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0_司马光
如何上好小学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

周晓霞文言文真的来了!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是本次教材改革语文教材中首篇以课文形式出现的文言文。
这一安排表明在完成低段储备一定的识字量之后,即可进入简短的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真的来了!我们的课堂应该如何玩出点属于文言的味道?文本,是我们借以实现教学的一个例子。
而作为正式接触文言文的首例则尤为重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课决定着孩子日后对于文言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所以将其提升到再高的重视程度都不为过。
然而这份“重”,是对于教者而言,当其面对孩子的时候,恰恰就是要表现出极度的“轻”———让孩子们轻松进入文言文世界!现就这样一个举“重”若“轻”的教学目标,围绕小学第一篇文言文该如何“玩儿”,谈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解读,“玩儿”的是故事《司马光》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原文来自《宋史·司马光传》,记载了司马光儿时的两件事———一件是其读书博闻强记;一件是其遇事机智果决。
一是学习品质,一是实践能力。
该文历来是教育孩童的范本,自古以来蒙学读本多有录入。
本次部编教材选其“破瓮救友”部分入书。
“群儿戏于庭”———这是一个游戏味十足的开场。
对于现代儿童来说,“庭”是相对陌生的场所。
“庭”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解释,而此处相关的显然是群儿可“戏”之处,属于家庭空间,一是“厅堂”,二是“堂屋阶前的空地”。
结合文义,当属“堂屋阶前的空地”。
“庭”,决定了孩子们游戏空间大而复杂:古代私家园林占地面积很大;庭中诸如树木花草、曲桥假山、亭台楼阁、……众多而复杂。
———总之,这是一个相对空旷而又远离大人的空间。
“一儿登瓮”———继续玩儿。
古有“瓮天”一词,指坐在瓮中观天,比喻见识短浅———义近“坐井观天”。
古代表示所居极其贫寒,也有“瓮牖绳枢”(以败瓮为窗牖,以绳为门枢)之说。
另有常用的“瓮中捉鳖”(比喻所欲得者已在掌握之中)。
究其本义,足以想见其大,大可容身,所以一般的孩子需要“登”方才能及。
当然,一个盛满水的“瓮”对于小孩子来说,那就极其危险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说课稿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课文。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人教课标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20 司马光 教学设计

20 司马光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学会用“别的小朋友__,可是司马光却___。
”进行思维说话训练。
3、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时候的小朋友【出示:司马光图片】,这个小朋友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九百多年了。
有趣的是这个孩子姓司马,名光,合起来姓名就叫【出示:司马光】【出示:司】真马虎,写“同”字丢掉了一小竖。
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九百多年前,【出示: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图片】玩着玩着,突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在读故事之前,老师想检查检查小朋友们的预习情况。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自读,领读,齐读。
2、去掉音节你还会读吗?【出示:去掉带音节的生字】3、老师把生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读好它吗?【出示:生字词语】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认读了生字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流利地朗读课文。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出示:标序课文】2、会读了吗?老师不相信。
哪些同学原来分读一下课文?向老师证明你们读得很棒!3、想听听老师读课文吗?老师可有要求喔:【出示要求】【播放:课文范读】【出示: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2、【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四、指导写字1、(出示:我会写)指名认读,齐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它们记住?3、生自由读贴:在写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吗?4、【出示:动态笔顺】重点、难点笔画指导。
2019-2020学年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0 司马光人教版知识点练习十四

