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授课教案
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教学大纲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代码:56030111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 120学时学分:8学分理论教学:100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组成及建筑材料(钢材、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运用规范公式对基本构件进行计算;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构造要求;了解单层厂房的组成和结构构造及框架结构的结构构造;掌握砌体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内力分析的方法及计算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注明重点、难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初步介绍。
学习本章,要求了解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认识钢筋混凝土的主要优缺点、应用及发展简况,另外,要注意学习本课程需要留心的问题。
(二)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钢筋混凝土的一般概念第二节钢筋混凝土的主要优缺点第三节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和发展简史第四节学习本科程需要注意的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1.钢筋和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2.钢筋混凝土结构尚有的优点及存在的缺点(四)复习思考题(见教材或习题集)1.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优点、缺点?2.钢筋和混凝土两种物理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为何能共同工作?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详细讲解了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及变形性能,同时也介绍了钢筋的力学性能。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混凝土在单向应力作用下的强度及其标准值,理解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强度以及混凝土的变形,充分认识钢筋的品种、级别与形式,钢筋的力学性能及其强度指标,理解钢筋的连接及其基本构造要求。
(二)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混凝土的强度指标一、立方体抗压强度k cu f ,和强度等级二、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ck f三、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tk f四、复合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第二节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一、混凝土在一次短期荷载下的变形二、混凝土在多次重复荷载下的变形三、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四、混凝土的徐变五、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第三节 钢筋一、钢筋的品种、级别与形式二、钢筋的力学性能第四节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一、粘结的作用及产生原因二、粘结强度及影响因素三、保证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措施(三)教学重点、难点1.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确定2.混凝土的徐变(四)复习思考题(见教材或习题集)1.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是如何确定的?它与非标准试块尺寸有什么关系?2.什么叫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有何本质区别?第三章 建筑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详细讲解了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结构上的作用、作用效应和结构抗力,同时重点介绍了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和结构耐久性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类函授本科各专业。
(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9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2学时、自学64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等有关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今后专业课以及毕业后在混凝土结构学科领域继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与本课程有联系的其它专业基础课有《房屋建筑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一)课程基本要求总的要求:了解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弯、剪、拉、压、扭等基本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计算等。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1、掌握各种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2、掌握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及结构形式,使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具有结构总体知识;3、熟练地对各种结构的受力构件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4、了解结构构造对保证结构正常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和在设计中学会具体运用有关构造规定;5、具有参加功能复杂、技术先进、艺术要求较高的大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二)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难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承载力计算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一)绪论内容: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特点,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土木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概况,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要求:重点是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特点,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原因及构件的破坏类型。
建议:理论讲授的重点是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特点,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原因。
(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内容:钢筋的强度与变形,钢筋应力一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冷加工钢筋的性能,混凝土结构对钢筋的要求;混凝土的基本强度指标(f、f、f)、单轴向受压时的应力一应变关cuct系、轴向受压时的变形模量、轴向受拉时的应力一应变关系,混凝土的徐变与收缩,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要求:重点是钢筋、混凝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及保证可靠粘结与锚固的构造措施。
