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鲁科版)练习:第十四章 第2讲 机械波和波的图象 Word版含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光的波动性 电磁波练习(含解析)鲁科版-鲁科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第十四章光的波动性电磁波考点一光的干预双缝干预【典例1】(多项选择)(2019·厦门模拟)利用如图装置研究双缝干预现象并测量光的波长时,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实验装置中的①②③元件分别为滤光片、单缝、双缝B.将滤光片由紫色的换成红色的,干预条纹间距变宽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预条纹间距变宽D.测量过程中,把5个条纹间距数成6个,导致波长测量值偏小【解析】选A、B、D。
实验装置中的①②③元件分别为滤光片、单缝、双缝,故A正确;将滤光片由紫色的换成红色的,波长变长,根据干预条纹间距公式Δx=λ知条纹间距变宽,故B正确;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条纹间距不变,故C错误;把5个条纹间距数成6个,如此Δx减小,根据Δx=λ,可知波长减小,故D正确。
薄膜干预【典例2】关于薄膜干预,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只有厚度均匀的薄膜,才会发生干预现象B.只有厚度不均匀的楔形薄膜,才会发生干预现象C.厚度均匀的薄膜会形成干预条纹D.观察肥皂液膜的干预现象时,观察者应和光源在液膜的同一侧【通型通法】1.题型特征:光的薄膜干预。
2.思维导引:(1)薄膜干预是通过一侧光照射到薄膜前后两个面反射回来形成的同频率的光形成的。
(2)前后两个面反射回来的光波的路程差,①为波长的整数倍,振动加强出现明条纹;②为半个波长奇数倍,振动减弱出现暗条纹。
【解析】选D。
当光从薄膜的一侧照射到薄膜上时,只要前后两个面反射回来的光波的路程差满足振动加强的条件,就会出现明条纹,满足振动减弱的条件就会出现暗条纹。
这种情况在薄膜厚度不均匀时才会出现;当薄膜厚度均匀时,不会出现干预条纹,但也发生干预现象,如果是单色光照射,假设满足振动加强的条件,整个薄膜前方都是亮的,否如此整个薄膜的前方都是暗的;如果是复色光照射,某些颜色的光因干预而减弱,另一些颜色的光会因干预而加强,减弱的光透过薄膜,加强的光被反射回来,这时会看到薄膜的颜色呈某种单色光的颜色,但不形成干预条纹。
2019高考物理鲁科版二轮练习单元测试-机械波

2019高考物理鲁科版二轮练习单元测试-机械波1、关于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两个图象都是质点振动的轨迹;B、两条曲线变化规律相同,都表达了某一质点的振动规律;C、利用两个图象,都可以直接判断出质点的振动速度方向;D、从两个图象都可以知道振动的振幅。
2、如下图,为某时刻一列简谐波的波动图线,a、b为波上的两个质点,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假设质点a该时刻沿y轴正方向运动,那么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假设质点a该时刻沿y轴正方向运动,那么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C、假设质点b该时刻沿y轴正方向运动,那么b比a先回到平衡位置;D、假设质点b该时刻沿y轴正方向运动,那么b比a后回到平衡位置。
3、一列水波由深水区进入浅水区,入射线与界面夹角30角,反射线与界面夹角45角,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波在深水区与浅水区的波速相同,频率不同,波长不同;B、波在深水区和浅水区中传播时,波速、频率、波长都相同;C、深水区中的波速比浅水区中大,波长比浅水区中小;D、深水区中的波速、波长都比浅水区中大。
4、[2018·浙江卷]用手握住较长软绳的一端连续上下抖动,形成一列简谐横波、某一时刻的波形如下图,绳上a、b两质点均处于波峰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bB、a、b两点振动开始时刻相差半个周期C、b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a点多一次D、b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a点少一次5、[2018·福建卷]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那么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A、沿x轴负方向,60m/sB、沿x轴正方向,60m/sC、沿x轴负方向,30m/sD、沿x轴正方向,30m/s6、如下图,a、b是一列横波上的两个质点,它们的平衡位置相距30m,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当质点a达到最高点时,质点b恰好经过平衡位置。
2021高考物理鲁科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四章第2节 机械波

解析:由题图可知,孔的尺寸与水波的波长差不多,故此时能观察到明显的波的衍 射现象,故 A 正确;波通过孔后,波速、频率、波长不变,则挡板前后波纹间的距离 相等,故 B 正确;如果将孔 AB 扩大,若孔的尺寸远大于水波的波长,可能观察不到 明显的衍射现象,故 C 正确;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因为波速不变,根 据 λ= v 知,波长减小,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 D 错误.
