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2周+专项限时练2+Word版含解析.docx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Ⅱ卷】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Ⅱ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登泰山记》)这篇游记散文是写实,但经过了作者精心的艺术处理和加工。
文章的艺术特色,很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作者紧紧围绕着“寒冬”来描绘,并且贯穿始终。
开始时,自京都乘风雪,点出了“风雪”二字,接着便步步深化。
登山时“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到达山顶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观日出时“大风扬积雪击面”;游览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雪与人膝齐”。
这些文字直接描写风雪,用来显示时令的特征,从艺术处理的角度看,这并不困难。
精妙的是,作者借助于描写对象来显示寒冬的景象。
例如日出前,山峰“白若樗蒱”,山本来是青色的,现在却白如樗蒱,当然是积雪覆盖所致,于是,严冬的特征被点染出来了。
“绛皓驳色”,山峰蒙雪,当然是白的了,这样,时令的特征又被点染出来了。
在文章中,不仅有时令特征,而且有地点特征。
作者所写的树木、石头等,都很切合泰山的景物特征,至于泰山日出,就更有特点了,这是在别的地方所不能见到的。
其次,繁简得宜,详略得当。
出京都的一路风雪,一笔带过,然后,马上深入到文章的中心。
观日出,是重点,因而笔重墨多,其余的,就稍作勾勒和点染;写泰山的树木、石头,用墨更少,两三字就交代完毕,只要说明清楚就行,没有枝蔓。
作者既做到有繁有简,更做到繁中有简、详中有略。
例如写日出的情景是详细的,但是,具体的每一句,又是简明的,只用几个字就描述了某一具体的形象。
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机匠臧克家①六机匠是我家的佃户,每年秋后看见他把劳苦一年所得的粮食往我家扛,我总是呼他声“六爷爷”。
他和他的弟兄几个分住在低低的茅屋里,屋子谦卑地压在两枝巍巍的旗杆前。
②最早是弟兄们一起过日子。
农忙时,他们全成了农夫,到了冬天,每个身子便钉在一张织布机上。
机房是有种特别味的,从外边听着哗嗒哗嗒的响声,你便可以在心中美丽地展开一幅纺织图。
六机匠的身上带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他的一间机房在西头,是孩子们的乐园。
他的笑脸叫人喜欢,从他口里吐出来的故事叫人迷恋。
③白天,我们坐在土炕沿上听他说《水浒》,说孟姜女哭长城,说良善的仙女和凡人恋爱而生生地叫磨难拆开了。
他半天一句慢吞吞地说,眼注视着手,手往返地抛着梭,脚还得上下地踏着下面的两页木板,而故事却只是影影绰绰若断若续的。
我们急得将他的手把住,可是他的嘴也随着不动了。
放开以后,手把铁轴抽开哒哒地卷一卷布,再向前推一下杼子,手脚便一齐动起来。
口又开了,我们也侧起耳朵再也不去拦他的手了。
④六机匠白天忙一天,晚上撇下机梭,身子一沾床,鼻子里便呼呼了。
我们当然不能让他闭着眼,有的抱腿,有的扒眼,有的扯唇,一心要从他口里抓出故事来。
“蒋门神又不是铁打的,怎么还三锤打得冒火光呢?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以后怎么样了?那个仙女后来怎么样了?”他一点也没有嫌烦的表情,叹一口气把眼睁开,我们望着他的眼珠亮开,比望着逃开黑口的蚀月还要痛快。
我们的眼光紧系在他的嘴上,只想那一动,可是他就是不动。
他看我们脸上渐渐涌上了黯淡的神色,便指着破墙上的旧年画,向我们讲上几段,接着眼皮上的石头又把眼睛压闭了。
浙江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浙江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张艺谋曾经拍过一个电影《英雄》,讲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那年我坐在电影院,看到陈道明演的秦始皇嘴里蹦出“天下”两个字的时候,就忍不住笑了。
秦始皇信奉的是法家,而“天下”呢,是儒家的理想。
迷信法家的秦始皇只知道富国强兵、实现霸业,哪里会有“天下”这个观念!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列文森在他的书里说,“天下”在中国人观念当中,既是一个价值体,又是一个权力体。
我觉得很有道理。
先来看作为价值体的“天下”。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说,“亡国”和“亡天下”不一样: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意味着文明不存在,大家都不讲仁义道德,变成了弱肉强食的世界。
