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概论_第二篇第三章2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习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一篇绪论(一、二章:1—46页)关键词:早期交通交通革命(发展)类型与形式1:举例说明交通对于人类文明前进的作用。
自由发挥,参考P32:为什么船的出现早于车?P3:第一节第一段3:为什么要用轨道来运送重物?P5:第二段+轨道运输的优势4:第一次人类交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P6-7:蒸汽机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5:第二次人类交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P11-12:内燃机、电动机的应用6:轨道交通的螺旋始发展说明了什么?P12-147:试述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P16-178:轨道交通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缆车、市郊铁路、地铁、轻轨、独轨、有轨电车、自动导轨、磁浮列车”9:地铁、轻轨、有轨电车最主要的区别?P2510:城市缆车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征?P26-2711:独轨交通系统有哪些特点?P3112:城市快速运输系统包括哪些内容?各有什么特点?P34-3513:城际高速铁路能否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为什么?能;P46最后一段14: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有什么重大意义?P4615:你乘坐过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哪些是属于轨道交通?谈谈乘坐这些交通工具及其环境的体会。
自由发挥(参考第8题、第17题)16: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是什么?①“缆车、市郊铁路、地铁、轻轨、独轨、有轨电车、自动导轨、磁浮列车”②“采用列车编组化运行,运量大;良好的线路条件与控制体系,速度快;电力牵引,污染少、环保好;可采用地下和高架敷设方式,占地面积小;全隔离的路权方式,安全和可靠性强;良好的环控体系和候车环境,乘车舒适性佳。
建没投资大、路网结构不易调整、运营成本高、技术条件要求高等缺点。
”17: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轨道交通具有什么优缺点?人们在长期使用中发现轨道交通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优点:环保,安全可靠,高速,可与飞机相比,运输量高,能源消耗少(p13)能耗方面:旅客运输——铁路为1;公共汽车为1.4;小汽车为7.5;飞机为6.9货物运输——铁路为1;内河水运为1.6;载重汽车为9.6能源方面:轨道交通车辆采用煤、核能产生的二次能源—电力,而非一定使用石油制品。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编码:53011044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课总学时:28总学分:1.5考核方式:考试适应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二、课程简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牵引供电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设备、城市轨道交通其他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共六章。
内容包含了多个专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一个全面的概括性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技术设备的基本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所采用的最新技术设备以及在新技术设备条件下的运营组织。
本课程主要体现职业知识与职业意识教育相结合,强调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课件的综合运用和教学效果,使课程具有职业教育的本位和特色,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突出学生的技术和技能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让学生能通过教材学习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毕业与上岗“零对接”。
三、本课程与专业内其它课程的关系《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为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使其适应行业变化和企业需要,开设与岗位对接的后续课程,如专业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铁路客运员》、《现代有轨电车概论》、《卫生防疫与急救》,及《车站设备、票务实训》、《客运、运营安全实训》、《行车、应急处理实训》、《综合监控实训》等专业技能课程和一些职业拓展课程。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硬件如轨道、车站与车站设备、车辆与供电牵引和信号与通信等设备的功能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与后续课程相衔接,为后续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教案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教案.doc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发展及现状;3.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及分类;2.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3. 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发展;4. 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5. 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特点、历史发展、现状、作用和地位;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城市轨道交通实例,加深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城市轨道交通概论》;2. 课件:城市轨道交通的图片、视频等;3. 案例:具体城市轨道交通实例。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理解和看法;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参数;2.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3. 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
