的根源,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在于健康的农村居民,而不是像老鼠一样在地洞里钻来钻去的城市居民。
而卢梭作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更是对于现代性批判的后盾式人物,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书中,卢梭就认为现代世界的原则使人文明起来,使人类没落下去,使人类没落的并非金和银,而是铁和谷物——工业和商业、科学和技术。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批判。
海涅曾对浪漫主义者进行过定义:他们设想一个黄金时代,即原始的自然状态,认为那是最优越的,而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没落的。
现代性批判_一种从政治哲学立场出_省略_对恒久和普遍的美好生活原则的辩护_张文喜

2008年12月第40卷 12月号学术月刊Academic Mo nthly Dec.,2008Vol.40 No.12现代性批判:一种从政治哲学立场出发的考察)))对恒久和普遍的美好生活原则的辩护张文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摘 要]当前西方危机与现代性危机最深刻的症候,是在其最高知识权威的影响下,现代后期的某些学说(列奥#施特劳斯所谓的历史主义、相对主义学说)撼动了西方人的根基,人们丧失了方向感。
这种理论上的危机带来的实际后果主要表现在:一种本来意义上的政治哲学所要求的普遍有效方式去解答对错、好坏问题不再可能。
既然现代性的危机源于对现代政治哲学隐含的这个前提的表达,那么,现代性批判的中心课题是对现代理性主义或对理性之现代信仰的批判,它逻辑地包含了对恒久和普遍美好生活原则的辩护,试图恢复人们的自信,以便能够合理地赋予价值判断以效力。
[关键词]现代性 政治哲学 理性 历史[作者简介]张文喜(1961)),男,浙江省东阳市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08)12-0033-07如果说,西方政治哲学曾以获得恒久、普遍的美好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知识为鹄的,那么,如今政治哲学忽视了长期以来它所要求的恒久和普遍的美好生活这一观念。
在这里,笔者将针对这个预设¹,从特定的语境出发,通过对建立在政治哲学特殊理解基础上的现代性危机的考察,试图揭示现代性危机的本质,并对恒久和普遍的美好生活原则辩护找到努力的方向。
一在对现代性现象的探讨中,马克思把握了现代性的一个维度,即资本主义维度,他在资本主义中确认现代性体验的/起源0。
马克思对现代性因素的解释因意味着一种未来的筹划而特别值得重视。
关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现代革命是马克思对现代性解释的重要特征。
从5共产党宣言6来看,马克思对现代性有三个基本理解:一是在经验层面上,历史的范导性意义可以从历史运动尤其是生产力发展中得以辨认;二是现代世界粉碎了一切固定不变的东西,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理论上的努力以揭示永恒变化#33#¹当下,对形而上学与后形而上学之争的阐释,以及与现代理性主义的交锋,和尼采及海德格尔在激进历史主义思想上的论辩,不但较全面地显示了现代政治哲学思想形成的资源和走向,而且可能由此把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自我理解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从而也可能达到对当代思想的一种批评:从现代性问题的角度批评哲学放弃致力于对恒久和普遍的美好生活原则的辩护。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域中“人的问题”困境的解答——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解读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域中“人的问题”困境的解答——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解读
冯倩倩;萧诗美
【期刊名称】《理论导刊》
【年(卷),期】2024()4
【摘要】“现实的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的核心问题域也是“人的问题”,他不仅关注“人的问题”,更要解决“人的问题”。
现代性中“人的问题”在马克思所生活的资本主义时代着重表现为人的异化境遇。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论证“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三者的逻辑联系,对“人的问题”的困境给予解答。
他首先把异化劳动同私有制联系起来,分析异化劳动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与私有财产的关系,进而强调要结束人的相互异化必须消灭异化劳动、废除私有财产,而其解决之道正是促进人的本质的复归、实现人的解放的共产主义运动。
【总页数】8页(P97-103)
【作者】冯倩倩;萧诗美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论马克思以人的关系性批判为导向的资本权力批判——《1857-1858年经济学
手稿》政治哲学解读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第一个总体性文本3.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实践论解答——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4.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运思逻辑:从"哲学批判"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