这就告诉我们,可以没有王朝,但万万不能没有道德伦理秩序。
顾炎武还说过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说的“天下”,就是作为价值体的“天下”,是值得追求的普世文明秩序。
这是中华文明一开始就定下的基调。
儒家也好,道家、墨家也好,先秦的孔子、老庄和墨子都不是从国家或民族的角度思考问题。
他们都是从普遍的人性出发,提出中国文明乃至天下普世文明的大问题。
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是人类主义的,它的基因不是民族主义的,而是世界主义的。
那么,一套抽象的价值体“天下”,如何在现实中实现呢?这就需要把理想的“天下”秩序,落实到一个制度的肉身,这就是作为权力体的“天下”。
所谓权力体的“天下”,就是以中原为中心的、等级化的“天下”秩序,也就是我在政治结构里讲过的大一统的秩序。
中国的大一统架构,就是要建立一套适用于“天下”的普遍文明制度。
作为权力体的“天下”,是古代中国人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空间的想象。
古代中国的边界之所以模糊,是因为我们以中华文明照耀到的地方来定义中国的边界。
古人并没有疆域明确的“中国”这个概念,只有“王朝”和“天下”。
“天下”就是以中原为中心的普世文明,是一种理想的普遍秩序。
而“中国”呢?从时间角度来说,就是贯穿于历朝历代背后的一条文明的线。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二) 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

大概因为全山都是空的,就像钟覆盖着地面一样,所以得到钟这个(山) 名。上钟山也是中空的。这两座山(的命名)应该以形状而论,不应该以 声音来说。苏轼当天,就像从门口过而没有进入它的室内一样。”
④结合“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可概括出, 然后指出苏轼从声音角度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断定是不当的; ⑤结合“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可概括出,最后揭示苏 轼没能发现石钟山真正得名原因的实质在于观察不深入。
【参考译文】 文本二: 苏轼的《石钟山记》感叹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至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文:_任__何__的__事__情__不__用__眼__睛___看__,__不__用__耳__朵__听__,__只__凭__主__观__臆__断__去__猜___测__它__ _有__或__没__有__,__可__以__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结合“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可概括出,首先指 出苏轼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风水相吞吐而发出的乐音; ②结合“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 噌吰镗鞯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可概括出,接着阐述这样的乐音不 是石钟山独有的,评论苏轼的理由不充分; ③结合“……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可概括出,进而基 于自己的实地游览,指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其形如钟;
(节选自俞樾《春在堂笔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B.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C.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D.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16概括小说环境课件

四爷手里的刀锋蘸着月光,闪着凛厉的寒光。我再问你一句,畜生,你走 不走?
枣红马昂着头,眼里那份恐惧感被深深的迷茫取代,或者它始终都没弄 明白,一向待它温和的主人,今天为何这般拼命抽打它,又为何在黑灯瞎火 的时候让它走。直到四爷狠命地勒住它的脖子,它才感到真正的恐惧,它拼 命地反抗着。
四爷瘦弱的身子,被枣红马有力的脖颈甩得左右摇摆,像风中干枯的玉 米叶子。四爷声音颤抖,畜生,你死了,我还把你葬在院子里,我不要别人千 刀万剐你!
