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修订稿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实录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实录教学设计Record teaching design of history introductio n course for Grade Seven七年级历史导言课实录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教学实录,略去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分析,需要说明的内容,将在实录中以注释的方式出现。
2.本人将尽力真实的再现教学过程,故名为“实录”,其实也只能是…,3.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七年级)三个班的教学任务,二班、五班、六班。
从入学成绩来看,六班成绩较好,为重点班。
每周每班三节课。
本教学实录以六班为主,其他两个班在注释里体现。
4.教材为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的到来,让我们先认识一下,我叫岳文忠(板书),是你们的历史老师。
(有点儿心慌,写字的时候手也有点儿抖。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看教材的前言部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前言》。
下面,我们将要谈到三个问题:一、什么是历史?(板书)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板书)三、怎样学习历史?(板书)现在,请同学们阅读前言部分,并思考我提出的三个问题,希望大家读后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六班上课时,我是让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的,读的很好,很吸引人,但时间有点儿长,后面的效果就不太好了。
后面二班和五班,我找三个同学来分别读前言部分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效果较好。
)下面,哪位同学愿意谈谈什么是历史?(六班的同学比较积极,争着发言。
二班和五班的学生没有主动要求发言的,我只好指定,二班被指定的同学先是一言不发,最后才挤出几个字来。
七年级历史上册开学导言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人物传记:如《孔子传》、《秦始皇传》等,通过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与历史相关的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观看纪录片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细节,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原因。
答案:历史与生活密切相关。例如,我们生活中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很多都源于历史传统,我们的语言、文化、习俗等也受到历史的影响。
补充说明:此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回答时,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进行说明。
3.例题三:请简述学习历史的方法。
答案:学习历史的方法包括:1.阅读史料,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2.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3.对比不同历史时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4.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感受历史氛围。
-作用与目的:
让学生提前接触历史概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历史的初步认识。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历史故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引出历史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历史的定义、学习历史的方法等,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历史在我们身边”的话题,让学生分享历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观点的阐述。
3.随堂测试:设计简短的问答或填空题,检测学生对历史概念、时间线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4.预习和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作业和拓展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模板

•中国:帝王纪年,年号纪年,国号纪年
•西方:公元纪年法(世纪,年代)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模板 Nhomakorabea章节名称
开学第一节课——导言课
计划学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学期导言课,是初一学生接触到的第一节历史课,本课的学习内容不多,也不复杂,学习内容有三:①知道什么是历史?②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的作用)③怎样学习历史?掌握历史学习的六要素法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学会历史纪年法以及中国历史朝代歌。
说到历史,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历史与社会,也知道一些历史故事,下面有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知道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
生:举手,发言。
一、什么是历史?——历史的概念
师:刚才已经有很多同学为大家分享了她知道的历史知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请大家继续说了,通过刚才同学所叙述的历史故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历史?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消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历史当中的六要素不一定在每次历史事件的描述中都出现,有些缺乏地点,有些没有经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六要素法是启示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大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多问问,这六要素,在横向上,给历史定位,如时间地点人物,将浩瀚的历史定格在某一特定的历史网格中;同时,还要问为什么?怎么样?将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向纵深方向挖掘。只有这样,才能透过现象抓住历史的本质,从而总结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为我们的现实服务。
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导言课

要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意识到学好历史的重要 性,要把学好历史并考好历史当作一个目标,并在此 目标的强力驱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培养 出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如何学?
2、要了解历史课本的编排布局,清楚单元与主题、课、 目等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四、学生如何学?
4、总结历史的记忆方法。 如歌谣记忆法、谐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分层次记 忆法、对比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不管怎样,理解 着记忆法就是一种好方法。
四、学生如何学?
5、必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1)预习:课前要认真预习,初步构建知识框架,将主要历史事件的背景、起 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影响等在头脑中理出来或制作简单的结 构图。对课文内容中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或记下问题,以备上课重点听记。 (2)听讲:必须有力图听明白老师每句话、每个要点的意识,精神饱满去听讲, 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回答问题与质疑:课上要积极回答问题,抓住有限的机会培养自己的思维、 分析、概括、表达能力。遇到疑难问题要大胆提出,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但也 要注意时机,对于个性化和偏颇的问题可以单独课下及时找老师提问。
目的: 促进学生健康、 全面发展
581年
隋唐时期
907年 960年
五代 宋元时期
1368年
1644年
明至清 前期
1840年
三、老师如何教?