2019-2020学年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0 司马光人教版知识点练习十四第1题【填空题】把字换一个偏旁,成为本课的生字。
谎______ 快______ 轻______ 坡______【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把能搭配的词连起来。
尖尖的______ 线长长的______ 笔清清的______ 丝细细的______ 水【答案】:第3题【填空题】写出形近字:快______ 缺______ 该______ 很______ 同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给下列的字组词(至少两个)。
假______ ______ 缸______ ______别______ ______ 慌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选一选。
捉看拿背______电视______虫子______石头______书包【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看拼音写部首rì zì pánɡ______【答案】:第7题【填空题】填空,再把句子读一读。
小朋友______慌了,有的______ ______,有的______找大人。
【答案】:第8题【填空题】选字填空。
假(如入)______水(刚缸)______别(人任)______惊(慌荒)______使(劲敬)______砸(破坡)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候”字共有______笔,第三笔是______。
【答案】:第10题【填空题】比一比,组词。
已______、己______喝______、渴______外______、处______【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将下面的词语按照结构进行归类。
光缸砸吓都快声①左右结构:______②上下结构:______③独体字结构:______【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司马光把缸砸破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教学一得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教学一得
《司马光》一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优秀品质。
引导学生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司马光这一优秀品质成为一大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这一重点,寻找几个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辩、发散想像。
⑴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在感知小朋友落水后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之表现后,我让学生讨论:这些表现对解决问题有用吗?得出结论:哭一点也没用,喊比哭好,但周围没有人在的话也没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有人来也怕晚了,总之,都不是可行之法。
在此基础上感知司马光是怎样做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司马光的聪明。
⑵在感知司马光的表现之后,我让学生发散想像:假如当时你在场,会想什么办法来救人?学生有的说:“把水缸扳倒过来,
让水流出来,让小朋友爬出来。
“有的说:“伸手去拉,把小朋友给拉出来。
”我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法是否可行,得出结论:都不如司马光的办法好。
从而使学生再次感受司马光的聪明。
⑶在教到课文结尾处,我让学生发散想像:“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脱险后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说些感谢之类的话,我再问:“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之一,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兴,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这是就会想到说些夸奖之类的话,
我再发问:“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就会说出一些感谢兼夸奖的话。
这样层层深入,就再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文以载道的教学目的。
司马光砸缸一年级课文

司马光砸缸一年级课文司马光砸缸一年级课文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儿童愿意动脑的精神,使儿童主体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司马光砸缸一年级课文,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司马光砸缸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语文教科书中的“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不少人曾经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一个小儿郎何以能够举起大石,又何以能够把大水缸砸破呢?其实对有些历史故事的细节,不必过分追究,特别是当它在历史的演进中被赋予诸多文学化、传奇化的色彩时。
这个故事源自《宋史》:“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画以为图,相当于现在大众媒体传播的效用。
由此可见,早从宋代开始司马光这个儿时故事就被当作“神童”故事的典型,在民间广泛流传了。
资料显示,至少从明代起,这个素材就被编选入一些蒙学读物中,作为儿童“聪明机智”的榜样教育后人。
而这个故事最早见诸近代意义的.学校教科书中,当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二册中有一篇文章《司马温公》:司马温公幼时,与群儿戏庭前。
有一儿,误坠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温公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得不死。
全文共43个字,基本忠实于《宋史》,配合文字描述绘有插图。
之后,这个故事又被选入了1912年出版的《最新国文教科书》。
从文字到插图,基本上都遵从了1905年的版本。
如何上好小学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

