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一)专练六 盖斯定律的应用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
2014年高考化学浙江专用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反应热与盖斯定律-文档资料

已知:ⅰ.反应 A 中, 4 mol HCl 被氧化,放出 115.6 kJ 的
热量。
本 学
ⅱ.
案
栏
目
开
关
②反应 A 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③断开 1 mol H—O 键与断开 1 mol H—Cl 键所需能量相
差约为
kJ,H2O 中 H—O 键比 HCl 中 H—Cl 键(填
“强”或“弱”)
。
热点题型突破
2 mol C(s)与足量 O2(g)反应生成 CO(g)放出热量为 221 kJ,由
本 于 CO(g)与 O2(g)反应生成 CO2(g)放热,因此 2 mol C(s)与足量
学 案
O2(g)反应生成 CO2(g)放出热量大于 221 kJ,B 项正确;
栏 目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C(s)+O2(g)===2CO(g)
所需的能量(kJ):N≡N 为 942、O==O 为 500、N—N 为 154,
本 则断பைடு நூலகம் 1 mol N—H 键所需的能量(kJ)是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
A.194
B.391
C.516
D.658
热点题型突破
学案8
解析 由题中的图像可以看出断裂 1 mol N2H4(g)和 1 mol
O2(g)中的化学键所要吸收的能量为:2 752 kJ-534 kJ=
键能大于 H—Cl 键键能可知,H—O 键比 H—Cl 键强。 答案 ②4HCl(g)+O2(g)400 ℃2Cl2(g)+2H2O(g)
ΔH=-115.6 kJ·mol-1
③32 强
热点题型突破
学案8
【审题指导】 此类试题是从微观视角认识反应过程中能量变 化的。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 成,因而化学变化的过程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图示
高中化学盖斯定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盖斯定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专项练习题一、单选题1.在101kPa和25℃时,有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 s+1/2O 2 g =CO g H 1 =-110.5kJ molH2 g +1/2O 2 g =H 2O g H2 =-241.7kJ mol -1 ,-1H2 g +1/2O 2 g =H2O l H 3 =-285.8 kJ 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s +H2O g =CO g +H2 g H -131.2 kJ mol-1B. H2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 g +O2 g =2H 2O lC. 2H2O g =H2g +O2g H =-483.4 kJ mol-1D. H2O g =H2O l H= -44.1 kJ mol-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101kPa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 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 在稀溶液中,1mol CH 3 COOH 和1mol NaOH 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 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 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 C 和OC. 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 状态I →状态III 表示CO 与O2 反应的过程4. 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2 H 2 O(l) = 2H2(g)+O2(g) H1 571.6 kJ mol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 + H 2O(g) = CO(g) +H2(g) H2 131.3kJ mol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 4(g) + H2O(g) = CO(g) + 3H 2(g) H3A. 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3.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高考化学 难点点点过 专题06 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含解析)

