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 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讲解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讲解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讲解(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的背景和意义三、第一首绝句的详细解读四、第二首绝句的详细解读五、第三首绝句的详细解读六、总结正文一、引言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才情横溢、文笔优美著称。

他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他在经过骊山华清宫时,面对断壁残垣,有感而作。

这三首绝句精妙绝伦,脍炙人口,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中,尤为出色。

本诗共三首,分别描绘了华清宫的不同景象,借史讽今,构思精巧,只选取千里送荔枝、渔阳探使、禄山舞等典型事件,展现了唐代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二、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的背景和意义第一首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描绘了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长安回望,看到华清宫的宫殿如同绣成的堆,山顶的千门依次打开。

其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句,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三、第一首绝句的详细解读首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形象地描绘了从长安城远望华清宫的景象,宫殿如同绣成的堆,展示了其宏伟壮观。

次句“山顶千门次第开”,描述了华清宫的宫门依次打开,呈现出宫殿的森严与神秘。

而“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句,则是通过荔枝这一典型事件,揭示了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逸。

四、第二首绝句的详细解读第二首绝句:“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这首诗描绘了华清宫的绿树起黄埃的景象,以及渔阳探使回的场景。

其中,“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这一句,通过霓裳舞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五、第三首绝句的详细解读第三首绝句:“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这首诗描绘了华清宫夜晚的笙歌和倚天楼殿的月色。

其中,“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这一句,通过禄山舞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六、总结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通过描绘华清宫的景象和历史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由杜牧所创作的,此诗含蓄委婉,笔调看似轻快,实则对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给予了辛辣无情的嘲讽。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代: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注释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

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

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

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由杜牧所创作的,此诗含蓄委婉,笔调看似轻快,实则对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给予了辛辣无情的嘲讽。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代: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注释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

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

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

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

李贺《过华清宫》注释

李贺《过华清宫》注释

李贺《过华清宫》注释
[唐] 李贺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过华清宫,写景。

注:
1:华清宫:京兆昭应县有宫,在骊山下。

贞观十八年置,髙宗咸亨二年,名温泉宫。

玄宗天寶六载,改名华清,委房管经理,?岩剔薮以广游览焉。

2: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空室无人,只闻明月啼鸦,御花为宫帘所隔而已。

3:云生朱络暗:《方言》:"络,谓之格。

" 朱络,朱色窗格也。

4:石断紫钱斜:石断苔生,言荒凉也。

紫钱,苔藓之紫色者,形似钱。

5:玉碗盛残露:建章宫神明台,金铜仙人捧铜盘玉杯,承云表之露。

《南史》:"沈烱祭汉武茂陵,玉碗遂出人间。

"椀亦作盌。

6:蜀王无近信: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有称蜀王者。

7:泉上有芹芽:有讽刺意。

方扶南云:"泉,一作井。

佳。

用野人献芹事以慨无由,语意轻俊冷妙。

"
附:
方扶南评曰:前六句亦直,但音调清响深秀。

结句佳。

姚辱庵评曰:此诗外意甚密,而内意未足。

诗必要内外满意。

过华清宫教案(精选五篇)

过华清宫教案(精选五篇)

过华清宫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过华清宫教案杜牧《过华清宫》(其一)教案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学对象】高中一、二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1、了解诗人杜牧。

2、理解《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3、感悟作者忧国伤时情怀。

【教学重点】一、诗词的思想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以及本诗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的具体体现。

【教学设想】一、诵读的准备指导;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三、总结本诗的艺术魅力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预习准备:1、明确朗诵要求。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

3、了解杜牧诗作风格特点。

4、参照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课堂教学导入课文:同学们好,打开中国历史的画卷,你们认为哪几个朝代比较繁荣呢?是的,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正确,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个朝代——唐朝。

穿越中国历史的浩渺云烟,唐朝赫然挺立。

那一个朝代延续了两百多年,那一个朝代出现了几度繁荣,那一个朝代令人无限向往。

然而,它最终也难逃陨落的命运,唐朝是如何走向衰败的呢?是杨贵妃的倾城一笑红颜祸水,还是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放荡不羁?再或者是历史不可逆转的宿命?今天我们就跟随杜牧的《过华清宫》探讨盛唐衰败的原因和感受唐诗的魅力。

一、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停顿特点——2、2、3顿,注意重读音和感情基调。

(可以请班上朗读较好的同学起来范读)二、研习课文(一)、写作背景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

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始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

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高中语文课文《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与练习

高中语文课文《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与练习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唐代)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知人论世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

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二、注释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

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三、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四、赏析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

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

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唐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唐
文的生字词
缦回 mà 不霁何虹 jì n 妃嫔媵嫱 pí n yì ngqiá ng焚椒兰 jiāo 辘辘 杳不知 yǎo lù 尽态极妍 yá 剽掠 piāo n yǐlǐ chēng 鼎铛 迤逦 锱铢 zīzhū 架梁之椽 chuá n 在庾之粟粒 yǔ sù 横槛 jià n 呕哑 ǒuyǎ 参差 cēn cī
词类活用 四海一 “一” 数词→动词 统 一 骊山”名词→状语 从骊山 骊山北构 “ 而西折 “北”“西”名词→状语 向北 向 廊腰缦回 西 “腰”“缦”名词→状语 像人的 腰部 蜂房水涡 名词→ 状语 像蜂房 像水窝 一样, 像缦带一样 歌台暖响 “响”动词→名词 歌声
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伐光了蜀山的树木,阿房宫才 盖起来。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从骊山 之北开始构筑宫殿,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修到秦京咸阳。渭 水和樊川两条河,水波荡漾地流入宫墙。五步一栋楼,十步一 座阁。走廊曲折象缦带一般回环,飞檐象禽鸟在高处啄食。楼 阁各依地势的高下而建,象是互相环抱,宫室高低屋角,象钩 一样联结,飞檐彼此相向,又象在争斗。盘旋地、曲折地,密 接如蜂房,回旋如水涡,不知矗立着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渭 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复道横 空而过,彩色斑烂,人们看了要诧异: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 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东西方向。 台上歌声悠扬,充满暖意,使人感到有如春光那样和煦。殿中 舞袖飘拂,好象带来阵阵寒意,使人感到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就在同一天,同一座宫里,气候竟会如此不同。
赋 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
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 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 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 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 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 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 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 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高中语文《过华清宫》赏析

高中语文《过华清宫》赏析

《过华清宫》赏析过华清宫杜牧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注释】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次第:按顺序。

4、一骑:指一人一马。

5、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6、探使:帝曾使探试探安禄山反否,使受安金,言不反。

7、乱拍:安禄山肥,但能在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宫人拍节乱。

【题解】本诗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

据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

这首诗就是根据这件事写成的。

【作者】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

工诗、赋、古文。

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

也擅长创作咏史绝句。

《过华清宫》便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

(《过华清宫》同题作品共有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

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品评】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

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

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

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

次句承“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

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

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