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过华清宫》原文与鉴赏ppt课件
合集下载
杜牧《过华清宫》教学课件

的生活。
这是首咏史七绝。借咏杨贵妃吃荔 枝之事,讽刺唐玄宗取悦杨贵妃,荒淫误 国,形象地揭示了建筑在剥削和奴役人民 的基础上的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生活的残酷 本质。
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一是以小见大,从
小处着手,善用细节表达主题。二是对比
手法揭示主题。
笔记
拓展练习:把杜牧的《过华清宫 》与宋代 杜常的《题华清宫》比较,回答问题:
概括与想象从总体上勾勒出华清宫 所在的骊山美的形象特征
山顶千门次第开。 写出骊山之上一派辉煌景象
一是在尘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血汗飞驰而来的使者;
一骑红尘妃子笑,
一是深居宫闱,望见使者到来笑逐颜 开的杨贵妃。两相对照,具有一种含
蓄辛辣的讽刺力量
无人知是荔枝来。
揭露皇帝为宠爱妃子而无所不为的 荒唐,鞭挞了唐朝统治者骄奢淫逸
赠别两首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两首 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在杜牧流传下来的诗篇中,尤 其是三十多首咏史诗,以其独特的 艺术风格在晚唐消沉纤弱的文坛上 独树一帜,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的立意:对唐玄 宗宠爱杨贵妃而酿成安史之乱 的不满和批判。
从选材与结构安排的角度, 谈谈这首诗的特色。
进贡荔枝
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 似小事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 亡的深沉思考,语含讽刺。
你觉得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这首诗借吟咏杨贵妃吃荔枝 之事,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 的感慨对唐玄宗和杨贵妃骄 奢淫逸生活的批判。
杜牧诗三首《过华清宫》《题乌江亭》《早雁》ppt课件..

多用绝句形式。论史绝句,如《赤壁》、《题乌
江亭》等,在精炼的形象描写中寓含厚重的历史、
深刻的哲理以及浓郁的时代悲感,议论警拔,不
落窠臼;有的则不著议论,寓意含蓄隽永,如
《题桃花夫人庙》、《泊秦淮》、《江南春》等,
写法多样。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
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 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 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 “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 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 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 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 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 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 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
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 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 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 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 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 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 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 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 末句。
写作特点
此诗借古抒怀,诗人重评历史,暗含诗
人以英雄自许的气质风范。诗人对历史 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惋惜、 批判之意,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 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 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 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
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 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 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 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 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 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 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 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 也是颇有积早雁》
杜牧过华清宫原文与鉴赏ppt课件

