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历史临阵磨枪

合集下载

《红楼梦》里的青春

《红楼梦》里的青春

古今文化文史常识古代既没有手机,也没有影视剧,似乎也不太可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都是十几岁的模样,住在大观园里的他们是怎样度过青春的呢?导读◎戴萦袅患拖延症的青春·第一幕《红楼梦里的青春贾宝玉(节选)《红楼梦》中写到,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外放做官的三四年里,宝玉才练了五六十篇字,四书五经也没怎么好好读。

这天,贾政来信说,他三个月后回京。

宝玉听说父亲要回来,还在悠哉地四处玩耍,他的丫鬟袭人却急了,担心他无法应付父亲的考问。

宝玉被催了之后急了起来,喊口号说,从明天起,每天要写一百个字。

42现代阅读》点评古今文化文史常识宝玉的学习态度,用今天流行的话说,是重度拖延症,让人想起明代钱福所作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次宝玉为了应付“审查”,临阵磨枪。

王夫人和贾母看到他认真的架势,自然高兴,但也怕心肝宝贝累出病来。

幸好,有贾探春和薛宝钗挺身而出,代宝玉做功课,每日临一篇字给他。

探春和宝钗自愿做“枪手”,一来是她们向来和宝玉亲厚,不忍看他干着急、吃苦头;二来是为长辈分忧。

这两位姑娘,不仅言出必行,还精通说话的艺术。

她们说:“书虽替他不得,字却替得的……一则老爷到家不生气,二则他也急不出病来。

”明明是宝玉骨子里懒惰散漫,并不爱学习,积累长久,患了拖延症。

现在却累着宝钗和探春。

她俩既要做女红,又要帮着管家,特意抽时间为宝玉做作业,已经非常不易,嘴里还称,自己只是帮个小忙,搪塞一下,书还是要宝玉念的。

这样一来,宝玉在面子上过得去,而贾母、王夫人也可以放心。

与宝玉心心相印的黛玉,相助方式最为细腻。

她刚成为“桃花社”的社主,却怕宝玉在紧要关头分心,只装作不耐烦,不再举办诗会活动。

黛玉爱诗,又十分好强,每每想要“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如今却为宝玉强忍诗兴。

敏感的她,曾因为宝钗、湘云与宝玉亲密,颇有醋意。

这次宝钗和探春替宝玉临字,她深知是帮宝玉渡过难关,并没有发脾气。

红枪会与镇嵩军大战前夕

红枪会与镇嵩军大战前夕

红枪会与镇嵩军大战前夕20世纪初,洛阳红枪会十分活跃,有的甚至存续了几十年。

当时红枪会有大量武装人员,成分十分复杂。

有些人还练就了“金钟罩”“硬肚功”,号称“刀枪不入”,有些人行为荒诞,神秘莫测,但是,红枪会未能逃脱全线瓦解的命运。

在追杀国民二军时,红枪会帮了镇嵩军的大忙,并与之合力战胜了国民二军。

镇嵩军久攻西安不下,仓皇返回豫西,一路烧杀抢掠,遂引起豫西群众以及红枪会的不满:冲突起,仇恨生,枪声急……1 围攻西安失败镇嵩军兵退豫西上期说到国民二军20万人在镇嵩军与洛阳红枪会的双重打击下全军覆没,军长岳维峻只身逃到山西,被阎锡山俘虏。

