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分析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医药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社区卫生管理·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医药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研究娄晓敏1 龚冰璐2祝玲婷1 薄海艳1(1.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 200435;2.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0435)摘要目的:对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焦虑抑郁状况及中医药服务需求调查。
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于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2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其一般资料、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中医药服务需求。
结果:22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焦虑患者55例(25.0%),抑郁患者94例(42.7%),焦虑合并抑郁患者39例(17.7%),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中药指导、穴位保健、穴位敷贴、中药熏洗这4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度较高。
医疗负担、抑郁状况是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情志疏导服务需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焦虑状况是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药熏洗服务需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彭浦新村街道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较高,应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心理专题讲座、中医情志疏导沙龙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将情志疏导、中药熏洗等中医药服务融入到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中,提升其身心健康水平。
关键词焦虑;抑郁;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医药服务需求;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3)18-0006-05引用本文娄晓敏, 龚冰璐, 祝玲婷, 等.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医药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研究[J]. 上海医药, 2023, 44(18): 6-10; 40.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 demand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commun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LOU Xiaomin1, GONG Binglu2, ZHU Lingting1, BO Haiyan1(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Pengpuxincu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China; 2. General Practice Department of Pengpuxincu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deman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services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Pengpuxincun Community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wenty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ho visited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engpuxincun Community in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were selected with a si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from August 2019 to August 2022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questionnaire contents included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and the nee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 Results: Among 2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community, 55 cases(25.0%) were anxious, 95 cases(42.7%) were depression, and39 cases(17.7%) had anxiety combined with depressi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community had a highdemand for four items of TCM guidance, acupoint health care, acupoint application, and TCM fumigation and washing services.Medical burden and depress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demand for TCM emotional counseling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P<0.05); anxiety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factor on the demand for TCM fumigation washing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P<0.05).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Pengpuxincun Community is relatively high,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various psychological lectures, TCM emotional counseling salons, and appropriate technical services of基金项目:同济大学医学院社区慢病管理研究项目(TUSM2020C24)通信作者:薄海艳。
社区中医调研报告

社区中医调研报告社区中医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普及和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注和参与中医药健康管理。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社区中医药服务的优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方法:a)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并通过居民社区微信群发送,收集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b) 访谈调查:采访社区医生和中医师,了解他们在中医药服务方面的经验和实践。
2. 调研过程:a) 问卷调查:在社区微信群发布调查问卷,居民自愿参与并填写问卷。
b) 访谈调查:与社区医生和中医师预约时间,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
三、调研结果分析: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结果进行以下分析:1. 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中医药有一定的了解,并愿意尝试中医药的治疗方式。
然而,还有一部分居民对中医药的疗效表示怀疑,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2. 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很多居民希望社区提供中医药的门诊服务,以方便日常的健康管理和治疗。
他们希望社区中医能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提供有效的中药处方和针灸推拿等治疗。
此外,一些居民还期望社区提供中医健康讲座和培训,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3. 社区中医医生和中医师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大部分居民对社区中医医生和中医师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表示满意。
他们认为社区中医医生和中医师能够提供有效的中医药治疗,并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服务意识。
然而,也有一些居民对社区中医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表示一定的不满,主要是在诊疗时间较长、服务态度不好等方面存在问题。
四、改进措施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1. 加强中医药宣传和教育工作:提升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了解程度,消除对中医药的疑虑,增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信任。
2. 提供更便捷的中医门诊服务:在社区设置中医门诊,并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中医药服务的提供。
探析中医药在社区应用中的优势

探析中医药在社区应用中的优势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深入人性,人民群众的看病难、就医难等问题有望得到有效地解决,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以此实践群众路线的党中央的政策方针。
其中中医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在人性化医疗服务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如群众基础雄厚、中医治疗符合当今医疗服务的需要、诊断方便、中医康健等,以此获得社区医疗服务的需要。
【关键词】中医药社区卫生优质服务群众基础中医保健【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049-01中医学为我国传统医学,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内容丰富,药材简单、使用方便。
经济实惠及疗效肯定等,并且在我国有着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比较容易受到社会群众的接受,由于中医学一直注重预防保健、治未病,对症治疗,并且其独特的治疗方式,一直受到基层民众的称赞,为人民的健康谋福利。