——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5.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运思逻辑、内涵意蕴与文明思考——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批判或重建——马克思视野下的现代性

作者简介 : 胡慧华 , , 男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 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刘满 喜 , , 都师 范 大学 政 法 学 院博 士 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 ; 克 思 主 义哲 学 。 男 首 马
一
、
马 克 思 现 代 性 思 想 探 源
河 北 青 年 管 理 千 部 学 院学 报 20 0 9年 第 6期
批判或重建——马克思视野下的现代性
胡 慧华 ,刘 满 喜
( 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京 103) 首 北 0 O 7
摘要 : 涉及 政 治 、 济 、 经 社会 、 文化及人 的 价值 观念 诸 方面的 现代 性是一 个 复 杂的 问题 系。在 对 马克 思的现代 性 思 想和理 论 的研 究 中, 多学者 都是 从 “ 现 代 性 ” 角度 来 思 许 反 的 考和解 读 马克 思的现代 性 思想 和理论 , 至把 马 克 思 关 于现代 性 的思 想 和理 论 与 就 意 味着 他是 反现 代 性 的? 笔者 认 为 , 案 是 否定 的。 答 我 们不 能离开 马克 思 的立场 来 简单 、 象地 理解 马克 思对 现 代性 的批判 , 更应 该把 这种 批判 看作 是一 抽 而
种对 现代 性 的解 答 和重 新建 构 。
马克思 虽没有 明确地 提 出“ 现代 性” 的概念 , 他基 于 对人类 社 会 发展 历史 的历史 唯 物 主义 思 考和 但 考察 , 还是在 他 的许 多 巨著 中阐述 了有关 现代性 的重要 思想 , 对 现代性 作 出了不 同于一般 思维 的实质 并 性 的解读 。如马克 思在许 多地 方提 到“ 资本 主义 社会 ” , 时 总是 在 前 面加上 “ 现代 ” 一修 饰 词 。在 马克 这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李承儒(甘肃社会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 要:现代性问题作为当前社会发展遇到的瓶颈已经为许多哲学家所批判和反思,但仅从否定启蒙理性的角度批判现代性问题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后现代主义者不再存在论基础上去消解理性中心主义的做法也是流于表面。
尽管马克思没有直接使用过“现代性”一词,但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洞察,对资本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反思、重构和超越,从异化劳动入手,提出只有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自由人共同体,才能使人回归本质,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这为我们思考和解决现代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反思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9)01-0144-04作者简介:李承儒,(1990—),男,汉族,甘肃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统战理论等研究。
现代性理想是一种以人的理性为基础,人的主体自由为标志的思维意识的转向,也是确立理性权威,重新建构人类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社会制度的拐点。
正是启蒙理性为近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体系,创造了新的世界秩序。
随着现代性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人类所能企及的范围内,人的因素已经超越了自然因素,可以说,人成了世界的“主体”。
正如马克思所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
”[1](P561)当资本逻辑伴随着启蒙理性主导人们的思想之后,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便不断被推向前进,但全球问题却逐渐凸显,并不断扩大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这使得许多人对启蒙理性重新进行反思,以求解决现代性问题。
而在后现代主义者那里,现代性已不再作为支配和衡量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标准,反而成了他们批判的对象。
但仅仅通过全面否定启蒙理性从而解决现代性问题是绝不可能成功的,现在宣告告别现代性而步入后现代更是不现实的。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理论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理论赵文(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91)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5)24-0156-02文艺传媒摘要20世纪初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而西欧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均以失败告终,在这种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便由此产生。