两种图象的比较
研究 对象
考点二 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综合应用
振动图象 一个质点
波动图象 沿波传播方向 上的所有质点
图象
正(余)弦曲线
正(余)弦曲线
横坐标 物理意义
图象信息
图象变化 形象比喻
表示时间
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表示某质点各个时刻的位移 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1)质点振动周期 (2)质点振幅 (3)各时刻质点位移 (4)各时刻速度、加速度方向
T 0.2
随波迁移,只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选项 C 错误;经过 0.1 s= 1 T,质点 Q 的运动方
2
向沿 y 轴负方向,选项 D 错误.
方法技巧 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综合问题采用“一分、一看、二找”的方法 (1)分清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此问题最简单,只要看清横坐标即可,横坐标为x 则为波动图象,横坐标为t则为振动图象. (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尤其要注意单位前的数量级. (3)找准波动图象对应的时刻. (4)找准振动图象对应的质点.
3.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
2019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4章选考部分第2讲机械波课件

)
C.当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通常讲话产生的声波,经过尺寸为1 m左右的障碍物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 现象 答案:CD
4.(粤教版选修3—4P29第3题)(多选)关于横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波的传播过程就是介质中的质点由近及远的移动过程 B.波的传播过程就是波源提供的能量由近及远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C.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解析:A 错:由于 O 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故该简谐波为横波.B 错: 由于 P 在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动,故 OP 间的基本波形如图所示. λ 4L 因此, +nλ=L 即 λ= ,最大波长为 4L. 4 4n+1 T T C 对:0~ ,质点 P 从平衡位置向正的最大位移运动,所以 t= 4 8 T 3T 时,P 在平衡位置上方.D 错: ~ ,质点 P 从正的最大位移运动到负的最大位移, 4 4 3T 即 P 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即 t= 时,P 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8
第 十 四 章
第二讲
机械波
栏
目 导 航
03
01
基础再现· 双基落实
02
核心考点· 探究突破
模拟演练· 稳基提能
01
基础再现· 双基落实
1.判断正误
(1)在机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2)波传播的周期或频率,只取决于波源,而与v、λ无直接关系.( 变;如果介质变了,v也一定变.( 答案:(1)× (2)√ (3)√ (4)√ ) ) )
2.(多选)设在x轴上的一条细绳上有O、 A、B、C、D、E、F、G八个点,OA
=AB=BC=CD=DE=EF=FG=1 m,质点O在垂直于x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沿
x轴方向传播形成横波.t=0时刻,O点开始向上运动,经t=0.2 s,O点第一次到达 上方最大位移处,这时A点刚好开始运动.那么在t=2.5 s时刻,以下说法中正确 的是( ABE ) A.B点位于x轴下方
波的图像(教科版)

则P'带动P向下运动
思考:如果已知P点 的振动方向向下,判
y/cm v
.. 5 P P′ 0
.. 2 Q4′ 6
x/m
断波的传播方向.
-5
Q
题型1.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形图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
例1.图所示为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 图试求出波形图上A、B、C、D四个质点的振动方向.
Y
v
V
经过时间 t ,波在传播方向移动的距离 xVt ,因 此,把图象沿传播方向平移 x 即得到相对应的图象.