砌体结构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目标:1. 理解砌体结构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2. 掌握砌体结构施工的基本流程和关键工艺。
3. 熟悉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 能够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砌体结构的施工放样和施工操作。
教学对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教室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施工图纸、施工规范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砌体结构?它在建筑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新课内容1. 砌体结构的定义及分类- 介绍砌体结构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砌体结构,如砖砌体、石砌体等。
2. 砌体结构施工基本流程- 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材料准备、施工图纸会审等。
- 放样: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放样,确定砌体位置、尺寸等。
- 砌筑:砌筑方法、砌筑顺序、灰缝厚度等。
- 保温隔热处理:保温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等。
- 防水处理:防水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等。
3. 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砌筑材料的质量控制:砖、石、砂浆等。
- 砌筑质量要求:横平竖直、厚薄均匀、错缝搭砌等。
- 验收标准:强度、稳定性、防水性等。
4. 实物模型展示与讲解- 通过实物模型展示砌体结构的施工过程,讲解关键工艺。
- 学生观察、提问,教师解答。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砌体结构施工方案。
2. 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方案,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型砌体结构材料及其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砌体结构的定义、分类及施工流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方案设计、讲解等。
3. 学生对新型砌体结构材料的了解程度。
备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王汝恒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案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案设计一、混凝土结构的概念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按照合理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钢筋主要承受拉力,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
二、混凝土结构的分类1、素混凝土结构2、钢筋混凝土结构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4、其他形式的加筋混凝土结构熟练掌握基本概念透彻理解钢筋和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原因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第1页1.1钢筋的形式和品种一、钢筋的主要化学成分铁(Fe)、碳(C)、锰(Mn)、硅(Si)、磷(P)、硫(S)二、钢筋和钢丝的分类1、热轧钢筋:HPB235、HRB335、HRB400、RRB4002、冷拉钢筋3、钢丝4、热处理钢筋了解钢筋的形式和品种掌握钢筋的力学性能第4页2.4对钢筋质量的要求2.5钢筋的蠕变、松弛和疲劳2.6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基本要求掌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划分,熟悉对钢筋质量的要求及钢筋的蠕变、松弛和疲劳的概念,了解钢筋的冷加工和热处理。
内容重点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2、对钢筋质量的要求,蠕变、松弛和疲劳的概念3、冷加工和热处理工艺内容难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划分,钢筋质量的要求。
课后作业需要时间讲授内容备注2.3钢筋的冷加工和热处理一、冷拉只能提高钢筋的抗拉强度二、冷拔可以同时提高钢筋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熟悉基本概念掌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有关内容2.4 对钢筋质量的要求一、屈服强度在一般结构的设计中,取屈服强度作为可以利用的应力上限,也就是钢筋的强度。
二、强屈比极限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不低于1.25三、伸长率四、四项保证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五、钢筋的接头形式2.5 钢筋的蠕变、松弛和疲劳一、蠕变钢筋在高应力作用下,随时间增长其应变继续增加的现象。
二、松弛钢筋受力后,若保持长度不变,则其应变随时间增长而降低的现象。
三、钢筋的疲劳钢筋在承受重复、周期动荷载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后,从塑性破坏的性质转变成脆性破坏突然断裂的现象。
钢筋在疲劳破坏时的强度低于钢筋在静荷载下的极限强度。
砌体结构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目标:1. 了解砌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
2. 掌握砌体结构施工的基本流程、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要点。
3. 熟悉砌体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对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1. 砌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砌体结构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求。
3. 砌体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教学难点:1. 砌体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2. 砌体结构施工中的安全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砌体结构施工视频3. 实际工程案例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砌体结构?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砌体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 回答后,简要介绍砌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
二、讲授新课1. 砌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砌体结构是由砌体材料、钢筋和混凝土等构成的建筑物结构。
- 砌体材料主要有砖、砌块、石材等。
- 砌体结构的组成包括基础、墙体、柱、梁、板等。
2. 砌体结构施工的基本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材料准备、工具准备等。
- 基础施工:基坑开挖、基础垫层、基础混凝土等。
- 墙体施工:砌筑、抹灰、门窗安装等。
- 梁板施工: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
3. 砌体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 砌体材料要求:砖、砌块、石材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 砌筑要求:横平竖直、厚薄均匀、错缝搭砌、高度20cm。
- 灰缝要求:水平及竖向宜为10mm(8-12mm)。
4. 砌体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 材料检验:对砌体材料、钢筋、混凝土等进行检验。
- 验收标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三、案例分析1. 播放砌体结构施工视频,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
2. 分组讨论实际工程案例,总结砌体结构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砌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 强调砌体结构施工中的安全操作和常见问题的预防。
