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06-03节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课件

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课件一、教学内容1. 生物氧化的定义和意义;2. 生物氧化的类型和过程;3. 生物氧化中的一些重要酶和蛋白质;4. 生物氧化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中的作用;5. 生物氧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物氧化的定义和意义,知道生物氧化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2. 学生能够了解生物氧化的类型和过程,掌握生物氧化中的一些重要酶和蛋白质的作用;3. 学生能够理解生物氧化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氧化的定义和意义,生物氧化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难点:生物氧化的类型和过程,生物氧化中的一些重要酶和蛋白质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介绍一些与生物氧化相关的生物学现象,如呼吸作用、发酵等,引起学生对生物氧化的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详细讲解生物氧化的定义和意义。
3. 类型和过程介绍: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介绍生物氧化的类型和过程,同时结合一些实例进行讲解。
4. 重要酶和蛋白质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讲解生物氧化中的一些重要酶和蛋白质的作用,同时结合一些实例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通过一些选择题或简答题,检查学生对生物氧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讲解生物氧化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同时结合一些实例进行讲解。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生物氧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生物氧化1. 定义和意义2. 类型和过程3. 重要酶和蛋白质4. 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文章:生物氧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问题:(1)生物氧化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说生物氧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2. 练习题:一、选择题:1. 生物氧化的定义是()。
生物氧化课件

CH3CCOOH O COOH CHOH CH2 COOH
CO2 RCOOH 丙酮酸脱羧酶 RH
CH3CHO + CO2
NADP+
NADPH + H+
COOH C= O
+ CO2
苹果酸酶
CH3
H2O的生成
脱氢酶
生物体主要以脱氢酶、传递体及氧化酶 组成生物氧化体系,以促进水的生成。 氧化酶
生物氧化:有机物(糖、脂、蛋白质)在生物细胞内
进行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 并释 放能量的过程。
又称为细胞氧化或细胞呼吸
2. 主要内容
酶
有机化合物中的 C 有机化合物中的 H 有机物释放的能量
CO2 H2O ATP
3. 生物氧化的特点
(1)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的相同点
都包含有氧化和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 般规律。
-31.4kJ/mol
④甲硫键型 -41.8kJ/mol
2. ATP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反应物不稳定 ★ ATP含有2个高能酸酐键,易于水解放能
O 酸酐键 O O
腺苷 -O-P-O~P-O~P-O-
O- O- O-
△G0’=-30.5kJ/mol
产物稳定
O
★ ATP水解产生的Pi是共振杂化物,稳定。
化学本质相同,即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 量、最终产物(CO2,H2O)和释放能量均相同。
C6H12O6 + 6O2
6CO2+6H2O + 2867.5 kJ / mol
(2)生物氧化的特点
★ 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接近中性pH、多水的环境) ★ 酶催化(在一系列酶、辅酶和中间传递体作用下逐步进行) ★ 逐步放能,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 CO2是代谢物经脱羧作用产生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组学与系统生物学ppt课件

(一) ENCODE 是HGP的延续与深入
了解 糖组学、脂组学的研究内容;系统生物医学在现代医学研究 中的应用
第一节
基因组学
基因组学是阐明整个基因组的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以及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t 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 t 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 t 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
t 研究内容
? 种间比较基因组学阐明物种间基因组结构的异同 ? 种内比较基因组学阐明群体内基因组结构的变异和多态性
三、功能基因组学系统探讨基因的活动规律
? 基因组的表达 ? 基因组功能注释 ? 基因组表达调控网络及机制
EJIFCC. 2008; 19(1): 22–30.
