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专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飞天”凌空__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新人教版(001)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八年级语文上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这个地方是虚写。游泳馆里面不可能有小鸟和白云,这样写是吕伟跳 水前那安静、沉稳、美好的姿势给人的联想,表现运动员沉静自若,风度 优雅。
课文精读
文章在表现跳水运动员的成功一跳的时候,还比较详细地写了 一个记者和一个外国观众的惊叹细节,这有什么作用?
除了正面描写吕伟跳水的完美动作之外,文章有很多处运用了侧面描 写表现吕伟完美一跳给观众带来的震撼,典型的就是外国记者的赞叹和外 国观众的惊讶,从侧面表现运动员动作的完美,同时传达了爱国的主题。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1.7秒 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
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结合,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 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 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写作特色
1.运用比喻的修辞,使文字清新优美。 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2.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 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 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 形成 强烈反差。
拓展延伸
根据文意,对文本内容进行补白还原的批注方法,如对人物的 神态外貌进行补充,对情节的想象扩充……
结构梳理
“飞天”凌空
正面描写 跳水精彩瞬间 (特写镜头)
侧面描写 记者、观众的反应
拼搏 奋进 爱国
课后作业
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一篇特写。
重点字词
优雅( yǎ ) 翘首( qiáo ) 一刹那( chà ) 哧地( chī )

2023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飞天凌空__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2023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飞天凌空__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内容,掌握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及写法。

2.反复阅读,品味语言,理解文章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3.深入体会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把握内容,掌握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及写法。

2.反复阅读,品味语言,理解文章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与默读结合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同学们,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飞天夺魁,飒爽英姿不让须眉跳水运动员吕伟夺冠的过程很短,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也书写在祖国的史册里。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新闻特写《“飞天”凌空》。

跟着夏浩然、樊云芳的镜头,走近跳水池畔,欣赏中国跳水姑娘吕伟演绎的1.7秒的神话。

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展示课前预习)1. 亚运会:是亚洲运动会的简称。

主要由亚洲地区举行,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

最初由亚洲运动会联合会主办,1982年后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办。

2.写作背景: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

女子10M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工程,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

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3. 新闻特写:记录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具体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事实。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天”凌空__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定格精彩瞬间品味“飞天”凌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天”凌空__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定格精彩瞬间品味“飞天”凌

定格精彩瞬间品味“飞天”凌空
——《“飞天”凌空》语言赏析
这是一篇只有500多字的人物特写,用出神入化的语言巧妙地捕捉到了最精彩的瞬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取桂冠的曼妙的表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文字清新优美
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

从这些清新优美的文字里,我们不仅可以看见运动员曼妙的身姿,而且可以感受到她动作的优美,流畅,迅速。

2修辞俯拾即是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

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而且充分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七个比喻。

3动静穿插自如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

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漂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如”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入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

以静衬动,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飞天”凌空》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得我们细细品味的美文。

部编达州专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飞天”凌空__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部编达州专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飞天”凌空__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知识与能力1.掌握“翘首”“悄然”“屏息敛声”“眼花缭乱”“震耳欲聋”等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2.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大声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新闻特写的特点,培养快速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健儿在运动场上的精彩瞬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国争光的理想。

重点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

难点体会新闻特写中的“特写”的方法及作用。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吕伟10米跳台的视频资料、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图片、课文音频朗读资料。

1课时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了10米高台跳水的冠军。

(播放吕伟跳水的视频),她跳水的这一过程,被记者夏浩然、樊云芳用生动的语言报道了出。

今天,我们欣赏他们对吕伟跳水的精彩报道。

1.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相同点:二者都是新闻的范畴,都要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同点:消息,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而新闻特写不要求报道新闻的全过程,只抓住新闻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场景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可以借助一些文学手法。

2.敦煌壁画: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1.老师范读或播放音频朗读,思考:这篇新闻特写报道的主要事实是什么?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赢得女子十米跳台金牌。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抓住吕伟跳水的瞬间,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跳水动作的“妙极”。

1.文章开头写她站在10米高台的姿态,为什么还要写“白云”、写“飞鸟”? 用白云、飞鸟衬托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2.在这篇新闻特写中,作者扣住吕伟跳水时的一个片段进行描写。

