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人工气道是在病人无法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时的必要措施,它们通过插入气管导管来保持呼吸道通畅。
然而,在人工气道管理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以确保病人的安全与舒适。
以下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1. 气道阻塞气道阻塞是人工气道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它可能由分泌物堵塞、气囊漏气、引流管堵塞、呼吸道痉挛等原因引起。
如果病人呼吸困难或气道阻塞完全,应立即采取措施解决。
解决策略:- 通过吸气道分泌物抽吸来清除气道分泌物。
- 检查气管导管的气囊是否漏气,确保气囊充分充气密封。
- 检查引流管是否堵塞,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 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呼吸道痉挛的症状,如有需要,使用适当的药物来缓解痉挛。
2. 气囊压力过高或过低人工气道中导管的气囊充气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问题。
气囊压力过高可能导致黏膜损伤或坏死,而气囊压力过低则不能充分密封气道。
解决策略:- 定期检查气囊压力,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 使用专门的气囊压力计来测量气囊压力。
- 需要时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气囊充气或放气。
3. 气管导管错位气管导管的错位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严重问题,会导致气道阻塞、吸入误吸等并发症。
解决策略:- 定期检查气管导管的位置,确保其正确插入气管。
- 监测病人的呼吸状况和体征,及时发现导管错位的迹象。
- 如果发现气管导管错位,及时重新插入或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4. 咳嗽和分泌物增多病人在使用人工气道时可能出现咳嗽和分泌物增多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病人的呼吸和舒适。
解决策略:- 给予病人适当的镇咳药物,帮助减轻咳嗽。
- 定期清洁口腔和气道,以减少分泌物的堆积。
- 提供足够的水分,保持良好的水化状态。
5. 导管脱落或脱出气管导管的脱落或脱出可能会导致气道闭塞和呼吸困难。
解决策略:- 定期检查气管导管的固定是否牢固,必要时重新固定导管。
- 观察病人有无导管脱落的症状,如发现导管脱落,应立即采取措施重新插入导管或求助于专业人员。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湿化
人工气道分泌物的清除 人工气道并发症的预防 人工气道常规护理 人工气道交接班流程
人工气道管理的基本原则:
有效性
连续、密切的监测,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行
安全性
强调床旁护理 报警系统处于开启状态 床旁备有简易呼吸器、吸氧及吸痰装置
二、人工气道的管理
无创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①湿化 长期使用无创通气造成口咽部干燥不适,氧气应湿化加温。因呼衰患者多有 黏稠痰液,湿化器内如果水少,寒冷季节水温又低,氧气则湿化加温不够致使气 道干燥纤毛运动减弱,痰液排出不畅,痰稠结痂又阻于气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 致使呼衰进一步恶化。所以对痰多、不易排出患者可进行氧驱动雾化吸入,也可 调节湿化器,增加气体温度,可有效减轻患者咽部不适,同时稀释了呼吸道内分 泌物以利痰液排出,并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注意非常规加温湿化) ②吸痰 慢性呼衰患者由于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长期慢性缺氧、呼吸困难、体 质衰弱、进食差、意识障碍等原因致无力自行咳出痰液,痰液阻塞气道,严重影 响通气功能,应鼓励并指导协助患者排痰,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有效拍背,必要 时吸痰,但应注意将口鼻腔分开吸,以免造成菌群移位。 ③卧位 应给予患者适当的体位,可取半卧位、坐位等,要点在于使头、颈、肩在同 一水平,头稍向后仰,以有效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防止枕头过高, 影响气流通过而降低疗效。
气囊的管理--气囊充气量??
