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第1课时)学案(精品)
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5绝对值不等式第一课时绝对值不等式(1)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

2.定理2:如果a,b,c是实数,那么|a-c|≤|a-b|+|b-c|.当且仅当 (a-b) . (b-c)≥0 时,等号成立.
几 何 解 释 : 在 数 轴 上 ,a,b,c 所 对 应 的 点 分 别 为 A,B,C, 当 点 B 在 点 A,C 之 间 时 ,|a-c|=|a-b|+|b-c|. 当 点 B 不 在 点 A,C 之 间 时 :① 点 B 在 点 A 或 点 C 上 时,|a-c|=|a-b|+|b-c|;②点B不在点A,C上时,|a-c|<|a-b|+|b-c|. 应用:利用该定理可以确定绝对值函数的值域和最值.
解析:若a=1,b=-1,则B,D不正确.若a=b=1,则C不正确.故选A.
3.若a,b,c∈R,且|a-c|<|b|,则正确的是( A ) (A)|a|<|b|+|c| (B)|a|<|b|-|c| (C)|a|>|b|+|c| (D)|a|>|b|-|c|
解析:因为||a|-|c||≤|a-c|<|b|,所以|a|-|c|<|b|,即|a|<|b|+|c|. 故选A.
自我检测
1.已知实数a,b满足ab<0,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B )
(A)|a+b|>|a-b|
(B)|a+b|<|a-b|
(C)|a-b|<||a|-|b|| (D)|a-b|<|a|+|b|
解析:因为ab<0,所以|a+b|<|a-b|.故选B.
2.若a,b∈R,则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 ) (A)|a|-|b|≤|a+b|≤|a|+|b| (B)|a|-|b|<|a-b|<|a|+|b| (C)当且仅当ab>0时,|a+b|<|a-b| (D)当且仅当ab≤0时,|a-b|=|a|-|b|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河北省张家口第三章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学案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学生了解了一些不等式(组)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能列出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来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 掌握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学会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3. 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差值比较法:作差→变形→判断差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下面的几个不等关系用什么样的不等词表示?能用简洁的数学符号表示吗?你还能列举出你周围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吗?1. 限速40km/h 的路标,表示汽车的速度v 不超过40km/h 。
2. 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应不少于2.3%。
3. a 与b 的和是非负数。
4. 大圆1O 的半径为R ,小圆2O 的半径为r ,两圆的圆心距为d ,若两圆相交,则d 需要满足什么条件?5. 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
根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000本。
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 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6. 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 的钢管截成500mm 和600mm 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 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 钢管的3倍。
7. 某厂使用两种零件A 、B,装配两种产品甲乙,该厂的生产能力是甲月产量最多2500件,乙月产量最多1200件,而组装一件产品,甲需要4个A ,2个B ;乙需要6个A ,8个B 。
某个月,该厂能用的A 最多有14000个,B 最多有12000个,用不等式将甲乙两种产品产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2021-2022版老教材数学人教A版必修5学案:3.1.1不等关系与比较大小含答案

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第1课时不等关系与比较大小学习目标1.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数学抽象、数学建模)2.能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数学抽象、数学建模)3.理解实数大小与实数运算的关系,会用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导思1.我们学过的不等号有哪些?什么是不等式?2.初中学过在数轴上表示大小,那两个实数比较大小还有别的方法吗?1.不等式的相关概念(1)不等号:<,≤,>,≥,≠;(2)不等式:由不等号表示的关系式.(1)“≤”的含义是什么?提示:<或=.(2)不等式a≥b和a≤b有怎样的含义?提示:①不等式a≥b应读作:“a大于或等于b”,其含义是a>b或a=b,等价于“a不小于b”,即若a>b或a=b中有一个正确,则a≥b正确.②不等式a≤b应读作:“a小于或等于b”,其含义是a<b或a=b,等价于“a不大于b”,即若a<b或a=b中有一个正确,则a≤b正确.2.实数a,b大小的比较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a-b>0⇔a>b如果a-b等于零,那么a=b a-b=0⇔a=b如果a-b是负数,那么a<b a-b<0⇔a<b怎样证明a>b?提示:证明a-b是正数,即a-b>0.1.辨析记忆(对的打“√”,错的打“×”).(1)不等关系“不大于3”用不等式表示为x<3. ( )(2)不等式5≥5不成立. ( )(3)若>1,则a>b. ( )提示:(1)×.用不等式表示为x≤3.(2)×.不等式5≥5表示5=5或5>5,因为5=5成立,所以不等式5≥5成立.(3)×.如=2>1,但是-2<-1.2.(教材二次开发:习题改编)大桥桥头竖立的“限重60吨”的警示牌,是指示司机要安全通过该桥,应使车和货的总重量T满足关系为( ) A.T<60 B.T>60 C.T≤60 D.T≥60【解析】选C.“限重60吨”即为T≤60.3.已知x<1,则x2+2与3x的大小关系为.【解析】x2+2-3x=(x-2)(x-1),而x<1,所以x-2<0,x-1<0,所以x2+2-3x>0,所以x2+2>3x.答案:x2+2>3x【关键能力·合作学习】类型一利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数学抽象、数学建模)1.限速40 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使汽车速度v不超过40 km/h,用不等关系表示速度的限制为.2.某工厂8月份的产量比9月份的产量少;甲物体比乙物体重;A容器不小于B容器的容积,若前一个量用a表示,后一个量用b表示,则上述事实可表示为;;.3.有如图所示的两种广告牌,其中图(1)是由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图(2)是一个矩形,从图形上确定这两个广告牌面积的大小关系,并将这种大小关系用含字母a,b的不等式表示出来.【解题指南】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如:不超过、不小于等写出不等式. 【解析】1.“不超过”即“小于或等于”,所以v≤40 km/h .答案:v≤40 km/h2.注意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转化为不等关系,8月份的产量比9月份的产量少可表示为a<b;甲物体比乙物体重可表示为a>b;A容器不小于B容器的容积可表示a≥b.答案:a<ba>ba≥b3.图(1)广告牌面积大于图(2)广告牌面积.设图(1)面积为S1,则S1=+,图(2)面积为S2,则S2=ab,所以a2+b2>ab.1.将不等关系表示成不等式(组)的思路(1)读懂题意,找准不等式所联系的量.(2)用适当的不等号连接.(3)多个不等关系用不等式组表示.2.常见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转换文字语言大于,高于,超过小于,低于,少于大于等于,至少,不低于小于等于,至多,不超过符号语言> < ≥≤【补偿训练】1.b克糖水中有a克糖(b>a>0),若再加入m克糖(m>0),搅拌糖融化后,糖水更甜了,将这个事实用一个不等式表示为.【解析】因为b克糖水中含a克糖(0<a<b)时,糖水的“甜度”为,所以若在该糖水中加入m(m>0)克糖,则此时的“甜度”是,又因为糖水会更甜,所以<.答案:<2.一辆汽车原来每小时行驶x km,如果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比原来多20 km,那么在4天内它的行程就超过2 200 km,写成不等式为;如果它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比原来少12 km,那么它原来行驶8小时的路程现在就得花9小时多的时间,用不等式表示为.【解析】①原来每小时行驶x km,现在每小时行驶(x+20)km.则不等关系“在4天内它的行程就超过2 200 km”,写成不等式为4×24×(x+20)>2 200,即96(x+20)>2 200.②原来每小时行驶x km,现在每小时行驶(x-12)km,则不等关系“原来行驶8小时的路程现在就得花9小时多的时间”,写成不等式为8x>9(x-12).答案:96(x+20)>2 200 8x>9(x-12)类型二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数学抽象、数学建模)【典例】某矿山车队有4辆载重为10 t的甲型卡车和7辆载重为6 t 的乙型卡车,有9名驾驶员.此车队每天至少要运360 t矿石至冶炼厂.已知甲型卡车每辆每天可往返6次,乙型卡车每辆每天可往返8次,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思路导引】①甲型卡车和乙型卡车的总和不能超过驾驶员人数;②车队每天至少要运360 t矿石;③甲型卡车不能超过4辆,乙型卡车不能超过7辆.【解析】设每天派出甲型卡车x辆,乙型卡车y辆,则即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的三注意(1)适用条件:当问题中同时满足几个不等关系时,应用不等式组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另外若问题中有几个变量,则选用几个字母分别表示这些变量即可.(2)全:解决这类有多个不等关系的问题时,要注意根据题设将所有不等关系都找出来.(3)读:若有表格、图象等,读懂表格、图象对解决这类问题很关键.1.某校高一年级的213名同学去科技馆参观,租用了某公交公司的x辆公共汽车.如果每辆车坐30人,则最后一辆车不空也不满.则题目中所包含的不等关系为.【解析】根据题意得:答案:2.某家电生产企业计划在每周工时不超过40 h的情况下,生产空调、彩电、冰箱共120台,且冰箱至少生产20台.已知生产这些家电产品每台所需工时如表:家电名称空调彩电冰箱工时/h若每周生产空调x台、彩电y台,试写出满足题意的不等式组.【解析】由题意,知x≥0,y≥0,每周生产冰箱(120-x-y)台.因为每周所用工时不超过40 h,所以x+y+(120-x-y)≤40,即3x+y≤120.又每周至少生产冰箱20台,所以120-x-y≥20,即x+y≤100.所以满足题意的不等式组为【拓展延伸】列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1)关注限制条件:实际应用问题中往往有2到3个限制条件,应先分析这些限制条件,并用不等式表示;(2)关注变量范围:要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确定变量的范围,并在不等式组中表示出来.【拓展训练】有学生若干人,住若干宿舍,如果每间住4人,那么还余19人,如果每间住6人,那么只有一间不满但不空,求宿舍间数和学生人数.【解析】设宿舍x间,则学生(4x+19)人,依题意解得<x<.因为x∈N*,所以x=10,11或12,学生人数为:59,63,67.故宿舍间数和学生人数分别为10间59人,11间63人或12间67人. 【补偿训练】1.某校对高一美术生划定录取分数线,专业成绩x不低于95分,文化课总分y高于380分,体育成绩z超过45分,用不等式组表示为.【解析】“不低于”即“≥”,“高于”即“>”,“超过”即“>”,所以答案:2.用锤子以均匀的力敲击铁钉钉入木板,随着铁钉的深入,铁钉所受的阻力会越来越大,使得每次钉入木板的钉子长度后一次为前一次的(k∈N*),已知一个铁钉受击3次后全部进入木板,且第一次受击后进入木板部分的铁钉长度是钉长的,请从这个实例中提炼出一个不等式组为.【解析】依题意得第二次钉子没有全部进入木板第三次全部进入木板所以(k∈N*).答案:(k∈N*)类型三比较大小(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 角度1 作差法比较大小【典例】若f(x)=3x2-x+1,g(x)=2x2+x-1,则f(x)与g(x)的大小关系是( ) A.f(x)<g(x) B.f(x)=g(x)C.f(x)>g(x)D.随x值变化而变化【思路导引】作差,根据差的正负判断.【解析】选C.f(x)-g(x)=(3x2-x+1)-(2x2+x-1)=x2-2x+2=(x-1)2+1>0,所以f(x)>g(x).本例中若g(x)=3x2+x,试比较f(x)与g(x)的大小关系.【解析】f(x)-g(x)=(3x2-x+1)-(3x2+x)=-2x+1,当-2x+1>0,x<时,f(x)>g(x) ;当-2x+1=0,x=时,f(x)=g(x);当-2x+1<0,x>时,f(x)<g(x).角度2 作商法比较大小【典例】已知a>0,b>0且a≠b,比较a a b b与(ab的大小.【思路导引】作商,利用指数运算的性质变形,判断商与1的关系.【解析】因为a>0,b>0且a≠b,所以==,当a>b>0时,>1,>0,>1,此时a a b b>(ab;当b>a>0时,<1,<0,>1,此时a a b b>(ab,综上所述a a b b>(ab.1.关于作差法比较大小对差式的变形是判断差式正负的关键,常用的变形有配方、通分、因式分解、分母有理化等.2.关于作商法比较大小多用于指数式的比较,对商式一般利用指数的运算性质,通过约分、化同次等方法,比较与1的大小.1.已知a>0,b>0,且a≠b,比较+与a+b的大小.