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了阻断HBV母婴传播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30例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临床分析论文

30例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临床分析论文

30例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应用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前来我院做孕期检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孕妇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孕妇孕龄至28周时,注射一次hbig 200 iu,32周、36周时再进行hbig 200 iu注射各一次;对照组仅作常规产检。

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脐静脉血hbsag阳性率与对照组对比明显降低。

结论:hbig对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母婴传播;分析【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53-02乙型病毒性肝炎,又称乙肝,它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而引起的。

乙型肝炎病毒是在我国属于高发流行疾病之一,它可最终使患者出现肝硬化、肝癌、慢性肝炎等现象。

乙型肝炎具有传播性,且母婴传播成为了它进行传播的关键途径,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人群中,约有半数左右都是因为母婴传播而导致的,所以,控制乙型肝炎蔓延的关键手段便是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且当前,对hbv母婴传播进行阻断的最关键的方法即是于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前来我院做孕期检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孕妇6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于孕晚期所次注射hbig 200 iu,对照组仅作常规孕期检查。

两组平均年龄均为26—29岁,孕龄为37—42周。

所有患者hbsag呈阳性,肝肾功能无障碍,没有其他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且孕妇丈夫均为非乙肝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

1.2 方法观察组孕妇孕龄至28周时,注射一次hbig 200 iu,32周、36周时再进行hbig 200 iu注射各一次,而对照组孕妇仅作常规孕期检查。

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调查

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调查

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调查吴限;高夕雷;孙文;吴凤会;钱雷【摘要】目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经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双剂量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产生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320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出生后联合接种10 mg乙肝疫苗(0、1、6个月)和双剂量200 IU HBIG(0、2周),出生后第7个月检测婴儿血液HBsAg 和抗HBs浓度.结果 2.8%的婴儿(9/320)乙肝免疫预防失败(HBsAg阳性),2.5%的婴儿(8/320)呈免疫应答无反应(抗HBs浓度<10IU/L),94.7%的婴儿(303/320)免疫应答有反应(抗HBs≥10 IU/L).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免疫接种失败率分别为0%和5.17%(P<0.05),HBV DNA阴性和HBV DNA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免疫接种失败率分别为0%和4.41% (P<0.05),但母亲HBeAg和HBV DNA阳性与婴儿对乙肝疫苗无免疫应答不相关(P>0.05).结论通过联合乙肝疫苗和双剂量200 IU HBIG接种,绝大多数婴儿(94.7%)在出生后第7个月可产生保护性抗体,母亲HBeAg和HBV DNA可影响婴儿的乙肝免疫预防失败率,但与婴儿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无反应不相关.%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Hepatitis B vaccine combined with two-dose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on infants born from HBsAg-positive mothers.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 infants from HBsAg-positive mothers were included. All the infants were given three doses of 10 mg HB vaccine (at 0, 1 and 6 months of age) and two-dose of 200 IU HBIG (at birth and in 2 weeks of age). Serum HBsAg and antibody to HBsAg (anti-HBs) in all the infants were determined at 7 months of age. Results Among the 320infants, 2.8% infants were immunoprophylaxis failure (positive for HBsAg), 2.5% infants did not response- (anti-HBs <10 IU/L), and 94.7% infants responsed. The immunoprophylaxis failure rate was at 0% and 5.17% for the infants of HBeAg-negative and HBeAg-positive mothers (P<0.05). Infants from mothers with detectable HBVDNA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immunoprophylaxis failure than those of mothers without detectable HBV DNA (4.41% vs 0%, P<0.05). Maternal HBeAg-positive and HBV DNA detectable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non-response to HB vaccination (P>0.05). Conclusion Through vaccination by three doses of HB vaccine and two-dose of HBIG, the majority of infants achieved a protective level of anti-HBs at 7 months of age. Maternal HBeAg and HBV DNA contribute to the immunoprophylaxis failure, but not contribute to the no response to HBV vaccination.【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21【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作者】吴限;高夕雷;孙文;吴凤会;钱雷【作者单位】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500;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500;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500;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500;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2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主动和被动免疫是预防乙型肝炎感染最有效的方法,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控制乙肝流行的重要措施。

yg_qw10

yg_qw10

应用HBIG及乙肝疫苗的时机赵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我国HBV感染者1亿多人,而我国的HBV慢性携带者有30%~50%是围生期母婴传播造成的,新生儿出生后注射HBIG及接种乙肝疫苗可成功阻断90%以上的HBV母婴传播,但仍有5%~10%儿童免疫失败,因垂直传播而感染HBV[1],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其发生时间主要在孕晚期。

