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期中质量测试题及答案二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1.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加快了骑车速度,下面是小明离家后他到学校剩下的路程s关于时间t的图象,那么符合小明行驶情况的图象大致是( )A.B.C.D.2.早晨小强从家出发,以v1的速度前往学校,途中在一饮食店吃早点,之后以v2的速度向学校行进.已知v1> v2,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表示小强从家到学校的时间t(分钟)与路程s(千米)之间的关系的是( )A.A B.B C.C D.D3.小明出校门后先加速行驶一段距离,然后以大小不变的速度行驶,在距家门不远的地方开始减速,最后停下,下面可以近似地刻画出以上情况的是().A.B.C.D.4.下表是某报纸公布的世界人口数情况:年份19571974198719992010人口数30亿40亿50亿60亿70亿上表中的变量是()A.仅有一个,是年份B.仅有一个,是人口数C.有两个变量,一个是人口数,另一个是年份D.一个变量也没有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正数.②将数60340精确到千位是6.0×104.③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④若AC =BC ,则点C 就是线段AB 的中点. 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6.已知//DE FG ,三角尺ABC 按如图所示摆放,90C ∠=︒,若137∠=︒,则2∠的度数为( )A .57°B .53°C .51°D .37°7.如图,直线a ∥b ,将一个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1=58°,则∠2的度数为( )A .30°B .32°C .42°D .58°8.如图,∠1的同位角是( )A .∠2B .∠3C .∠4D .∠59.如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给出了四种表示该长方形面积的多项式:①()()2a b m n ++;②()()2a m n b m n +++; ③()()22m a b n a b +++;④22am an bm bn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10.如图,观察表1,寻找规律,表1、表2、表3分别是从表1中截取的一部分,其中m 为整数且1m ,则a b c ++=( )A .244m m -+B .246m m ++C .246m m -+D .244m m ++11.下列运算:①236a a a ⋅=;②()236a a =;③55a a a ÷=;④333()ab a b =.其中结果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12.计算()()202020213232-⨯的结果是( )A .32-B .23-C .23D .32二、填空题13.某公司制作毕业纪念册的收费如下:设计费与加工费共1000元,另外每册收取材料费4元,则总收费y 与制作纪念册的册数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14.小英、爸爸、妈妈同时从家中出发到达同一目的地后都立即返回,小英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妈妈去时步行,返回时骑自行车;爸爸往返都步行,三人步行的速度不等,小英与妈妈骑车的速度相等,每个人的行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分别是下图中的一个,走完一个往返,小英用时____________,爸爸用时____________,妈妈用时____________.15.如图,直线a ∥b ,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若∠2=60°,则∠1的度数为_____.16.在同一平面上有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 b c ,已知a 与b 的距离为5,cm b 与c 的距离为2cm ,则a 与c 的距离为________.17.将如图1的长方形ABCD 纸片()//AD BC 沿EF 折叠得到图2,折叠后DE 与BF 相交于点P .如果70,EPF ∠=︒则PEF ∠的度数为____.18.已知,a b 满足1,2a b ab -==,则a b +=____________ 19.已知:2m a =,3n a =,则2n m a -=______. 20.若(x-2)(x+3)=x 2+px+q,则p+q=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为了解某品牌轿车的耗油情况,将油箱加满后进行了耗油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轿车行驶的路程()s km10 20 30 40 ···油箱剩余油量()w L 50 49.2 48.4 47.6 46.8 ···(1)该轿车油箱的容量为 L ,行驶100km 时,油箱剩余油量为 L(2)根据上表的数据,写出油箱剩余油量()w L 与轿车行驶的路程()s km 之间的表达式w = .(3)某人将油箱加满后,驾驶该轿车从A 地前往B 地,到达B 地时油箱剩余油量为26L ,求,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22.李明为了了解自家用电量的多少,在六月初连续几天同一时刻记录了电表显示的读数,记录如下: 日期1 2 3 4 5 6 7 8 电表读数/千瓦时117120124129135138142145请估计李明家六月份的总用电量是多少. 23.如图,180,AEM CDN EC ︒∠+∠=平分AEF ∠.若62EFC ︒∠=,求C ∠的度数.根据提示将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解:180CDM CDN ︒∠+∠=(平角的意义),180AEM CDN ︒∠+∠=(已知),AEM CDM ∴∠=∠//AB CD ∴(___________________)AEF ∴∠+(________)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62EFC ︒∠=, 118AEF ︒∴∠= EC 平分AEF ∠,59AEC ︒∴∠=(_________) //AB CD ,59C AEC ︒∴∠=∠=(___________________)24.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D ∠,90FOC ,50BOF ∠=︒,求AOC ∠与AOE ∠的度数.25.先化简,再求值:()()()()224171131x x x x +--++-,(其中12x =-)26.先化简,再求值:()()()()()2442225x y x y x y x y x y x ⎡⎤+--+-+-÷⎣⎦,其中x ,y 满足()2320x y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由于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接着停下修车,后来加快速度匀驶,所以开始行驶路S是均匀减小的,接着不变,后来速度加快,所以S变化也加快变小,由此即可作出选择.【详解】解:因为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停下修车---加快速度匀驶,可得S先缓慢减小,再不变,在加速减小.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能力.解决此类识图题,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2.A解析:A【解析】由题意可知,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选项中的图象,而选项B、C、D中的图象都与实际情况不符.故选A.3.C解析:C【解析】从速度变化情况来看,先匀加速行驶,再匀速行驶,最后减速为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此题主要看速度变化即可,时间只是个先后问题.4.C解析:C【解析】根据“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可知,人口数是变量,年份也是变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变量的应用.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注意:这个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取值是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情况.5.B解析:B【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科学记数法与近似数,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平行线的定义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①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故①错误;②将数60340精确到千位是6.0×104,故②正确;③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故③正确;④当点A 、B 、C 不共线时,AC=BC ,则点C 也不是线段AB 的中点,故④错误; 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它们不是平行线,故⑤错误;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绝对值的性质,科学记数法与近似数,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平行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属于中考常考题型.6.B解析:B 【分析】作GH ∥FG ,推出GH ∥FG ∥DE ,得到∠1=∠3,∠2=∠4,由90C ∠=︒, 137∠=︒,即可求解. 【详解】 作GH ∥FG ,∵DE ∥FG , ∴GH ∥FG ∥DE , ∴∠1=∠3,∠2=∠4, ∵90C ∠=︒, 137∠=︒, ∴∠3+∠4=90︒,即37︒+∠2=90︒, ∴∠2=53︒,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平行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B解析:B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过点A 作AB ∥b ,∴∠3=∠1=58°,∵∠3+∠4=90°,∴∠4=90°﹣∠3=32°,∵a ∥b ,AB ∥B ,∴AB ∥b ,∴∠2=∠4=32°,故选B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8.D解析:D【分析】根据同位角定义可得答案.【详解】解:解: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或说a,b相交c),在截线c的同旁,被截两直线a,b的同一侧的角,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同位角,根据定义,结合图形,∠1的同位角是∠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同位角的定义,解题关键是熟练理解同位角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9.D解析:D【分析】根据图中长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总长×总宽,也可表示成各矩形的面积和,【详解】解:表示该长方形面积的多项式①(2a+b)(m+n)正确;②2a(m+n)+b(m+n)正确;③m(2a+b)+n(2a+b)正确;④2am+2an+bm+bn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应用,关键是正确掌握图形的面积表示方法.10.C解析:C【分析】从图表中找出规律,并根据规律计算求解.【详解】解:由表1可知,第x行,第y列的数为xy,(x,y均为正整数),由表2可知,第一列数依次为12=3×4,15=3×5,则a在第3行第6列,即a=3×6=18,由表3可知,2m在第m行第m列,则2m上一行的数b在第(m-1)行第m列,所以2(1)b m m m m =-=-,由表4可知,设18在第x 行第y 列,则18=xy ,35在第(x+2)行第(y+1)列,则(2)(1)35x y ++=,x ,y 均为整数,则x=3,y=6,c 在第(x+1)行,第(y+1)列,(1)(1)4728c x y =++=⨯=,∴22182846a b c m m m m ++=+-+=-+,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探索与表达规律.规律就在表一中,所以学生平时要锻炼自己的总结能力,及逻辑能力.11.B解析:B 【分析】按照幂的运算法则直接判断即可. 【详解】解:①235a a a ⋅=,原式错误; ②()236a a =,原式正确;③551a a ÷=,原式错误; ④333()ab a b =,原式正确;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幂的运算,熟记幂的运算法则,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解题关键.12.D解析:D 【分析】利用积的乘方的逆运算解答. 【详解】()()202020213232-⨯=20202020233322⎛⎫⎛⎫-⨯⨯ ⎪ ⎪⎝⎭⎝⎭=2020233322⎛⎫-⨯⨯ ⎪⎝⎭=32. 故选:D . 