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论
思修课件第六讲:爱情论

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的爱情故事
5、烦恼与达观
1、当爱成为人生唯一目标…… ﹡别林斯基:“如果我们生活的全部目的仅仅在 于我们个人的幸福,而我们个人的幸福又仅仅在 于一个爱情,那么生活就会变成一片遍布荒茔枯 冢和破碎心灵的阴暗的荒原,变成一座可怕的地 狱。” ﹡鲁迅《伤逝》:不能为了狭隘的爱情,而忽略 了人生的其它要义。 ﹡有爱情的生活是幸福的,为爱情的生活是危险 的。
2、单相思 3、失恋:1)草率相恋埋下苦根:一时冲动、 一念之差、一叶障目…… ﹡培根:“当人心最软弱时,爱情最易入 侵。人在此时急于跳入爱的火焰中。” 2)“不能摆脱是人生苦恼的根源之 一,恋爱尤其如此。”(古罗马哲学家塞 涅卡)
罗曼· 罗兰:“这世界造得不够好,那爱人者不被 爱,被爱者不爱人,相爱的人又往往还不能结 合。” 爱虽无形,但很真实: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无 法强求,无法占有。 泰戈尔:“爱是给予,所以永远不会失去。” 泰戈尔:“忆恋中显示出你爱的价值,失去你我 才完整地得到了你。”
1、性态度
性动机是人们求偶的动机之一: 1)繁衍后代;2)寻求快乐。 性动机是生物的、本能的,性关系是社会 的、道德的。故对性宜坦然,对性关系应 严肃——过分压抑伤害快感,过分自由伤 害美感。
2、性与爱的男女差异
人类早期是群居群婚的。那时应没有爱情。 爱的起源?有人认为,从生存的角度看,女人以 爱换取食物与照料,男人以爱保证关照的是自己 的后代。 性欲的生理渊源是雄性激素。因此有人认为,男 人重性,女人重情。对男人,情是手段,性是目 的;对女人,情是目的,性是结果。 以上是仅就生物角度而言。高度社会化后,社会 的因素有很大影响。
“男的不坏,女的不爱”
2.爱情论的种类

• 由此,戴维斯认为爱情等于喜欢再 加上一点东西,即所谓的激情与关 怀;爱情是一种特别形式的友谊, 但在欢乐、互助等八个共同元素的 情感水平深度上两者是不同的,爱 情明显超过友谊。 • 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可以 让人觉察到什么时候友谊已经转化 为爱情关系,或爱情关系正在逐渐 降格为普通的友谊。
• 戴维斯(Davis)认为友谊之中的喜欢可以理 解为8个主要元素:欢乐、互助、尊敬、无拘 无束、接纳、信任、理解、交心。 • 而爱情除了包含以上所有因素之外,还包括另 两个集束:激情与关怀。 • 激情束又包括“为对方所迷恋”、“性的欲 望”、“排他性”等3种成分; • 关怀束包括“在各种争执中永远作为对方的拥 护者或首席辩护者”和“极大爱情依恋理论 • 爱情集束理论 • 爱情三角理论
爱情风格理论
• 加拿大社会学家李约翰(John Lee)认为爱 情的三原色是“激情”、“游戏”和“友 谊” 游戏之爱 情欲之爱
(ludus)
友谊之爱 (storge) 依附之爱 (mania)
(eros)
利他之爱 (agape) 现实之爱 (pragama)
夏天来了!亲爱的,我们去旅游吧!
• • • • • • • • • 我带着你,你带着钱, 三亚也好,丽江也罢, 横穿唐古拉山口,暴走腾格里沙漠, 让我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带着你,你带着钱, 哪怕是天涯,哪怕是海角! 我带着你, 亲爱的, 你带着钱!你TM一定要带着钱啊!!
• 对一个特定的人,他(她)不一 定在其所有的爱情关系之中都表 现出同一种风格。也就是说,不 同的关系会激活不同风格的爱。 即使在同一关系中,人们也有可 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从一种风格 转向另一种风格。
Sternberg(1986)爱情三角理论是目前最重要 且令人熟知的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份:
爱情论