y/m
v
0 1 2 3 4 x/m
机械波的振动状态和波形以波速匀速传播。
四.波的图象的特点
1.各个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都相同
2.波的图像的重复性,相隔时间为周 期整数倍的两个时刻的波形相同
3.波的传播方向的双向性
Y
v
V
O
Bv
v
A V
V
vV
C
v
DX
2.求波在任意时刻的波形图
⑴ 特殊点法
先找出两点(平衡位置和波峰及波谷特殊点)并确定 其运动方向;然后确定经△t时间内这两点所达到的 位置;最后按正弦规律画出新的波形。
画出再经t=T/4时的波形图
. y/m P′ v
. . 0
P Q′
1
.2 3 4 x/m
Q
2.求波在任意时刻的波形图 ⑵图象平移法
③速度系列:动能
位移系列和速度系列具有互余关系,此消彼长。
简谐运动的图像直观地反映了质点做简谐运动的物 理过程,根据图像可以看出质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里的传播过程,从波源 开始,随着波的传播,介质中的大量质点先后开始振 动起来,虽然这些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做重复波源 的振动。但由于它们振动步调不一致,所以,在某一 时刻介质中各质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各不相同。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第2讲机械波练习(2021年整理)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第2讲机械波练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第2讲机械波练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第2讲机械波练习的全部内容。
配餐作业机械波A组·基础巩固题1.以下关于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因此任何两列波相遇时都会产生干涉现象B.因为声波的波长可以与通常的障碍物尺寸相比,所以声波很容易产生衍射现象C.声波是横波D.纵波传播时,媒质中的各质点将随波的传播一直向前移动解析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但是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遇时才会产生干涉现象,A项错误;发生衍射的条件是波的波长与障碍物的尺寸差不多,因为声波的波长可以与通常的障碍物尺寸相比,所以声波很容易产生衍射现象,B项正确;声波是纵波,C项错误;纵波传播时,媒质中的各质点不随波向前移动,D项错误。
答案 B2.(多选)如图所示,一小型渔港的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 m,在防波堤后A、B两处有两只小船进港躲避风浪。
某次海啸引起的波浪沿垂直于防波堤的方向向防波堤传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B.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C.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D.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解析根据题意,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的原因是水波发生了明显的衍射现象,波浪能传播到A、B两处.由于只有当障碍物或缝隙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的时候,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A、D项正确,B、C项错误.答案AD3.(多选)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波,波速为4 m/s,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
波的反射和折射课件(共20张PPT)高中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当用手附在耳旁时,手就可以反射一部分声波进入人耳,
以提高人耳的接收能力。
辨析
(1)波线一定是平行直线。(
×
)
×)
(3)同一波源的不同波面上的各点振动周期相同。( √ )
(4)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波线保持为直线。( √ )
(2)波线有时候与波面垂直,有时候与波面平行。(
的情形呢?
2.波的反射
(1)定义:物理学中,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 返回 原来
介质传播的现象。
(2)反射定律:反射波的波线、入射波的波线
和 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反射波的波线和入射
波的波线分别位于 法线 两侧,反射角 等于 入
射角。
入射角(i) :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
如图所示。
波面
(2)波的分类
①球面波:波面是 球面 的波。
波面
波线
②平面波:波面是 平面 的波。
波面
波线
(3)波线:用来表示波的 传播方向 的线称为波线,波线与各个波面总
是 垂直 的。
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波面的形状不变,波线保持为直线,波的传
播方向也不变。当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又是怎样
5
3.2波的反射和折射
第3章 机械波
在北京天坛公园内,有一处著名
的古建筑—回音壁。一个人对着
墙说话,声波会沿着墙壁传到一
二百米远处被另一个人听到,而
且声音悠长,非常神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声波的反射。
观察与思考
1.波面和波线
(1)波振面(波面):从波源发
出的波,经过相同传播时间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2章机械波第2节波的图象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4

