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化学科质量分析(doc 12页)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教学质量分析 (2)

七年级生物教学质量分析 (2)

七年级生物教学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二、试题范围: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本
三、全卷共有8页,其中单项选择题25题(共计50分),非选择题11题(共计50分)
四、试题突出基础性,加强探究性、应用性。

题量适中,结构科学合理,难易程度基本适中
六、考试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注:本次考试全试卷并不难,但学生想做对却也不容易,通过分析说明以下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太差、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较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读题分析能力差,基本概念不清,容易混淆,迁移能力、探究能力差
3、没有形成基本技能,多数同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过关,说明平时训练力度不够
4、学生学习习惯差,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今后教学中教师努力的方向
1、加强深化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恰当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
4、改变、设计习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探究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为了下一步“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更有目的性,平时要多与学生接触,多反思教学,多钻研教材,多研究结业考试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力争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书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书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书标题:生物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书一、引言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主要对某中学的生物教学质量进行分析,旨在评估教学水平、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学准备情况良好的教学准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了解到该中学的老师们在生物教学上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积极性。

教师们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辅助资料和多媒体设备,提前备课,确保教学内容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然而,我们也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缺乏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应用实例,这导致了教学内容的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

三、课堂教学情况1.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们在规定课堂内时间内充分确定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内容等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较为模糊,很难明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另外,某些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模块在课堂教学中被忽略,导致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整体理解不够全面。

2.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们多采用讲解、演示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较为传统,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和讨论。

此外,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较为简单,未能充分发挥其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3.学生参与度和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整体较高,积极回答问题和互动讨论。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较为薄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质疑和评价学生答案时,也未能充分指导学生,容易导致学生的错误理解得不到纠正。

四、教育资源情况中学作为教育机构,教育资源的配置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在该中学的生物教学中,教学资源相对较为齐全,包括教材、实验设备以及学生的练习册和参考书。

然而,由于中学的经费限制和场地限制,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

五、改进建议1.加强教师培训鉴于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一些短板,学校可以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包括教学案例的借鉴和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媒体设备的运用等方面。

初二生物质量分析发言稿

初二生物质量分析发言稿

初二生物质量分析发言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初二(X班)的XX同学。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生物质量分析。

生物质量分析是生物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生物体的重量、体积、数量等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体的特征、生长过程以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重要生态问题。

因此,生物质量分析在生物学实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生物体的重量。

生物体的重量是衡量生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指标。

在生物实验中,我们通常用天平、电子秤等工具来测量生物体的重量,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重量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情况,分析生物体的生态适应性、耐受能力等特征。

其次,我们来说一下生物体的体积。

在生物学实验中,我们通常会用容积瓶、移液管等工具来测量生物体的体积。

生物体的体积是衡量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体积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情况等特征。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生物体的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来了解不同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密度分布等生态问题。

通过生物体数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生物种群的种群动态、种群密度、生态位分布等重要生态特征,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生物质量分析是生物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生物体的重量、体积、数量等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体的特征、生长过程以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重要生态问题,为生物学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生物质量分析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需要重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需要充分尊重生物体的生命权利,合理合法地进行实验研究,做到科学、人道、合理。

九年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化学质量分析报告素材一:九年化学质量分析报告化学质量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化学品的成分和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为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几种常用化学实验方法,对给定样品进行化学质量分析。

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如酸碱滴定、气体法、沉淀法等;2.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如滴定管、天平、热解仪等;3. 分析给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并得出准确的结果。

实验步骤:1. 酸碱滴定法:将给定的酸碱溶液分别加入滴定瓶中,再用滴定管分别滴加酸碱溶液,直到出现颜色转变,记录滴定体积;2. 气体法:利用热解仪将给定气体样品加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通过排量法计算气体的体积;3. 沉淀法:将给定溶液分别加入烧杯中,加入沉淀剂后搅拌,然后放置,观察是否产生沉淀,并记录沉淀的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酸碱滴定法对给定的酸碱溶液进行滴定,得到了准确的滴定体积,从而计算出了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通过气体法,成功地计算出了给定气体的体积,并推断出其组成成分。

通过沉淀法,观察到样品溶液中产生了沉淀,并测量了沉淀的质量。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样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质量。

