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间90min ;满分120分)座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计算(-a 2)4的结果是( )A. a 6B. -a 6C. -a 8D. a 8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 a a =÷232B. a 3·a 2=a 5C. (a 4)2=a 6D. a 3+a 4=a 7 3.如图,△ABC 沿着BC 方向平移3cm 得到△DEF ,已知BC=5cm ,那么EC 的长为( )cm.A. 2B. 4C. 6D. 84.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若∠1=40°,则∠2的度数 ( )A.100°B.140°C.80°D. 40°5. 若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是2cm 、5cm 、acm,则第三边的长可能为( )cm.A. 8B. 2C. 5D. 36.已知某多边形的内角和比该多边形的外角和的3倍还多180,则该多边形的边数是( )A.7B.8C.9D.10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7.计算:1-21-)(= 。

8.春天到了,许多地方杨絮、柳絮如雪花般漫天飞舞,虽美,但对人体却有不利的影响,据测定,杨絮纤维的直径约为0.0000105m ,该数值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9.九边形的外角和是 °。

10.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ABC 的面积为10,则△ABD 的面积为 。

11.若a m =2,a n =3,则n m a +2= 。

12.计算201920183223-)()(⨯的结果为 。

13.如图,AD 是△ABC 的高,∠BAD=∠C ,则∠BAC 的度数为 。

14.如图,A 、B 为观测站,C 为岛屿,现在A 处测得C 在A 北偏东30°方向,在B 处测得C 在B 北偏西60°方向,则AC 与BC 的位置关系为 。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考试总分:120 分)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10小题,总分30分)1.(3分)下列各组角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A .B .C .D .2.(3分)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同,那么汽车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A .第一次右拐60°,第二次左拐120°B .第一次左拐70°,第二次右拐70°C .第一次左拐65°,第二次左拐115°D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3.(3分)如图,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 CD 的是( ) A .12∠=∠B .34∠=∠C .∠5= ∠BD .180B BCD ∠+∠=︒4.(3分)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55∠=︒,则2∠的度数为( )A .55︒B .45︒C .35︒D .25︒5.(3分)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下列甲骨文中,能用其中一部分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6.(3分)下列图形中,线段AD 的长表示点A 到直线BC 距离的是( ).A .B .C .D .7.(3分)16的算术平方根是( )A .4±B .4C .2±D .28.(3分) 如图是利用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l 外一点P 作直线l 的平行线的方法,这样做的依据是( )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9.(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33-=-B 311-=-C 3648=D .93±=-10.(3分)如图,已知直线//a b ,145∠=︒,265∠=︒,则3∠等于( )A .110°B .100°C .130°D .120°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10小题,总分30分)11.(3分)如图,////AB EF DC ,//EG BD 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__________个.12.(3分)如图AB//CD ,CE 平分∠ACD 交AB 于E ,∠A=128°,则∠AEC=______________.13.(3分)如图,点E 在AB 的延长线上,下列四个条件:①13∠=∠;②24∠∠=;③DAB CBE ∠=∠;④∠D +∠BCD ═1800.其中能判断AD ∥CB 的是_________(填写正确的序号即可)14.(3分)如图,若AB ∥CD ,EF 与AB ,CD 分别相交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EP 和EFD ∠的平分线FP 交于点P ,则∠P 的度数是______.15.(3分)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16.(3分) 如图,将△ABC 沿着射线BC 的方向平移,得到△DEF ,若13,7EF EC ==,则平移的距离为______.17.(3分)如图,若12180∠+∠=︒,3111∠=︒,则4∠=__________︒.18.(3分) 如图,BC DE ⊥,垂足为点C ,//AC BD ,40B ︒∠=,则ACE ∠的度数为________.19.(3分).一个正数a 的平方根分别是21m -和532m -+,则m 为___________. 20.(3分)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如果∠1=55°,那么∠2=_____°.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8小题,总分60分)21.(6分) (本题6分)计算:(1)16125- (2)310.0484+-- 22.(6分).(本题6分)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1)2160x -= (2)3(1)27x -= 23.(4分)(本题4分)如图,有一块弯折的屏风,要测量在地面上所形成的∠AOB 的度数,设计两种方案.24.(8分)(本题8分) 如图已知12B C ∠=∠∠=∠,,求证://AB CD证明:∵12∠=∠(已知), 且14∠=∠(__________),∴24∠∠=(__________).∴//BF 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B C ∠=∠(已知),∴_____________(等量代换).∴//AB CD (__________).25.(8分)(本题8分)如图,已知在每个小正方形的网格图形中,△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 , A B C 为格点.(1)先将△ABC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请在图中画出平移后△DEF ,(点A ,B ,C 所对应的顶点分别是D ,E ,F )(2)求出△DEF 的面积;(3)连结 AD ,BE ,直接说出 AD 与BE 的关系(不需要理由).26.(8分).(本题8分)如图,已知=50A ∠︒,50FCD ∠=︒,CE 平分ACD ∠交AB 于点E ,求1∠的度数.27.(10分)(本题10分)已知,如图,ADE B ∠=∠,12∠=∠,GF AB ⊥.求证:CD AB ⊥.28.(10分)(本题10分)如图所示,∠ABE+∠BED+∠EDC=360°.求证//AB CD ,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0小题,总分30分)1.(3分).B2.(3分).B3.(3分)B4.(3分).C5.(3分)【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A、B、C利用图形的翻折变换得到,D利用图形的平移得到.故选:D.6.(3分)D7.(3分)D8.(3分)A9.(3分)B10.(3分)A二、填空题(本题共计10小题,总分30分)11.(3分)512.(3分)26o13.(3分)②③④14.(3分)90°15.(3分)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16.(3分)617.(3分)11118.(3分)50︒19.(3分)3220.(3分)110三、解答题(本题共计8小题,总分60分)21.(6分)(1)35;(2) 2.05-解:(1)解:原式925=35=. (2)解:原式0.220.25=-- 2.05=-.22.(6分)(1)4x =±;(2)4x =.解:(1)2160x -=216x = 4x =±;(2)3(1)27x -= 13x -= x=4.23.(4分)延长AO 、BO ,利用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或对顶角相等解答. 如图,延长AO 、BO ,可以利用∠AOB =180°-∠BOC或∠AOB =∠COD 两种方法测量出∠AOB ..24.(8分)解:证明:∵∠1=∠2(已知),且∠1=∠4(对顶角相等),∴∠2=∠4(等量代换),∴BF ∥E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B=∠C (已知),∴∠3=∠B (等量代换),∴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5.(8分)解:(1)如图,△DEF 即为所作;(2)S △DEF =1442⨯⨯=8; (3)如图,由平移可知:AD=BE 且AD ∥BE .26.(8分)65°解:50A ∠=︒,50FCD ∠=︒, A FCD ∴∠=∠,//CD AB ∴,1ECD ∴∠=∠, CE 平分ACD ∠,130ACD ∠=︒, 1130652ECD ∴∠=⨯︒=︒, 165∴∠=︒.27.(10分) 证明:∵ADE B ∠=∠ ∴//DE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3∠=∠(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又∵12∠=∠∴23∠∠=∴//GF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FGB CDB ∠=∠∵FG AB ⊥ ∴ 90FGB ∠=∴90CDB =∠∴CD AB ⊥28.(10分)解: 过点E 作EF ∥AB ,∴∠ABE+∠BEF=180°,∵∠ABE+∠BED+∠EDC=360°.∴∠FED+∠EDC=180°,∴EF∥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B∥CD.。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A .B .C .D .2.在以下实数1.212, 1.010010001…,2π34中无理数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3.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3=±B .3=C 3=-D 2=- 4.