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参数;2. 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3.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参数、设备及其功能、运行原理;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轨道交通现场,加深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及运行原理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城市轨道交通概论》;2. 课件: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参数、设备及运行原理的图片、视频等;3. 实地考察:城市轨道交通现场。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参数、设备及其功能、运行原理的理解;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辆教学目标:1.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类型及特点;3. 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辆的维护与管理。
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类型及特点;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类型及特点;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辆的维护与管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类型、特点,车辆的类型、特点及维护与管理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辆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辆的理解;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轨道交通现场,了解线路与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第二章2

转向架轴距 2000mm ,车辆定距 12000mm ,
车轮直径 840mm 。 最大速度: 80km/h 。 平均起动加速度 (0-30km/h):0.8m/s 2 平均常用减速度(80-0km/h):1.0m/s2;
平均紧急减速度(80-0km/h):1.3m/s 2
过坡能力: 3%
曲线: 正线 140 米站场线 80 米
概述
• 地铁车辆有动车和拖车、带司机室车和不带司机 室车。 • • A 型-带司机室拖车 B 型-无司机室带受电弓的动车
•
•
C 型-无司机室不带受电弓的动车
我国推荐的轻轨电动车辆有3种型式:4轴动 车、6轴单铰接式和8轴双铰接式车。城市轨道交 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 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备、车辆电气系统 7 大部分组成。
1、车体
• 车体是容纳乘客和司机(如有司机室时) 的地方,多采用整体承载的钢结构、轻金 属结构或复合材料结构。车体本身又包括 底架、端墙、侧墙及车顶等部分。特点: • 1)一般为电动车组,有单节、双节和3节 式等,有头车(即带司机室车辆)和中间 车,以及动车与拖车之分; • 2)座位少,车门多且开度大,内部服务于 乘客的设备较简单;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门一般采用压缩空气为动 力的风动门,也有采用电气驱动的车门。由于车 辆运载客流量大,乘客上下车频繁,一般车体每 侧 车门开度较大,数量也较多,例如,上海地铁
车每侧设有5扇内藏嵌入式对开拉门
1900mm×1300mm(高×宽)。在带司机室车(A型) 的前端中央还设有应急安全疏散门,在紧急情况 下,做成可伸缩的套节式踏级板可向前放下到路 基上,列车内的乘客可通过此踏级板疏散到路基
上海地铁车辆
• 车钩连接面间长度 24140mm(拖车) 22800mm(动车) 最大宽度: 3000mm 轨顶面到车顶高度: 3800mm 车钩水平中心线到轨顶面高度: 720mm 轴距: 2500 mm 轨距: 1435mm 轮径: 840mm 自重: 32t(拖);38t(动)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路线与站场设备

1)折返线是为列车正常运行中折返调头时使用的,基 本要求是要满足列车折返运行能力的需要。
折返线一般应结合车站线路形式统一布置,常见的布 置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环形折返线
终点站
折返线
②尽端折返线
a)单线折返 b)双线折返
c)终点站延长线做折返
(二)主要组成 线路由下部基础及上部建筑组成。。
1. 线路下部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多采用整体道床结构。也有部分地面线
路沿用传统铁路的方式。 ①整体道床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中多采用无碴道床结
构,主要用于地下隧道与高架线路。最为普遍的是混凝土
结构的轨下基础。
②传统铁路下部基础 传统铁路线路下部基础由路基、道床等组成。 路基是铺设轨道的基础。它直接承受轨道的压力并将
2.线路上部建筑 城市轨道交通采用整体道床结构时,只需将钢
轨用弹性扣件安装在整体道床上即可。采用传统铁 路方式时,其上部建筑由钢轨、轨枕、联结零件等 组成。如图所示。
(三)单轨(又称独轨)交通(Monorail Transit) 是一种轨道为一条带形梁体,车辆跨座于其上或悬挂
于其下行驶的交通系统。 按其走行模式和构造的不同,分为跨座式单轨和悬挂
高架车站
地下车站
(2)按车站的运营性质可分为终点站、一般中间站、中 间折返站和换乘站等。
(3)按车站站台形式分为岛式车站、侧式车站、岛侧 混合车站。
①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路之间,这种站 台布置形式称为岛式站台。具有岛式站台的车站称为岛式站 台车站(简称岛式车站)。如下图所示。
②侧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车线路的两侧, 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侧式站台。具有侧式站台的车站称 为侧式站台车站(简称侧式车站) 。如下图所示。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

