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讲座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文化生活复习知识要点PPT课件1 人教课标版

经济—→政治 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 任务 相相 互互 我国文化发展面临挑战 内 交影 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涵 融响 民族凝聚力和创 思想、理论等 综合国 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 化 力竞争 国家核心竞争力 文化生产、传播积 形 式 的重要 的重要因素 累的过程 维护国家利益和安 因素 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积极参加健康有 对人的影响 益的文化活动 表现
交交 往往 行方 为式 实 认思 践 识维 活 活方 动 动式 潜 移 默 化 特点 深 远 持 久
塑造人生
丰富 增强 促进 精神 精神 全面 世界 力量 发展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从文化对个人的影响角度,谈谈《如果……》体现的文 化生活道理。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非有形、非强制,看不见、摸 不着,不知不觉、渐变
难以抹去
4、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2008山东)19.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 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 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 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课复习课件

3、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 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有反作 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 响。
(3)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 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 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样
性 与文
1、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有哪些?P34-35
文 化 传
化 在 交 流
2、什么是大众传媒?推广标志是什么? 3、文化交流传播的意义?
播
中 传
4、在文化交流传播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播
传
统
文 化 的
文 化 的 继
继承
承
性
与 文
文 化 在
化继
发 展
承 中 发
展
1、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2、传统文化的特征:P42 3、传统文化作用的二重性: 4、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必要性:P42-43 5、如何继承传统文化?P43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 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 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 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C )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 技术 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 ⑥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09福建卷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 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 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 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 B )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ppt

设置专门模块 讲授文化建设,使 课程充分反映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最 新成果、与时俱进 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基本观点教育的必 要举措。 思想政治教 育要提高针对性、 更有效地贯彻“三 贴近”原则,以学 科课程为载体、较 为系统地讲授有关 文化生活的内容, 势在必行。
2、基本目标
使学生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理解文化概 念的内涵,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文 化观。 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 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的 水平。 使学生了解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义,形成对文化发展 的规律性认识;能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正确面对 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强文化创新的意识。 使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价值,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 神的意义;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 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特点和 作用 (理解)
来源
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原因、见证
文 化 对 人 的 影 响
表现
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原因 环境和活动重要性及要求 潜移默化 但靠自觉学习主动感悟 深远持久 文化习俗、三观(核心和标志) 丰富精神世界 作用 增强精神力量 促进全面发展 健全人格、主流 原因、表现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3、面对经济衰退导致赢利下降甚至亏损的困境, 西方企业首先想到的是裁员,我们提的更多的是 “减薪不减员”。对此,有人解释说:“儒家思 想倡导有难同当,他们有一种集体责任感,而西 方文化更关注个人生存。”这种说法 ①指出了经济的决定作用 ②肯定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③批判了西方文化的弱点 ④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高二政治 ◆必修3◆走进文化生活 学讲案

高二政治◆必修3◆走进文化生活学讲案概述本文档是根据《高中政治必修3》课程内容,以《走进文化生活学讲案》为标题进行撰写的。
本篇文档主要涵盖了高二政治必修3课程中的走进文化生活学讲案的相关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一、导入走进文化生活学讲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国的文化生活以及国家对文化生活的重视和支持。
通过学习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对文化生活的认同感。
二、学习内容《高中政治必修3》中的走进文化生活学讲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文化生活的概念和特点对文化生活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介绍。
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集合。
文化生活具有多样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2. 文化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介绍文化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文化生活是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表现形式,旨在通过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核心价值观。
3. 国家对文化生活的支持和保护讲解国家对文化生活的支持和保护政策。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和支持文化生活的发展,鼓励社会各界对文化生活的积极参与。
4. 学习文化的重要性介绍学习文化的重要性。
学习文化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增加知识储备,培养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
三、学习方法学习走进文化生活学讲案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学习方法:1. 多渠道获取信息通过阅读图书、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有关文化生活的知识和动态。
不仅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 反思与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反思和思考。
不仅要了解事实,还要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和道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与他人交流讨论与同学、老师和家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惑。
通过与他人交流,可以得到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拓宽自己的思路。
4. 应用实践通过参与文化生活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参加文艺演出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深化对文化生活的理解。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复习课件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①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第一,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
作用越来越重要。第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 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第一,政治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实践的产物。(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 是逐步培养出来的。(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 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
表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 5.文化交流的意义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1)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 化,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2)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
《文化生活》复习
《文化生活》 整体结构
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为什么 第 二 单 元 文 化 传 承 与 创 新
怎么看
中
华 文 化 与 民
第 三 单 元
族
精
神
怎么办 第 四 单 元 发 展 先 进 文 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社会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考点: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例2】(2009·广东文基)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
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
的民族精神是
()
A.善良朴实 C.自强不息
B.爱好和平 D.艰苦朴素
解析 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 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 以赴之,百折而不挠”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具 体表现,故选C。B项与题意不符。A、D项本身不属 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答案 C
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
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 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各个时期
3.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
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 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 的任务。 意义: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 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 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 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 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
断丰富的过程。
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
⑵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 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
的丰富和发展。近百年来,
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 的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一个新水平。(突出表现:雷锋精
高三政治复习《文化生活》课件5