【点睛】此题考查积的乘方的逆运算,掌握积的乘方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y=4x+1000【解析】根据题意可得总收费y 与制作纪念册的册数x 的函数关系式为解析:y=4x+1000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总收费y 与制作纪念册的册数x 的函数关系式为41000y x =+.14.min24min26min 【解析】∵小英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小英去的时候速度比回来的快即它去的时候花的时间比回来时少∴小英对应的应该是图(2)因此一个往返的时间是21分钟∵妈妈去时步行返回时骑自解析:min 24 min 26 min 【解析】∵小英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 ∴小英去的时候速度比回来的快, 即它去的时候花的时间比回来时少, ∴小英对应的应该是图(2). 因此一个往返的时间是21分钟. ∵妈妈去时步行,返回时骑自行车, ∴妈妈去的时候的速度比回来时速度慢, 即妈妈去的时候用的时间比回来时长. ∴妈妈对应的是图(1).因此妈妈一个往返需要的时间是26分钟. ∵爸爸往返都是步行, 所以爸爸的往返速度是一样的, 即爸爸往返所花的时间一样, ∴爸爸对应的是图(3).因此爸爸往返用时是24分钟.故答案为: 21 min , 24 min , 26 min.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的图象,需要我们从题目出发,根据给出的交通工具,根据实际经验来判断所用的时间.15.12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a ∥b ∠2=60°∴∠1=180°﹣60°=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知识点解析:120°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解:∵a ∥b ,∠2=60°, ∴∠1=180°﹣60°=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知识点.16.7cm或3cm【分析】根据abc这三条平行直线的位置不同结合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定义得出结果【详解】分两种情况:①当直线b在直线a与c之间时如图a与c的距离为5+2=7厘米;②当直线c在直线a与b之间解析:7cm或3cm【分析】根据a、b、c这三条平行直线的位置不同,结合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定义,得出结果.【详解】分两种情况:①当直线b在直线a与c之间时,如图.a与c的距离为5+2=7厘米;②当直线c在直线a与b之间时,如图.a与c的距离为5-2=3厘米.故答案为:7cm或3cm.【点睛】本题考查了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求法.得出a、b、c这三条平行直线的不同位置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7.55°【分析】根据翻折可知对应角都相等另外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利用这两条性质即可解答【详解】解:∵AE∥BF∴∠AEP=∠FPE=70°又∵折叠后DE 与BF相交于点P设∠PEF=x即∠AEP+2∠解析:55°【分析】根据翻折可知对应角都相等.另外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利用这两条性质即可解答.【详解】解:∵AE∥BF,∴∠AEP=∠FPE=70°.又∵折叠后DE与BF相交于点P,设∠PEF=x,即∠AEP+2∠PEF=180°,即70°+2x=180°,即∠PEF=55°,故答案为:55°.【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白图形翻折变换后与原图形全等,对应的角和边均相等. 18.【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两个关系式得到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熟记完全平方公式及两个完全平方公式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析:3±【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两个关系式得到22()()41429a b a b ab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2a b ab -==,∴22()()41429a b a b ab +=-+=+⨯=,∴3a b +=±,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熟记完全平方公式及两个完全平方公式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9.5【分析】先把原式变形为再把已知的式子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了幂的运算性质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幂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解析:5【分析】先把原式变形为()2nm a a ÷,再把已知的式子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解:()222232 4.5n m n m nm a a a a a -=÷=÷=÷=. 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了幂的运算性质,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幂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0.-5【分析】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直接去括号再得出p 和q 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x-2)(x+3)=x2+x-6=x2+px+q ∴p=1q=-6∴p+q 的值为-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主解析:-5【分析】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直接去括号,再得出p 和q 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解:∵(x-2)(x+3)=x 2+x-6=x 2+px+q ,∴p=1,q=-6,∴p+q 的值为-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1)50,42;(2)500.08w s =-;(3)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300km.【分析】(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轿车的油箱容量为50L ,汽车每行驶10km ,油量减少0.8L ,据此可求油箱剩余油量;(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汽车每行驶10km ,油量减少0.8L ,据此可求w 与s 的关系式; (3)把w =26代入(2)中的关系式求得相应的s 值即可.【详解】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轿车的油箱容量为50L ,行驶100km 时,油箱剩余油量为100500.84210-⨯=(L ); 故答案是50,42; (2)观察表格在的数据可知,汽车每行驶10km ,油量减少0.8L ,据此可得w 与s 的关系式为500.08w s =-;故答案为500.08w s =-;(3)当w =26时,50-0.08s =26,解得s =300.答: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300k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应用,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出规律,正确列出w 与s 的关系式,明确行驶路程为0时,即为油箱的容量.22.120千瓦时【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可先求出7天中用电量的平均数,作为6月份用电量的平均数,则一个月的用电总量即可求得.试题145117 301207-⨯=(千瓦时), 所以李明家6月份的总用电量是120千瓦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求得样本的平均数. 23.见解析【分析】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得出∠AEM=∠CDM ,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出AB ∥CD ,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及∠EFC=62°可求出∠AEF=118°,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AEC 的度数,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出∠C 的度数.【详解】解:∵∠CDM+∠CDN=180°(平角的意义),∠AEM+∠CDN=180°(已知),∴∠AEM=∠CDM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EF+∠EF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EFC=62°,∴∠AEF=118°,∵EC 平分∠AEF ,∴∠AEC=59°,(角平分线的定义)∵AB ∥CD ,∴∠C=∠AEC=59°.(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牢记各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40AOC ∠=︒;70AOE ∠=︒【分析】先利用平角定义与90FOC求出90FOD ∠=︒,再利用互余关系求=40BOD ∠︒,利用对顶角性质求40AOC ∠=︒,利用邻补角定义,求出140AOD ∠=︒,利用角平分线定义便可求出AOE ∠.【详解】 解:90FOC ∠=︒,∴1801809090FOD FOC ∠=︒-∠=︒-︒=︒, ∵50BOF ∠=︒,90-50=40BOD FOD BOF ∴∠=∠-∠=︒︒︒,AOC ∠与BOD ∠是对顶角,40AOC BOD ∴∠=∠=︒;COD ∠是一个平角,∴∠AOC+∠AOD=180º,∵40AOC ∠=︒,140AOD ∴∠=︒, OE 平分AOD ∠,12AOE AOD ∴∠=∠, 70AOE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顶角、邻补角、两角互余、角平分线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熟练利用角平分线定理.25.214x +,13.【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展开,化简,后代入求值即可.【详解】原式()()()22242171312x x x x x =++--+-+22248477363x x x x x =++-++-+ 214x =+,当12x =-时, 原式12(-)142=⨯+ 13=.【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合并同类项,熟练运用公式,准确合并同类项化简是解题的关键.26.22x y -+,10【分析】首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中括号里面的式子,再合并同类项,化简后,计算括号外的除法,最后代入x 、y 的值即可.【详解】解:原式()()222222164425210x y x xy y x xy xy y x ⎡⎤=--++--+-÷⎣⎦()2222221644210420x y x xy y x xy xy y x =-----+-+÷()222x xy x =-+÷22x y =-+.∵()230x +=, ∴30x +=,20y -=,∴3x =-,2y =.∴原式()232264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关键是掌握整式乘、除、加、减的各种运算法则.。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苏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如图,a ∥b ,∠1=130°,则∠2=( )A. 50°B. 130°C. 70°D. 120°2.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不可能的是( )A. 1B. 2C. 3D. 4 3. 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236m m m ⨯=B. 325()m m =C. 232m m m +=D. 32m m m -÷=-4.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其细胞的直径约为0.000000106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是( )A. 60.10610-⨯mB. 60.10610⨯mC. 71.0610-⨯mD. 71.0610⨯m 5.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22()x y x y +=+B. 223(421)1261xy y x xy x y ---=-++ C . 2(1)(1)1x x x +-=-D. 2(9)(1)1010a a a a ++=++ 6. 分解因式:3244y y y -+=( )A. 2(44)y y y -+B. 2(2)y y -C. 2(2)y y +D. (2)(2)y y y +- 7. 