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间接指令的解读

合集下载

转移指令及位操作指令

转移指令及位操作指令

7
• 例:利用子程序调用编写令20H-2AH, 30H-3EH,40H-4FH 三个区域清零的程 序
可编辑版
8
ORG 1000H
MOV SP,#70H
MOV R0,#20H
MOV R2,#0BH
ACALL ZERO
MOV R0,#30H
MOV R2,#0FH
ACALL ZERO
MOV R0,#40H
• 1、已知某单片机监控程序始址为A080H, 问用什么办法是单片机开机后自动执行 监控程序
• 2、已知MA=0500H,问8051单片机执行 如下指令

MOV SP ,#70H
• MA:LCALL 8192H
• 堆栈中数据如何变化,PC中内容是什么
可编辑版
11
• 3、已知外部RAM中以3000H为始址的数 据块以零为结束标志,试编程将之传送 到以30H为始址的内部RAM区
LCALL 标号 ;标号表示子程序首地址 ACALL 标号 来调用子程序。
可编辑版
5
(2)返回指令 (2条)
子程序执行完后必须回到主程序,如何返
回呢?只要执行一条返回指令就可以了。
RET
;子程序返回指令
RETI
;中断子程序返回指令
两者不能互换使用。
可编辑版
6
4. 空操作指令(1条)
NOP
可编辑版
可编辑版
17
(2)判位直接寻址位转移指令 JB bit,rel JNB bit,rel JBC bit,rel 第一条指令:如果指定的(bit)=1,则转移,否 则顺序执行,第二条指令功能相反。
同样理解:JB bit,标号 第三条指令是如果指定的(bit)=1,则转移, 并把该位清0,否则顺序执行。

英语教育论文:Searle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探析

英语教育论文:Searle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探析

Searle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探析1引言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JohnAustin于1962年首次提出,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哲学著述,其中尤以美国语言学家JohnSearle的著作影响最大。

Searle系统地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思想,揭示了实现言语行为的各种有效条件,阐明了言语行为的分类和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该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为认识语言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解释方法,并已成为当今语言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2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理论源起言语行为理论的理论源头可将其同西方哲学的发展联系起来考察。

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发展一般被概括为三个阶段模式,其中心论题为:本体论——认识论——语言。

20世纪初,哲学产生了一次根本的“语言转向”,语言取代认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语言转向”的产生标志着英美分析哲学时代的开始(孟庆玲,2005)。

从使用的分析方法上看,分析哲学又分为两个派别。

其中一派称为逻辑分析学派,又称逻辑实证学派;另一派为日常分析派,又称日常语言学派。

英国哲学家JohnAustin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真值条件语义论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即著名的“言语行为三分说”: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Austin又将言外行为分成五大类型:裁决型、行使型、承诺型、行为型、阐述型。

然而,Ausitn的分类最大的缺陷在于缺乏一个明确的分类标准,实际上他不是在对言语行为进行分类,而是对行事动词进行分类。

这一分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没有被广泛地接受,反而招致许多学者的批评。

但他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 Seade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Austin把言语行为理论看作是对孤立的话语的意义的研究,Searle继承和发展了Austin的思想,对言内行为的内部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指出,在任何一个语言环境中,言语行为必然涉及到说话人、听者、语境和句子的说出等要素,即命题内容。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指令语的有效使用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指令语的有效使用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指令语的有效使用指令语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桥梁。

在英语教学中,指令语的有效使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从指令语的定义、指令语的类型、指令语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指令语的定义指令语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语言形式,用于指示学生完成某种任务或者达到某种目标。

指令语主要是由动词、名词、副词和介词等词类构成的,其语态多为祈使句和陈述句。

指令语的使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规范化和高效化,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二、指令语的类型在英语教学中,指令语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指导性指令语指导性指令语主要是用于指导学生完成某种具体的任务或者活动,如:“请把单词写在黑板上。

”、“请你们组成小组,完成一道口语练习题。

”等。

2. 评价性指令语评价性指令语主要是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如:“你的发音很好。

”、“你的回答很精彩。

”等。

3. 调整性指令语调整性指令语主要是用于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氛围,如:“请大家安静一下。

”、“请你们坐好。

”等。

4. 激励性指令语激励性指令语主要是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你做得很好,继续加油。

”、“你们都很棒,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成功。

”等。

三、指令语的效果指令语的使用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的使用指令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具体来说,指令语的使用可以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指令语的使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规范化和高效化。