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新生儿容易形成慢性HBV感染,在宫内感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的情况下,采取一定措施加以预防和阻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HBIG 是乙肝疫苗免疫健康人后采集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制剂,属被动抗体,HBIG能与体内HBV 特异性结合而清除HBV。

其中抗HBs抗体与HBsAg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增强体液免疫,同时清除HBV,降低母亲血中的病毒含量,以减少正常细胞感染及病毒复制。

目前,HBIG对乙肝孕妇阻断宫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往许多研究认为,由于HBV的宫内传播主要发生在孕晚期,且孕晚期胎儿各器官已基本发育成熟,用药相对安全,HBIG与乙肝疫苗在产前与胎儿生后联合应用,有预防和阻断HBV感染的双重作用[2-4]。

新近研究发现孕晚期是否使用HBIG与阻断HBV母婴传播关系不大,高病毒载量的孕妇比低病毒载量孕妇阻断成功率低,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孕妇的高病毒载量。

因此,积极抗病毒治疗降低孕妇的病毒载量是避免阻断失败的主要措施[5]。

研究已经证实感染HBV年龄越小,病情就越严重,因为新生儿极易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耐受而终身携带,其中超过25%的携带者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6]。

因此,在新生儿中广泛接种乙肝疫苗以阻断母婴传播,是降低人群中乙型肝炎发病率和提高新增人口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7-8]。

乙肝接种疫苗接种的时机及标准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为:全部共接种3针疫苗,分别在第0、1、6个月接种,即出生24 h内尽早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越快越好。

母婴阻断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母婴阻断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母婴阻断相关知识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HIV感染孕产妇产后管理一婴儿抗病毒治疗,婴儿应在出生后多少时间内服用抗病毒药()?[单选题]A、1-3 周B、4-6 周C、6小时内√D、6-12小时2.下面是孕产妇艾滋病检测补充试验的是()?[单选题]*A.免疫凝集试验B核酸试验,C.免疫层析试验D.化学发光免疫试验3.艾滋病抗体筛杳有反响者,于()内将血样送至辖区艾滋病确诊实验室进行。