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大长方形的面积,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你发现的结论是( )A. 22()(2)32a b a b a ab b ++=++B. 22(3)()34a b a b a ab b ++=++C. 22(2)()23a b a b a ab b ++=++D. 22(32)()352a b a b a ab b ++=++ 8. 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59x y k x y k +=⎧⎨-=⎩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36x y +=的解,则k 的值是( ). A. 34k =- B. 34k = C. 43k = D. 43k =- 9. 不论x 、y 为何有理数,多项式22428x y x y +--+的值总是( )A. 正数B. 零C. 负数D. 非负数10. 如图,点D 是△ABC 的边BC 上任意一点,点E 、F 分别是线段AD 、CE 的中点,则△ABC 的面积等于△BEF 的面积的( )A. 2倍B. 3倍C. 4倍D. 5倍二、填空(每空2分,共18分)11. 一个n 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则n=________.12. 如图,AB∥CD,∠C=20°,∠E=25°.则∠A=__°.13. 若8x =4x+2,则x=______.14. 计算:(﹣2x )³=_______,1011021()33-⨯=_______.15. 已知a+b=3,ab=-2. 则a 2+b 2的值是________.16. 当a =_______时,关于x ,y 的方程组2122x y a x y a -=+⎧⎨+=⎩的解中x 与y 相等. 17.如图,分别用火柴棍连续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公共边只用一根火柴棍.如果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共用了2016根火柴棍,并且正三角形个数比正六边形的个数多6个,那么能连续搭建正三角形的个数是__________18. 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CD 、BE 相交于F ,∠A =90°,EG ∥BC ,且CG ⊥EG 于G ,下列结论:①∠CEG =2∠DCB ;②∠DFB=12∠CGE ;③∠ADC =∠GCD ;④CA 平分∠BCG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三、解答题19. 计算:(1)244222()()m m m +(2)2(4)(31)(3)x x x x --+-+(3)2(1)(2)(2)x x x +---(4)2(2)(2(4))x x x ++-20. 分解因式:(1)22416m n -(2)222(2)2(2)1x x x x ++++21. 解方程组:(1)244523x y x y -=-⎧⎨-=-⎩(2)643434x yx y ⎧+=⎪⎨⎪-=-⎩22. 已知22(1)0x y -++=,求2(2)(2)(2)x y x y x y +---的值.23. 如图,在方格纸内将△ABC 经过一次平移后得到△A′B′C′,图中标出了点B 的对应点B′.利用网格点和直尺,完成下列各题:(1)补全△A′B′C′;(2)画出AB边上的中线CD;(3)画出BC边上的高线AE;(4)点Q为格点(点Q不与点B重合),且△ACQ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Q点有____个.24. 如图,四边形ABCD中,∠A=∠C=90°,BE,DF分别是∠ABC,∠ADC的平分线.(1)∠1与∠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BE与DF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25. 已知△ABC中,∠A=60°,∠ACB=40°,D为BC边延长线上一点,BM平分∠ABC,E为射线BM上一点.(1)如图1,连接CE,①若CE∥AB,求∠BEC的度数;②若CE平分∠ACD,求∠BEC的度数.(2)若直线CE垂直于△ABC的一边,请直接写出∠BEC的度数.26. 提出问题: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P是AD边上任意一点,△PBC与△ABC和△DBC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探究发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特殊的情形入手:(1)当AP=1 2AD时(如图②):∵AP=12AD,△ABP和△ABD的高相等,∴S△ABP=12S△ABD.∵PD=AD﹣AP=12AD,△CDP和△CDA的高相等,∴S△CDP=12S△CDA.∴S△PBC=S四边形ABCD﹣S△ABP﹣S△CDP=S四边形ABCD﹣12S△ABD﹣12S△CDA=S四边形ABCD﹣12(S四边形ABCD﹣S△DBC)﹣12(S四边形ABCD﹣S△ABC)=12S△DBC+12S△ABC.(2)当AP=13AD时,探求S△PBC与S△ABC和S△DBC之间的关系,写出求解过程;(3)当AP=16AD时,S△PBC与S△ABC和S△DBC之间的关系式为:;(4)一般地,当AP=1nAD(n表示正整数)时,探求S△PBC与S△ABC和S△DBC之间的关系,写出求解过程;问题解决:当AP=mnAD(0≤mn≤1)时,S△PBC与S△ABC和S△DBC之间关系式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如图,a∥b,∠1=130°,则∠2=()A. 50°B. 130°C. 70°D. 12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如图:∵∠1=130°∴∠3=130°∵a∥b,∴∠2=∠3=130°.故选B.考点:1. 对顶角;2.平行线的性质.2.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不可能的是( )A. 1B. 2C. 3D. 4【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详解】∵此三角形且两边为3和4,∴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1<x<7,在这个范围内的都符合要求.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根据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 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236m m m ⨯=B. 325()m m = C. 232m m m += D. 32m m m -÷=- 【答案】D【解析】 A.235m m m ⨯=,原计算错误;B.()236m m =,原计算错误;C.m 与m 2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D.32m m m -÷=-,正确,故选D.4.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其细胞的直径约为0.000000106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是( )A. 60.10610-⨯mB. 60.10610⨯mC. 71.0610-⨯mD. 71.0610⨯m 【答案】C【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 ,其中1≤|a |<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则0.000000106=1.06×10-7,故选C. 5.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22()x y x y +=+B. 223(421)1261xy y x xy x y ---=-++C. 2(1)(1)1x x x +-=-D. 2(9)(1)1010a a a a ++=++ 【答案】C【解析】A.()2222x y x xy y +=++,则原计算错误;B.()2234211263xy y x xy x y xy ---=-++,则原计算错误;C.()()2111x x x +-=-,正确;D.()()291109a a a a ++=++,则原计算错误,故选C . 6. 分解因式:3244y y y -+=( ) A. 2(44)y y y -+B. 2(2)y y -C. 2(2)y y +D. (2)(2)y y y +-【答案】B【解析】先提取公因式y ,再用完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所以y 3-4y 2+4y=y(y 2-4y+4)=y(y-2)2,故答案为B. 7. 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大长方形的面积,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你发现的结论是()A. 22()(2)32a b a b a ab b ++=++B. 22(3)()34a b a b a ab b ++=++C. 22(2)()23a b a b a ab b ++=++D. 22(32)()352a b a b a ab b ++=++【答案】D【解析】因为大长方形的长是3a+2b ,宽是a+b ,所以大长方形的面积是(3a+2b)(a+b)=3a 2+5ab+2b 2,故选D. 8. 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59x y kx y k +=⎧⎨-=⎩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36x y +=的解,则k 的值是( ). A. 34k =- B. 34k = C. 43k = D. 43k =-【答案】B【解析】【分析】将k 看出已知数去解方程组,然后代入二元一次方程236x y +=中解出k 的值即可.【详解】解:59①②+=⎧⎨-=⎩x y k x y k ,①+②得:2=14x k ,即=7x k ,把=7x k 代入①得:75k y k +=,解得:2y k =-,则方程组的解为:=72⎧⎨=-⎩x ky k , 把=72⎧⎨=-⎩x k y k 代入二元一次方程236x y +=中得:()27326⨯+⨯-=k k , 解得:34k =,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 不论x 、y 为何有理数,多项式22428x y x y +--+的值总是( )A. 正数B. 零C. 负数D. 非负数 【答案】A【解析】因x 2+y 2-4x-2y+8=x 2-4x+4+y 2-2y+1+3=(x-2)2+(y-1)2+3,且(x-2)2≥0,(y-1)2≥0,所以(x-2)2+(y-1)2+3>0,故选A.10. 如图,点D 是△ABC 的边BC 上任意一点,点E 、F 分别是线段AD 、CE 的中点,则△ABC 的面积等于△BEF 的面积的( )A. 2倍B. 3倍C. 4倍D. 5倍【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解答【详解】解:∵点E 是AD 的中点,∴S △ABE =12S △ABD ,S △ACE =12S △ADC , ∴S △ABE +S △ACE =12S △ABC , ∴S △BCE =12S △ABC , ∵点F 是CE 的中点,∴S △BEF =12S △BCE . ∴△ABC 面积等于△BEF 的面积的4倍.故选C .考点:三角形的面积二、填空(每空2分,共18分)11. 一个n 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则n=________.【答案】8【解析】【分析】直接根据内角和公式()2180n -⋅︒计算即可求解.【详解】(n ﹣2)•180°=1080°,解得n=8.故答案为8.【点睛】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多边形内角和公式:()2180n -⋅︒. 12. 如图,AB∥CD,∠C=20°,∠E=25°.则∠A=__°.【答案】45°【解析】AB CDA EFD ∴∠=∠在CFE ∆ 中,2025C E ∠=︒∠=︒,20254545DFE A ∴∠=︒+︒=︒∴∠=︒13. 若8x =4x+2,则x=______.【答案】4.【解析】试题解析:∵8x =(2×4)x =2x 4x ,4x+2=16×4x , ∴2x =16,∴x=4.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4. 计算:(﹣2x )³=_______,1011021()33-⨯=_______.【答案】 (1). -8x 3 (2). -3【解析】(﹣2x )³=(﹣2)³x ³=﹣8x ³;101102133⎛⎫-⨯ ⎪⎝⎭=1011011333⎛⎫-⨯⨯ ⎪⎝⎭=1011(3)33-⨯⨯=(-1)101×3=-3,故答案为(1)-8x 3;(2)-3.15. 已知a+b=3,ab=-2. 则a 2+b 2的值是________.【答案】13【解析】∵a+b=3,ab=-2,∴a 2+b 2=(a+b )2-2ab=32-2×(-2)=9+4=13,故答案为13.16. 当a =_______时,关于x ,y 的方程组2122x y a x y a -=+⎧⎨+=⎩的解中x 与y 相等. 【答案】-3【解析】因为x=y ,所以原方程组变形为132x a x a=+⎧⎨=⎩,消去x 得,3(a+1)=2a ,解得a=-3,故答案为-3. 17.如图,分别用火柴棍连续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公共边只用一根火柴棍.如果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共用了2016根火柴棍,并且正三角形的个数比正六边形的个数多6个,那么能连续搭建正三角形的个数是__________【答案】292【解析】试题解析:设连续搭建正三角形的个数为x 个,连续搭建正六边形的个数为y 个,由题意得 21512016{6x y x y +++=-= 解得:292{286x y ==因此,能连续搭建正三角形292个.