教师通过使用指令语,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掌握知识。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令语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indirect 用法

indirect 用法

indirect 用法"indirect"是一个形容词,用于描述某物或某人与某个目标之间存在间接的关系或联系。

1.在物理上,"indirect"可以用于描述光线、声音或力量的传递方式。

例如:- "She saw his reflection in the mirror, thus indirectly observing his actions."(她透过镜子看到他的倒影,从而间接观察到了他的行动。

)- "The sound of the approaching car alerted them indirectly to its presence."(来车的声音间接地提醒了他们有车子的存在。

)2.在逻辑或推理上,"indirect"可以用于描述非直接的论证或推导方式。

例如:- "He couldn't directly answer the question, so he resorted to an indirect explanation instead."(他不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因此选择了一种间接的解释。

)- "She indirectly pointed out the flaws in his argument by providing contrasting evidence."(她通过提供对比证据间接地指出了他论点的缺陷。

)3.在人际关系中,"indirect"可以用于描述通过第三方或其他方式进行的沟通或行动。

例如:- "They indirectly expressed their gratitude by sending him a thank-you note."(他们通过发一张感谢卡间接地表达了感激之情。

论言语行为的分类及间接言语行为

论言语行为的分类及间接言语行为

论言语行为的分类及间接言语行为摘要:本文例证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分类,并对话语的形式与功能关系做了论述,此外还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在日常言语会话中的使用,旨在使人们对实际的言语行为理论及间接言语行为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运用正确的沟通策略,达到更好的言语交流目的。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分类形式与功能间接言语行为简·奥斯汀(1962)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可被看作是迄今为止对言语分析影响深远的理论,该理论指出人们所说的话就意味着在做事情。

其中,言外之意(Perlocut ionary act)被称为是最具研究价值的内容之一。

继奥斯汀之后,塞尔对言语行为进行了分类,即阐述性言语行为,指令性言语行为,承诺性言语行为,表达性言语行为以及宣告性言语行为,这些言语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关系。

1 言语行为理论的分类1.1 阐述性言语行为(Representatives)这种言语行为表达了发话人的判断,陈述事实或得出总结。

它不仅能使发话人的话语适应于外部世界,而且可将发话人的话语用不同的方法兑现为真实的情况,从而表达他的一种信念或心态,即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或看法。

例如:a.It was a beautiful girl.b.John didn’t like music.1.2 指令性言语行为(Directives)在指令性言语行为中,发话人会使用这种言语行为去促使听话人做某件事情。

它可以表达出发话人真实所想,可以是命令,请求、乞求、建议等。

在这种言语行为下,发话人试图通过听话人使外部世界更好地适应于他所表达的话语,表达出使听话人具体去做某事的主观愿望。

例如:a.Give me a glass of milk.b.Could you help me, please?1.3 承诺性言语行为(Commissives)这种言语行为表达对未来的事情或活动做出承诺。

它可以表达出发话人的真实目的,可以是承诺,威胁,拒绝,发誓等,它由发话人自己发出信息,试图通过所说的话语使外部世界适应于自己的言语。

FieldRead 和 FieldWrite 间接寻址指令

FieldRead 和 FieldWrite 间接寻址指令

FieldRead 和FieldWrite 间接寻址指令从STEP7 Basic V10.5 + SP2 以上可以使用 FieldRead 和 FieldWrite 指令对数组单元进行间接寻址.指令的调用:STEP7 Basic V10.5 + SP2 版本软件在指令树里无法直接找到 FieldRead 和FieldWrite 指令,调用这两个指令必须先从工具栏中调用一个空指令块,双击问号,从下拉菜单中选择添加指令,操作步骤如图1.图1. 调用 FieldRead 和 FieldWrite 指令从TIA V11起 FieldRead 和 FieldWrite 指令就可以在指令树里直接找到了。

创建DB块,并建立 Array 数据类型的变量图2. 创建DB块并定义数组FieldRead 指令INDEX: 要读取的数组的单元号MEMBER: 数组单元首地址VALUE: 存储读出的数据下例中是读取数组单元[1]中的数据11,并保存在参数 VALUE: MB110 中。

图3. 读取数组单元中的数据FieldWrite 指令INDEX: 要写入的数组的单元号VALUE: 要写入的数据MEMBER: 数组单元首地址下例中是向数组单元[2]中写入数值5。

图4. 向数组单元中写入数据常见问题为什么软件里无法找到 FieldRead 和 FieldWrite 指令?答:只有 STEP7 Basic V10.5 + SP2 以上的版本才支持 FieldRead 和FieldWrite指令,并且指令树里也无法找到,只能通过调用空指令块,并在下拉菜单里选择使用这两个指令。

