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教案民间面塑
《民间面塑教案》

《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提高对民间艺术的认知水平。
2. 通过面塑制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历史2. 民间面塑的特点和制作技巧3. 面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4. 面塑制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民间面塑的基本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对面塑制作的掌握,尤其是面塑造型和颜色的搭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面塑材料(面粉、颜料、模具等)2. 教师准备面塑作品示例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面塑,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魅力。
3. 课堂实践:教师示范面塑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进行制作。
4. 作品欣赏与分析:教师展示优秀面塑作品,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特点,互相交流心得。
5.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创作面塑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面塑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使学生对面塑有更深入的了解。
2. 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面塑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进行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采用欣赏与分析法:教师展示优秀面塑作品,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采用创作法: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创作面塑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5. 采用评价法: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过程。
第10课 民间面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10课民间面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3. 民间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4. 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难点:掌握面塑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材、示范作品等。
学具:面粉、颜料、剪刀、牙签、擀面杖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介绍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包括和面、调色、捏制、剪裁、组合等步骤。
(2)讲解面塑的制作技巧,如如何使作品更加生动、立体等。
(3)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面粉、颜料、剪刀、牙签、擀面杖等材料。
(2)教师示范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评价与总结(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民间面塑2. 内容:(1)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3)民间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4)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面塑作品。
2. 课后反思:总结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能否独立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民间面塑》教案

《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定义与特点2. 民间面塑的历史与发展3. 民间面塑的制作工艺与技巧4. 民间面塑的传承与保护5. 民间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掌握民间面塑的制作工艺与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示范法:演示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民间面塑作品。
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民间面塑作品。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民间面塑作品、制作工具、材料。
2. 课件:民间面塑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一些民间面塑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面塑的魅力。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民间面塑的历史与发展,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文化价值。
2. 讲解民间面塑的制作工艺与技巧,为学生动手制作打下基础。
三、示范(5分钟)1. 演示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2. 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四、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民间面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面塑作品。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文化价值。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民间面塑的相关资料,加深对民间艺术的认识。
2. 完成一篇关于民间面塑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民间面塑的感想和认识。
民间面塑教学设计

民间面塑教学设计民间面塑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间面塑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间面塑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对面塑艺术的初步了解,了解其变化多样的特点。
应会:尝试运用粘、贴、揉、捏、剪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或者人物全身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
难点: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三、教具、学具橡皮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工具携带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面塑的玩具,请学生欣赏面塑作品。
2、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3、出示课题(三)讲授新课1、让学生看书,请他们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你需要学习的?2、针对学生问题共同分析。
3、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演示一些学生不懂的制作方法。
5、做到一定时间停下来开始请学生提出问题:关于面塑你还打算知道什么信息?6、示大师的作品,请同学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自己的作品的。
(四)评价关于作品造型设计方面,色彩搭配方面。
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方面。
拿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请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艺术,写一份观察短文。
民间面塑教学设计篇2目标:1.幼儿能运用搓、团的方法尝试学做汤圆。
民间面塑三年级美术教案

民间面塑三年级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的:
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和特点。
2. 学习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4. 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民间面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 能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将面塑制作得形象生动。
2. 在制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面塑作品、面塑制作工具、教学PPT。
2. 学生准备:橡皮泥、彩泥等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学生回答)然后教师介绍民间面塑的历史、特点和用途。
2. 讲授新课:教师播放PPT,展示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面塑作品,讲解面塑的制作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同时,教师现场示范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3. 学生实践: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面塑作品,要求根据自己的想象或参照教师的示范作品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4.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摆放在教室的展示区,互相欣赏和学习。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建议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特点和制作技巧,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探索和研究面塑的制作方法,并尝试创作出更多有趣的面塑作品。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知识,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教育学生尊重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
2. 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民间面塑的题材和寓意。
4. 民间面塑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面塑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民间面塑作品图片、制作材料(面粉、颜料、工具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制作材料(面粉、颜料、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民间面塑的艺术魅力。
2. 讲解:介绍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制作方法和技巧、题材和寓意等。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要点。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民间面塑2. 内容: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制作方法和技巧、题材和寓意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创作一幅民间面塑作品。
2. 要求:作品题材不限,但要体现出民间面塑的特点和寓意。
八、课后反思2.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一、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实践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环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环节的设计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
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面塑制作的过程中。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制作方法,培养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面塑作品的美。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2. 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3. 面塑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面塑作品的创新和表现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面塑示范视频、面塑作品展示2. 学具:面团、工具刀、颜料、画笔、纸张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解:介绍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对面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示范与讲解:通过示范视频和现场示范,讲解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面塑的基本技能。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10课民间面塑2. 板书内容:面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制作方法、技巧和评价要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利用面团和工具,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面塑作品。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面塑的作文,内容包括面塑的制作过程、自己的感受和对面塑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1. 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出改进措施。
3. 反思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民间面塑的视频,展示面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美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年级美术上册《民间面塑》教案、教学设计