2、根据中考导向制定学习目标
(1)加强素养教学。在平时教学中渗透五大素养,提 高学生学科素养。 (2)夯实基础,落实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分 析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模板(总6页)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模板(总6页)[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
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一、春秋争霸(一)第一霸主齐桓公出示史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阅读材料回答: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
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
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优秀初中历史导言课教案

优秀初中历史导言课教案
一、课堂导入
1.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1.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古代文明是如何产生的?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二、知识讲解
2.1 讲解古代文明的概念,重点介绍: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
2.2 分别介绍这些文明的地理位置、社会组织、文化特点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案例分析
3.1 举例说明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和影响:尼罗河河谷的发展、金字塔的建造、法老的统治等。
3.2 分析古印度河文明的兴衰和影响:吠陀文化、婆罗门教的兴起、城市规划等。
四、扩展延伸
4.1 分组讨论: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4.2 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观察日常生活中古代文明的痕迹。
五、课堂总结
5.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保学生对古代文明有基本的了解。
5.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拓展他们的历史视野。
六、作业布置
6.1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文明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本节课内容,做好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七、课后反思
7.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查漏补缺,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7.2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初中历史导言大全教案

初中历史导言大全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史料研究、比较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等。
2. 掌握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脉络。
3.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4.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2. 参考书籍:《中国历史纲要》、《世界历史纲要》3. 网络资源:历史学术网站、博物馆网站等教学内容:1.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2. 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3. 时空观念的培养4.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历史?历史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 学生分享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介绍史料研究: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
2. 介绍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3. 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20分钟)1. 概述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 概述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古代文明、中世纪、近代、现代。
四、时空观念的培养(10分钟)1. 介绍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历史思维的基本要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2.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线、地图等工具,建立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
五、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0分钟)1. 介绍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理性、全面的分析,不盲目接受传统观点。
2. 介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新的解释。
3.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初中历史第一课导言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第一节课导言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新进入初中的同学知道初中历史课的学习要求,确定分组名单及负责人。
2.知道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怎样才能学好历史。
3.了解初中历史课程学习内容,掌握必备的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怎样才能学好历史、掌握必备的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
难道:甲子计年法的换算。
教学准备:自制PPT教学过程:同学们好!这是大家升入初中的第一节历史课,今天我能站在这个讲台上,你能坐在这间教室里,这,是我们的一种缘分。
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现在大家对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我还不认识大家,怎么办呢?很多同学肯定想那就让我们一个一个自我介绍呗,不用!这种方式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好,我呢有个更好的认识大家的方式——课堂提问,说到提问大家也不用紧张,我的问题都很简单,只要你按我的要求做了,我相信大家都能回答上来,那我的要求有哪些呢?我希望我的要求也是大家的要求,所以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来决定这些要求的去留。
主要包括两大模块:课堂制度和作业制度,首先我们来看课堂制度。
课堂制度1.老师讲课时,学生不能说话,但有问题可以直接插话提问;2.不能睡觉;3.不能偷偷玩东西或看与历史无关的读物;4.不能吃东西;5.不能传递纸条等物品;6.不能打闹、骂人、打架、毁坏他人物品。
作业制度1.认真做好课堂笔记;2.不得抄袭他人作业并按规定的时间交作业。
注:违反课堂制度1、2条,老师第一次发现给予提醒,第二次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写出检讨;违反课堂制度3、4、5条,老师第一次发现将物品代为保管,学生下课后领回物品并写检讨;违反课堂制度第6条,是情节轻重处理,情节较轻的写检讨,情节严重的送交班主任或德育处;违反作业制度的补写作业并写检讨。
违反上述任意一条且屡教不改者,送交班主任或通知其监护人来校,共同处理。
接下来我们进行课代表的选举和小组分组并确定组长(以自荐为主)。
课代表和组长也是需要考核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试用期,合格了继续干,不合格我们也是要更换的,当然老师相信各位都能干的很好,相信在各位的配合和努力下我们班的历史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反思
专家
点评
唐太宗正是因为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注意减轻百姓的负担,积极发展社会生产,才有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3)学史可以陶冶情操。
学习历史,除了可以为统治者提供借鉴,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又有什么作用呢?在历史中,除了少数的帝王将相,更多的是普通人,他们的故事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情感上震撼和启迪。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涌现出许多或品行高尚、或勇敢坚强的英雄人物,比如,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宁死也不肯与当时的奸臣同流合污;东汉的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为祖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玄奘不畏艰难险阻,远赴印度取经,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也正是由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存在,为历史课的学习增添了许多的人文情怀和人性色彩。在品读历史的过程中,也是我们品读历史人物的过程,学习历史,更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识大体、明是非。
生:思考,回答。
过去的事情。
年代久远。
……
师: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情。历史的涵盖的范围很广,大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人类社会、国家民族的产生、发展过程,小到我们生活的社区、学校、家庭甚至我们个人的发展过程,都属于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人类的共同记忆。通常是指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过程。