【解析】因为-(a+b)=-b+-a=+=(a2-b2)=(a2-b2)=,又因为a>0,b>0,a≠b,所以(a-b)2>0,a+b>0,ab>0.所以-(a+b)>0,所以+>a+b.2.设a>0,b>0,且a≠b,试比较a a b b,a b b a的大小.【解析】因为=a a-b·b b-a=,(1)若0<a<b,则0<<1,a-b<0;故>1,(2)若0<b<a,则>1,a-b>0;故>1.综上,a a b b>a b b a.【拓展延伸】作差法比较大小的一般步骤第一步:作差;第二步:变形,常采用配方、因式分解等恒等变形手段,将“差”化成“和”或“积”;第三步:定号,就是确定是大于0,等于0,还是小于0(不确定的要分情况讨论);最后得结论.概括为“三步一结论”,这里的“定号”是目的,“变形”是关键. 【拓展训练】已知a,b为正实数,试比较+与+的大小. 【解题指南】注意结构特征,尝试用作差法或者作商法比较大小.【解析】方法一:(作差法)-(+)=+=+= =.因为a,b为正实数,所以+>0,>0,(-)2≥0,所以≥0,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所以+≥+(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方法二:(作商法)======1+≥1,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因为+>0,+>0,所以+≥+(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方法三:(平方后作差)因为=++2,(+)2=a+b+2,所以-(+)2=.因为a>0,b>0,所以≥0,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又+>0,+>0,故+≥+(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补偿训练】(1)已知a>b>c>0,试比较与的大小;(2)比较2x2+5x+3与x2+4x+2的大小.【解析】(1)-====.因为a>b>c>0,所以a-b>0,ab>0,a+b-c>0.所以>0,即>.(2)(2x2+5x+3)-(x2+4x+2)=x2+x+1=+.因为≥0,所以+≥>0,所以(2x2+5x+3)-(x2+4x+2)>0,所以2x2+5x+3>x2+4x+2.【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教材二次开发:习题改编)已知a,b分别对应数轴上的A,B两点坐标,且A在原点右侧,B在原点的左侧,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a-b≤0 B.a+b<0C.|a|>|b|D.a-b>0【解析】选D.a>0,b<0,所以a-b>0.2.已知a∈R,p=a2-4a+5,q=(a-2)2,则p与q的大小关系为( )A.p≤qB.p≥qC.p<qD.p>q【解析】选D.p-q=a2-4a+5-(a-2)2=1>0,所以p>q.3.某地规定本地最低生活保障金x元不低于1 000元,则这种不等关系写成不等式为.【解析】因为最低生活保障金x元不低于1 000元,所以x≥1 000.答案:x≥1 0004.某杂志原来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根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相应减少2 000本,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单价设为x元,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的不等式为.【解析】由题意,销售的总收入为x万元,所以“销售的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用不等式可以表示为x≥20.答案:x≥20【新情境·新思维】已知函数f(x)=x2+4x+c,则f(1),f(2),c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解析】f(1)=5+c,f(2)=12+c,则c<f(1)<f(2).答案:c<f(1)<f(2)。
高中数学 第三章 不等式 3.1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新人教A版高二必修5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准确表达两个重要不等式;理解它们成立的条件和意义;能正确运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求最值.(2) 能力目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提炼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3) 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积极探索;通过去伪存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理性思维和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及应用定理求最值.【教学难点】在求最值时如何正确运用定理.【教学过程】Ⅰ.引言:某人中秋节到超市买两斤糖果,不巧超市的电子秤坏了,但超市还有一个不等臂但刻度准确的坏天平,于是售货员先把糖果放在天平的左侧称出“一斤”,再拿出一些糖果放在天平的右侧称出“一斤”,然后把两次称出的糖果合在一起给了他,并且解释:“一边多一边少,加在一起就正好.”这种称法准确么?如果不准确,那么是称多了还是称少了?【分析】设天平左右两侧力臂长分别为1l 、2l ,两次称得的糖果实际重量为x 、y 则:12xl l =,12l yl =, ∴2112l l x y l l +=+ 这个数比2大还是小呢?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10页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一节的正文及例1,看看能否在课本中找到答案。
同时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糖果给多了还是少了?你用什么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2.除定理外还有一个重要不等式,内容是什么?它与定理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3.认真分析例1及其证明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示?Ⅱ. 阅读课文,找寻答案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问题1和问题2,引出本节知识一.两重要不等式如果,a b R ∈那么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定理 如果,a b 是正数,那么2a 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想一想:“当且仅当”的含义是什么?介绍2a b +叫做a 、b 叫做a 、b 的几何平均数. 数列解释: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的正项等比中项.Ⅲ.例题精析,去伪存真二.定理应用例1. 已知,x y 都是正数,求证:(1)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如果和x y +是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214S . 回答问题3,得出:最值问题;2.利用定理可以求解:和一定求积的最值;积一定求和的最值.3.利用定理求最值应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指出“一正”即满足定理成立的条件;“二定”即求和的最小值则积应为定值,求积的最大值则和应为定值;“三相等”即要保证求出的最值可以取到. 三个条件在利用定理求最值时缺一不可. 练习1.(1)已知0x ≠,当x 取什么值时,2281x x+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2)已知02x <<,当x 取什么值时, (2)x x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投影学生的解题过程,让其他学生分析是否完整,并思考这两个问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第一个小题还可以利用第一个重要不等式;第二小题可以利用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求法).练习2.下列问题的解法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指出错误原因.(1)求函数1y x x=+(0)x ≠的值域.解:112y x x x x=+=≥ [)12.y x x∴=++∞函数的值域为, (2)求函数3(32),02y x x x ⎛⎫=-∈ ⎪⎝⎭,的最大值.解:302x <<320x ∴-> ()32y x x ∴=-≤22323()(),22x x x +--= ∴函数没有最大值.(3)求函数y =. 解:240,0x +>>y ∴=≥2142,4x =+∴函数的最小值为2.带领学生分析:练习1错误原因:忽略了自变量取负值的情况;练习2错误原因:不满足和(32)x x +-为定值;练习3错误原因=不可能成立. 并且给出第(1)(2)小题的正确解法. 再次强调“一正”即满足定理成立的条件;“二定”即求和的最小值则积应为定值,求积的最大值则和应为定值;“三相等”即要保证求出的最值可以取到。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人教A版必修)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从容说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一系列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并充分认识不等关系的存在与应用,这是学习本章的基础,也是不等关系在本章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对不等关系的相关素材,用数学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完成量与量的比较的过程,即能用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把这些不等关系表示出来,也就是建立不等式数学模型的过程,这是学习本章第三节的基础.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学生易于处理的问题,用意在于让学生注意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衷地产生用数学工具研究不等关系的愿望,这也是学生学习本章的情感基础.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应用观察、抽象归纳、思考、交流、探究,得出数学模型,进行启发式教学并使用投影仪辅助.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体会不等量关系存在的普遍性及研究的必要性;2.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研究含有简单的不等关系的问题;3.理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难点1.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准确地表示不等关系;2.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投影仪、胶片、三角板、刻度尺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情境建立不等观念,并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2.了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3.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法,按照阅读、思考、交流、分析,抽象归纳出数学模型,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2.教师提供问题、素材,并及时点拨,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3.设计较典型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去感受、体验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量关系,鼓励学生用数学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使学生感受数学、走进数学、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2.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广泛参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主动、积极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学习质量;3.通过对富有实际意义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顽强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去感受数学的应用性,体会数学的奥秘与数学的简洁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数量关系.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实例1:某天的天气预报报道,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26℃.生实例2:对于数轴上任意不同的两点A、B,若点A在点B的左边,则x a<x b.(老师协助画出数轴草图)生实例3:若一个数是非负数,则这个数大于或等于零.实例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实例5: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这么多,说明课前的预习量很充分,学习数学的兴趣浓,此时老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推进新课师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例子联系了现实生活,又考虑到数学上常见的数量关系,非常好.