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藤汤灌肠综合疗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自拟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

文章 编 号 :0 55 0 (0 8 0—2 40 10 —5 92 0 )20 1—2
Ch o c Pev c n lm m a in e td r ni li I fa to Tr a e wih a g nt lr c c i n t S r e go y De o to Pr s r e Ene m bie wih i r wa e ee vd ma Co nd t M c o v Phy ia Th r py sc l ea
waep y i l h rp ;h o t l n 0 csswi uea tif mmai ramet [ eut T ettl f ciert wa v h s a tea y tecnr e 6 ae t p r ninl c oo h - a t n tet n. R sl h oa ef t ae s o ] e v 9 . frtetet n ru ,0 frtecnrl n.Thi cmp r o h w d m re iee c. C n ls n T esi 66 o h rametgo p 7 o h o to o e er o ai nso e akd df rne [ o cui ] h a s f o d
A src:O jcieT b ev h l i l f c o C rsre nmao ho i pli i lmmai . Meh d R no y bt t[ bet ] oo sretecnc f t f D peevdee nc rnc ev n a a v i ae e T c f t n [ to ] a d ml o
维普资讯
浙江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 20 0 8年 3月第 3 2卷 第 2 期
自拟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临床探索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陈月霞 (淮安市中医院,江苏淮安 223001)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灌肠,配以中药热敷及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桂红灌肠液灌肠治疗,配以中药热敷及穴位贴敷为辅的治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热敷;穴位贴敷;临床观察慢性盆腔炎为常见的慢性妇科疾病,临床西医治疗常采用抗菌药物,疗效不显著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
随着中医的发展和应用,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对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一定疗效。
单纯西药治疗易导致机体菌群失调,引起多种并发症。
本研究分析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20年4月~2021年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7.20±4.18)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18±1.07)个月。
观察组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6.29±4.15)岁;病程3~14个月,平均病程(8.15±1.01)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盆腔炎临床诊断标准,能够配合检查、诊治、护理,并耐受相关治疗及用药;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先天性疾病患者;其他系统及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红藤汤保留灌肠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Metab Res Rev,2012(28):218-224.[4]Game F.L., Hinchliffe R.J., Apelqvist J.,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ventions to enhance the healing of chronic ulcers of the foot in diabetes[J]. 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2(28):119-141.[5]Lepantalo M., Apelqvist J., Setacci C., et al. Management of critical limb ischaemia and diabetic foot.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J].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11(42):S60-S74.[6]Hinchliffe R.J., Andros G., Apelqvist J.,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evascularisation of the ulcerated foo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12(28):179-217.[7]李振中,尹翠梅,王德修,等.痰瘀互结与糖尿病[J].新中医,2002,34(5):3-5.[8]陈淑长.周围血管病效方验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5.[9]朱景琳.从经验到知识的过程——名医奚九一奚氏糖尿病足筋疽治疗[J].医学信息,2009,1(12):133-136.[10]邓宝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早期糖尿病足63例[J].内蒙古中医药, 2002,18(2):4-8.[11]马平均,李素琴,张宏亮.自拟解毒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足97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5):96-98.[12]Fowkes FGR, Rudan D, Rudan I, et al. Comparison of global estimates of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in 2000 and 2010: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nalysis[J]. Lancet,2013,382(9901):1329-1340.[13]Okello S, Millard A, Owori R, et al. Prevalence of 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among adult diabetes patients in Southwestern Uganda[J]. BMC Cardiovasc Disord,2014,14(1):75-80.[14]浦晓琪,陆颖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防治进展[J].医学综述,2015, 5(13):851-853.[15]李辉.