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 .|﹣2|与2B .﹣2C .﹣2与-12D .﹣2 5.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是( )A .第一次右拐60°,第二次左拐120°B .第一次左拐60°,第二次右拐60°C .第一次左拐60°,第二次左拐120°D .第一次右拐60°,第二次右拐60° 6.如图,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 的是( )A .∠1=∠2B .∠3=∠4C .∠B =∠DCED .∠D +∠DAB =180° 7.已知下列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③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另一个为钝角;④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⑤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3个B.2个C.1个D.0个8.如图,AB∥CD,DB⊥BC,∠1=40°,则∠2的度数是()A.40°B.45°C.50°D.60°9=()A.0.006356 B.0.6356 C.63.56 D.635.610.若∠A与∠B的两边分别平行,∠A=60°,则∠B=()A.30°B.60°C.30°或150°D.60°或120°11.如图,AB∥EF,∠C=90°,则α、β和γ的关系是()A.β=α+γB.α+β+γ=180°C.α+β﹣γ=90°D.β+γ﹣α=180°12.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15°,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A.105°B.120°C.135°D.150°二、填空题13.我们规定向东和向北方向为正,如向东走4米,向北走走6米,记为(4,6),则向西走5米,向北走3米,记为_______;14的平方根是.15.将“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_______16.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处,折痕为EF,若∠ABE=20°,那么∠EFC′的度数为.17.已知,如图,直线a∥b,则∠1、∠2、∠3、∠4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18.如图,∠ABC=∠ACB,AD、BD、CD分别平分∠EAC、∠ABC、∠ACF,以下结论:①AD∥BC;②∠ACB=2∠ADB;③∠ADC=90°-∠ABD;④BD平分∠ADC;⑤∠BDC=1 2∠BAC,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 ((填序号)三、解答题19.计算:(1(2)||)﹣2|.20.解下列方程(1)4x 2﹣16=0 (2)(x ﹣1)3=﹣12521.完成下面推理过程如图,已知DE ∥BC ,DF 、BE 分别平分∠ADE 、∠ABC ,可推得∠FDE=∠DEB 的理由:∵DE ∥BC (已知)∴∠ADE= .( )∵DF 、BE 分别平分∠ADE 、∠ABC ,∴∠ADF=12 ,∠ABE=12 .( ) ∴∠ADF=∠ABE∴DF ∥ .( )∴∠FDE=∠DEB . ( )22.若2a-5和a+8是一个正数的平方根,那么这个正数是多少?.23.实数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29y =,求2()x a b x ++的值.24.如图,12180AGF ABC ∠=∠∠+∠=,.()1试判断BF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2150∠的度数.BF AC,,求AFG⊥∠=25.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它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也叫无理数,它的整数部分是1,那么有谁能说出它的小数部分是多少”,小明举手回﹣1来表示它的小数部分,张老师夸奖小明真聪明,肯定了他的说法.现请你根据小明的说法解答:(1的小数部分是a b,求a+2b的值.(2)已知,其中x是一个整数,0<y<1,求2x+(y)2018的值.26.如图,已知l1//l2,射线MN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点A,B,射线ME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点C,D,点P在射线MN上运动(P点与A,B,M三点不重合),设∠PDB=α ,∠PCA=β ,∠CPD=γ .(1)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α,β,γ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果点P在A,B两点之外运动时,α,β,γ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解析:根据对顶角的概念可知,A. B. C 中的∠1与∠2都不符合对顶角的特征,而D 图中的∠1与∠2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属于对顶角. 故选D.2.B【解析】解:无理数有:1.010010001…,22,π,共3个.故选B . 3.D【解析】解:A 3=,故A 错误;B .3=± ,故B 错误;C 3=,故C 错误;D 2=-,正确.故选D .4.D【解析】解:∵|﹣2|=2,∴|﹣2|与2相等;2=-,∴﹣∵(﹣2)×(﹣12)=1,∴﹣2与﹣12互为倒数;2=,∴﹣2故选D.5.C【解析】试题分析:两次拐弯以后方向相反,那么2次同方向拐弯之和是180°.故选:C.6.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直接判定.【详解】选项A中,∵∠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A正确;选项B中,∵∠3=∠4,∴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不能判断AB∥CD,故B 错误;选项C中,∵∠B=∠DCE,∴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C正确;选项D中,∵∠D+∠DAB=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D正确.故选B.【点睛】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不能遇到相等或互补关系的角就误认为具有平行关系,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7.A【解析】解:①对顶角既要考虑大小,还要考虑位置,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①错误;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②正确;③互补的两个角也可以是两个直角,故③错误;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平行公理,故④正确;⑤邻补角的平分线的夹角正好是平角的一半,是直角,所以互相垂直,故⑤正确.所以真命题有②④⑤三个.故选A.8.C【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出∠BCD=∠1=40°,再根据DB⊥BC,得出∠BCD+∠2=90°,通过角的计算即可得出结论.【详解】∵AB∥CD,∠1=40°,∴∠BCD=∠1=40°.又∵DB⊥BC,∴∠BCD+∠2=90°,∴∠2=90°-40°=50°.故选C.【点睛】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垂直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BCD=∠1=40°.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找出相等(或互补)的角是关键.9.B【解析】解:,=0.635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用到的知识点是被开方数向左移动两位,则它的算术平方根向左移动一位.10.D【解析】解:如图(1).∵AC∥BD,∠A=60°,∴∠A=∠1=60°.∵AE∥BF,∴∠B=∠1,∴∠A=∠B=60°.如图(2).∵AC∥BD,∠A=60°,∴∠A=∠1=60°.∵DF∥AE,∴∠B+∠1=180°,∴∠A+∠B=180°,∴∠B=180°﹣∠A=180°﹣60°=120°,∴一个角是60°,则另一个角是60°或12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分两种情况讨论,不要漏解.11.C【解析】【分析】构造辅助线,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建立角之间的关系【详解】延长DC交AB与G,延长CD交EF于H.在直角△BGC中,∠1=90°-α;△EHD中,∠2=β-γ,∵AB∥EF,∴∠1=∠2,∴90°-α=β-γ,即α+β-γ=90°.故选C.【点睛】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C【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BC.∵∠DEF=15°,∴∠EFB=∠DEF=15°,根据折叠得:∠CFE=180°﹣15°﹣15°﹣15°=13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能根据折叠性质得出∠CFE=180°﹣3∠EFB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5,3);【解析】解:∵向东走为+,向北走为+,∴向西走为﹣,向南走为﹣,∴向西走5米,再向北走3米,记作(﹣5,3).14.±2.【解析】【详解】解:±2.故答案为±2.15.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余角也相等;【解析】【分析】命题有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接题设,“那么”后面接结论.【详解】根据命题的特点,可以改写为:“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余角也相等”,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余角也相等.【点睛】考查命题的定义,根据命题的定义,命题有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16.125°【解析】试题分析:Rt△ABE中,∠ABE=20°,∴∠AEB=70°,由折叠的性质知:∠BEF=∠DEF,而∠BED=180°﹣∠AEB=110°,∴∠BEF=55°,易知∠EBC=∠D=∠BC′F=∠C=90°,∴BE∥C′F,∴∠EFC′=180°﹣∠BEF=125°.故答案为12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7.∠1+∠4=∠2+∠3【解析】试题分析:如图,作a∥b∥c∥d,则∠2=∠6+∠7,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1=∠5,∠6=∠7,∠4=∠3+∠7,由此可知∠1+∠4=∠5+∠4=∠5+∠3+∠6=∠2+∠3.