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常常称为“最小封 闭压力(MOP)”。正压通气时吸气末,即气道压力最高、气管内径最大时,能 够有效封闭气道的最小压力为MOP。 最小漏气技术:气囊充气后,吸气时允许有少量气体漏出。 方法:是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听其漏气声。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 到漏气声为止。然后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直到听到漏气声为止。 优点:预防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缺点:易发生误吸,增加肺内感染几率。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 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声为止。 优点:可减小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一般充气不超过8~10ml 充气注意:放气囊前、后一定吸干净气道内及口鼻腔的分泌物,防止气囊以上 的分泌物进入气道。
人工气道的规范化管理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
预测未来人工气道领域将出现更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如智能 化气囊管理、个性化导管定制等。
临床研究与实践应用
预测未来将有更多关于人工气道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应用,为临床决 策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培训与规范化管理
预测未来人工气道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将得到更多重视,提高医护 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
操作后观察与处理
介绍了操作后的观察要点和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确保患 者安全。
新型人工气道产品介绍
新型气管插管
介绍了具有更好生物相容性、更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新型气管插管产 品。
气管切开导管
介绍了新型气管切开导管的材质、设计特点和使用优势。
辅助器械与材料
介绍了与人工气道相关的新型辅助器械和材料,如声门下吸引装置、 封闭式吸痰管等。
气道湿化策略实施
湿化方式
气道湿化可采用持续湿化、间断湿化等方式,具体应根据患者情 况和医疗条件进行选择。
湿化液选择
常用的湿化液包括生理盐水、蒸馏水等,应根据患者情况和需求 进行选择。
注意事项
湿化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变化,以 及痰液的性质和量,及时调整湿化策略。
吸痰操作规范及技巧分享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述
01
02
03
定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是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 至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 肺炎。
类型
早发性VAP(MV≤4天) 和晚发性VAP(MV≥5天 )。
重要性
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的重要类型,对患 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危险因素分析及评估方法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免疫状态、机械通气 时间等。
人工气道的管理指南与最佳实践

人工气道的管理指南与最佳实践人工气道的管理是重症监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
人工气道是指通过口腔或鼻腔将管道插入气管,以维持呼吸功能。
这种管理涉及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经口气道。
管理人工气道的目标是保持气道畅通,确保氧气供应,维持适当的通气,并避免并发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以下是人工气道管理的指南与最佳实践:1. 气道评估与准备在对气道进行管理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气道评估。
包括评估气道的通畅程度、有无异物、有无阻塞、有无分泌物等。
同时,进行评估病情的稳定性,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并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在准备气道管理之前,需要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检查气管插管或切开所需的器械是否齐全,并确保气管插管管道是否能够随时畅通。
2. 技术和操作对于气管插管,需要使用合适的技术和操作来确保正确插管。
这包括适当的位置和角度,以及适当大小的插管。
在插入气管插管之前,可以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气管切开手术需要进行更加复杂的技术操作。
在进行气管切开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麻醉和固定器械的获取。