对此,中医药在社区应用中的优势为本文探讨的重点话题,笔者通过梳理各种文献资料,分析中医药在社区应用中的优势有如下几点:1 中医药在我国有着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医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并且中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于每一个中国人均有较大的影响,并为中华民族的身体健康发挥着重要的贡献。
由于中医药来自民间,民间有着众多的药方,是经过几代、几十代人的研发及流传,效果明确显著,在治疗患者的身体创伤、强身健体等方面有着重大作用。
[1]中医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绝大数的民众受到中医药的治疗,基本上认可“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及“西医重局部、中医重整体”等观念深入人心。
同时社区的居民有较强的传统观念,特别一些老年人群体对我国的中医药有着较强的接受性,有着较高的信任度。
同时中医的疗法自然,药物来自自然,对于一些饮食结构变化、工作压力大的城市中的年轻人中的一些消化道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正开始接受中医的治疗,由于中医治疗效果独特,其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某年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分析

2024年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是对中医药特色工作进行绩效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该考核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中医药特色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下面是对2024年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的分析。
首先,该年度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对中医药经典理论、经方保护、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评估。
要鼓励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要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2.中医药服务能力:对中医医院、中医药诊所等中医药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人才培养、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
3.中药材质量安全:对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估,要加强中药材的种植、生产管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4.中医药科研能力:对中医药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评估。
要鼓励中医药科研机构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在对2024年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进行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成绩回顾:分析该年度中医药特色工作在各个指标上的成绩。
可以看到,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中医药理论保护和创新项目的推进速度较快。
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一些中医医院、中医药诊所的服务能力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不足等。
在中药材质量安全方面,由于加强了对中药材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监管,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在中医药科研能力方面,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有所提高,但科研成果的转化还存在一定的难题。
2.问题分析:分析该年度中医药特色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保护和传承不足,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创新发展较为滞后的问题。
在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一些中医医院、中医药诊所的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
在中药材质量安全方面,中药材的生产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对中药材的监管。
在中医药科研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绩效考核自评报告

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绩效考核自评报告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新中医药办函【2014】14文件和中央补助自治区中医民族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绩效考核及督导工作通知的要求,对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进行了自查。
以下是自查情况的汇报:一、基本情况一)组织领导中心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自查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担任副组长,财务科长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成员。
该小组负责全面自查工作,并按照《阿克苏市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逐项核对项目的实施情况。
二)项目配备情况中心投入了万元用于改善中医药诊疗环境,集中设置中医药科室,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
此外,投入万元用于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技术水平。
具体配备如下:1.共有31名各级各类人员,其中医务人员13名,中医医务人员3名,占医务人员总数的23%。
2.设有20多台(件)各种医疗设备,其中中医诊疗设备包括:电子针灸治疗仪2台、电脑中频电疗仪1台、超短波1台、智能通络仪1台、火罐3套、气罐2套,艾灸仪1台、TDP特定电磁波普治疗仪8台、煎药机2台,同时配有针灸针、艾条、刮痧板、刮痧油等。
3.设有中医药服务科室:中医诊室、中医康复办公室、中药房、煎药室、针灸室、推拿室、康复理疗室、足疗室、艾灸室、刮痧室等。
4.有两个站各配备气罐理疗器1套,刮痧板、刮痧油2套,TDP特定电磁波普治疗仪1台,并通过开展了中医药特色理疗,为提升中医药服务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项目执行情况中心严格按照项目内容实施工作,运用中药饮片、中草药、中医特色理疗等治疗降低了医疗成本,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物美价廉的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中医诊疗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中医药得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基层防治常见病与多发病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群众反映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
此外,中心还建立了科学合理、分工明确的中医药项目管理制度,并依据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认真执行。
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SWOT研究-结项答辩

三 项目SWOT分析成果
3 项目SWOT研究-(内部)优势
1
中医多数理论基本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2
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价格相对较为低廉,更容易被不同收入群体所接纳。
3
中医的诊疗手段丰富且简便易行,对多种病症治疗具包容性,易于在社区开展推
广、被群众接受。
4
社区中医医药卫生服务可构建较为良好的医患关系。
五 资料汇总与分析
对本次定性、定量调查的结 果进行汇总综合,综合概括
访谈内容。。
四 实地调研
进行实地考察,完成访谈等, 并采集照片、视频、音频等
资料。
六 结论产生 与后续活动
汇总调研结果,对其进行讨 论,并得出较为科学、全面 的结论,以致力于后期问题
的解决。 将针对本次实践过程与结果 进行论文撰写以及后续其他
5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多带有公益性、福利性,以社会效益为主,这决定了中医药
进入市场后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进行竞争。
6
社区中医药服务模式相对落后,中医药行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较低。
7
中医药部门对外传承、宣传不足。
3 项目SWOT研究-(内部)劣势
8
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
9
现代中医药教育模式多难以适应实际临床需求,评定标准不统一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35年) [2]施永兴, 孙行军, 季晓颖, et al. 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总报告[J]. 中国全 科医学, 2006, 9(17). [3] 陈贞[1], 彭大力[1], 牛晓兰[1]. 浅谈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及发展[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5). [4]朱思雨, 胡凌娟. 利好政策下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SWOT分析[J]. 医学与社会, 2017(10). [5]夏立红. 中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的优势、劣势及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 1997(3). [6]宋承, 刘志平. 简述中药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J]. 中外医疗, 2007(20). [7] 刘兵[1], 张卫星[1]. 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5):641-643. [8] 赵新平, 李文华, 黄斌, et al. 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分析[J]. 上海医药, 2014(2). [9] 施永兴, 孙行军, 季晓颖, et al. 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总报告[J]. 中国全 科医学, 2006, 9(17). [10] 鞠丹丹, 施永兴, 王峥, et al.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158-159. [11]李明辰,季宇彬,郎朗.中药中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31-232. [12]杨思进,徐厚平,汪建英,陈孟利.中医药健康服务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1595-1598. [13]王小年,由旭,郭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项目的病种成本研究[J].China General Practice,2010.13(13):1401-1402. [14]李莹颖,赵凤丹,欧阳亚楠等.我国社区中医药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11):61-63.