而且大家已经考虑到本节课的标题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所举的实例都是反映不等量关系,这将暗示我们这节课的效果将非常好.(此时,老师用投影仪给出课本上的两个实例)实例6:限时40 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40 km/h.实例7: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2.3%.[过程引导]师能够发现身边的数学当然很好,这说明同学们已经走进了数学这门学科,但作为我们研究数学的人来说,能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完成这些量与量的比较过程,这是我们每个研究数学的人来说必须要做的,那么,我们可以用我们所研究过的什么知识来表示这些不等关系呢?生可以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表示.师什么是不等式呢?生用不等号将两个解析式连结起来所成的式子叫不等式.(老师给出一组不等式-7<-5;3+4>1+4;2x≤6;a+2≥0;3≠4.目的是让同学们回忆不等式的一些基本形式,并说明不等号“≤,≥”的含义,是或的关系.回忆了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组学生自然而然就清楚了)师能用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把这些不等关系表示出来,也就是建立不等式数学模型的过程,通过对不等式数学模型的研究,反过来作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这才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此时,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说出自己的观点.)[合作探究]生我们应该先像实例2那样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把上述实例中的不等量关系表示出来.师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把上述实例中的不等量关系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一一表示出来.那应该怎么样来表示呢?(学生轮流回答,老师将答案相应地写在实例后面)生上述实例中的不等量关系用不等式表示应该为32℃≤t≤26℃.生可以表示为x≥0.(此时,学生有疑问,老师及时点拨,可以画出图形.让学生板演)(老师顺便画出三角形草画)生|AC|+|BC|>|AB|(只需结合上述三角形草图).生 |AB |+|BC |>|AC |、|AC |+|BC |>|AB |、|AB |+|AC |>|BC |.生 |AB |-|BC |<|AC |、|AC |-|BC |<|AB |、|AB |-|AC |<|BC |.交换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也可以.生 如果用v 表示速度,则v≤40 km/h.生 f≥2.5%或p≥2.3%.(此时,一片安静,同学们在积极思考)生 这样表达是错误的,因为两个不等量关系要同时满足,所以应该用不等式组来表示此实际问题中的不等量关系,即可以表示为⎩⎨⎧≥≥%.3.2%,5.2p f 生 也可表示为f≥2.5%且p≥2.3%.师 同学们看这两位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生 (齐答)大家齐声说,都可以.师 同学们的思考很严密,很好!应该用不等式组来表示此实际问题中的不等量关系,也可以用“且”的形式来表达.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83页练习1、2.(老师让学生轮流回答,学生回答很好.此时,同学们已真正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状态,老师再用投影仪给出课本上的三个问题.问题是数学研究的核心,以问题展示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意识)【问题1】 设点A 与平面α的距离为d,B 为平面α上的任意一点. [活动与探究]师 请同学们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表示出此问题中的不等量关系.(此时,教室一片安静,同学们在积极思考,时间较长,老师应该及时点拨) [方法引导]师 前面我们借助图形来表示不等量关系,这个问题是否可以?(可以让学生板演,结合三角形草图来表达)过点A 作AC ⊥平面α于点C ,则d=|AC |≤|AB |. 师 这位同学做得很好,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应该贯穿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师 请同学们继续来处理问题2. [合作探究]【问题2】 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 000本.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 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呢?生 可设杂志的定价为x 元,则销售量就减少2.01.05.2⨯-x 万本.师 那么销售量变为多少呢?如何表示?生 可以表示为)2.01.05.28(⨯--x 万本,则总收入为x x )2.01.05.28(⨯--万元. 〔老师板书,即销售的总收入为不低于20万元的不等式表示为)2.01.05.28(⨯--x x≥20〕 师 是否有同学还有其他的解题思路?生 可设杂志的单价提高了0.1n 元,(n ∈N *), (下面有讨论的声音,有的同学存在疑问,此时老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设?生 我只考虑单价的增量.师 很好,请继续讲.生 那么销售量减少了0.2n 万本,单价为(2.5+0.1n)元,则也可得销售的总收入为不低于20万元的不等式,表示为(2.5+0.1n)(8-0.2n)≥20.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表述得很准确.请同学们对两种解法作比较.(留下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师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第三个问题. [合作探究]【问题3】 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 000 mm 的钢管截成500 mm 和600 mm 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 mm 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 mm 钢管的3倍.怎样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师 假设截得500 mm 的钢管x 根,截得600 mm 的钢管y 根.根据题意,应当有什么样的不等量关系呢?生 截得两种钢管的总长度不能超过4 000 mm.生 截得600 mm 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 mm 钢管的3倍.生 截得两种钢管的数量都不能为负.师 上述的三个不等关系是“或”还是“且”的关系呢?生 它们要同时满足条件,应该是且的关系.生 由实际问题的意义,还应有x,y ∈N.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思维很严密.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不等式组来表示此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呢?生 要同时满足上述三个不等关系,可以用下面的不等式组来表示:⎪⎪⎪⎩⎪⎪⎪⎨⎧∈≥≥≥≤+.,,0,0,3,40000600500N y x y x y x y x 师 这位同学回答很准确.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如何用不等式或不等组把实际问题中所隐含的不等量关系表示出来,这一点掌握得很好.请同学们再完成下面这个练习. 课堂练习练习:若需在长为4 000 mm 的圆钢上,截出长为698 mm 和518 mm 两种毛坯,问怎样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组?分析:设截出长为698 mm 的毛坯x 个和截出长为518 mm 的毛坯y 个,把截取条件数学化地表示出来就是:⎪⎪⎩⎪⎪⎨⎧∈≥≥≤+.,,0,0,4000518698N y x y x y x(练习可让学生板演,老师结合学生具体完成情况作评析,特别应注意x≥0,y≥0,x,y ∈N ) 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何体会?生 我感到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我更加喜爱数学了.生 本节课我们还进一步巩固了初中所学的二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且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不等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师 我来补充一下,在用二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时,思维要严密、规范,并且要注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综合应用.(慢慢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来归纳总结,将所学的知识,结合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进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布置作业第84页习题3.1A 组4、 5.板书设计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 实例 方法引导 方法归纳 如何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 实例剖析(知识方法应用) 小结 实际问题中不等量关系? 示范解题备课资料 一、备用习题1.一个化肥厂生产甲、乙两种混合肥料,生产1车皮甲种肥料需要的主要原料是磷酸盐4吨、硝酸盐18吨;生产1车皮乙种肥料需要的主要原料是磷酸盐1吨、硝酸盐15吨.现有库存磷酸盐10吨、硝酸盐66吨,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请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把此实例中的不等量关系表示出来.分析:设x,y 分别为计划生产甲、乙两种混合肥料的车皮数,则⎪⎪⎩⎪⎪⎨⎧≥≥≤+≤+.0,0,661518,104y x y x y x 2.某年夏天,我国遭受特大洪灾,灾区学生小李家中经济发生困难.为帮助小李解决开学费用问题,小李所在班级学生(小李除外)决定承担这笔费用.若每人承担12元人民币,则多余84元;若每人承担10元,则不够;若每人承担11元,又多出40元以上.问该班共有多少人?这笔开学费用共多少元?请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把此实例中的不等量关系表示出来,不必解答.分析:设该班共有x 人,这笔开学费用共y 元,则⎪⎪⎩⎪⎪⎨⎧∈=-=-.,4011,10,8412*N x y x y x y x <. 3.制定投资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可能获得的盈利,而且要考虑可能出现的亏损.某投资人打算投资甲、乙两个项目.根据预测,甲、乙项目可能的最大亏损分别为30%和10%.投资人计划投资金额不超过10万元,要求确保可能的资金亏损不超过1.8万元.请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把此实例中的不等量关系表示出来.分析:设投资人分别用x 万元、y 万元投资甲、乙两个项目,由题意,知⎪⎪⎩⎪⎪⎨⎧≥≥≤+≤+.0,0,8.11.03.0,10y x y x y x4.某企业生产A 、B 两种产品,A 产品的单位利润为60元,B 产品的单位利润为80元,两种产品都需要在加工车间和装配车间进行生产,每件A 产品在加工车间和装配车间各需经过0.8 h 和2.4 h ,每件B 产品在两个车间都需经过1.6 h ,在一定时期中,加工车间最大加工时间为240 h ,装配车间最大生产时间为288 h.请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把此实例中的不等量关系表示出来.分析:设该企业分别生产A 产品x 件、B 产品y 件,则⎪⎪⎩⎪⎪⎨⎧∈≥≤+≤+.,0,,2886.14.2,2406.18.0Z y x y x y x y x 二、课外探究 开放性问题已知:不等式组⎪⎪⎪⎩⎪⎪⎪⎨⎧∈≥≥=+≥+,,,1,1,100,50N y x y x y x y x 你能举出符合此不等式组的实际问题吗?3.1.2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二)从容说课本节课的研究是对初中不等式学习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实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利用不等式更好地研究不等关系,也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解不等式以及对不等式的证明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将让学生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了解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并能给出严格的理论证明,能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证明,进而更深一层次地从理性角度建立不等观念.这是学习本节课的目的也是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在本章的地位与作用.对实数基本理论的复习,教师应作好点拨,利用数轴数形结合,做好归纳总结.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师应指导学生用数学观点与等式的基本性质作类比、归纳、逻辑分析,并鼓励学生从理性角度去分析量与量的比较的过程,进而能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课外作业仍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学生易于处理的实际问题,用意在于让学生注意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研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必要性,这也是学生学习本学时的情感基础.