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糖代谢的其他途径1
第七章 糖代谢—糖酵解

⑦、 1,3-二磷酸甘油酸将磷酰基转给 , 二磷酸甘油酸将磷酰基转给ADP形成 磷酸甘油 形成3-磷酸甘油 二磷酸甘油酸将磷酰基转给 形成 酸和ATP 酸和
磷酸甘油酸激酶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磷酸甘油酸激酶。 3- 磷酸甘油醛氧化产生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磷酸甘油酸激酶。 磷酸甘油酸激酶 的高能中间物再转化成3 磷酸甘油酸并产生ATP, 产生ATP 的高能中间物再转化成3-磷酸甘油酸并产生ATP,这是酵解过程中 第一次产生ATP的反应 也是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第一次产生ATP的反应,也是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因为葡萄糖分 ATP的反应, 解成2分子三碳糖,故可产生2分子ATP。 解成2分子三碳糖,故可产生2分子ATP。 ATP
糖原
非糖物质 脂肪、 脂肪、氨基酸
第二节 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1、无氧分解 、 指少数生物或生物的某些组织在缺氧的条件下, 指少数生物或生物的某些组织在缺氧的条件下,糖分 解并释放能量,但分解不完全, 解并释放能量,但分解不完全,释放的能量也大大少于 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
EMP
无氧
酵解: 酵解: 葡萄糖
2 、纤维素的水解
纤维素酶
纤维素
葡萄糖
3 、寡糖的降解
麦芽糖酶
麦芽糖
蔗糖酶
2 α-葡萄糖
蔗 糖
α-葡萄糖 + β-果糖
乳糖酶
乳 糖
α-葡萄糖 + β-半乳糖 葡萄糖 半乳糖
二 、糖的的来源和去路
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
CO2、H2O、ATP 、 、
食物中的糖
分解 来源 去路 合成
肝糖原
血糖
糖异生 转化
③ பைடு நூலகம்酸烯醇式丙酮酸
糖代谢途径知识点总结

糖代谢途径知识点总结1. 糖的来源及转化:糖是生命体中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之一,它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蔗糖等。
糖在体内主要通过消化吸收、肝脏储存和释放等步骤进行转化,最终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转化为能量供给细胞使用。
2. 糖原的合成与降解:糖原是一种多聚糖,主要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它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能量储备物质。
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的作用下,糖原会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并储存起来,以调节血糖的浓度。
而当体内需要能量时,糖原会被分解成葡萄糖并释放到血液中,供给全身各个组织细胞的能量需求。
3. 糖的磷酸化途径:糖的磷酸化是糖代谢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发生在细胞内质膜上的糖磷酸合成途径中。
主要包括糖激酶的作用,将葡萄糖磷酸化为葡萄糖-6-磷酸等。
糖类的磷酸化是糖类代谢的起始关键环节,它不仅能使葡萄糖转化为更容易受控制的代谢产物,而且还能限制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率,从而保持细胞内的葡萄糖水平。
4. 糖酵解:糖酵解是糖代谢途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将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是维持身体能量平衡的重要手段。
糖酵解共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糖的预处理、三羧酸循环和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
在这些过程中,葡萄糖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分解成乳酸或乙醛和丙酮,释放出大量的ATP,供给细胞在活动中所需的能量。
5. 糖异生:糖异生是指细胞内非糖物质被合成为葡萄糖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肾脏中。
当体内能量供给不足时,肝脏会通过糖异生途径将蛋白质或脂肪分解产生的丙酮酸、乳酸等合成葡萄糖,以满足全身组织细胞对能量的需求。
糖异生是体内糖代谢中的重要途径,能够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6. 糖类的磷酸化途径:在糖代谢途径中,糖可通过糖激酶酶这一酶的作用受磷酸化。
这一过程不仅是糖代谢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体内维持能量平衡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调控糖的代谢速率和保持细胞内的糖水平。
总结:糖代谢途径是细胞内进行能量代谢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通过合成与降解、磷酸化途径、酵解、异生等多个环节,将葡萄糖合理地转化为细胞内的能量源,从而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糖代谢其他途径

CO2 ATP+H2O
ADP+Pi
丙酮酸
草酰乙酸不能自由 进出线粒体膜,因 此需要穿梭机制。
丙酮酸羧化酶
PEP羧激 酶
P
草酰乙酸
GTP
GDP
磷酸烯醇丙酮酸
CO2
(PEP)
丙酮酸 + ATP + GTP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ADP + GDP +
CO2
糖代谢其他途径
P
6-磷酸葡萄
糖磷酸酶
+ H2O
H
+Pi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Glucose-6-phosphatase enzyme is embedded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membrane in liver cells.