补充试蛉?[单选题]*A.6小时4.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A.感染孕产妇孕晚期HIV病毒载量>50拷贝/mlB.感染孕产妇无孕晚期HIV病毒载量测量结果C.孕产妇临产时或分械后HIV初筛试验阳性D.感染孕产妇孕晚期HIV病毒载量<50拷贝∕ml√5.梅毒感染孕产妇卡星青霉素治疗后定期随访,下面哪一条不用再追加一疗程治疗()?[单选题]*A.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滴度未下降4倍B.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滴度未下降2倍√C.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滴度上升4倍D.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滴度由阴转阳6.梅毒感染孕产妇假设青霉素过敏,下面何种药物可作为替代治疗药物()?[单选题]*A.克林霉素B.多西环素C.头泡克胎D.红霉素√7.下面哪一项不是HiV高暴露风险儿童()?[单选题]*A、感染孕产妇孕晚期HIV病毒载量>50拷贝/mlB、感染孕产妇无孕晚期HIV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孕期抗病毒治疗缺乏12周C、感染孕产妇已接受抗病毒治疗,长期病毒学抑制VD、孕产妇临产时或分娩后HlV初筛试验阳性8. HIV高暴露风险儿童尽早开始服用三联抗病毒药物至出生后()?[单选题]*A、4周B、5周C、6 周√D、7周9.出生后10天的HIV高暴露风险儿童服用的抗病毒药物应该是()?[单选题]*A、齐多夫定B、奈韦拉平C、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VD、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克力芝10.胎龄>35周、出生5周、体重4. 5Kg的HIV高暴露风险儿童服药方案是()?[单选题]*A、齐多夫定2mlbid+拉米夫定2mlbid+克力芝ImlbidB、齐多夫定3mlbid+拉米夫定2mlbid+克力芝ImlbidC、齐多夫定3mlbid+拉米夫定3mlbid+克力芝ImbidVD、齐多夫定3mlbid+拉米夫定3mlbid+克力芝1. 5mlbid11. HIV暴露儿童的早期诊断时间应该是()?[单选题]*A、出生后6周和3月B、出生后48小时内、6周和3月√C、出生后72小时内、6周和3月D、出生后96小时内、6周和3月12.目前乙肝母婴阻断首选且唯一的核昔酸抗病毒药物是()?[单选题]*A、拉米夫定B、阿德福韦酯C、恩替卡韦D、替诺福韦酯V13.我国现在是乙肝病毒感染者()风险流行区?[单选题]*A、低B、中√C、高D、全不是14.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关键因素()?[单选题]*A、乙肝两对半B、HBV-DNAVC、ALT/ASTD、TBIL/DBIL15.我国乙肝患者高发年龄段是()?[单选题]*A、小于20岁B、20-49 岁√C、大于49岁D、全年龄段平均分布16,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单选题]*A、孕妇产前都需监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B、出生12小时内联合BIG和乙肝疫苗是阻断BV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C、正规预防后,不管HBeAg阳性还是阴性,都可以进行母乳喂养使用TDF治疗,母乳喂养不禁忌D、孕晚期应用BIG预防母婴传播的作用√17.针对艾滋病母婴传播中、高风险的感染育龄妇女,除每季度落实HCC检测外,新增加了哪些措施A、每季度完成C检测,无其他增加的孕情随访措施B、高风险每季度孕情监测3次,包括检测1次ICc+2次√随访孕情(不同月进行):中风险每季度孕情监测2次包括检测1次IG+1次随访孕情(间隔时间>30天), 中高风险均进行健康教育,建议防止怀孕C、高风险度孕情监测2次,包括检测1次HCG+1次随访孕情(间隔时间》30天):中风险每季度孕情监测3次,包括检测1次HCG+2次随访孕情(不同月进行),中高风险均进行健康教育,建议防止怀孕。

HBIG的应用

HBIG的应用

To DO:
经正规预防措施后,对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 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98~100%; 对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的牺牲而保护率为 85~95%。
!!如果不使用HBIG,仅应用疫苗预防, 总体保护率仅为55~85%!!Biblioteka HBIG对新生儿保护的作用
HBIG主要应用于新生儿的被动免疫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HBIG)在产科的应用
伍宗惠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Human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由含高效价乙型肝炎表 面抗体的健康人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或经批 准的其他分离纯化,并经病毒去除和灭活处理制成。 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菌药。含有高效价的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能与相应抗原专一结合起到被动 免疫作用,有提高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功能的作 用。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在乙型肝炎疫苗主 动免疫未产生前,为HBV感染者提供被动免疫保护。 主要用于乙肝预防。
1.注射时机:出生后12h以内,理论上越早越好; 2.使用人群:孕妇HBsAg阳性者,无论HBeAg阳性与否, 无论新生儿身体状况,都应在出生后12h内肌内注射HBIG; 3.使用剂量:足月新生儿,100~200U;早产新生儿,出 生12h内注射200U,3~4周后重复一次; 4.对孕期没有筛查HBsAg,或无法确定孕妇HBsAg阳性还 是阴性时,最好对新生儿注射HBIG; 5.如有乙肝家族史,强烈建议对新生儿注射HBIG; 6.注意事项:因新生儿皮肤表面很可能存在HBV,在进行 任何有损皮肤的处理前,务必清洗、充分消毒皮肤,先注 射HBIG后,再进行其他注射治疗。
1.孕产妇筛查,HBsAg阳性,说明已有HBV感染,有传染性;HBeAg阳性,传染 性强;抗-HBS阳性,对乙型肝炎有免疫力。 2.孕妇HBsAg阴性,新生儿按3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即出生24h内、1个月、6个 月。 3.孕妇HBsAg阳性,新生儿出生12h内,肌注1针HBIG,同时按3针方案接种乙肝 疫苗。 4.新生儿正规预防后,均可进行母乳喂养。 5.分娩方式对HBV母婴传播率没有影响,不是剖宫产指征。 6.早产儿的处理,出生体重≥2000g时,无需特别处理。 出生体重<2000g时,待体重增至2000g后注射第一针疫苗, 然后间隔1-2个月后按3针方案执行。 孕妇HBsAg阴性,早产儿健康状况良好时,按上述处理;若身体状况不好,先 处理相关疾病,待回复后再行疫苗注射。 孕妇HBsAg阳性,无论早产儿身体状况如何,12h内均应肌注1针HBIG,间隔 3-4周后需再注射1次;按4针方案注射疫苗,即出生24h内、3-4周、2~3个月, 6~7个月时,并随访。 7.新生儿与HBsAg阳性成员密切接触,就必须注射HBIG;不密切接触,不必注射。