二、学习历史的途径
四、怎样学习历史?——历史学习方法
(1)历史学习六要素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很重要的工具,那就是公元纪年法,有了它,同学们就能够判断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了。除了纪年法,大家还需要知道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历史学习六要素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许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都要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叙述。例如……
(1)通过阅读历史书。不仅仅是我们的历史课本,更包括历史学家写的历史着作,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以及其他通俗历史读物。
(2)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遗迹。博物馆存放的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我们河南省博物院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博物馆,大家应该好好利用有利的条件,多去博物馆看看。我们河南是一个历史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这里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在全省各地几乎都能找到历史遗迹。今年的8月22日,文化部刚刚公布了6个城市作为国家级大遗址保护片区,其中有两个在我们河南省,分别是郑州和洛阳,其他四个分别是西安、荆州、成都、曲阜。同学们应该为自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感到自豪。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下发生在我们河南省的历史故事以及河南着名的历史人物。
三、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历史的作用
师:许多人认为,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历史是那么年代久远的事了,对我今天的生活和学习又能有什么帮助呢作为一名历史初学者,往往具有这样的疑惑。同学们,你们认为该怎样看待历史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呢
生:讨论。
(1)学史可以启迪智慧。
师:学习历史能使我们知道过去,从而更好地指导现在。
例一: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时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长期混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占据河南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盘踞在河北的袁绍想消灭曹操。200年(时间),双方在官渡展开激战,曹操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大败。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例二:秦始皇统一六国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自我介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的心情放松下来。
然后,通过师生谈话及问答,一一道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即历史的概念、学习历史的作用以及学习历史的方法。
最后,教会学生公元纪年法和背诵历史朝代歌。
依据的理论
初一新生积极性高、求知欲强,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因此,采用谈话和问答的方法进行导言课的学习,力求营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一张一弛的课堂节奏中逐渐进入历史课的学习情境当中,引发学习兴趣。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消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历史当中的六要素不一定在每次历史事件的描述中都出现,有些缺乏地点,有些没有经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六要素法是启示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大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多问问,这六要素,在横向上,给历史定位,如时间地点人物,将浩瀚的历史定格在某一特定的历史网格中;同时,还要问为什么怎么样将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向纵深方向挖掘。只有这样,才能透过现象抓住历史的本质,从而总结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为我们的现实服务。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因此,时间观念对于学习历史是很重要的。学习历史,大家首先要掌握历史的纪年法。
•中国:帝王纪年,年号纪年,国号纪年
•西方:公元纪年法(世纪,年代)
我们的历史教材中,采用的是公元纪年法。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公元纪年法。
练习1:标注年代
西方的公元纪年法是以基督耶稣的诞辰年为公元元年,在此之前的年代称为公元前,BC,在此之后的年代称为公元,AD。请大家说说,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在时间轴上,我们应该把它标在什么位置上220年东汉灭亡,在什么位置
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初一学生的特点是:①新鲜感强,对新学校和新课程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②课堂参与较积极,比起初二、初三的学生也更愿意表现;③存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的困惑。面对一下子增多的新课程,在新鲜的同时也存在着缺乏有效学习的方法指导的困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历史纪年法和中国历史朝代歌。
说到历史,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历史与社会,也知道一些历史故事,下面有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知道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
生:举手,发言。
一、什么是历史?——历史的概念
师:刚才已经有很多同学为大家分享了她知道的历史知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请大家继续说了,通过刚才同学所叙述的历史故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历史
(请学生上黑板上画)
练习2:排列顺序
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
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
东发生的先后顺序)
七、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多媒体课件
教师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引起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堂历史课,我是大家的历史老师,我叫白耀华。(黑板书写)好了,现在大家已经认识老师了,老师也希望能够尽快认识大家,希望大家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这样,老师就能很快地认识各位了。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模板
章节名称
开学第一节课——导言课
计划学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学期导言课,是初一学生接触到的第一节历史课,本课的学习内容不多,也不复杂,学习内容有三:①知道什么是历史?②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历史的作用)③怎样学习历史?掌握历史学习的六要素法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学会历史纪年法以及中国历史朝代歌。
(2)历史学习的基本思路及初中历史需要掌握的能力
五、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学习历史的好处,也知道了历史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好历史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初中三年要学习的历史内容。中国史和世界史。我们再来看看课本的编写结构。大家打开目录页,……
六、公元纪年法——重要的历史纪年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谈话法和问答法让学生感知历史,学会历史学习的六要素法和历史学习的重要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介绍初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以及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通过谈话和问答的方法解决。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掌握历史纪年法。通过画时间轴的方法、并通过练习进行强化。
(3)网络、纪录片。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很多历史知识。
(4)采访历史人物。每逢七一、八一等重大历史纪念日的时候,大家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记者采访当时亲历历史的人,这也是一种学习历史的途径,同学们还可以采访一下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一下我们自己家庭的历史。
英国着名的文学家兼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
意思是说阅读学习历史,可以使人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从而总结教训,使人避免走弯路,变得聪明起来。
(2)学史可以明得失。
我国历史上着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发表过对于历史的见解:他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