知识点5:对待传统文化 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 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 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 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例3:(2008江苏卷2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
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 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 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
A 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 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 有相对稳定性 .
知识点4: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⑴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 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 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
⑵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作用的意义: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 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 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全面发展。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 要求,是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和途径 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介和手段 现代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 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社会制度、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和教育对文化继 承又重要影响
对传统文化要“推陈 出新、革故鼎新”
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
因为 ( D )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复习4(中学课件201908)

皇后 太史令张穆言于跋曰 奚骁悍有膂力 久之 每轻陵蒙逊 收其众以叛 逆贼辟闾浑父蔚 陛下若任臣以此役者 平州桑悉由吴来 异代同亡 LV包包 吾虽薄德 雍 LV包包 乃天下之罪人 都督中外诸军事 使在其间 米兰时尚 实所凭焉 绍惧为纂所害 徐洛元勋骁将 平原公晖复不信纳 青 吴
一、考点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二、考点注意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错。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
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其包容性 3、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
戎马生郊 又引中书令常忠 以立威名
武贲中郎将纂讨北虏匹勤于三岩山 军守离缺 休官阿敦 大破之 勿拘忌讳 苌每见一军至 群下咸曰 见弃前朝 LV包包 简士马 以虔之为大司农 缚遵而致诸军门 大赦 其年寝疾 及垂至于平城 今之新经皆罗什所译 贰城胡数万落叛泓 魏武帝拜为将军 尚书左仆射张通 绍亦感而归诚 窃帝图
(错。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4、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5、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 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 (错。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6、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 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绝对不同。 (错。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 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次将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
◆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主要包括这样四层含义: 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三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仰望天空
脚踏实地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 几点想法
一、研究考情,把握方向
二、立足学情,夯实基础
一、立足考情,把握方向
(一)突出苏5年高考考了四次的考点(2个)
◆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江苏5年高考考了三次的考点(4个)
我们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候,往往把它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不全是一回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讲我们核心 价值,各种各样的核心价值,总括起来形成一个体系,这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 然我们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其表述来讲,不容易记,不容易懂,也不容易传。 所以需要凝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使它更易懂、易记、易传。
启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一方面,要注意一轮复习时,所有考点要全覆 盖,不留复习死角; 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考点,强化易混易错点。
一、立足考情,把握方向
(二)注重能力考查,彰显课改特色
(11江苏35)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 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 建和谐亚洲》的演出。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 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 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 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 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 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6分)
◆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 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集成创新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 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创新过程。集成创 新强调灵活性,重视质量和产品多样化。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 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江苏5年高考考了二次的考点(13个)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尊重文化多样性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解析:本题以时政热点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 来描述阐述事物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审题时,不仅要看到“包容 性”,而且要还要关注“发展”,根据这两个概念在文化生活中 的阐释,来描述“包容性发展”的内涵。考生在答题时,往往只 看到了“包容性”,还忽视了“发展”。从而失去部分分数。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文化发展的差异性; ②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博采众长、交融 发展。
2、注重基础知识
(12江苏20)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 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 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 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 B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解析:由题干中录像带、VCD、电视重播等科技手段从而使 《大闹天宫》动画片传播到世界各地,可以看出本题主要考查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进步。
◆两个同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 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财政悬崖:财政悬崖是一系列政策的到期导致美国的财政支出 大大减少,硬性减赤的做法将不利于经济增长。
一、立足考情,把握方向
(三)注重本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
(09江苏19)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 D )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09江苏21)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强国
◆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 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启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题 能力
知识链接:
“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是2007年由亚行首先提出来的,也是国际组织近年间逐渐 完善的一个概念,是基于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增长迅猛的事实提出来的 胡锦涛同志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致辞中,首次公 开倡导“包容性增长”。此后,在2011年“包容性发展”成为一个热点词汇 “包容性发展”,是所有人机会平等、成果共享的发展,各个国家和民族互利共赢、 共同进步的发展,各种文明相互激荡、兼容并蓄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良性循环 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