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_长征》课件2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长征
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 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哪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 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长征
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 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 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
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 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 脚下滚过去。
长征
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 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 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 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一.
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谁不怕冷?请举手!啊,小朋友都不怕冷,真勇敢!好, 现在
,老师就带你们到冰雪覆盖的野外去活动好不好?请闭上眼睛
(教师放音乐,出示投影),小朋友,我们到啦!请大家仔细看看, 野外怎
么样?
二.看图说话学字词
1. 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 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 2相机出示词卡,让学生认读:大雪、北风。 3讲词卡贴在相应的事物旁。 4小朋友,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 那是因为北 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词卡, 认读。 2. 天这样冷,有些动物都躲到洞里去生活了,是哪些词语?你认 识吗?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投影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识字 7。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听写词语。 课外:朗读韵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七律·长征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ppt教材课件

七律·长征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ppt教材课件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 纲,它们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 纲,它们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万水千山只等闲。
体现了红军 的英雄气概 和百折不挠 的勇毅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远征难”三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个字怎么理解?
远征:行程之远
红军不怕万里长 征路上的一切艰 难困苦,把千山 万水都看得极为 平常。
柳亚子先生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一身兼伟大的 政治家和革命家、伟大的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伟大的军 事家、伟大的诗人于一体的领袖人物。”
姚雪垠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是 革命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它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挥到极致,而且从内容到形式十分统一 和完美,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
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大雪山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金沙江
遵义
红一方面 军
瑞金
1934——1936年,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 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 红军主力被迫从长江南北各苏区退出,向陕甘苏区进行战 略转移,举行长征。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 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 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 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w迤ēi /y腾í /细浪,乌蒙/磅pá礴ng/走bó/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山ĭn/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长征
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
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 悦。
长征
请同学们大声读开头两句诗,说说 你读懂了什么?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 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 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 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
五、指导写字
复备栏
1. 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2. 出示打乱顺序的词。指读,齐读。 3. 看笔顺表里的生字,自学后描红。 4. 反馈检查。 5. 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教师指导。 静:左边是青
字旁,跟读两遍。 “月”字的撤要改为竖。整个宇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
:左右同宽,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紧下
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 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 来写?
长征
齐读最后两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 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长征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 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 的记忆中。
长征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 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 的情感态度。请同学们课外把自己的意 见写下来。
”:是平舌音,不能读成翘舌音。
“背”:是个多音字,既可读“
”,也可读

”。 用这两个字音分别造句。
③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④去掉拼音后,齐读生字词。
⑤给生字找朋友。(即给生字组词)
(2)(出示二类词语即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词) ①自读,齐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 七律 长征 苏教版(共62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 七律  长征 苏教版(共62张PPT)

21 七律 长征
课堂演练 一、请为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
A.随随便便 B.平常 C.无端;平白无故
21 七律 长征
二、判断对错。
1.“逶迤”的 “迤”读yí,不读tuō。 ( √ ) 2.“尽开颜”的“尽”读jǐn,不读jìn。 ( × )
21 七律 长征
这两句诗在本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诗
21 七律 长征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21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战士不 怕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21 七律 长征
朗读本诗第三、四句,思考: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大渡桥
21 七律 长征
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21 七律 长征
“暖”暗示了红军 巧渡金沙江后的欢 乐心情。
“寒”暗示了红军 飞夺泸定桥时的惊 险与悲壮。
21 七律 长征
反义词
暖 寒
21 七律 长征
这两句诗表达了红军怎样的伟 大气概?
21 七律 长征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21 七律 长征
自由读本诗第五、六句,思考: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1 七律 长征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高耸入云的山崖 诗意: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 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锁桥只 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21 七律 长征
金沙江
21 七律 长征
21 七律 长征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精美课件21七律长征2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精美课件21七律长征2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 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 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 迈的气概。