四、ENCODE识别人类基因组所有功能元件
ENCODE的研究内容与策略
基因图谱中的序列标签位点(STS)和表达 序列标签(EST)分布示意
(三)通过 BAC克隆系、比较基因组学鉴别基因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t 比较基因组学是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通过与已知生物基因组的比较, 鉴别基因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一方面可为阐明物种进化关系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可根据基因的同源性预测相DNA图或表达图(expression map),是一种以 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为标记,根据转 录顺序的位置和距离绘制的分子遗DNA的5'-或3'-末端序列,每个EST长度一般在300~500bp之间就 可以包含已表达的该基因的信息。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06-01节生物氧化

递电子体
递氢体
线粒体氧化体系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水溶性辅酶或辅基: NAD+ /NADH, NADP+/NADPH 为双电子传递体
功能基团:芳环中五价氮和三价 氮间的变化
线粒体氧化体系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水溶性辅酶或辅基:FAD/FADH2, 为单双电子传递体 结构中含核黄素 FMN/FMNH2
复合体IV的电子传递过程
复合体IV的CuB-Cyta3将电子传递给O2、生成水
二、NADH和FADH2是呼吸链的电子供体
NADH和FADH2是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供体,形成两条呼吸链
1、NADH氧化呼吸链 NADH →复合体Ⅰ→Co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琥珀酸 →复合体Ⅱ →Co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
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即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酸脱氢酶
电子传递:琥珀酸→FAD→几种Fe-S →Q
复合体Ⅱ:无H+泵的功能
(三)复合体Ⅲ将电子从还原型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
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人复合体Ⅲ含有 Cyt b(b562, b566)、Cyt c1和一种可移动的铁
辅基:铁硫中心(Fe-S)含铁离子和硫原子 通过 Fe2+ ⇌ Fe3++e- 反应传递电子
单电子传递体
Fe-S
Fe2S2
Fe4S4
线粒体氧化体系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细胞色素蛋白 (cytochrome , Cyt)
含血红素样辅基的蛋白质
分Cyt a、b、c 及不同的亚类
细胞色素a,b,c 结合的血红素辅基
小结
氧化磷酸化: 在线粒体完成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过程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精品PPT教学课件

OO== O=
O= O=
2020/12/6
7
二、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
• 加氧
RCHO + 1/2O2
RCOOH
• 脱氢
RCH2OH -2H RCHO
• 加水脱氢 • 失电子
+H2O
OH
CH3CHO
CH3CH
OH
Fe2+ -e Fe3+
-2H CH3COOH
2020/12/6
8
第三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
☺高能磷酸化合物
=
COOH C-O~P CH2
ATP ADP
☺高能硫脂化合物 CH3CO~SCoA
2020/12/6
28
二、A高T能P 磷与酸高化能合物磷AT酸P的键形成
O
-
Oγ
P O
~ -
O
O P
~β
O
O Pα
O - O-
NH2 NN
NN O
CH2 O
2020/12/6
OH OH AMP ADP ATP
第八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一课件网在线网站
2020/12/6
1
2020/12/6
本章主要内容
概述 生物氧化方式 线粒体氧化体系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2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2020/12/6
3
一、生物氧化概念、意义
营养物
[O]
(糖、脂、蛋白质) 生物体
2020/12/6
15
泛醌 (CoQ) (Ubiquinone)
递氢体
2020/12/6
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课件

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生物化学第七章的内容——生物氧化。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七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ATP合成酶的活性和调控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过程及意义;2. 掌握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和功能;3. 学会分析ATP合成酶活性调控的机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电子传递链的组成与功能,ATP合成酶活性调控机制。
教学重点:生物氧化的基本过程,氧化磷酸化与ATP合成的关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生物化学实验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生物氧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氧化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讲解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过程及意义;(2)详细阐述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的组成与功能;(3)分析ATP合成酶活性调控的机制。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5.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生物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氧化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生物氧化概念、过程及意义;2. 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组成与功能;3. ATP合成酶活性调控机制;4. 典型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氧化的基本过程;(2)阐述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电子传递链的作用;(3)分析ATP合成酶活性调控的机制。