• 糖尿病人或切除胰岛的动物,他们从氨基酸转化成 糖的过程十分活跃。当摄入生糖氨基酸时,尿中糖 含量增加。
糖代谢其他途径
糖异生途径的前体
1、凡是能生成丙酮酸的物质都可以变成葡萄糖。 例如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柠檬酸、异柠檬酸、 α-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和苹果酸都可以 转变成草酰乙酸而进入糖异生途径。
fructose-6-P + ATP fructose-1,6-bisP + ADP
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Gluconeogenesis) catalyzes:
fructose-1,6-bisP + H2O fructose-6-P + Pi
糖代谢其他途径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三
二、糖异生
糖代谢的五种方式

糖代谢的五种方式
以下是糖代谢的五种方式:
1、糖原合成:糖原是一种多聚体,由葡萄糖分子组成,它是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的主要能量储备物质。
当血糖水平高时,胰岛素会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和肌肉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
2、糖原分解:当血糖水平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肝脏和肌肉开始将储存在其中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并释放到血液中,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
3、糖异生:当体内葡萄糖水平不足时,身体可以通过糖异生将其他物质(如脂肪和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
这是一种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包括糖异生途径上的多个酶和代谢产物。
4、糖酵解:糖酵解是一种在细胞质中进行的代谢途径,将葡萄糖转化为能够提供细胞能量的三磷酸腺苷(ATP)。
这是一个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产生ATP的重要途径,如肌肉快速运动时。
5、糖化反应:糖化反应是一种非酶促反应,将葡萄糖或其他糖类化合物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在一起。
这种反应可以产生糖基化产物,可能对许多疾病的发展有负面影响,如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糖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在,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糖主要指的是葡萄糖,它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当我们摄入食物中的糖分时,它们会在口腔中被唾液中的酶分解为葡萄糖。
葡萄糖进入胃部后,一小部分会在胃内被胃酸和胃酶分解,但大部分则会进入小肠。
在小肠中,葡萄糖会与胰岛素相互作用,使得葡萄糖能够被肠壁细胞吸收。
吸收后的葡萄糖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血液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然而,我们的身体不能永远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因此需要一种调节机制来维持血糖的平衡。
当血糖水平过高时,胰岛素会被释放出来,促使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吸收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能量或储存为糖原。
而当血糖水平过低时,胰岛素的分泌会减少,胰岛素的对立面——胰高血糖素则会被释放出来,从而刺激肝脏释放存储的糖原,提高血糖水平。
除了提供能量外,糖还有一个重要的代谢途径,即糖原的合成和分解。
糖原是一种多糖,它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储存。
当我们摄入过多的葡萄糖时,它会被肝脏和肌肉转化为糖原并储存起来。
当我们需要能量时,糖原会被分解成葡萄糖,供给身体使用。
糖还可以通过另外一种途径进行代谢,即乳酸发酵。
当我们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身体需要大量的能量,但氧气供应不足。
这时,身体就会转而利用乳酸发酵来产生能量。
乳酸发酵会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总的来说,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调节系统。
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作用,我们的身体能够维持血糖的平衡,并在需要时将糖转化为能量或储存起来。
同时,糖还可以通过合成糖原和进行乳酸发酵的方式进行代谢,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能量需求。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合理摄取糖分,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造成血糖的剧烈波动。