集体制结束那年,土地承包到户,牲畜也瓜分,四爷赶了十里路,在镇上供 销社买回两瓶二锅头,揣在怀里,径直去了队长姚三家。四爷掏出酒。姚三一 愣,啥意思?我要枣红马。姚三露出一口黄牙,明天抓阄决定,看你自己的造化。 我不管,我就要枣红马。姚三冷笑,你凭啥?四爷说你把枣红马给我,我给你种 一辈子地,绝不要一分钱。四爷手里,就有了一张写着枣红马的阄。
6.文本一多次插叙四爷与马打交道的往事,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 度概述文中插叙的内容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从情节上看,多次插叙往事使情节更加丰富完整,也使主要情节 四爷不忍把马卖给屠夫而想放走马更加合乎情理。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多 次插叙往事有利于塑造四爷爱马如命、与马相伴、以马为荣的朴实而孤 独的农夫形象。③从主题上看,多次插叙往事有利于表现一个年老体弱的 农夫对与自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土地和马的那种难以割舍的深情。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项训练(全国通用)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学生版+教师版)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项训练(全国通用)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含解析)【真题回顾】(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呢?是中国人。
西汉人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可是在其后的古文献中,却没有人去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
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
(摘编自杨振宁《对称与物理》)材料二:17世纪初,雪花吸引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眼光。
当穿过布拉格的一座大桥时,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几何形状。
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为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
进而,他猜想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
显微镜发明之后,雪花成了大受欢迎的观察对象。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出版的《显微术》一书中,展现了他借助显微镜画出的雪花图片,并对雪花晶体结构进行了阐述,这被看作是人类首次具体记录雪花的形态。
(摘编自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材料三:雪晶会根据其形成的云层中的温度和过饱和度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形状,在一些温度范围内雪晶呈柱状,在另一些温度范围内则呈板状。
随着过饱和度的升高,雪晶变得越来越大,形状也越来越复杂。
雪晶的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在-2℃左右时呈板状,在-5℃左右时呈柱状,在-15℃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
雪晶的结构更多地取决于过饱和度,即取决于生成速度: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
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补写句子练习含解析

补写句子“补写句子题”因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断、逻辑思维、规范表达等语言综合能力,成为大家普遍认可的经典题型之一,一直备受全国卷青睐,2018年浙江卷也开始采用这种题型。
试题短小精悍、意韵俱丰、松紧有度,充分体现了新高考“考活思维”的命题导向。
一、解构高考真题——明确思维切入点[提示] 请先试做真题,再对照右栏反思领悟。
[规律总结]要知解题思路哪里找,须知题目从何来。
补写句子的命制就是命题人预先选好一个结构严谨、行文清楚的语段,人为挖去几个空格所为。
所以,理清语段的行文结构,明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一)3大常见结构类型从语段的结构上来说,多数可以分为“起始、展开、过渡、结束”四部分。
“起始”部分一般为提出话题中心,“展开”部分为叙述主要语义,“过渡”部分为承上启下,“结束”部分为归纳全段、呼应话题或中心,由此形成了内部结构的总分关系(总分结构又可细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
除较为常见的总分关系外,还有承接、并列等关系。
语段内的句子之间以及句子内部存在着多种基本逻辑关系。
如因果关系(上为因,一般要求写果)、递进关系(填写的句子就要合理运用表递进的词语,并且前后内容要递进)、转折关系(给出内容和填写内容前后构成转折)等。
句子之间往往有一些标志词。
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据研究,。
(2017·全国卷Ⅰ)而是..,大家都知道,,倘若[典例示范]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围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古老的博弈游戏,__①__,围棋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深度和微妙之处,堪称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类游戏。