8、 信号表示器
(1)道岔表示器 表示道岔的位置及其开通方向
道岔表示器
(1)道岔处于定位(道岔 开通直股):表示器的鱼尾形 黄色标板顺着线路方向显示, 白天沿着线路方向看不到该标 板,夜间显示一个紫色灯光。
城市轨道交通ATC系统的特点
传统信号系统是通过设置在地面的色灯信号机来传递不同的行车命 令,这种制式基本上是依赖司机进行速度控制和调整,依靠司机保 证行车安全。
ATC系统将机车信号作为主体信号,传递给列车的信号是具体的速 度或距离信息,列车按调度人员设置的时刻表,实现自动运行、自 动折返、自动调整停站时分,以及运用程序定位实现列车在车站的 停车控制。
ATO子系统与列车的再生制动相配合,可以节省电能的消耗。
2、ATS——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
ATS子系统主要实现对列车运行的监督和控制,辅助行车调度人员 对全线列车运行进行管理。
它给行车调度人员显示全线列车的运行状态,监督和记录运行图的 执行情况,在列车因故偏离运行图时及时做出反应(提出调整建议 或者自动修整运行图)。
LED信号机主要缺点: (1)价格昂贵。 (2)生产厂家多,设计生产标准未完全统一。 (3)发光盘寿命长,但点灯单元、信号机构寿命不能同样长。
5、地面信号机的设置
设置原则: (1)设于列车运行方向右侧。城市轨道交通的地面信号机设于列车 运行方向右侧,在地下部分一般安装在隧道壁上。 (2)信号机柱的选择。高柱信号机具有显示距离远、观察位置明确 等优点,一般设于车辆的进段、出段信号机(以及停车场的进场、出 场信号机);其他对显示距离要求不远或由于隧道内安装空间有限, 一般采用矮型信号机。 设置位置: (1)正线上的信号机设置。 (2)车辆段(停车场)的信号机设置。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复习资料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历史1.城市轨道交通按小时单向运能分类,可分为大运量系统(高峰时单向运输能力达到30000人次/h以上)、中运量系统(高峰时单向运输能力达到15000~30000人次/h)和小运量系统(高峰时单向运输能力达到5000~15000人次/h)。
2.城市轨道交通按线路敷设方式可分为地下(包括山岭、水下)、高架和地面三种形式。
3.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1863年建于英国伦敦。
4.城市轨道交通形式有:有轨系统、轻轨系统、地铁系统、独轨交通、自动化导向交通系统、磁浮交通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等。
5.重庆市开通的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属于高架跨座式独轨交通系统。
6.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节约能源、节省土地资源、容量大、安全正点、利于环境保护、系统强、涉及面广以及准时快速特点。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7.线网:指在一个城市中轨道交通线路所构成的路网状态线路:指城市中某一把甲地和到乙地连接起来的城轨路由线网与线路的关系:两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若干条线路构成线网8.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可分为正线、辅助线、车场线。
正线:指供载客列车运行的线路,贯穿所有车站和区间辅助线:指为空载列车进行折返、停放、检查、转线及出入段作业所运行的线路,包括折返线、渡线、停车线、车辆段出入线和联络线等车场线:指车辆基地内的各种作业线9.限界:是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的空间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运行所必需的空间10.城市轨道交通限界的种类:车辆界限、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1)车辆限界:指车辆最外轮廓的限界尺寸(2)设备限界:指线路上各种设备不得侵入的轮廓线(3)建筑限界:是自行车隧道和高架桥等结构的最小横断面的有效内轮廓线(4)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是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第三轨供电方式的接触轨或架空方式接触网设计设置的轮廓尺寸第三章轨道11.轨道是由钢轨、轨枕、扣件、道床、道岔及其他附属设备等组成的构筑物。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线路

(7)经济性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 财力。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该本着经济、节约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挖掘 交通潜力,有步骤、有目的地在财力允许的基础上逐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 能不顾经济实力盲目发展。
18
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核心内容在于确定目标。规划的目标是建设科学合理的 轨道交通网络,使之对现有城市结构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为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 奠定基础,能够最大限度运送乘客,满足居民日常出行需求。
24
(3)实施规划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实施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可操作性的关键,集中体现了城 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专业性,研究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时序、附属设施规划,具 体内容则包括轨道交通车辆段及其他基地选址与规模研究、线路敷设方式及主要换 乘节点方案研究、修建顺序规划研究、轨道交通线网运营规划、联络线分布研究、 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及环境要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衔接等。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指规划、决策人员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未来各个时期 (包括从无到有、从线到网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科学合理的 规划方案与实施计划的全过程。根据规划时期不同,线网规划可分为近期规划、中 期规划、中远期规划与远景规划。通常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成运营后2~5 年为近期,建成运营后5~10年为中期,建成运营后10年以上为中远期,建成运营后 25年以上为远景。