2. 答案:(1)生物氧化是指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主要涉及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2)电子传递链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起到传递电子、产生ATP 的作用;(3)ATP合成酶活性调控涉及多种因素,如pH、温度、离子浓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氧化在生物体内的实际应用,如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2)推荐相关学术文章,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氧化领域的研究动态。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第九版笔记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第九版笔记1. 引言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分子机制。
第九版笔记是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涵盖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最新发展,对于理解细胞的生物化学过程、基因调控和蛋白质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2. 基本概念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途径及信号传导等。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及其调控机制。
3.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细胞中最重要的大分子,它们承担着多种生物学功能,如酶催化、结构支持、信息传递等。
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深入理解细胞活动至关重要。
第九版笔记中对蛋白质结构的描述非常详细,包括了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知识。
4.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细胞命运决定和分化的重要过程,也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基础。
第九版笔记中对基因调控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以及转录调控和表观遗传调控。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基因调控在细胞内部是如何进行的,为后续的疾病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5.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工具,它们包括了PCR、基因克隆、蛋白质纯化等技术手段。
第九版笔记中对这些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为我们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总结与展望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第九版笔记涵盖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细胞的生物化学过程、基因调控和蛋白质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该注重对这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观点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学科,它为我们揭示了细胞的奥秘和生命的本质。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维生素课件

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
维生素A的结构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二)生物学功能
1. 视黄醛参与视觉传导
视循环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2. 视黄酸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生长与分化 ➢ 关键物质:9-顺视黄酸 全反式视黄酸或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 ➢ 作用途径:与细胞内核受体结合,进而与DNA反应元件作用
3. 维生素K对减少动脉钙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前体 (无活性)
γ-谷氨酰羧化酶 (辅酶VitK)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 (有活性)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K
(三)维生素K缺乏症
1. 缺乏症 ➢ 成人不易缺乏,新生儿可能缺乏 ➢ 脂类吸收障碍(如胰腺、胆管疾病) ➢ 缺乏的主要症状:易出血
➢ 脂溶性维生素(lipid-soluble vitamin) ➢ 水溶性维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维生素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Lipid-soluble Vtamin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一)共同特点
➢ 均为疏水性化合物,易溶于脂类和有机溶剂,常随脂类物质被吸收 ➢ 在血液中与脂蛋白或特异性结合蛋白结合而运输,不易被排泄,在体内主要储存于肝,故不需每日供给 ➢ 不同种类脂溶性维生素执行不同的生物化学与生理功能 ➢ 脂类吸收障碍和食物中长期缺乏此类维生素可引起相应的缺乏症,摄入过多则可发生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小结
氧化过程:线粒体基质的NADH和FADH2通过电子传递链进行氧化,产生 CO2、H2O 磷酸化过程:是产生ATP的主要机制,电子传递链在氧化电子的过程中、 泵出质子储存能量、至膜间隙侧而产生跨膜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电子氧 化释放的能量,形成质子驱动力,促使质子回流至基质释能而产成ATP
一、体内能量状态可调节氧化磷酸化速率
氧化磷酸化是机体合成能量载体ATP的最主要的途径
机体根据能量需求调节氧化磷酸化速率,从而调节ATP的生成量 细胞内ADP的浓度以及ATP/ADP的比值感应机体能量状态的变化 耗能代谢反应活跃时,ATP分解为ADP和Pi的速率增加,使ATP/ADP的比值降 低、ADP的浓度增加,氧化磷酸化速率加快 ATP和ADP也同时调节糖酵解、柠檬酸循环途径,调节NADH和FADH2的生成
抗氧化
抗氧化体系清除ROS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催化2分子·O2-分别进行氧化和还原,生成O2和H2O2
活性强,是人体防御超氧离子损伤的重要酶
哺乳动物细胞有3 种SOD 同工酶:
Cu/Zn-SOD:胞外、胞质
Mn-SOD:线粒体
过氧化氢酶(catalase)
二羧酸转运蛋白
α -酮戊二酸转运蛋白 天冬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 单羧酸转运蛋白 三羧酸转运蛋白 碱性氨基酸转运蛋白 肉碱转运蛋白
HPO42苹果酸 谷氨酸 丙酮酸 苹果酸 鸟氨酸 脂酰肉碱
苹果酸
α -酮戊二酸 天冬氨酸 OH柠檬酸 瓜氨酸 肉碱
胞浆NADH的跨膜转运
胞浆NADH需转运至线粒体基质进行氧化
为何生物氧化主要的能量 代谢产物是ATP?