国际象棋的变化可能为10的48次方,而围棋的变化大约是10的170次方,这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在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原子的数量是10的80次方,换言之,即使可观测到的宇宙中每个原子都能存储一种围棋的局面,也存不完。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 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 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 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 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 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 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 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 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了,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 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应该是敏感的,于 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 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 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 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 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 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 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 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丝毫没 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 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猖神庙的小,也点出猖神世俗性的一面。 B.猖兵画花脸后显得有地位,而“我”天生的脸面反而不算什么,这个
对比表达了“我”对猖兵的羡慕之意。 C.“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这个比喻写猖兵的“奇迹”不再,也写
4.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 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限时练2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用时:20分钟满分: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0分)“后真相”,其大致定义为“对数据进行选择来支持煽情性的政治观点”。
如果所有媒体都受到操纵,没有了真相或客观事实,那么我们是否生活在“替代性未来”,即没有真相、充斥着选择性谎言的替代性未来?有人说,如果你撒一个弥天大谎,并不断重复,人们最终会信以为真。
请允许我坦白地说,客观真相是理论上的虚构,真相与美一样,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正如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
我们在科学时代长大,科学时代有着理论上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我们可以测试或反复测试以验证这些规律。
但人类行为总在改变,正如时间不断流逝,所以对人性的观察结果不符合自然规律。
总会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这意味着关于人类行为的真相,特别是其可预测性,常常是主观的,绝不会是完全客观的。
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每时每刻都被大量信息狂轰滥炸,我们大多数人难以分辨事实与谎言。
维基解密和斯诺登所揭露的过去十年的事件表明,事实往往比小说更惊人。
正因如此,我们很容易为小谎言、善意的谎言以及弥天大谎所欺骗,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后真相”时代自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所谓“真相”。
亚里士多德和阿奎奈等古代哲学家基本认为与事实相符的就是真相。
但伯特兰·罗素这样的现代哲学家不同意这点,因为所谓“真相”随后变成了可能与事实不符的理想,有些事实是可信或可验证的,而谎言是可以被证伪的。
注意,如果我的经验是谎言对我奏效,那么我可能不会相信事实,即便事实就摆在我眼前。
人类喜欢自己骗自己,不合时宜的真相为令人舒适的谎言所掩盖。
真假问题是人类行为的核心,因为我们每天都必须就是否合作做出决定,人类基于自身可获得的信息,通过交换、贸易或谈判进程相互协作。
如今,软件专家和管理顾问建议我们通过大数据来应对信息过载,使用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分析各种数据,这本身并非严格的事实。
“无用输入,无用输出”这句老话仍然是对的,如果大数据中包含大量错误数据,可能得出误导甚或错误的结论。
你付了多得多的钱,得到的却是更多的垃圾结论——唯一的说辞是,因为大数据很贵,得出的结论肯定相当可靠。
这是心理学家称为认知失调的又一种情况,认知失调是指个人面对相互矛盾的信念或事实感到不安。
“后真相”是指改变事实以诱导社会行为符合当权者的需要。
左倾自由主义者力推奖励和补贴等“软”激励,而右倾强硬派则力推惩罚、执法以及立起围墙阻挡移民和外来者等“硬”激励。
我们正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语言沟通。
“后真相”可以很容易地成为我们键盘或屏幕上有人希望我们信以为真的信息、新闻或数据。
我们用电脑遇到麻烦时通常怎么办?我们会同时按下Ctrl+Alt+Del键进行重启。
准备迎接充满更大不确定性的替代性未来吧。
(选自《财经》,有删改)1.下列有关“后真相”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真相”是指受到操纵的媒体对数据进行了有目的的选择,从而支持煽情性的政治观点。
B.“后真相”时代,民众生活在没有真相、没有客观事实、充斥着选择性谎言的替代性未来。
C.“后真相”是指改变事实以诱导社会行为符合当权者的需要,能通过不同激励手段实现。
D.“后真相”想成为我们媒体上有人希望我们信以为真的信息、新闻或数据需要费尽心思。
答案 D解析不需要费尽心思。
