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人工气道(Artificial Airway)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其他方法建立的一种通向呼吸道的通道,用于维持或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是重症监护和急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下面将详细介绍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一、人工气道的建立1.适应症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包括以下几点:-无法自主维持通畅呼吸的患者,如大量痰液、严重气道狭窄或肿瘤等;-患有呼吸衰竭、昏迷、严重中毒或神经损伤导致呼吸肌无力的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2.建立方法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放置导管:包括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和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等;-使用支气管镜:可在导管指导下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其他特殊方法:如利用光导技术、经口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等。
二、人工气道的管理1.气道护理-定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采用吸引、湿化和气道内雾化等方法,维持呼吸道通畅;-定期调整管道位置:确保导管在正确位置,并避免导管阻塞;-避免误吸:使用负压吸引器吸痰时避免吸入胃内容物;-保护口腔黏膜:定期擦拭口腔,避免口唇干燥和溃疡。
2.呼吸机管理-选择适当的呼吸机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如控制通气模式、辅助通气模式和间歇正压通气模式等;-调整合适的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气道压力和PEEP等;-定期检查导管和呼吸机:检查气囊的充气情况、导管的堵塞情况等,并确保呼吸机的运行正常。
3.并发症管理-肺炎预防:定期更换导管和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湿化器,避免交叉感染;-声带损伤预防:定期检查管道位置,避免过度牵拉导致声带损伤;-气管狭窄防止:避免导管过长停留,定期进行气囊放气检查等;-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预防:控制气道压力和持续时间,避免气道损伤;4.拔除人工气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判断是否符合拔管条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拔管,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拔管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做好后续的康复护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人工气道是指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
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妥善的人工气道管理是保证呼吸衰竭治疗成功的关键。
临床常用人工气道为气管插管(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气管切开套管。
一、气管插管(一)适应症:1、严重低氧或高碳酸血症。
2、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
3、上气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影响正常通气者。
4、因诊断或治疗需要,在短时间内需反复插入支气管镜者,为减轻患者痛苦,使操作方便,也可行气管插管。
(二)合并症1、机械损伤:牙齿折损、脱落、口腔黏膜、鼻腔、声带、食道损伤。
2、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缓脉、心跳停止。
3、浅麻醉的插管刺激:喉头痉挛、支气管痉挛、血压上升。
4、与插管导管有关的合并症:(1)气道阻塞(扭曲、分泌物、异物阻塞)。
(2)气囊过度充气,使插管前端压向气管壁。
(3)经鼻插管引起:鼻翼坏死、变形,副鼻窦炎。
(三)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优缺点的比较经口插管经鼻插管优点①易于插入,适于急救①易于耐受,留置时间较长②管腔大,易于吸痰②易于固定③便于口腔护理,患者可经口进食缺点①容易移位、脱出①管腔小,吸痰不方便②不宜长期使用②不适于急救③不便于口腔护理③易发生出血、鼻骨折④可引起牙齿、口腔出血④可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等(四)位置管理1、插管后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相同,观察胸廓运动是否对称。
2、拍胸片,插管位置应位于左右支气管分叉即隆突上1-2cm处。
3、在气管导管上做好深度标志,记录插管外露长度,严格交接班。
4、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减少导管周围皮肤、黏膜的损伤。
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躁动患者及时应用镇静剂并用约束带固定手脚。
避免气管导管随呼吸运动而损伤气管和鼻腔黏膜。
5、整体位。
将患者头部稍后仰,以减轻气管导管对咽部的压迫。
经常改变体位可减轻导管对局部的损伤并利于痰液引流。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湿化
人工气道分泌物的清除 人工气道并发症的预防 人工气道常规护理 人工气道交接班流程
人工气道管理的基本原则:
有效性
连续、密切的监测,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行
安全性
强调床旁护理 报警系统处于开启状态 床旁备有简易呼吸器、吸氧及吸痰装置
二、人工气道的管理
无创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①湿化 长期使用无创通气造成口咽部干燥不适,氧气应湿化加温。因呼衰患者多有 黏稠痰液,湿化器内如果水少,寒冷季节水温又低,氧气则湿化加温不够致使气 道干燥纤毛运动减弱,痰液排出不畅,痰稠结痂又阻于气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 致使呼衰进一步恶化。所以对痰多、不易排出患者可进行氧驱动雾化吸入,也可 调节湿化器,增加气体温度,可有效减轻患者咽部不适,同时稀释了呼吸道内分 泌物以利痰液排出,并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注意非常规加温湿化) ②吸痰 慢性呼衰患者由于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长期慢性缺氧、呼吸困难、体 质衰弱、进食差、意识障碍等原因致无力自行咳出痰液,痰液阻塞气道,严重影 响通气功能,应鼓励并指导协助患者排痰,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有效拍背,必要 时吸痰,但应注意将口鼻腔分开吸,以免造成菌群移位。 ③卧位 应给予患者适当的体位,可取半卧位、坐位等,要点在于使头、颈、肩在同 一水平,头稍向后仰,以有效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防止枕头过高, 影响气流通过而降低疗效。
气囊的管理--气囊充气量??
