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特色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2022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
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 ;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者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
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菁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国学校本课程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组长:李国富副组长: __建申刘俊华成员:徐诚伟乔运良侯华科张瑞颖严格执行有关校本课程开辟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国学经典,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学经典中寻求滋养 ;加强思想修养,促进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全面推进我校的特色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工作。
通过国学课的开设,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
xjwhxx国学浸润生命 经典传承文明

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新津县万和小学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方案中华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灿若星河,熠熠生辉的国学经典凝聚了前贤圣哲的大智大慧,浓缩了华夏文明的思想精粹,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也是我们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全校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使师生积淀国学底蕴,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生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决定在全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实施原则1.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
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
既要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博采众长。
4.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5.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既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6.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既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又要加强各学段的有机衔接,逐步推进。
二、实施目标1.通过国学教育,帮助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汲取民族智慧,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结合德育大纲、《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充分汲取传统和现代教育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有序地实施国学经典教育,培养爱祖国、爱家乡,既能立足传统又能面向未来的现代新津人。
国学特色班级方案

国学特色班级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校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纯粹的学术知识传授,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
为了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本校特推出国学特色班级方案,旨在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传统文化素养。
二、方案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4.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科能力,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
三、方案内容1. 国学经典课堂通过设置国学经典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文化。
课程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的精读和解读,以及传统古文的阅读和欣赏。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经典著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国画、剪纸等手工艺制作,古装体验、古诗吟诵等活动。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进而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国学经典讲座定期请国学专家和学者来校进行讲座,为学生解读国学经典、讲述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专家的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国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国学的研究兴趣。
4. 中华文化展览举办中华文化展览,展示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华,如古书展、古代音乐展演、传统戏曲表演等。
通过展览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 国学知识竞赛举办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和热情。
竞赛内容涵盖国学经典、古代文物、传统节日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国学,提高学生对国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方案实施1. 特色班级建设设立国学特色班级,招收对国学感兴趣的学生。
特色班级由专业国学教师授课,对学生进行复习、辅导和指导。
小学春季国学活动策划方案

小学春季国学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主题本次春季国学活动的主题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国学精神”。
二、活动时间活动计划于春季学期开学后的周末举行,持续一整天。
三、活动内容1. 传统文化展示在校园内设置传统文化展示区,陈列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剪纸、民俗艺术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 国学经典朗诵设置朗诵区,邀请学生自愿参加国学经典朗诵活动,可以是《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古代经典,通过朗诵传统经典,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国学的美妙。
3. 传统手工制作举办传统手工制作活动,如编织葫芦人、折纸风车、剪纸窗花等,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4. 国学知识竞赛举办国学知识竞赛,邀请参与的学生在互动竞赛中学习国学知识,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5. 传统舞蹈表演邀请学校舞蹈社团的学生表演传统舞蹈,如汉剧、京剧、民族舞等,通过优美的舞姿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6. 国学文化讲座请国学专家或学者进行国学文化讲座,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通过专业解说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7. 传统节日体验在活动中设置传统节日体验区,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和风情,例如扎染、插秧、赛龙舟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传统节日的美好与意义。
四、活动形式1. 分区域活动:活动现场设置多个区域,各区域开展不同的国学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参与。
2. 互动体验:通过手工制作、文化展示、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参与进来,增强对国学的了解和兴趣。
3. 专家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孩子们进行国学知识普及讲座,通过专业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学知识。
五、活动安排1. 活动策划:学校老师们组成策划小组,负责活动策划、安排和组织。
2. 活动宣传:利用学校通讯、校园广播、班级布告栏等渠道进行活动宣传,提前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活动内容和时间。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1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陶然小学决定在本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质量校园、特色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坚韧、乐观、豁达、包容和自强、自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通过开展系列化、项目化、立体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宣教活动,使传统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我校中小学生(幼儿)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科研工作相结合;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教育目标——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了解铁岭和西丰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具有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为家乡的未来发展努力;——学习在当今生活中,以宽广的胸怀和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奠定和谐的人生基础。
五、主要内容(一)国学经典诵读工程。
全面贯彻落实西丰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西教字[20XX]13号)基本要求,工作的重点方向:一是构建诵读体系。
本着不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课业和工作负担的原则,各学校(幼儿园)每学期要制定诵读计划,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推进诵读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二是搭建诵读平台。
深入开展“清泉源头读书活动”,以《中华经典诵读100篇》(西丰县教育局编辑)为蓝本,做到早课前诵读20分钟、课余时间自由诵读、每周1节的诵读课、每月召开1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国学活动方案