6
“长安回望绣成堆”
写华清宫所处的骊山秀丽景色。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和
西绣岭,又暗含赞美骊山景色美不胜 收之意,有双关意味。 《雍大记》云:“东绣岭在骊山右,西 绣岭在骊山左。唐玄宗时植林木花卉 如锦绣,故名。”长安离临潼已远, 事实上是看不到此二岭的,所以此句 应为想象之词。
7
“山顶千门次第开”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1
【作者】
杜牧,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工
七绝,
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
唐诗》存诗八卷。
2
写作背景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 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 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 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 为精妙,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 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 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写华清宫的景象。 用特写镜头:平时紧闭的宫门一道道开
启,给人感觉似有军国要事要发生了。 “山顶千门”引张衡《西京赋》“门 千户万,重闺幽闼,转相逾延”句意。 “次第开”,可见使者被重视,也说 明唐玄宗与杨贵妃对私人享受生活的 重视。
8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气呵成,答案出来,原来只是杨贵妃 要吃的荔枝紧急送到了。帝王贵妃们 的骄奢淫逸,平民百姓哪里会知道啊! 诗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讽。 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 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 兴亡的深沉思考。
3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 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 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 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 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 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 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 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 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 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 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
写华清宫所处的骊山秀丽景色。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和
西绣岭,又暗含赞美骊山景色美不胜 收之意,有双关意味。 《雍大记》云:“东绣岭在骊山右,西 绣岭在骊山左。唐玄宗时植林木花卉 如锦绣,故名。”长安离临潼已远, 事实上是看不到此二岭的,所以此句 应为想象之词。
7
“山顶千门次第开”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1
【作者】
杜牧,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工
七绝,
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
唐诗》存诗八卷。
2
写作背景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 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 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 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 为精妙,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 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 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写华清宫的景象。 用特写镜头:平时紧闭的宫门一道道开
启,给人感觉似有军国要事要发生了。 “山顶千门”引张衡《西京赋》“门 千户万,重闺幽闼,转相逾延”句意。 “次第开”,可见使者被重视,也说 明唐玄宗与杨贵妃对私人享受生活的 重视。
8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气呵成,答案出来,原来只是杨贵妃 要吃的荔枝紧急送到了。帝王贵妃们 的骄奢淫逸,平民百姓哪里会知道啊! 诗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讽。 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 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 兴亡的深沉思考。
3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 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 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 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 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 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 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 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 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 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 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过华清宫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数骑渔阳探使回
•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 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 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 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 妙用。 • 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 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 云。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 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 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 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 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 系。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 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 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 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 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 • 长安回望绣成堆, • 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 • 无人知是荔枝来。
长安回望绣成堆
• 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长安是 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 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 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 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唐明皇 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 “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 很传神。
一骑红尘妃子笑
•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 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 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 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 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
无人知是荔枝来
• 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 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 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 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 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 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 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 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 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过华清宫》PPT课件

-
3
• 写作背景:
•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 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 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
“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 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
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 里寻欢作乐。
• 诗人以荔枝而窥伺国家大事,又可以称以小见大。
• 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 “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 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 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 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 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一骑红尘妃子笑,土,千里飞骑本应是传递重大军情的,妃
一人一马 扬起的尘
子为何而笑呢?
称一骑 土
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
无人知是荔枝来。红尘”奔驰- 而至,知是供口福享受的荔枝6
到了,故欣然而“笑”。
【诗文解释】
• 从长安回望骊山的景色如锦绣一般, • 山顶上,华清宫的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 • 一位骑手飞奔而来,赢得杨贵妃嫣然一笑, • 没有人知道这是从很远的南方运来的鲜荔枝。
-
9
译:一人骑着马飞驰而来了,惹得 妃子开怀地笑了。
• 思考:“骑”是什么意思? • 在学过的课文中哪里有出现过?明确:读
音为jì(入声),这里是一人一马的合称。 古文中大多数都用此意。
-
10
译:没有人知道这马上是载着贵妃 最喜爱的荔枝来了。
全诗以“回望”起笔,逐层地设置悬念,最后 揭露谜底。诗人借此诗揭露了唐玄宗的为讨好 杨贵妃而任意妄为做出的荒唐事件,有力的鞭 挞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目的想揭示 历史教训,给当时的皇帝敲响警钟以此告诫后 人。
杜牧《过华清宫》诗词原文及赏析PPT课件

表现手法
对比
杜牧在描写华清宫的今昔之变时,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昔日的荒凉和现在的繁华进行对比,使诗歌在表现 上更加鲜明生动。
虚实结合
杜牧在描写华清宫的景色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实写杨贵妃观看荔枝时的场景,虚写华清宫的今昔之 变,使诗歌在表现上更加丰富多样。
04
思想内容
寄托遥深
借古讽今,以史为鉴
叙事性强
杜牧以客观叙事的角度,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将 华清宫的历史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呈现出 来。
寓情于景
诗人巧妙地借助华清宫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 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 诗人的情感。
意象与意境
华清宫的今昔对比
诗人通过对华清宫今昔的描 述,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 盛衰无常的氛围,使读者感 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
批判与反思
批判社会现实
杜牧在诗中通过对华清宫的历史变迁的描述 ,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不满。他 对社会上的不公和不义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 评,反映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反思历史与现实
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矛盾和问题。他思考了历史的发展规律,以 及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表现出了他的深刻思 考和敏锐洞察力。
色彩。
华清宫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 游乐之地,诗人通过描绘华 清宫的景象,引出了对历史 事件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洞察
。
诗中的“荔枝来”暗指杨贵 妃的逸乐生活,而“无人知 ”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无 奈和遗憾。
02
诗词赏析
创作手法
1 2 3
对比强烈
诗人通过对比华清宫的今昔,以及唐玄宗与杨贵 妃的爱情悲剧,凸显出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主 题。
诗歌通过对华清宫的描绘,反 映了历史的沧桑和权力的更迭 ,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
《过华清宫》PPT课件