(1)作者分三步描写了吕伟跳水的动作,哪三步?走路、腾空、入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飞天”凌空__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飞天”凌空__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新人教版

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2.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3.感受中国健儿在运动场上的精彩,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朗读法;2.品读法;3.讨论探究法。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问鼎冠军,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冉冉升起,现场响彻雄壮的国歌,你有什么感受?(各抒己见)让我们把视野转向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中,中国姑娘吕伟用自己的实力拿下了10米高台跳水的冠军,让我们跟随记者,一周回放她精彩的比赛过程。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1.新闻特写。

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2.新闻特写、消息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是新闻的范畴,都要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同点:消息,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新闻特定不要求报道新闻的过程,只抓住新闻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场景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可以借助一些文学手法。

3.字词积累凌.空(líng)翘.首(qiáo)屏.息(bǐng)潇.洒(xiāo) 轻盈.(yíng) 由衷.(zhōng)眼花缭.乱(liáo)凌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空中。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极像。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4.这篇新闻特写报道的主要事实是什么?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赢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比赛冠军。

5.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抓住吕伟跳水的瞬间,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跳水动作的完美。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阅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1.文章开头写她站在10米高台的姿态,为什么还要写“白云”“飞鸟”?用白云、飞鸟衬托她“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9部编版)“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9部编版)“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例如:课文中“仿佛在水中舞动”的拟人手法,教师需解释拟人的概念,并通过比较、举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其作用。
-生字、生词的运用:学生可能在学习生字、生词时容易出现记忆混淆、运用不当等问题,教师需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正确运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语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和欣赏。
2.增强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准确、得体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创造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激发创新思维,提升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增进学生对体育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理解,通过学习吕伟夺魁事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体育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体育精神的内涵、分析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修辞手法的运用:课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描绘吕伟的跳水姿态,如比喻、拟人等。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欣赏这些修辞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例如:“她那修长的身姿,犹如一支离弦之箭,直刺蓝天。”这里的比喻手法将吕伟的跳水姿态形象地比喻为箭,突显了其动作的迅速与优美。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天”凌空__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拓展阅读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天”凌空__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拓展阅读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拓展阅读下文中的朱光亚,一生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朱光亚的什么特点,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一生就做一件事“一生就做一件事”,这句话的原创者,不是别人,正是朱光亚自己。

他的原话是:“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朱光亚,是中国首枚原子弹研制的技术总负责人,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

大音希声。

一辈子少言寡语的朱光亚,一生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一嗓子喊在大洋彼岸。

1950年3月18日,52名中国留美学生发表《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这封信的主要牵头人,便是朱光亚。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朱光亚的另“一嗓子”,不是喊出的,而是“炸”出的!1964年10月16日15时,大西北戈壁滩一道强光闪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史称“东方巨响”。

那天,在撤离试验现场时,司机驾车走错了路。

当朱光亚转过身,正好看到半空中升腾的蘑菇云,顿时潸然泪下。

当晚,朱光亚在庆功宴上喝得大醉,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醉酒。

大有大无。

事业重如门前山,名利淡似杯中水。

“两弹一星”元勋的传记很丰富,但唯独没有《朱光亚传》。

不是没人写,而是到他那里不是被扣下,就是因不同意发表而被退回。

他总说:“先写别人吧,我的以后再说。

”父亲是干什么的?就连他的长子朱明远也是猜出的。

他回忆道:1967年的一天,院子里一群孩子聊天。

有人突然问: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没有人能答出。

有人说,咱们回忆一下,是不是每次报纸上公布核试验,我们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北京?大伙一想,果然如此。

顿时,我们感到非常神圣,静静地坐了好长一段时间……朱光亚85岁生日的时候,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主编出版了《战略科学家朱光亚》。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 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 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新闻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 做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 的泛泛之笔。这篇新闻特写的作者是怎 样做到的呢?
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 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 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 刻苦练功终于在今日状元成才为路 国争得荣誉。因 而不是面面俱状元成到才路 的泛泛之笔。
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这是这篇特写题材上的突出特点。在1.7秒的
时间跨度里,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 “飞天”画卷。从“轻轻状元成才路一蹬”到“凌空翔舞”; 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
状元成才路
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
凌空 翘首 酷似 潇洒 轻盈 悄然 由衷 新秀 屏息敛声 眼花缭乱 如梦初醒
中国跳水队是中国体育王牌中的王牌, 其中涌现出了高敏、伏明霞、熊倪、郭晶 晶等杰出运动员,请你收集相关资料,了 解他们为国争光、不懈拼搏的精神。
bǐnɡ( 屏息 )