故答案为∠1+∠4=∠2+∠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解题关键是合理添加辅助线,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利用等量代换可求解.18.①②③⑤【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BC=2∠ABD=2∠DBC,∠EAC=2∠EAD,∠ACF=2∠DCF,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BAC+∠ABC+∠ACB=180°,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ACF=∠ABC+∠BAC,∠EAC=∠ABC+∠ACB,根据已知结论逐步推理,即可判断各项.【详解】∵AD平分∠EAC,∴∠EAC=2∠EAD,∵∠EAC=∠ABC+∠ACB,∠ABC=∠ACB,∴∠EAD=∠ABC,∴AD∥BC,∴①正确;∵AD∥BC,∴∠ADB=∠DBC,∵BD平分∠ABC,∠ABC=∠ACB,∴∠ABC=∠ACB=2∠DBC,∴∠ACB=2∠ADB,∴②正确;∵AD平分∠EAC,CD平分∠ACF,∴∠DAC=12∠EAC,∠DCA=12∠ACF,∵∠EAC=∠ACB+∠ACB,∠ACF=∠ABC+∠BAC,∠ABC+∠ACB+∠BAC=18 0°,∴∠ADC=180°-(∠DAC+∠ACD)=180°-12(∠EAC+∠ACF)=180°-12(∠ABC+∠ACB+∠ABC+∠BAC)=180°-12(180°-∠ABC)=90°-12∠ABC,∴③正确;∵BD平分∠ABC,∴∠ABD=∠DBC,∵∠ADB=∠DBC,∠ADC=90°-12∠ABC,∴∠ADB不等于∠CDB,∴④错误;∵∠ACF=2∠DCF,∠ACF=∠BAC+∠ABC,∠ABC=2∠DBC,∠DCF=∠DBC+∠BDC,∴∠BAC=2∠BDC,∴⑤正确;即正确的有①②③⑤,故答案为①②③⑤.【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主要考察推理能力,有一定的难度.19.(1)1;(2)﹣2.【解析】试题分析:(1)先把各部分利用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化简,再进行计算即可;(2)先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号,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试题解析:(1)原式=2﹣32﹣12+1=1;(2)原式﹣2.20.(1)x=±2;(2)x=﹣4.【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计算即可;(2)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计算即可. 试题解析:(1)4x 2=16,x 2=4,x=±2;(2)x ﹣1=﹣5,x=﹣4.21.∠AB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ADE ;12∠ABC ;角平分线定义;DF ∥B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DE=∠ABC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DF=12∠ADE ,∠ABE=12∠ABC ,推出∠ADF=∠ABE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DF ∥BE 即可.【详解】∵DE ∥BC (已知),∴∠ADE=∠AB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F 、BE 分别平分ADE 、∠ABC ,∴∠ADF=12∠ADE , ∠ABE=12∠ABC (角平分线定义), ∴∠ADF=∠ABE ,∴DF ∥B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FDE=∠DE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答案是:∠AB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DE ,∠ABC ,角平分线定义,B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点睛】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22.这个正数为441或49【解析】试题分析:直接利用平方根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试题解析:解:由题可知:①当2a-5=a+8时,解得:a=13,那么a+8=21,∴正数为441;②当2a-5+a+8=0时,解得:a=-1,那么a+8=7,∴正数为49.∴这个正数为441或49.23.3或9【解析】【分析】首先根据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可得:a+b=0,cd=1;然后根据x,y2=9,分别求出x、y的值各是多少,再代入x2+(a+b)y,求出算式的值是多少即可.【详解】解:由题可知:,y2=9则y=3,-3,∴①原式=6+0-1×3=6-3=3∴②原式=6+0-1×(-3)=6+3=9∴式子的值为3或9.【点睛】考查了实数的运算,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和有理数运算一样,要从高级到低级,即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另外,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24.(1)BF∥DE,理由见解析;(2)60°.【解析】【分析】(1)由∠AGF=∠ABC,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GF∥BC,从而可得∠1=∠3,再根据已知条件∠1+∠2=180°,利用等量代换可得∠3+∠2=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判定BF//DE;(2)由BF⊥AC,可得∠AFB=90°,根据∠1+∠2=180°,∠2=150°,可得∠1=30°,从而即可求得∠AFG=60°.【详解】(1)BF∥DE,理由如下:∵∠AGF=∠ABC,∴GF∥BC,∴∠1=∠3,∵∠1+∠2=180°,∴∠3+∠2=180°,∴BF∥DE;(2)∵BF⊥AC,∴∠AFB=90°,∵∠1+∠2=180°,∠2=150°,∴∠1=30°,∴∠AFG=∠AFB-∠1=90°-30°=6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5.(1)12;(2)15.【解析】【分析】(1的大致范围,然后可求得a、b的值,然后再求代数式的值即可.(2)先求得x的值,然后再表示出【详解】解:(1)∵22 <7<32a,又∵72 <51<82的整数部分是b为7∴a+2b=12(2)∵,其中x是一个整数,0<y<1,∴x=7,y=6∴2x+(y2018=2×7+2018=14+1=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求得26.解:(1)γ=α+β;(2)(2)点P在射线AN上时:γ=α-β,点P在射线BM上时γ=β-α,理由见解析.【解析】(1)过点P作PF∥l1,根据l1∥l2,可知PF∥l2,故可得出∠α=∠DPF,∠β=∠CPF,试题分析:由此即可得出结论;(2)点P在A、B两点之外运动时,分点P在MB上运动与点P在AN上运动两种情况讨论.试题解析:解:(1)∠γ=α+∠β,理由:过点P作PF∥l1(如图1).∵l1∥l2,∴PF∥l2,∴∠α=∠DPF,∠β=∠CPF,∴∠γ=∠DPF+∠CPF=∠α+∠β,即γ=α+β;(2)当点P在MB上运动时(如图2).∵l1∥l2,∴∠β=∠CFD.∵∠CFD是△DFP的外角,∴∠CFD=∠α+∠γ,∴γ=β-α;同理可得,当点P在AN上运动时,γ=α-β;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的绝对值是()A.3B.﹣3C.D.﹣2.如图,将左图中的福娃“欢欢”通过平移可得到的图为()A.B.C.D.3.如图,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A.∥3=∥4B.∥B=∥DCE C.∥1=∥2D.∥D+∥DAB=180°4.下列各数是4的平方根的是()A.±2B.2C.﹣2D.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直线AB垂直于CD吗?C.若|a|=|b|,则a2=b2D.同角的补角相等6.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若∥1等于40°,则∥2等于()A.50°B.60°C.140°D.160°7.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同位角相等;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总有三个交点;⑤若a∥b,b∥c,则a∥c.A.1个B.2个C.3个D.4个8.实数,π2,,,,其中无理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5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5=50°,那么AB∥CD B.如果∥4=130°,那么AB∥CDC.如果∥3=130°,那么AB∥CD D.如果∥2=50°,那么AB∥CD10.计算8的立方根与的平方根之和是()A.5B.11C.5或﹣1D.11或﹣7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4是的算术平方根.12.的相反数是.13.已知,则.14.若x,y为实数,且+|y+2|=0,则xy的值为.15.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则CD<CA,理由是.16.对于任意不相等的两个数a,b,定义一种运算∥如下:a∥b=,如3∥2==,那么12∥4=.18.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O为垂足,如果∥EOD=38°,则∥AOC=度.19.如图,若AB∥CD,那么∥3=∥4,依据是.20.已知的整数部分是a,小数部分是b,则ab的值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0分)21.计算:(1)+(2)|﹣|+2.22.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1)x2﹣4=0(2)27x3=﹣125.23.如一个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a+3和2a﹣15,试求这个数.24.如图所示,已知∥1=72°,∥2=108°,∥3=69°,求∥4的度数.25.如图,已知∥BED=∥B+∥D,试说明AB与CD的关系.解:AB∥CD,理由如下:过点E作∥BEF=∥B∥AB∥EF∥∥BED=∥B+∥D∥∥FED=∥D∥CD∥EF∥AB∥CD.26.如图,EF∥AD,∥1=∥2.求证:DG∥AB.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的绝对值是()A.3B.﹣3C.D.﹣【考点】实数的性质.【分析】首先利用立方根的定义化简,然后利用绝对值的定义即可求解.【解答】解:=|﹣3|=3.故选A.2.如图,将左图中的福娃“欢欢”通过平移可得到的图为()A.B.C.D.【考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分析】根据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的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根据平移的定义可得左图中的福娃“欢欢”通过平移可得到的图为C,故选:C.3.