混凝土与砌体教案

课程概况《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授课教案绪论学习目标了解砼的一般概念,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第一节:砼的概念一、砼结构:素砼结构、钢筋砼结构及予应力砼。
二、钢筋砼:是由钢筋和砼两种受力性能完全不同的材料组成的,两种材料共同工作的必要和可能性1、必要性:砼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f c=(8--17)ft,为改善砼抗拉性能将钢筋放在受拉区。
2、可能性:⑴、钢筋和砼之间有可靠的粘结,能牢固结成整体,受力后变形一致,不会产生相对滑移。
⑵、钢筋和砼线胀系数相近(砼:1.0~1.5×10-5、钢筋:1.2×10-5),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两者粘结。
⑶、钢筋外有一定厚度砼保护层,可以防止钢筋锈蚀。
三、钢筋砼的优缺点:1、优点:(1)、可就地取材;(2)耐火性能和耐久性能好;(3)整体性好;(4)节约钢材;(5)具有可模性。
2、缺点:(1)自重大、施工复杂;(2)模板、支撑量大;(3)户外施工受季节条件限制;(4)补强维修工作比较困难。
第二节砼结构的应用和发展一、发展历史砼结构是一种新兴结构――150年的历史二、材料一般砼:C20~C40、预应力砼: C40~C80我国:C100;美国:C200轻骨料砼:14~18KN/m3三、结构方式组合结构(复合结构):钢-砼结构四、理论方面现行规范GB50010-2002《砼结构设计规范》五、建筑物第三节:本课程的目的及特点一、目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对组成房屋的结构构件和结构总体进行计算,确定结构的断面、外形尺寸、材料等,并用工程图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在图纸上即:构件-受力分析-结构计算-施工图二、特点1、理论复杂:计算公式为理论与实验结合,使用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和适用范围。
2、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多下工地3、理论依据: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20010—2002《砼结构设计规范》GB20009—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一章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习目标了解我国《规范》关于荷载及材料强度的取值方法。
(整理)混凝土与砌体教案

课程概况《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授课教案绪论学习目标了解砼的一般概念,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第一节:砼的概念一、砼结构:素砼结构、钢筋砼结构及予应力砼。
二、钢筋砼:是由钢筋和砼两种受力性能完全不同的材料组成的,两种材料共同工作的必要和可能性1、必要性:砼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f c=(8--17)ft,为改善砼抗拉性能将钢筋放在受拉区。
2、可能性:⑴、钢筋和砼之间有可靠的粘结,能牢固结成整体,受力后变形一致,不会产生相对滑移。
⑵、钢筋和砼线胀系数相近(砼:1.0~1.5×10-5、钢筋:1.2×10-5),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两者粘结。
⑶、钢筋外有一定厚度砼保护层,可以防止钢筋锈蚀。
三、钢筋砼的优缺点:1、优点:(1)、可就地取材;(2)耐火性能和耐久性能好;(3)整体性好;(4)节约钢材;(5)具有可模性。
2、缺点:(1)自重大、施工复杂;(2)模板、支撑量大;(3)户外施工受季节条件限制;(4)补强维修工作比较困难。
第二节砼结构的应用和发展一、发展历史砼结构是一种新兴结构――150年的历史二、材料一般砼:C20~C40、预应力砼:C40~C80我国:C100;美国:C200轻骨料砼:14~18KN/m3三、结构方式组合结构(复合结构):钢-砼结构四、理论方面现行规范GB50010-2002《砼结构设计规范》五、建筑物第三节:本课程的目的及特点一、目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对组成房屋的结构构件和结构总体进行计算,确定结构的断面、外形尺寸、材料等,并用工程图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在图纸上即:构件-受力分析-结构计算-施工图二、特点1、理论复杂:计算公式为理论与实验结合,使用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和适用范围。
2、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多下工地3、理论依据: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20010—2002《砼结构设计规范》GB20009—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一章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习目标了解我国《规范》关于荷载及材料强度的取值方法。
《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下)教学大纲

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专业课程中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本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构造及技术要求•砌体结构的设计、构造及技术要求•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与能力:•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结构构造•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计算的方法和技术•熟悉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2.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该培养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倡导科学、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3. 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章节讲述课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第一章4课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技术要求第二章3课时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三章4课时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第四章3课时砌体结构的构造第五章4课时砌体结构的技术要求第六章3课时砌体结构设计第七章4课时砌体结构施工第八章3课时4.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理论授课•实例分析•视频讲解•讨论研究•考察练习5. 课程考核考核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40%)主要包括:•出勤率:按照规定的出勤率计算•作业完成情况:按时提交、质量合格•课堂表现:积极发言、参与讨论期末考试成绩(60%):•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内容:全年课程内容•考试时间:2小时6. 教材及参考书目6.1 教材李玉和,朱崇琪,刘冬梅.钢筋混凝土结构[M].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6.2 参考书目迟斌.砌体结构基础(第5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7. 授课教师本课程由XXX教授负责授课。
8. 注意事项•学生应按时到达教室,不得迟到早退;•学生应认真完成授课教师所布置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禁止在课堂上嘈杂说笑,手机静音或关机;•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将会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授、辅导、答疑
强调说明新规范对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以及荷载设计基准期得规定,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得新规定,对钢筋得种类与强度,混凝土得强度等级得新规定,以及荷载与材料得分项系数。
教学形式及
教学媒体安排
面授辅导、多媒体导学
课外学习安排
小组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课后思考题
作业布置