乙肝免疫球蛋白小知识1

乙肝免疫球蛋白小知识1

乙肝免疫球蛋白小知识什么是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是一种浓缩的预防乙肝病毒入侵复制的被动免疫制剂。

让人体被动地接受这种高效价的外源性抗体,可使机体迅速获得被动保护免疫力,能短期内迅速起效,中和并清除血清中游离的乙肝病毒,避免乙肝病毒定位感染。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作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游离乙肝病毒(HBV),防止感染的病毒进一步扩散和调节免疫。

什么情况下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双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要求在出生24小时之内(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预防母体乙肝e抗原阳性血、阴道分泌物等的即时感染。

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 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 (CHO) 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也可在出生后12 小时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 μg重组酵母或20μg 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2.意外事故被乙肝患者血液、体液等接种者,如针头刺伤、破损伤口接触等,均可首先以每公斤体重注射0.06毫升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获得被动免疫保护作用。

然后再以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以获得较长远的主动免疫保护作用。

3.器官移植、吸毒、性乱及应有免疫抑制剂的人群。

由于其免疫功能下降,注射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应答明显低于正常人,因此主张对他们的剂量应加大,可应用正常人的4倍。

但应注意以应用血源疫苗效果较好,因为基因重组疫苗的免疫应答要低于前者。

使用注意事项1.阻断母婴传播:母亲是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新生儿,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越早越好)肌肉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1个月后再注射一支,然后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对婴儿的保护率可达70%~90%。

(2024)产科和成人门诊免疫规划年度培训试题及答案

(2024)产科和成人门诊免疫规划年度培训试题及答案

(2024)产科和成人门诊免疫规划年度培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为()A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B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双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C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新生儿D所有新生儿(正确答案)2、是阻断母婴乙肝传播的有效方法。

()A 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B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接种乙肝疫苗(正确答案)C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D禁止母乳喂养3、下列关于我国9-HPV疫苗的接种年龄规定,正确的是:()A 9~16岁女性B 9~45岁女性(正确答案)C 26~36岁女性D 36~46岁女性4、乙肝疫苗不主张臀部注射,主要原因是?()A、易损伤坐骨神经B、易损伤腓总神经(正确答案)C、臀部肌肉丰富,疫苗吸收太快D、臀部脂肪丰富,妨碍疫苗吸收5、非免疫规划疫苗补种原则错误的是:()A、在优先安排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含免疫规划疫苗成分的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B、如受种者未及时完成全程免疫,建议按相关非免疫规划疫苗指导原则、技术指南和疫苗接种方案相关具体规定,继续使用同一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同品种、同规格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完成后续剂次的接种C、如受种者九价HPV第三针接种已超出46周岁,经受种方知情同意后,可继续完成接种。

