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面塑.

合集下载

《民间面塑》PPT优秀课件

《民间面塑》PPT优秀课件

⑴鸟
⑵猪
⑶ 母鸡






思考讨论:
1、想想设计什么动物形象?如何表现它的 外形和色彩?
2、可以用哪些方法将形象装饰得更有民间 特点3、两种以上彩面搓彩条
4、彩条变尾巴
5、叠捏成翅膀
6、剪出羽毛,梳子梳出纹路



优秀学生作品:
艺术实践:
• 了解面塑基本制作方法,做动 物面塑作品。
• 要具有民间气息。
我们要传承

民间美术
糖 塑
剪 纸 农民画
仕女像(北京)
狮子头(陕西)
造型精巧细致,惟妙惟肖。北京面塑的代表,一般用于欣赏 收藏。
盘有龙,代表龙的传人
元宝和鱼,代表平安如意
老虎形,代表孩子虎头虎脑,健康成长
花狮子,代表富贵吉祥
造型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寓意吉祥。山西、陕西等地的代表,一般 用于祭祀和食用。
面塑的动物形象与以往的动物形象一样吗?下面哪件是民间面塑? 什么地方不同?
民 间 面塑
面塑,俗称面 花、捏面人、子 福等 。它以糯米 面为主料,调成 不同色彩,用手 和简单工具,塑 造各种栩栩如生 的形象。
面塑的材料:如果是白色,那么就是面粉,可以食用; 如果是彩色的,那么就是面粉加上颜料,可以观赏。
利用平板电脑资料,小组讨论: ①两组面塑作品表现的是什么? ②外形、色彩各有什么特点? ③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民间面塑》教案

《民间面塑》教案

《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起源、发展以及各地的独特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起源和发展2. 我国各地面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4. 创作自己的面塑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难点:掌握面塑的制作技巧和创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物面塑作品。

2. 准备面粉、颜料、工具等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民间面塑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

3. 欣赏与分析:展示各地面塑的代表作品,分析其特点和风格。

4. 制作技巧讲解:讲解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5. 创作与展示:让学生自由创作面塑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互相评价。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民间面塑的掌握程度以及创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面塑展览或邀请面塑艺术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民间面塑的了解。

2. 开展面塑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制作技巧。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和创作面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创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面塑作品,注重作品的创意、技巧和完成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对民间面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收集学生和同行的反馈意见,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九、教学资源1. 收集和整理相关的面塑教材、图片、视频和实物作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民间面塑》教案

《民间面塑》教案

《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定义与特点2. 民间面塑的历史与发展3. 民间面塑的制作工艺与技巧4. 民间面塑的传承与保护5. 民间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掌握民间面塑的制作工艺与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示范法:演示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民间面塑作品。

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民间面塑作品。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民间面塑作品、制作工具、材料。

2. 课件:民间面塑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一些民间面塑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面塑的魅力。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民间面塑的历史与发展,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文化价值。

2. 讲解民间面塑的制作工艺与技巧,为学生动手制作打下基础。

三、示范(5分钟)1. 演示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2. 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四、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民间面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面塑作品。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文化价值。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民间面塑的相关资料,加深对民间艺术的认识。

2. 完成一篇关于民间面塑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民间面塑的感想和认识。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知识,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教育学生尊重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

2. 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民间面塑的题材和寓意。

4. 民间面塑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面塑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民间面塑作品图片、制作材料(面粉、颜料、工具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制作材料(面粉、颜料、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民间面塑的艺术魅力。

2. 讲解:介绍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制作方法和技巧、题材和寓意等。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要点。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民间面塑2. 内容: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制作方法和技巧、题材和寓意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创作一幅民间面塑作品。

2. 要求:作品题材不限,但要体现出民间面塑的特点和寓意。

八、课后反思2.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一、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实践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环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环节的设计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