3. 高质量护理一旦人工气道插入,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这包括监测气道压力和通气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性,及时拔除分泌物,以避免阻塞。
同时,专注于预防气道相关并发症。
定期更换气管插管,以避免感染和梗阻。
通过床旁气管吸痰来清除分泌物,降低感染的风险。
确保插管处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
4. 安全措施管理人工气道时,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
这包括正确固定气管插管或切开管道,以避免其脱落或移位。
确保导管标识明确,避免与其他管道混淆。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需要定期检查呼吸机的设置和功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保持呼吸机和相关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5. 患者和家属教育对于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是必要的。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使用人工气道设备,如何维持通气和氧气供应,如何清洁和护理气管插管或切开部位。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一)人工气道的分类
咽部气道
01
分为口咽通 气道和鼻咽 通气道
02
03
为中空圆管, 弯度和口咽 ﹑鼻咽弧度 相近
主要是保持 口﹑鼻﹑咽 部气道通畅, 很少与呼吸 机相连
(一)人工气道的分类
口咽通气道
主要用于昏迷或神智不清的患者
(一)人工气道的分类
1
口咽通气道
2
目的:
○ 防护舌后坠和咽喉部肌 肉松弛引起的气道阻塞
肆
损伤气道粘液纤毛,阻 碍分泌物排出
5.并发症
缺氧
影响血流动力学:血压上升,心 率增快,多见于情绪紧张或缺氧; 也可出现心率减慢,多由于吸痰
管插入刺激迷走神经所致
支气管痉挛:吸痰管刺激气管粘膜所 致
气道粘膜损伤:压力过大,时间过长
其他:心跳呼吸骤停,心率失常,肺 不张,感染,颅内压升高。
(七)人工气道的湿化
4.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1
气囊冲击法清除
2
操作步骤:
1. 操作前至少30分钟 停止鼻饲
2.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 头低脚高位
3. 充分清除气管内及口 ﹑鼻腔分泌物
4.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气囊冲击法清除 操作步骤:
4. 两人配合,一人简易呼吸气囊与气管导 管相连,于病人吸气末呼气初用力挤压 球囊(2-3倍患者VT);另一人松气囊, 待患者呼气末充气
1
0 插管后位置的判断
○ 检查和记录导管插入深度或外露长度
2
○ 及时查看导管位置,特别是在头颈部位置改变后(5-7cm)
(三)气管插管位置的判断
插管后位置的判断 一般成人导管插入深度为(22 2)cm 为减少无效腔量,可适当剪掉外露的插管,保持外露长度5-7cm为宜
人工气道管理的体会

人工气道管理的体会一、引言人工气道管理是指通过不同的方法将气道与呼吸机连接,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作为一名护士,我曾多次参与了人工气道管理的工作,深刻地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和复杂性。
二、人工气道管理的意义1. 维持呼吸功能:人工气道管理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保证其生命安全。
2. 提供支持:在某些疾病或手术后,患者需要额外的呼吸支持,人工气道管理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
3. 便于治疗:在进行某些治疗时,如吸痰、药物雾化等操作,需要通过人工气道来进行。
三、常见的人工气道1. 气管插管:将一根管子插入患者喉部直接进入气管内。
2. 气管切开术:在颈部开一个小口直接进入气管内。
3. 非侵入式通气:通过面罩或鼻塞等方式将空气送入肺部。
四、人工气道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选择合适的通路和设备。
2. 定期检查气道通畅度,避免堵塞。
3. 注意气压和流量的调节,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4. 防止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气道设备。
五、人工气道管理中的护理1. 定期检查气道通畅度和呼吸机设置情况。
2. 预防并发症:如口腔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3. 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和口腔护理。
4. 确保患者舒适度:如调整姿势、给予镇静剂等。
六、人工气道管理中的挑战1. 气管插管后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喉部疼痛等不适感。
2. 气管切开术后可能需要长时间的恢复和康复过程。
3. 对于长期需要人工气道支持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护理和监测。
七、结语人工气道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注重细节、严格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人工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管理主要内容
