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中招重点难点出题点高度概括之第三章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总结(重点)超详细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总结(重点)超详细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

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2、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5、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B.草叶上形成晶莹的“露珠”C.山间形成“白雾”D.草叶上的白霜7、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大自然水资源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绘凝华现象的是()A.滴水成冰B.玉霜满地C.烟雾缭绕D.露似珍珠8、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凝固点低于45℃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9、“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一、温度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5、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熔化过程:(1)AB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为固态;(2)BC段,物体吸热,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3)CD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已经熔化完毕,物体为液态;凝固过程:(4)DE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为液态;(5)EF段,物体放热,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6)FG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凝固完毕,物体为固态。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

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发生相变的过程。

在不同的物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排列和运动方式不同,从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变化。

1.固态:分子排列紧密,存在着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物质呈现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

2.液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弱于固态,但仍存在着较强的分子间吸引力。

物质呈现不固定的形状,但体积不变,易流动。

3.气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分子的平均间距较大。

物质呈现不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流动。

二、固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1.特点:固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现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较小,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吸引力。

固体的分子只能进行微小的振动运动,无法改变位置。

2.固态与液态的相变规律: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叫做熔化,也叫熔化或融解。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熔点时,固态物质开始融化成为液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克服,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3.固态与气态的相变规律: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叫做升华。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升华点时,固态物质直接升华为气态,跳过液态。

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克服表面张力,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三、液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1.特点:液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现不固定的形状,但体积不变,分子间距略大于固态。

液体的分子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运动,可以流动。

2.液态与固态的相变规律:液态与固态之间的相变叫做凝固。

当物质释放热量,温度降至物质的凝固点时,液态物质开始凝固成为固态。

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3.液态与气态的相变规律: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叫做蒸发。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沸点时,液态物质开始蒸发成为气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讲义

物态变化一、温度【注意】:温度计的种类很多,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没有“水”温度计,因为水是反膨胀二、物质的三态通常情况下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注意】:物质所处的状态和温度有关。

三、物态变化【注意】:a气化方式有两种,分别为蒸发和沸腾b云,露水,雾都是液化形成的;雪,雾凇,霜都是凝华形成的c能量形态:气态>液态>固态(可以由此判断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和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近几年的武汉中考中,物态变化是必考题型,比较容易拿分,主要以实验题形式(水沸腾实验+晶体熔化实验)出现,涉及整个物态变化知识。

这类题遵循初中物理教学的客观原则: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用于生活。

【例】(2020武汉市中考--水沸腾)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

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给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 )A.①B.②C.③D.④【解答】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即保持气压不变,水的沸点不变,比热容也不变,当水的质量减少时,由Q=cmΔt 可知,在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和加热时间相同时,水升高的温度较快,水达到沸点的时间缩短,故选D1.掌握水沸腾的条件和特点知识点(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吸热;特点:温度不变+持续吸热)2.明确水的沸点和气压之间的关系(气压越低,水沸点越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3.了解晶体熔化过程,主要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1.(2020•安顺)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

2.(2020•福建)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导航卫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

火箭离开地面时,发射架下的大水池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搭载的卫星是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及典型例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及典型例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的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温度计的使用六步骤:(估计、选择、测量、读数、记录、整理)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③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分度值”:是指最小一小格所代表的温度值。

)④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⑤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⑥从被测物体中取出温度计,整理器材【例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下各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5、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①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

②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相平。

◇6、体温计:①量程:35℃~42℃;分度值:0.1℃②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缩口)( ③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④使用:使用前甩一下,让水银退回玻璃泡内⑤“只升不降”解释:体温计遇到比它高的温度会上升到这个高的温度,遇到比它低的温度不会降低而是保持原来的温度。

◇7、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决定了温度计的精确度。

内径越细液柱变化越长,精确度越高;内径越粗液柱变化越短精确度越低。

【例题】有甲、乙两支完好的温度计,下端玻璃泡的容积相同,而玻璃管的内径粗细不一样甲粗、乙细,把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测量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示数清楚,容易看精确B.温度变化时,乙中的水银长度变化大,示数精确度高C.甲、乙读数都一样精确D.温度变化时,乙中的水银长度变化大,因而乙的示数大【例题】图A 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来工作。

