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专项规划-20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08章 专项旅游开发

第一节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开发
一、风景名胜区概述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 三、风景名胜区开发
一、风景名胜区概述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 批准公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6年9月19日公布并自 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是指具 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 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二、风景旅游区规划
(二)规划原则
保护优先
开发时应保护并发挥原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特点,各项设施的安排必须 服从保护景观的要求,不可损害原有景观。
强调自然
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内涵,维护景观的地方特色,强调 回归自然,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
协调一致
将各种发展需求统筹考虑,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综合 安排,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达到资源永续 利用的目的。
二、风景旅游区规划
(五)规划类型
总体规划 对规划大纲进行修改,补充调查,按总体规划编制的任务内容,完成全部规 划文件和图纸。这个阶段应特别充实专项规划和旅游规划内容,并对投资和 效益进行估算。
控制性详细规划 详细确定景区内各类用地的范围界限,明确用地性质和发展方向,提出保护 和控制管理要求,以及开发利用强度等指标,制定土地使用和资源保护管理 规定细则。
说明书及总体布局规划图; ✓ 风景名胜资源和土地利用分析说明书及分析图; ✓ 环境总容量和风景区及重要景点的游人容量分析计算和发展规划; ✓ 专项规划:对内、对外交通规划说明书及对内、对外交通规划图;生活服
务基地和生活服务设施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绿化和风景林木植被规划说 明书及规划图;给水、排水、供电、邮电通信、环境保护等公用设施,防 火、防洪等工程设施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旅游、商业、服务业、农副业、 手工艺品生产等各项事业综合发展规划及规划图等。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摘要: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要加强对泰山、徂徕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保护措施。
要重点保护好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大汶口遗址、岱庙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
要做好城市整体设计,加强对重要地段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和控制,保护好山水格局,突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交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
关键词:泰山;公园绿地;景观资源;评价体系;旅游规划;景观营造;泰安市1综述或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景区业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景区的管理体制不顺,又成为景区业发展的新瓶颈。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其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遗产类景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旅游业的发展呈现蓬勃之势。
城市山岳型风景区因位于城区或城市边缘处,与城市相互交融,受到城市发展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影响较大,能形成一定的特色风貌。
但是,人们对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缺乏,导致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景观资源和土地均遭到不同程度侵犯和破坏,不合理的资源利用致使其资源快速退化,因此,加强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其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2项目概况城市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结构,也改变了社会潮流和市民的心态。
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以设计师和领导者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削弱,趋向于更加注重使用者的需求,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
谈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42卷第32期• 22 • 2 0 1 6 年 1 1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42 No.32Nov.2016文章编号:1009-6825 (2016) 32-0022-02谈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张神(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摘要:通过分析风景名胜区用地协调规划的基本内涵,探索了当前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定用地分类导则、建 构动态规划体系以及健全管理体制三方面,提出了风景区用地协调规划的完善与发展建议,以有效利用风景区土地,切实保护风 景资源。
关键词:风景区,土地利用,多目标规划,管理体制中图分类号:TU984.181 文献标识码:A景区土地是风景名胜资源存在和依赖的物质空间载体,承载 着珍稀的生态、旅游以及文化历史等资源。
从区域发展角度而言,《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划定为禁止开 发区域,从宏观上对风景名胜用地建设与开发做出了明确限定;从城市用地协调角度而言,在严格保护的目标前提下,风景区范 围的划定与城市建设发展呈现出矛盾对立的情况;从景区自身发 展角度而言,风景区用地规划是风景区土地有效利用、合理开发 以及风景资源得以切实保护的重要管理手段。
1风景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内涵风景区内各类资源分散,且不同用地类型往往集中于小范围 区域,用地结构的优化具有一定难度。
同时景区规划的主要目标 强调资源的保护与环境效益,保持其原有属性特征,所以景区用 地效益难以定位。
因此,风景区用地的分类属性、评估内容以及 规划目标都具有独特的规律和特征,故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
1.1 风景名胜区土地分类属性风景区用地分类是对景区土地属性的界定,同时也是景区分 类管理土地的基础。
我国现行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中按 土地使用的主导性质进行划分,分为10个大类50个中类。