1. 人工气道的固定和维持 2. 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3. 吸入气湿化 4. 气囊管理 5. 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6. 心理支持和管理
学习汇报
心理支持和管理
➢时间、地点、人物 ➢环境控制 ➢有效沟通和交流、镇静与镇痛 ➢烦躁、人机对抗等原因的寻找
及内径
学习汇报
气囊的种类
A、低容高压气囊:乳胶材质,注气后呈球形,与气管壁 接触面积小。
B、高容低压气囊:目前临床多用。材质采用顺应性好的 医用塑料,充气后呈随圆形。
C、等压气囊:压力等于大气压,气囊通过活瓣与外界相 通,当活瓣被打开时气囊自动充气,并根据气管导管 与气管壁之间的间隙自动调节气囊的充盈度。
对气管壁的压力降至最小,不必定时放气。
学习汇报
不必定时放气的依据
第一、气囊放气1小时内气囊压迫过的粘膜毛细血管血流也难以 恢复。 第二、气囊放气时容易导致气囊上方积液流入下呼吸道造成肺 部感染或窒息,影响有效的机械通气效果。 第三、采用Mov技术不需定时放气,在维持VT和SaO2稳定方 面,优于定时放气。所以采用Mov技术管理气囊时,不 需定时 放气,但必须非常规性放气或调整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管理
学习汇报
人工气道管理
➢ 人工气道建立的目的 ➢ 人工气道建立的方式 ➢ 人工气道建立的确认 ➢ 人工气道管理主要内容
学习汇报
人工气道建立的目的
➢保证呼吸道顺畅 ➢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有利于分泌物的清除 ➢实施正压机械通气
学习汇报
人工气道建立的方式
➢ 鼻插管
➢ 患者易耐受,放置时间长,口护方便;插管细,弯曲, 易引起鼻窦炎,VAP发生率高
➢ 口插管
➢ 插管成功率高,但病人不易耐受,口护不方便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目标
维持人工气道的功能 保持呼吸道的持续通畅 预防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人工气道对病人的不良影响
干扰正常抵抗力,破坏下呼吸道防御机制 抑制正常的咳嗽反射 影响病人的语言交流,导致沟通障碍 不适感增强,活动受到一定限制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概念 人工气道的分类 人工气道的固定 VAP的预防 人工气道梗阻的预防 意外脱管的预防 交流沟通
简易呼吸器-基本人工气道
单手/双手
喉罩-高级人工气道
适用于麻醉、药物镇静 及需行紧急人工通气支 持的病人,以达到上呼 吸道通畅。
原理:气囊封闭食管和 咽喉腔,经过咽喉腔通 气
接合管(食道-气道联合导管)
特点:建立气道迅速,操作 简便。
一般保留1~2d,过长会造 成咽部、食道粘膜坏死。不 适用于气管内分泌物过多者, 如ETC插入食道无法进行气 道内吸引。
-充分讲解插管的意义以取得病人合作 -妥善固定,1-2指为宜 -班班交接并记录门齿刻度,如有异常及时调整 -翻身及搬动病人时管路从架上取下,并预留长度
以防牵拉。最好专人负责 -病情允许暂脱开呼吸机 -病人躁动、谵妄、不合作时酌情使用约束带 -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概念 人工气道的分类 人工气道的固定 VAP的预防 人工气道梗阻的预防 意外脱管的预防 交流沟通
VAP的预防
VAP 的预防可以分以下几方面 : a) 预防定植 b) 预防误吸 c) 预防医源性污染
预防定植
洗手 口腔护理 消化道溃疡预防 吸痰 每 2小时翻身扣背 不要太频繁更换呼吸机管道
预防误吸
抬高床头 30-45 度 每天试停镇静药及试行脱机 声门下吸引 监测胃部剩余容量 气囊压力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气道的特点
[口咽通气管]
人工气道的特点
[口咽通气管] 易插入,使用方便且迅速
可防止舌和咽部软组织松弛引起的呼吸
梗阻 刺激咽后壁引起恶心、呕吐,有吸入性 危险 容易移位和滑脱 易引起喉痉挛 可引起舌和牙齿的损伤SSL10624.AVI
人工气道的特点
[经口气管插管]
人工气道对病人的不良 影响
干扰正常的抵抗力,防止下呼吸道感染
的正常防御机制被破坏 抑制了正常的咳嗽反射 影响病人的语言交流,导致沟通障碍 病人的不适感增强,病人的活动受到一 定的限制
人工气道的护理
预防意外拔管 气道温湿化管理
预防下呼吸道细菌污染
预防人工气道梗阻
气囊套囊管理
[胸部物理治疗]
目的:防止气道分泌物潴留,促进分泌物的
清除 方法:体位引流、胸部叩击、胸部震颤、刺 激咳嗽
预防下呼吸道细菌污染
[预防医源性污染]
呼吸机管路及装置要固定使用 呼吸机和雾化管道应定期更换、消毒 呼吸治疗装置消毒后应保持干燥及外层的清
洁
预防人工气道梗阻
[导管扭曲]
原因:头颈部过度活动,呼吸机管道牵拉等
细致的口腔护理
安全并彻底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
预防医源性感染
预防下呼吸道细菌污染
[吸痰的意义]
清除大气道分泌物,刺激小支气管,预防分
泌物坠积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小气道阻力 防止分泌物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 留取痰标本,有利于痰液性质的观察和细菌 培养的准确性
预防下呼吸道细菌污染
人工气道的特点
[气管切开置管] 易于固定且较安全 多能耐受,适于长期需要人工气道 的病人 易于口腔护理,病人可经口进食 导管较短,管腔较大,易于吸痰 解剖死腔相对减少,气道阻力小 易于鼻咽部分泌物的引流
人工气道的特点
[气管切开置管] 操作复杂,创伤较大.局部伤口需 特殊护理 痊愈后颈部留有瘢痕 并发症较多:出血、皮下气肿或纵 膈气肿、气胸、切口感染
道 处理:冲洗气道,刺激咳嗽,稀释痰液将痰 栓或异物吸出 紧急处理:应立即拔出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 开导管,然后重新建立人工气道
气囊套囊管理
[使用高容量低压气囊]
理想的套囊充气:封闭气道足以维持潮气量