爱情论读《爱情心理学》的一点感触,愿男人和女人爱的恰到好处,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他们是来自不同星球的两个人。
所以他们的思维有很大的差异。
如何才能让他们相处的恰到好处呢?只有了解和懂得吧。
一,要说多少“我爱你”男人很难理解为什么女人一定要把“爱”或“不爱”时时挂在嘴边,而女人通常也很难理解为什么男人不肯开口说:我爱你。
对“我爱你‘’的不同反应,从根本不上体现了两性思维的差异。
女人对语言的刺激性反应很高,她们会单纯的为语言而感动。
男人则对肢体接触更敏感,他们更擅长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男人是天生的行动派。
而女人都喜欢甜言蜜语,女人会因为男人在雨天送伞,在特殊节日送礼物而高兴。
但是,当你在她耳边低声说:我爱你的时候,她们的内心一定是最高兴的。
这三个字对女人来说是一种承诺,一种表白和一种浪漫的情怀。
爱情的产生不是依靠”我爱你“这三个字,爱情的维持也不是依靠重复”我爱你“。
即使女人能认识到这一点,也很难摆脱视为的束缚,不过我们至少可以在了解男人和女人在表达爱意和接受爱意有天然的区别之后,更好的和爱人达成共识,及时沟通。
二,热恋中的人智商为零当太阳的光辉在大自然巧妙布局和四周云彩折射的共同作用下,太阳的四周会出现一圈淡淡的光环,这让它看上去比平时更加耀眼夺目。
当男人和女人坠入爱河的时候,爱情会让他们身上出现一种只对伴侣起作用的迷人光环,这种出现在热恋情侣身上的光环,心理学上称为“晕轮效应”。
很多时候,我们队陌生人的看法来自于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会左右我们的感觉,让我们只关注一个人的某一面,而忽视其他品质。
爱情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第一印象决定的。
你爱他的时候,他的优点就像太阳的光晕,瞬间扩散千百倍,而他的缺点,却像清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但是晕轮效应只对热恋中的人生效。
随着进一步了解,他身上的光环也渐渐淡去。
此时许多人觉得爱人变了,觉得他们的爱在消退。
爱情论

爱情论“爱情”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
首先它需要反应物--男女主人公。
往往时候反应物是不齐全的。
要么只有男孩无女孩,要么只有女孩没男孩:这些都叫作“单相思”。
当反应物齐全时,那才有了基础。
然后男欢女爱,卿卿我我。
有了反应物之后,还需加上一定条件,诸如“催化剂”(缘份、邂逅、性格、人生观、价值观…)。
有人相信缘份,认为命中注定,大街上碰个头、踩个脚、吵个架那都是缘;有人期待邂逅,总是在设想那么一个夜晚或者雨林里不期而遇;还有人苦苦等待所谓的“知己”,他们认为性格合得来,价值观相仿,那样的结合会幸福。
然而这些因素都起不了决定权,关键“催化剂”还是“何尔蒙”,其分泌的信息子一旦找到心仪的受体,就会大量分泌爱的刺激因子,不断麻痹大脑皮层,使其失去理智,彻底感性。
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爱了。
问他/她为什么爱上了?然而爱是说不出的感觉,无法解释。
终于该反应开始进行了。
由于先是放热反应,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因此刚开始时,男女主人公都爱的投入,爱得深沉。
渐渐地,转而吸热,反应放热越来越少,热情逐渐流失--一个星期打个电话,一个月约个会。
毕竟原料有限,最终该反应因供热不足而停止。
而所谓永恒的爱情也蜕变为其他生成物,或是“亲情”,或是“友情”,最糟糕的是“陌路无情”。
看吧,这就是爱情,一开始都是轰轰烈烈、海誓山盟的,而最终有几对鸳鸯能预知它的未来。
可以肯定的是它只是一个化学反应,然而又复杂得高深莫测。
有人一辈子研究爱情并困于爱,到头来竟问苍天“世间情为何物?”蓦然回首,却惊奇地发现,你已失去了太多太多……朋友,你的化学反应正处于什么阶段,缺少反应物?还是催化剂?不要错过爱,虽然有时候很苦,因为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爱情论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题目爱情论专业 08对外汉语姓名戴丽学号080715032 年级 08 教师老师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七日爱情论爱情,这个美妙神奇而又耐人寻味的字眼,它给人带来多少欢快、幸福、肉醉和憧憬.它又给人带来多少优愁、烦恼、苦闷和悲伤.人们为它焦灼,为它奋斗,为它牺牲,把它作为青春的追求,幸福的热望,生命的乐曲,美好的记忆……所谓爱情,指的是非直系亲属男女之间超越友谊的感情。
有人说,爱情是相爱双方的自我感受,有人说,爱情是思想和需要的满足。
不管什么样的定义,都不否认,爱情是存在于男女间的超越友谊的感情。
尽管它的初始膝脱状态是和友情难以区分,但是,它的发展结果总是超越友情的界限的。
一般地讲,爱情产生于人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所以,生理盆求和精神需求就构成了爱情的两个基本要素。
至于爱情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的爱情因素得到满足的程度,或者说,爱情的价值表现在人们的生理、精神方面能否互相满足的判断、分析、评价、选择以至决定取舍的标准等上。
爱情作为人际吸引的最高形式,复杂而又深邃,古今中外,爱情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成为人类讨论的一个永恒话题。
不同的人对爱情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随着时间、年龄、经验的改变对爱情的观点也会发生变化,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我们将在这里加以探究。
一、爱的涵义1、古代的研究。
在讨论爱情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爱的涵义,因为爱情是爱的一个方面,是爱的一种重要形式,爱情的涵义有的时候和爱的涵义是界限不清的。
在古代,圣经哥林多前书第13章中认为“爱是永不止息。
”在古希腊,表示爱的意思的词汇有四个:①以男女之爱为代表的热烈的情爱—埃若斯(eros)。
②以对神灵的爱戴为代表的无私的爱—阿加佩(agape)。
③以友情为代表的理性的人类生活所必须的高尚的爱—费里亚(philia)。
④以亲情为代表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护和子女对父母的敬爱—斯托尔盖(storge)。
中国古代儒家的“仁者,爱人”,墨家的“兼爱,非攻”,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对爱的诠释。
爱情论