15
(5)客观性原则 规划必须客观,要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规划工作。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应反映客观事实,提出未来城市交通模式与方向,从而为城市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 的决策依据。
16
(6)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既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 不能超过建设能力,应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证规划既有可操作性,又能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线网规划的主要原则 1、适应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适应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远景客流预测分析, 远景客流预测分析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远景客流预测分析, 合理选择线网布局,正确把握土地利用, 合理选择线网布局,正确把握土地利用,特别 是地下空间利用与交通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是地下空间利用与交通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适应城市总体规划的交通结构 、适应城市总体规划的交通结构 轨道交通线路应考虑与城市地面公共交通、 轨道交通线路应考虑与城市地面公共交通、城市对 外客运交通枢纽(火车站、轮船码头、 外客运交通枢纽(火车站、轮船码头、长途汽 车站、航空港)的联系, 车站、航空港)的联系,以适应城市总体规划 的交通结构。 的交通结构。
柏林地铁网
巴 黎 地 铁 网
纽约地铁网
北京地铁
上 海 十 五 规 划 图
上海十五规划图
上 海 远 景 规 划 图
上海远景规划图
上海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 上海市轨道交通路网由中心城线网和郊区 线网两部分组成。中心城线网又分骨架线 和加密线两个层次。 • 上海的远期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将达到约 805km,中心城长度约 480km;430座车 站(其中换乘站186座),网络建成后将 承担上海市公交客运量的52%。
六、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1 城市背景研究 主要是对城市的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进行研究,从中 总结指导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术政策和规划原则。主要 研究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等。具体的研究 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 市工程地质分析、既有铁路利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
广 州 地 图
1997 年 规 划 的 远 景 线 网 规 划
2002 年 规 划 的 远 景 线 网 规 划
广 州 地 铁
形态分析法
• 从几何、数学角度(代数拓扑学)对 从几何、数学角度(代数拓扑学) 网络的换乘情况、覆盖情况、 网络的换乘情况、覆盖情况、网络等 作出描述和优化(即进行数字化, 作出描述和优化(即进行数字化,进 行数学分析,实现构造优化模型。) 行数学分析,实现构造优化模型。) 寻找网络构成的共同一般规律, 寻找网络构成的共同一般规律,以期 在生成初期网络后进行形态上的调整 以生成满意的路网。 以生成满意的路网。
2 线网构架研究 线网构架研究是线网规划的核心,通过多规模控 制-方案构思-评价-优化的研究过程,规划较优的方案。 这部分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合理规模研究、线网方 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的综合评价。
3 实施规划研究 实施规划是轨道交通规划可操作性的关键,集中 体现了轨道交通的专业性,主要研究内容是工程条件、 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具体内容包括车辆段及其 他基地的选址与规模研究、线路敷设方式及主要换乘 节点方案研究、修建顺序规划研究、轨道交通线网的 运营规划、联络线分布研究、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的 协调发展及环境要求、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衔接等。
市域级快速轨道交通
•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由4条市域快速地铁线(市域R 线)和几条支线组成,全长近435公里,共有139 个车站。线路主要有: • R1:宝山一一金山,全长约106.5公里。 • R2: 青浦一浦东国际机场,全长约115公里。 • R3:嘉定一海港新城,全长约129.5公里。 • R4:杨高路一枫径,全长约87公里。
3.1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定义
人们的交通行为,实际上是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的动态平衡。 轨道交通规划意义在于科学回答“需求”和“供给”之间的 关系。 从“需求”角度来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需要考虑:新城 区建设、旧城区改造等土地发展要求、人口及就业变化情 况、交通发展目标和城市重要建设项目的衔接等; 从“供给”角度来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需要考虑:线网 合理的规模、合理的构架、各条线路合理的运输方式、正 线、联络线、车站和车场的位置等。 线网规划:在一定线路数量规模条件下,确定路网的形态 及各条线路走向的决策过程。 线网规划具有非可逆性,线路一经建成便不可更改。