面对此次胜利,洛阳红枪会会众更加自信,纷纷庆祝。

战败的国民二军仍有8万名残兵,这些兵虽然被红枪会追得“兔毛乱飞”,但为了部队颜面不向红枪会缴械,他们瘸着腿、带着伤集中于陕州,等待向镇嵩军投降。

1926年3月3日,在阎锡山(支持镇嵩军)的督促之下,岳维峻(时已被俘)迫不得已,下令残兵在陕州向镇嵩军总指挥刘镇华缴械投降。

刘镇华踌躇满志,当即在陕州虢略镇召开由旅长以上军官参加的会议,命令:扩充编制,补充枪弹;全军入陕,围攻西安!熟料镇嵩军10万人马,近8个月攻不下西安城。

是年冬,冯玉祥、孙良诚出兵增援西安守军,镇嵩军抵挡不住,慌忙退回豫西。

10月21日,镇嵩军炮兵(大炮队)先撤,各部官兵也蜂拥东退。

部队退至西安北枣园一带时,有序撤退变为溃逃。

刘镇华、刘茂恩(兄弟俩,巩县人)见状,深感部下丢人现眼,率督战队三百余骑,手持快枪,挺立路口进行堵截。

溃兵见“二刘”堵截,离开大路,专找小路,仍拼命逃往河南。

刘镇华大怒,当场枪杀旅长、团长、营长以及其他军官共85人之多。

试想:这么多溃兵,此时已经毫无纪律,进入豫西后哪能不偷不抢?不与群众及红枪会发生冲突?又一轮“军民仇杀”即将爆发,只不过这次已不是红枪会“杀陕兵”了,而是镇嵩军杀红枪会的人。

2 马店惨案镇嵩军大开杀戒进入渑池的是柴云升(潭头镇人,绿林出身)部,进入永宁(今洛宁)的是姜明玉(临汝县人,著名蹚将)部,张治公部主要从新安经过。

国产制式手枪“群英会”

国产制式手枪“群英会”

小军迷联盟·●程醉本栏目通过向小军迷介绍、展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兵器,反映祖国军事方面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惊人成就;同时也希望借此提升小军迷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大家在感受祖国日益强大的同时,认识到和平的可贵,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手枪是最早出现的自动装填武器。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第一任妻子秀芹到县城传递情报,回来的路上她用李云龙送她的勃朗宁手枪打死了两个敌人,并且缴获了两支手枪。

事后,李云龙告诉她说,那两支手枪一支是日本的“王八盒子”,另一支是德国的“镜面匣子”。

这段情节很符合史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于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我军指战员使用的基本都是从战场缴获来的世界各国所生产的手枪。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又生产了哪些制式手枪呢?它们各自又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款手枪虽然生产的数量和列装的范围都不大,但它在我国手枪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51式手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军第一种制式手枪,也是我军第一支制式武器。

1951年,为了解决我军因为手枪种类繁多、口径繁杂等带来的零配件以及枪弹的供应等问题,我军军工技术人员对苏联TT-30/33式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进行了测绘,并成功进行仿制。

这就是1951年式7.62毫米手枪,简称51式手枪。

苏联TT-33式手枪是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费约道尔·巴基雷必基·托卡列夫于1930年设计,由图拉兵工厂生产的一种半自动手枪,该枪口径7.62毫米,全长196毫米,枪管长116毫米,重854克,容弹量8发,战斗射速每分钟25发,弹头初速每秒420米,有效射程50米。

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51式手枪迅速装备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4式手枪是迄今为止我国生产量和装备量最大的手枪,没有之一。

1953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全套TT-30/33式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的图纸以及相关技术资料。

从阅兵看中国轻武器发展

从阅兵看中国轻武器发展

从阅兵看中国轻武器发展作者:张江王君李大光来源:《百科知识》2015年第20期阅兵式不仅展现一支军队的精神面貌,也是新型武器装备的“发布会”。

从阅兵装备上可以看出,我军轻武器发展可分成“万国牌”阶段、引俄武器阶段、国产仿制研发阶段和自主研发阶段。

“万国牌”轻武器新中国成立伊始,刚刚走过战争硝烟的人民军队,其武器装备是极其陈旧落后的。

轻武器基本上是缴获而来,有日本造、美国造、民国造,种类多、型号杂,俗称“万国牌”武器。

以前部队打了胜仗,缴获了许多“三八式”“歪把子”或者“汤姆森”,曾经是指战员炫耀的资本。

出现在开国大典、1950年阅兵式上的轻武器,主要有美国造盖德M3式冲锋枪、美国造汤姆森M1928式11.43毫米冲锋枪、苏联造1943式7.62毫米“苏达耶夫”冲锋枪、日本造1938式6.5毫米步枪(俗称“三八大盖”)、日本造38式改7.9毫米马枪、英制司登MKII式冲锋枪和解放区造1945式7.9毫米步枪。

