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赏析秦观《虞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秦观《虞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的花卉一般,不同凡响。

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而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

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16.“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②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

③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分析】15.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耍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

C项,“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岀"分析错误。

结尾两句"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意思是就算为君沉醉一场又何妨?就怕我酒醉醒来,而花己凋残,惜花心情无处寄托,要使柔肠寸断了。

应该是矛盾的情感以"只怕"二字委婉道出,而不是'‘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岀”。

故选C。

1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的能力。

(完整版)《虞美人》练习+答案

(完整版)《虞美人》练习+答案

《虞美人》练习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2 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一、基础知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虞美人(yù) 窈窕(yǎo)惊蛰(zhé)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c、羯鼓(jié) 青荇(xìng)愀然(qiǎo)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5、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李煜《虞美人_春花秋月何时了》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煜《虞美人_春花秋月何时了》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李煜的《虞佳人· 月下花前何时了》一词,达成第 7 题。

(6 分)
月下花前何时了?旧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顾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不过朱颜改。

问君能有若干愁?好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7.(1)上阕以乐景写哀情的句子是▲,“▲”一
字为全词的诗眼。

(2 分 )
(2)赏析“问君能有若干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月下花前何时了?(少“?”扣 1 分)改( 2)下片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构造上与上片的“春花”、“东风”相响应( 1 分)设问,一问一答,一同一伏,加强文章的气概
(1分)结语以水喻愁,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既写出愁绪
的汹涌奔跑,又写出愁绪的悠久深远。

形象贴切,令人无穷
联想(2 分).。

古代诗歌赏析李煜《虞美人》《浪淘沙令》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李煜《虞美人》《浪淘沙令》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7~19题。

(共12分)虞美人①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②。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这两首词均作于词人亡国后被囚汴京期间。

②阑珊:将尽,衰落。

1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往事知多少”一句责问自己做了多少错误的往事,后悔当初未能励精图治。

B.南唐故宫的“雕栏玉砌”应该依旧,而“朱颜”已改,物是人非,对比强烈。

C.“一晌贪欢”之“欢”只是梦里的片刻欢愉,有力衬托了梦醒之后的悲情。

D.曾经的无限江山再难见到,即使凭栏远眺也是徒劳,因此劝自己“莫凭栏”。

18.两首词的下阕写到了“春水”或“流水”,下列句中的“春水”“流水”与两首词中的这两个意象情感内涵一致的一项是(3分)A.一池春水绿如苔,水上新花取次开。

(刘无极《漾花池》)B.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C.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

(苏轼《暴雨初晴》)D.画桥浅映横塘路。

流水滔滔春共去。

(张先《偷声木兰花》)19.两首词上阕均借写春景来抒情,但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却有不同。

请结合词中的内容分析其不同之处。

(6分)17.(3分)A18.(3分)D19.(6分)【答案示例】《虞美人》以乐景写哀情,景与情是对立的。

上阕中“春花”“东风”本是春天的美景,令人愉悦,此处却勾起词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徒增伤感。

美好怡人的春景反衬了词人的亡国之痛。

《浪淘沙令》以哀景写哀情,景与情是一致的。

上阕的春雨、春寒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春意阑珊”更是写出美好春景的衰败凋残,衬托出身为异乡之客的悲伤和亡国之痛。

【评分参考】共6分。

每首词3分;说明景与情的关系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

虞美人练习题.docx

虞美人练习题.docx

《虞美人》1. 对《虞美人》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是()A 、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应犹在雕栏玉砌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 、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D 、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2. 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3 页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3、对《虞美人》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 ?表现了作者厌烦春花秋月无尽无休、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第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

“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第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滋味。

4.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虞美人 (y ù)窈窕( yǎo)惊蛰( zhé)B、漫溯( sù)庐冢( zhǒng)雕栏玉砌( qi è)C、羯鼓( ji é)青荇( xìng)愀然( qi ǎo)D、滂沱( pāng)瑰怪( guǐ)深思慎取( shèn)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6、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虞美人》基础练习1