家庭医生制下社区中医药服务模式的探究

家庭医生制下社区中医药服务模式的探究摘要】目的:总结家庭医生制下社区中医全科医生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成效,探索建立中医家庭医生服务新方式。
方法:通过人才队伍、服务标准、运作机制及考评标准的试行,采用描述性表格、χ2分析和t检验,比较实施前后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标化工作量、知晓率和满意度问卷等相关数据的变化。
结果:与实施前比较,中医全科队伍平均年龄从(35.7±13.2)岁减少至(31.9±2.1)岁,本科以上学历比例100%,中级以上职称比例提高18%,中医家庭医生中医服务量提高20%,开展中医服务项目增加12项,中医家庭医生人均标化工作量项目数和服务量明显增加,签约居民相关知晓率和满意度指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
结论:本次研究切实有效的提高中医家庭医生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率和覆盖率,提升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内涵建设,为进一步探索家庭服务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医;家庭医生;服务成效【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335-02中医药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在社区基本医疗中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多样,费用较为低廉,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2]。
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制服务,可以有效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3]。
上海市杨浦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定标准、评成效将中医全科医生纳入家庭医生制服务队伍,通过规范培养路径和服务方式,力求通过中医药服务加成,进一步提升家庭医生服务内涵。
1.对象与方法1.1 中医家庭医生队伍建设1.1.1建立岗位培训渠道,要求承担家庭医生的中医医师必须具有中医全科资质。
1.1.2调整团队人员配置,将中医全科医生纳入家庭医生团队,分阶段完成队伍中医人员配置。
按照初期团队中医全科医生比例不低于10%,逐渐提高到30%的要求。
1.1.3畅通人才引进渠道,每年招录医疗人员中,确保至少1名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以研究生学历者优先。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2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五部委出台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相关要求,探索建立“群众支付得起、政府承受得了、财政可持续”的中西医相互补充的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调研组基于江苏省中医院与**市**区、**区的“院府”卫生战略合作前期背景,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电话访谈、邮件咨询等方式,对**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一)地区基本情况202*年,**市**区全区常住人口102.24万人,区域面积49.11平方千米,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0.22亿元。
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88家,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区共有床位8035张、卫生技术人员11498人,执业(助理)医师4050人,执业(助理)中医师1177人。
202*年,**市**区全区常住人口67.98万人,区域面积395.44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7.23亿元。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8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
全区共有床位2344张、卫生技术人员3859人,执业(助理)医师1508人,执业(助理)中医师163人。
(二)资源配置情况1.中医基础设施设置情况在中医科室设置上,**区、**区均开设了中医类科室。
平均开设科室14.05个,其中中医类科室4.73个,占比33.61%。
其中**区12个社区共设置194个科室,中医类科室82个,占比42.27%。
**区10个社区共设置115个科室,中医类科室22个,占比19.13%。
在中药房设置上,**区12家社区中除了朝天宫1家社区未设置中药房,其余11个社区均设置了中药房。
在设置中药房的11个社区中,只有蓝旗社区中药饮片种数在100-199种范围内,其他包括中华门、夫子庙、红花等10个社区中药饮片种数均在300种以上;**区10个社区中只有7所设置了中药房,龙潭、仙林、燕子矶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设置中药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分析作者:赵新平李文华黄斌储珏来源:《上海医药》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为今后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发展提供建议。
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收集上海市8家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33家社区中医药服务示范点、160家中医药服务达标点相关定量资料,并抽取了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定性访谈,对社区中医服务能力进行分析。
结果:上海达标建设前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服务数量、中医家床数量、服务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提升。
结论:上海市中医药社区中医服务能力总体较好,但与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2-0020-05Analysis of the service capacity ofcommun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ShanghaiZHAO Xinping, LI Wenhua, HUANG Bin, CHU Jue(1. Department of Health Statistics and Social Medicine of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2. Beizh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Zhabei District, Shanghai 20007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Shanghai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CM services in the community. Methods: By adopting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ways, the community TCM service capabilities were analyzed through collecting the qualitative data from 8 national TCM characteristic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demonstrative districts, 33 TCM demonstrativ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160 TCM community services demonstrative stations in Shanghai, and the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ere held in the fiv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extracted.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in Shanghai, the number of services and home beds, service contents and forms were all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is general better. But there is a gap compared with the country’s capacity requirements.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 capability长期以来中医药在社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随着人们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水平有了更高的追求,对于中医药的需求亦日益扩大。