4.家庭作业:与家人一起合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幅面塑作品,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家庭和谐氛围。
提交形式:实物作品,可在下节课前提交,并附上创作过程的简短描述。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民间艺术的书籍、文章,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创设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民间故事、传说,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2.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引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介绍面塑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技巧方法等,让学生对面塑有全面的了解。
-技巧示范:教师现场演示面塑技巧,并讲解注意事项,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指导。
b.你觉得面塑在民间文化中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c.你认为如何将面塑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
3.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面塑创作。
a.教师发放面团、工具等材料,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4.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人沟通、分享快乐。
5.培养学生对面塑艺术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激发他们继续探索民间艺术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民间面塑》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美术学科的学习现状,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三年级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面塑这一具有趣味性和操作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较高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压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简单的面塑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单元 2 课题民间面塑教学课时 2 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欣赏引入、激发兴趣、教授新课、录像欣赏、小组探究、
人文知识、学生创作、评价欣赏、小结
视屏显示、概括分析、讲解作品,渗透人文知识、讲解、
演示、自主创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
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
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技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教学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面塑常用工具:拨子(也可叫塑刀)、剪子、小梳子、搽手油等。
其中拨子是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形状似柳树叶,一头扁、一头尖。
拨子一般可以用有机玻璃或旧的牙刷把制作,规格根据个人需要。
此外,还要准备一些小竹签(羊肉串签)、白纸板、乳胶等等。
学生材料用橡皮泥代替
板
书
设
计
揉、捏、搓、粘概括、夸张、特征突出。
南派面人汤作品北派郎绍安作品课时教学设计流程
教师行为学生活动环节目标及
课堂调控
1.欣赏引入
视屏显示:在大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快快乐乐、无忧无虑。
(注:这些小动物是用面塑造出来的)
问:在这幅画面中,你注意到哪些动物的动作?你能模仿出来,让同学们猜一猜吗?
2.概括分析
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老虎吼叫的声音)
欣赏书中老虎作品,引出课题。
视频展示面塑“虎”的各种造型.
3.讲授新课
问:你们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动物?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动物形象。
板书课题:民间面塑——小动物
4.人文鉴赏
讲解作品,渗透人文知识。
面塑这一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汉代就已出现。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如今它已成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部分。
面塑的题材:人物、动物、植物……
面塑的艺术风格:分为南方派和北方派。
南方派的特点精秀优美,北方派的风格小巧玲珑。
5.讲解、演示
演示:用搓花条的方法搓一条蛇。
教师:同学们想象出了许多不同的造型,但我们还要把这些小动物用彩面塑造出来。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们要认真观察老师演示的过
请几个同学模仿不同动物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猜。
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简单地说出或模仿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分析老虎的特征。
小组研究:
这些可爱的老虎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这些作品是如何突出表现老虎的特点的?
小组讨论:观察、分析老虎的特征。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书中的民间艺术家制作的精美面塑艺术品。
春节面花
学生结合制作彩泥的经验,小结:通过揉、捏、搓、粘等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制作出可爱的小动物了。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作业设计
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塑造小老虎。
两人一组交流,选择可行的、较好的方案共同合作完成作品。
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