如图,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A.∥3=∥4B.∥B=∥DCE C.∥1=∥2D.∥D+∥DAB=18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逐一判断,排除错误答案.【解答】解:∥∥3=∥4,∥AD∥BC,故A错误;∥∥B=∥DCE,∥AB∥CD;故B正确;∥∥1=∥2,∥AB∥CD,故C正确;∥∥D+∥DAB=180°,∥AB∥CD,故D正确;故选A.4.下列各数是4的平方根的是()A.±2B.2C.﹣2D.【考点】平方根.【分析】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据此求出4的平方根是多少即可.【解答】解:∥±=±2,∥是4的平方根的是±2.故选:A.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直线AB垂直于CD吗?C.若|a|=|b|,则a2=b2D.同角的补角相等故选B.6.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若∥1等于40°,则∥2等于()A.50°B.60°C.140°D.160°【考点】对顶角、邻补角.【分析】因∥1和∥2是邻补角,且∥1=40°,由邻补角的定义可得∥2=180°﹣∥1=180°﹣40°=140°.【解答】解:∥∥1+∥2=180°又∥1=40°∥∥2=140°.故选C.7.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同位角相等;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总有三个交点;⑤若a∥b,b∥c,则a∥c.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平行公理及推论;相交线;垂线.【分析】根据平行公理,垂线的定义,相交线的性质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解答】解:①同位角相等,错误,只有两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②应为: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本小题错误;③应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小题错误;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总有一个交点或三个交点,故本小题错误;⑤若a∥b,b∥c,则a∥c,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只有⑤共1个.故选A.8.实数,π2,,,,其中无理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无理数.【分析】由于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解答】解:实数,π2,,,中,无理数有:π2,共2个.故选B.9.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5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5=50°,那么AB∥CD B.如果∥4=130°,那么AB∥CDC.如果∥3=130°,那么AB∥CD D.如果∥2=50°,那么AB∥CD【考点】平行线的判定.【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1=∥2=50°,∥若∥5=50°,则AB∥CD,故本选项正确;B、∥∥1=∥2=50°,∥若∥4=180°﹣50°=130°,则AB∥CD,故本选项正确;C、∥∥3=∥4=130°,∥若∥3=130°,则AB∥CD,故本选项正确;D、∥∥1=∥2=50°是确定的,∥若∥2=150°则不能判定AB∥CD,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10.计算8的立方根与的平方根之和是()A.5B.11C.5或﹣1D.11或﹣7【考点】实数的运算.【分析】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根据题意得:8的立方根是2,=9,9的平方根是±3,则8的立方根与的平方根之和为5或﹣1,故选C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4是16的算术平方根.【考点】算术平方根.【分析】如果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x是a的算术平方根,由此即可求出结果.【解答】解:∥42=16,∥4是16的算术平方根.故答案为:16.12.的相反数是.【考点】实数的性质.【分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解答.【解答】解:的相反数是﹣=.故答案为:.13.已知,则 1.01.【考点】算术平方根.【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移动规律,把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两位,结果移动一位,进行填空即可.【解答】解:∥,∥ 1.01;故答案为:1.01.14.若x,y为实数,且+|y+2|=0,则xy的值为﹣2.【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分析】首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出x、y的值,进而可求出xy的值.【解答】解:由题意,得:x﹣1=0,y+2=0;即x=1,y=﹣2;因此xy=1×(﹣2)=﹣2,故答案为:﹣2.15.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则CD<CA,理由是垂线段最短.【考点】垂线段最短.【分析】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这一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垂线段,且垂线段最短.据此作答即可.【解答】解:∥CD∥AB,∥CD<CA(垂线段最短),故答案为:垂线段最短.16.对于任意不相等的两个数a,b,定义一种运算∥如下:a∥b=,如3∥2==,那么12∥4=4.【考点】实数的运算.【分析】原式利用已知的新定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12∥4===4,故答案为:4【解答】解:题设为:对顶角,结论为:相等,故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18.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O为垂足,如果∥EOD=38°,则∥AOC=52度.【考点】垂线;对顶角、邻补角.【分析】根据垂线的定义,可得∥AOE=90°,根据角的和差,可得∥AOD的度数,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得答案.【解答】解:∥OE∥AB,∥∥AOE=90°,∥∥AOD=∥AOE+∥EOD=90°+38°=128°,∥∥AOC=180°﹣∥AOD=180°﹣128°=52°,故答案为:52.19.如图,若AB∥CD,那么∥3=∥4,依据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题意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0.已知的整数部分是a,小数部分是b,则ab的值为.【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分析】只需首先对估算出大小,从而求出其整数部分a,再进一步表示出其小数部分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2<<3;所以a=2,b=﹣2;故ab=2×(﹣2)=2﹣4.故答案为:2﹣4.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0分)21.计算:(1)+(2)|﹣|+2.【考点】实数的运算.【分析】(1)原式利用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合并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原式=+=1;(2)原式=﹣+2=+.22.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1)x2﹣4=0(2)27x3=﹣125.【考点】立方根;平方根.【分析】(1)先移项,系数化为1,再开平方法进行解答;(2)先系数化为1,再开立方法进行解答.【解答】解:(1)x2=4,x=±2 ;(2)x3=﹣,x=﹣.23.如一个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a+3和2a﹣15,试求这个数.【考点】平方根.【分析】根据一个数的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可得这个数的平方根,再根据互为相反数的和等于0,可得平方根,再根据平方,可得这个数.【解答】解:∥一个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3a+2和a+14,∥(a+3)+(2a﹣15)=0,a=4,a+3=4+37.7的平方是49.∥这个数是49.24.如图所示,已知∥1=72°,∥2=108°,∥3=69°,求∥4的度数.【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此题要首先根据∥1和∥2的特殊的位置关系以及数量关系证明c∥d,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4即可.【解答】解:∥∥1=72°,∥2=108°,∥∥1+∥2=72°+108°=180°;∥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69°,∥∥4=69°.25.如图,已知∥BED=∥B+∥D,试说明AB与CD的关系.解:AB∥CD,理由如下:过点E作∥BEF=∥B∥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ED=∥B+∥D∥∥FED=∥D∥CD∥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平行公理的推论.【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填空即可.【解答】解:AB∥CD,理由如下:过点E作∥BEF=∥B∥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ED=∥B+∥D∥∥FED=∥D∥CD∥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平行公理的推论).故答案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论.26.如图,EF∥AD,∥1=∥2.求证:DG∥AB.【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3,求出∥1=∥3,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即可.【解答】证明:∥EF∥AD,∥∥2=∥3,∥∥1=∥2,∥∥1=∥3,∥DG∥AB.第11页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详解