民国仿捷克ZB-1926式7.92毫米轻机枪(俗称“捷克轻机枪”)也出现在开国大典上。

该枪是二战中非常著名的轻武器,中国曾大量仿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过重大作用,性能强过日本11式机枪(俗称“歪把子”)。

引进与仿制并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从苏联共进口和接受枪械89万余支(挺),这些武器主要用于装备赴朝鲜作战的志愿军部队,以减轻前线的后勤补给压力。

在进口武器的同时,我国也开始着手仿制苏式枪械。

在1951年阅兵式上,出现了仿制苏联“波波什”转盘/弹匣冲锋枪的国产1950式7.62毫米冲锋枪,它是1950年生产定型的新中国第一种制式冲锋枪;1953年阅兵式上,配备国产53式7.62毫米步枪的步兵分队接受检阅,这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种步枪首次亮相;1954年阅兵式上,出现了国产1953式7.62毫米转盘轻机枪和国产1954式7.62毫米冲锋枪。

53式轻机枪系仿造苏联DP-27式轻机枪,是新中国第一种制式轻机枪。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3)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3)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科九年级试卷分析营里一中一、试题分析本次考试是升入初三以来的第一次正规考试,试题仍旧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不过题目更加灵活,有助于锻炼初三学生的思维能力。

试卷分为两卷,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内容丰富,突出历史教学的特色,所有的题目都结合历史事件展开。

本试卷考察的知识面很广,包括步入近代、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垄断时代的世界和近代文化等,难易适中有梯度,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突出了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体上看,是一套较好的期中考试试卷。

1、试题突出教材重点,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

2、试题偏易,无偏题、怪题,个别题超标。

3、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大部分考点都能达到,是课本知识的再现。

4、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

有的问题情景创设,不是教材直接的内容,但运用所学知识都能灵活解答。

二、答题分析第一卷选择题共计40分,20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

抽样分析,学生得分率为76%,计36分。

其中第2、9、11、15、19得分率较低。

第二卷非选择题60分,学生得分率为64%,计32分。

第22题得分率最低。

从失分情况来看,首先,很多的知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对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存在一知半解,理解不透彻。

有些需要记忆的,如巴黎公社的性质,有的学生没有记住,或没有完全记住。

其次,粗心。

这个原因貌似老生常谈,实际是个很难克服的问题,它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时候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差不多的,但对于转化为自己的解答写在试卷上就千差万别了。

第21题,考查的是步入近代,是很基本的内容,有些学生答不上来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第22题考查的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当然也结合了思想启蒙运动的内容。

个别学生审题不认真,下笔匆忙,有些不该错的错了比如字写错了。

这个题目其实是原题,我们练习过一次……第23题考查的美的国内战争和日、饿的改革。

临阵磨枪成语故事

临阵磨枪成语故事

临阵磨枪成语故事
咱今儿个来讲讲“临阵磨枪”这个成语故事。

从前呐,有这么一个人,这人呐有点懒,做啥事都拖拖拉拉的。

他呢,听说要去参加一场很重要的考试,这考试就像现在考大学似的,考好了那可就飞黄腾达了。

可是他之前都干嘛去了呢?他呀,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不是在外面闲逛,就是在家睡大觉,根本就没把这考试当回事儿。

眼瞅着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就差那么几天了,他这才开始着急。

然后他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翻出那些落满灰尘的书本,开始“临阵磨枪”。

他一边看啊,一边还嘟囔着:“这都啥呀,咋这么多东西要记呢。

”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可又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看。