第2节 波的图象一、选择题1.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某时刻的图象如图所示,坐标为(3,0)的质点经过14周期后该质点的坐标是( )A .(3,2)B .(4,2)C .(4,-2)D .(3,0)解析:选A 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坐标为(3,0)的质点振动方向沿+y 方向,经过14周期后该质点到达波峰,坐标为(3,2),A 正确. 2.(多选)(2019·广东实验中学期末)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个时刻的波形图,由图象可知( )A .质点b 此时位移为零B .质点b 此时向-y 方向运动C .质点d 的振幅是2 cmD .质点a 再经过T 2通过的路程是4 cm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4 cm 解析:选AC 由题中波形图知,质点b 在平衡位置,所以此时其位移为零,选项A 正确;因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源在左侧,由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可知质点b 此时向+y 方向运动,选项B 错误;简谐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所以质点d 的振幅是2 cm ,选项C 正确;再经过T2的时间,质点a 将运动到负向最大位移处,通过的路程为4 cm ,但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2 cm ,选项D 错误.3.(2018·西安中学期中)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的波形.当R 点在t =0时的振动状态传到S 点时,PR 范围内(含P ,R )有一些质点正在向y 轴负方向运动,这些质点的x 坐标取值范围可以是( )A.2 cm≤x≤4 cm B.2 cm≤x<4 cmC.2 cm≤x<3 cm D.2 cm<x≤3 cm解析:选C 当R点在t=0时的运动状态传到S点时,其波形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PR范围内正在沿y轴负方向运动的质点的x坐标取值范围为2 cm≤x<3 cm,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C.4.(多选)如图甲所示,波源S从平衡位置开始上、下振动,沿y轴方向,向上为y轴正方向,产生的简谐横波向右传播,经过0.1 s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距S为2 m的P点开始振动.若以P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起点,P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源S最初是向下振动的B.t=0.2 s时P点向上振动C.0~0.1 s时间内P点运动的路程为2 mD.t=0.6 s时P点处于波峰解析:选AB 根据题中P点的振动图象可知P点的起振方向向下,则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也向下,选项A正确;根据振动图象可知,t=0.2 s时P点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选项B正确;质点上下振动,0~0.1 s时间内P点运动的路程为一个振幅,大小未知,选项C错误;根据P点的振动图象可知t=0.6 s时P点处于平衡位置,选项D错误.5.如图甲所示,S为振源,P质点距S的距离为r,t=0时刻S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产生沿直线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图乙为P质点从t1时刻开始振动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0时刻振源S 的振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B .t 2时刻P 质点振动速度最大,方向沿y 轴负方向C .t 2时刻振源S 处于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振动D .若波源停止振动,则P 质点也马上停止振动解析:选A 当机械波在t 1时刻刚传到P 质点时,P 质点的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说明这列波的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则t =0时,振源的振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选项A 正确;根据题图乙可知,t 2时刻P 质点处于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振动,即此时P 质点具有正向的最大速度,选项B 错误;根据题图乙无法确定t 2时刻振源S 的位置,选项C 错误;如果波源停止振动,则P 质点需要经过t 1时间才会停止振动,选项D 错误.6.(2019·大同一中期中)一列简谐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刻质点P 的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则( )A .当质点P 位于最低点时,质点b 一定到达平衡位置B .这列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C .当质点P 位于最低点时,质点b 一定到达x 轴下方D .当质点P 位于最低点时,质点a 一定到达平衡位置解析:选C 质点P 沿y 轴负方向振动,根据上下坡法,可以判定该波是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B 错误;P 沿y 轴负方向运动得越来越慢,而b 沿y 轴负方向运动得越来越快,在位移相同时,b 到达平衡位置所需时间小于P 到达最低点所需时间,当P 沿y 轴负方向运动到最低点时,质点b 已过平衡位置且继续沿y 轴负方向运动,A 错误,C 正确;因为a 点在波峰的左边,a 点沿y 轴正方向运动,所以P 到达最低点时,a 点在最高点,D 错误.7.(2018·日照一中期中)一简谐机械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T .在t =T2时刻该波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a 、b 是波上的两个质点.图2表示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a 的振动图象如图2所示B .