( bó ) (磅礴)
丸 ( wán ) (泥丸) 岷 ( mí n ) (岷山)
丸崖岷
远征: 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 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 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常 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五岭”,指越城岭、 都庞岭、萌渚岭、骑四岭、 大庾岭,在江西、湖南、 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即乌蒙山, 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岷山”,在四川省 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 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 终年积雪。
学 会 赏 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 走泥丸。”这两句采用夸张 的修辞和反衬手法,传神的 体现出红军视“万水千山” 为“等闲”的豪迈气概。 “腾”字突出了五岭奔腾的 气势,“走”字突出了乌蒙 山的疾驰状貌。
学 如:“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 会 形象地写出了金沙江两岸悬崖高耸 赏 云、江面水势奔腾激荡的景象,描 析 出红军巧渡金沙江时险恶而有神奇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 “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之事。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解释一下。 (3)红军为什么把无数艰难困苦当作平平 常常的事?(因为红军有英勇豪迈的 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 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把千山万水当做平平 常常的事。

苏教版小学五下《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ppt课件

苏教版小学五下《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ppt课件

第二课时 课件制作:陕我们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被诗中表现 出来的乐观的精神所感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通过诗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 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生字书写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本课还有一项学习任务是默写课文,默写的基础是背诵和学会 生字。刚才同学们已经把生字掌握了,现在我们就练习背诵。
你有什么好的背诵方法? 记住诗句的意思,一边想一边背。
背诵也要有感情,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默写课文
红军(
),万水千山( )。
五岭(
),乌蒙(
)。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
更喜(
),三军过后( )。
可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帮助默写,也可以独 立默写。 同桌互相订正。
毛泽东诗词欣赏
海底 海面 平原 山坡 山顶 没有 少数 一半 多数 全部

《七律_长征》课堂教学PPT课件(2课时)

《七律_长征》课堂教学PPT课件(2课时)
大渡河上的泸 定桥横跨东西两 岸,只剩下十几根 铁索,使人感到深深 的寒意。
“寒”字可以使我们 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 阴森森的,令人有种毛 骨悚然的感觉。
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
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
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
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 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初读感知
毛泽东,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领袖,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
“七 律”
“七律”也就是七言诗,七言八句。每
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七言诗中四句
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
韵律和鲜明的节奏感。
1 2 3
播放音频,感知诗文。 自由朗读诗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
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
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
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
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 看今朝。
课堂总结
在这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战士们 历尽艰难险阻,诗中虽然只描绘了5幅 画面,却包含了所有的艰难困苦,让我 们怀着敬畏的心,再来朗读全诗。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
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
岷山,人人心情开朗,
个个笑逐颜开。
毛主席为什么说“三军过后”呢? 红军二、四方面军虽然还没越过岷
山。但毛泽东相信他们必能取得胜利,与
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
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 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拓展阅读
《沁园春·雪》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_长征》教学课件2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_长征》教学课件2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
红 万 五 乌 金 大 更 三 军/ 水/ 岭/ 蒙/ 沙/ 渡/ 喜/ 军/ 不 千 逶 磅 水 桥 岷 过 怕/ 山/ 迤/ 礴/ 拍/ 横/ 山/ 后/ 远 只/ 腾/ 走/ 云 铁 千 尽/ 征/ 等 细 泥 崖/ 索/ 里/ 开 难, 闲。 浪, 丸。 暖, 寒。 雪, 颜。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 定桥。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 组成的桥。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三军:指的是红军的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 军和第四方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打着两岸 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 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 红军个个笑开颜。
朗读全诗,想一想,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各 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句):总的指出红军不怕困难,把困 难看成平常的小事。 第二部分(2、3句):讲述了红军在长征中“不怕难” 的具体事例,承接上一部分内容。 第三部分(第4句):总结全诗,表达出红军长征胜 利后的心情。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 断的样子.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 两省之间,气势雄伟,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 动着的泥丸。 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 大、险峻。 走泥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 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 一样。暖,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 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 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 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 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 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 伟大诗篇。
课文学习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 润之。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 个农民家庭。伟大的马克思列 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 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导人,诗人,书法家。1976年 9月9日在北京逝世。
课文学习
课时目标
1、认识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背诵 课文。 3、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 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课文学习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文总结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 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 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1、搜集关于长征的资料。
2、背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
课文学习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 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课文学习
课文学习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课文学习
五岭逶迤
课文学习
乌蒙磅礴 泥丸
课文学习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课文学习 “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 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 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 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 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生字学习
点击
逶 wēi 礴 bó
逶迤 磅礴
迤 yí 岷 mín
逶迤 岷山
课文学习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磅礴:气势雄伟。 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课文学习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