到了考试那天,他就迷迷糊糊地进了考场。

您猜怎么着?好多题他都似懂非懂的,因为他那临阵磨枪的功夫啊,毕竟是临时抱佛脚,学的东西都不扎实。

结果呢,这考试自然是考得一塌糊涂。

从那以后啊,大家就用“临阵磨枪”这个词来形容那些到了关键时刻才开始做准备,平时不努力的人啦。

所以说啊,咱们做事可不能学这个人,还是得提前做好准备,稳稳当当的才好。

血色刺刀:还原抗日战场之白刃战

血色刺刀:还原抗日战场之白刃战

血色刺刀:还原抗日战场之白刃战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5年第16期随着自动武器的广泛出现及战场火力的不断增强,在二战中的大多数战场,刺刀已经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

但是中国战场是一个例外。

在抗战白刃战中,面对日寇的无耻侵略,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国军人硬是发出了“必须有刺刀30米内见红的能力”的呐喊。

在这句口号的激励下,他们无所畏惧向前冲去,用保家卫国的满腔热血压倒日寇嚣张的武士道气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的白刃战最终以中国军队的完胜而告终。

中国军人留下的那一帧帧惨烈画面和一段段动人传奇,至今仍值得我们铭记。

日军特色有谁知道侵华日军在二战中制造出的冲锋枪和刺刀数量?答案分别是2万多支和680万把!殊不知,近战中最实用的兵器非冲锋枪莫属。

二战时,苏军使用的PPS冲锋枪每分钟可射出700-900发子弹,在百米内的近战中对付人海战术,堪称“大杀器”。

侵华日军研制冲锋枪的水平尽管不如苏、美、德等国,但还是能够生产出来。

但日本于1940年才开始给部队装备冲锋枪,而且主要配备给海军空降部队和坦克兵,没陆军的份。

侵华日军为何弃冲锋枪而就刺刀?难道脑子进水了?侵华日军有两大作战信条:其一,精准射击。

日军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兴奋莫名,总结出“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要胜于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的经验,当宝一样供着,并以之指导枪支设计,于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研制出射击精度极高的步枪,这就是中国人熟悉的“三八大盖”(因枪机上设计了防尘罩,故称)。

日军使用该枪的历史长达40年(1905-1945),可见其钟爱程度。

其二,近身肉搏。

侵华日军视白刃战为最能表现血性的作战方式。

因此,在中国战场上,刺刀往往在打完子弹后才派上用场,扮演终结者的角色。

侵华日军在冲锋枪上甚至重达20斤的机枪上也加装了刺刀,在全世界绝无仅有,可见其对白刃战的喜好简直到了何种的程度。

侵华日军不爱冲锋枪却垂青刺刀,还有一个重要考虑——省钱。

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做什么事都崇尚节俭,连子弹也是。

中国军队用简陋武器抗日的故事

中国军队用简陋武器抗日的故事

中国军队用简陋武器抗日的故事作者:赖晨来源:《红广角》 2015年第9期(福建)赖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武器落后,军火奇缺。

然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我抗日军民团结一心,以弱搏强,不畏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充分发挥智慧和创造力,因利就便,用最简陋的武器对抗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用血与火谱写了悲壮而传奇的抗战史。

平型关战斗中埋铡刀割破日军汽车轮胎铡刀是切草、树枝、秸秆、玉米秆或其他植物类茎根东西的器具,在底槽上安刀,刀的一头固定,另一头有把,可以上下活动,北方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把或几把,主要是用它来铡草饲养牲口。

装备简陋的八路军因陋就简,用连民间武装都看不起的铡刀,与日本侵略军主力部队作战,打击日寇。

1937 年9 月下旬,115 师在进行平型关战前准备时,考虑到日本侵略军一旦遭到伏击,因为有汽车会逃之夭夭。

所以,要想瓮中捉鳖,让狡猾的日本侵略军进入伏击圈而又逃不出去,就必须先破坏日本侵略军的交通工具——汽车,而让汽车瘫痪的最好办法是弄爆它的轮胎。

但如果用埋地雷、破坏公路的方法,难免会打草惊蛇,前功尽弃。

如果用匕首、菜刀等割破汽车轮胎,在战前是不可能的,而在战斗打响后又很难靠近日本侵略军的汽车。

为此,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最后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埋设铡刀。