【点睛】设连续搭建正三角形的个数为x 个,连续搭建正六边形的根数为y 个,根据“所用火柴棍数=三角形个数×2+1+正六边形个数×5+1”联立正三角形的个数比正六边形的个数多6个得出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列出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结合数量关系得出关于两种图形个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是关键.18. 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CD 、BE 相交于F ,∠A =90°,EG ∥BC ,且CG ⊥EG 于G ,下列结论:①∠CEG =2∠DCB ;②∠DFB =12∠CGE ;③∠ADC =∠GCD ;④CA 平分∠BCG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答案】①②③【解析】①∵EG ∥BC ,∴∠CEG=∠ACB ,又∵CD 是△ABC 的角平分线,∴∠CEG=∠ACB=2∠DCB ,则①正确; ②∵∠EBC+∠ACB=∠AEB ,∠DCB+∠ABC=∠ADC ,∴∠AEB+∠ADC=90°+12(∠ABC+∠ACB )=135°,∴∠DFE=360°-135°-90°=135°,∴∠DFB=45°=12∠CGE ,则②正确; ③∵∠A=90°,∴∠ADC+∠ACD=90°,∵CD 平分∠ACB,∴∠ACD=∠BCD,∴∠ADC+∠BCD=90°.∵EG∥BC,且EG⊥CG,∴∠GCB=90°,即∠GCD+∠BCD=90°,∴∠ADC=∠GCD,则③正确;④无法证明CA 平分∠BCG ,则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三、解答题19. 计算:(1)244222()()m m m +(2)2(4)(31)(3)x x x x --+-+(3)2(1)(2)(2)x x x +---(4)2(2)(2(4))x x x ++-【答案】(1) 3m 8;(2) x 2+16x-3;(3) 3x-6;(4) x 4-16【解析】整体分析:(1)先用幂的乘方分式计算,再合并同类项;(2)用单项式乘多项式和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展开后,合并同类项;(3)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和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后,合并同类项;(4)用平方差公式逐渐往后计算.解:(1)()()422422m m m +=8442?m m m +=882m m +=3m 8.(2)()()()24313x x x x --+-+ 2228393x x x x x =-+++--=x 2+16x-3(3)()()()2122x x x +---=222244x x x x x -+--+-=3x-6.(4)()()()2224x x x +-+ =()()2244x x -+ =x 4-16 20. 分解因式:(1)22416m n -(2)222(2)2(2)1x x x x ++++【答案】(1) 4(m-2n )(m+2n );(2) (x+1)4【解析】整体分析:(1)用平方差公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2)把看成是一个整体,用完全平方和公式分解,相同的因式要写成幂的形式.解:(1)22416m n -=()2244m n -=4(m-2n )(m+2n ) (2)()()2222221x x x x ++++ =()2221x x ++=()221x ⎡⎤+⎣⎦=(x+1)4…21. 解方程组:(1)244523x y x y -=-⎧⎨-=-⎩ (2)643434x y x y ⎧+=⎪⎨⎪-=-⎩【答案】(1) 125x y ⎧=⎪⎨⎪=⎩ ;(2)【解析】整体分析: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在一元一次方程中求出一个未知数后,再代入方程组中的某一个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解:(1)244523x y x y -=⎧⎨-=-⎩①② 由(1)得:y=2x+4.代入(2)得:4x ﹣5(2x+4)=﹣23,所以x=12. 代入(1)得:2×12﹣y=﹣4,解得y=5.故方程组的解为125x y ⎧=⎪⎨⎪=⎩.(2)()()61434342x y x y ⎧+=⎪⎨⎪-=-⎩(1)×12得()()347234342x y x y ⎧+=⎪⎨-=-⎪⎩, (3)×3,(2)×4得()()91221641612165x y x y ⎧+=⎪⎨-=-⎪⎩, (4)+(5)得,25x=200,解得x=8.代入(1)得,y=12,812x y =⎧⎨=⎩. 22. 已知22(1)0x y -++=,求2(2)(2)(2)x y x y x y +---的值.【答案】-16【解析】整体分析:把原整式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差公式展开化简,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x ,y 的值后代入求原整式的值. 解:()()()2222x y x y x y +---=x 2-4y 2-x 2+4xy-4y 2=4xy-8y 2. 因为()2210x y -++=,所以x-2=0,y+1=0,解得x=2,y=-1.所以原式=4xy-8y 2=4×2×(-1)-8×(-1)2=-16. 23. 如图,在方格纸内将△ABC 经过一次平移后得到△A′B′C′,图中标出了点B 的对应点B′.利用网格点和直尺,完成下列各题:(1)补全△A′B′C′;(2)画出AB边上的中线CD;(3)画出BC边上的高线AE;(4)点Q为格点(点Q不与点B重合),且△ACQ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Q点有____个.【答案】(1)(2)(3)见解析;(4)7【解析】整体分析:(1)由点B到点B′的平移规律,作出点A,C平移后的点A′,C′即可;(2)利用格点找出AB的中点;(3)利用格点过点A用BC延长线的垂线段;(4)利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确定点Q.解:(1)分别把点A和点C向下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7个单位得到点A′,C′,顺次连接A′,B′,C′,即得如下的图形;(2)如图,取AB的中点D,连接CD,线段CD即为AB边上的中线;(3)如图,过点A作BC延长线的垂线,垂足为点E;(4)如图,过点B作AC的平行线,这条平行线上有6个符合条件的点Q,因为Q7C=BC,所以Q7也符合条件,所以共有7个点.24. 如图,四边形ABCD中,∠A=∠C=90°,BE,DF分别是∠ABC,∠ADC的平分线.(1)∠1与∠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BE与DF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答案】(1)∠1+∠2=90°;理由见解析;(2)(2)BE∥DF;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可得∠ABC+∠ADC=18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2)由互余可得∠1=∠DF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出.试题解析:(1)∠1+∠2=90°;∵BE,DF分别是∠ABC,∠ADC的平分线,∴∠1=∠ABE,∠2=∠ADF,∵∠A=∠C=90°,∴∠ABC+∠ADC=180°,∴2(∠1+∠2)=180°,∴∠1+∠2=90°;(2)BE∥DF;在△FCD中,∵∠C=90°,∴∠DFC+∠2=90°,∵∠1+∠2=90°,∴∠1=∠DFC,∴BE∥DF.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25. 已知△ABC中,∠A=60°,∠ACB=40°,D为BC边延长线上一点,BM平分∠ABC,E为射线BM上一点.(1)如图1,连接CE,①若CE∥AB,求∠BEC的度数;②若CE平分∠ACD,求∠BEC的度数.(2)若直线CE垂直于△ABC的一边,请直接写出∠BEC的度数.【答案】(1)①40°;②30°;(2)50°,130°,10°【解析】试题分析:(1)①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ABC=8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BE=12∠ABC=4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②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到∠ACD=180°-∠ACB=14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CBE=12∠ABC=40°,∠ECD=12∠ACD=7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①如图1,当CE⊥BC时,②如图2,当CE⊥AB于F时,③如图3,当CE⊥AC时,根据垂直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试题解析:(1)①∵∠A=60°,∠ACB=40°,∴∠ABC=80°,∵BM平分∠ABC,∴∠ABE=12∠ABC=40°,∵CE∥AB,∴∠BEC=∠ABE=40°;②∵∠A=60°,∠ACB=40°,∴∠ABC=80°,∠ACD=180°-∠ACB=140°,∵BM平分∠ABC,CE平分∠ACD,∴∠CBE=12∠ABC=40°,∠ECD=12∠ACD=70°,∴∠BEC=∠ECD-∠CBE=30°;(2)①如图1,当CE⊥BC时,∵∠CBE=40°,∴∠BEC=50°;②如图2,当CE⊥AB于F时,∵∠ABE=40°,∴∠BEC=90°+40°=130°,③如图3,当CE⊥AC时,∵∠CBE=40°,∠ACB=40°,∴∠BEC=180°-40°-40°-90°=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直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正确的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6. 提出问题: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P是AD边上任意一点,△PBC与△ABC和△DBC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探究发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特殊的情形入手:(1)当AP=12AD时(如图②):∵AP=12AD,△ABP和△ABD的高相等,∴S△ABP=12S△ABD.∵PD=AD﹣AP=12AD,△CDP和△CDA的高相等,∴S △CDP =12S △CDA . ∴S △PBC =S 四边形ABCD ﹣S △ABP ﹣S △CDP=S 四边形ABCD ﹣12S △ABD ﹣12S △CDA =S 四边形ABCD ﹣12(S 四边形ABCD ﹣S △DBC )﹣12(S 四边形ABCD ﹣S △ABC ) =12S △DBC +12S △ABC . (2)当AP=13AD 时,探求S △PBC 与S △ABC 和S △DBC 之间的关系,写出求解过程; (3)当AP=16AD 时,S △PBC 与S △ABC 和S △DBC 之间的关系式为: ; (4)一般地,当AP=1nAD (n 表示正整数)时,探求S △PBC 与S △ABC 和S △DBC 之间的关系,写出求解过程; 问题解决:当AP=m n AD (0≤m n ≤1)时,S △PBC 与S △ABC 和S △DBC 之间的关系式为: . 【答案】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2)仿照(1)的方法,只需把12换为13即可; (3)注意由(1)(2)得到一定的规律;(4)综合(1)(2)(3)得到面积和线段比值之间的一般关系; (5)利用(4),得到更普遍的规律.试题解析:(2)∵13AP AD =,△ABP 和△ABD 的高相等, 1.3ABP ABD S S ∴= 又23PD AD AP AD =-=, △CDP 和△CDA 的高相等, 2.3CDP CDA S S ∴= ∴S △PBC =S 四边形ABCD −S △ABP −S △CDP =S 四边形ABCD −13S △ABD −23S △CDA , =S 四边形ABCD −13(S 四边形ABCD −S △DBC )− 23 (S 四边形ABCD −S △ABC ), 12.33DBC ABC S S =+ 12.33PBC DBC ABC S S S ∴=+ (3)1566PBC DBC ABC S S S =+; (4)11PBC DBC ABC n S S S n n -=+;1AP AD n,= △ABP 和△ABD 的高相等, 1.ABP ABD S S n∴= 又1n PD AD AP AD n-=-=,△CDP 和△CDA 的高相等, 1.CDP CDA n S S n-∴= ∴S △PBC =S 四边形ABCD −S △ABP −S △CDP =S 四边形ABCD −1n S △ABD −1n n -S △CDA , =S 四边形ABCD −1n (S 四边形ABCD −S △DBC )− 1n n-(S 四边形ABCD −S △ABC ), 11.DBC ABC n S S n n-=+ 11.PBC DBC ABC n S S S n n-∴=+ 问题解决: .PBC DBC ABC m n m S S S n n -∴=+。