老年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5):135-137.[16]Biancari F, Juvonen T. Angiosome-targeted lower limb revascularization for ischemic foot wound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14,47(5):517-522.[17]Baril D T, Chaer R A, Rhee R Y, et al.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s for TASC II D femoropopliteal lesions[J]. J Vasc Surg,2010,51(6):1406-1412.[18]Sixt S, Krankenberg H, Möhrle C, et al.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extensive aortoiliac artery reconstruction: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based on 1712 interventions[J]. J Endovasc Ther,2013,20(1):64-73.[19]Taurino M, Persiani F, Fantozzi C, et al. 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 II C and D iliac lesions can be treated by endovascular and hybrid approach: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J].Vasc Endovascular Surg, 2014,48(2):123-128.[20]Pulli R, Dorigo W, Fargion A, et al. Early and long-term comparison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liac artery occlusions and stenosis[J]. J Vasc Surg,2011,53(1):92-98.[21]Balzer JO, Gastinger V, Ritter R. et al.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iliac arteries: primary and long-term success rate in selected TASC C and D lesions[J]. Eur Radiol,2006,16(1):124-131. [22]Miyamoto N, Kawasaki R, Fukuda T, et al.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unilateral chronic total occlusions of the iliac artery categorized as TASC II type D lesions[J]. Surg Today,2014:1-6.基金项目:成都中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年基金项目(2012-D-YY-23)。
红藤汤保留灌肠法结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与分析

Vo1.29 N。.3
Jour n al of Aerospace M edicine
Mar 2018
异的统计学意义显示 。
效 30% ,有效 8例 、有效 16% 、无效 11例 、无效 率 22% 、恶
2 结 果
化 0例 ,总有效率 78% 。差异 显著 、具 有统计 学 意义 (P>
集 ,抑制脂质过 氧化 ,促进 血栓 周 围已激活 的血 小板逆 转 , 改进 红细胞 的变形 能力 ,抑制 钙离 子 内流 ,有 效 改善 脑组 织缺血 缺氧状态 ,使血 管平 滑 肌舒 张 ,可 刺激 血 管交 感神 经末梢 释放 ,改 善微 循环 ,而且 没有 明显 的不 良反应 ,临床 疗效满 意 ,安全 性好 。
疗 慢 性 盆 腔 炎 疗 效确 切 。安 全 性 较 高 。
[关键词 ] 红藤汤保 留灌肠 法 ;物理 疗法 ;慢性盆腔 炎
[中 图分类号 ] R7l1.33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号 ] 2095—1434.2018.03.048
慢性盆 腔炎是一种临 床常见 的妇科 疾病 ,且 其发 病率 在近年来呈 现 出持续 上 升趋 势 ,主要 临 床表 现 为 :月经 不 调 、下 腹部疼痛 、盆腔包块及 白带增 多等 ,严 重影 响广 大女 性 患者 的工作 和 生活 质量 … 。 以往 临 床对 此疾 病 常采 取 超短波 与电脑 中频等物理 方法治疗 ,但仍有 很多 患者 预后 不太理想 。因此 ,寻找一种 更有 效 的治疗办 法临 床意 义重 大 。研究观察 了红 藤汤 保 留灌 肠法 结合 物 理疗 法治 疗 慢 性盆腔炎 的疗效 ,实验结果 如下 。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后循 环缺血 专 家共识 组 . 中国后 循 环缺 血 的专
中药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分折

中药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分折摘要】目的:针对中药红藤汤灌肠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6例,患者自愿并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划分为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的观察组和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每组48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运用西药抗炎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具有清热化瘀之效的中药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慢性盆腔炎各项相关阳性指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慢性盆腔炎应用中药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红藤汤;保留灌肠;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3-0221-01慢性盆腔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妇科类疾病,主要是指女性生殖部位及附近结缔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
多由急性盆腔炎没能及时彻底治疗,在患者抵抗力较弱或体质情况不佳的情况下就会反复发作,使患者病程延长,最后形成慢性盆腔炎[1]。