• 6、 力争多设换乘点 、 • 尽量使得城市内任意起终点间的乘客出行至多换 次即可到达目的地。 乘1次即可到达目的地。 次即可到达目的地 • 7、 选择线路走向要考虑城市的自然 、 人文 、 地 、 选择线路走向要考虑城市的自然、人文、 理等制约条件 • 选择较好的地形 、 地质条件 , 注意历史文物保护 选择较好的地形、地质条件, 。 • 8 、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宜以地下隧道为主 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 • 减少拆迁、噪音、振动、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干扰 减少拆迁、噪音、振动、 。
经验归纳法的有缺点
• 简单易行,以经验为基础有一定可信度 简单易行, 。 • 先有线网后有客流,只能说明预选方案 先有线网后有客流, 是所提方案中的最佳方案, 是所提方案中的最佳方案,不能说明它 是最优方案。 是最优方案。 • 对预先设定的研究因素不同的取舍,会 对预先设定的研究因素不同的取舍, 带来不同结果的风险, 带来不同结果的风险,线网的归纳提炼 和人的经验直接相关, 和人的经验直接相关,增加了人为的不 确定性。 确定性。
广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历史
• • • • 一、20 世纪80 年代“十字”线网规划 二、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线网规划 三、20 世纪90 年代后期的线网规划 四、2000~2002 年近期线网发展规划研究
20 世 纪 80 年 代 “十 字 ” 线 网 规 划
20 世 纪 90 年 代 线 网 规 划
5、以高品质的供给引导交通方式选择的良性转移 6、节约能源,避免大气污染,改善环境。 7、启动内需,聚集商贸及房地产开发,支持旧城改 造和新区开发,并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 有非可逆性,线路一经建成不可更改。因此规划布局合理 和规模适当的线网就显得很重要。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 交通结构的合理性、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如 果作为前期基础研究之一的线网规划发生失误,后期则难 以挽回,因为用地控制、规划导向均与线网直接相关。
城市背景
• 1)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 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性质、城 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 市地理环境、地形地质概况、城市区域与 人口、城市布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 • 2)城市交通现状与规划 城市交通现状与规划——城市道路交通 城市交通现状与规划 现状分析、道路网结构和布局、城市客运 交通的发展和现状、城市交通发展总体战 略、城市轨道交通现状。
3、线路要沿主要客流方向布设 、线路要沿主要客流方向布设 主要客流方向 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要沿主要客流方向布设, 主要客流方向布设 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要沿主要客流方向布设,尽可能 的经过大型客流集散点。 的经过大型客流集散点。 4、线路应贯通市中心 、 为了加强中心城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线路 应贯通市中心。 应贯通市中心。 5 、线路尽量沿城市道路干线走向布设 一方面便于吸引沿线地面交通量, 一方面便于吸引沿线地面交通量,另一方面便于施 工。
实施规划
• 实施规划是轨道交通是否具备可操作 性的关键,集中体现轨道交通的专业 性,主要研究内容是工程条件、建设 顺序、附属设施的规划。
3.2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原理
一、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设计方法 轨道网规划要在确定的规划期限内对整个轨道网的 大致走向、总体结构、用地控制、车辆段及换乘站的 配置作出规划,轨道网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初级路 网不断优化完善的动态滚动过程。 主要有两类轨道交通线网的设计方法:经验归纳 法、形态分析法、经营规模规划法、客流分析法。
1、 经验归纳法:先根据各种预先设定的研究因 、 经验归纳法: 素,提出若干个初始构思方案,然后研究这些方案 提出若干个初始构思方案, 的共性部分,构成线网构架方案研究的重要基础。 的共性部分,构成线网构架方案研究的重要基础。 对不同的部分再进行归纳提炼,得出一些预选方案, 对不同的部分再进行归纳提炼,得出一些预选方案, 然后对这些预选方案通过交通模型进行测试, 然后对这些预选方案通过交通模型进行测试,最后 提出推荐方案。 提出推荐方案。
四、线网规划的意义
1、支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发展 2、有利于城市科学制定经济发展规划 3、线网规划有利于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 4、为控制快轨建设用地提供基础 5、为快速轨道工程立项建设提供依据
保持“轨道交通需求”和“轨道交通供给”这对矛盾处于 动态平衡。
五、线网规划的年限
• 可以分为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 • 近期规划:主要研究线网重点部分的修建 顺序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因此年限应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致。 • 远景规划:是研究城市理想发展状态下轨 道交通系统合理的规划,因此没有具体的 年限。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了解:线网规划的意义和目标,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历史沿革,确定线网合理规模的意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方案评价原则、准则。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原理,线网规划 的方法体系,包括确定线网的原则、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线网结构分析,线网构架的一般方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方案评价方法;预选方案评价方法,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建 立原则、结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构架的类型、特点及使用条 件,线路网络布局的基本原理,线网合理规模的确定方法, 线网设计,通过实例了解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 过程及方法。线网方案的综合评价,包括评价原理、指标 体系,候选方案的综合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