ATP合酶的作用 ATP的作用
四、ATP在能量代谢中起核心作用
ATP合酶的作用:线粒体内膜存在ATP合酶,电子传递产生的质子驱动力通
过ATP合酶的离子通道促使质子回流、释放的能量用于产生ATP
ATP: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
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磷酸基并在水解时释放较大自由能(大于
ATP、ADP、Pi的跨膜转运
腺苷酸转运蛋白(移位酶)
反向转运ATP和ADP出入
线粒体内膜
在细胞pH条件下,ADP、ATP呈解离状态
每分子ATP4-和ADP3-反向转运时,向内膜外净转移1个负电荷 , 相当于多1个H+转入线粒体基质
第四节
其他氧化与抗氧化体系
Oxidative reactions and antioxidants
二、线粒体呼吸链也可产生活性氧
反应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O2的不完全还原产物: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H2O2等 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氧化性强
ROS主要来源
线粒体:细胞内95%的ROS来自线粒体,超氧阴离子O·-2以及后续H2O2和·OH -ROS主要由复合体I和复合体III中的“Q循环”中产生 - 半醌型泛醌(QH·),可直接将单个电子泄漏给O2而生成·O2 过氧化酶体:FAD将从脂肪酸等底物获得的电子交给O2生成H2O2和羟自由
磷酸肌酸:肌肉和脑组织中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
ATP的生成、储存和利用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Regulation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氧化磷酸化的调控
体内能量状态可调节氧化磷酸化速率
-- [ADP] :浓度高,氧化速率加快 抑制剂 其它: --甲状腺激素:诱导ATP酶合成,加速ATP分解 --线粒体DNA突变:能量代谢障碍 --核基因突变:线粒体所需蛋白缺陷,能量代谢受阻
二、抑制剂可阻断氧化磷酸化过程
(一)呼吸链抑制剂阻断电子传递过程
复合体Ⅰ抑制剂:鱼藤酮、粉蝶霉素A、异戊巴比妥等 复合体Ⅱ的抑制剂:萎锈灵 复合体Ⅲ抑制剂:抗霉素A,阻断Cyt b传递电子到泛醌(QN) 复合体Ⅳ 抑制剂:CN-、N3-紧密结合中氧化型Cyt a3,阻断电子由Cyt a到CuB- Cyt a3间传递; CO与还原型Cyt a3结合,阻断电子传递给O2
核苷二磷酸激酶催化
ATP + UDP → ADP + UTP ATP + CDP → ADP + CTP ATP + GDP → ADP + GTP
(三)ATP通过转移自身基团提供能量
ATP通过共价键与底物或酶分子相连,将Pi、Ppi、AMP基团转移到 底物或蛋白上而形成中间产物
(四)磷酸肌酸是高能键能量的储存形式
基·OH
胞浆需氧脱氢酶:如黄嘌呤氧化酶也可催化生成O·-2 细菌感染、组织缺氧等病理过程;环境、药物等外源因素
氧化
ROS的作用
氧化杀死入侵细菌 H2O2可使2I-氧化为I2,使酪氨酸碘化生成甲状腺素 强氧化性,可诱发氧化应激,引起细胞膜脂质、蛋白质、DNA等氧化损伤 破坏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与机体的衰老、疾病的发生密切450加单氧酶 功能:使底物羟化 --参与类固醇激素、胆汁酸及胆色素等的生成 --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
机制:催化O2中的一个氧原子加入底物,另一个氧原子被还原成H2O
RH + NADPH + H+ + O2 → ROH + NADP+ + H2O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作用机制
两条电子传递链:NADH呼吸链、琥珀酸呼吸链,传递一对电子分别产生
2.5和1.5分子的ATP
本章小结
抑制剂可导致氧化磷酸化受阻,抑制能量的产生 微粒体等也存在多种氧化酶类进行底物的氧化修饰而发生生物氧化 线粒体呼吸链也可产生ROS,机体的抗氧化体系可清除ROS,抵御氧化损伤 线粒体DNA易受损伤、突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 线粒体功能受损,可导致细胞的凋亡、衰老等,产生疾病