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

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用一根很细的毛细玻璃管☆注意:液柱‘上升’,表明气温‘高’;液柱‘下降’,表明气温‘低’§二、熔化(吸热):固态→液态;凝固(放热)液态→固态◇1、海波、石蜡熔化实验(图1):⑴海波、石蜡要弄碎实验效果好⑵水浴法(将试管浸入有水的烧杯中):使试管里的水受热均匀⑶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和物体状态变化◇2、固体分类:晶体、非晶体⑴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有固定的凝固点如:冰、食盐、海波、萘(樟脑球)、各种金属 ⑵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没有固定凝固点 如:松香、玻璃、沥青、蜂蜡等◇3、☆Ⅰ、晶体‘熔化’图像(“加热”过程)(图2)⑴晶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⑵①AB 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3.1温度一、温度(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Ⅲ.寒暑表:-35℃~50℃、1℃.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第1页(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俯视:结果偏高仰视:结果偏低五、体温计℃℃3.量程:35℃~42℃;分度值:0.1℃.10404.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2030☆典型例题图2图 13.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6℃;图2中的示数为-9℃。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4.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C)A.小红:37.6℃;B:小刚:36.9℃;C:小明:38.2℃;D:小华:36.5℃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3.1温度 (1)3.2熔化和凝固 (10)3.3汽化和液化 (24)3.4升华和凝华 (37)3.1温度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摄氏温度: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知识点二:温度计1.温度计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使用:A.使其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读数稳定;B.读数时不能拿离被测物体;C.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和俯视;D.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底。

3.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4.温度计的分类(1)实验室温度计(2)寒暑表(3)体温计重点难点解析一、重点记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②选: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③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④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

⑤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⑥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二、重点掌握温度计的分类三、温度估测是重点需要记忆常见物体或者环境的温度值,用这些温度值作参考,来估计温度。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2)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3)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18——25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温度【例题1】(2019湖北宜昌)对于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庭餐桌的高度约为80cmB.人正常行走速度约为5m/sC.一名健康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kg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37℃【答案】A【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3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3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1、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

①温度的表示符号:“t”。

②温度的单位:摄氏度,表示符号“℃”。

③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规定: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在100℃和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就叫做1℃。

(2)物体温度的测量工具叫做温度计。

①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热涨冷缩原理制成的。

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首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和容器壁、容器底接触。

C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的被测物体分开。

读数时,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液面所对温度计的刻度值和人眼的视线相平。

(3)体温计①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工具叫做体温计。

②体温计的测温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③体温计能和被测物体分开读数。

这是因为体温计有缩口。

2、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是吸热过程。

①熔点: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那么我们把这个温度就叫做熔点。

②晶体:具有熔点的固体叫做晶体。

金属、海波、食盐、萘粉、冰等都是晶体。

③非晶体:没有熔点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玻璃、石蜡、沥青等都是非晶体。

(2)探究物质熔化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①晶体(萘粉)用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A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______,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B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______。

C由图象乙可知萘熔化用______min,在这段时间试管中的萘处于______。

(填“液态”或“固态”或“固液共存”)萘的熔点是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招重点难点出题点高度概括
第三章物态变化
1、液化现象:(1)雨、云、露、雾;(2)冰箱里取出来的可乐瓶上出现的“汗珠”;(3)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室内镜片变模糊;(4)飞机在天空中留下长长的“尾巴”;(5)打开冰棍见到的“白气”,以及烧水壶口“白气”。

2、凝华现象:雪、霜、窗户内的“冰花”
3、冰箱冷藏室内的水珠是食物中的水分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4、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而蒸发是液化的一种形式。

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试验中,注意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酒精灯不慎打翻失火要用湿布该灭;
(3)要不断搅拌保障受热均匀。

6、以上实验若分组,且某组加热时间比较长,原因可能是:
(1)该组水的质量较大;(2)火焰较小;(3)没有使用外焰加热。

7、通过以上实验后绘制的温度—时间曲线可以判断:
(1)是否为晶体;(2)若为晶体,熔化时间为两个时间点之差(襄阳中考题);(3)熔化先后比热容的变化。

8、归纳时间T与时间t关系,通过二元一次方程。

(2016年北京题)
9、汽化有沸腾和蒸发两种形式。

沸腾就要满足两个条件,气泡越往上越大;影响蒸发的因素有三个: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空气流速。

10、其他如凝固、液化、凝华放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不升温内能增大,摄氏度之规定,之类,看看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