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注释)1.如图,以下条件能判定GE∥CH的是()A.∥FEB=∥ECD B.∥AEG=∥DCH C.∥GEC=∥HCF D.∥HCE=∥AEG2.如图,已知∥1=∥2=∥3=∥4,则图形中平行的是()A.AB∥CD∥EF B.CD∥EFC.AB∥EF D.AB∥CD∥EF,BC∥DE3.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是()A.42°、138°B.都是10°C.42°、138°或42°、10°D.以上都不对4.如图的图形中只能用其中一部分平移可以得到的是()A.B.C.D.5.下列图形不是由平移而得到的是()A.B.C.D.6.如图,哪一个选项的右边图形可由左边图形平移得到()A.B.C.D.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互补C.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D.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C.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9.已知,如图,AB∥CD,则∥α、∥β、∥γ之间的关系为()A.∥α+∥β+∥γ=360°B.∥α﹣∥β+∥γ=180°C.∥α+∥β﹣∥γ=180°D.∥α+∥β+∥γ=180°10.不能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A.同位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C.同旁内角相等D.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11.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C.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12.如图,CD∥AB,垂足为D,AC∥BC,垂足为C.图中线段的长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距离的线段有()A.1条B.3条C.5条D.7条二、填空题(注释)13.如图,设AB∥CD,截线EF与AB、CD分别相交于M、N两点.请你从中选出两个你认为相等的角.14.如图,为了把∥ABC平移得到∥A′B′C′,可以先将∥ABC向右平移格,再向上平移格.15.如图,AE∥BD,∥1=120°,∥2=40°,则∥C的度数是.16.如图,已知AB∥CD,则∥1与∥2,∥3的关系是.17.如图,AB∥CD,∥B=68°,∥E=20°,则∥D的度数为度.18.如图,直线DE交∥ABC的边BA于点D,若DE∥BC,∥B=70°,则∥ADE的度数是度.三、解答题(注释)19.如图,AB∥DE∥GF,∥1:∥D:∥B=2:3:4,求∥1的度数?20.已知:如图所示,∥1=∥2,∥3=∥B,AC∥DE,且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E∥BD.21.如图,已知DE∥BC,EF平分∥AED,EF∥AB,CD∥AB,试说明CD平分∥ACB.22.如图,已知∥DAB+∥D=180°,AC平分∥DAB,且∥CAD=25°,∥B=95°(1)求∥DCA的度数;(2)求∥DCE的度数.23.如图,已知∥1+∥2=180°,∥3=∥B,试说明∥AED=∥ACB.24.如图所示,已知∥1=∥2,AC平分∥DAB,试说明DC∥AB.25.已知∥AGE=∥DHF,∥1=∥2,则图中的平行线有几对?分别是?为什么?26.已知直线a∥b,b∥c,c∥d,则a与d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注释)1.如图,以下条件能判定GE∥CH的是()A.∥FEB=∥ECD B.∥AEG=∥DCH C.∥GEC=∥HCF D.∥HCE=∥AEG【考点】平行线的判定.【分析】在复杂的图形中具有相等关系的两角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是同位角或内错角,被判断平行的两直线是否由“三线八角”而产生的被截直线.【解答】解:∥FEB=∥ECD,∥AEG=∥DCH,∥HCE=∥AEG错误,因为它们不是GE、CH被截得的同位角或内错角;∥GEC=∥HCF正确,因为它们是GE、CH被截得的内错角.故选C.2.如图,已知∥1=∥2=∥3=∥4,则图形中平行的是()A.AB∥CD∥EF B.CD∥EFC.AB∥EF D.AB∥CD∥EF,BC∥DE【考点】平行线的判定.【分析】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以及平行线的传递性即可求解.【解答】解:∥∥1=∥2=∥3=∥4,∥AB∥CD,BC∥DE,CD∥EF,∥AB∥CD∥EF.故选:D.3.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是()A.42°、138°B.都是10°C.42°、138°或42°、10°D.以上都不对【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两边分别平行的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另一个角为x,则这一个角为4x﹣30°,(1)两个角相等,则x=4x﹣30°,解得x=10°,4x﹣30°=4×10°﹣30°=10°;(2)两个角互补,则x+(4x﹣30°)=180°,解得x=42°,4x﹣30°=4×42°﹣30°=138°.所以这两个角是42°、138°或10°、10°.以上答案都不对.故选D.4.如图的图形中只能用其中一部分平移可以得到的是()A.B.C.D.【考点】利用平移设计图案.【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解答】解:A、图形为轴对称所得到,不属于平移;B、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符合平移性质,是平移;C、图形为旋转所得到,不属于平移;D、最后一个图形形状不同,不属于平移.故选B.5.下列图形不是由平移而得到的是()A.B.C.D.【考点】利用平移设计图案.【分析】根据平移定义: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可得A、B、C都是平移得到的,选项D中的对应点的连线不平行,两个图形需要经过旋转才能得到.【解答】解:A、图形是由平移而得到的,故此选项错误;B、图形是由平移而得到的,故此选项错误;C、图形是由平移而得到的,故此选项错误;D、图形是由旋转而得到的,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6.如图,哪一个选项的右边图形可由左边图形平移得到()A.B.C.D.【考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作答.【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C中的图形是平移得到的.故选C.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互补C.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D.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错误;B、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互补,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错误;C、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错误;D、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说法正确,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C.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考点】平行线.【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即可解答.【解答】解: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A,B,C错误;D正确;故选:D.9.已知,如图,AB∥CD,则∥α、∥β、∥γ之间的关系为()A.∥α+∥β+∥γ=360°B.∥α﹣∥β+∥γ=180°C.∥α+∥β﹣∥γ=180°D.∥α+∥β+∥γ=18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以及内错角相等即可解答,此题在解答过程中,需添加辅助线.【解答】解:过点E作EF∥AB,则EF∥CD.∥EF∥AB∥CD,∥∥α+∥AEF=180°,∥FED=∥γ,∥∥α+∥β=180°+∥γ,即∥α+∥β﹣∥γ=180°.故选C.10.不能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A.同位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C.同旁内角相等D.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考点】平行线的判定.【分析】判定两直线平行,我们学习了两种方法:①平行公理的推论,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两个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解答】解: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和第三条直线平行的和两直线平行.故选C.11.