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它从产生到现在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哲学理论和批判理论两个核心理论。
本文以批判理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探究了批判理论中对现代性的批判理论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政治和文化的批判理论,并进一步阐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文化批判理论现代性政治批判理论On the Critical Theory of Western Marxism to Moderni原ty//Zhao WenAbstract In early20th century,the Russian October Socialist Revolution won a victory,while the socialist movements in other countries of Western Europe failed.In this context,Western Marxist scholars began to re-examine and think Marxism,thus resulting in the emergence of Western Marxism.Western Marx-ism is both a complement and extension of Marxism,but also in-cludes critiques of Marxism,which have several decades of histo-ry from its advent to now.Western Marxism has two core theories, that is,philosophical theory and critical theory.With critical the-ory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research,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content and meaning of critical theory to modernity,an-alyzes the critical theory of Western Marxism on modern politics and culture,and further illustrates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the critical theory of Western Marxist philosophy.Key words Western Marxism;modern culture critical theory; modern politics critical theory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早是由德国学者科尔施提出的,其从提出到发展至今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卢卡奇等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第二阶段是以法兰克福等学派为代表,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补充;第三个阶段是以“后马克思主义”学者为代表,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的背离。
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现代性反思

全球性的焦点问题。当代西方许多著名思想家们 关于启 蒙理 性 、 工具 理 性 、 术 理 性 、 技 意识 形 态 、 大 众文化等问题的思考 , 都与现代性问题相关涉。中 国的马克思主 义学者 着眼于解 决 中国 自身 问题 , 立 足于马克思哲学的视野 , 揭示出现代性问题的根本
在 马克 思 哲 学 的 视 野 中 , 代 性 并 非 毫 无 瑕 现
疵, 而是存 在 重 大 问题 的 , 其 根 本 困境 在 哪 里 ? 但 对此, 学者们 站在 马 克思 哲 学 的基 本 立场 , 出 了 作
相 关的 阐释 。
贺来认为, 现代性具有虚无性及对“ 他者 ” 的 抹杀。在思想史上 , 马克思最早清醒地洞察到 , 现 代性的宏大叙事并不像 它所声称 的那样具有 “ 普 遍性” “ ;理性王国” 的价值理想承诺也不像它所宣 称 的那样纯净 和透 明。相反 , 工人 阶级不 公正 的生
存状 态所 表 明的是 整个 社会 的错乱 , 明了现代 性 证
方案及其解放承诺 的虚幻性 , 在现代性宏大叙事的 普遍 主义承诺 背后 , 现 的是 特 殊 者 的特 殊 利益 , 体
贯彻 的是特殊 者的特殊 意志 。因此 , 现代 性 的宏 大
社会矛盾与冲突, 引发 了巨大的社会 风险 , 也引发 了对 于现 代性 的严厉批 评 , 为各种形 式 的后 现代主 义提供了土壤 , 奠定了基础 。如果忽视了现代性的
困境 , 从马克思哲 学 的 路 径反 思 现代 性 , 将 这种 并
反思 的成果 渗 入 中 国的 现代 性建 构 中。而 梳 理 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增值的现代性的内在生成机制 , 其现代性批判是 以“ 反现代 性” 的方式呈现的,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对“ 的强烈批判伴随马克
思 哲 学发展 的始 终。