苏科版七年级下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亲爱的同学们:一转眼,七年级下学期已过去一半,我们又获取了许多新的数学知识,提高了多方面的数学能力,现在是展示你实力的时候,你可要尽情的发挥哦! 祝你成功!一.你一定能选对!(每题3分,共30分)1.计算(-2)0,结果是( )A .―2B .―1C .0D .1 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5322a a a =+ B.532a a a =∙ C.32a a ∙=6a D.532a a a =+ 3.将多项式3222231236b a b a b a +--分解因式时,应提取的公因式是( ) A.ab 3- B.223b a - C.b a 23- D.333b a -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都是线段; B. 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C. 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5.小明有两根3cm 、7cm 的木棒,他想以这两根木棒为边做一个三角形,还需再选用的木棒长为( ) A .1cmB .4cmC .7cmD .12cm6. 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一边长为8,则它的周长等于( ) A. 16 B. 16或20 C. 16或18 D. 20 7.下列多项式乘法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x 1)(1x (++ B .)a 21b )(b a 21(-+ C .)b a )(b a (-+- D .)y x )(y x (22+- 8.小兵计算一个二项整式的平方式时,得到正确结果++xy 12x 42,但最后一项不慎被污染了,这一项应是( )第16题图EDCBA A. 2y 3 B. 2y 6 C . 2y 9 D. 2y 36 9.下列分解因式错误..的是 ( ) A .)1x 3(x 5x 5x 152+=+B .)y x )(y x (y x 22-+-=+-C .=---2222)()(a b y b a x 222()()x y a b +-D .22(4)4(2)a a b b a b -+=-10.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b a >),把余下部分剪拼成一矩形(如图),通过计算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一个等式,则这个等式是( )A .222))(2(b ab a b a b a -+=-+B .2222)(b ab a b a ++=+C .2222)(b ab a b a +-=-D .))((22b a b a b a -+=-二.你能填得又快又准吗?(每空4分,共40分)1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4倍,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12. 在ABC ∆中,若∠C=50°,∠B -∠A=30°,则∠B 的度数为 .13. 已知1)61(a -=,0)41(b -=,2)3(c -=,将a 、b 、c 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14.若3b 3a 2=+,则ba 84⨯的值为_________.15. 计算:=⨯-2007200825.0)4( .16. 如图,AB ∥DE ,则∠A +∠C +∠D = °.17.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①一对同位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②一对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③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④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a babED CBA相垂直.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注:请把你认为所有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18 请写出一个二项式,使它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法来分解,你写的二项式是 ,因式分解的结果是 .19.33222xy xy x y --+= .三.做一做,你肯定能行!(20、21题中每小题6分,22、23题每题8分, 共40分)20.计算:(1) 2)21()3(2-÷-+-- (2) )ax 3a 5()ax 4(222--21.分解因式:(1)44y x - (2)a a a 36323+-22.如图,CD 是∠ACB 的平分线,DE ∥BC ,∠B=70°,∠ACB=50°. 求∠EDC 、∠BDC 的度数。
苏科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数学试题2及答案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七年级数学)命题人:文林中学 黄兆兰 审核人:钱永芹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336a a a +=B .33(2)2a a =C .325()a a =D .56a a a ⋅=2.下列算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A .(2)(2)a b b a +-B .11(1)(1)22x x +-- C .(3)(3)x y x y --+ D .()()m n m n ---+ 3.如图,不一定能推出a ∥b 的条件是A.13∠=∠B .24∠=∠C .14∠=∠D .23180∠+∠=︒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8题图 4.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与C ∠是同位角B .1∠与3∠是对顶角C .3∠与C ∠是内错角D .B ∠与3∠是同旁内角5.把多项式(1)(1)(1)m m m +-+-提公因式(1)m -后,余下的部分是 A .1m +B .2mC .2D .2m +6.在ABC ∆中,B ∠是A ∠的2倍,C ∠比A ∠大20︒,则A ∠的度数为 A .40°B .60°C .80°D .90°7.一个边长为a 的正方形,若将其边长增加6cm ,则新的正方形的面积增加 A .236cmB .212acmC .2(3612)a cm +D .以上都不对8.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沿着点B 到点C 的方向平移到DEF ∆的位置,∠B=90°,AB=10,DH=4,平移距离为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24B .36C .40D .48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9.计算:0(2)-= ;21()2-= ;20162015(0.5)2-⋅= .10.微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半导体教材的精细加工尺寸幅度缩小,某种电子元件的面积大约为0.000 0007平方毫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平方毫米.1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12.若22m =,23n=,则322m n+ = .13.已知在△ABC 中有两个角的大小分别为40°和70°,则这个三角形是 ;14.若(2)9x m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的值是 .15.一个大正方形和四个全等的小正方形按如图①、②两种方式摆放,则图②的大正方形中,未被小正方形覆盖部分的面积是 (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16.如图,小明在操场上从A 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40º,再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40º…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 点时,一共走了米.17.如图,线段1AC n =+(其中n 为正整数),点B 在线段AC 上,在线段AC同侧作正方形ABMN 及正方形BCEF ,连接AM 、ME 、EA 得到AME ∆.当AB =1时,AME ∆的面积记为S 1;当AB =2时,AME ∆的面积记为S 2;当AB =3时,AME∆的面积记为S 3;则 S 3-S 2= .(七年级数学)命题人:文林中学 黄兆兰 审核人:钱永芹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9. ; ; . 10. 平方毫米.11. .12. .13. , . 14. .15. .16. 米.17.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共52分,请写出必要的演算或推理过程.) 18.(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3分)计算:(1) ()022213.142(3)()2π---++-- (2)232321(2)(3)()4xy x y xy -⋅-⋅(3) 23552122(2)a a a a a a ⋅⋅+--÷ (4)2(21)(21)4(1)x x x +---19.(本题满分6分,每小题3分)因式分解 (1)22()()a x y b x y +-+ (2)42816x x -+20. 对于任何实数,我们规定符号c a db=bc ad -,例如:3142=3241⨯-⨯=2- (1)按照这个规律请你计算32- 54的值;(2)按照这个规定请你计算,当0132=+-a a 时,21-+a a13-a a 的值. (本题满分4分)21.画图并填空:(本题满分4分)如图,在方格纸内将△ABC 经过一次平移后得到△A′B′C′,图中标出了点B 的对应点B′.(1)补全△A′B′C′根据下列条件,利用网格点和三角板画图: (2)画出AB 边上的中线CD ; (3)画出BC 边上的高线AE ; (4)设格点小正方形边长为1, △A′B′C′的面积为 .22.如图所示,已知AD ∥BC ,AE 平分∠BAD ,CD 与AE 相交于点F ,∠CFE=∠E .试说明AB ∥DC .(本题6分)23.(本题满分6分)如图,在ABC ∆中,CD 、C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BAC α∠=,B β∠=αβ(>). (1)若70α=︒,40β=︒,求DCE ∠的度数;(2)试用α、β的代数式表示DCE ∠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3)如图②,若CE 是ABC ∆外角ACF ∠的平分线,交BA 延长线于点E , 且30αβ-=︒,求DCE ∠的度数.24.(本题满分6分)我们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解决一些代数问题,如图(甲)可以来解释222()2a b a ab b +=++.(1)图(乙)是四张全等的矩形纸片拼成的图形, 请利用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写出 一个关于a 、b 代数恒等式表示; (2)请构图解释:2222 222a b c a b c ab bc ac ++=+++++();(3)请先构图,后分解因式:2232a ab b ++.25.(本题满分8分)已知:∠MON=40°,OE 平分∠MON ,点A 、B 、C 分别是射线OM 、OE 、ON 上的动点(A 、B 、C 不与点O 重合),连接AC 交射线OE 于点D .设∠OAC=x°.(1)如图1,若AB ∥ON ,则①∠ABO 的度数是 ; ②当∠BAD=∠ABD 时,x= ;当∠BAD=∠BDA 时,x= .(2)如图2,若AB ⊥OM ,则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ADB 中有两个相等的角?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七年级数学)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9.1;4;12. 10.7710-⨯平方毫米.11.十.12.72.13.等腰三角形,4或6.14.8或-4.15.ab.16.90米.17.52.三、解答题18.(1) ()022213.142(3)()2π---++--(2)232321(2)(3)()4xy x y xy -⋅-⋅11944=++- ……2分 36461894x y x y xy =-⋅⋅ ……2分164= ……3分81318x y =- ……3分(3) 23552122(2)a a a a a a ⋅⋅+--÷ (4) 2(21)(21)4(1)x x x +---1010104a a a =+- ……2分 22414(21)x x x =---+……1分104a = ......3分 2241484x x x =--+- (2)分85x =- ……3分19.(1)22()()a x y b x y +-+ (2)42816x x -+22()()x y a b =+- ……2分 22(4)x =- ……1分 ()()()x y a b a b =++-……3分 []2(2)(2)x x =+- ……2分22(2)(2)x x =+- ……3分20. (1)32- 542543101222=-⨯-⨯=--=-; ……2分 (2)2310a a -+= 231a a ∴-=-∴ 21-+a a 13-a a22(1)(1)3(2)136a a a a a a a =+---=--+2261211a a =-+-=-= ……4分21.(1)补全△A ′B ′C ′……1分 (2)画出中线CD ……2分(3)画出高线AE ……3分 (4) 8 . ……4分22.AD BC 2E ∴∠=∠ ……2分AE 平分∠BAD 12∴∠=∠ 1E ∴∠=∠ ……4分 又 ∠CFE =∠E 1CFE ∴∠=∠ ∴AB ∥DC ……6分23.(1)15DCE ∠=︒……2分 (2)2DCE αβ-∠=……4分(3)75DCE ∠=︒……6分24.(1)22()()4a b a b ab -=+-……2分第(2)题图……4分 第(3)题图……5分 分解因式:22(3)()22a a a ab b b b ++=++……6分. 25.(1)①20︒ ②120︒;60︒ 每空1分(2)若70ADB ABD ∠=∠=︒,则50x =︒;……2分若70CAB ABD ∠=∠=︒,则20x =︒;……2分 若BAD ADB ∠=∠,则35x =︒;……2分50x ∴=︒、20︒、35︒时,△ADB 中有两个相等的角.。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故答案为:3.5或﹣2.5.