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C.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对各选项画出示意图,观察图形,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故选:A.12.如图,CD∥AB,垂足为D,AC∥BC,垂足为C.图中线段的长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距离的线段有()A.1条B.3条C.5条D.7条【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分析】本题图形中共有6条线段,即:AC、BC、CD、AD、BD、AB,其中线段AB的两个端点处没有垂足,不能表示点到直线的距离,其它都可以.【解答】解:表示点C到直线AB的距离的线段为CD,表示点B到直线AC的距离的线段为BC,表示点A到直线BC的距离的线段为AC,表示点A到直线DC的距离的线段为AD,表示点B到直线DC的距离的线段为BD,共五条.故选C.二、填空题(注释)13.如图,设AB∥CD,截线EF与AB、CD分别相交于M、N两点.请你从中选出两个你认为相等的角∥1=∥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AB∥CD,则这两条平行线被直线EF所截;形成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解答】解:∥AB∥CD,∥∥1=∥5(答案不唯一).14.如图,为了把∥ABC平移得到∥A′B′C′,可以先将∥ABC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3格.【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解答】解:从点A看,向右移动5格,向上移动3格即可得到A′.那么整个图形也是如此移动得到.故两空分别填:5、3.15.如图,AE∥BD,∥1=120°,∥2=40°,则∥C的度数是2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求出∥AE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E∥BD,∥2=40°,∥∥AEC=∥2=40°,∥∥1=120°,∥∥C=180°﹣∥1﹣∥AEC=180°﹣120°﹣40°=20°.故答案为:20°.16.如图,已知AB∥CD,则∥1与∥2,∥3的关系是∥1=∥2+∥3.【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解答】解:∥AB∥CD,∥∥1+∥C=180°,又∥∥C+∥2+∥3=180°,∥∥1=∥+∥3.17.如图,AB∥CD,∥B=68°,∥E=20°,则∥D的度数为48度.【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BFD=∥B=68°,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得∥D=∥BFD﹣∥E,由此即可求∥D.【解答】解:∥AB∥CD,∥B=68°,∥∥BFD=∥B=68°,而∥D=∥BFD﹣∥E=68°﹣20°=48°.故答案为:48.18.如图,直线DE交∥ABC的边BA于点D,若DE∥BC,∥B=70°,则∥ADE的度数是70度.【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解答.【解答】解:∥DE∥BC,∥B=70°,∥∥ADE=∥B=70°.故答案为:70.三、解答题(注释)19.如图,AB∥DE∥GF,∥1:∥D:∥B=2:3:4,求∥1的度数?【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首先设∥1=2x°,∥D=3x°,∥B=4x°,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表示出∥GCB、∥FCD的度数,再根据∥GCB、∥1、∥FCD的为180°即可求得x的值,进而可得∥1的度数.【解答】解:∥∥1:∥D:∥B=2:3:4,∥设∥1=2x°,∥D=3x°,∥B=4x°,∥AB∥DE,∥∥GCB=°,∥DE∥GF,∥∥FCD=°,∥∥1+∥GCB+∥FCD=180°,∥180﹣4x+x+180﹣3x=180,解得x=30,∥∥1=60°.20.已知:如图所示,∥1=∥2,∥3=∥B,AC∥DE,且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E∥B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2=∥4.求出∥1=∥4,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AB∥C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BCE=180°,求出∥3+∥BCE=18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即可.【解答】证明:∥AC∥DE,∥∥2=∥4.∥∥1=∥2,∥∥1=∥4,∥AB∥CE,∥∥B+∥BCE=180°,∥∥B=∥3,∥∥3+∥BCE=180°,∥AE∥BD.21.如图,已知DE∥BC,EF平分∥AED,EF∥AB,CD∥AB,试说明CD平分∥ACB.【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求出EF∥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EF=∥ACD,∥EDC=∥BCD,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EF=∥FED,推出∥ACD=∥BCD,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DE∥BC,∥∥EDC=∥BCD,∥EF平分∥AED,∥∥AEF=∥FED,∥EF∥AB,CD∥AB,∥EF∥CD,∥∥AEF=∥ACD,∥∥ACD=∥BCD,∥CD平分∥ACB.22.如图,已知∥DAB+∥D=180°,AC平分∥DAB,且∥CAD=25°,∥B=95°(1)求∥DCA的度数;(2)求∥DCE的度数.【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求得∥DAB的度数,再依据∥DAB+∥D=180°求得∥D 的度数,在∥ACD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DCA的度数;(2)根据(1)可以证得:AB∥D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1)∥AC平分∥DAB,∥∥CAB=∥DAC=25°,∥∥DAB=50°,∥∥DAB+∥D=180°,∥∥D=180°﹣50°=130°,∥∥ACD中,∥D+∥DAC+∥DCA=180°,∥∥DCA=180°﹣130°﹣25°=25°.(2)∥∥DAC=25°,∥DCA=25°,∥∥DAC=∥DCA,∥AB∥DC,∥∥DCE=∥B=95°.23.如图,已知∥1+∥2=180°,∥3=∥B,试说明∥AED=∥ACB.【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判断∥AED与∥ACB是一对同位角,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推出DE∥BC,得出两角相等.【解答】证明:∥∥1+∥4=180°(平角定义),∥1+∥2=180°(已知),∥∥2=∥4,∥EF∥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B(已知),∥∥B=∥ADE(等量代换),∥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ED=∥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4.如图所示,已知∥1=∥2,AC平分∥DAB,试说明DC∥AB.【考点】平行线的判定.【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1=∥CAB,再加上条件∥1=∥2,可得∥2=∥CAB,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CD∥AB.【解答】证明:∥AC平分∥DAB,∥∥1=∥CAB,∥∥1=∥2,∥∥2=∥CAB,∥CD∥AB.25.已知∥AGE=∥DHF,∥1=∥2,则图中的平行线有几对?分别是?为什么?【考点】平行线的判定.【分析】先由∥AGE=∥DHF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B∥CD,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AGF=∥CHF,再由∥1=∥2,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得∥MGF=∥NHF,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可得GM∥HN.【解答】解:图中的平行线有2对,分别是AB∥CD,GM∥HN,∥∥AGE=∥DHF,∥AB∥CD,∥∥AGF=∥CHF,∥∥MGF+∥AGF+∥1=180°∥NHF+∥CHF+∥2=180°,又∥∥1=∥2,∥∥MGF=∥NHF,∥GM∥HN.26.已知直线a∥b,b∥c,c∥d,则a与d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考点】平行公理及推论.【分析】由平行线的传递性容易得出结论.【解答】解:a与d平行,理由如下:因为a∥b,b∥c,所以a∥c,因为c∥d,所以a∥d,即平行具有传递性.。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如图,若∠1=35°,则∠2=145°,∠3=35°。