和防止误吸,同时又不影响气管黏膜的毛细 血管血流灌注 可使用气囊压力计测量气囊压力,最高不可 超过18mmHg(25cmH20) 机械通气时,气囊要定时充气放气 气囊放气前,必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人工气道患者的交流 沟通
对于神志清楚的病人,人工气道的建立使病 人不能发声,影响语言交流,常使病人感到 孤独和恐惧。此时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 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等,以了 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因病人无法表达自己 的感受,所以护士观察病人要细心,询问病 人要耐心,帮助病人建立自信心和充分的信 任感,主动配合医疗和护理工作
处理:调整头颈部位置并重新固定呼吸机管
道
预防人工气道梗阻
[气囊疝出而嵌顿导管远端开口]
原因:头颈部位置改变或导管位置改变,气
囊充气过多或气囊偏囊,气管导管使用时间 过长 处理:将气囊气体抽出,再重新慢慢充气
预防人工气道梗阻
痰栓或异物阻塞导管
原因:痰栓或异物(如血块等)阻塞人工气
人工气道患者的交流 沟通
谢
谢
(4) 防止伤口感染:应每日对切口周
围皮肤进行清洁、消毒,更换敷 料.若有分泌物咳出,应立即用纱 布拭去,及时更换敷料. (5) 防止外套管脱出:经常检查套管 是否在气管内. (6) 观察有无伤口出血、皮下气肿等 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7).定时吸痰,吸痰管为一次性使用, 防止交叉感染。 吸痰前,先将氧浓度调100%,1~2 分钟后,待血氧饱和度升至96%以 上再行吸引。 吸痰时先关闭负压,将吸痰管迅速并 轻放于气道内,直至遇到阻力后, 再退0.5cm,打开负压,边旋转边吸 引,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s,以防 缺氧。 吸痰后1~2分钟,将血氧饱和度升 至正常水平,再将氧流量调至原水 平。
人工气道的特点
[经口气管插管] 操作简单,可在紧急情况下置入导 管 可置入相对较粗的导管,吸痰较容 易 并发症较少 导管固定不安全,易移位、脱出
人工气道的特点
[经口气管插管] 清醒病人不易耐受,牙垫也增加了 病人的不适 口腔护理困难 影响吞咽功能,不能经口进食 气囊充气后会阻断发声,影响语言 的沟通
(1)注意病人颈部位置和套管位置,保持 套管在自然正中位,以防位置不正, 套管末端压迫气道壁,造成气道损伤 出血.
(2) 牢固固定气管套管,松紧适宜,
以容纳一手指为宜,固定带不可随 意解开,防止套管脱出.
(3)气管套管气囊应每2~4小时放气一
次,每次5~10分,防止气囊长期压 迫气管黏膜引起溃疡或坏死.
(5) 对长期机械通气病人,注意观察气 囊有无漏气、破损现象. (6) 对较烦躁的病人,应固定好上肢, 并加强监护,防止病人自行拔管而 引起重度喉头水肿、缺氧等严重并 发症发生 (7) 使用呼吸机会使患者产生极大的心 理压力。容易出现人机对抗。所以 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 释,使患者消除紧张因素,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
人工气道管理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于波
人工气道种类
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鼻咽通气管 气管内插管(经口、经鼻)
气管切开置管
环甲膜穿刺置管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
预防和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
道通畅 对于意识不清、尤其昏迷的病人可 预防呕吐物和口鼻腔分泌物的误吸 入肺 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引清除 为机械通气提供一封闭的通道
人工气道患者的交流沟通
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
一)气管插管的护理
(1) 湿化器的温度不能过低(32~35℃).湿 化水不能少,正确的连接管道. (2) 妥善固定插管,防止上下滑动导致气 管插管脱出、移位或造成气管黏膜损 伤.
(3)保持通畅,防止分泌物堵塞.应给予 充分的湿化与吸痰. (4) 为防止气囊压迫黏膜,应每4~6小 时放气一次,每次5~10分钟.放 气前吸净气道内的分泌物.
气道温湿化管理
遵医嘱定时予雾化吸入 定时注入或滴入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50ml以2ml/h泵入
温湿交换过滤器过滤湿化(人工鼻)
预防下呼吸道细菌污染
[导致原因]
人工气道的建立解除了上呼吸道的防御机能 病人呼吸道清洁机能受到抑制 医源性污染
预防下呼吸道细菌污染
[预防措施]
无菌操作
(8) 做好护理记录、包括插管日期和时间、 插管者姓名、插管型号、插管途径 (经鼻、经口)、插管外露的长度、 病人在操作中的耐受情况、气囊的最 佳充气量.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当病人需要机械通气较长时间,
而对于气管插管又难以耐受时, 可为病人实施气管切开并连接机 械通气.气管切开是较理想的人 工气道,气道阻力小,解剖死腔 也小,可减少呼吸功.护理中应 注意以下问题:
预防意外拔管
病人烦躁或意识不清而自主拔管
固定不当
护理中人为的牵拉或呼吸机管道牵拉 气管切开导管过短
预防意外拔管
安全固定,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用胶布
持病人脸部的清洁,保持胶布的黏附度 每日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 对于烦躁或意识不清的病人应适当约束 呼吸机管道不易固定过牢 操作时应先将呼吸机管道从固定架上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