.
3
• 写作背景:
•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 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 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
“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 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
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 里寻欢作乐。
•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 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 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这 首是《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的第一首。
.
4
诗文诵读
无一山长
人骑顶安 知红千回 是尘门望
杜
过 华
荔妃次绣 牧 清
枝子第成 来笑开堆
宫
。,。,
.
5
【词语解释】
过华清宫
• 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南骊山 上,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
13
【品评】
•
杜牧写华清宫诗有五排《华清宫三十韵》一
首、七绝 《华清宫》 一首、《过华清宫绝句》三
首。这一首流传最广。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
误国,杜甫以来的不少诗人已作过充分反映。此
诗也表现了这一主题,却选取了新鲜角度,收到
了独特效果。杨贵妃喜吃鲜荔枝,唐明皇命蜀中、
南海并献。驿骑传送,六、七日间飞驰数千里,
.
11
•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 一典型事件,深刻 讽刺了唐玄宗与杨 贵妃统治者骄奢淫 逸的生活,为了满 足自己的口福之欲, 不惜兴师动众、劳 民伤财。
.
12
• 表现手法:
•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 玄宗的荒淫,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 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 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过华清宫绝句PPT课件

9
➢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 想到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 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 史之乱”的祸根。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 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 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 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 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 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 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
7
➢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 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 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 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 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 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 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 今,警戒世君。
8
➢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 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 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 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 宛如一堆锦绣。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 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 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 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 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 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 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 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 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4
➢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 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 “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 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 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 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 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 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 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 到惊人的高度。
➢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 想到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 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 史之乱”的祸根。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 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 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 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 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 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 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
7
➢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 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 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 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 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 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 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 今,警戒世君。
8
➢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 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 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 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 宛如一堆锦绣。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 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 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 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 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 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 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 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 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4
➢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 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 “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 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 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 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 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 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 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 到惊人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 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 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 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 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 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 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 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 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 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 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
写华清宫所处的骊山秀丽景色。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和 西绣岭,又暗含赞美骊山景色美不胜 收之意,有双关意味。 《雍大记》云:“东绣岭在骊山右,西 绣岭在骊山左。唐玄宗时植林木花卉 如锦绣,故名。”长安离临潼已远, 事实上是看不到此二岭的,所以此句 应为想象之词。
“山顶千门次第开”
此诗表达含蓄,用语精警,讽刺之意见于 其中。
不明说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 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
成鲜明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
多的艺术效果。
写华清宫的景象。 用特写镜头:平时紧闭的宫门一道道开 启,给人感觉似有军国要事要发生了。 “山顶千门”引张衡《西京赋》“门 千户万,重闺幽闼,转相逾延”句意。 “次第开”,可见使者被重视,也说 明唐玄宗与杨贵妃对私人享受生活的 重视。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气呵成,答案出来,原来只是杨贵妃 要吃的荔枝紧急送到了。帝王贵妃们 的骄奢淫逸,平民百姓哪里会知道啊! 诗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讽。 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 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 兴亡的深沉思考。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唐 ]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长安回望绣成堆 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 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山顶千门次第开 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一骑红尘妃子笑 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 无人知是荔枝来 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 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过华清宫Fra bibliotek句三首 (其一)
【作者】 杜牧,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工 诗、赋、古文。诗学杜甫而有独创, 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
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
唐诗》存诗八卷。
写作背景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 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 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 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 为精妙,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 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 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