2.如图,AC⊥BC,C为垂足,CD⊥AB,D为垂足,BC=8,CD=4.8,DC/BD=6.4,AD=3.6,AC=6,点A到BC 的距离是2.4,点A,B两点间的距离是8.4.3.把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它们平行”的形式为。

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80°,则∠BOD=50°。

5.如图,已知直线a∥b,∠4=40°,则∠2=140°。

6.如图,直线AB∥CD,EF交AB于点M,MN⊥EF于点M,MN交CD于点N,若∠BME=125°,则∠MND=55°。

7.如图,已知∠1=70°,∠2=110°,∠3=80°,则∠4=100°。

8.如图,AB∥CD,BC∥DE,则∠B与∠D的关系是对应角相等。

9.XXX将两把直尺按如图所示叠放,使其中一把直尺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另一把直尺的边上,则∠1+∠2=90°。

10.如图,DH∥EG∥BC,且DC∥EF,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有两个,分别是∠3和∠4.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B)。

12.如图,点A到直线CD的距离是指哪一条线段的长(D)。

13.下列四组图形中,有一组中的两个图形经过平移,其中一个能得到另一个,这组图形是(B)。

14.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D的是(C)。

15.在如图所示的长方体中,和棱AB平行的梭有(C)。

16.在如图,已知∠1=∠2,∠3=∠4,求证:AC∥DF,BC∥EF.证明过程如下:1=∠2(已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C.等角的补角相等D.垂线段最短
【分析】根据线段、垂线段的公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补角的性质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真命题;
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原命题是假命题;
C、等角的补角相等,是真命题;
D、垂线段最短,是真命题;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
6.(3分)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作出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可知:只有选项C中的是对顶角,其它都不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顶角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12(3分).如图,长方形ABCD中,AB=6,第一次平移长方形ABCD沿AB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长方形A1B1C1D1,第2次平移长方形A1B1C1D1沿A1B1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长方形A2B2C2D2,…,第n次平移长方形An-1Bn-1Cn-1Dn-1沿An-1Bn-1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长方形AnBnCnDn(n>2),若ABn的长度为2 026,则n的值为().
2022年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
数 学试 题
满 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沉着应试,认真书写,祝你取得满意成绩!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3分)49的算术平方根是( )
A.±7B.7C.± D.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范围: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六章《实数》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若∠1=∠2,∠3=125°,则∠4的度数是()A. 65°B. 60°C. 55°D. 75°2.如图,AB//CD,∠FGB=154°,FG平分∠EFD,则∠AEF的度数等于()A. 26°B. 52°C. 54°D. 77°3.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 4是16的算术平方根,即±√16=4B. −3是27的立方根C. √64的立方根是2D. 1的立方根是−14.已知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a>bB. |a|<|b|C. ab>0D. −a>b5.如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AB//DF的是()A. ∠A=∠3B. ∠A+∠2=180°C. ∠1=∠4D. ∠1=∠A6. 如图摆放的一副学生用直角三角板,∠F =30°,∠C =45°,AB 与DE 相交于点G ,当EF//BC 时,∠EGB 的度数是( )A. 135°B. 120°C. 115°D. 105°7. 若a 2=4,b 2=9,且ab <0,则a −b 的值为( )A. −2B. ±5C. 5D. 58.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数轴上任意一点都表示唯一的有理数B. 数轴上任意一点都表示唯一的无理数C. 两个无理数之和一定是无理数D. 数轴上任意两点之间还有无数个点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①任何数都有算术平方根;②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是正数;③a 2的算术平方根是a ;④(π−4)2的算术平方根是π−4;⑤算术平方根不可能是负数,A. 2个B. 3个C. 4个D. 5个10. 如图,AF//CD ,CB 平分∠ACD ,BD 平分∠EBF ,且BC ⊥BD ,下列结论:①BC 平分∠ABE ;②AC//BE ;③∠CBE +∠D =90°;④∠DEB =2∠ABC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1. 若√3a −23与√2−b 3为相反数,且b ≠0,则ab 的值为________. 12. 已知y =√x −3+√3−x +1,则x +y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 13. 如图,有下列3个结论:①能与∠DEF 构成内错角的角的个数是2;②能与∠EFB 构成同位角的角的个数是1;③能与∠C构成同旁内角的角的个数是4,以上结论正确的是______.1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垂足为点O,∠COE:∠BOD=2:3,则∠AOD=______.15.若√2a−2与|b+2|互为相反数,则(a−b)2的平方根=______.16.一个正数x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是2a−3和5−a,则x的值是________.17.如图所示,AB//CD,EC⊥CD.若∠BEC=30°,则∠ABE的度数为______.18.已知直线a//b,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BAC=30°),并且顶点A,C分别落在直线a,b上,若∠1=22°,则∠2的度数是______.19.一副直角三角尺叠放如图1所示,现将45°的三角尺ADE固定不动,将含30°的三角尺ABC绕顶点A顺时针转动(旋转角不超过180度),使两块三角尺至少有一组边互相平行.如图2:当∠BAD=15°时,BC//DE.则∠BAD(0°<∠BAD<180°)其它所有可能符合条件的度数为_____.20.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3a+1和a+11,求这个数的立方根是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0分)21.(12分)计算:3;(1)(−1)3+|1−√2|+√8(2)(−3)2+2×(√2−1)−|−2√2|.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4<√7<√9,即2<√7<3,∴√7的整数部分为2,小数部分为(√7−2).规定实数m的整数部分记为[m],小数部分记为{m).如:[√7]=2,{7}=√7−2.解答以下问题:(1)[√10]=________,{√5}=________;(2)求{√5}+{5−√5}的值.23.(12分)工人师傅准备从一块面积为16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工料上裁剪出一块面积为12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的工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巴南区七校共同体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