质点b 的振动图象如图2所示C .t =T 2时刻质点a 的速度比质点b 的大D .t =T 2时刻质点a 的加速度比质点b 的大 解析:选D 由题图2可知t =T 2时质点在平衡位置,向y 轴负方向振动,故根据题图1和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可得在x =0和x =λ处质点振动如题图2所示,质点a 、b 振动都与题图2不符,故A 、B 错误;由题图1可得t =T2时刻,a 在波峰,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b 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故C 错误,D 正确.8.(多选)(2019·浙江慈溪中学期末)如图甲所示是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P 是离原点2 m 的一个质点,Q 是离原点4 m 的一个质点,此时离原点6 m 的质点刚刚要开始振动,图乙是该简谐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计时起点相同),由此可知( )A .质点P 和质点Q 振动情况完全相同B .t =0时刻质点Q 沿y 轴正方向振动C .这列波的波源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D .图乙可能是图甲中质点Q 的振动图象解析:选BD 由题图甲可知质点P 和质点Q 振动情况完全相反,选项A 错误;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所以t =0时刻质点Q 沿y 轴正方向振动,题图乙对应的可能是题图甲中质点Q 的振动图象,选项B 、D 正确;由离原点6 m 的质点刚刚要开始振动可知,波源起振方向沿y 轴负方向,选项C 错误.9.(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在其传播路径上每隔L =0.1 m 选取一个质点,如图甲所示,t =0时刻波恰传到质点1,并立即开始向上振动,经过时间t =0.3 s ,所选取的1~9号质点间第一次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 =0.3 s 时刻,质点1向上运动B .t =0.3 s 时刻,质点8向下运动C .t =0至t =0.3 s 内,质点5运动的时间只有0.2 sD .t =0.3 s 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13解析:选BCD 根据波向右传播,知t =0.3 s 时刻,质点1和质点8均向下运动,选项A 错误,B 正确;质点起振方向向上,经过时间t =0.3 s ,所选取的1~9号质点间第一次出现题图乙所示的波形,可知质点1已经振动了1.5个周期,所以波恰好传到质点13,选项D 正确;在t =0.1 s 时刻,波传播到质点5,所以t =0至t =0.3 s 内,质点5运动的时间只有0.2 s ,选项C 正确.10.(2019·广州六中期末)一质点以坐标原点O 为中心位置在y 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振动在介质中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0时刻此质点开始振动,经过2 s 后此质点立即停止振动,则再经过1 s 后的波形图可能是(振动和波形图中质点的位移都规定向上为正)( )解析:选B 由振动图象知,t =0时刻质点向上振动,由题述知介质中各个质点均向上起振,结合波形平移法知,选项B 正确,选项A 、C 、D 错误.二、非选择题11.如图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波沿x 轴正向传播,求:(1)A 点、C 点、D 点的振动方向各是怎样的?(2)再经过34T ,质点A 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质点C 的位移是多少? 解析:(1)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所以A 点向上振动,C 点向下振动,D 点的速度为0.(2)再过34T ,A 点的路程是3个振幅,即6 cm ,质点C 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位移是2 cm. 答案:(1)见解析 (2)6 cm 2 cm12.如图所示,甲为某一列波在t =1.0 s 时的图象,乙为参与该波动P 质点的振动图象,波速为4 m/s.(1)说出两图中AA ′的意义;(2)说出图甲中OA ′B 图线的意义;(3)在图甲中画出再经3.5 s 时的波形图;(4)求再经过3.5 s 时P 质点的路程s 和位移.解析:(1)依题意可知,甲图中的AA ′表示处于A 处质点的振幅,乙图中的AA ′表示P 质点的振幅.(2)甲图中OA ′B 图线表示O 到B 之间所有质点在1.0 s 时的位移情况.(3)传播距离:Δx =v ·Δt =4×3.5 m=14 m =(3+1/2)×4 m.所以只需将波形向x 轴正方向平移2 m 即可,如图所示.(4)路程:因为n =Δt T /2=3.51/2=7,A 表示振幅,所以路程s =2An =2×0.2×7 m=2.8 m .位移:由于波动的重复性,经历时间为周期的整数倍时,位移不变,所以只需考查从图示时刻P 质点经T /2时的位移即可,由题图可知P 质点经T /2时的位移为0,所以经3.5 s 质点P 的位移仍为0.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见解析 (4)2.8 m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单独成册方便使用一、选择题1.设x轴方向的一条细绳上有O、A、B、C、D、E、F、G八个点,OA=AB=BC=CD=DE=EF=FG=1 m,质点O在垂直于x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沿x轴方向传播形成横波. t=0时刻,O点开始向上运动,经t=0.2 s,O点第一次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这时A点刚好开始运动.那么在t=2.5 s时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B点位于x轴下方B.A点与E点的位移相同C.D点的速度最大D.C点正向上运动E.这列波的波速为5 m/s解析:由题可知,T4=0.2 s,周期T=0.8 s,14λ=1 m,波长λ=4 m,由v=λT得波速v=5 m/s,则可判断E项正确;当t=2.5 s时,波源O已振动了318个周期,此时O位于x轴上方向上振动,B点与O点之间相距半个波长,可判断B点位于x轴下方,A项正确;2.5 s时E点已经振动了一段时间,A点与E点间距1个波长,两点振动情况完全一样,则B项正确;O点与D点间距1个波长,两点的振动情况完全一样,此时,O点已经离开平衡位置向上振动,D点也一样,则D点的速度不是最大,C项错误;波传播到C点的时间为t=3×0.2 s=0.6 s,在t=2.5 s时刻质点C已振动的时间t′=2.5 s-0.6 s=1.9 s=238T,质点C的起振方向向上,则在2.5 s时刻C点应向下振动,则D项错误.