在实 际操作中,考虑到规划成果与资料的共享,这分类体系一方面要 与宏观层面的“城乡用地分类标准”与“全国土地分类”相协调;另 一方面,也应与其他专业分类方式如“城市绿地分类标准”“镇用 地规划标准”“村庄用地规划分类”等,在不同层次上进行对接。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文本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园林设计院二ΟΟ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总体规划 (3)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 (3)第二节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4)第三节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 (8)第四节风景名胜区容量及生态原则 (10)第三章专项规划 (14)第一节保护培育规划 (14)第二节风景游赏规划 (21)第三节植物景观规划 (31)第四节地质地貌景观规划 (35)第五节建筑风貌及园林景观规划 (36)第六节文物古迹及西湖龙井茶保护规划 (36)第七节游览设施规划 (38)第八节道路交通规划 (40)第九节电力电讯规划 (41)第十节给水排水规划 (42)第十一节燃气规划 (44)第十二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4)第十三节西湖湖体及水质保护规划 (45)第十四节防灾规划 (46)第十五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48)第十六节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50)第十七节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51)第十八节分期发展规划 (53)第四章实施规划的对策及措施 (57)第五章附则 (6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为风景资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编制与实施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在确保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完整保护、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三条规划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与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管理条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杭州市西湖水域保护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务院建城国函字(1983)99号《关于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报批稿)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意见》国发(1982)136号《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5)23号《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设部(2001)83号文“关于发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2〕13号《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建设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建规[2002]204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第二章总体规划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第四条景源特征评价1、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西湖风景名胜区”或“风景区”)与杭州城区紧密相融,形成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共生互依关系。
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

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2014年6月27日青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颁布时间 :2014-09-26 实施时间 : 2014-11-01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风貌保护,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风貌的保护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城市风貌保护中涉及的文物、古树名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海岛等的保护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 城市风貌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整体保护、严格保护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
第四条 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风貌保护工作,将城市风貌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第五条 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城市风貌保护状况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 市、县级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风貌保护工作。
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风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 鼓励组织和个人以捐助、志愿服务或者提出意见、建议等方式,参与、监督城市风貌保护。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公开城市风貌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组织、个人参与和监督城市风貌保护提供便利。
第二章 保护内容第八条 城市风貌的保护内容为体现本市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具有生态、景观或者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貌,主要包括:(一)由海岸线、海湾、海岛、海滩、礁石、岬角以及山体、河流、湖泊、丘陵地形、湿地、植被等构成的自然风貌;(二)反映本市历史文化传承的城区、街区、镇、村和建筑物、构筑物、街道、院落、名胜古迹等人文风貌。
第九条 本市建立城市风貌保护名录,根据本条例第八条所列内容,确定城市风貌保护项目。
经批准公布的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建筑等应当纳入城市风貌保护名录。
风景园林工程师考试大纲

3工矿企业绿地:工矿企业绿地的特点及设计要点
4校园及其他单位绿地:各类校园绿地的特点及规划设计要点 其他单位绿地的特点及规划设计要点
7.风景区规划
园林的策划、设计、施工、营运管理
第四章 风景园林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科目
第十三条 主要测试应试者所必须具备的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知识.考试范围包括园林设计原理、中外园林史、园林植物、生态学原理等.
第十四条 风景园林专业基础知识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一测试方式为闭卷.
二试卷满分为120分.
三测试时限为90分钟.
2园林植物的观赏功能:观姿形 观叶 观花 观果 观枝干 植物的意境美