讨论与结论:本次实验中,我们运用了酸碱滴定法、气体法和沉淀法等常用的化学质量分析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成功地对给定样品进行了化学分析。

通过我们的努力,准确地测量出了样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质量,并得出了客观可靠的结果。

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实验条件的控制和仪器的操作等。

但通过团队的协作和不断的实验改进,我们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实验目标,并得出了准确的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化学质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培养了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本实验在未来的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提供支持和保障。

总而言之,本次九年级化学质量分析实验,通过酸碱滴定法、气体法和沉淀法等质量分析方法,成功地对给定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质量的分析。

中考化学质量分析

中考化学质量分析

中考化学质量分析一、命题指导思想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2012版)》和《2013年襄阳市中考说明》等为依据,遵循化学学习规律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命题中力求做到了“五个有利”:一是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二是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有利于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初中实施课程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命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立意,加强了化学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既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既体现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又充分体现中考的选拔功能,做到学科特点鲜明、试题科学简约、难易程度适中,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题结构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全卷40分,分为选择题(客观题)、非选择题(主观题)两总分,共有四大题22个小题。

其中选择题有10个小题(7-16小题),填空与简答7个小题(43-49小题)16分,实验与探究3个小题(50-52小题)8分,分析与计算2个小题(53-54小题)6分。

试题预设难度控制在0.65左右,容易题、中档题与难题的比例大致控制在6:3:1,试题内容覆盖了初中化学第一到十二单元的大多数内容,考查内容重点突出,题量适中,无偏、难、怪题。

三、试题分析与评价注:-1表示在题目中有涉及,占1分,内容占分已计算其它题目中2、试题分析表一:试卷总体得分分析2013年我市共有43367人报名参加中考,实际参加中考39814人。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平得分22.47分,人平得分率56.18%,与预设难度系数0.65较接近;满分人数178人,满分率控制在0.32%;高分人数10251人,高分率25.75%;及格人数20333人,及格率51.07%;低分人数4180人,低分率10.50%。

八年级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八年级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标题:《化学质量分析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质量分析方法,对不同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显示了各种金属离子的特征反应和实际质量测定结果,验证了质量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引言:质量分析是化学分析中最基本的实验技术之一,通过测定样品的质量,可以推断样品中所含物质的存在和含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掌握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各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并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材料与方法:1.实验器材:量筒、试管、滴管、瓶盖、移液管等;2.试剂:硝酸银溶液、氯化铵溶液、硝酸亚铁溶液、硫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

实验步骤:1.检测钠离子:将待测溶液滴加入氯化铵溶液,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

2.检测氯离子:将待测溶液滴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3.检测铁离子:将待测溶液滴加入硝酸亚铁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红色沉淀。

4.检测硫离子:将待测溶液滴加入硫化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黑色沉淀。

5.检测锰离子:将待测溶液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紫色溶液。

6.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检测到了不同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并进行了结果的观察和记录。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样品中所含金属离子的种类及其浓度大小。

结论:本实验通过质量分析方法,成功检测到了不同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并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结果显示了质量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2. Chen, Z., & Hou, C. (2024). The Recent Progress of Mass Analysis Technique in Chemistry Analysis.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10(6), 437-442.。

感谢以下老师给予的指导和帮助:xxx老师、xxx老师。

九年级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1. 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九年级化学课程中所学的质量分析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质量分析方法确定给定化合物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3. 实验步骤
3.1 准备工作:收集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并检查其完整性和纯度。

3.2 样品制备:按照实验要求,制备待测样品。

3.3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步骤,进行质量分析实验。

3.4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实验结果:
- 化合物X中含有元素A的质量百分比为xx%。

- 化合物X中含有元素B的质量百分比为yy%。

5.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X中的元素A和元素B的含量在理论范
围内,表明质量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

6.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的质量分析,我们成功地确定了化合物X中特定元素的含量,并验证了质量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7. 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质量分析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建议:
-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 增加样品的重复测量次数,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8. 参考文献
[1] 化学实验操作指南
[2] 质量分析原理与方法
以上为九年级化学质量分析报告的大致内容和结构,供参考。

中考生物质量分析课件

中考生物质量分析课件

是显性性状,单眼皮孩子的基因组成是

(4)有些人认为,生男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方,这种想法是否正
确?
。实际上生男生女取决于