答案:ABE2.如图所示,当波源和障碍物都静止不动时,波源发出的波在障碍物处不能发生明显衍射.下列措施可能使波发生较为明显衍射的是()A.增大波源的振动频率B.减小波源的振动频率C.增大障碍物的长度D.减小障碍物的长度E.波源远离障碍物运动解析: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的原因是障碍物的长度远大于波长,只要增大波长或减小障碍物的长度即可满足题目要求,由λ=vf知,v不变,减小f,λ增大,故A、C错,B、D对;波源远离障碍物将产生多普勒效应,等效于增大波长,故E对.答案:BDE3.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刻质点P的速度为v,经过1.0 s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一次与v相同,再经过0.2 s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二次与v相同,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5 m/sB.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5 m/sC.若某时刻质点M到达波谷处,则质点P一定到达波峰处D.质点M与质点Q的位移大小总是相等、方向总是相反E.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2.0 s时刻,质点P在y轴上的坐标为20 cm解析:由题意可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其周期T=1.2 s,根据v=λT得v=5 m/s,A正确,B错误;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相差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步调相反,C正确,D错误;波的周期为T=1.2 s,根据对称性可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2.0 s时刻,质点P到达波峰处,其y坐标为20 cm,E正确.答案:ACE4.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介质中x=2 m处的质点P沿y轴正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10sin(5πt) 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为4.0 sB.振幅为20 cmC.传播方向沿x轴正向D.传播速度为10 m/sE.经1 s波向前传播10 m,而质点不随波移动解析:由题意知ω=5π rad/s,周期T=2πω=0.4 s,由波的图象得振幅A=10 cm,波长λ=4 m,故波速v=λT=10 m/s,P点在t=0时振动方向为正y方向,波向正x方向传播,由Δx=v t1知,1 s后波向前传播10 m,各质点仍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随波移动.答案:CDE5.(2018·安徽江南十校联考)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已知波的波长为8 m,周期为2 s,t=1 s时刻波形如图a所示,a、b是波上的两个质点.图b 是波上某一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b可以表示d质点的振动B.图b可以表示b质点的振动C.a、b两质点在t=1.5 s时速度大小相同D.该波传播速度为v=4 m/sE.t=0时b质点速度沿y轴正向解析:a、b、d三质点中在t=1 s时位于平衡位置的是b和d质点,其中d质点向上振动、b质点向下振动,则图b可以表示d质点的振动,A项正确,B项错误.t=1.5 s时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则知此时a质点速度大于b质点速度,C项错误.波速v=λT=4 m/s,D项正确.t=0时波形如图乙所示,此时b质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E项正确.答案:ADE6.(2018·河北唐山模拟)如图所示为一列向左传播的横波的图象,图中实线表示t 时刻的波形,虚线表示又经Δt =0.2 s 时刻的波形,已知波长为2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的周期的最大值为2 sB .波的周期的最大值为29 sC .波的速度的最小值为9 m/sD .这列波不能发生偏振现象E .这列波遇到直径r =1 m 的障碍物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解析:0.2 m =110λ,因波向左传播,则由图象可知波向左传播的距离为(n +910)λ(n=0,1,2,…),所以0.2 s =(n +910)T (n =0,1,2,…),n =0时,周期最大,为T m=29 s ,波速最小,为v min =λT m=9 m/s ,所以A 错误,B 、C 正确.横波可以发生偏振现象,D 错误.因为障碍物的直径r =1 m<λ=2 m ,则这列波遇到此障碍物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E 正确.答案:BCE7.图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t 1=0.3 s 时,质点P 首次位于波谷,质点Q 的坐标是(1.5,0),质点M 的坐标是(13,0)(图中未画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波的传播速度为0.3 m/sB .从t =0开始,质点Q 一定比P 先到达波峰C .每经0.2 s ,质点Q 的路程一定是10 cmD .在t 2=1.6 s 时刻,质点M 第二次位于波峰E .P 、Q 两质点的速度方向始终相同解析:由题图知波长为λ=4 cm ,v =34λt 1=0.1 m/s ,故选项A 错误;因为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质点Q 在质点P 的左侧,由题图可知质点Q 一定比P 先到达波峰,故选项B 正确;波的周期T =λv =0.4 s ,每经0.2 s 即半个周期,质点Q 运动的路程s =2A =2×5 cm =10 cm ,故选项C 正确;波峰第一次到达质点M 的时间t 3=Δx v =0.13-0.010.1s =1.2 s ,再经过一个周期即t 2=1.6 s 时,质点M 第二次位于波峰,故选项D 正确;P 、Q 两质点相距Δx ′=0.5 cm<λ,不是同相位点,故选项E 错误.答案:BCD8.