《虞美人》基础练习1

《虞美人》基础练习一、巩固训练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山麓泻水踯躅融会贯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B.倏忽赋与和稀泥跚跚来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C.寻觅缘份白内瘴察颜观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倾覆洞悉水笼头风声鹤唳城门失火,泱及池鱼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如饴....,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坚决反对朝鲜核试验,坚持半岛无核化原则,反对核扩散,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维护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B.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十年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C.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利用政策出台或调整之机,抢建“政策房”,或在拆迁过程中向政府要政策,等待升值,一度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生财之道”。

D.浙江省日前出台有关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为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电脑游戏等“付出代价”,这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4.指出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A.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二月春风似剪刀,霜叶红于二月花。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把“是”字按用法归类,恰当的一项是①惟利是图②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③是说也,人常疑之④一无是处⑤莫衷一是⑥惟予马首是瞻⑦同是天涯沦落人⑧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A.①⑥/②③/④⑤/⑦⑧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C.①⑤/③⑦/②⑥/④⑧D.①④/②⑦/③⑤/⑥⑧6.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组是情境1 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李煜《虞美人》课后练习

李煜《虞美人》课后练习

李煜《虞美人》课后练习年嗣位,史称,在位15年。

2.曾被评价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一位古代词人是谁?()答案:C。

3.下列哪一选项中的诗词句不属于“以水喻愁”?()A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B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春愁一倍多。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答案:B,应属“以山喻愁”。

4.“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用到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A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B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答案:D。

5.思考:《虞美人》这首词和李煜同时所作另一首《浪淘沙》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参考答案:《虞美人》主要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无比厌烦和满腔愁绪;《浪淘沙》主要抒发词人对故国江山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

《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所表达的物是人非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表现的绵绵不绝的愁绪;《浪淘沙》中,“梦里不知身是客”所表达的梦醒之间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所表达的离别之痛,“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所表达的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都是人生共通的体验。

(言之成理即可)6.请结合作者身世并将这首《虞美人》改编成一篇小散文,字数300字左右,题目自拟。

舒亶《虞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舒亶《虞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虞美人·寄公度①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②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③。

【注】①苏亶被罢官十年后再次被朝廷任用,重回京城后已是物是人非,故写此词寄赠友人公度。

②尊:同"樽",酒杯。

③陆觊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因赠以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词的上片写了登楼所见,自下而上,通过一系列典型的意象,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快的秋景图。

B.上片中“独”字最能凸显作者形象,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尽含其中。

C.“背飞双燕”,借双燕相背而飞写朋友的离别;“贴云寒”中“寒”字既写环境也写心理,与下片的“雪满长安道”相呼应。

D.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在与朋友离别后郁郁寡欢,借酒销愁,大雪铺满了长安的道路,也借此隐射朝廷奸臣当道的现实。

E.本词情感复杂,是寄友之作,也饱含着自己的人生感慨,登楼所望,皆着有词人的情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15. 本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手法。

(6分)14.答案:A、D。

(A项“清新明快”错误,应为“苍凉”;D项,“雪满长安道”既表明了时令和地点,又渲染了一派冷寂的气氛,“隐射奸臣当道”属于过度解读。

)15.参考答案:①用典。

词人借用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表现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艺术效果1分。

)②对写(或虚写、想象、悬想)。

词人从对方着笔,想象朋友公度也同样会心怀思念,每天登高远望,他将会给我寄赠一枝报春的早梅。

这样写使得诗人思念友人,渴望得到友人问候和慰藉的情感显得更加含蓄曲折,蕴藉深沉。

(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艺术效果1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练习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2 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一、基础知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虞美人(yù) 窈窕(yǎo)惊蛰(zhé)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5、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二、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1---2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举一例),“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词的前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7.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课外阅读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2、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

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

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

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

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虞美人》答案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 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4.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5.表达情感的一个字是“愁”。

选取典型的景物,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6.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真是“物是人非”——思国“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

(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虚实结合。

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7.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解析: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