PPT学习交流
9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43、本题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如,(2)小题男性生殖细胞中 的染色体数目,较多学生写成44+XX或46条,也有的 写成2条。 2.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欠缺。如,判 断显性性状错误很多 3.规范表达欠缺。如,(4)小题中,生男生女的原 因,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上的误区而进行 的考查,答案比较灵活,但最重要的两个要点是必不 可少的,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到位的现象比较严重。 4.有些学生出现用错字母的现象,这是思维定势造成 的结果,这就要引导学生要认真审题。
PPT学习交流
12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45. (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收集了下列几种常见的动物,欲 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请你结合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1)某同蚯学蚓 将蚯蟾蚓蜍 、蜜蜂蜂鸟 划分为蜜蜂 一类,猫 蟾蜍、蜂鸟、猫划分
为一类,他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2)猫在生殖发育方面的主要特点是

PPT学习交流
7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概念掌握不准确“桑”写成了“桑叶”,是严重的
错误,混淆了植物体与器官的区别。
2.审题不准确能量“最终”来源写成“桑”或“桑叶”。 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产生沼气发挥作用的主要生物很
多同学写成了细菌真菌等 。
PPT学习交流
8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43.本题7分,平均得分率是80%。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
蚕与桑之间的生物关系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毕业生化学科质量分析(doc 12
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2009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科质量分析
潮安考区化学评卷组
执笔:龙溪中学陈汉标
一、试卷总体评价
1.试卷结构今年的中考化学科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全卷设有五个大题: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简答题;四、实验探究题;
五、计算题。

共有25个小题,与往年相同。

各小题分值见下表:
各类知识、各个水平层次的考查与广东省2009年中考说明的要求基本一致,试卷结构合理,长度适中,题量适当,阅读量适宜。

与去年相比今年中考化学试卷保持了较大的稳定性,只做一些微调,如将往年经常考查的物质推断题融合在实验探究题中,在计算题中新增了作图题等,体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进”的原则。

2、试卷特点
2009年中考化学试题以《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试用)》、《义务教育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和《广东省2009年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为依据,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化学学科特点,重视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化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对今后的化学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试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推进化学课程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向中等教育的各类学校输送合格、优质的学生。

试题以《课标》内容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展开,以能力和素质为立意。

考试内容覆盖全书重点概念和原理、重点物质性质、重要化学用语、基本实验和计算技能,加强了化学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并将《课标》要求培养的科学态度、观点、情感、方法、能力等目标渗透在试题的背景和内涵之
中。

另外,试卷的一个亮点是“新”,今年发生的“H1N1流感”事件出现在试题中,还有用“微型”仪器做实验,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

3.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及分数分布:
4.值得探讨的问题
⑴选择题第10题B选项熄灭酒精灯,图中画出手拿灯帽掷向酒精灯,理解对了则知道这种操作是错误的,但学生将图形理解为手拿灯帽沿着虚线的运动方向把酒精灯熄灭,那这种操作方法就是正确的啦,有不少学生是这样想,也是这样选的。

熄灭酒精灯有可能学生会用嘴吹灭,但从来未曾见过学生用投掷灯帽的方法去熄灭
酒精灯,这太不切实际了吧,不是学生易犯的错误。

⑵第三大题第21题之⑷要求学生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NaHSO3跟HCl反应,这里的HCl显然应该是氯化氢气体先溶于水制得盐酸,盐酸再跟NaSO
3
溶液反应,
其准确性显然有欠缺,导致学生在完成化学方程式时没有在SO
2
后面标上“↑”。

⑶参考答案中第25题之⑶在坐标图中画曲线,曲线的起点不应该在原点
“0”开始,因石灰石煅烧须一段时间后才能分解出CO
2
气体,所以曲线的起点应该
在落在t
0~t
1
之间才正确。

二、考试数据分析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
2009年中考评卷继续采取客观题由电脑扫描直接评分,所以本质量分析对客观题1~14题部分就不做分析,以下是16~25题考生在答卷中出现的情况分析:
1、第二大题———填空题
本题20分,答卷平均分为9.11分,得分率为45.55﹪。