该病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为子宫压痛,还有白带异常、腰腹坠胀、盆腔积液、盆腔包块等,使患者身心饱受病痛折磨,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本次研究结果证明,运用中药灌肠方式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3月—12月在荆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的患者共96例,在遵循患者自愿并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8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9.65岁,病程4个月~10.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68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39.12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7.85年。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婚育情况和既往病史以及病程、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红藤汤灌肠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经验交流红藤汤灌肠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任莉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妇幼保健院药房,江苏镇江212400【摘要】目的:研究观察红藤汤灌肠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 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红藤汤灌肠辅助治疗。
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包块直径和 盆腔积液最深径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作为观察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观察患者炎性包块直径和盆 腔积液最深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 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 00%,且两 组之间差异显著(P <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红藤汤灌肠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炎性包 块及盆腔积液情况,且治疗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红藤汤灌肠;盆腔炎;临床疗效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及 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慢性盆腔炎大多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 治疗,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病情迁延、反复形成[1]。
临床主要症状包括:腹部坠胀、月经失调、神经衰弱、易感 疲倦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
红藤灌肠汤属于一种 中药配方,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本文为了验证 其临床疗效及应用规范指正,选取2014年1月1日至 2015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盆 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基本资料20141120151231期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 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
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在30〜45岁之间,平均年龄 (38.6±1. 43)岁;病程6月〜4. 2年,平均病程(3.2±2. 3)年。
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Beihai Second People s Hospital,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Beihai 53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Hongteng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 lammatory
disease. M ethods:A tota l of 6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inf lammator y disease admitted into Beihai Second People s H ospital from M arch 2015 to M arch 2017 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3 cases in the obser v a— tion g r oup were added Hongteng decoction,and 32 cases of the control g r oup were treated with Fu Yanxiao capsule based on west— elTl medicine treatm ent.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 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 v ation
红藤合剂口服联合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疗效观察

果[ J ] . 实用医学杂志 , 2 0 0 7 , 2 3 ( 1 1 ) : 1 7 3 4 - 1 7 3 5 .
[ 4 】 R i p h a u s A, We h r n u mn S e d a i t o n, s u r v e i l l a n c e a n d p r e p a r a t i o n[ J 】 .
E n d o s c o p y, 2 0 0 7, 3 9: 2- 6 .
诱导更谨慎 , 更平稳 , 而以T C I 诱导, 排 除了主观 因素 , 做 到了准确平
稳, 对病情差者采用阶梯浓度诱导 , 可防止血浆药物浓度升高过快, 预 防高浓度造成 的血压剧烈波动 , 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麻醉维持 阶段 , 恒速输注 以最低输注速度率( M m) 来 比较麻醉药 的需要量 。M I R作 为抑制 5 0 %病 人对 切皮 体动 反应 的最 小输 注速
s e s . a r t e ia r l o x y g e n s a t u r a t i o n a n d p l a s ma c a t e c h o l a mi n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d u i r n g u p p e r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e n d o s c o p y u s i n g c o n s c i o u s s e d a t i o n wi t h
摘要 : 目的 观察 口 服红藤舍荆联合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 7 2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