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面塑制作的过程中。

面塑 文化

面塑 文化
面塑,俗称面花、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 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 栩如生的形象。 根据造型的不同,民间面塑主要有两种:面花和面 人。 特点是:1、颜色丰富;2、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3、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廉。
面 塑 艺 术 的 简 介
面 塑 艺 术 的 起 源
传 统 面 花 精 品 展
这只小花虎的头上 装饰了蝴蝶、梅花、菊 花、牡丹等,你能找出 来吗?
你能猜出这个“老 虎花谷卷” 面花的吉 祥寓意吗?
这是小宝宝满月 时,由姥姥家捏制 的面花。椭圆面圈 上放置精美花卉和
十二属相的面塑,
即为“囫囵”,寓 意 孩子健康成长。
寿桃形面花又 称“喜馍”或 “寿馍”,寓意 老人健康长寿, 是在老人寿辰时 制作的。
在我国的陕西、河北、山西等地,几乎人人都是制作礼馍、面花 的高手,其尤是年长的奶奶,技艺更是高超。
栩栩如生的面人受到了国内外观众喜爱,赢得了 “技术精湛、巧夺天工”的美誉。民间面塑艺术被列为中 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面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专用于收藏的面塑,另 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用于 收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 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而用于食用的面塑则用澄 粉、生粉等制成。
民间面花又称“花馍”、 “礼馍”、“面花花”、 “花糕”等,在我国民间, 流传着逢年过节庆喜时用面 粉做面花的风俗,这些面花 一般作为蕴含祝福意义的食 品或者祭祀的供品,表达了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 使得面塑的品种丰富,被赋 予不同的吉祥含义。比如春 节的时候,做成“莲花”和 “鱼形”的面塑,表示“连 年有余”。
传 统 面 人 精 品 展
面 塑 制 作 方 法
面 塑 的 功 能

第10课民间面塑(教学设计)

第10课民间面塑(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及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剪等,并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例如:学生需学会如何将面团揉至柔软适中,搓成各种形状,通过捏、剪等手法进行细节刻画。
(2)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和艺术价值。
4.欣赏和分析民间面塑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5.体验民间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民间面塑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面塑作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面塑艺术的感知、表达和创新能力,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面塑的基本技巧和民间文化内涵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指导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民间面塑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面团揉至适中、如何塑造形象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面塑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过程。
(2)将民间面塑的文化内涵融入作品创作中。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关注技巧,还能体现出对民间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是教学的难点。
(3)培养学生对面塑艺术的整体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难点解析:学生往往容易关注作品的局部效果,而忽视了整体的美感和协调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审视作品,并学会评价和反思。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民间面塑》PPT教学课件

《民间面塑》PPT教学课件

我们的面塑摊位开张啦!
京剧 剪纸
书法 蒙古族服饰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三年级上册 第10课
民间面塑
-.
《风尘三侠》汤夙国
玓《 六 月 荷 香 》 王
《葫芦西游记》郎志丽
《鸳鸯戏水》 《寿桃》
下面两组面塑分别是北京面塑和陕西面塑,请你指出 来,并且说说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夸张变陕形 西面花
夸张变形
色彩鲜艳
装饰花纹
北京面人
制作精美 色彩协调 生动传神
动动脑:雕塑《牛》和面塑《福到了》哪个更有中国民间特 色?你是从哪方面判断的?
《牛》雕塑
《福到了》面塑
勤思才会赢
一、仔细观察桌上摆放 的面塑复制品或书中面 塑,你能发现其中蕴含 的美好寓意吗?
勤思才会赢
二、看看桌上的面塑复 制品或在书中找找面塑 有哪些不同形式?
根据对民间面塑基本制作方法的了 解,试着制作一件富有民间特色的动物 作品。我们也来摆个面塑摊。

三年级美术上册《民间面塑》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美术上册《民间面塑》教案、教学设计
提交形式:纸质文档或电子文档。
4.家庭作业:与家人一起合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幅面塑作品,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家庭和谐氛围。
提交形式:实物作品,可在下节课前提交,并附上创作过程的简短描述。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民间艺术的书籍、文章,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创设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民间故事、传说,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2.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引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介绍面塑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技巧方法等,让学生对面塑有全面的了解。
-技巧示范:教师现场演示面塑技巧,并讲解注意事项,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指导。
b.你觉得面塑在民间文化中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c.你认为如何将面塑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
3.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面塑创作。
a.教师发放面团、工具等材料,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4.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人沟通、分享快乐。
5.培养学生对面塑艺术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激发他们继续探索民间艺术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民间面塑》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美术学科的学习现状,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三年级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面塑这一具有趣味性和操作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较高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压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简单的面塑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风俗中的面塑
忻州面塑
忻州面塑,是流传于这个地域内的民间 传统艺术活品它深藏于民间、扎根于民 间,成为当地的工艺品之一。 忻州一带地域内,春节期内要敬神 蒸供。春节前,把发好的面团,捏制成 佛手、石榴、莲花、桃子、菊花、马蹄 等各种形状的供物。通称之为“花馍”。