本题有5个小题,其中答得较好的是:第15题之⑴、⑵小题,第17题之⑴小题,第18题之⑵小题,这些题得分率较高。

因这些是最基础、学生最熟悉的题目,考生在中考前复习或平时的训练中经常遇到,考试时就能得心应手的回答。

评卷过程中发现了少数优秀考生审题严谨,答题分析更准确,如第17题之⑶小题问“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而不是粗盐,有考生答出了“除杂、过滤、蒸发结晶”的答案,这比参考答案更准确更全面。

其中得分率较低的是第17题之⑵、⑶和第19题,原因是考生对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对图表题型的题目不适应、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归纳和对不同现象的深入分析以及知识延伸等综合能力欠缺,还有对现象的描述不准确,如部分考生答成“有NaHCO
3
晶体析出”。

考生答卷存在下列问题:
⑴、化学式书写错误或不规范。

如:碳酸铵写成“NH
4CO
3
”、硝酸铵写成
“NH
3NO
3
”、“CuSO
4
”写成“CaSO
4
”等。

⑵、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不牢固。

如: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但很多考生只填写“空气”或“水”。

第17题之⑵小题由于考生对溶液和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不透彻,虽然以注意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是45.8g,却直接填上“45.8”,没有把溶剂100g加上。

⑶、审题不严密,没有按题目要求答题。

如:第16题之⑵小题,只问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但有考生却把配制这一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全部写出来;第18题要求填“正确”或“错误”,但考生填成“对”;第18题之⑷小题,不少考生虽然判断出X的取值范围,却误以为是要填温度,写成“20~30”。

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过关。

没有配平、反应条件错误、气体沉淀符号乱标,如:反应条件“点燃”写成“燃烧”的很多,不少能力不错的考生为了强调碳不充分燃烧而把方程式写成2C+ O
2
2CO ,产物CO后面上“↑”符号的也不少。

⑸、错别字严重。

如:“电镀”写成“电渡”、“溶剂”写成“溶济”、“析出”写成“释出”、“浑浊”写成“混浊”
⑹书面表达能力不强,现象和结论区分不清。

如:第19题的现象答成“有
不充分燃烧
NaHCO
3
晶体析出”。

⑺、数学基础不扎实。

如第18题之⑷小题本来已经判断出X的取值范围是
36.0<36.3,却答成“36.1~36.2”或“36.0≤X≤36.3”。

2、第三大题———综合能力题
本题15分,答卷平均分为7.84分,得分率为52.3﹪。

本题有2个小题,其中答得较好的是第20题之⑴小题的两个空格,原因是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具有创意的答案体现在第20题之⑷小题,考生的答案不少于10种,且都是合理的,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其中得分率较低的是第21题之⑶小题第二空格和⑷小题空格,因这两个空格要写入的两条化学方程式学生并没有学习过,需要理解题意后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综合起来才能完成方程式书写综合性较强。

考生答卷存在下列问题:
⑴、元素写成元素符号。

如:“硅”写成“Si”
⑵、质子数前面多写出“+”号。

如:+14
⑶、表述不够准确。

如:最外层电子数增强。

⑷、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书写错误。

如:不少考生将氯气的化学式写
成”Cl”。

⑸、生成物的气体符号标在化学式的右上角。

如:“Cl
2↑”、“H
2
↑”、“SO
2
↑”。

3、第四大题———实验探究题
本题12分,答卷平均分为11.3分,得分率为47.1﹪。

本题有2个小题,其中答得较好的是:第22题之⑴小题、⑶小题的第一个空格,第23题之⑴小题、⑵小题的第一、二个空格、⑶小题的第三、四个空格。

因这些设问主要考查仪器名称、干燥剂、溶解和过滤的操作,CO
2
、CuO的有关知识,这些内容学生较为熟悉;第22题之⑶小题第一空格选填图Ⅱ中的有关装置且要求填字母,而图中只有一个字母“d”,必然选择该字母;第23题之⑶小题猜想的序号大部分考生都猜对了。

其中得分率较低的是:第22题之⑶小题第二空格、⑷小题;第23题之⑵小题第三和四空格、⑶小题第一和二空格。

原因是这些题目综合性强,灵活度较高,考查的内容包括了实验观察、分析、评价、语言表述、物质的探究和推断等综合能力;第22题的“微型”装置有一定的创新思想,难度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