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用再现、回忆得出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和证明不等式的一些性质.应用观察、类比、归纳、逻辑分析、思考、交流、探究,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证明.进行启发、探究式教学并使用投影仪辅助.教学重点 1.利用数轴,数形结合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2.了解不等式性质研究的必要性及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3.能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教学难点1.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时对差的合理变形;2.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教具准备投影仪、胶片、三角板、刻度尺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利用数轴,数形结合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与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证明不等式的一些性质;2.通过回忆与复习学生所熟悉的等式性质类比得出不等的一些基本性质;3.在了解不等式一些基本性质的基础之上能利用它们来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法,按照联想、类比、思考、交流、逻辑分析、抽象应用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2.教师提供问题、素材,并及时点拨,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3.设计较典型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去感受、体验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量关系并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鼓励学生用数学观点进行类比、归纳、抽象,使学生感受数学、走进数学、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2.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广泛参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主动、积极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学习质量;3.通过对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顽强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去感受数学的应用性,体会数学的奥秘、数学的简洁美、数学推理的严谨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体会到现实世界存在大量的不等量关系,并且研究了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为了利用不等式更好地研究不等量关系及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我们需要对不等式的性质有必要的了解.推进新课师我们已学习过等式、不等式,同学们还记得等式的性质吗?生等式有这样的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或都乘以,或都除以(除数不为零)同一个数,所得到的仍是等式.师很好!当我们开始研究不等式的时候,自然会联想到,是否有与等式相类似的性质,也就是说,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或都乘以,或都除以(除数不为零)同一个数,结果将会如何呢?(此时很快能让学生进入对初中所学过的不等式三条基本性质的回忆与复习)师一般地说,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三条: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_________.(让同学回答)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________.(让同学回答)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________.(让同学回答) [过程引导]师 不等式的这三条基本性质,都可以用数学的符号语言表达出来.(让三位同学板演) 性质1:a <b a +c <b +c (或a -c <b -c );a >b a +c >b +c (或a -c >b -c ).性质2:a <b 且c >0⇒ac <bc (或cb c a <);a >b 且c >0ac >bc (或c b c a >).性质3:a <b 且c <0⇒ac >bc (或c b c a >);a >b 且c <0ac <bc (或c b c a <). (用数学符号表达不等式的性质,目的是为下面用符号进行不等式性质与证明打基础,给学生也有一适应过程.老师对学生的板演作点评)师 性质2、性质3两条性质中,对a 、b 、c 有什么要求?生 对a 、b 没什么要求,特别要注意c 是正数还是负数.师 很好,c 可以为零吗?生 c 不能为零.因为c 为零时,任何不等式两边都乘以零就变成等式了.若是“≤”或“≥”则可以.师 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思维既严谨又周到.师 对于不等式的这三条基本性质,我们不仅要理解这三条性质,还要能灵活运用.在初中,我们对这三条性质只是作了感性的归纳,现在我们应对它给出严格的证明,只有这样应用这些性质才能有理有据. (学生已迫不及待)生(齐声)那我们来给出严格的证明吧.(此处,说明老师点拨很到位.真正体现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师 为了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给出严格证明,我们还有必要回忆实数的基本性质. (此时学生对这一名词肯定感到生疏,老师在黑板上应很快给出数轴)[教师精讲]师 若点A对应的实数为a ,点B对应的实数为b ,因为点A在点B的左边,所以可得a >b .a >b 表示a 减去b 所得的差是一个大于0的数即正数,即a >b ⇒a -b >0.它的逆命题是否正确?生 显然正确.师 类似地,如果a <b ,则a 减去b 是负数,如果a =b ,则a 减去b 等于0,它们的逆命题也正确.一般地,a >b ⇒a -b >0;a =b ⇒a -b =0;a <b ⇒a -b <0.师 这就是实数的基本性质的一部分,还有任意两个正数的和与积都是正数等.等价符号左边不等式反映的是实数的大小顺序,右边不等式反映的则是实数的运算性质,合起来就成为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它是不等式这一章的理论基础,是证明不等式以及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师 由实数的基本性质可知,我们如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呢?生 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师 很好.请同学们思考下面这个问题.(此时,老师用投影仪给出问题) [合作探究]【问题1】 已知x≠0,比较(x 2+1)2与x 4+x 2+1的大小.(问题是数学研究的核心,此处以问题展示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意识) (让学生板演,老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作点评)解:(x 2+1)2-x 4-x 2-1=x 4+2x 2+1-x 4-x 2-1=x 2,由x≠0,得x 2>0,从而(x 2+1)2>x 4+x 2+1.(学生对x≠0,得x 2>0在说理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师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比较复杂的问题,请大家都来开动脑筋,认真审题,仔细分析. (让学生板演,老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作点评)【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a ≠b ). (1)2b a +与ba 112+ (a >0,b >0); (2)a 4-b 4与4a 3(a -b ).师 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常根据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的关系,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来确定.解:(1))(2)()(24)(22112222b a b a b a ab b a b a ab b a ba b a +-=+-+=+-+=+-+, ∵a >0,b >0且a ≠b ,∴a +b >0,(a -b )2>0. ∴ba b a b a b a 11220,)(2)(2+++->即>. (2)a 4-b 4-4a 3(a -b )=(a -b )(a +b )(a 2+b 2)-4a 3(a -b)=(a -b )(a 3+a 2b +ab 2+b 3-4a 3)=(a -b )[(a 2b -a 3)+(ab 2-a 3)+(b 3-a 3)]=-(a -b )2(3a 2+2ab +b 2)=-(a -b )2[2a 2+(a +b )2],∵2a 2+(a +b )2≥0(当且仅当a =b =0时取等号),又a ≠b ,∴(a -b )2>0,2a 2+(a +b )2>0.∴-(a -b )2[2a 2+(a +b )2]<0.∴a 4-b 4<4a 3(a -b).师 同学们完成得很好,证明不等式时,应注意有理有据、严谨细致,还应条理清晰.比较大小常用作差法,一般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变形常用的手段是分解因式和配方,前者将“差”变为“积”,后者将“差”化为一个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也可两者并用. (此时,老师用投影仪给出下列问题) [合作探究]【问题2】 求证:(1)a >b 且c >0⇒ac >bc ;(2)a >b a +c >b +c .师请同学们思考第一小问该如何证明?生 可用实数的基本性质,∵a >b ,∴a -b >0.又∵c >0,由任意两个正数的积都是正数可得(a -b )c >0,即ac >bc.师 这位同学证明的思路很好,很严密.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证明思路吗?生 ac -bc =(a -b )c ,∵a >b ,∴a -b >0.又∵c >0,由任意两个正数的积都是正数可得(a -b )c >0,所以得证.师 这位同学证明得是否正确?生 正确.师 这两位同学的证明都正确,请同学们认真地审视一下,比较这两位同学证题思路的区别与联系.生 第一位同学的证明是由条件到结论,第二位同学的证明是由结论到条件,即寻找结论成立的条件.师回答得非常好,这位同学看出了两种证明方法的本质.由条件到结论,由结论到条件,这是我们证明问题经常采用的思路.(按照教材对不等式的证明要求,此处对不等式证明的分析法与综合法没有点明,只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了解不等式证明的分析法与综合法的证题思路)师 请同学继续思考第二小问该如何证明?生 可由结论到条件,a +c -(b +c )=a -b ,∵a >b ,∴a -b >0,∴a +c >b +c .师 这位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有理有据,严谨细致,也很有条理清晰.别的同学有问题吗?生(齐声)没问题.师 这说明同学们对不等式的证明思路掌握得很好.师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请大家继续开动脑筋,认真审题,仔细分析. (此处,老师再一次这样说的目的是能够激发起同学们克服难题的欲望,进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时,老师用投影仪给出本课时的例2) [例题剖析]已知a >b >0,c <0,求证:b c a c >.师 前面我们已经利用不等式及实数的基本性质证明了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请同学思考此该如何证明?生 可由条件到结论.∵a >b >0,两边同乘以正数ab 1,得b 1>a 1,即a 1<b 1b .又∵c <0,∴b c a c >.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通过此例的解答可以看出,本课时,同学们对简单不等式的证明掌握得非常好.希望同学们课后进一步探究,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实数的性质应用既要严密、规范,又要灵活,才能达到要求. 课堂小结常用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证明:(1)a >b ,b >c ⇒a >c ;a >b ,b >c ⇒a -b >0,b -c >0⇒ (a -b )+(b -c )>0⇒a -c >0a >c .(2)a >b a +c >b +c ;a >b ⇒a -b >0⇒ (a -b )+(c -c )>0⇒ (a +c )-(b +c )>0⇒a +c >b +c .(3)a >b ,c >0⇒ac >bc ;a >b ,c >0⇒a -b >0,c >0⇒ (a -b )c >0⇒ac -bc >0⇒ac >bc .(4)a >b ,c <0⇒ac <bc .a >b ,c <0⇒a -b >0,c <0⇒ (a -b )c <0⇒ac -bc <0⇒ac <bc .。