如何上好小学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作者:周晓霞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第9期文言文真的来了!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是本次教材改革语文教材中首篇以课文形式出现的文言文。
这一安排表明在完成低段储备一定的识字量之后,即可进入简短的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真的来了!我们的课堂应该如何玩出点属于文言的味道?文本,是我们借以实现教学的一个例子。
而作为正式接触文言文的首例则尤为重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课决定着孩子日后对于文言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所以将其提升到再高的重视程度都不为过。
然而这份“重”,是对于教者而言,当其面对孩子的时候,恰恰就是要表现出极度的“轻”——让孩子们轻松进入文言文世界!现就这样一个举“重”若“轻”的教学目标,围绕小学第一篇文言文该如何“玩儿’’,谫}—些自己的思考牙毗宋素。
解读,“玩儿”的是故事《司马光》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原文来自《宋史·司马光传》,记载了司马光儿时的两件事——一件是其读书博闻强记;一件是其遇事机智果决。
一是学习品质,一是实践能力。
该文历来是教育孩童的范本,自古以来蒙学读本多有录入。
本次部编教材选其“破瓮救友”部分入书。
“群儿戏于庭”——这是一个游戏味十足的开场。
对于现代儿童来说,“庭”是相对陌生的场所。
“庭”在吉代汉语中有多种解释,而此处相关的显然是群儿可“戏”之处,属于家庭空间,一是“厅堂”,二是“堂屋阶前的空地”。
结合文义,当属“堂屋阶前的空地”。
“庭”,决定了孩子们游戏空间大而复杂:古代私家园林占地面积很大;庭中诸如树木花草、曲桥假山、亭台楼阁、……众多而复杂。
——总之,这是一个相对空旷而又远离大人的空间。
“一儿登瓮”——继续玩儿。
古有“瓮天”一词,指坐在瓮中观天,比喻见识短浅——义近“坐井观天”。
古代表示所居极其贫寒,也有“瓮牖绳枢”(以败瓮为窗牖,以绳为门枢)之说。
另有常用的“瓮中捉鳖”(比喻所欲得者已在掌握之中)。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生字。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指导学习两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朋友,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有一次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
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注意读准“司、光”。
二、整体感知1、放课文录音。
学生看课文中的字。
2、自由练习读,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3、学生质疑。
4、初识生字。
三、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比一比哪些同学能把课文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评议中多功能指出学生的`优点。
,再评不足。
3、全班齐读。
四、认记生字1、抽生字卡开火车认读。
2、交流。
五、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情景。
2、观察画面,想一想:花园里除了几个小朋友在玩,还有些什么?3、课文是怎么写的呢?画的旁边出示名子: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只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4、自由读读这一句,试试能不能背下来。
5、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6、学生评读。
六、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检查,纠正写字姿势。
七、教学后记:学生会将园和圆混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2教学目标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 到 那 都 吓 叫
我会写!
司马光和几个小 花园里 朋友在 玩,一 个小朋友掉进了 大水缸 。 慌 都慌了 ,其他小朋友 , 一块大石头 司马光没有 他举起 使劲 那 砸 得救了 口缸,掉在缸里的小朋 友 。
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 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大人们会这样夸: 司马光,你真是个 同伴们会这样夸: 司马光,我真
一口大水缸 装满了水
别的小朋友看到小 伙伴掉进水缸,他们的表现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 什么不同?
①
③ ④
②
⑤
⑥
假山 水缸 惊吓 使劲
别的 慌 张 一 块 救人
叫 喊 砸破
有一回,他跟几个 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司 马 光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 跑去找大人。
假山
一不小心
大水缸
一个小朋友一边哭一边 说:“ 。”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 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 子就把缸砸破了。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 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 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 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那个落水的小朋友拉着司马光
的手说:“
。”
我最棒!
在这个故事里, 你们最佩服(pè i fu) 司马光的什么?谁能 从课文中找一个词来 回答老师的问题。
的孩子!
!
你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 小孩子吗?
有的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 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 , 有的 跑去找大人。
,有
的
,有
别 到 那 都 吓 叫
我会写!
bié
别人 告别 分别 别处 个别
dà o
早到 来到 到会 到处 回到 听到 迟到
nà
那儿 那里 那边 那是 那么 那样
d ōu
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 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
假山
了水。
大水缸
缶字旁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 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 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 跑去 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 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 子就把缸砸破了。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 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 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和几个小 花园里 朋友在 玩,一 大水缸 个小朋友掉进 慌 了都慌了 ,其他 小朋友 一块大石头 ,司马光 没有 ,他举 砸 得救了 起 , 使
Sī
јіǎ
gāng
bié
huāng
公司 假 山 水 缸 别 的 慌 张 Xià јіào kuàі shǐ 惊吓 叫 喊 一 块 使用 јì n zá pò јiù 使劲 砸去 打破 救人
《三字经》 《诗经》 《论语》
zīzhìtōngjiàn
《史记》
《资治通鉴》
司马光:姓司马,名 光。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 学家和文学家。小时酷爱
学习,遇事爱动脑筋。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司 马 光
①
③ ④
②
⑤
⑥
јіǎ gāng bié huāng 假山 水缸 别的 慌 张 xià јіào kuàі 惊吓 叫 喊 一 块 shǐјìn zá pò јiù 使劲 砸破 救人
јіǎ gāng bié huāng 假山 水缸 别的 慌 张 xià јіào kuàі 惊吓 叫 喊 一 块 shǐјìn zá pò јiù 使劲 砸破 救人
①
③ ④
②
⑤
⑥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 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 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 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 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都是 都会 都来 全都 都好 都要
xià
吓人 吓坏 惊吓 吓跑
jiào
大叫 叫人 别叫 叫声 叫好 叫门
Sī
јіǎ
gāng
bié
huāng
司 慌
Xià
假
јіào
缸
kuàі
别
shǐ
吓 使
јì n zá
叫
pò
块
јiù
sī
司马光
姓司马,名光。 北宋时期著名 的历史学家和 文学家。小时 酷爱学习,遇 事爱动脑筋。 他主持修纂了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