如图所示,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简谐横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 是波蜂与波峰的相遇点,设这两列波的振幅均为A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时刻位于O 处的质点正处于平衡位置B .P 、N 两处的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C .随着时间的推移,M 处的质点将向O 处移动D .从此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M 处的质点到达平衡位置,此时位移为零E .O 、M 连线的中点是振动加强的点,其振幅为2A解析:此时刻位于O 处的质点正处于波谷与波谷的相遇点,不在平衡位置,选项A 错误;P 、N 两处的质点处于波峰和波谷的相遇点,两列波在这两处的位移始终相反,合位移为零,选项B 正确;质点并不随波迁移,选项C 错误;从此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两列波在M点的振动均达到平衡位置,合位移为零,选项D正确;O、M连线的中点是振动加强区的点,其振幅为2A,选项E 正确.答案:BDE9.如图所示,有一列减幅传播的简谐横波,x=0与x=75 m处的A、B两个质点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中实线与虚线所示.则这列波的()A.A点处波长是10 cm,B点处波长是5 cmB.周期一定都是2×10-2 sC.t=0.012 5 s时刻,两质点的振动速度方向相反D.传播速度一定是600 m/sE.A质点的振幅是B质点的振幅的2倍解析:由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可知两质点的周期均为2×10-2s,所以B项正确;再由振动图象知t=0时,质点A在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动,B处在波峰,则有75 m=34λ+nλ(n=0,1,2,3,…),解得λ=3004n+3m(n=0,1,2,3,…),所以A项错;在t=0.012 5 s=58T时,质点A向下振动,B向上振动,所以C项正确;波的传播速度v=λT =15 0004n+3m/s(n=0,1,2,3,…),有多种可能,D项错;由图可知质点A的振幅为10 cm,质点B的振幅为5 cm,所以E项正确.答案:BCE二、非选择题10.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10 cm.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和(-9,0),已知t =0.7 s 时,P 点第二次出现波峰.(1)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多大?(2)从t =0时刻起,经过多长时间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3)当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 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4 m ,P 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3 m ,距离下一个波峰的水平距离为7 m所以v =s t =10 m/s(2)Q 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11 m故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为t 1=s 1v =1.1 s(3)该波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为T =λv =0.4 s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质点P 振动了t 2=0.9 s则t 2=2T +14T =9T 4质点每振动T 4经过的路程为10 cm当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 点通过的路程s ′=0.9 m.答案:见解析11.(2018·湖北武汉调研)有两列简谐横波a 、b 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 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列波在t =0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已知a 波的周期T a = 1 s .求:(1)两列波的传播速度;(2)从t =0时刻开始,最短经过多长时间x =1.0 m 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0.16 m?解析:(1)由图可知a 、b 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a =2.5 m ,λb =4.0 m.两列波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为v =λa T a=2.5 m/s. (2)a 波的波峰传播到x =1.0 m 的质点经历的时间t a =Δx a v =1+mλa v ,b 波的波峰传播到x =1.0 m 的质点经历的时间t b =Δx b v =1.5+nλb v,又t a =t b =t ,联立解得5m -8n =1(式中m 、n 均为正整数),分析知,当m =5、n =3时,x =1.0 m 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0.16 m 时经过时间最短,将m =5代入t =1+mλa v ,解得t =5.4 s.答案:(1)均为2.5 m/s (2)5.4 s12.如图甲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AB 传播,A 、B 之间的距离为1 m ,A 、B 两点的振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这列波波速为多少?解析:该波的周期为T =4 s.如果该波向右传播x AB =nλ+34λ(n =0,1,2,3,…)解得波长λ=44n +3 m(n =0,1,2,3,…) 波速v =λT =14n +3m/s(n =0,1,2,3,…). 如果该波向左传播x AB=nλ+14λ(n=0,1,2,3,…)解得波长λ=44n+1m(n=0,1,2,3,…)波速v=λT =14n+1m/s(n=0,1,2,3,…).答案: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