最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人教A版高中数学目录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 函数y=Asin(ωx+ψ)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1.3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2.2双曲线2.3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变化率与导数3.2导数的计算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变化率与导数1.2导数的计算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定积分的概念1.6微积分基本定理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2排列与组合1.3二项式定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选修3-1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第二讲古希腊数学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五讲微积分的诞生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第七讲千古谜题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选修3-2选修3-3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第四讲球面三角形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选修3-4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选修4-1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选修4-2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选修4-3选修4-4第一讲坐标系第二讲参数方程选修4-5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选修4-6第一讲整数的整除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选修4-7第一讲优选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选修4-9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高中人教版(B)教材目录介绍必修一第一章集合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第二章函数2.1 函数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3 函数的应用(Ⅰ)2.4 函数与方程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3.1 指数与指数函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3.3 幂函数3.4 函数的应用(Ⅱ)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 空间几何体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 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2.2 直线方程2.3 圆的方程2.4 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3 变量的相关性第三章概率3.1 随机现象3.2 古典概型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 概率的应用必修四第一章基本初等函(Ⅱ)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向量的线性运算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4 向量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和角公式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必修五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 数列2.2 等差数列2.3 等比数列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均值不等式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与量词1.2 基本逻辑联结词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3.2 导数的运算3.3 导数的应用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四章框图选修4-5第一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2 基本不等式1.3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4 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1.5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第二章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2.1 柯西不等式2.2 排序不等式2.3 平均值不等式(选学)2.4 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第三章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3.1 数学归纳法原理3.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第三章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预习课本P72~74,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如何用不等式(组)来表示不等关系?(2)比较两数(或式)的大小有哪些常用的方法?(3)不等式的性质有哪几条?[新知初探]1.不等式的概念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比较两个实数a ,b 大小的依据3.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 >b ⇔b <a ; (2)传递性:a >b ,b >c ⇒a >c ; (3)可加性:a >b ⇒a +c >b +c ; 推论(同向可加性):⎭⎬⎫a >bc >d ⇒a +c >b +d ;(4)可乘性:⎭⎬⎫a >b c >0⇒ac >bc ;⎭⎬⎫a >bc <0⇒ac <bc ; 推论(同向同正可乘性):⎭⎬⎫a >b >0c >d >0⇒ac >bd ;(5)正数乘方性:a >b >0⇒a n >b n (n ∈N *,n ≥1); (6)正数开方性:a >b >0⇒n a >nb (n ∈N *,n ≥2).[点睛] (1)在应用不等式时,一定要搞清它们成立的前提条件.不可强化或弱化成立的条件.(2)要注意“箭头”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也就是说每条性质是否具有可逆性.[小试身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等式x ≥2的含义是指x 不小于2( )(2)若a <b 或a =b 之中有一个正确,则a ≤b 正确( ) (3)若a >b ,则ac >bc 一定成立( ) (4)若a +c >b +d ,则a >b ,c >d ( )解析:(1)正确.不等式x ≥2表示x >2或x =2,即x 不小于2,故此说法是正确的. (2)正确.不等式a ≤b 表示a <b 或a =b .故若a <b 或a =b 中有一个正确,则a ≤b 一定正确.(3)错误.由不等式的可乘性知,当不等式两端同乘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因此由a >b ,则ac >bc 不一定成立,故此说法是错误的.(4)错误.取a =4,c =5,b =6,d =2,满足a +c >b +d ,但不满足a >b ,故此说法错误.答案:(1)√ (2)√ (3)× (4)×2.已知a +b >0,b <0,那么a ,b ,-a ,-b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b >-a B .a >-b >-a >b C .a >-b >b >-aD .a >b >-a >-b解析:选C 法一:∵A 、B 、C 、D 四个选项中,每个选项都是唯一确定的答案,∴可用特殊值法.令a =2,b =-1,则有2>-(-1)>-1>-2, 即a >-b >b >-a .法二:∵a +b >0,b <0,∴a >-b >0,-a <b <0, ∴a >-b >0>b >-a ,即a >-b >b >-a .3.设a ,b 是非零实数,若a <b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a 2<b 2B .ab 2<a 2bC.1ab 2<1a 2bD.b a <a b解析:选C 因为a <b ,故b -a >0, 所以1a 2b -1ab 2=b -a a 2b 2>0,故1a 2b >1ab 2. 4.当m >1时,m 3与m 2-m +1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解析:∵m 3-(m 2-m +1)=m 3-m 2+m -1=m 2(m -1)+(m -1) =(m -1)(m 2+1).又∵m >1,故(m -1)(m 2+1)>0. 答案:m 3>m 2-m + 1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典例] 某家电生产企业计划在每周工时不超过40 h 的情况下,生产空调、彩电、冰箱共120台,且冰箱至少生产20台.已知生产这些家电产品每台所需工时如下表:家电名称 空调 彩电 冰箱 工时(h)121314若每周生产空调x [解] 由题意,知x ≥0,y ≥0,每周生产冰箱(120-x -y )台.因为每周所用工时不超过40 h ,所以12x +13y +14(120-x -y )≤40,即3x +y ≤120;又每周至少生产冰箱20台, 所以120-x -y ≥20,即x +y ≤100. 所以满足题意的不等式组为⎩⎪⎨⎪⎧3x +y ≤120,x +y ≤100,x ≥0,x ∈N *,y ≥0,y ∈N *.1.将不等关系表示成不等式的思路 (1)读懂题意,找准不等式所联系的量.(2)用适当的不等号连接. (3)多个不等关系用不等式组表示.2.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在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时,应注意必须是具有相同性质,可以进行比较时,才可用,没有可比性的两个(或几个)量之间不能用不等式(组)来表示.[活学活用]1.雷电的温度大约是28 000 ℃,比太阳表面温度的4.5倍还要高.设太阳表面温度为t ℃,那么t 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太阳表面温度的4.5倍小于雷电的温度,即4.5t <28 000. 答案:4.5t <28 0002.一辆汽车原来每天行驶x km ,如果该汽车每天行驶的路程比原来多19 km ,那么在8天内它的行程将超过2 200 km ,用不等式表示为________.解析:因为该汽车每天行驶的路程比原来多19 km ,所以汽车每天行驶的路程为(x +19)km ,则在8天内它的行程为8(x +19)km ,因此,不等关系“在8天内它的行程将超过2 200 km ”可以用不等式8(x +19)>2 200来表示.答案:8(x +19)>2 200不等式的性质[典例] (1)已知b <2a,3d <c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2a -c >b -3d B .2ac >3bd C .2a +c >b +3dD .2a +3d >b +c(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a ∈R ,则(a 2+2a -1)3>(a -2)3 B .若a ∈R ,则(a -1)4>(a -2)4 C .若0<a <b ,则⎝⎛⎭⎫13a >⎝⎛⎭⎫13bD .若0<a <b ,则a 3<b 3[解析] (1)由于b <2a,3d <c ,则由不等式的性质得b +3d <2a +c ,故选C.(2)对于A ,因为(a 2+2a -1)-(a -2)=a 2+a +1=⎝⎛⎭⎫a +122+34>0,所以a 2+2a -1>a -2,则(a 2+2a -1)3>(a -2)3,故A 选项说法正确;对于B ,当a =1时,(a -1)4=0,(a -2)4=1,所以(a -1)4>(a -2)4不成立;对于C 和D ,因为0<a <b ,所以由指数函数与幂函数的性质知C 、D 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答案] (1)C (2)B1.利用不等式判断正误的2种方法(1)直接法:对于说法正确的,要利用不等式的相关性质或函数的相关性质证明;对于说法错误的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2)特殊值法:注意取值一定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满足题设条件;二是取值要简单,便于验证计算;三是所取的值要有代表性.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注意事项(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其推论可以证明一些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准、记熟不等式的性质并注意在解题中灵活准确地加以应用.(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时,应注意紧扣不等式的性质成立的条件,且不可省略条件或跳步推导,更不能随意构造性质与法则.[活学活用]1.已知a >b >c ,且a +b +c =0,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A .ab >bc B .ac >bc C .ab >acD .a |b |>|b |c解析:选C 因为a >b >c ,且a +b +c =0,所以a >0,c <0,所以ab >ac . 2.若a >b >0,c <d <0,e <0,求证:e (a -c )2>e(b -d )2. 证明:∵c <d <0,∴-c >-d >0.又a >b >0,∴a -c >b -d >0,则(a -c )2>(b -d )2>0,即1(a -c )2<1(b -d )2. 又e <0,∴e (a -c )2>e(b -d )2.数式的大小比较[典例] (1)已知x <1,比较x 3-1与2x 2-2x 的大小; (2)已知a >0,试比较a 与1a 的大小. [解] (1)(x 3-1)-(2x 2-2x ) =(x -1)(x 2+x +1)-2x (x -1) =(x -1)(x 2-x +1)=(x -1)⎣⎡⎦⎤⎝⎛⎭⎫x -122+34.