pínɡ( 屏障 )
qiáo( 翘首 ) qiào( 翘尾巴 )
shā( 刹车 )
qiǎo( 悄然 )
作动词时一般读“bǐnɡ”,
பைடு நூலகம்
作刹名词时c读hà“(p一ín刹ɡ”那。) 悄
qiāo( 悄悄 )
◆词语集注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 心的样子。屏,抑止。敛,收束。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状元成才路不慌不忙的样子。 轻盈:轻巧柔状美元成才路 。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局 记者、观众的反应—侧面描写
拼搏 爱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翘首”“悄然”“屏息敛声”“眼花缭乱”“震耳欲聋”等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2.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大声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新闻特写的特点,培养快速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健儿在运动场上的精彩瞬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国争光的理想。

重点
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

难点
体会新闻特写中的“特写”的方法及作用。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吕伟10米跳台的视频资料、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图片、课文音频朗读资料。

1课时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了10米高台跳水的冠军。

(播放吕伟跳水的视频),她跳水的这一过程,被记者夏浩然、樊云芳用生动的语言报道了出来。

今天,我们来欣赏他们对吕伟跳水的精彩报道。

1.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是新闻的范畴,都要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同点:消息,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而新闻特写不要求报道新闻的全过程,只抓住新闻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场景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可以借助一些文学手法。

2.敦煌壁画: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1.老师范读或播放音频朗读,思考:
这篇新闻特写报道的主要事实是什么?
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赢得女子十米跳台金牌。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抓住吕伟跳水的瞬间,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跳水动作的“妙极”。

1.文章开头写她站在10米高台的姿态,为什么还要写“白云”、写“飞鸟”?
用白云、飞鸟衬托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2.在这篇新闻特写中,作者扣住吕伟跳水时的一个片段进行描写。

(1)作者分三步描写了吕伟跳水的动作,哪三步?
走路、腾空、入水。

(2)选用准确的动词,口述吕伟跳水的过程。

动词的选用有什么特点及作用?
轻舒
..。

紧接着,向前翻腾
..
..一周半,在空中转体..,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
..双臂,向上举起
三周,插进
..碧波之中。

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再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突出了动作的舒展自如。

(3)“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

把吕伟凌空的姿态比喻为“凌空翔舞”的“飞天”,“飞天”是中国艺术中的精品,是中国人的骄傲,用它为喻,生动地展现了吕伟姿态的美妙,表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与文题相呼应。

(4)读第4段,思考并回答:
①“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

展现了吕伟入水动作的轻盈、迅速、完美。

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②本段中写到了观众的反映,还写了“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吕伟动作的迅速、轻盈、完美。

3.课文结尾写到一个外国记者的表现、观众的欢呼声、印度观众的惊讶,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出吕伟这一跳的完美,也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1.新闻性强。

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了吕伟赢得10米跳台冠军的新闻事实。

2.描写细致生动。

文章选取吕伟跳水的过程这一片段进行了生动细致地描写。

起跳——腾空——入水,动词选用准确,描绘细致逼真。

3.综合运用多种文学手法。

(1)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动作疾如流星”、“像轻盈的、笔直的箭”等。

(2)侧面烘托。

开头以“白云”“飞鸟”之动衬托吕伟沉静自若。

结尾用外国记者“跳起来”、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印度观众的“惊讶不已”从侧面突出吕伟这一跳的美妙。

“飞天”凌空⎩⎪⎨⎪⎧⎭⎪⎬⎪⎫跳前的气氛⎩⎪⎨⎪⎧吕伟:沉静观众:期待跳水的过程:起跳—腾空—入水—妙观众的反应⎩⎪⎨⎪⎧跳起来掌声欢呼声惊讶不已
为国争光骄傲自豪
这篇新闻特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我在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的基础上,着重品味文章的语言,探讨文章的写法。

学过之后,同学们对新闻特写这一文体的文章特点有了整体感知,激发了对新闻特写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