FieldRead 和 FieldWrite指令是否可以对其它数据区或数据类型实现间接寻址?答:FieldRead 和 FieldWrite指令只能对DB块中的数组单元进行间接寻址访问,DB 块中的其它数据类型以及其它数据区如M, I,Q 区数据都不支持这个功能。

间接言语行

间接言语行

间接言语行摘要:一、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二、间接言语行为的功能三、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1.指令性间接言语行为2.信息性间接言语行为3.表达性间接言语行为四、间接言语行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在商务场合中的应用2.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五、间接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六、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能力正文:间接言语行为是指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语言表达,实现说话人意图,而不仅仅是字面意义的行为。

它是一种言外之意,需要听话人通过推断、猜测等方式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

间接言语行为广泛存在于人类的交际活动中,对于沟通的有效性和顺畅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间接言语行为起源于英国哲学家奥斯丁(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丁认为,言语行为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其中,言外行为即为间接言语行为。

这种行为是通过语言表达,实现说话人的意图,而不仅仅是字面意义。

二、间接言语行为的功能间接言语行为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交际效率。

在某些情况下,直接表达意图可能会显得唐突或冒犯,通过间接言语行为,可以让双方在保持礼貌的同时,达到沟通的目的。

此外,间接言语行为还可以表达言外之意,让听话人自己去体会和理解,增加交流的趣味性。

三、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间接言语行为可以根据其功能和目的进行分类,包括指令性间接言语行为、信息性间接言语行为和表达性间接言语行为。

1.指令性间接言语行为:通过暗示、反问等方式,让听话人按照说话人的意愿去行动或提供信息。

例如:“你今天看起来很精神。

”这句话实际上是要求听话人回答“谢谢,你也是。

”2.信息性间接言语行为:通过含蓄的语言表达,让听话人推测和判断说话人的意图。

例如:“今天的天气真好。

”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表达“我们一起去公园吧。

”3.表达性间接言语行为:通过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传递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

例如:“真巧,我们在这里遇见。

”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表达“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把文章分成几部分的英语指令