∵x <1,∴x -1<0.又⎝⎛⎭⎫x -122+34>0, ∴(x -1)⎣⎡⎦⎤⎝⎛⎭⎫x -122+34<0. ∴x 3-1<2x 2-2x .(2)因为a -1a =a 2-1a =(a -1)(a +1)a, 因为a >0,所以当a >1时,(a -1)(a +1)a >0,有a >1a ;当a =1时,(a -1)(a +1)a =0,有a =1a ; 当0<a <1时,(a -1)(a +1)a <0,有a <1a .综上,当a >1时,a >1a ; 当a =1时,a =1a ; 当0<a <1时,a <1a .1.作差法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步骤及变形方法 (1)作差法比较的步骤:作差→变形→定号→结论.(2)变形的方法:①因式分解;②配方;③通分;④对数与指数的运算性质;⑤分母或分子有理化;⑥分类讨论.2.作商法比较大小的步骤及适用范围 (1)作商法比较大小的三个步骤. ①作商变形; ②与1比较大小; ③得出结论.(2)作商法比较大小的适用范围. ①要比较的两个数同号;②比较“幂、指数、对数、含绝对值”的两个数的大小时,常用作商法. [活学活用]若m >2,比较m m 与2m 的大小.解:因为m m 2m =⎝⎛⎭⎫m 2m ,又因为m >2,所以m 2>1,所以⎝⎛⎭⎫m 2m >⎝⎛⎭⎫m 20=1,所以m m >2m.用不等式性质求解取值范围 [典例] 已知1<a <4,2<b <8,试求2a +3b 与a -b 的取值范围. [解] ∵1<a <4,2<b <8,∴2<2a <8,6<3b <24. ∴8<2a +3b <32.∵2<b <8,∴-8<-b <-2.又∵1<a <4,∴1+(-8)<a +(-b )<4+(-2), 即-7<a -b <2.故2a +3b 的取值范围是(8,32),a -b 的取值范围是(-7,2).同向不等式具有可加性与可乘性,但是不能相减或相除,应用时,要充分利用所给条件进行适当变形来求范围,注意变形的等价性.1.在本例条件下,求ab 的取值范围. 解:∵2<b <8,∴18<1b <12,而1<a <4,∴1×18<a ·1b <4×12,即18<a b <2.故ab 的取值范围是⎝⎛⎭⎫18,2.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同乘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求解中,应明确所乘数的正负.2.已知-6<a <8,2<b <3,求ab 的取值范围. 解:∵-6<a <8,2<b <3. ∴13<1b <12, ①当0≤a <8时,0≤ab <4;②当-6<a <0时,-3<ab <0. 由①②得:-3<ab <4.故ab的取值范围为(-3,4). 利用不等式性质求范围,应注意减少不等式使用次数. 3.已知-1≤a +b ≤1,1≤a -2b ≤3,求a +3b 的取值范围.解:设a +3b =λ1(a +b )+λ2(a -2b )=(λ1+λ2)a +(λ1-2λ2)b ,解得λ1=53,λ2=-23.又-53≤53(a +b )≤53,-2≤-23(a -2b )≤-23,所以-113≤a +3b ≤1.故a +3b 的取值范围为⎣⎡⎦⎤-113,1.层级一 学业水平达标1.李辉准备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台学习机,他现在已存60元.计划从现在起以后每个月节省30元,直到他至少有400元.设x 个月后他至少有400元,则可以用于计算所需要的月数x 的不等式是( )A .30x -60≥400B .30x +60≥400C .30x -60≤400D .30x +40≤400解析:选B x 月后他至少有400元,可表示成30x +60≥400. 2.若abcd <0,且a >0,b >c ,d <0,则( ) A .b <0,c <0 B .b >0,c >0 C .b >0,c <0D .0<c <b 或c <b <0解析:选D 由a >0,d <0,且abcd <0,知bc >0, 又∵b >c ,∴0<c <b 或c <b <0.3.已知:a ,b ,c ,d ∈R ,则下列命题中必成立的是( ) A .若a >b ,c >b ,则a >c B .若a >-b ,则c -a <c +b C .若a >b ,c <d ,则a c >bdD .若a 2>b 2,则-a <-b解析:选B 选项A ,若a =4,b =2,c =5,显然不成立,选项C 不满足倒数不等式的条件,如a >b >0,c <0<d 时,不成立;选项D 只有a >b >0时才可以.否则如a =-1,b =0时不成立,故选B.4.设α∈⎝⎛⎭⎫0,π2,β∈⎣⎡⎦⎤0,π2,则2α-β3的范围是( ) A.⎝⎛⎭⎫0,56π B.⎝⎛⎭⎫-π6,56π C.()0,πD.⎝⎛⎭⎫-π6,π 解析:选D 0<2α<π,0≤β3≤π6,∴-π6≤-β3≤0,由同向不等式相加得到-π6<2α-β3<π.5.已知M =2x +1,N =11+x 2,则M ,N 的大小关系为( )A .M >NB .M <NC .M =ND .不确定解析:选A ∵2x >0,∴M =2x +1>1,而x 2+1≥1, ∴11+x 2≤1,∴M >N ,故选A. 6.某校高一年级的213名同学去科技馆参观,租用了某公交公司的x 辆公共汽车.如果每辆车坐30人,则最后一辆车不空也不满.则题目中所包含的不等关系为_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得:⎩⎪⎨⎪⎧30(x -1)<213,30x >213.答案:⎩⎪⎨⎪⎧30(x -1)<213,30x >2137.比较大小:a 2+b 2+c 2________2(a +b +c )-4. 解析:a 2+b 2+c 2-[2(a +b +c )-4] =a 2+b 2+c 2-2a -2b -2c +4=(a -1)2+(b -1)2+(c -1)2+1≥1>0, 故a 2+b 2+c 2>2(a +b +c )-4. 答案:>8.已知-1≤x +y ≤4,且2≤x -y ≤3,则z =2x -3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用区间表示).解析:∵z =-12(x +y )+52(x -y ),-2≤-12(x +y )≤12,5≤52(x -y )≤152,∴3≤-12(x +y )+52(x -y )≤8,∴z 的取值范围是[3,8]. 答案:[3,8]9.两种药片的有效成分如下表所示:应满足怎样的不等关系?用不等式的形式表示出来.解:设提供A 药片x 片,B 药片y 片,由题意可得:⎩⎪⎨⎪⎧2x +y ≥12,5x +7y ≥70,x+6y ≥28,x ≥0,x ∈N ,y ≥0,y ∈N.10.(1)若a <b <0,求证:b a <a b ; (2)已知a >b ,1a <1b,求证:ab >0.证明:(1)由于b a -a b =b 2-a 2ab =(b +a )(b -a )ab, ∵a <b <0,∴b +a <0,b -a >0,ab >0, ∴(b +a )(b -a )ab <0,故b a <ab.(2)∵1a <1b ,∴1a -1b<0,即b -aab <0,而a >b ,∴b -a <0,∴ab >0.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若x ∈R ,y ∈R ,则( ) A .x 2+y 2>2xy -1 B .x 2+y 2=2xy -1 C .x 2+y 2<2xy -1D .x 2+y 2≤2xy -1解析:选A 因为x 2+y 2-(2xy -1)=x 2-2xy +y 2+1=(x -y )2+1>0,所以x 2+y 2>2xy -1,故选A.2.已知a 1∈(0,1),a 2∈(0,1),记M =a 1a 2,N =a 1+a 2-1,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是( ) A .M <N B .M >N C .M =ND .M ≥N解析:选B ∵a 1∈(0,1),a 2∈(0,1),∴-1<a 1-1<0,-1<a 2-1<0,∴M -N =a 1a 2-(a 1+a 2-1)=a 1a 2-a 1-a 2+1=a 1(a 2-1)-(a 2-1)=(a 1-1)(a 2-1)>0,∴M >N ,故选B.3.若-1<α<β<1,则下列各式中恒成立的是( ) A .-2<α-β<0 B .-2<α-β<-1 C .-1<α-β<0D .-1<α-β<1解析:选A 由-1<α<1,-1<β<1,得-1<-β<1, ∴-2<α-β<2.又∵α<β,故知-2<α-β<0.4.某厂技术科组织工人参加某项技能测试,某职工参加完测试后对自己的成绩进行了如下估计:理论考试成绩x 超过85分,技能操作成绩y 不低于90分,答辩面试成绩z 高于95分,用不等式组表示为( )A.⎩⎪⎨⎪⎧ x >85y ≥90z ≥95B.⎩⎪⎨⎪⎧ x ≥85y >90z >95C.⎩⎪⎨⎪⎧ x >85y ≥90z >95D.⎩⎪⎨⎪⎧x ≥85y >90z ≥95 解析:选C x 超过85分表示为x >85,y 不低于90分表示为y ≥90,z 高于95分,表示为z >95,故选C.5.已知|a |<1,则11+a与1-a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解析:由|a |<1,得-1<a <1.∴1+a >0,1-a >0.即11+a 1-a =11-a 2∵0<1-a 2≤1,∴11-a 2≥1, ∴11+a≥1-a . 答案:11+a ≥1-a 6.设a ,b 为正实数,有下列命题:①若a 2-b 2=1,则a -b <1;②若1b -1a=1,则a -b <1; ③若|a -b |=1,则|a -b |<1;④若|a 3-b 3|=1,则|a -b |<1.其中正确的命题为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解析:对于①,由题意a ,b 为正实数,则a 2-b 2=1⇒a -b =1a +b⇒a -b >0⇒a >b >0,故a +b >a -b >0.若a -b ≥1,则1a +b≥1⇒a +b ≤1≤a -b ,这与a +b >a -b >0矛盾,故a -b <1成立.对于②,取特殊值,a =3,b =34,则a -b >1. 对于③,取特殊值,a =9,b =4时,|a -b |>1.对于④,∵|a 3-b 3|=1,a >0,b >0,∴a ≠b ,不妨设a >b >0.∴a 2+ab +b 2>a 2-2ab +b 2>0,∴(a -b )(a 2+ab +b 2)>(a -b )(a -b )2.即a 3-b 3>(a -b )3>0,∴1=|a 3-b 3|>(a -b )3>0,∴0<a -b <1,即|a -b |<1.因此正确.答案:①④7.已知a ,b ∈R ,x =a 3-b ,y =a 2b -a ,试比较x 与y 的大小. 解:因为x -y =a 3-b -a 2b +a =a 2(a -b )+a -b =(a -b )(a 2+1), 所以当a >b 时,x -y >0,所以x >y ;当a =b 时,x -y =0,所以x =y ;当a <b 时,x -y <0,所以x <y .8.已知x ,y 为正实数,且1≤lg(xy )≤2,3≤lg x y ≤4,求lg(x 4y 2)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设a =lg x ,b =lg y ,∴lg(xy )=a +b ,lg x y =a -b ,lg(x 4y 2)=4a +2b .设4a +2b =m (a +b )+n (a -b ),∴⎩⎪⎨⎪⎧ m +n =4,m -n =2,解得⎩⎪⎨⎪⎧m =3,n =1. 又∵3≤3(a +b )≤6,3≤a -b ≤4,∴6≤4a +2b ≤10,∴lg(x 4y 2)的取值范围为[6,10].。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必修第三章不等式概述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建立不等观念,处理不等关系与处理等量问题是同样重要的.根据课程标准,在本章中,学生将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认识基本不等式及其简单应用;体会不等式、方程及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1.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学习描述不等关系的数学方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等,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量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最大(小)值问题.2.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①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划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会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能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②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③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通过图象,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及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④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会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程序框图及隐含的算法思想,会设计求解的过程.⑤了解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模型的过程;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理解(区域)边界的概念及实线、虚线边界的含义;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能画出给定的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2 ⑥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的概念;掌握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⑦了解基本不等式的代数背景、几何背景以及它的证明过程;理解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概念;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的问题;通过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2)发展要求①体会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不等式证明中所起的作用.②会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加以解决.(3)说明①不等式的有关内容将在选修4-5中作进一步讨论.②淡化解不等式的技巧性要求,突出不等式的实际背景及其应用.