忻州面塑
绛州面塑


绛州,即今日新绛县,是晋南平原上的一个县 份。这一带历史上盛产小麦,一直是山西省小 麦、棉花产地。所以,逢年过节,这里的家家 户户都要用上等的小麦磨成面粉,捏制出千姿 百态的面塑欢渡节日。由于这里的面塑注重彩 色点染,花色绚丽,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花 馍”。 绛州花馍,造型比较夸张,塑造造型别致, 尤其以“走兽花馍”最为出色。
这是小宝宝满月 时,由姥姥家捏制 的面花。椭圆面圈 上放置精美花卉和
十二属相的面塑,
即为“囫囵”,寓 意 孩子健康成长。
寿桃形面花又 称“喜馍”或 “寿馍”,寓意 老人健康长寿, 是在老人寿辰时 制作的。
面塑代表

一般风俗中的面塑

忻州面塑
绛州面塑

一般风俗中的面塑

民俗使生活充满了神秘和乐趣。大的如 岁时仪礼的活动若比作人们生活的节奏 高潮的话,一般的交往礼仪活动自然使 每时每刻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面塑的 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绛州面塑
在我国的陕西、河北、山西等地,几乎人人都是制作礼馍、面花 的高手,其尤是年长的奶奶,技艺更是高超。
面塑配方






我这里有几个配方,好多年了,分别取自多处: 1、面粉250g 、糯米粉50g、食盐25g、防腐剂15g 、甘油25g、开水 300g 所有原料放在盆中拌匀,将开水均匀浇烫。并不停搅拌把面揉均, 蒸45分钟至熟,揉匀放凉,保鲜膜包裹醒面最短一周,加色即可。这里 要提醒面团必须醒到才可使用。 2、面粉1斤 糯米粉2两 加水和好,煮好后一边和面一边加入盐半两, 甘油适量再和面,放笨酚(要带橡皮手手套!有毒)。也可以用硼酸、 水杨酸等,颜料用广告颜色。 3、冬季和面的配方为:精面粉1500克、糯米粉1000克、精盐200克、 防腐剂100克、香油250克。 其制作手法为,将面粉、糯米粉、精盐、防腐剂放在盆中和匀,再 徐徐倒入开水并用筷子搅拌,然后将面团反复揉搓,直至达到“三光” 效果。面光、手光、盆光 。用手将面团压成薄片,上笼蒸约45分钟取出 来,迅速将面片与香油揉和均匀,再放入塑料袋中,用毛巾裹好,放置 24小时至面团静置后,即可用广告色进行调色用。 制作面塑,和面是关键之一。制作面塑的和面与制作面点不同,前 者需要考虑面团在可塑性、防腐性等方面的要求。
面塑简介

当今面塑称之为艺术,并且以它绝美的身姿倍 受世人青睐,这正是因为它所注入的世代文化 的积淀和创作者绝无的功利思想的热情和才思, 使得它成为一种出于俗而脱于俗的朴素文化。 也正是借助于世代少有的“重视”,且落身于 广大的民间,才使得它有了条件自由地按照自 身规律生存和发展,有了它少受污染的乡间特 色,才得以在今天的雅俗文化对流中以其独特、 完捏”面人“的师傅,他们沿街 叫卖,那些彩色的面人儿逐渐就成 了专供欣赏的民间面塑工艺。 ”面人“的形象一般多是传统戏 曲、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童卡 通中的人物以及十二生肖和其他动 物。 面塑艺人们通过揉、搓、挤、压、 团、挑、按、拨等造型技巧,用彩 色的面团(有时还要用羊毛、羽毛、 丝线、棉花等材料,来制作人物的 胡须、头发、冠顶之类),顷刻之 间,就把千姿百态的人物、动物形 象完成了!面人妙肖传神、活灵活 现,令人赞叹不已!
谢谢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