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常常称为“最小封 闭压力(MOP)”。正压通气时吸气末,即气道压力最高、气管内径最大时,能 够有效封闭气道的最小压力为MOP。 最小漏气技术:气囊充气后,吸气时允许有少量气体漏出。 方法:是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听其漏气声。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 到漏气声为止。然后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直到听到漏气声为止。 优点:预防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缺点:易发生误吸,增加肺内感染几率。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 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声为止。 优点:可减小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一般充气不超过8~10ml 充气注意:放气囊前、后一定吸干净气道内及口鼻腔的分泌物,防止气囊以上 的分泌物进入气道。
人工气道的管理

可随外界大气压力和导管与气管壁间隙自动调 等压气囊 节充盈度目前临床应用有限
气囊的管理
高容低压气囊
低容高压气囊
气囊的管理
气囊
充气不足
气道漏气,不 能保证患者的 有效潮气量。
充气过度
气管黏膜缺血 性损伤,甚至 发生气管食管 瘘和无名动脉 破裂至死亡。
气 囊 的 管理
气囊的管理
三、理想的气囊压力
也称分子水 molecular water ,是水的蒸汽形态 气态水
气道湿化
绝对湿度 absolute humidity
其一:每升气体所含水蒸气的实际量,其单位mg/L。 即气体中水蒸汽的密度
其二:一定温度下,混合气体中水蒸气分压,其单位mmHg。
气道湿化 绝对湿度 AH 与温度
气道湿化
相对湿度 relative humidity 定温下,气体中所含有的
气囊的管理
声门下吸引目的
减少声门下与气 管插管气囊间的滞 留物流入下呼吸道 从而减少VAP的发生
气囊的管理 持续声门下吸引
方法:将气管导管附加吸引管腔连接一 次性痰液收集器,收集器的另一端连接与 负压吸引装置,用恒定负压进行持续吸引。
缺点:出血,粘膜干燥,影响局部血供
气囊的管理
间歇声门下吸引
声门上分泌物引流 SSD
气流冲击法 简易呼吸器法
气囊的管理
气流冲击法
原理:应用简易呼吸器在患者吸气末呼气初挤压 简易呼吸器,在肺充分膨胀的同时放气囊,在气 管插管与气管壁之间产生较大且快的呼气流速, 将积在气囊上的分泌物冲至口咽部,并快速充气 囊,防止气囊上分泌物反流入气道,经口鼻吸出。
禁忌症:气胸、ARDS 高PEEP 、肺 大疱患者
气道 湿化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第一节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准备用物:治疗碗内备棉球(或是一次性口腔护理刷),倒入适量生理盐水(口腔护理液应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而选择),弯止血钳、压舌板、手电筒各一,备长20cm、宽1.2cm胶布两条、寸带一根,吸痰器及吸痰管、50ml针筒一付,此项操作由两名护士共同完成。
记录气管插管距门齿刻度,向病人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彻底吸痰,用5ml一次性注射器将气管插管气囊内的气体抽空后,再注入气体8ml~10ml。
一名护士固定好气管插管及牙垫,去掉固定气管插管的寸带、胶布,嘱病人慢慢张口,将牙垫移至到病人一侧磨牙,并将气管插管轻轻偏向牙垫。
另一名护士做该侧口腔护理(方法同昏迷病人口腔护理)。
同法将牙垫及气管插管移至病人另一侧磨牙,再行另一侧口腔护理。
如果病人口腔痰液多而粘稠,确保插管的气囊充足,可以用50ml针筒抽取口腔护理液,直接注入口腔内,由另一护士用吸痰管吸引,一边注射一边吸直至口腔清洁。
口腔护理完毕后,擦净面部胶布痕迹,胶布交叉固定气管插管,并用寸带固定。
注意事项:⑴口腔护理前,气囊一定充满气体,以防口水顺气管插管流入下呼吸道造成肺部感染。
⑵至少两名护士同时完成,切记一名护士一定要固定好气管插管。
如病人出现恶心。
嘱病人轻咬牙垫,同时做深呼吸。
⑶固定插管前,检查气管距门齿刻度是否准确。
⑷如病人不能很好地配合,不宜用此方法行口腔护理,以防脱管发生危险。
第二节气道湿化呼吸道粘膜的结构气道粘膜可分为3层:细胞层、溶胶层、凝胶层。
细胞层主要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等组成。
每个纤毛细胞约有200根左右的纤毛,规则摆动,频率为17-25次/秒。
其活动受,ATP、细胞的温度、溶胶层和凝胶层的深度以及机械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溶胶层厚约5-6µm、粘度较低、纤毛沐浴其中。
厚度的维持取决于:水的蒸发和凝结,细胞的分泌和吸收,离子的主动转运以及纤毛的向心运动等因素。
凝胶层由杯状细胞及粘液腺等分泌产生,黏度大,并不一定连续,主要黏附异物,其流变学的改变直接影响纤毛的运输速度。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一)人工气道的分类
咽部气道
01
分为口咽通 气道和鼻咽 通气道
02
03
为中空圆管, 弯度和口咽 ﹑鼻咽弧度 相近
主要是保持 口﹑鼻﹑咽 部气道通畅, 很少与呼吸 机相连
(一)人工气道的分类
口咽通气道
主要用于昏迷或神智不清的患者
(一)人工气道的分类
1
口咽通气道
2
目的:
○ 防护舌后坠和咽喉部肌 肉松弛引起的气道阻塞
肆
损伤气道粘液纤毛,阻 碍分泌物排出
5.并发症
缺氧
影响血流动力学:血压上升,心 率增快,多见于情绪紧张或缺氧; 也可出现心率减慢,多由于吸痰
管插入刺激迷走神经所致
支气管痉挛:吸痰管刺激气管粘膜所 致
气道粘膜损伤:压力过大,时间过长
其他:心跳呼吸骤停,心率失常,肺 不张,感染,颅内压升高。
(七)人工气道的湿化
4.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1
气囊冲击法清除
2
操作步骤:
1. 操作前至少30分钟 停止鼻饲
2.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 头低脚高位