保持血糖的稳定对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和正常代谢非常重要。
同时,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提高身体对糖的代谢能力,促进能量的消耗和糖的利用。
糖代谢的其他途径

糖代谢的其他途径糖代谢是机体内发生的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包括糖的吸收、运输、代谢、调节等多个环节。
除了常见的糖分解通路和糖合成通路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途径参与了糖代谢。
本篇文档将介绍糖代谢的一些其他途径。
糖异生糖异生是指机体在低血糖状态下,通过非碳水化合物的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肾脏中,能够为机体提供稳定的血糖水平。
糖异生的物质来源包括脂肪酸、氨基酸、乳酸等。
其中,脂肪酸通过β-氧化产生乙酰辅酶A,并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合成糖原或葡萄糖;氨基酸也是糖异生的重要物质来源,在肝脏中经过琥珀酸循环合成葡萄糖;乳酸则通过肝脏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转化为葡萄糖或其前体物质。
糖醇代谢糖醇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内的醇类化合物。
糖醇和糖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但是它们的代谢途径不同。
糖醇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中,由于糖醇没有典型的糖代谢通路,因此代谢产物较为复杂。
举个例子,葡萄糖醇(又称山梨醇)是一种常见的糖醇,能够通过肠道吸收和肝脏代谢,被氧化成为二羧酸和酮体,并且能改善胰岛素敏感度,并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糖阈值细胞内的糖阈值是指细胞获得能源所需的最小或最佳葡萄糖浓度。
当人体血糖浓度较低时,机体会通过糖异生等途径,维持细胞内的糖阈值不降低,防止细胞因缺乏能源而死亡。
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会通过胰岛素等方式,使糖分进入细胞,提高细胞内的糖浓度,并促进糖异生。
糖化糖化是糖分子和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合的过程。
糖化作用会导致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它们的功能。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使人体内的蛋白质、核酸等发生糖化反应,产生一系列的糖基化产物。
这些产物对血管、神经等组织具有损伤作用,并且加速了机体衰老和许多疾病的发生。
小结糖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并受到多个因素的调节。
除了通常所说的糖分解和糖合成通路外,糖异生、糖醇代谢、糖阈值和糖基化等其他途径也在参与糖代谢的过程,对于维持人体内的能源平衡和稳定的血糖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 糖代谢

生物化学:糖代谢糖是生物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构成生物体大量重要物质的原始物质。
糖代谢是指生物体对糖类物质进行分解、转化、合成的过程。
糖代谢主要包括两大路径:糖酵解和糖异生。
本篇文档将从分解和合成两个角度,介绍生物体内糖的代谢。
糖的分解糖酵解(糖类物质的分解)糖酵解是指生物体内将葡萄糖和其他糖类物质分解成更小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能量。
糖酵解途径包括糖原泛素、琥珀酸途径、戊糖途径、甲酸途径等。
其中主要以糖原泛素和琥珀酸途径为代表。
糖原泛素途径糖原泛素途径又称为糖酵解途径,是生物体内最常用的糖分解方式。
它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或者丁酮酸,同时产生2个ATP和2个NADH。
糖原泛素途径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糖分解阶段和草酸循环。
糖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葡萄糖通过酸化和裂解反应,进入三磷酸葡萄糖分子中,并生成一个六碳分子葡萄糖酸,此过程中消耗1个ATP。
接着,葡萄糖酸分子被磷酸化,生成高能量化合物1,3-二磷酸甘油酸,同时产生2个ATP。
随后,1,3-二磷酸甘油酸分子的丙酮酸残基被脱除,生成丙酮酸或者丁酮酸。
草酸循环草酸循环是指将生成的丙酮酸和丁酮酸在线粒体内发生可逆反应,生成柠檬酸,随后通过草酸循环将柠檬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ATP。
草酸循环中的关键酶有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
琥珀酸途径琥珀酸途径也被称为三羧酸循环,是生物体内另一种重要的糖分解途径,它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30多个ATP。
琥珀酸途径中,葡萄糖通过磷酸化,生成高能分子葡萄糖6-磷酸,随后被氧化酶和酶羧化酶双重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琥珀酸途径的关键酶有异构酶、羧酸还原酶等。