人生的大部份时间里,承诺同义词是束缚,奈何我们向往束缚。
要看一个人有没有内涵,内看谈吐,外看着装。还可以看写字。谈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着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位,写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每个女人都有两个版本:精装本和平装本。精装本是给别人看的,平装本是给家人和丈夫看的。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的。
一个萝卜一个坑,说的是婚姻情况。事实上对爱情来说,是不成立的,优秀的人,不管男女,都会是一个萝卜好几个坑。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天天上演着悲欢离...
单飞是一种勇气,而双飞是一种默契.当默契还没有达到时,我们就需要一点点勇气.
初萌的爱情看到的仅是生命,持续的爱情看到的是永恒。
当爱情来临,当然是快乐的,但是,这种快乐是要付出的,也要学习去接受失望,伤痛和离别,从此,人生不再纯粹。
有些人注定是等待别人的,有些人是注定被人等的。
爱的力量是平和的,从不顾理性、成规和荣辱,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时化作甜蜜。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如果丈夫或妻子总想做对方的警察,那么左看右看对方都有点像小偷。
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当有一天,我们老得走也走不动时,记忆深处是否还留着曾给自己感动的人,那才是一...
我想看清爱情的路,爱情却 把路缩成一点:心
不要为了寂寞去恋爱,时间是个魔鬼,天长日久,如果你是个多情的人,即使不爱对方,到时候也会产生感情,最后你怎么办?
男人有钱就变坏,是的,很多男人这样,不过,一有钱就变坏的男人就算没钱,也好不到哪里去。
爱情论

爱情,是没有什么人可以评头论足的。
是的,没有人可以说这份爱情是好的,或者那份爱情是坏的。
这都只是一个结局的呈现。
我们不可以说离了婚,这段爱情就是失败的。
我们只是可以说离婚是这段爱情的一个结尾,而这个结尾比较不尽人意罢了。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份期待。
期待自己的爱情完美。
有的人更是期待自己的初恋将是伴自己走完人生的一段恋情。
而这往往只是期许。
我们都知道的。
初恋通常都是我们内心最难忘的一段感情发展。
是的,没有尝试过爱的滋味的我们,将在初恋中品尝到有那么一个人关心自己,呵护自己,和自己形影不离。
他不是亲人,也不是普通朋友。
他做的,远远超过普通朋友的界限。
而这样新奇的,从来没有的感觉,小小的心也会随之舞动的感觉,就被称为初恋。
不知道未来会是怎么样。
但明白的一点是,现在我很甜蜜,很开心。
很多人只沉浸在此时此刻,而面对更久远的未来,他们什么都不会想。
更何况更多年后,我们还是得面对这样的脸。
是的,怪不得有很多的人会离开,很多人会分手,因为他们还没做好这样的准备,和一个人,另一个个体共度一生的准备。
那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足以将他的心绑在你的心上吗?请注意,我用的是绑。
而绑的结局就是他想跑。
跑得远远的,因为他要自由。
绑久了就需要自由,清新的空气来取代。
于是他就会走。
曾经我听说过一段话。
大致内容是,你让他走,他走了,你便放了他。
因为抓住了,总有一天他会走。
而他如果留下来了,你就不需要担心他还会走了。
这是正确的。
可有的人却要说了,人还是得争取的。
是的,争取的确要,可是即使是花价钱,耍手段争取来得,你会幸福,他会幸福吗?未必了。
对于我这个没有谈过的人来说,的确是纸上谈兵,我相信未来的我也不会相信爱情。
我相信!。
论《红与黑》中主人公的爱情