把文章分成几部分的英语指令

把文章分成几部分的英语指令
如果你正在写一篇英语文章,你可能需要知道如何把它分成几个部分。

以下是几个有用的指令:
1. Introduction:介绍你要写的主题,并提供背景信息。

2. Body paragraphs:在这个部分,你会讨论你的主题,并提供支持材料和证据来支持你的论点。

3. Conclusion:在这个部分,你会总结你的文章,并再次阐述你的主题。

4. Transition sentences:这些句子连接了你的各个段落,使你的文章更加连贯。

5. Topic sentences:这些句子在每个段落的开头提供了该段落的主题。

6. Supporting details:这些细节会支持你的主题句并证明你的论点。

7. Counterarguments:这些是反对你的论点的观点。

在你的文章中,你可以选择回应这些反对意见。

8. Conclusion statements:这些句子总结了你的文章,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结论。

希望这些指令能对你有所帮助!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间接 指 令 的 特 征
用 于 实施 间接 性 言 语 行 为 ( 求 ) 说 话 人 和 听 话 人 可 能 都 请 , 已觉 察 不 出 这 类 言语 行 为 在 字 面 上 的 施 为 用 意 ( 问 ) 因 询 , 此 , 以说 这 类 间 接 言 语 行 为 已 形 成 一 种 惯 常 使 用 的 标 准 可 格 式 ” 以疑 问 句 形 式 出 现 的 间 接 指 令 对 语 境 的依 赖 性 较 。
李艳 芹
( 江 师范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浙 江 金 华 3 1 0 ) 浙 20 4
摘 要 : 语 间接 指 令 一 直 是 间接 言 语 行 为 中的 热 点 话 题 。本 文 以 经 典 电 影 对 白和 生 活 中 的例 子 为 素 材 , 过 直 接 英 通 指 令 和 间 接 指 令 的 对 比 , 图找 出间接 指 令在 其 形 式 、 貌 性 、 接 受 性 等 方 面 的 区 别 性 特 征 , 探 讨 影 响 说 话 人 试 礼 可 并 选择 不 同 间接 指 令 的 三 方 面 因素 : 令 句可 能 对 听 话人 造 成 的损 失 、 会 因素 和 文 化 因 素 。 指 社
指 令句 可 以 分 为 直 接 指 令 和 间 接 指 令 。直 接 指 令 通 常 以 祈使 句 形 式 出 现 。祈 使 句 被 认 为 是 最 直 接 最 普 遍 的 方 式命 令 某 人 做 某 事 ,而不 以祈 使 句 形 式 出现 的 指 令 句 则 被 视 为 间接 指 令 。这 也 是 间 接 指 令 与 直 接 指 令 在 形 式 上 的 最 大 区别 。除 此 之 外 , 接 指 令 的 礼 貌 性 和 可 接 受 性 也 间
t nr t 。美 国哲 学 家 Jh .S al 把 言 外 行 为 分 i ayAc ) o o nR er e 为 五大 类 , 阐述 类 , 令 类 , 诺 类 , 达 类 和 宣 告 类 , 即 指 承 表 并
把 言语 行 为 分 为 直 接 言语 行 为 和 间 接 言 语 行 为 。 因 此 指
( 0 1 提 出“ wh o 20) 以 yn t+VP; y n t VP 形 式 出 现 wh o + ”
令 类 行 为 被 分 为 直 接 指 令 和 间 接 指 令 。国 外 的 许 多 其 他 语 言学 家 如 B o 、 eci l、 esh ee 等 , 我 国 著 rwn P ce、 e V rc urn Yu 和 名 语 言 学 家 何 兆 熊 、 自然 等 都 在 其 著 作 中 提 出 了 间 接 指 何
低 , 常 被 约 规 俗 成 并 接 受 为 间 接 指 令 。也 就 是 说 , 使 通 即 没有 具体 的语 境 或 者 很 少 的语 境 线 索 ,以 上 述 C ny u+ a o
VP;Co l o + VP; i o + VP;W o l o + VP; udy u W l yu l udyu
第 8卷
第 6期
淮 北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HUAI EIP B ROF S ONAL AND ES I TECHNI CAL COLLE GE 20 9
20 0 9年 1 2月
英语 间接 指 令 的解 读
间接 指 令 。
2 )疑 问 句
英 国 哲 学 家 J h si 出 , 个 人 在 说 话 时 , 大 o nAut n指 一 在 多数情况下 , 同时 实 施 了 三 种 行 为 : 内 行 为 ( ouin r 言 L c t ay o
Ac) 言外 行 为 (l c t n r c ) 言 后 行 为 ( elc — t, I o ui ay A t 和 l o Pr u o
使 其 区别 于 直 接 指令 。
1 .间接 指 令 的 各 种 形 式
wh o yn t+VP ;wh o+ V ynt P五 种 形 式 出现 的 疑 问 句 仍
然 可 以推 出 是 否 为 间接 指 令 。如 :
( )M y a ( O M a g r t :W o ’ o i d wn 2 r t r a e ) n ty u st o ? ( ) M ag rt ( O 3 r ae t M y a : W h o o o e l r) y d n t y u t l me
在英 语 中有 一 种 典 型 的 句 式 是 询 问 听 话 人 做 某 事 的 假 定 能 力 ( a o C ny u+ V C udy u+V ) 者 未 来 可 能 P; o l o P或 能力 ( . y u+VP; udy u十 V )这 种 能 力 通 常 被 w1 o I Wo l o P , 算作 做 某 件 事 的 请 求 ( l 20 ) Yue 0 0 。而 且 , 国 金 , 妲 侯 张
关键 词 : 间接 指 令 ; 貌 性 ; 会 因素 礼 社 中 图分 类 号 : 1 . H3 5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8 7 ( 0 9 0 — 1 0 0 1 7 — 2 5 2 0 ) 60 0 — 3


引言
是 一 个 邀 请 而 非许 可 。从 后 面 Jc ak的 回答 中 也 发 现 Jc ak 已经 理 解 到 Kal 真 正 意 图 。所 以 Kal 这 句 话 虽 然 以 r的 r的 陈述 句 的形 式 出 现 , 含 蓄 地 表 达 了 请 求 的 意 思 , 此 是 却 因
令 释义 的相 关 问 题 。本 文 在 前 人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经 典 电 以
的这 种 典 型 的 常 规 性 间 接 请 求 的 语 言 格 式 , 于 “ 一 向 由 它
影 对 白 和生 活 中 的例 子 为 分 析 素 材 , 点 探 讨 间接 指 令 区 重 别 于 直 接指 令 的 主要 特 征 , 以及 影 响 说 话 人 选 择 不 同 形 式 的 间 接 指令 的 因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