专题6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考情分析】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成了必考题型,而且高考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要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并能够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热化学方程式试题大多是一些思路型题型,题目变化较多,但思路变化却较少,主干知识依然是重点考查的内容。
此类试题比较贴近当前的教学实际,虽然形式上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只要学会了基础题型的解题思路和应对策略,缜密分析、逐层递解,再经过一些变化演绎,就可以准确解答相关题型。
此外通过此类题型的解题策略探究还有利于培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点归纳】1.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反应热ΔH=E1-E2或ΔH=E4-E3,即ΔH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或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关键是弄清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常见单质、化合物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1 mol金刚石中含2 mol C—C 键,1 mol硅中含2 mol Si—Si键,1 mol SiO2晶体中含4 mol Si—O键;1 mol P4中含有6 mol P—P键,1 mol P4O10(即五氧化二磷)中,含有12 mol P—O键、4 mol P==O键,1 mol C2H6中含有6 mol C—H键和 1 mol C—C键。
2.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1)注意ΔH的符号和单位:ΔH的单位为kJ·mol-1。
(2)注意测定条件:绝大多数的反应热ΔH是在25 ℃、101 kPa下测定的,此时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六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概念辨析 反应热概念判断和比较类试题
[母题 1] 已知反应:①101 kPa 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大于 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 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的中和热 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放出 57.3 kJ 热量
6.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 ΔH 表示反应进行到底(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如:2SO2(g)+ O2(g)===2SO3(g) ΔH=-197 kJ/mol 是指 2 mol SO2(g)和 1 mol O2(g)完全转化为 2 mol SO3(g)时放出的能量。 若在相同 的温度和压强时,向某容器中加入 2 mol SO2(g)和 1 mol O2(g) 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 Q,因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生成 2 mol SO3(g),故 Q<197 kJ。
答案:D
解析:本题将燃烧热与反应热的计算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融合在一起,解答时要紧扣燃烧热的相关概念,注意热化学
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乙醇与汽油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9,即 1 mol 该混合物中含有 0.1 mol 乙醇和 0.9 mol CxHy。0.1 mol 乙 醇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1 366.8 kJ/mol×0.1 mol=136.68 kJ,又 知 1 mol 混合物完全燃烧共放出 Q kJ 热量,则普通汽油的燃 烧热为(Q-136.68)/0.9 kJ/mol,据此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原则可判断选项 D 正确。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中的热能变化学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能变化[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焓变(ΔH )与反应热的含义。
6.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再研真题]1.(2020·全国Ⅰ卷,节选)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
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 2的催化氧化:SO 2(g)+12 O 2(g)=====钒催化剂 SO 3(g) ΔH =-98 kJ·mol -1。
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V 2O 5(s)与SO 2(g)反应生成VOSO 4(s)和V 2O 4(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图知,V 2O 4(s)+SO 3(g)===V 2O 5(s)+SO 2(g) ΔH 2=-24 kJ·mol -1①,V 2O 4(s)+2SO 3(g)===2VOSO 4(s) ΔH 1=-399 kJ·mol -1②。
根据盖斯定律,由②-①×2得2V 2O 5(s)+2SO 2(g)===2VOSO 4(s)+V 2O 4(s) ΔH =(-399+48)kJ·mol -1=-351 kJ·mol -1。
答案:2V 2O 5(s)+2SO 2(g)===2VOSO 4(s)+V 2O 4(s) ΔH =-351 kJ·mol -12.(2021·湖南高考,节选)氨气中氢含量高,是一种优良的小分子储氢载体,且安全、易储运,可通过下面方法由氨气得到氢气。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题型(七)盖斯定律的应用

重难点题型集训(七) 盖斯定律的应用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22I 1H (g)O (g)===H O(l)Δ2H +222C(s)O (g)===CO (g)ΔH +32223CH COOH(1)2O (g)===2CO (g)2H O(l)ΔH ++ 22342C(s)2H (g)O (g)===CCH COOH(l)ΔH ++则4ΔH 的正确表达式为( ) A.312Δ2Δ2ΔH H H -- B.1232Δ2ΔΔH H H +- C.1232Δ2ΔΔH H H -+D.1232Δ2ΔΔH H H --2.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 、2CO 和2H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①122321CO (g)3H (g)===CH OH(g)H O(g)Δ58kJ mol H -++=-⋅; ②232CO(g)2H (g)===CH OH(g)ΔH +; ③2223CO (g)+H (g)===CO(g)+H O(g)H ∆。
已知反应中一些相关物质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则23Δ ΔH H 和分别为( ) A.1199kJ mol 41kJ mol ---⋅+⋅、 B.1199kJ mol mol -41kJ ---⋅⋅、 C.11+-99kJ mol 41kJ mol --⋅⋅、D.11++99kJ mol 41kJ mol --⋅⋅、3.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制备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221H O(1)===H (g)O (g)Δ286kJ mol 2H -+=+⋅B.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Ⅱ)制备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2H S(g)===H (g)S(s)Δ20kJ mol H -+=+⋅C.若反应12221H (g)O (g)===H O(g)ΔkJ mol 2H a -+=-⋅,则a >286D.制得等量2H 所需能量较少的是热化学硫碘循环硫化氢分解法4.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充足时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高三化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二《化学能与热能盖斯律的综合用》