3园林植物的生产功能:食用 药用 工业原料 用材林
3.植物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植物景观的类型 乔木的种植设计 灌木的种植.园林建筑的概念、类型、功能、特点、设计原理 园林小品的作用、分类及布局要点
1风景区概述:风景名胜区的条件 湖南省主要的风景名胜区
2风景区规划:风景区规划的审批程序 风景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风景区规划的内容 风景资源评价,风景资源分级,风景区的分区、结构与布局,风景区的专项规划风景区各专项规划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3风景区建设:风景名胜区内配套设施的规定 工程项目的规定
4风景区管理:主要管理措施
2 园林排水工程:园林排水的意义和特点 园林排水的主要形式 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地面的措施 园林中各种排水构件 园林污水的处理方法
3.水景工程
1常见的水景形式
2城市水系规划有关知识:城市水体的功能 水系规划的内容 水位 流速 流量
专项规划-风景游赏规划

专项规划的实施策略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风景区内外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基 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资源保护措施
制定严格的资源保护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 保护,确保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营销推广策略
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推广策略,加强品牌建设和 市场推广,提高风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04
05
展望
技术创新与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系统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智慧旅游系统,提供个性化、智能 化的旅游服务。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提升游客的参与 感和满意度。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旅游
生态保护
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 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文资源调查
了解风景区内的历史遗迹、民俗 文化、传统工艺等文化资源,评 估其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资源综合评估
对风景区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 和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估,确定 其优势和不足。
规划目标与定位
规划目标的确定
根据资源调查与评估结果,确定风景 游赏规划的具体目标,如提升景观品 质、完善旅游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等。
专项规划-风景游赏规划
目 录
• 风景游赏规划概述 • 风景游赏规划的核心要素 • 风景游赏规划的流程与方法 • 风景游赏规划的案例分析 • 风景游赏规划的未来展望
风景游赏规划概述
01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风景游赏规划是对风景游赏资源 的调查、评价、规划、保护、开 发和利用的一系列规划措施。
特点
风景游赏规划具有资源保护与开 发相结合、生态优先与可持续发 展相结合、地方特色与文化传承 相结合等特点。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1999)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第3章一般规定3.1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3.2风景资源评价3.3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3.4分区、结构与布局3.5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第4章专项规划4.1保护培育规划4.2风景游赏规划4.3典型景观规划4.4游览设施规划4.5基础工程规划4.6居民社会调控规划4.7经济发展引导规划4.8土地利用协调规划4.9分期发展规划第5章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1999)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适应光景名胜区以下简称光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光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光景区的功能和作用,进步光景区的规划设想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 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核定公布的各类光景区的规划。
第 1.0.3条风景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
第1.0.4条风景区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二个阶段进行。
大型而又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分区规划和景点规划。
一些重点建设地段,也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1.0.5条光景区规划必需符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光景区特性。
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应当依据资源特性、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兼顾兼顾,综合安排。
2.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性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避免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性,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
3.应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
4.应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培育规划 典型景观规划 风景游赏规划 游览设施规划 基础工程规划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分期发展规划
风景区专项规划——保护培育规划
分类保护 生态保护区
自然景观保护区
分级保护
史迹保护区 风景恢复区
核 心 景 区
特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 三级保护区
备 注 公用卫生间 六级旅馆 四五级旅馆 二三级旅馆 一级旅馆
风景区专项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风景区专项规划——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风景区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风景区专项规划——分期发展规划 风景区专项规划——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1.基础资料汇编
一般涉及区域状况、历史沿革、自然与环境资源条件、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人 文活动、经济条件、人工设施与基础工程条件、土地利用以及其它资料