见课后作业
教学形式及
教学媒体安排
面授辅导
课外学习安排
小组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课后思考题
作业布置
见课后习题
教案检查
教研室主任: 月 日 系主任: 月 日
教师
梁艳波
课程名称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年级专业层次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
内容
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得承载力
学时
6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斜截面破坏得主要形态,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得主要因素;
三、本课程得教学环节
教学形式及
教学媒体安排
面授辅导、多媒体导学
课外学习安排
小组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课后思考题
作业布置
见复习题
教案检查
教研室主任: 月 日 系主任: 月 日
教师
梁艳波
课程名称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年级专业层次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
内容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基本计算原则
学时
2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建筑结构得功能要求,结构得极限状态与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得基本概念;
2.结构可靠度、失效概率与可靠指标;
3.承载能力与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
4.作用与作用效应,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与材料得分项系数,荷载组合;
5.荷载分类及其标准值,钢筋与混凝土得强度标准值与设计值。
教学重点
1.了解建筑结构得功能要求,结构得极限状态与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得基本概念,结构得可靠度与可靠指标;
教案检查
教研室主任: 月 日 系主任: 月 日
教师
梁艳波
课程名称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年级专业层次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
内容
第三章钢筋混凝土材料得力学性能
学时
4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钢筋得强度与变形,钢筋得成分、级别与品种,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得要求;
2.单轴与复合受力状态下混凝土得强度;
3.混凝土在一次短期加荷时得变形性能,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得变形特点;
4.混凝土在重复荷载与长期荷载作用下得变形性能;
5.混凝土得弹性模量、混凝土得强度与强度等级;
6.钢筋与混凝土得粘结性能。
教学重点
1、了解钢筋得强度与变形、级别与品种,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得要求;
2.理解单轴与复合受力状态下混凝土得强度,混凝土得变形性能;
3、掌握混凝土得弹性模量与强度等级,钢筋与混凝土得共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混凝土得弹性模量与强度等级,钢筋与混凝土得共同工作原理;
2、单轴与复合受力状态下混凝土得强度,混凝土得变形性能荷载分类及其标准值,钢筋与混凝土得强度标准值与设计值。
教学方案设计
面授、辅导、答疑
强调说明混凝土得弹性模量与强度等级,钢筋与混凝土得共同工作原理;单轴与复合受力状态下混凝土得强度,混凝土得变形性能荷载分类及其标准值,钢筋与混凝土得强度标准值与设计值。
2.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得一般计算方法与基本假定,等效矩形应力图,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最大与最小配筋率;
3.单筋、双筋矩形截面与T形截面受弯构件得配筋计算方法、适用条件与构造要求;4.受弯构件得正截面延性。
教学重点
1.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得三个受力阶段及截面应力、应变分布,配筋对破坏形态得影响;
2.掌握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得一般计算方法与基本假定;理解等效矩形应力图,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最大与最小配筋率得概念;
教学难点
一、本课程得基本要求
二、本课程得基本内容
三、本课程得教学环节
教学方案设计
面授、辅导、答疑
混凝土结构得概念
一、混凝土结构得定义与分类
二、配筋得作用与要求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得优缺点
混凝土结构得发展与应用情况
一、材料得发展
二、力学得发展
三、设计方法得发展
学习本课程要注意得问题
一、本课程得基本要求
二、本课程得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斜截面破坏得主要形态与影响因素;
2.了解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得应力状态;
3.理解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4.理解剪力传递机理,腹筋得作用及其对破坏形态得影响,截面限制条件及最小配筋率得意义;
2.掌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
3.理解作用与作用效应,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与材料得分项系数,荷载组合;
4.理解荷载分类及其标准值,钢筋与混凝土得强度标准值与设计值。
教学难点
1、建筑结构得功能要求
2、2、结构得极限状态与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得基本概念。
3、3、结构得可靠度与可靠指标。
3.掌握单筋、双筋矩形截面与T形截面受弯构件得配筋计算方法、适用条件与构造要求;理解受弯构件得正截面延性。
教学难点
1、单筋、双筋矩形截面与T形截面受弯构件得配筋计算方法;
2.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得一般计算方法与基本假定,等效矩形应力图,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最大与最小配筋率;
教学方案设计
面授、辅导、答疑
详细说明按新规范,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得基本假定,等效矩形应力图以及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
2.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得应力状态及其破坏形态,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3.剪力传递机理,腹筋得作用及其对破坏形态得影响,截面限制条件及最小配筋率得意义;
4.有腹筋简支梁与连续梁得抗剪性能,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及其适用范围;
5.斜截面受弯承载力、抵抗弯矩图、纵筋锚固、弯起及截断、箍筋得构造要求。
教学形式及
教学媒体安排
面授辅导、多媒体导学
课外学习安排
小组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课后思考题
作业布置
见课后习题
教案检查
教研室主任: 月 日 系主任: 月 日
教师
梁艳波
课程名称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年级专业层次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
内容
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得受弯承载力
学时
8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适筋受弯构件正截面得三个受力阶段破坏形态得影响;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授课教案
教师
梁艳波
课程名称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年级专业层次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
内容
第一章绪论
学时
2节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混凝土结构得一般概念及特点;
2.混凝土结构得发展及应用简况;
3.本课程得主要内容、任务与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混凝土结构得一般概念及特点。 2.本课程得主要内容、任务与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