总分150分 120分钟完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 9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3
B .±3
C .3
D .±3 2.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与∠2是邻补角 B.∠1与∠3是对顶角 C.∠2与∠4是同位角 D.∠3与∠4是内错角
3.在下面五幅图案中,(2)、(3)、(4)、(5)中哪一幅图案可以通过图案(1)平移得到( )
A .(2)
B .(3)
C .(4)
D .(5) 4.如图1所示,点
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 ∥CD 的是( ) A .∠3=∠4
B .∠D=∠DCE
C .∠1=∠2
D .∠D+∠ACD=180°
5.(-11)2的平方根是( )
A .121
B .11
C .±11 D﹣11 6.估计
的值在( )
A .2到3之间
B .3到4之间
C .4到5之间
D .5到6之间
7.如图2,AB ∥CD ,AD 、BC 相交于点O ,若∠A=20°,∠COD=100°,则∠C 的度数是( ) A .80° B.70° C.60° D.50°
8. 如图3所示, CD ⊥ AB , AC ⊥ BC , 图中能表示点A 到直线BC 的距离的是( )
A .线段AC 的长度
B .线段B
C 的长度 C .线段AB 的长度
D .线段CD 的长度
图1 图2 图
3
a
b
c
1
2 3
4
9.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 B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互补
C .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D .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10.如图,是用棋子摆成的“上”字:如果按照此规律继续摆下去,那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10个“上”字需用多少枚棋子( )
图① 图② 图③ A .36 B .38 C .42
D .50
1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折叠后的位置 如图所示,
若∠EFB=65°,则∠AED′等于( )
A .70°
B .65° C.50° D.25°
12.如图,AB ∥EF ,∠C=90°,则α、β、γ的关系是( )
A .β+γ﹣α=90°
B . α+β﹣γ=90°
C .α+β+γ=180°
D .β=α+γ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13. -8的立方根是 ;
14.如图4,把小河里的水引到田地A 处就作AB ,垂足为B ,沿AB 挖水沟,
水沟最短.理由是: . 15.把命题“对顶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为:__ . 16.已知b a ,满足
011=-++b a ,则()8201ab 的值是 ;
17.若36.25=5.036,6.253=15.906,则253600=__________.
18、如果∠α的两边分别平行于∠β的两边,且∠α比∠β的2倍少30°,则∠α,∠β的度数分
别是 .
D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9.计算(8分)
(1)2)1(25-- (2)33364
63
1125.041027-
++--- 20.(8分)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01642=-x (2)()3
27364x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1.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平移△ABC ,使得点A 与点D 重合,在网格中作出平移后的△DEF. (2)求△DEF 的面积.
22.若正数m 的平方根是5a +1和a -19,求m 的值及m 的平方根.
23.完成下列推理说明:
如图,已知∠1 =∠2,∠B =∠C ,可推得AB ∥CD .理由如下:
∵∠1 =∠2(已知),且∠1 =∠CGD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 =∠CGD (等量代换).
∴CE ∥BF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B=∠C(已知),∴∠=∠B(等量代换).∴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已知:如图,∠AEH=130°,∠EFD=50°,∠SMB=120°.
求∠DNG的度数.
25.如图所示,已知∠1+∠2=180°,∠B=∠3,
(1)求证:BD∥EF
(2)求证:∠AED=∠ACB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2分)
26.如图,已知AB∥CD,CE,BE的交点为E,现作如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
第二次操作,分别作∠ABE1和∠DC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
第三次操作,分别作∠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
F
第n 次操作,分别作∠ABE n -1和∠DCE n -1的平分线,交点为E n .
(1)如图①,求证:∠E =∠B +∠C ; (2)如图②,求证:∠E 1=
2
1
∠E ; (3)猜想:若∠E n =b °,求∠BEC 的度数.
2017-2018学年下期第一次月考初一数学试题
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CDBCC BCADC CB 二、填空题:
13、-2 14、垂线段最短 15、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16、1 17、503.6 18、110°,70° 三、解答题:
19.(1)解:原式=5-1=4
……3分
(2) 解:原式=-3-0- 12 + 12 + 1
4 ……6分
= -24
3
……8分 20.(1)解:1642=x (2)解:()276433
-=-x
42=x 34
3-=-x
2±=x ……4分 3
5
=x ……8分
四、解答题:
21、(1)略 ……5分 (2)3s =∆DEF ……10分 22、解:由题意得:5a +1+ a -19=0
解得: a=3 ……5分 m=5a +1=5×3+1=16
16的平方根是±4 ……10分 23.完成下列推理说明:
如图,已知∠1 =∠2,∠B =∠C ,可推得AB ∥CD .理由如下: ∵∠1 =∠2(已知),且∠1 =∠CGD (对等角相等), ∴∠2 =∠CGD (等量代换).
∴CE ∥B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FD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B =∠C (已知),
∴∠BFD =∠B (等量代换 ).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4、解:∵∠AEH =130°,∠EFD =50° ∴∠MEF=∠AEH =130°
∴∠MEF+∠EFD=130°+50°=180° ∴AB ∥CD ∴∠MND=∠
SMB =120°
∴∠DNG=180°-∠MND=180°-120°=60° ……10分
25. (1)∵∠1+∠2=180°,∠1+∠4=180°,
∴∠2=∠4.
∴BD ∥FE ……4分 (2)∵BD ∥FE (已证)
∴∠3=∠ADE. ∵∠3=∠B , ∴∠B =∠ADE. ∴DE ∥BC.
∴∠AED =∠ACB. ……10分
26. (1)证明:如图,过E 作EF ∥AB .
∵AB ∥CD ,∴AB ∥EF ∥CD , ∴∠B =∠1,∠C =∠2. ∵∠BEC =∠1+∠2, ∴∠BEC =∠B +∠C .(4分)
(2)证明:由(1)可得∠E 1=∠ABE 1+∠DCE 1
∵∠ABE 和∠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E 1
∴∠E 1=12∠ABE +12∠DCE=1
2(∠ABE+∠DCE)
又∵由(1)得∠E =∠A BE +∠D CE
∴∠E 1=2
1
∠E ;(8分)
(3)解:当∠E n =b °时,∠BEC =2n
b °.(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