风景游览区
发展控制区
IUCN分区模式
IUCN分区模式共分3大类8种分区,并根据不同划分区域来确定开发强度、游 览方式等内容。 保护性自然区(Protected Natural Areas) 保护性自然区系为保护自然生物群落机器相关的景观特征而划定的地区,仅允 许展开不会干扰此类群落得到长期保护的活动,其中又细分为绝对自然区、 治理自然区、荒野区。 ① 绝对自然区(Strict Natural Areas)。此区内的自然严禁任何人为干扰, 以提供科学研究、动植物保护等基础数据与信息。 ② 治理自然区(Managed Natural Areas)。为保护某种动植物、生物群落 或地理环境特色而划定的,可通过认为干预保持其适宜的生存状态的地区。 ③ 荒野区(Wildness Areas)。在保护区内在保护原有动植物自然繁衍的前 提下,可为少数具有野外徒步旅行能力的人提供无任何服务设施的游憩机 会。
风景区专项规划——游览设施规划 •游览设施配备应包括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 娱乐、保健和其他等八类相关设施。 •旅游床位应是游览设施地调控指标,应严格限定其规 模和标准,应做到定性、定量、定位、定用地范围。 旅游床位计算方法: 床位数=平均停留天数x年住宿人数 年旅游天数x床位利用率 床位利用率一般为60%-80%比较合适
•图纸颜色参照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色系表
规划文本一般应包括以下的内容:
(一)总则 (三)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五)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七)风景游赏规划 (九)游览设施规划 (十一)基础工程规划 (十三)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十五)近期保护与发展规划 (十七)附则 总则:包括规划编制目的、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以及设计本 规划的其他相关规定。 附则:一般包括规划解释权限单位、实施日期、规划实施监督部门等。 (二)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四)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六)保护培育规划 (八)典型景观规划 (十)道路交通规划 (十二)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十四)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十六)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自然区(Natural Zone)
史迹区(Historical Zone) 公园发展区(Park Developmental Zone) 特别使用区(Special Use Zone)
这种分区方法不仅具有很强的游憩强度控制能力,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社 会居民的各种利益,以使资源保护与管理更能协调统一。
风景区专项规划——典型景观规划
保护性人类学区(Protected Anthropological Areas)
为维护人类某些古老的生活方式,使其避免因工业文明及现代工程而消失所划 定的区域,包括自然生活区、田园景观区和特殊价值区等3种类型。 ①自然生活区(Natural Biotic Areas)。本区内人类仅为自然界的一个因子, 无大面积的耕作,不严重影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原则上不准游客访问,但也 不排除局部小区域的观光旅游开发。 ② 田园景观区(Country Landscape Areas)。为保护古代农耕所形成的景 观区域,具有人类学和遗传生物学的价值,可适当规划开发观光用地。 ③ 特殊价值区(Site of Special Interest)。为保护足以证明人类进化或远古 人类生存的地区而划定,视其具体的保护与管理条件而定是否可进行观光开发。 保护性历史或考古区(Protected Historical or Archeological Areas) 为保护具历史或考古学价值的古建筑、纪念物、传统聚落及市镇等而划定的区 域,可适当发展观光旅游,其中包括考古区和史迹区等两个分区。 ① 考古区(Archeological Site)。为人类过去的居住地,足以反映人类文明 发展的过程,可能现在仍为人类居住地区的一部分。 ② 史迹区(Historical Site)。为保护近代人类活动迹象而划定的区域,通常 为乡村及市镇等当地人居住的地区,但采取特别措施以保存其中具有历史价值 的特色与资产。
美国国家公园最早按照自然保护与游憩活动两大功能来划分区域,即核心地 区保存原有的自然状态,而在周边地区设置游客接待中心、管理区。后来逐 步完善分区方法,利用添加缓冲带的方法,将核心区的局部气候、地质、生 态环境等自然条件得到了严格的保护,同时将自然保护与游憩活动严格分开, 以减少旅游给资源带来的冲击。后来又经历了六分区模式,最终演变成为目 前所采用的四区模式,也就是
游线的组织
在保证游客人身安全通及考虑普通游客的心理与生理的 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对景点之间的网络连接,使游 人能够在游览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景观信息、最佳的景观 效果。 在游线的组织过程中,需要考虑各景点之间的距离以及 相互间看与被看的关系,视点、视高、视距之间的比例 关系,可以采用一些园林设计中常用的手法来强化游人 的视觉与心理感受,比如:障景、借景、框景等。
4.规划图纸
规划图纸应当准确表示规划内容所处的地域空间位置,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清 晰、准确,与规划文本内容相符现状图、规划图应分别表示。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图纸要求:
•按照图纸比例确定图幅大小 •以相应比例地形图作为底图,并标出相应的坐标系
•图纸组成——比例尺、风玫瑰、图例、规划名称及深 度、规划服务人员数量=床位数 x 直接服务人员与床位数比例 直接服务人员与床位数比例为1:2-1:10
旅游服务基地位置选择的原则:
1. 应有一定的用地规模,与其他景区景点有着便捷的交通, 但与景区景点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和自然分割; 2. 应具备相应的水、电、能源、环保、抗灾等基础工程条件; 3. 避开有自然灾害和不利建设的地段。
风景区专项规划——基础工程规划
交通道路 邮电通讯 给水排水 供电能源 防洪、防火、 抗灾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风景区专项规划——基础工程规划
类别 简易宿点 一般旅馆 中级旅馆 高级旅馆 豪华旅馆 居民 散客
供水供电及床位用地标准 供水(L/床日) 供电(w/床) 用地(m2/床) 50-100 50-100 50 以下 100-200 100-200 50-100 200-400 200-400 100-200 400-500 400-1000 200-400 500 以上 1000 以上 300 以上 60-150 100-500 50-150 10-30L/人日
2.规划文本
是实施风景名胜区总规的行动指南和规范,应以法规条文方式书写,直接表述风 景名胜区总规的规划结论,对风景名胜资源应当做出强制性规定,对资源的合理 利用应当做出引导和控制性规定。内容应明确简练,利于执行,体现规划内容的 指导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
3.规划说明书
是对规划文本的详细说明,是对规划内容的分析研究和对规划结论的论证阐述。 应在规划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有关现状分析和说明。
植物景观 建筑景观 溶洞景观 竖向地形 其他特征
风景区专项规划——风景游赏规划
风景游赏规划中对游赏项目的策划
游赏类别 1.野外游憩 2.审美欣赏 3.科技教育 4.娱乐体育 5.休养保健 6.其他 游赏项目类别表 游 赏 项 目 消闲散步 郊游野游 垂钓 登山攀岩 骑驭 揽胜 摄影 写生 寻幽 访古 寄情 鉴赏 品评 写作 创作 考察 探胜探险 观测研究 科普 教育 采集 寻根回归 文博展览 纪念 宣传 游戏娱乐 健身 演艺 体育 水上水下运动 冰雪活动 沙草场活动 其他体智技能运动 避暑避寒 野营露营 休养疗养 温泉浴 海水浴 泥沙浴 日光浴 空 气浴 森林浴 民俗节庆 社交聚会 宗教礼仪 购物商贸 劳作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