25kJ/mol),表示为 ~P 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ATP结构中的β 和γ 磷酸酯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比 通常的磷酸酯键多,如:γ 磷酸酯键水解 Δ G 为 -30.5 kJ/mol
一些重要有机磷酸化合物水解释放的标准自由能
化合物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氨基甲酰磷酸 1,3-二磷酸甘油酸 磷酸肌酸
呼吸链抑制剂的阻断位点
(二)解偶联剂阻断ADP的磷酸化过程
氧化过程与磷酸化过程分离 二硝基苯酚:结合H+,破坏质子梯度 内源性解偶联蛋白UCP1: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使组织产热
解偶联蛋白作用机制(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
ATP合酶抑制剂
抑制电子传递、ATP合成 寡霉素(Oligomycin): 与Fo结合,阻滞质子回流,抑制ATP合成,抑制质子
△E0′
kJ/mol -61.9 -51.4 -49.3 -43.1 (kcal/mol) (-14.8) (-12.3) (-11.8) (-10.3)
ATP →ADP+Pi 乙酰辅酶A
ADP →AMP+Pi 焦磷酸 葡糖-1-磷酸
-30.5 -31.5
-27.6 -27.6 -20.9
(-7.3) (-7.5)
转运机制:
-- α -磷酸甘油穿梭
--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α -磷酸甘油穿梭
存在部位:脑、骨骼肌
胞液中的NADH通过穿梭将2H交给FAD,进入琥珀酸氧化呼
吸链产生1.5分子ATP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存在部位:肝、心肌
胞液NADH通过穿梭进入NADH氧化呼吸链产生2.5分子ATP
(-6.6) (-6.6) (-5.0)
(一)ATP是体内能量捕获和释放利用的重要分子
ATP是体内最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
(一)ATP是体内能量捕获和释放利用的重要分子
ATP供能方式
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 基团转移
葡萄糖
葡糖- 6-磷酸
(二)ATP是体内能量转移和磷酸核苷化合物相互转变的核 心
保护生物膜及血红蛋白
含硒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本章小结
各种代谢物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称为生物氧化 线粒体是能量加工厂,主要生产ATP: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 质产生的NADH、FADH2在线粒体内经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和 能量 ATP是体内代谢的核心,作为能量货币,参与能量储存、转移、代 谢等 氧化磷酸化是机体产生能量的主要机制,通过氧化过程和磷酸化过 程相偶联产生ATP
含4个血红素辅基 催化活性极强,40,000底物/秒 存在部位:过氧化酶体、胞质及微粒体中
2H2O2 → 2H2O + O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存在部位:胞浆、线粒体、过氧化酶体 含硒代半胱氨酸,活性必需基团 消除H2O2和其它过氧化物类(ROOH)
本章知识框架
线粒体呼吸链
线粒体氧化体系 NADH呼吸链 琥珀酸呼吸链
产生ATP
生物氧化
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
氧化磷酸化 质子驱动力的产生
ATP的生成 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微粒体氧化酶 其他氧化与抗氧化体 系 抗氧化酶清除ROS 小分子抗氧化剂
谢谢观看
泵作用
各种抑制剂对电子传递链的影响
三、线粒体的内膜选择性转运代谢物
线粒体外膜通透性高,线粒体对物质通过的选择性主要 依赖于内膜中不同转运蛋白(transporter)对各种物质的转运
线粒体内膜的某些转运蛋白对代谢物的转运
转运蛋白 ATP-ADP转位酶 磷酸盐转运蛋白 进入线粒体 ADP3H2PO4- + H+ 出线粒体 AT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