③突出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必推广到三个变量以上的情形.3.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建议3.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约2课时)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约2课时)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约2课时)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约2课时)3.4基本不等式:2ba ab +≤(约2课时)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3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 A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景,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难点: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教学关键:将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转化为数学中不等式问题.教学突破方法:通过分析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一系列的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活动,讨论解决方法.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尝试指导法、讨论法.学习方法: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具体的练习,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黑板、教材.学生准备:直尺、教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胖与瘦、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如何利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1. 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引例1:限速40km /h 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 不超过40km/h ,写成不等式就是40v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4引例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 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2.3%,写成不等式组就是——用不等式组来表示.3.2,5.20000≥≥p f问题1:设点A 与平面α的距离为d ,B 为平面α上的任意一点,则||d AB ≤. 问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 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 000本.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 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呢?解:设杂志社的定价为x 元,则销售的总收入为 2.5(80.2)0.1x x --⨯ 万元,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可以表示为不等式2.5(80.2)200.1x x --⨯≥. 问题3: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 000mm 的钢管截成500mm 和600mm 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 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 钢管的3倍. 怎样写出满足所有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呢?解:假设截得500 mm 的钢管 x 根,截得600mm 的钢管y 根.根据题意,应有如下的不等关系:(1)截得两种钢管的总长度不超过4 000mm ;(2)截得600mm 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 钢管数量的3倍;(3)截得两种钢管的数量都不能为负.要同时满足上述的三个不等关系,可以用下面的不等式组来表示:5006004000300.x y x y x y +≤⎧⎪≥⎪⎨≥⎪⎪≥⎩,,, 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1. 试举几个现实生活中与不等式有关的例子.2. 教材第74页的练习 第1、2题.四、小结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五、课堂作业教材第75页习题 3.1A 组 第4、5题.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5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教学难点: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教学关键:学生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突破方法:通过问题解决情景的设置、投影错例展示的方式,解决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设计较典型的问题,总结解题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黑板、教材.学生准备:直尺、教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关于不等式的几个基本事实0;0;0.a b a b a b a b a b a b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回忆初中不等式的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即若a b a c b c >⇒±>±;2. 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即若,0a b c ac bc >>⇒>;3. 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若,0a b c ac bc ><⇒<.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6 师:同学们能证明以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吗?证明:(1)()()0a cbc a b+-+=->,∴a c b c+>+;(2)()()0>-=---bacbca,∴cbca->-.实际上,我们还有,a b b c a c>>⇒>.(证明:∵a>b,b>c,∴a-b>0,b-c>0.)根据两个正数的和仍是正数,得(a-b)+(b-c)>0,即a-c>0,∴a>c.于是,我们就得到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abba<⇔>;(2),a b b c a c>>⇒>;(3)a b a c b c>⇒+>+;(4),0a b c ac bc>>⇒>;,0a b c ac bc><⇒<.例1已知0,0,a b c>><求证c ca b>.证明:因为0a b>>,所以ab>0,1ab>.于是11a bab ab⨯>⨯,即11b a>.由c<0 ,得c ca b>.例2比较(a+3)(a-5)与(a+2)(a-4)的大小.分析:此题属于两代数式比较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可以作差,然后展开,合并同类项之后,判断差值正负(注意是指差的符号,至于差的值究竟是多少,在这里无关紧要).根据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来得出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问题转化为实数运算符号问题.解:由题意可知:(a+3)(a-5)-(a+2)(a-4)=(a2-2a-15)-(a2-2a-8)=-7<0∴(a+3)(a-5)<(a+2)(a-4)2. 探索研究思考:利用上述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的下列性质:(5)dbcadcba+>+⇒>>,;(6)bdacdcba>⇒>>>>0,0;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7(7))2,(0≥∈>⇒>>n N n b a b a n n ;(8))2,(0≥∈>⇒>>n N n b a b a n n .证明:(5)∵ a >b , ∴ a +c >b +c . ①∵ c >d , ∴ b +c >b +d . ②由①②得 a +c >b +d .(6)bd ac bd bc b d c bc ac c b a >⇒⎭⎬⎫>⇒>>>⇒>>0,0,.(7)同学们自己证明.(8)反证法)假设n n b a ≤,则:a b a b <⇒<=⇒=这都与b a >矛盾, ∴n n b a >.三、知识巩固,练习提高例3 已知x ≠0, 比较22)1(+x 与124++x x 的大小.解:(取差)22)1(+x -)1(24++x x22424112x x x x x =---++=.∵0≠x , ∴02>x . 从而22)1(+x >124++x x .例4 已知a >b >0,c <d <0,则ba -c 与ab -d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解析:b a -c -ab -d =b 2-bd -a 2+ac (a -c )(b -d )=(b +a )(b -a )-(bd -ac)(a -c )(b -d ).因为a >b >0,c <d <0,所以a -c >0,b -d >0,b -a <0,又-c >-d >0,则有-ac >-bd ,即ac <bd ,则bd -ac >0,所以(b +a )(b -a )-(bd -ac )<0,所以b a -c -a b -d =(b +a )(b -a )-(bd -ac )(a -c )(b -d )<0,即b a -c <ab -d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8 答案:ba-c<ab-d.课堂练习:教材第74页的练习第3题.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并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了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还研究了如何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的大小——作差法,其具体解题步骤可归纳为:第一步:作差并化简,其目标应是n个因式之积或完全平方式或常数的形式;第二步:判断差值与零的大小关系,必要时须进行讨论;第三步:得出结论.五、课堂作业教材第75页习题3.1 A组第2、3题;B组第1题.教案 B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学生了解了一些不等式(组)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学习不等式的有关内容;利用数轴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及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证明不等式的一些性质.2.通过回忆与复习学生所熟悉的等式性质类比得出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并在了解不等式一些基本性质的基础之上,掌握作差比较法判断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利用它们来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3.通过富有实际意义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和科学态度,同时去感受数学的应用性,体会数学的奥秘与数学的结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及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准确地表示出不等关系,作差比较法判断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章头图是一幅山峦重叠起伏的壮观画面,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不等关系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由此产生用数学研究不等关系的强烈愿望,自然地引入新课.二、提出问题1.回忆初中学过的不等式,让学生说出“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异同,怎样利用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 9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关系?2. 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你能举出一些实际例子吗?三、应用示例例1 某汽车公司由于发展的需要需购进一批汽车,计划使用不超过1 000万元的资金购买单价分别为40万元、90万元的A 型汽车和B 型汽车.根据需要,A 型汽车至少买5辆,B 型汽车至少买6辆,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解:设购买A 型汽车和B 型汽车分别为x 辆、y 辆,则40901000,5,6,N ,x y x y x y *+≤⎧⎪≥⎨≥⎪∈⎩,,即. 49100,5,6,N .x y x y x y *+≤⎧⎪≥⎨≥⎪∈⎩, 例2.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 的钢管截成500mm 和600mm 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 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 钢管的3倍.