糖异生(糖合成)糖异生是指非糖类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通过一系列合成反应,转化成糖类物质的过程。
糖异生是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维持生命的各种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糖异生途径包括丙酮酸途径、戊糖途径和甘油三磷酸途径等。
丙酮酸途径丙酮酸途径是指通过丙酮酸合成糖的途径,它可以将丙酮酸反应生成物乙酰辅酶A进一步转移,合成3磷酸甘油醛,随后通过糖醛酸-3-磷酸酰基转移酶反应,合成葡萄糖6磷酸。
糖代谢重编程途径

糖代谢重编程途径糖代谢重编程是一种研究糖代谢过程中关键代谢物的调控机制的领域。
以下是糖代谢重编程途径的主要内容:一、糖代谢与代谢途径:糖代谢是将葡萄糖等单糖类物质,通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转化为三磷酸腺苷(ATP)和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糖代谢途径包括糖异生途径、糖解途径、柠檬酸循环以及呼吸链等。
在这些代谢途径中,有一些糖酵解途径和氧化反应通过调节糖代谢通路的产生来给机体提供能量。
糖异生途径提供给细胞糖原的合成;柠檬酸循环则涉及到在线粒体所进行的氧化反应,通过产生化学能来维持细胞生命活动。
二、糖代谢与调节机制:糖代谢过程中的各种酶、激素以及其他调节分子协调作用进行着糖代谢和葡萄糖调控的过程。
在这些调节机制中,有一些分子被证实是能够重编程或调节糖代谢的,例如AMPK、mTOR、SIRTs以及ATF4等。
这些分子调节细胞的糖代谢通路表达和运转,从而实现细胞代谢重编程的目的。
AMPK是一种酶蛋白,在细胞内清除过量的ATP后被激活,进而启动细胞代谢过程的改变;mTOR是一种重要的信号通路蛋白,对许多生命过程的调节至关重要;SIRTs会催生ATP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提高ATP的合成能力,也能够在细胞内服务若干调节反应;ATF4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其参与了调节许多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三、糖代谢重编程与疾病:糖代谢重编程在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糖尿病、肥胖症中,代谢重编程的调节被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是疾病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另外,代谢重编程也参与了心血管疾病、肝脏病、肿瘤等疾病的发展过程。
因此,通过深入研究糖代谢重编程机制,可以为治疗疾病、防治疾病等做出更好的贡献。
总之,糖代谢重编程途径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包括糖代谢途径、调节机制和疾病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都对人类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对糖代谢重编程的研究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糖异生
糖异生是指由非糖物质例如乳酸、氨基酸、甘油等 作为原料合成葡萄糖的作用。葡糖异生作用对于机体 饥饿时和激烈运动时不断提供葡萄糖维持水平是非常 重要的。脑和红细胞几乎全部依赖血糖提供能源。葡 糖异生作用的绝大多数酶是细胞溶胶酶,只有丙酮酸 羧化酶和葡萄糖 -6- 磷酸酶除外,前者位于线粒体基 质,后者结合在光面内质网上。
H2C C HC HC H2C OH O OH OH O P 磷酸核糖异构酶 HC HC HC HC H2C O OH OH OH O P
5-磷酸核酮糖
5-磷酸核糖
戊糖磷酸途径通过转酮酶和转醛酶实现与糖酵解连接。
Linkage of the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to glycolysis via transketolase and transaldolase.
1、糖异生作用的主要途径和关键反应 2、葡萄糖代谢与糖异生作用的关系
3、糖异生的总反应式和调控
糖异生的证据如下:
• 用整体动物做实验,禁食24小时,大鼠肝脏中的糖 原由7%降低到1%,饲喂乳酸、丙酮酸或三羧酸循环 代谢的中间物后可以使大鼠肝糖原增加。 • 根皮苷是一种从梨树茎皮中提取的有毒的糖苷,它 能抑制肾小管将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血液中,这样血 液中的葡萄糖就不断的由尿中排出。当给用根皮苷 处理过的动物饲喂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物或生糖氨 基酸后,这些动物尿中的糖含量增加。 • 糖尿病人或切除胰岛的动物,他们从氨基酸转化成 糖的过程十分活跃。当摄入生糖氨基酸时,尿中糖 含量增加。
但是这种转变不是糖分解代谢的简单逆转, 必须克服那些由关键酶所催化的不可逆反应造成 的“能障”。主要有三个酶催化的反应, 异生过 程必须设法“绕过”这三个反应. 糖异生作用的总反应式如下:
2丙酮酸+4ATP+2GTP+2NADH+2H++4H2O →
1, 6-二磷酸果糖
磷酸戊糖途径的总反应式
由一个循环的反应体系构成。该反应体系的起 始物为葡萄糖-6-磷酸,经过氧化分解后产生五碳 糖,CO2,无机磷酸,NADPH。 6 G-6-P + 12NADP+ +7 H2O 5 G-6-P + 6CO2 + 12NADPH +12H+ 表明1个6-P葡萄糖经6次循环被彻底氧化为6个CO2.