15.若4x=2,4y=3,则4x+y=6.
【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的逆运算,可得4x+y=4x•4y,代入求解即可.
【解答】解:∵4x=2,4y=3,
∴4x+y=4x•4y=2×3=6.
16.如果 ,那么a,b,c的大小关系为a>c>b.
【考点】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知,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然后求解即可.
A.120°B.115°C.110°D.10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首先求出∠BFG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FGB+∠GBF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EDF+FBE的度数,最后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求出∠F的度数.
【解答】解:如图所示,延长DF与直线AB相交于点G,
∵AB∥CD,
(1)13+23+33+…+n3=()2=[]2(n为整数);
(2)113+123+133+143+153.
27.如图①,有足够多的边长为a的小正方形(A类)、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B类)以及边长为b的大正方形(C类),发现利用图①中的三种材料各若干可以拼出一些长方形来解释某些等式.比如图②可以解释为:(a+2b)(a+b)=a2+3ab+2b2
14.如果x2+(2m﹣1)x+9是一个关于x的完全平方式,则m=.
15.若4x=2,4y=3,则4x+y=.
16.如果 ,那么a,b,c的大小关系为.
七年级下册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苏科版)

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长度的3根小棒,能搭成三角形的是()A.9,5,2 B.5,4,9 C.4,6,9 D.8,5,13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A.x3m+1=(x3)m+1B.x3m+1=x•x3mC.x3m+1=x m•x2m•x D.x3m+1=(x m)3•x3.如果3x=m,3y=n,那么3x﹣y等于()A.m+n B.m﹣n C.mn D.4.(﹣3)100×(﹣3)﹣101等于()A.﹣3 B.3 C.D.﹣5.下列各式中,为完全平方式的是()A.a2+2a+ B.a2+a+C.x2﹣2x﹣1 D.x2﹣xy+y26.下列因式分解中,正确的是()A.﹣2x3﹣3xy3+xy=﹣xy(2x2﹣3y2+1)B.﹣y2﹣x2=﹣(y+x)(y﹣x)C.16x2+4y2﹣16xy=4(2x﹣y)2D.x2y+2xy+4y=y(x+2)27.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A.B.C.D.8.设(y≠0),则=()A.12 B.C.﹣12 D.9.如果a=(﹣99)0,b=(﹣0.1)﹣1,c=,那么a、b、c三数的大小为()A.a>b>c B.c>a>b C.a>c>b D.c>b>a10.设方程组的解是,那么a,b的值分别为()A.﹣2,3 B.3,﹣2 C.2,﹣3 D.﹣3,2二.填空题11.(4x)2﹣8xy+y2= 2,(a﹣2b)=(2b)2﹣a2.12.若x2+kx+16是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为.13.如果2x2a﹣b﹣1﹣3y3a+2b﹣16=10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那么数a= ,b= .14.是方程3mx﹣2y﹣1=0的解,则m= .15.如果x3n=3,那么x6n= .16.计算:2a3b•(﹣3ab)3= .17.若a+b=﹣3,ab=2,则a2+b2= ,(a﹣b)2= .18.|x﹣2y+1|+|x+y﹣5|=0,则x+y= .19.若a﹣=3,则a2﹢﹦.三.解答题20.计算:(1)(x+2y)(2x﹣y)(2)(2a﹣3b)(﹣2a﹣3b)21.分解因式:(1)4a2﹣16(2)﹣36x2+12xy﹣y2.22.解方程组:(1)(2).23.已知3×9m×27m=321,求m的值.24.已知方程组与方程组有相同的解,求a、b的值.25.甲乙两人相距10千米,两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2.5小时可以追上乙;相向而行,1小时相遇,求两人的速度.26.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EA⊥A D,FB⊥AD,垂足分别为A、B,∠E=∠F,CE与DF平行吗?为什么?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长度的3根小棒,能搭成三角形的是()A.9,5,2 B.5,4,9 C.4,6,9 D.8,5,13【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5+2<9,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5+4=9,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C、4+6>9,能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D、5+8=1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A.x3m+1=(x3)m+1B.x3m+1=x•x3mC.x3m+1=x m•x2m•x D.x3m+1=(x m)3•x【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分析】结合选项分别进行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等运算,然后选择正确选项.【解答】解:A、(x3)m+1=x3m+3,原式计算错误,故本选项正确;B、x3m+1=x•x3m,原式计算正确,故本选项错误;C、x m•x2m•x=x3m+1,原式计算正确,故本选项错误;D、x3m+1=(x m)3•x,原式计算正确,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3.如果3x=m,3y=n,那么3x﹣y等于()A.m+n B.m﹣n C.mn D.【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整理后再根据指数相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3x=m,3y=n,∴3x﹣y=3x÷3y=,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性质,根据指数相等列式是解本题的关键.4.(﹣3)100×(﹣3)﹣101等于()A.﹣3 B.3 C. D.﹣【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分析】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及负整数幂的法则计算.【解答】解:(﹣3)100×(﹣3)﹣101=(﹣3)100﹣101=﹣.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及负整数幂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法测.5.下列各式中,为完全平方式的是()A.a2+2a+ B.a2+a+ C.x2﹣2x﹣1 D.x2﹣xy+y2【考点】完全平方式.【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a2+a+=(a+)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6.下列因式分解中,正确的是()A.﹣2x3﹣3xy3+xy=﹣xy(2x2﹣3y2+1)B.﹣y2﹣x2=﹣(y+x)(y﹣x)C.16x2+4y2﹣16xy=4(2x﹣y)2D.x2y+2xy+4y=y(x+2)2【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根据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应为﹣2x3﹣3xy3+xy=﹣x(2x2+3y3﹣y),错误;B、﹣y2﹣x2不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征,不能进行因式分解,错误;C、16x2+4y2﹣16xy=4(2x﹣y)2,正确;D、应为x2y+2xy+4y=y(x2+2x+4),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找准公因式、熟记公式结构特点是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7.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A.B.C.D.【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分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故本选项错误;B、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故本选项错误;C、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故本选项错误;D、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的理解能力.8.设(y≠0),则=()A.12 B. C.﹣12 D.【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先观察所给方程组与所求代数式的特点可发现,所求代数式中不含未知数y,故可用代入法把y 消去,直接求出x、z的比值.【解答】解:①可变形为y=…③,把③代入②得, +4z=0,去分母、移项得,x=﹣12z,两边同除以12得=﹣12.故选C.【点评】此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观察方程组中的方程与所求代数式之间的关系,消去所求代数式中不含有的未知数,利用等式的性质直接求出x、z的比值.9.如果a=(﹣99)0,b=(﹣0.1)﹣1,c=,那么a、b、c三数的大小为()A.a>b>c B.c>a>b C.a>c>b D.c>b>a【考点】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别计算出a、b、c的值,然后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即可.【解答】解:a=(﹣99)0=1,b=(﹣0.1)﹣1=﹣10,c==,故可得b<c<a.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及零指数幂的知识,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难度一般.10.设方程组的解是,那么a,b的值分别为()A.﹣2,3 B.3,﹣2 C.2,﹣3 D.﹣3,2【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分析】把代入方程组,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再进一步解方程组.【解答】解:把代入方程组,得,解得.故选A.【点评】能够把方程组的解代入得到新的方程组,从而求解.二.填空题11.(4x)2﹣8xy+y2= (4x﹣y)2,(a﹣2b)(﹣a﹣2b)=(2b)2﹣a2.【考点】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即可解答.【解答】解:(4x)2﹣8xy+y2=(4x﹣y)2,(a﹣2b)(﹣a﹣2b)=(2b)2﹣a2.故答案为:(4x﹣y),(﹣a﹣2b).【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12.若x2+kx+16是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为±8.【考点】完全平方式.【分析】先根据两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乘积二倍项即可确定k的值.【解答】解:∵x2+kx+16=x2+kx+42,∴kx=±2•x•4,解得k=±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式,根据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是解题的关键,也是难点,熟记完全平方公式对解题非常重要.13.如果2x2a﹣b﹣1﹣3y3a+2b﹣16=10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那么数a= 3 ,b= 4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令未知数的次数为1,即可列方程解答.【解答】解:∵2x2a﹣b﹣1﹣3y3a+2b﹣16=10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解得,,故答案为3,4.【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4.是方程3mx﹣2y﹣1=0的解,则m=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分析】把x与y的值代入方程计算即可求出m的值.【解答】解:把代入方程3mx﹣2y﹣1=0,得:3m﹣4﹣1=0,解得:m=,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即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15.如果x3n=3,那么x6n= 9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分析】根据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求解.【解答】解:∵x3n=3,∴x6n=(x3n)2=9.故答案为:9.【点评】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16.计算:2a3b•(﹣3ab)3= ﹣54a6b4.【考点】单项式乘单项式.【分析】根据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2a3b•(﹣3ab)3=﹣54a6b4,故答案为:﹣54a6b4.【点评】此题考查了单项式乘单项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7.若a+b=﹣3,ab=2,则a2+b2= 5 ,(a﹣b)2= 1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专题】计算题.【分析】把已知条件a+b=﹣3,两边平方整理即可求出a2+b2的值,再根据(a﹣b)2=a2+b2﹣2ab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a+b=﹣3,∴a2+2ab+b2=9,∵ab=2,∴a2+b2=9﹣2×2=9﹣4=5;(a﹣b)2=a2+b2﹣2ab=5﹣2×2=5﹣4=1.