D、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超出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年龄范围可继续接种(正确答案)6、关于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说法哪项不正确()A、适用于2岁及以上的人群B、通常接种1剂C、优先推荐老年人接种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D、首次接种年龄≥60周岁者无需复种(正确答案)7、为预防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正确的做法是:()A、接种乙肝疫苗B、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C、接种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正确答案)D、接种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8、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可按医嘱肌内注射()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A、120B、50C、200D、100(正确答案)9、过敏性休克首选急救药物为()A、扑尔敏B、肾上腺素(正确答案)C、激素D、葡萄糖10、免疫接种皮肤消毒方式为?()A、上下涂擦B、螺旋式由内向外(正确答案)C、螺旋式由外向内D、不规则涂擦11、关于乙肝疫苗接种途径,正确的是?()A、皮内注射,进针角度10~15°B、皮下注射,进针角度15~30°C、皮下注射,进针角度30~40°D、肌内注射,进针角度90°(正确答案)12、较重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可用清洁毛巾热敷,但以下哪种疫苗接种除外?()A、麻疹疫苗B、卡介苗(正确答案)C、百白破疫苗D、乙肝疫苗13、关于卡介苗的补种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

2024消除艾梅乙知识考试

2024消除艾梅乙知识考试

2024消除艾梅乙知识考试1. 关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的目标,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2分)【单选题】A.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可下降至1%B.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可下降至2% (正确答案)C.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可下降至5%D.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可下降至10%答案解析: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艾滋病的母婴传播率可下降至2%。

2. 我国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的结果指标中,先天梅毒发生率的目标是多少?(2分)【单选题】A. ≤50/10万活产(正确答案)B. ≤100/10万活产C. ≤200/10万活产D. ≤500/10万活产答案解析:我国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的结果指标中,先天梅毒发生率的目标是≤50/10万活产。

3. 孕产妇艾滋病检测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2分)【单选题】A. 抗体筛查试验B. 抗体确证试验C. 核酸试验D. 抗原检测(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孕产妇艾滋病检测方法包括抗体筛查试验和补充试验,补充试验包括抗体确证试验和核酸试验,不包括抗原检测。

4.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在分娩后是否可以停止抗病毒药物?(2分)【单选题】A. 可以停止B. 不可以停止(正确答案)C. 根据医生建议决定D. 仅在病毒载量检测不到时可以停止答案解析:中断抗病毒治疗会导致病毒载量反弹,增加HIV耐药风险,导致CD4细胞计数下降甚至发病,所以分娩后不能轻易中断药物使用。

5. 关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检测内容,以下哪项是正确的?(2分)【单选题】A. 只需要检测病毒载量B. 只需要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C. 需要定期检测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正确答案)D. 只需要检测血常规和尿常规答案解析:艾滋病感染孕产妇需要定期检测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

6.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要避免的操作不包括以下哪项?(2分)【单选题】A. 会阴侧切B. 人工破膜C. 宫内胎儿头皮监测D. 自然分娩(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产前检查和分娩过程中尽量避免可能增加母婴传播危险的损伤性操作,包括会阴侧切、人工破膜,宫内胎儿头皮监测、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等,不包括自然分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了阻断HBV
母婴传播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孕期注射HBIG及新生儿HBIG联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对HBV母婴阻断效果。

方法将648例HBV携带者孕妇随机分2组,研究组332例,对照组316例,研究于20、24、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200 u共5次,对照组不同药,所有新生儿出生后6 h内注射HBIG100 u,出生后第15天再次注射HBIG100 u,且按0、1、6个月龄接种乙肝疫苗,分别为30 μg、20 μg、10 μg。

出生后满10个月时取静脉血检测乙肝二对半。

结果研究组小儿至10个月时HBV 感染率为(9.0%),对照组感染率为88.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联合免疫有助于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提高婴儿保护率和免疫成功率。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 联合免疫;母婴传播;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的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

胎儿宫内感染HBV,不仅易形成以后慢性携带状态,而且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

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预防HBV相关肝病的关键[1]。

我院自2002~2010年5月,对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新生儿实施孕期干预及新生儿联合免疫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而提高母婴传播阻断治疗技术水平,造福人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自2002~2010年5月,在我院检查与分娩的孕妇648例,年龄23~36岁,20周前初检HBSAg(+)、HBeAg(+)、HBCAb(+)大三阳,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脏器损害。