6-磷酸果糖
磷酸戊糖途径的非氧化分子重排阶段
阶 段 之 一
6
5-磷酸核酮糖
异构酶
2
阶 段 之 二
5-磷酸木酮糖
2
转酮酶
5-磷酸核糖
2 3-磷酸甘油醛
2 转醛酶
7-磷酸景天庚酮糖
2 6-磷酸果糖
阶 段 之 三
2 4-磷酸赤藓糖
2
转酮酶
5-磷酸木酮糖
2 6-磷酸果糖
2 3-磷酸甘油醛
醛缩酶
1
6-磷酸果糖 Pi H2O
磷酸戊糖途径中酶的先天遗传性缺陷
COOH
CH 3 CO 2+ C O COOH 苹果酸酶
• 先天遗传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在给磺胺、阿司匹 林等有氧化性的药物时,大量NADPH被氧化,不能保持红 细胞中还原谷胱苷肽水平,破坏膜结构,造成溶血、贫血 等症状。
苹果酸
CH 2 HC OH
NADP +
5-磷酸核酮糖差向异构,转变为5-磷酸木酮糖
H2C C HC HC H2C OH O OH OH O P 磷酸戊酮糖差向异构酶 HO CH HC H2C OH O P H2C C OH O
5-磷酸核酮糖
5-磷酸木酮糖
2
+2
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糖
磷酸戊糖途径的 非氧化阶段之二
(基团转移)
转酮酶
(1)NAD(P)+ (2)FAD (3)HSCoA
(1) NTP (2)dNTP (3)cAMP/cGMP 第二信使
}
DNA、RNA合成原料
三、磷酸戊糖途径的调控
• 磷酸戊糖途径的速度主要受生物合成时NADPH的需要所调 节。 NADPH反馈抑制6-P-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 • 肝脏中的各种戊糖途径的酶中以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 性最低,所以它是戊糖途径的限速酶,催化不可逆反应步 骤。其活性受NADP+/NADPH比值的调节,NADPH竞争性抑制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活性, NADHP可以进行有效的反馈抑制调控。只有NADPH在脂肪的 生物合成中被消耗时才能解除抑制,再通过6-磷酸葡萄糖 脱氢酶产生出NADPH。 • 非氧化阶段戊糖的转变主要受控于底物浓度。5-磷酸核糖 过多时,可转化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醇进行酵解。
磷酸戊糖途径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历程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
三、磷酸戊糖途径调控
磷酸戊糖途径是指从 G-6-P 脱氢反应开始,经 一系列代谢反应生成磷酸戊糖等中间代谢物,然 后再重新进入糖氧化分解代谢途径的一条旁路代 谢途径。 该旁路途径的起始物是 G-6-P,返回的代谢产 物是3- 磷酸甘油醛和6- 磷酸果糖,其重要的中 间代谢产物是 5- 磷酸核糖和 NADPH 。整个代谢 途径在胞液中进行。关键酶是 6- 磷酸葡萄糖脱 氢酶。
H
2
3-磷酸甘油醛
+2
7-磷酸景天庚酮糖
转醛酶
2
+2
4-磷酸赤藓糖 6-磷酸果糖
基团转移
2
+
2
转酮酶
2
+ 2
3-磷酸甘油醛 4-磷酸赤藓糖 5-磷酸木酮糖 6-磷酸果糖
磷酸戊糖途径的非氧化阶段之三
(3-磷酸甘油醛异构、缩合与水解)
2
3-磷酸甘油醛 H2O Pi
异 构 酶
醛缩酶 二磷酸果糖酯酶
1,6-二磷酸果糖
磷酸戊糖途径的发现
在组织中添加酵解抑制剂碘乙酸(抑制3-P-甘油醛脱 氢酶)或氟化物(抑制烯醇化酶)等,葡萄糖仍可被 消耗;并且C1更容易氧化成CO2;发现了6-P-葡萄糖 脱氢酶和6-P-葡萄糖酸脱氢酶及NADP+;发现了五碳 糖、六碳糖和七碳糖;说明葡萄糖还有其他代谢途径 (1931-1951)。 1953年阐述了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简称PPP途径,也叫磷酸己糖支路;亦 称戊糖磷酸循环;亦称Warburg-Dickens戊糖磷酸 途径。 PPP途径广泛存在动、植物细胞内,在细胞质中进行。