【点评】本题是对完全平方公式的考查,熟记公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8.|x﹣2y+1|+|x+y﹣5|=0,则x+y= 5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分析】已知等式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化简求出x+y的值即可.【解答】解:∵|x﹣2y+1|+|x+y﹣5|=0,∴,则x+y=5,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了消元的思想,消元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19.若a﹣=3,则a2﹢﹦11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专题】计算题.【分析】将已知等式两边平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变形即可求出所求式子的值.【解答】解:将a﹣=3两边平方得:(a﹣)2=9,即a2+﹣2=9,则a2+=11.故答案为:11【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0.计算:(1)(x+2y)(2x﹣y)(2)(2a﹣3b)(﹣2a﹣3b)【考点】平方差公式.【分析】(1)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即可解答;(2)根据平方差公式,即可解答.【解答】解:(1)(x+2y)(2x﹣y)=2x2+3xy﹣2y2;(2)(2a﹣3b)(﹣2a﹣3b)=(﹣3b)2﹣(2a)2=9b2﹣4a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差公式.21.分解因式:(1)4a2﹣16(2)﹣36x2+12xy﹣y2.【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分析】(1)先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即可;(2)先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即可.【解答】解:(1)原式=4(a2﹣4)=4(a+2)(a﹣2);(2)原式=﹣(36x2﹣12xy+y2)=﹣(6x﹣y)2.【点评】此题考查利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解方程组:(1)(2).【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分析】(1)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解即可;(2)方程组整理后,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解即可.【解答】解:(1),①×3+②得:17x=0,即x=0,把x=0代入①得:y=﹣3,则方程组的解为;(2)方程组整理得:,①×3+②×2得:17x=408,即x=24,把x=24代入①得:y=12,则方程组的解为.【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了消元的思想,消元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23.已知3×9m×27m=321,求m的值.【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分析】先把9m×27m分解成32m×33m,再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出m的值.【解答】解:∵3×9m×27m=3×32m×33m=31+2m+3m=321,∴1+2m+3m=21,∴m=4.【点评】此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理清指数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24.已知方程组与方程组有相同的解,求a、b的值.【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分析】根据题意得出方程组的解与题中两方程组解相同,进而得出x,y的值代入另两个方程求出a,b 的值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出:方程组的解与题中两方程组解相同,解得:,将x=1,y=﹣2代入ax+5y=4,解得:a﹣10=4,∴a=14,将x=1,y=﹣2,代入5x+by=1,得5﹣2b=1,∴b=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根据题意得出两方程的同解方程是解题关键.25.甲乙两人相距10千米,两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2.5小时可以追上乙;相向而行,1小时相遇,求两人的速度.【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设甲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乙的而速度为y千米/小时,根据题意可得,甲2.5小时比乙2.5小时多走10千米,甲乙1小时可走10千米,据此列方程组求解.【解答】解:设甲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乙的而速度为y千米/小时,由题意得,,解得:.答:甲的速度为7千米/小时,乙的度数为3千米/小时.【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组求解.26.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EA⊥AD,FB⊥AD,垂足分别为A、B,∠E=∠F,CE与DF平行吗?为什么?【考点】平行线的判定.【分析】由垂直可证明AE∥BF,可得到∠E=∠EGF=∠F,可判定CE∥DF.【解答】解:CE∥DF,理由如下:∵AE⊥AD,BF⊥AD,∴∠A=∠FBD,∴AE∥BF,∴∠E=∠EGF,又∵∠E=∠F,∴∠EGF=∠F,∴CE∥DF.【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即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带答案苏科版.doc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带答案苏科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4的平方根是()A.﹣2 B.2 C.±2 D.4【考点】平方根.【分析】首先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出4的平方根,然后就可以解决问题.【解答】解:∵±2的平方等于4,∴4的平方根是:±2.故选C.2.在0.51525354…、、0.2、、、、中,无理数的个数是()A.2 B.3 C.4 D.5【考点】无理数.【分析】先把化为,化为3的形式,再根据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 = , =3,∴在这一组数中无理数有:在0.51525354…、、共3个.故选B.3.如图,下列各组角中,是对顶角的一组是()A.∠1和∠2 B.∠3和∠5 C.∠3和∠4 D.∠1和∠5【考点】对顶角、邻补角.【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首先判断是否由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其次再判断两个角是否有公共边,没有公共边有公共顶点的是对顶角.【解答】解:由对顶角的定义可知:∠3和∠5是一对对顶角,故选B.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15 B. =﹣3 C. = D. =【考点】算术平方根.【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答判断即可.【解答】解:A、,错误;B、,错误;C、,错误;D、,正确;故选D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1)位于()A.第二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横坐标比零小,纵坐标比零大,可得答案.【解答】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1)位于第二象限,故选B.6.在下列表述中,能确定位置的是()A.北偏东30° B.距学校500m的某建筑C.东经92°,北纬45° D.某电影院3排【考点】坐标确定位置.【分析】根据坐标的定义,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据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北偏东30°,不能确定具体位置,故本选项错误;B、距学校500m的某建筑,不能确定具体位置,故本选项错误;C、东经92°,北纬45°,能确定具体位置,故本选项正确;D、某电影院3排,不能确定具体位置,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7.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1,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A.(5,4) B.(4,5) C.(3,4) D.(4,3)【考点】坐标确定位置.【分析】根据已知两点的坐标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确定其它各点的坐标.【解答】解:如果小华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如图所示就是以小华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所以小刚的位置为(4,3).故选D.8.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8°时,∠1=()A.52° B.38° C.42° D.6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先求出∠3,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解答】解:如图:∠3=∠2=38°°(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90°﹣∠3=52°,故选A.9.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图①~图④的变换,拼成图⑤,则图⑤的面积是()A.18 B.16 C.12 D.8【考点】平移的性质.【分析】根据平移的基本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图形平移后面积不变,则⑤面积可求.【解答】解:一个正方形面积为4,而把一个正方形从①﹣④变换,面积并没有改变,所以图⑤由4个图④构成,故图⑤面积为4×4=16.故选B.10.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 A.垂直 B.两条直线C.同一条直线 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找出已知条件的部分即可.【解答】解: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故选D.11.如图,直线l1,l2,l3交于一点,直线l4∥l1,若∠3=124°,∠2=88°,则∠1的度数为()A.26° B.36° C.46° D.56°【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如图,首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4的大小,然后借助平角的定义求出∠1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直线l4∥l1,∴∠1+∠AOB=180°,而∠3=124°,∴∠4=56°,∴∠1=180°﹣∠2﹣∠4=180°﹣88°﹣56°=36°.故选B.12.正数x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3﹣a和2a+7,则44﹣x的立方根为()A.﹣5 B.5 C.13 D.10【考点】平方根;立方根.【分析】根据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求出a 的值,从而得出这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即可得出这个正数,计算出44﹣x的值,即可解答.【解答】解:∵正数x的两个平方根是3﹣a和2a+7,∴3﹣a+(2a+7)=0,解得:a=﹣10,∴这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是±13,∴这个正数是169.44﹣x=44﹣169=﹣125,﹣125的立方根是﹣5,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计算: = ﹣3 .【考点】立方根.【分析】根据(﹣3)3=﹣27,可得出答案.【解答】解: =﹣3.故答案为:﹣3.14.( + )= 4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运算.【解答】解:原式= × + ×=3+1=4.故答案为4.1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且∠COE=40°,则∠BOD为50°.【考点】垂线;对顶角、邻补角.【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得∠AOE=90°;然后根据余角的定义可以推知∠AOC=∠AOE﹣∠COE=50°;最后由对顶角的性质可以求得∠BOD=∠AOC=50°.【解答】解:∵OE⊥AB,∴∠AOE=90°;又∵∠COE=40°,∴∠AOC=∠AOE﹣∠COE=50°,∴∠BOD=∠AOC=50°(对顶角相等);故答案是:50°.16.将点A(4,3)向左平移 5 个单位长度后,其坐标为(﹣1,3).【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由将点A(4,3)向左平移得到坐标(﹣1,3),根据横坐标的变化可得平移了几个单位长度,依此即可求解.【解答】解:4﹣(﹣1)=4+1=5.答:将点A(4,3)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其坐标为(﹣1,3).故答案为:5.17.已知点P在x轴上,且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P坐标为(±3,0).【考点】点的坐标.【分析】先根据P在x轴上判断出点P纵坐标为0,再根据距离的意义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解答】解:∵点P在x轴上,∴点P的纵坐标等于0,又∵点P到y轴的距离是3,∴点P的横坐标是±3,故点P的坐标为(±3,0).