由于铡刀锋利、刀背宽、稳定性好,很适宜道路埋设,而且老乡家每家都有,收集起来很容易。

于是,战士们连夜在日本侵略军必经之路预先挖好一些浅沟,把收集来的铡刀刀刃朝上,露出地面约50 毫米,或横或竖地埋好,并在上面作好精心的伪装。

9 月25 日7 时许,坂垣第5 师团第21 旅团一部及师团辎重部队进入第115 师设伏区,约有1000 多人,前面是100 多辆汽车,中间是200 余辆大车,后边是少数骑兵。

由于道路狭窄,加之雨后路面泥泞,日本侵略军的车辆及人马拥挤,行动迟缓。

当日本侵略军进入伏击圈后,汽车不知不觉碾上铡刀。

没有发出任何声响,汽车轮胎的外胎就已被割裂报废,而内胎则因不堪车身重压而爆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北京历史临阵磨枪卷一、单项选择1.中国古代从西汉就开辟了海上对外贸易的航线。

下列港口,在汉、唐、清都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的是A.广州B.扬州C.泉州D.登州2.秦汉时期,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也逐渐传入中国。

①中国的制度和思想文化逐步西传②中国的一些先进技术如养蚕缫丝技术等先后西传③印度佛教传入中国④国外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3.唐朝是个开放的时代,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下面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B.儒家思想对东亚国家产生很大影响C.音乐舞蹈受邻国影响,风格多样D.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4.唐朝时,中印交往的纽带是A.贸易B.技术交流C.佛教D.互派使节5.明清时期,既有主动外交,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又有海禁和闭关锁国;还出现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A.主动外交促进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B.闭关锁国禁绝了对外贸易C.西方文艺复兴的思想开始传入D.殖民势力东来已构成对中国主权的威胁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

6.春秋战国是个大变革的时代,思想家们提出各自的主张,以适应或影响变革。

能够反映这场历史大变革的思想主张有①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②孟子“民贵君轻”思想③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④韩非子的“以法为本”治国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7.英国研究科技史的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考查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优点就在宋代“。

这说明A.中国传统科技在宋代有了质的飞跃B.宋代科学技术有了突出发展C.宋代出现的三大发明世界领先D.宋代后中国科技停止了发展8.清朝的优秀长篇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从反映时代特征的角度看,它们A.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B.歌颂了纯真的爱情C.是讽刺小说的代表D.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没落9.明末清初,在中国出现早期的西学东渐。

①西方传教士是媒介,中国的一些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②西方一些科技著作介绍到中国③中国的儒家、道家学说介绍到西方④西方的科技和思想文化给中国学术界注入新的生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在近代,中国社会艰难地进行着转型,实现着新陈代谢。

马克思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中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10.上文所说得”新鲜空气“本质上是指A.殖民主义的暴力B.国门被打开C.资产阶级思想文化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制度11.”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这一解体过程,首先发生的是A.统治阶级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B.自然经济逐步瓦解C.政治制度解体D.传统文化的解体12.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它体现着农民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但因为超越历史注定不能长久维持。

下列体现农民愿望的是①拜上帝教教义②圣库制度③《天朝田亩制度》④《资政新篇》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3.著名已故历史学家陈旭麓引用五四运动前后杜威在中国的讲话来描述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陈先生用这段材料想说明洋务运动A.洋务运动军事工业并不成功B.民用工业资金少、技术落后C.引进西方器物,却挣脱不了传统D.近代教育落后14.洋务派同改良派的真正差异在A.是否引进西学B.是否兴办近代教育C.是否改革军事D.是否除旧布新15.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

但它成为中国近代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这是因为A.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B.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C.挽救了民族危亡D.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16.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日益腐朽、不可救药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C.孙中山的人格魅力D.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17.中华民国国歌中,有一句歌词唱到:”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辛亥革命在”旧邦新造“上最突出的贡献是A.推动实业救国B.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国C.移风易俗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8.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它的伟大历史意义是A.使人们冲破了以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B.自然科学得以迅速发展C.引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D.成为后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19.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开始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悲壮歌声之中。