“后真相”可以很容易地成为我们键盘或屏幕上有人希望我们信以为真的信息、新闻或数据。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真相总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可以测试或反复测试以验证这些规律,虽然它在某一阶段看是主观的。
B.事实总不会太离奇,小说或电影往往过于夸张,分辨事实与谎言是信息时代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
C.一旦谎言令人舒适且对己有利,即便事实就摆在眼前,人类还是可能去选择相信谎言,忽略事实。
D.只要通过大数据来应对信息过载,使用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分析各种数据,我们就会得到可靠的结论。
答案 C解析A项自然规律是不变和可测试的,真相是主观感受,不是永恒不变的。
B项事实往往比小说更惊人,我们大多数人难以分辨事实与谎言。
D项如果大数据中包含大量错误数据,可能得出误导甚或错误的结论。
3.在竞选总统时,特朗普对自己的过去、主张有所隐瞒,主流报纸、电视台以及希拉里都对此花了大把力气攻击,但特朗普依然在大选中获胜,当选了美国总统。
结合本文,概括特朗普获胜的原因并就其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原因:①真相是主观感受,历史由胜利者书写;②大多数人难以分辨事实与谎言;③民众宁可相信令人舒适的谎言,也不愿相信不合时宜的真相。
(2)看法:(示例)①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对待史料我们要抱着审慎的态度,切忌盲从偏信;②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事实往往很惊人,这种情况导致很难分辨事实与谎言,我们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0分)大海水者,海纳百川,汪洋无际,包括乾坤之大,升沉日月之光。
但是,我们对大海的了解却非常有限。
地球上的陆地不仅比海洋小,而且显得比较零碎,这里一片,那里一块,好像凸出在海洋上的一些大的“岛屿”。
海洋却是连成一片的,各大洋都彼此相通,形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大洋。
所以,地球表面不是陆地分隔海洋,而是海洋包围陆地,地球上的居民生活在大大小小的“岛屿”之上,只不过,有些“岛屿”相当大而已。
地球上水域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星罗棋布,而在其中唱主角的,对地球的方方面面形成显著影响的,自然首推海洋,因为海洋水总体积约有133 899万立方千米,约占地球上水储量的96.5%。
对浩瀚的大海洋,我们要全方位地认识它,了解海洋所蕴含的各种能量,最终利用和改造它,为人类的繁衍和发展造福。
海洋起源与地球起源密切相关,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有关海洋起源与演化问题的知识已取得很大进展。
实际上,我们所处的五彩缤纷的世界有许许多多谜团至今未能解开。
在所有自然之谜中,海洋的形成之谜可算是最玄妙难解的了。
千百年来,无数专家为此谜而苦心探索,提出了许多见解和假说,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提出了一种形成大洋的“月球分出说”。
“月球分出说”的核心思想是:地球是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是太阳的“女儿”,由于太阳引力作用和地球的自转,一部分岩浆被从地球上甩出去,被甩出去的岩浆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成为月亮。
那么,海水又从何而来呢?此假说认为:地球刚诞生时,四周被一层极热的大气包围着,随着地球的不断冷却,大气中的水汽便凝成水滴,水滴越积越多,便落到地球上。
这是地球上第一次降雨,它不停息地下了几千年,使那原本干涸的洋盆盈满了水,变成了烟波浩渺的汪洋大海。
此后,法国学者G·狄摩切尔又提出了“陨星说”:太平洋是由另一颗地球的卫星(其直径比月球大两倍)坠落地面造成的,这颗卫星冲开了大陆的硅铝层外壳而形成巨大的陨石谷,它深入地球内核,引起地球的强烈膨胀与收缩,其结果是不仅形成太平洋,而且使其他陆壳也破裂张开,形成大西洋等大洋。
之后,有关海洋起源的假说不断地被提出,之后又被否定,但丝毫没有影响人类解决海洋起源这一神秘而又复杂的难题的热情。
4.下列关于“海洋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洋起源之谜让无数专家为之苦心探索几千年,各种各样的假说被不断提出,比较突出的有:月球分出说、陨星说等。
B.“月球分出说”认为,大海是由于地球四周的大气冷却凝成水滴并形成降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雨水蓄积而成。
C.“陨星说”认为,地球的一颗卫星坠落撞击地面,冲开大陆的硅铝层外壳形成陨石谷,从而形成了海洋。
D.海洋起源假说经历了不断被提出又不断被否定的过程,但人类不会因此就放弃对海洋起源的探秘。
答案 C解析表述不完整。
“陨星说”还包括“它深入地球内核,引起地球的强烈膨胀与收缩”。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地球由海洋和陆地覆盖,海洋面积较大,并且连成一片,而陆地面积较小,比较分散,好似海洋上的岛屿。
B.地球上水域很多,湖泊、河流等大小不一、数不胜数,但对地球的各方面形成有显著影响的还是海洋。
C.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有关海洋起源与演化问题的知识已经取得显著进展,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浩瀚的海洋。
D.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谜团至今未能解开,在所有自然之谜中,海洋的形成之谜是人类至今为止最难以破解的。
答案 A解析“地球由海洋和陆地覆盖”说法有误,地球上还有面积较小的其他水体。
6.根据文意,概述人类研究海洋的意义。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了解海洋所蕴含的各种能量,为人类的繁衍和发展造福。
②解开自然谜团,促进人类的科学研究。
解析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
答案第一点很容易从第一段最后一句话中得出。
答案第二点则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出来。
美文欣赏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
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