论《红与黑》中主人公的爱情潘乐达摘要:文章基于司汤达的《爱情论》,对《红与黑》中三位主人公于连、玛蒂尔德和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进行分析。
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是发自本心的爱,玛蒂尔德的爱则是“虚荣的爱”。
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始终是“情感的爱”,但一直被野心、欲望所压抑,直到他打伤她后才意识到自己心中的情感;对玛蒂尔德则始终是虚荣的爱。
关键词:红与黑;爱情;爱情论司汤达在《爱情论》中将爱情分为了四种:情感的爱、癖好爱即贵族式的爱、性爱和虚荣的爱。
他还将爱情划分为七个阶段:仰慕、多么快乐、向往、产生爱、第一次情感高潮、产生疑虑和第二次情感高潮。
一、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德·雷纳尔夫人对于连的感情属于“情感的爱”。
这种爱“越过一切功利的考虑主宰着我们”。
[1]三位主人公中,德·雷纳尔夫人爱情的七阶段最为完整。
她对于连的感情始于第一印象:“爱情却会因为充满浪漫色彩的第一印象而获得成功”,[2]她想象中的家庭教师是一位“穿得又脏又破的教士,来管教和打骂她孩子的”,于连却“几乎还是孩子”“面色是这样白,眼睛是这么温柔”,二者的反差之大以致于她在心中发出了“怎么,这就是家庭教师”的感叹。
第一次情感高潮以第一次幽会为标志。
与情感高潮相伴而生的是她“难道他不再爱我了”的疑虑。
这点与玛蒂尔德不同。
在后者看来,她是屈从,于连是高攀,而在德·雷纳尔夫人眼中,二人是完全平等的。
出于本心的爱使她丝毫不考虑二人身份上的差异,所担心的只是“我比您大十岁!您怎么可能爱我呢?”斯塔尼斯拉斯病愈标志着第二次情感高潮的到来。
但即便“那股燃烧着他们的火焰变得更炽烈了”,德·雷纳尔夫人被斯塔尼斯拉斯生病唤起的罪惡感却难以消退,“现在他们的幸福有时候很像是在犯罪”。
司汤达并不认为像她这样背叛无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爱情论》第五十七章中说:“要求妇女们在一桩没有爱情的婚姻中保持忠贞,这恐怕是违情悖理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思考题(1)
女生甲与班上一男同学是邻居。后来,在共同的学习和班 务工作中,两人又有接触。有一次,男同学因班里的工作与 另一位女同学乙发生了误会,因为甲、乙是好友,男同学就 请甲替自己向乙解释。后来,误会消除了,男同学很感谢甲。 这样一来,两人一起谈话、学习、工作的时候就多了。再由 于男同学待人热情、又爱助人,甲就认为男生喜欢她,对男 同学产生了情意,故常找机会接近这位男同学。这种情况引 起了男生的不安,开始疏远甲。然而,甲并未因此而减少对 男生的感情,反而更想接近他,并常常想:“他不理我,是 不是我长得不好看?是不是我有什么地方得罪他?”为此, 这种自责严重影响了甲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讨论: 1、异性的好感是否等于爱情? 2、怎样分辨和把握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爱的背面是责任,当选择爱情时,我们必须同时背负责 任;要知道我们年轻得还不足以让我们的感情去远足。
人的一生可能有许多次爱的冲动,如果因为爱的冲动而 失去了真爱,那将会终生不幸。
2、要摆正爱情的位置
处理好三个关系: • 爱情与友谊的关系; • 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 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3、要经受住恋爱的考验
• 培养爱的能力;
• 理智控制个人情感;
• 失恋不失志; • 失恋不失德。
赠
语
如果有一道风景是你的最美、最爱,那么,别走近它, 更别走进去。
爱是一粒种子,让它埋于心灵深处,它自有它的美丽, 但如果你把它当做果实,它就不再会漫长的历程和美丽。 要把爱的种子珍藏好,不要轻易开启它,在珍藏期间, 它会对你散发出阵阵馨香。
案例思考题(2)
班上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均是班干部。两 人在工作中,彼此有了好感,并因为经常接触来 往而有了感情。两人陷入了“恋爱”的旋涡中, 常常出双入对。这使得他们疏远了其他同学,也 令同学们不再支持他们的工作。为此,他们感到 不好受。
讨论: 1、什么是爱情? 2、职校生恋爱的利与弊?
分析:
学生恋爱会不会影响学业, 关键是在于分析学生有没有具 备能够真正理解爱情的内涵, 善于处理恋爱中难免出现的许 多问题的能力。
一、爱情的内涵及特征
1、爱情的内涵和本质 2、爱情的特征
1、爱的内涵和本质
爱情:一对男女在自愿、平等、相互
倾慕的基础上,渴望与对方结成终生 伴侣的强烈的、持久的、牢固的、发 自内心的情感。
爱情的自然属性 爱情的社会属性
2、爱情的特征
平等互爱 专一排他 强烈持久 纯洁严肃
二、确立正确的爱情观
1、建立健康的爱情基础
2、要摆正爱情的位立健康的爱情基础
有共同的志向和理想; 基本和谐的个性和相容的兴趣爱好; 互相尊重的品格; 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 忠贞专一的恒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