由于中医诊疗技术简便、方法灵活,中医资源丰富,成本相对低廉,适合进行社区医疗活动。
将中医药的适宜技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符合低收入、高效益、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加强基层社区中医服务能力的提升,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群众支付得起、政府承受得了、财政可持续的中西医相互补充的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市社区中医服务的现有资料和定性访谈,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达标建设点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快和加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建议。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方法1.1.1 定量资料搜集常规资料搜集:搜集1997-2012年的相关国家和上海市相关社区和中医药管理政策文件,以及上海市相关卫生统计资料。
专项调查资料:收集2009-2012年参加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达标建设的1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点相关的中医药卫生服务资料。
1.1.2 定性调查通过目的抽样,选取中心城区和郊区的相关人员进行定性访谈,对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药房负责人和中医科医生开展半结构式定性访谈。
其中3家来自中心城区(分别由A、B、C表示),2家来自郊区(分别由D、E表示)。
共计访问1位区卫生局中医药负责人,4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4位药房负责人,7位医生和6位患者。
1.2 研究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状况及中医药卫生资源服务提供状况:中医药“六位一体”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数量(包括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中医医疗、中医康复、中医健康教育、中医计划生育指导)等;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治未病”;中医健康档案等;相关人员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现状及工作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3 资料分析定量资料:采用Excel 2007进行录入,用SPSS 18.0进行统计描述和单因素、多因素统计分析。
定性资料:输入Word文档,采用分层分析,以引语、图表等方式进行描述和分析。
2 结果2.1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情况1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面积平均为22.79 km2,中心城区为3.79 km2,郊区县为33.02 km2;服务人口平均为10.59万,中心城区为10.05万,郊区县为10.88万;辖区内≥60岁人口平均为2.10万,占平均人口数的19.83%,其中中心城区为2.06万人(20.50%),郊区县为1.55万人(14.25%)。
2.2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能力2.2.1 中医药服务提供和利用情况160家达标建设单位达标前门诊总服务量达8 502 687人次,其中中医诊疗服务量为1 272 542人次,占14.97%;达标后门诊总服务量达11 014 154人次,中医诊疗服务量为1 929 003人次,占17.51%(表1)。
2.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展了中医、中西医结合家庭病床工作。
达标前家庭病床建床总数27 573张,其中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建床14 805张,占家庭病床建床总数的53.69%,达标后家庭病床建床总数减少为23 317张,其中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建床14 855张,占63.71%,上升了10.02%,但是床位的绝对数中心城区有所减少,以郊区床位的增加为主(表2)。
根据定性访谈的结果,得知在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家床的医师并不相同。
例如E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专人负责,而B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门诊医生兼任。
2.2.3 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100.00%的达标建设单位开展了专科专病和6种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项目。
根据资料,达标后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总计502 437人次,其中中心城区总计219 619人次,郊区县总计282 818人次。
前6位分别是针灸、敷贴、火罐、推拿、穴位注射、熏洗(表3)。
2.2.4 中医药上门服务及慢性病防治一体化菜单式服务情况100.00%的达标建设单位开展6项上门服务,63.93%的达标建设单位开展8项中医药上门服务;98.75%的达标建设单位开展高血压中医药防治一体化服务,85.50%的达标建设单位开展糖尿病中医药防治一体化服务(表4)。
2.2.5 中医药提供服务内容、能力和方式情况160家中医药达标建设单位均开展了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相对而言,中医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医预防和中医康复开设的较低(表5)。
160家单位达标后开展的康复服务达310 457人次,其中院内康复服务占总人次的81.33%,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服务占总人次的15.77%(表6),居家康复仅极少数。
2.3 中医药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情况160家单位100.00%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在健康档案中增加了中医药的内容。
100.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了多种各具特色的中医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最广泛的是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免费发放宣传品、健康讲座、健康咨询、播放录像和口头教育与咨询,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根据定性访谈,各居委都能主动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而中心开展的学打太极、做颈椎操、中医营养与养生讲座等,也因形式多样而深受欢迎。
但是中医的健康档案,大部分仍为纸质档案,如未及时输入电脑和更新,极有可能成为死档(表7)。
3 讨论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其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多样、费用较为低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城乡居民的欢迎。
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对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国家和群众负担,促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均有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的基层服务机构中75.6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6.50%的乡镇卫生院、51.6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57.50%的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群众看中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了初步改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将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中医服务,推广适宜技术,必须要让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