国社会状况、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以至于使每个人 自由与全面发
展 的迫切 愿望 , 之 成为 “ 使 时代精 神的精 华” 。 停 留于书斋 中 的沉思 从来 不是 马克思 的哲 学 旨趣 ,其哲 学 变革 之前 的思想 所指 是 欧 洲社会 发展 的现实 ,即德 国只 是在 思 维层 面呈现 出英 法社 会政 治经 济发展 状况 。 作为 一个 关注 现实 “ 而 又 自觉置 身 于改 变 世界 的重 大历史 行 动 序列 中的 马克 思 , 对 资本 现代 性这 一 ‘ 界 历史 性 ’ 世 的序 差事 实 具有 深 刻 的敏 感 性 ; 对 资本现 代 性世 界历 史本 质 的追 问和批 判 ,成 为推 动马 克思 思 想 出场 的基 本 动力 。 ”青 年马 克思对 社会 政治 生 活 的关 注是 其 m 现 代性批 判 的起 点 ,随着 对 人们 经济状 况 的差 异及 其原 因 的探 究, 马克思现 代 性批 判逐 渐成 熟 。 他始 终关 注 “ 现代 资本 主义社 会 ”即现 代性 社会 的 发展 趋 势 , 确地 概括 其 特征 , 出生产 方式 的变 化带 动 文化 观念 的 并准 指 变化 。“ 产 的不断 变 革 , 切社会 状况 不停 的动荡 , 的不 安 生 一 永远 定和 变动 , 就 是资 产阶 级时 代不 同于过 去一切 时代 的地 方 。 这 一 切 固定僵 化 的关 系 以及 与之 相 适应 的 观念 和 见解 都 被 消 除 了 ,
际意义。现代性的趋势使以往的政治模式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
而发 生重要 变 化 ,现 在 的社会 不是 坚实 的结 晶体 ,而是 一个 能 “ 够 变 化并 且经 常 处于 变化 过 程 中的 机体 。 ” 政治 解 放 正是 对 “ 实 的结 晶体 ” 坚 的摧 毁与 重建 , 重 建 形成 的政 治 模式 代 表 资 其 本 所 有者 的利 益 ,现 实 的个人 ” “ 没有 在这 场革 命 中获 得解 放 , 他 们 不 能放 弃 “ 类 解放 ” 人 的权 利 , 在 “ 夺 剥 夺 者 ” 革命 中 而应 剥 的
从 马克思 哲学 变革 的 时代境 遇来 看 ,在 工业 革命之 后 的 欧 洲社 会 , 资本 的统 治 已经 成为 主要经 济形 态。 种形 态较 以往经 这
济形态的差异深刻反映在现代性(oent层面 , m dri) y 不仅表现在世
界 历史 的时间 转换 , 表现 在社会 发展形 态的 变更 。 而且 面对 德 意 志意识形 态将 社会 矛 盾转换 为 思想矛 盾 ,继而 通过 逻辑 的 力量 消解思想 矛盾 的 荒唐 之举 , 克思完 成哲 学变 革 , 映 了改 变德 马 反
维普资讯
探 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争鸣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现代性批判视野
臧峰 宇
( 清华大学 人文社会科 学学院, 北京 108 ) 004
【 摘 要】 从现代性维度 审视马克思哲学变革 , 可见资本现代性经济形态与现代 形而上 学思辨形 态的内在关联 , ”
现实的个人“ 的现实境遇反映 了现代性基本特征。 马克 思现代 性批判 的实质是资本批判 , 对资本主义社会 的强烈批 判揭露 了异化的现实与资本增殖的秘 密, 同时将 马克 思哲学变革 的重要意义引向纵深 的历史视 域。
砸 碎 以往 的 全部枷 锁 。
切 新 形成 的关 系等 不 到固定 下来 就陈 旧了 。’鄂当 “ 成 的 ’ 弭 新形
关 系 ” 断更 迭 的 时候 , 不 人们 的政治理 想 与政 治实 践随 之 发生 变 化, 其所呈 现 的政 治价 值 较 以往的差 异也是 明显 的 。 从 马克 思哲 学变 革 的思 想基础来 看 ,马 克思 现代 性批 判 得 益 于黑 格尔 现代 性 思 辨 , 在实 践层 面使 之获 得现 实 升华 。 “ 并 哲 学思 想本 身是 在历 史 语 境 当 中形 成的 ,但哲 学要 想 超越 历 史语 境 的限制 , 须对 ‘ 代性 ’ 就必 现 自身加 以把 握 。 黑格 尔是 第一 位 有 这 种新 要求 的 哲 学家 , 也就 是 说 , 第 一 个试 图 ‘ 思 想来 把 他是 用
【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变革 ; 治哲学 ; 政 现代性批判
【 中图分类 ̄]o o B-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 482 0 )104 - 4 1 2 7 O (0 6 1- 04- O 0
一
、
马 克 思 哲 学 变 革 的 现 代性 维 度
由于 黑格 尔 只是 “ 用思 想来 把 握 ” 的 时代 , 黑格 尔现 代 他 对 性逻 辑的 推崇 只能 以纯粹 思 辨的 方式 对待 现实 政 治问题 , 德 即“ 国的 法哲学 和 国家哲 学是 唯一与 正式 的当代 现实 保持 在 同等水 平上 的德 国历史 。” 马克思对 黑格 尔哲学 的现 代性 视域 领悟 颇 深 , 其现 代性批 判 与黑格 尔 的差别 是 巨大 的 , 不仅 洞察 到 现 但 他 代性 的理论 实质 ,而 且在现 实 政治生 活 中发 掘基 于生 产扩 大 及
一
在肯定“ 现代社会” 进步意义的同时, 马克思“ 在思想史最早
清醒 地洞察 到 , 代 性的宏 大叙 事并 不像 它所 声 称那 样具有 ‘ 现 普 遍性 ’‘ 王 国 ’ 值理 想承诺 也 不像 它所 宣称 的那 样 纯 净 ,理性 的价 和透 明 , 反 , 人阶 级不公 正 的生存 状 态所 表 明的是 整 个社 会 相 工
的悖 论和错乱 ,充分证 明了现代性方案及其解放承诺的虚幻
性” 揭 穿现代 性 视域 的政治解 放 的“ 。} 虚幻 性”从 彻底改 善工 人 , 物 质生 活和 精神 生活 着手 ,马克 思提 出较政 治解 放更 现 实且 具 有 前 瞻意 义 的 “ 的解 放 ”在发 展 “ 实 的个 人 ” 自由个 性 的 人 , 现 的 同时 , 成对现 代性 弊端 的扬弃 。 完 从 马克思 哲学 变革 的政治维 度 来看 ,马克 思致 力于 把握 现 代 性 的趋势 ,关 注其 对人类 社会 政 治生 活及 人 的政 治命 运 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