怎样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呢?解:假设截得的500mm 钢管x 根,截得的600mm 钢管y 根.根据题意,应有如下的不等关系:5006004000,3,,.x y x y x N y N +≤⎧⎪≥⎪⎨∈⎪⎪∈⎩说明: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利用限制条件列出不等关系.四、小结上面的例子表明,我们可以用不等式(组)来刻画不等关系.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常用(<>≤≥≠、、、、)表示不等关系. 老师进一步画龙点睛,指出不等式是研究不等关系的重要数学工具.五、练习教材第74页 练习第 1、2题.六、提出新问题怎样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七、作业教材第75页习题3.1 A 组第4、5题; B 组第1、2题.第2课时教学目标1.在学生了解了一些不等式(组)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学习不等式的有关内容;利用数轴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0及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证明不等式的一些性质.2.通过回忆与复习学生所熟悉的等式性质类比得出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并在了解不等式一些基本性质的基础之上,掌握作差比较法判断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利用它们来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3.通过富有实际意义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和科学态度,同时去感受数学的应用性,体会数学的奥秘与数学的结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及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准确地表示出不等关系,作差比较法判断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不等式是研究不等关系的重要数学工具,我们都了解哪些不等式的性质呢?1.请学生回答等式有哪些性质?2.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这些性质都有何作用?二、探究不等式的性质性质1:如果b a >,那么a b <;如果a b <,那么b a >(对称性).证:∵b a >,∴0>-b a ,由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0)(<--b a ,0<-a b ,a b <.性质2:如果b a >,c b >,那么c a >(传递性).证:∵b a >,c b >,∴0>-b a ,0>-c b .∵两个正数的和仍是正数,∴+-)(b a 0)(>-c b .∵0>-c a ,∴c a >.由对称性,性质2可以表示为如果b c <且a b <那么a c <.性质3:如果b a >,那么c b c a +>+(加法单调性)反之亦然.证:∵0)()(>-=+-+b a c b c a ,∴c b c a +>+.从而可得移项法则:b c a b c b b a c b a ->⇒-+>-++⇒>+)()(.性质4:如果b a >且d c >,那么d b c a +>+(相加法则).证:d b c a d b c b d c c b c a b a +>+⇒⎭⎬⎫+>+⇒>+>+⇒>. 推论:如果b a >且d c <,那么d b c a ->-(相减法则).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 11证:∵d c < ∴d c ->-;d b c a d c ba ->-⇒⎩⎨⎧->->.或证:)()()()(d c b a d b c a ---=---.d c ba <> ⇒⎭⎬⎫<-∴>-∴00d c b a 上式>0.性质5:如果b a >且0>c ,那么bc ac >.如果b a >且0<c ,那么bc ac <(乘法单调性).证:c b a bc ac )(-=-.∵b a >,∴0>-b a .根据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得:0>c 时0)(>-c b a ,即:bc ac >;0<c 时0)(<-c b a ,即:bc ac <.性质6:如果0>>b a 且0>>d c ,那么bd ac >(相乘法则).证:bd ac bd bc b d c bc ac c b a >⇒⎭⎬⎫>⇒>>>⇒>>0,0,.推论:如果0>>b a 且d c <<0,那么d bc a>(相除法则).证:∵0>>c d ∴⇒⎪⎭⎪⎬⎫>>>>0011b a dcd bc a >.性质7:如果0>>b a , 那么n n b a > (N 1)n n ∈>且.性质8:如果0>>b a ,那么n n b a > (N 1)n n ∈>且.证:(反证法)假设n n b a ≤,则:a b a b <=这都与b a >矛盾, ∴nn b a >.三、应用实例例1 比较大小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2 ①已知0>>ba,0<c求证:bcac>;解:∵0a b>>,∴ab>0,1ab>.∴11a bab ab⨯>⨯,即11b a>.∵c<0 ,∴c ca b>.②231-和10.解:∵23231+=-,∵02524562)10()23(22<-=-=-+.∴231-<10.例2 比较)5)(3(-+aa与)4)(2(-+aa的大小.解:(取差))5)(3(-+aa-)4)(2(-+aa7)82()152(22<-=-----=aaaa.∴)5)(3(-+aa<)4)(2(-+aa.例3 已知x≠0, 比较22)1(+x与124++xx的大小.解:(取差)22)1(+x-)1(24++xx22424112xxxxx=---++=.∵0≠x,∴02>x.从而22)1(+x>124++xx.小结:比较大小的步骤:“作差-变形-定号-结论”.例4 已知2,x>比较311x x+与266x+的大小.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 13解:3232211(66)33116x x x x x x x +-+=--+- 2(3)(32)(3)x x x x =-+-+-=(3)(2)(1)x x x --------------------(*)(1)当3x >时,(*)式0>,所以 311x x +>266x +;(2)当3x =时,(*)式0=,所以 311x x +=266x +;(3)当23x <<时,(*)式0<,所以 311x x +<266x +. 说明:实数比较大小的问题一般可用作差比较法,其中变形常用因式分解、配方、通分等方法才能定号.四、课堂练习1.已知0>>b a ,0<<d c ,0<e ,求证:db ec a e ->-. 证明:⇒⎪⎭⎪⎬⎫<-<-⇒>-<-⇒⎭⎬⎫<<>>011000e d b c a d b c a d c b a d b e c a e ->-. 2.||||,0b a ab >>, 比较a 1与b 1的大小. 解:a 1-b 1aba b -=, 当0,0>>b a 时,∵||||b a >即b a >,0<-a b ,0>ab , ∴0<-ab a b ,∴a 1<b1. 当0,0<<b a 时∵||||b a >即b a <,0>-a b ,0>ab , ∴0>-ab a b ,∴a 1>b1. 3.若0,>b a , 求证:a b ab >⇔>1. 解:01>-=-aa b a b . ∵0>a , ∴0>-a b ,∴b a <.0>-⇒>a b a b .∵0>a ,∴01>-=-a b a a b , ∴1>a b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4 五、课堂小结1.不等式的性质,并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了一些简单的不等式;2.如何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的大小——作差法.六、布置作业教材第75页习题3.1 A组第2、3题;B组第2、3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建立不等观念,并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2.了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3.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合作学习
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请大家阅读下列问题,说出下列问题中蕴含着怎样的数量关系.
(1)下面左图是某品牌牛奶盒子背面的图片,成分表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2)下面右图中的“100”“80”表示什么意思?
(3)某天的天气预报报道,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26℃.
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
问题2:问题1中的三个问题,蕴含着怎样的数量关系?与等量关系一样,不等关系也是自然界中存在着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它们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那么你能举出一些与不等关系有关的现实生活的例子吗?
问题3:在数学中用什么来表示不等关系?什么是不等式?不等号有哪些?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吗?你敢于接受挑战吗?请大家看下面的问题: 【例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情况:
(1)a与b的和是负数;
(2)x的平方加上x的2倍大于10;
(3)实数a的绝对值不超过3;
(4)x不小于y的2倍,且x与y的差不大于6.
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
【例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相应减少2000本.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呢?
问题4:不等式(组)表示数量关系中的什么关系?既然不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那么我们在用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时,应从哪些角度分析实际问题呢?
问题5:例2中的不等关系是什么?销售收入由哪个量来决定?请大家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问题6:本题中,若不用“定价”表示题中的不等关系,你能否选取其他的变量来表示这个不等关系呢?
【例3】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的钢管截成500mm和600mm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钢管的数量的3倍.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
问题7:这个问题中涉及哪些不等关系呢?这些不等关系中涉及的量最少能用几个变量表示呢?
问题8: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时,有哪些步骤?
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
问题9: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方法以及数学思想?
参考答案
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1)花生含量>3%,乳粉含量>0.8%;
(2)“小客车行驶速度≤100km/h”“除小客车外的其他车辆行驶速度≤80km/h”;
(3)26℃≤这一天的气温≤32℃.
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
问题2:不等关系;学生举例:高矮、胖瘦、长短、轻重等.
问题3:不等式;用不等号将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例1】(1)a+b<0;
(2)x2+2x>10;
(3)|a|≤3;
(4)
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
问题4:不等关系;找出不等关系以及不等关系中涉及的量,并用合理的字母表示这些量.
问题5:“销售的总收入≥20万元”;定价.
若杂志的定价为x元,则销售量就减少万本.
销售量为万本,则总收入为x万元.
即“销售的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的不等式表示为x≥20.
问题6:可设杂志的单价提高了0.1n元(n∈N*),
那么销售量减少了0.2n万本,单价为(2.5+0.1n)元,则也可得“销售的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的不等式,表示为(2.5+0.1n)(8-0.2n)≥20.
【例3】问题7:①“500mm钢管总长度+600mm钢管总长度≤4000mm”;
②“600mm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钢管的数量的3倍”;
③“两种钢管的数量都不能为负”.
两个,即两种钢管的数量.
解:假设截得500mm和600mm钢管的数量分别为x,y根.
同时满足上述不等关系,可以用下面的不等式组来表示:
问题8:(1)找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必要时用文字、符号等表示出来;
(2)分析不等关系中涉及的量,并分析这些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3)用最少的变量(字母)表示不等关系中涉及的量;
(4)列出与不等关系对应的不等式(组).
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
问题9:(1)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2)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时,应遵循“一找(不等关系);二析(涉及的量);三设(设出合理的未知数);四列(不等式(组))”.
(3)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重点渗透了数学建模思想和函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