糖异生途径的前体
1、凡是能生成丙酮酸的物质都可以变成葡萄糖。 例如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柠檬酸、异柠檬酸、 α-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和苹果酸都可 以转变成草酰乙酸而进入糖异生途径。
2、大多数氨基酸是生糖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 天冬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精氨酸、 组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谷胺酰胺、天冬酰胺、 甲硫氨酸、缬氨酸等,它们可转化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等三羧酸循环中间物参加糖 异生途径。
第七章 戊糖磷酸途径和糖异生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
糖的来源和去路
消化吸收
氧化供能
异生作用
糖原分解
葡萄糖
贮 存 转变成其他物质
糖的分解代谢
生物体内葡萄糖(糖原)的分解主要有三条途径:
1.无O2情况下,葡萄糖(G)→丙酮酸(Pyr)→ 乳酸(Lac)
2. 有O2情况下,G → CO2 + H2O(经三羧酸循环) 3. 有O2情况下,G → CO2 + H2O(经磷酸戊糖途径)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
1. 产生大量的NADPH,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剂 (力),比如参与脂肪酸和固醇类物质的合成。 2. 在红细胞中保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防止膜脂过氧 化; 维持血红素中的Fe2+;)(6-P-葡萄糖脱氢酶遗传 缺陷症—贫血病) 3. 该途径的中间产物为许多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如: 5-P-核糖 核苷酸 4-P-赤藓糖 芳香族氨基酸 4、非氧化重排阶段的一系列中间产物及酶类与光合作用中 卡尔文循环的大多数中间产物和酶相同,因而磷酸戊糖 途径可与光合作用联系起来,并实现某些单糖间的互变。 (是细胞内不同结构的糖分子的重要来源).
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历程分两个阶段:
(一)葡萄糖的氧化脱羧阶段 (二)非氧化的分子重排阶段
第一阶段(氧化阶段) :6分子的6-磷酸葡萄糖经脱氢、 水合、氧化脱羧生成6分子5-磷酸核酮糖、12NADPH和6CO2 第二阶段(异构阶段): 6分子5-磷酸核酮糖经一系列 基团转移反应异构成5分子6-磷酸葡萄糖回到下一个循环。
㈠葡萄糖的氧化脱羧阶段
6-P葡萄糖脱氢酶
① 6-P葡萄糖+NADP+
6-P葡萄糖酸内酯+ NADPH+H+
6-P葡萄糖酸内酯酶
②
6-P葡萄糖酸内酯
H20
6-P葡萄糖酸(容易进行) H+ 5-P核酮糖+CO2+NADPH+H+
③ 6-P葡萄糖酸+NADP+
6-P葡萄糖酸脱氢酶
本阶段总反应:
6-P葡萄糖+2NADP++H2O 5-P-核酮糖+CO2+2NADPH+2H+
磷酸戊糖途径的氧化脱羧阶段
NADP+ NADPH+H+
H2O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内酯酶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6-磷酸葡萄糖酸
6-磷酸葡萄糖 酸脱氢酶
NADP+
NADPH+H+
CO2
5-磷酸核酮糖
第一步:脱氢Dehydroge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