孕期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随机分2组。

648例孕妇(HRV携带)共分娩出新生儿648例,均成长至满10个月,并能跟踪随访。

1.2 方法
1.2.1 分组采用了随机分组法:研究组,共332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S)阳性,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接受乙肝病毒母婴传播联合治疗;对照组共316例,乙肝表面抗原(HBEAg)阳性;乙肝核心抗体(HBEAg)阳性,乙肝C抗原(HBeAg)阳性大三阳,不接受阻断治疗。

1.2.2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治疗的方法研究组:孕妇接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联合治疗措施。

具体方法:孕妇于怀孕20、24、28、32、36周分别肌肉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用以阻断乙肝经胎盘传播导致宫内感染。

婴儿出生后6 h内肌注HBIG100u进行被动免疫,之后于15日后复注HBIG100u,用于阻断哺乳及与母亲密切接触导致的母婴传播。

1.2.3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结果研究组332例中,新生儿出生当日取末稍血检测GBSg阴性者326例(98.2%),阳性者6例(1.8%);小儿满10个月时取静脉血检测HBSAg阴性者302例(91.0%),阳性者30例(9.0%);对照组3例中,小儿出生当日取末稍血检测HBSAg 阴性者276例(87.3%),阳性者40例(12.7%);小儿满10个月时取静脉血检测HBSAg 阴性者36例(11.4%),阳性者280例(88.6%)。

2.2 不良反应研究组孕妇及婴儿用药期间均无不良反应。

表1
HBV宫内感染率与产后感染率的对比(例)
分组HBSAg(+)HBSAg(-)合计HBV感染(%)
宫内感染4027631612.66
产后感染2403627686.96
注:宫内感染与产后感染比较:χ2=326.22P<0.01
表2
两组婴儿出生后当日检测HBSAg结果对比(例)
分组HBSAg(+)HBSAg(-)合计阴性率(%)
研究组632633298.2
对照组4027631687.3
注:两组比较χ2=28.91P<0.01
表3
两组小儿满10个月检测HBSAg结果比较(例)
分组HBSAg(+)HBSAg(-)合计阴性率(%)
研究组3030233291.0
对照组2803631611.4
注:两组比较:χ2=410.75P<0.01
3 讨论
3.1 联合免疫的作用机制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是指HBV 经胎盘、分娩、哺乳,以产后母亲与婴儿密切的接触等途径,由母亲传播给婴儿,导致婴儿被感染HBV。

从表1对照组HBV小儿宫内感染与产后感染对比来看,宫内感染HBV为12.66%,而出生后感染HBV为86.96%,说明HRV母婴传播,主要通过产后经哺乳或者母亲与婴儿密切的生活接触导致被感染。

HBV也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导致宫内感染。

时间主要发生在孕晚期,这可能是由于妊娠发展至孕晚期滋养细胞层逐渐变薄并形成绒毛一血管膜,使HBV容易突破胎盘屏障[2]。

HBIG属于被动抗体,其中的抗HBS抗体可与HBSAg、HBSAg同时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增加体液免疫,消除HBV,降低母血中的病毒含量,可防止和减少正常细胞的感染,也可能减少HRV在体内的复制。

孕晚期胎盘有主动从母体输送IgG 型抗体给胎儿的功能。

孕妇妊娠20周开始予以肌肉注射HBIG,通过结果显示:研究组孕妇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孕妇多次注射HBIG,抗HBS经胎盘输给胎儿,使其在宫内即获被动免疫保护和预防了HBV的宫内感染。

HBIG对乙肝孕妇阻断宫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非常重要。

3.2 加强对婴儿的随访对HBV携带者所生的婴儿的随访非常重要,免疫失败不仅与宫内感染有关,而且与婴儿是否对疫苗产生反应有关。

本研究发现未经阻断情况下HBsAg(+)、HBeAg(+)、HBcAb(+)大三阳的母亲,其子女至10个月感染HBV的机率为88.6%,运用联合阻断HRV母婴传播综合措施后,HBsAg(+)、HBeAg(+)、HBcAb(+)大三阳的母亲,其子女至10个月后感染HRV的机率为9.0%,说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综合措施,能高效阻断HBV母婴传播,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故应大力提倡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提高人类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彭军,赵志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应用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疗效观.华西医学,2005:2.
[2] 周永平,徐志忠,等.胎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宫内传播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7):3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