国学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传统文化体验之国学活动。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持续8周。
活动地点,学校教室或图书馆。
活动对象,学生、家长、教师。
活动目的,通过国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活动内容:
第一周,国学知识普及。
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国学的概念和范围,介绍国学的经典著作和名家名篇。
第二周,经典诵读。
学生学习古诗词、经典文章,进行朗诵和讨论,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第三周,国学书法体验。
学生学习国学书法基础知识,体验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书写经典诗词。
第四周,古乐器演奏。
学生学习古琴、古筝等古乐器的基础知识,进行简单演奏和合奏,感受古乐器的韵味。
第五周,传统绘画。
学生学习国画的基础知识,体验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绘制国画作品。
第六周,传统节日习俗。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相关活
动,如赏月、吃汤圆等。
第七周,国学游戏。
设计国学知识竞赛、古诗接龙等国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国学知识。
第八周,国学展示。
学生展示在国学活动中的作品和成果,进行国学成果展示和交流。
活动评价,通过国学活动,学生能够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统价值观念。
同时,活动也能够加强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国学活动方案

国学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学学习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因此,开展国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活动目的。
1. 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3. 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活动内容。
1. 国学知识讲座,邀请国学专家为学生进行国学知识讲座,介绍国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2. 国学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3. 国学书法练习,学习国学经典诗词,并进行书法练习,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和审美能力。
4. 国学传统手工艺制作,学习国学传统手工艺,如剪纸、中国结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活动流程。
1. 活动开幕,由学校领导致辞,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
2. 国学知识讲座,专家讲解国学知识,学生积极参与提问。
3. 国学经典诵读,学生分组诵读国学经典,展示诵读成果。
4. 国学书法练习,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诗词书法练习,展示书法作品。
5. 国学传统手工艺制作,学生参与国学传统手工艺制作,展示手工艺品。
6. 活动总结,学生分享活动心得,颁发活动证书。
五、活动评估。
1. 学生参与度,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进行评估。
2. 活动效果,通过学生对国学的了解和认同程度进行评估。
六、活动意义。
通过开展国学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教育活动方案