3. 充分清除气管内及口 ﹑鼻腔分泌物
4.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气囊冲击法清除 操作步骤:
4. 两人配合,一人简易呼吸气囊与气管导 管相连,于病人吸气末呼气初用力挤压 球囊(2-3倍患者VT);另一人松气囊, 待患者呼气末充气
1
0 插管后位置的判断
○ 检查和记录导管插入深度或外露长度
2
○ 及时查看导管位置,特别是在头颈部位置改变后(5-7cm)
(三)气管插管位置的判断
插管后位置的判断 一般成人导管插入深度为(22 2)cm 为减少无效腔量,可适当剪掉外露的插管,保持外露长度5-7cm为宜
人工气道管理的关键指标及策略

人工气道管理的关键指标及策略人工气道是指通过插入气道器械来提供呼吸支持和气体交换的一种医疗技术。
在临床实践中,人工气道管理是重要的技术操作,涉及许多关键指标和策略,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呼吸支持。
关键指标:1. 呼吸道通畅度(Clearance):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首要目标。
关键指标是气道阻力和阻塞,可通过监测气道阻力和进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的调整来评估和管理。
2. 气道压力(Airway Pressure):气道压力是评估和管理人工气道的重要指标。
过高或过低的气道压力可能导致气道压力伤害或不足,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3. 通气量(Ventilation):通气量是评估呼吸支持的关键指标。
过高或过低的通气量可能导致肺损伤或低氧血症,应根据患者的肺功能和代谢需求进行调整。
4. 气囊压力(Balloon Pressure):气囊压力是评估气管导管和气囊式面罩使用的关键指标。
过高的气囊压力可能导致黏膜损伤或灌注不足,应根据患者的特定需要调整。
策略:1. 个体化管理:每位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应根据其病情和生理特点进行个体化的管理。
这包括气道器械的选择、插入和拔除的技术、通气参数的设定等。
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和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临床效果。
2. 定期评估和调整:人工气道管理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气道状况和呼吸支持效果。
通过监测关键指标,例如气道压力、通气量和呼气末正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状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 交流与协作:人工气道管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与沟通。
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专业人员应共同参与,讨论患者的治疗计划、评估结果和调整策略,以确保全方位、综合性的呼吸支持。
4. 患者教育与参与:对于患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非常重要。
他们应了解气道管理的目的、作用、常见并发症和日常护理技巧。
充分理解和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可以提高治疗的合作度和治疗效果。
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

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以确保在人工气道维护过程中的一致性和最佳实践。
2. 定义在本文档中,人工气道指的是在患者呼吸道中插入的任何设备,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3. 目标本共识的目标如下:- 提供人工气道维护的最佳实践指南;- 确保患者在整个人工气道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降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4. 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原则以下是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原则:1. 定期评估人工气道的位置和通畅性;2. 定期更换人工气道相关设备,包括气管插管和导管等;3. 注意口腔、咽喉和支气管的清洁和护理;4. 定期监测呼吸机和其他辅助呼吸设备的功能和有效性;5. 建立适当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机制,以确保人工气道的维护得到有效管理。
5. 人工气道维护的步骤人工气道维护的步骤如下:1.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人工气道的位置和通畅性;2. 装置选择:选择适当类型和规格的人工气道装置;3. 气囊充气:按照指南充气气囊,确保合适的充气量;4. 人工气道插入:根据操作指南正确插入人工气道;5. 确认位置:使用成像或观察方法确认人工气道的位置;6. 固定和连接:固定人工气道装置并连接至呼吸机或其他辅助呼吸设备;7. 适当护理:定期进行口腔、咽喉和支气管的清洁和护理;8. 监测和评估:监测人工气道的位置和通畅性,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
6. 总结本文档制定了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旨在提供最佳实践指南,确保患者在人工气道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通过遵循本共识的原则和步骤,可以降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维护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