质对市爱慕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二】化学能与热能、盖斯律的综合用【考情分析】【知识交汇】1.燃烧热和热①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热是H(强)=-5kJ·mol-1②弱酸代替强酸(或弱碱代替强碱),因电离吸热,反热增大。
2.书写热反方程式注意的问题⑴△H只能写在标有反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空格〞隔开。
假设为放热反△H为“-〞;假设为吸热反△H为“+〞。
△H的单位一般为 kJ·mol-1。
⑵注意反热△H与测条件(温度、压强)有关。
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注明△H的测条件。
绝大多数△H是在25℃、101325Pa下测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⑶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⑷注意反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热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l、g)才能完整地表达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⑸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已完成的数量。
由于△H与反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那么△H也要加倍。
当反逆向进行,其反热与正反的反热数值相,符号相反。
例如:H2(g)+1/2O2(g)=H2O(1) △H=-28kJ·mol-1。
那么2H2(g)+O2(g)=2H2O(1) △H=-571.6 kJ·mol-1;H2O(1)=H2(g)+1/2O2(g) △H=+28 kJ·mol-1。
⑹△H的单位“kJ·mol-1〞的含义。
并不是指每摩尔具体物质反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千焦,而是指给形式的具体反以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来计量其物质的量时伴随的能量变化。
如2H2(g) + O2(g) = 2H2O(g) △H=-48 kJ·mol -1中的反热是指每摩尔反[2H2(g) + O2(g) = 2H2O(g)],放出的热量为48kJ。
《盖斯定律》2014年高考题

《盖斯定律的应用》高考题汇编1、(2014高考大纲卷28)化合物AX 3和单质X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 5。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X 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 ℃和76 ℃,AX 5的熔点为167 ℃。
室温时AX 3与气体X 2反应生成lmol AX 5,放出热量123.8 kJ 。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2014年广东卷31)用CaSO 4代替O 2与燃料CO 反应,既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 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①1/4CaSO 4(s)+CO(g)1/4CaS(s)+CO 2(g) △H 1=-47.3kJ/mol ②CaSO 4(s)+CO(g)CaO(s)+ CO 2(g)+ SO 2(g) △H 2=+210.5kJ/mol③CO(g)1/2C(s)+1/2CO 2(g) △H 3=-86.2kJ/mol(1)反应2 CaSO 4(s)+7CO(g)CaS(s)+CaO(s)+C(s)+6CO 2(g)+SO 2(g)的△H=3、(2014年海南卷4).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l mol 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
已知H-H 、H-O 和O-O 键的键焓ΔH 分别为436 kJ/mol 、463 kJ/mol 和495kJ/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 2O (g)= H 2(g)+21O 2(g); ΔH= -485 kJ/mol B .H 2O (g)=H 2(g)+21O 2(g); ΔH==+485 kJ/molC .2H 2(g)+ O 2 (g)= 2H 2O(g) ΔH = +485 kJ/molD .2H 2(g)+ O 2(g)=2H 2O(g) ΔH = -485 kJ/mol 4、(2014年江苏卷10)已知:C(s)+O 2(g)=CO 2(g) △H 1CO 2(g)+C(s)=2CO(g) △H 2 2CO(g)+O 2(g)=2CO 2(g) △H 34Fe(s)+3O 3(g)=2Fe 2O 3(s) △H 4 3 CO(g)+Fe 2O 3(s)=3CO 2(g)+2Fe(s) △H 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 .△H 1>0,△H 3<0B .△H 2>0,△H 4>0C .△H 1=△H 2+△H 3D .△H 3=△H 4+△H 55、(2014年上海卷9)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H 2=CH -CH=CH 2(g)+2H 2(g)→CH 3CH 2CH 2CH 3(g)+236.6kJCH 3-C ≡C -CH 3(g)+2H 2(g)→CH 3CH 2CH 2CH 3(g)+272.7kJ 由此不能判断( )A .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C .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 .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 16、(2014年四川卷11)已知:25℃、101kp a 时,Mn(s)+O 2(g)=MnO 2(s) △H =-520kJ/molS(s)+O 2(g)=SO 2(g) △H =-297kJ/molMn(s)+S(s)+2O 2(g)=MnSO 4(s) △H =-1065kJ/molSO 2与MnO 2反应生成无水MnSO 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 ①盖斯定律的应用及ΔH的计算;②热化学方程式 角度 的书写与判断。 (1)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计算反应热 时,一般要先明确目标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在已 知热化学方程式中的位置及量的关系,设计出物质 解题 转化途径,再进行热化学方程式的加减运算,进而 策略 求得未知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2)热化学方程 式书写与判断时要注意理解反应热、燃烧热、中和 热的概念,清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和注意事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