它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继续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

北伐战争与辛亥革命相比,其根本差异是A.有革命掌握的自己的武装力量B.其斗争目标不一样C.是一场国民大革命运动D.完成了辛亥革命遗留的事业20.世界各民族历史开始融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是A.欧洲资本主义萌芽B.欧洲文艺复兴C.新航路开辟D.工业革命的影响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形成为一个整体,其原因不包括A.交通和通讯工具的不断进步B.帝国主义瓜分世界C.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D.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22.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A.本质是世界联系更加密切B.新技术革命是其根本动力C.对每个国家来说利益和风险是均衡的D.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的受害者23.一战结束后,为维护世界和平,成立了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联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A.美国在国联中发挥重要作用B.国联的宗旨得到会员国的遵守C.国联的建立反映了时代的要求D.承认国家的战争权24.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不同之处是A.建立在世界大战之后B.曾经被大国控制和操纵C.对解决国际争端起了积极作用D.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25.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有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③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制造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6.两次世界大战不仅仅给世界带来灾难和破坏,还给世界留下教训和思考①战争使参战国都遭到严重削弱②战争教育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日益深入人心③科技是把双刃剑,应该用于和平事业④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上,应发挥重大作用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7.下列春秋战国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积极影响的是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兼相爱,交相利④人贵贱有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28.唐太宗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为此,他采取的政策是A.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B.完善科举制度C.均田制和租庸调制D.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29.唐超王维诗云”九天阊阖(changhe)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liu)“。

由于唐朝的强盛与开放,与外国往来密切,长安也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最具国际性的大城市。

A.长安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B.长安夜市繁华C.长安城”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D.大食、波斯等国商人在此云集30.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的原则D.“求同存异”的原则市场可以起到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回答问题31.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继续发展A.国内市场扩大,国内贸易发展较快B.工商业市镇在全国蓬勃兴起C.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D.资本主义产生兴起32.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这突出表现在欧洲出现的“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的表现①扩大了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往来②欧洲与非洲、亚洲、美洲的贸易扩大③欧洲市场商品种类繁多④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3.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直接动因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圈地运动的发展C.海外市场的迅速扩大D.手工业技术经验的积累34.1862年《宅地法》的颁布,对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影响A.使美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西部B.加速了西部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C.集中的种植园经济被分散的小农经济所所取代D.废除了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制解决农业、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回答问题35.两税法、一条鞭、摊丁入亩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经济发展①都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②都相对减轻农民负担③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松④都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36.新时期促进了我国农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A.广大农民素质的提高B.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37.1864年,英国废除了保护本国农业的《谷物法》,外国农产品大量涌入英国市场,使英国农场主受到廉价农产品竞争的威胁,但英国农业却获得较快发展。

这一时期大农场建立起来,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开始使用化学肥料,推广了优良品种等。

这段材料说明,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A.扩大生产规模B.采取保护主义措施C.依靠科技进步和工业反哺D.依靠国家扶植38.苏联从1928年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A.它是在工业化大力的支持下进行的B.农民自愿加入C.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39. 现在世界上有两千多个民族,人类文明随着多种民族的相互交往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或文明的多样性,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会长期存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张骞”凿空“西域后,促成当时世界上几大文明在西域的汇聚。

材料一20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田地区,发现了一个深埋于流沙之下西域古国遗址。

在一百多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引水渠、农田、粟粒、葡萄园、沙枣、杨木和桑林,也见到了羊、马、骆驼的骨骸。

在出土的文物中发现过一支陶蚕,还有大量的去卢文(印度西部土著民族的语言)和汉文木简。

1995年又发掘出一块色彩斑斓的织锦,上有篆书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材料二在西域古国发现的西汉装饰壁挂。

壁挂上部人首马身的图案取自希腊神话。

壁挂下部英俊人物的眼睛是蓝色的。

(1)依据材料,从经济、文化、中西交往方面简要说明几大文明在这里汇聚,使西域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8分)材料三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