国学教育活动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国学教育活动方案,旨在帮助青少年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目标设定1. 培养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刻理解。
2. 培养青少年的优秀品格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行为和言语修养。
3. 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4.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
三、活动组织1. 设立国学教育中心:建立国学教育中心作为活动的核心场所,配备专业的国学教师和教材。
2. 拓展合作伙伴:与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合作,共同组织展览、讲座等活动。
3. 开展多样活动:包括讲座、研讨会、比赛、展览等,形式多样,满足不同需求。
四、活动内容1. 国学经典学习:组织学习中国传统典籍,如《论语》、《大学》等,引导青少年从中汲取智慧。
2. 书法绘画培训:开设书法和绘画培训班,让青少年能够通过艺术活动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之美。
3. 传统手工艺制作:教授传统手工艺技巧,如剪纸、折纸、编织等,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传统音乐舞蹈表演:邀请专业音乐舞蹈团体到校进行表演,让青少年欣赏传统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5. 古代建筑参观:组织参观古代建筑,如故宫、长城等,让青少年亲身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宏伟与严谨。
6. 传统节日体验:在传统节日,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制作元宵、包饺子等,让青少年感受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7. 名人故居考察:组织参观名人故居,如鲁迅故居、孔子故居等,了解他们的生平和思想。
五、活动成果1. 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明显增加,对国学经典有了深入理解。
2. 青少年的品行和行为修养得到提升,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修养。
3. 青少年综合能力有所提高,思维更加开阔,对艺术和创新有了较好的素养。
4. 通过活动,传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六、实施步骤1. 制定具体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和活动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码头小学国学特色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校以“创建现代化国学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以打造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的学校为目标进行探索,尝试将国学经典引进校园,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开发、管理理念、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渗透国学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家长及社会的认可。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我校的国学特色教育工作,特制定此项工作实施方案。
一、项目的提出: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国学教育最能普及的阶段。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已经不只单纯的教会学生知识为目的,而更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国学作为数千年中华思想文化的结晶,学生应该从小学习感受我们文化的底蕴,塑造民族精神。
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重要意义在于:
——从小学习国学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学生学习国学可以增长对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都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对国学兴趣的养成。
兴趣是靠从小培养的,学生只有从小接触国学,慢慢领悟国学的精神博大,在生活中受到感悟,才能更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能增长学生做事情的智慧。
国学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结晶,国学中包括很多做人的道理:“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孟子·离娄下》)“非三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以忠心信,行之以廉洁,众皆悦之,自己为足,而不可与下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孟子·尽心》)有前人的思想做指导,学生在成长中可以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增长学生的智慧。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增强民族竞争力和学生的爱国精神。
《孙子兵法》中写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只有在学习阶段,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才能从中汲取到营养,树立远大抱负,
“如欲治平天下,天当近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才能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不忘民族精神,自强不息。
在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保存自身文化优势。
中国人如果从小就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那么谁来继承中华文化呢?一个没有传承文化的国家,是没有竞争力和影响不了世界的。
学生只有从小学习国学,国家的未来才更有希望。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塑造民族精神。
《易·系辞上》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只有学习历史文化,才能体现文化的精髓。
中国儒家文化宣扬“礼”文化,倡导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勤劳简朴、积极进取、知行一致等行为。
好的习惯在于教育养成,人的行为不能只用法律来规范,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学生从小认识到自己应该怎么做,可以防止学生长大后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素质及整个国民的素质。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文化是历史积淀下来的,也是不断充实的。
历史文化就如同根基,从小感受传统文化,才能在历史的基础上搭建我们的新文化。
二、项目实施目标:
1、精神层面——首先,我们要培养能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真正理解、有感情、有强烈认同感的人,使我们的精神有皈依的家园,使我们的人格有自信的能力,我们才有气度去实现中西方文化的融通而非同一。
我们所做的是上述人才培养的奠基工作。
其次,我们要培养的是“新君子”素养,即自尊自省的独立人格,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奉祖惜身的负责意识,求真至善的创新品性,笃守道义的人生信条,仁者爱人的价值关怀,以探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共处之道,并进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2、文化层面——我们并非只偏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而是提倡“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算数并进的教育方法”。
所学内容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古诗词、名言锦言。
所选取的首先是一些篇幅较短、容易忘记成诵的文章,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并且采用一种启发式的、活泼的教育方式,比如说载歌载舞、说唱、书写等。
培养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并用儒家经典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
“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在长大之后的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具有了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将来无论学习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从事科学还是人文事业,都不会妨碍专业上的成就,只会因此而具有更丰富的创造及文化心灵。
3、技艺层面——源于国学旧“六艺”的启发,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我校师生的特点,我们在技艺训练上突出“读写说唱”。
通过颂唱古诗词、书写古诗词、绘画古诗词、讲演小故事等提高师生朗读能力、书写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项目实施内容:
1.对教师进行一系列国学讲座。
事业兴旺在于人,国学教育的兴旺在于一批有志的教师和教育管理队伍,除树立“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理念外,我们还应有“品牌教师”的理念。
可以说,一个优秀的品牌教师就可以带起一个品牌教育项目,一批优秀的品牌教师就可以促成一个特色学校。
基于此认识,教师的国学素养提高和教育理念更新尤为重要,特别是培养品牌的国学教师。
在国学经典诵读实验中,首先,开展一系列教师国学讲座,旨在国学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之间有机嫁接。
2.精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对于博大精深的国学,我们根据精神、文化、技艺等三个层面的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精选国学经典诵读内容,进一步完善国学经典诵读的校本教材。
所选取的内容主要是一些篇幅较短、容易牢记成诵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古诗词、典故、名言锦言甚至是儿歌童谣。
3.对传统国学经典进行现代转换。
可以说:没有选择就没有学习,没有现代转换就无法读好传统国学经典。
我们在“筛选精选”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古诗词等作现代注解和提出新的教育要求,对传统国学经典进行现代时空转换。
我们深知:教育内容是为教育目的而定的,我们要按照现代“新君子”素养需要和创新人才培养标准来学习已经完成现代时空转换的传统国学经典。
四、项目实施策略:
1、营造轻松愉悦学习的氛围
每天利用晨会五分钟集中学习,课余时间以各种形式巩固背诵。
不把学习国学经典变成学生的负担,而是成为洗礼精神的大餐。
2、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学习体系。
教师率先学国学,用国学经典进一步提升师德水准和业务水平;学生全面普及,从思想品质、行为规范各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做到仪表端庄、言行规范、孝亲尊师、友爱同学、积极进取、成绩进步;家长全力配合,既教育子女,又重塑自我,形成学习、力行学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的合力,继而将学国学推广到社会。
3、形成“学文+践行”的学习模式。
学国学不是简单的背诵,要延伸至学生的学习、生活、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形成课内课外德行修养行为的一致化。
同时又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将国学经典中做人做事的品德要求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德行规范。
4、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认知规律。
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的行成需要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国学教育活动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保证教育活动健康有效进行。
五、项目实施的保证
1.健全组织。
成立常码头小学国学特色教育项目组,负责项目实施方案、计划的制订及其实施,培训项目成员,加强对外交流,组织开发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实施国学特色教育。
2.保证时间。
每周三上午晨读活动是全校学生经典诵读的时间。
诵读内容主要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贤集》和古诗词。
每一学期末,学校对不同年级的经典诵读进行考评。
3.确立实验班。
在各年级分别确定一个实验班。
我们要求实验教师认真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树立档案意识,建立学生的个案资料;第二,科学制订计划,每周用一节课时间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第三,加强学习,探索国学经典诵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六、实施步骤和进度
本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2010年9月—2012年7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
1、确定项目,拟定研究方案。
2、申报立项。
3、组织项目组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4、精选经典诵读内容。
(二)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3年1月)
1、按计划开展经典诵经活动。
2、积累典型案例、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三)总结阶段(2013年2月——2013年7月)
1、项目组成员写项目实施报告。
2、请专家对此项目进行评估。
3、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
七、项目组织机构:
(一)顾问
(二)特聘专家
(三)课题组成员
组长:陈小梅向勤
副组长:赵杨
成员:祁红梅杨颖陈璐陈兰王蔚黄欣陈鸣杜娟王志芳王斌岳敏
八、经费预算
1.调研、组织活动等经费约5万元
2.购买有关设备、书籍、音像资料、印刷校本教材等资料费用约5万元
3.专家指导、成果交流等经费约5万元
4.项目组教师学习培训等经费约5万元
合计需要项目经费约20万元。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