故答案为:(±3,0).18.如图,点D、E分别在AB、BC上,DE∥AC,AF∥BC,∠1=70°,则∠2=7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C=∠1,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2=∠C.【解答】解:∵DE∥AC,∴∠C=∠1=70°,∵AF∥BC,∴∠2=∠C=70°.故答案为:70.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6分19.计算题:﹣ + + .【考点】实数的运算;立方根.【分析】原式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2﹣2﹣ +=0.20.求x值:(x﹣1)2=25.【考点】平方根.【分析】根据开方运算,可得方程的解.【解答】解:开方,得x﹣1=5或x﹣1=﹣5,解得x=6,或x=﹣4.21.如图,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请写出三角形ABC各顶点的坐标;(2)把三角形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B′C′,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的位置,并写出顶点A′,B′,C′的坐标.解:(1)A(﹣1 ,﹣1 ),B( 4 , 2 ),C( 1 ,3 )(2)A′( 1 , 2 ),B′( 6 , 5 ),C′( 3 ,6 )【考点】作图-平移变换.【分析】(1)根据各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写出各点坐标即可;(2)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写出各点坐标即可.【解答】解:(1)由图可知,A(﹣1,﹣1),B(4,2),C(1,3).故答案为:(﹣1,﹣1),(4,2),(1,3);(2)由图可知A′(1,2),B′(6,5),C′(3,6).故答案为:(1,2),(6,5),(3,6).22.如图,EF∥AD,∠1=∠2,∠BAC=70°.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EF∥AD,(已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已知)∴∠1=∠3.(等量代换)∴AB∥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C+∠AG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BAC=70°,(已知)∴∠AGD=11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题意,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填空即可.【解答】解:∵EF∥AD(已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已知)∴∠1=∠3,(等量代换)∴AB∥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C+∠AG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BAC=70°,(已知)∴∠AGD=110°.23.如图,已知∠1=∠2,∠3+∠4=180°,证明AB∥EF.【考点】平行线的判定.【分析】根据∠1=∠2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出AB∥CD,再根据∠3+∠4=180°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出CD∥EF,从而即可证出结论.【解答】证明:∵∠1=∠2,∴AB∥CD.∵∠3+∠4=180°,∴CD∥EF.∴AB∥EF.24.已知:如图,AE⊥BC,FG⊥BC,∠1=∠2,∠D=∠3+60°,∠CBD=70°.(1)求证:AB∥CD;(2)求∠C的度数.【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求出AE∥GF,求出∠2=∠A=∠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CBD+∠3=180°,求出∠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C即可.【解答】(1)证明:∵AE⊥BC,FG⊥BC,∴AE∥GF,∴∠2=∠A,∵∠1=∠2,∴∠1=∠A,∴AB∥CD;(2)解:∵AB∥CD,∴∠D+∠CBD+∠3=180°,∵∠D=∠3+60°,∠CBD=70°,∴∠3=25°,∵AB∥CD,∴∠C=∠3=25°.。
苏科版七下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一、选择题(仔细审题,你一定行,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 ) A .222b ab a -- .B .2242b ab a +- C .92+-x D .22y xy x ++2.下列四幅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有 ( )A .(1)、(2)、(3)B .(2)、(3)、(4)C .(1)、(2)D .(3)、(4) 3、以11x y =⎧⎨=-⎩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 A .01x y x y +=⎧⎨-=⎩ B .01x y x y +=⎧⎨-=-⎩C .02x y x y +=⎧⎨-=⎩D .02x y x y +=⎧⎨-=-⎩4.如果0(2009)a =- 1(0.1)b -=- 25()3c -=-,那么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cB .c >a >bC . c >b >aD .a >c >b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5322a a a =+B .532a a a =⋅C .632a a a =⋅D .532a a a =+6.下列各项中,给出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a 、3+a 、)0(2>+a a B .三边之比5:6:10 C .30cm 、8cm 、10cm D .14、23、367.如图1,AB ∥CD ,且α-︒=∠60BAP ,α+︒=∠45APC ,α-︒=∠30PCD ,则α=( )A .︒10B .︒15C .︒20D .︒308.在一个n 边形中,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1(-n 个内角和为︒2770,则这个内角是( )A .︒110B .︒105C .︒120D .︒130 9.若式子︒-=-)3(82x x 成立,则x 的取值为( ) A .3± B .3 C .-3 D .不存在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 ) ①如果b a y x ==2,2,那么b a yx -=-2;②满足条件324334-⎪⎭⎫ ⎝⎛=⎪⎭⎫⎝⎛n n的n不存在;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且这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④ΔABC 中,若∠A +∠B =2∠C , ∠A -∠C =40°,则这个△ABC 为钝角三角形.A 、0个B 、1个C 、2个D 、3个二、填空(只要你理解概念,仔细运算,积极思考,相信你一定会填对.每题3分,共24分) 11.-0.00000205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PACBD图112.二元一次方程x ﹢3y ﹦6的正整数解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期中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
亲爱的同学们:
一转眼,七年级下学期已过去一半,我们又获取了许多新的数学知识,提高了多方面的数学能力,现在是展示你实力的时候,你可要尽情地发挥哦!祝你成功!
一.看谁的命中率高(本题有8小题,共16分).
1.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
A 、a 4- a 4=a 0
B. a 2÷a -2=a 4
C. a 2÷a -2=a 0
D.a 4×a 6=a 24
2.小明有两根4cm 、8cm 的木棒,他想以这两根木棒为边做一个三角形,还需再选用用一根________cm 长的木棒。
( )
A .1
B .4
C .7
D .13
3. 下列方程中①;074=-z ②;3z y x =+③;72
x x =-④;34=xy ⑤;3
2x
y x =+,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的个数为(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4.下列多项式乘法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x +1)(1+x ) B .(
a 21+
b )
(b -a 2
1
) C .(-a +b )(a -b )
D .(x 2-y )(x +y 2) 5.一个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这个多边形的 ( )
A .内角和增加3600
B .外角和增加3600
C .对角线增加一条
D .内角和增加1800
6.若2m =3,2n =4,则23m-2n 等于( )
A .1
B .89
C .8
27
D .16
27
7.某人只带2元和5元两种货币,他要买一件27元的商品,而商店不给找钱,要他恰好付27元,他有几种付款方式?(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8.如图是一个台球桌面的示意图,图中四个角上的阴影部分分别 表示四个入球孔.如果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球可以经过 多次反射),那么该球最后将落入的球袋是 ( )
A .1 号袋
B .2 号袋
C .3 号袋
D .4 号袋
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本题有10小题,共20分).
9.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67000=__________,0.000000723=__________。
10.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6,则其周长为 .
11.若(x +P )与(x +2)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P 的值是 12.如图2所示,是用一张长方形纸条折成的。
如果∠1=100°,那么∠2=______°
13.若92
++m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是
14.已知二元一次方程432-=-y x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y = 15.在用计算器计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小明的结果为2005°,小芳立即判断他的结果是
错误的,小明仔细地复算了一遍,果然发现自己把一个角的度数输入了两遍.根据以上事实,请你写出一个正确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有一道计算题:2
4)(a -,李老师发现全班有以下四种解法, ①8
4
4
4
4
2
4))(()(a a a a a a ==--=-
②82
424)(a a
a -=-=-⨯
③8
8
2
42
4)()
()(a a a a =-=-=-⨯ ④8
2422424)()1()1()(a a a a =∙-=⨯-=-
你认为其中完全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
17.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a ,如果它的边长增加4,那么它的面积增加 。
18.如图,长方形的长为a ,宽为b ,横向阴影部分为长方形, 另一阴影部分为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宽都为c, 则空白部分的面积是
三.计算能手-------看谁既快又准确.
19.计算:(每小题4分,共12分)
(1)102322334)()()(2a a a a a +⋅+
(2)0422101010)10
1
(⨯⨯+--
(3)4x (x -1)2
+x (2x +5)(5-2x )
(4)(a +3b -2c )(a -3b -2c )
4
1
20.因式分解:(每小题4分,共12分) (1)9)(6)(2
++++b a b a
(2)2
2
2y x xy ---
(3)4
2
2
2
2
)2(2)2(y xy x y xy x +-+-
21.解方程组(每小题4分,共8分) (1)⎩⎨⎧=+=+24
6515
34y x y x
(2)⎩⎨
⎧=++=+-0
60
23y x y x
四.心灵手巧------动手画一画(本题共4分).
22.如图,经过平移,△ABC 的顶点A 移到了点D ,请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五.做一做,肯定行(23,24,25,26题6分,27题4分).
23.某人装修房屋,原预算25000元。
装修时因材料费下降了20%,工资涨了10%,实际用去21500元。
求原来材料费及工资各是多少元?
24.如图,CD 是∠ACB 的平分线,DE ∥BC ,∠B=700
,∠ACB=500
,
求∠EDC ,∠BDC 的度数。
25.计算:(2a -b)(a+2b),并用面积的方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画出拼图).
26.已知,如图,∠1=∠ACB ,∠2=∠3,FH ⊥AB 于H , 问CD 与AB 有什么关系?
27.先阅读,再分解因式:
按照这种方法把多项式
分解因式
)
22)(22()2()2(4)44(4222222244+++-=-+=-++=+x x x x x x x x x x 644
+
x C
A
B
D E
F
H 12
3
A
E
D C
B
答案
选择:ACBBDDCA
填空:9.5
1067.2⨯ 7
1023.7-⨯ 10.15 11.-2 12.50
13.6±
14.
3
4
2+x 15.1800的度数 16.1,3,4 17.4a+16
18.2
c ac bc ab +--
计算:
19.(1)12
12a (2)200(3)x x 5482++-(4)2
22944b c ac a -+- 20.(1)2
)3(++b a (2)2
)(y x +-(3)4
)(y x -
21.(1)⎪⎩
⎪
⎨⎧==37
2
y x (2)⎩⎨⎧-=-=42y x 22.略
23.设原来材料费x 元,工资y 元
⎩⎨
⎧=+=+21500
%110%8025000
y x y x ⎩⎨
⎧==5000
20000
y x 24.850 250 25.略 26.略
27.)48)(48(2
2
x x x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