组各 8 6例 。治疗组 口服红藤舍荆 , 联合红藤汤灌肪 ; 对照组仅给 予 口 服红藤合 剂治疗 。观察 比较 两组治疗后 的综合疗效 并随访 治疗后 3个 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对比患者的观察指标,将数据处理后使用计算软件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数据包开展数据 分 析 计 算,将 研 究 中 的
组间计量资料、组间计数资料分析对比差异再使用采用狋检
验与卡方检验计算,研究结果为(犘 <0.05),视为具有可比 性,若(犘 >0.05)则视为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0
总有效率 19(84) 25(100)
犘
0.0832
0.7744
χ2
3.0000
0.0821
血搏结,损及冲任,从而导致发病。西医观念中[7],治疗慢性
0.0415 4.1528
参考文献
0.0370 4.3478
0.0370 4.3478
盆腔炎时,给予灌肠疗法,能使药物有效的保留在腹腔最低 [1]马晓贤,郑雪绒,张玲.红藤汤灌肠及离子导入配合西药盆腔
处,药液能够进 入 炎 症 组 织,治 疗 效 果 显 著[8];本 次 研 究 中,
白带症状 恢复正常
(d)
盆腔肿块 消失(d)
对照组 25 8.21±2.06 7.32±3.52 8.27±3.4515.29±2.69
观察组 25 5.42±2.78 5.23±2.78 5.15±2.8810.14±2.87
犘
0.0002 0.0241 0.0011 0.0000
χ2
4.0317 2.3297 3.4712 6.5462
研究人员统计 50 名 患 者 下 腹 坠 胀 消 失 时 间、腰 骶 部 疼
痛消失时间、白带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盆腔肿块消失时间,并
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估,治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
已经全部好转;显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几乎全部好转;有
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基本好转;无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
状无明显好 转;治 疗 总 有 效 率 = 治 愈 率 + 有 效 率 + 显 效 率。
1.1.2 50名患者中,均为临床上诊断的慢性盆腔炎疾 病;将意识不清晰,沟通能力差的患者排除;患者对本次研究 知情,并有能力配合完成本次研究;相关科室与医学伦理会 知晓本次研究并支持。研究人员将患者的年龄、体重等临床 一般资料 使 用 数 据 分 析 软 件 进 行 处 理,最 后 的 计 算 结 果 (犘 >0.05),研究无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本院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红 藤汤灌肠综合疗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3],具体措施如下:红 藤汤灌肠:方药为红藤、紫花地丁各30g,鸭跖草、败酱草、蒲 公英、延胡索、鱼腥草20g,莪术、黄芩、黄柏各15g,将上述药 物加冷水500mL煎煮至200mL,待药物温度冷却至30℃左 右,为患者实施灌肠;穴位贴敷:使用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 司产品———纳米穴位敷 贴,贴 敷 部 位:患 者 的 中 极、关 元、子 宫、三阴交、足三里[4]。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下腹坠胀消
失时间、腰骶部疼痛消失时间、白带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盆腔
肿块消失时间与治疗总有效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
组患者的统计数据资料均具有可比性(犘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数据对比(狓珔±狊)
组别 狀
下腹坠胀 腰骶部疼痛 消失(d) 消失(d)
慢性盆腔炎[1]常常是导致患者出现宫外孕以及不孕症 的原因之一,是妇科常见疾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 在中医理念中,慢性盆腔炎属于正虚邪实病症[2],西医主要 是采用抗生素治疗,治疗效果有限,现探讨红藤汤灌肠综合 疗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 讨论 中医古籍无盆 腔 炎 之 名[5],根 据 其 临 床 特 点,可 散 见 于
“热入血室”、“带 下 病”、“经 病 疼 痛 ”、“妇 人 腹 痛 ”、“ 瘕 ”、
“不孕”等病证中。盆腔炎相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 妇科学》已将“盆腔炎”编入,作为中西医通用的病名之一[6],
其病机是患者的体内受到邪气侵袭,造成体内蕴含邪毒,气
45
临床研究
Women'sHealthResearch
2018年5月第10期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数据对比[狀(%)]
组别
狀
对照组
25
观察组
25
治愈 7(28) 13(52)
显效 10(40) 11(44)
有效 4(16) 1(4)
无效 4(16)
2018年5月第10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临床研究
文章编号:WHR2018022025
红藤汤灌肠综合疗法配合穴位贴敷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周怡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妇产科,江苏 江阴 214422
【摘 要】目的:探讨红藤汤灌肠综合疗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名慢性盆腔炎患者,纳入病例 资料的患者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法,将50名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院接受常规治 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红藤汤灌肠综合疗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将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观察 组患者的下腹坠胀消失时间、腰骶部疼痛消失时间、白带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盆腔肿块消失时间与治疗总有效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 患者,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资料均具有可比性(犘 <0.05)。结论: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为其实施红藤汤灌肠综合疗法配合穴位贴 敷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下腹坠胀、腰骶部疼痛、盆腔肿块等症状,促进患者疾病的痊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使用红藤汤灌肠综合 疗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红藤汤灌肠综合疗法;穴位贴敷;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