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序和跋1

合集下载

《家》的序和跋

《家》的序和跋
序: 放在书的正文之前的是“序”,主要是 说明书的内容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请别人 写的称“代序”,作者自写的称“自序”。 跋: 放在书的正文后面的是“跋”,主要叙 述书的内容或作补充说明。“跋”实际上就 是“后序”,一般都由该书作者自己撰写。
巴金
巴金(1904--2005)现代作家。原 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激流三部 曲” —《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短篇小说集:《复仇》《将军》 《神· 鬼· 人》《海行集记》《忆》;随 笔集《随想录》等。
《家》的故事:
1931年2月,巴金发表长篇小说《家》,是作者“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中的第一部。作者以自己的家庭为素 材,描写“五•四”时期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 合的故事。小说围绕高家长房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爱情, 展开了高公馆内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专制统治势力对青年 一代的迫害和新旧两种思想斗争的描写。觉新本是个有理想的 聪慧青年,因高老太爷想早抱重孙,让他成婚。觉新本与表妹 梅芬恋爱,由于姨妈反对,加上两人八字不合,不能相配。由 父亲用抓阄办法决定,与不相识的瑞珏成婚。三方陷入痛苦之 中。不久梅芬抑郁而死。觉民、觉慧比大哥接受更多的新思想, 更具有反抗精神。觉民不服从高老大爷的指婚命令逃婚在外, 与志同道合的表妹琴自由恋爱,取得胜利。
爱怜( lián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累赘( zhui )
扉页 ( fēi )
跋 (b á )
二、记一记
⒈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著者、出版者等项内容的一页。
( 扉页 )
⒉周到而细致。 ⒊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 ⒋(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 周密 ) ( 掩饰 ) ( 累赘 )

《家》的序和跋(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家》的序和跋(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家》的序和跋(语文版九年级必修)9、《家》的序和跋一、基础知识归纳1、生字注音组词吐露(lù)说教(shuō)目睹(dǔ)妥当(tuǒ)累赘(zhuì)2、多音字多音字是难点,为了方便掌握,可将一个字的多个读音编入一句有趣的话中来辨识、记忆,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魔爪zhuǎ 说教shuō爪牙zhǎo 说服shuì累赘lěi劳累lèi积累lěi3、辨形跋涉跋山涉水序跋跋文跋语点拨拨发拨款拨乱反正煞费苦心凶神恶煞累赘赘述赘言赘词熬粥熬药煎熬熬夜4、关于序跋的体裁常识序这种体裁,一般放在一部书的开头,对全书的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作一个简要的概述,意在引导读者有针对性的阅读。

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还很像是抒情散文。

跋就是写在书后、文后的序。

最初书、文只有序。

自从序固定在书、文的前边以后,作者如果还有要说的话,或者别人要把心得、意见、考证等内容写上去,就写在书、文之后,称为后叙、后记,到了宋代,就把这种文章称为跋。

跋与序虽然是一回事,但在语言上却略有不同。

因为跋或后序、题后之类实际是对序的再补充,所以一般都更为简洁有力,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5、解说标题“《家》的序和跋”包括序和跋两个部分。

巴金在文中简要介绍了创作小说的动机,他说:《家》是我自己喜欢的作品。

我自己就是在那样的家庭里长大的,我如实地描写了我的祖父和我的大哥——一个“我说了算”的专制家长和一个逆来顺受的孝顺子弟,还有一些钩心斗角、互相倾轧、损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我的长辈们,还有那些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还有受苦、受压迫的“奴隶”们。

我写这小说,仿佛挖开了我们家的坟墓,我读这小说,仍然受到爱与憎烈火的煎熬。

我明白青春是美丽的,我不愿意做一个任人宰割的牺牲品。

我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了“我控诉”。

我写完了《家》和它的续篇《春》和《秋》,我才完全摆脱了过去黑暗时代的阴影。

6、课前背诵[原作]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家》的序和跋

《家》的序和跋

4.语言品析
(6)“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 鼓舞的泉源。” 【提示】理解这句话关键要根据文章内容来分析为什么说 ‚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品析】青春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充满着激情与活力,而在
生活的激流中勇于搏击的激情、一往无前的精神正是作者创 作的源泉。
(7)“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 【提示】解答此题关键要从比喻修辞入手分析。 【品析】把过去的生活内容比做坟墓,比喻生动、奇特,一 方面写出了这些东西已埋葬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另一方面也 写出了这多是一些惨痛的记忆。
2.跋 (2)作者在《家》的“跋”里说:“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 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从文中找出最能 够诠释这句话的语句,并结合“《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的 任务了”这句话,说说作者创作《家》的意图。 【解读】最能诠释这句话的句子: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 出我的‚我控诉‛。
《家》的创作意图: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作者写
力量、无可阻挡的;是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的。 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搏斗‛,是‚征服‛。
1.序
(1)罗曼·罗兰的“为的是来征服它”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 有什么作用? 【解读】表明作者自己的生活态度,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 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不是一个生活的悲观论者,也不
是一个旁观者,他是在生活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
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比喻可分为:①明喻,②暗喻,③借 喻。其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 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典例】文中把生活比做激流,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形象生动,含义深刻,是说生活像激流一样一往无前, 充满了力量;生活中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生活中

第9课《家》的序和跋备课资料(语文版初三下)2doc初中语文

第9课《家》的序和跋备课资料(语文版初三下)2doc初中语文

第9课《家》的序和跋备课资料(语文版初三下)2doc初中语文〝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战胜生活和与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气,表达了作者青年时期积极的人一辈子态度。

〝跋〞中,作者更明确、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一、基础知识1、给以下加红字注音。

跋〔bá〕扉〔fēi〕诅咒〔zǔ〕〔zhòu〕妥当〔tuǒ〕累赘〔zhuì〕憎〔zēng〕稚〔zhì〕2、形近字┏瘁〔cuì〕鞠躬尽瘁┏惟〔wéi〕惟一┏历〔lì〕日历┏摧〔cuī〕摧残┣萃〔cuì〕出类拔萃┃┣厉〔lì〕厉害┃┗粹〔cuì〕粹而不杂┗唯〔wéi〕唯物论┗励〔lì〕鼓舞┗催〔cuī〕督促3、多音字┏〔céng〕曾经┏〔zǎi〕记载┏〔zhǎo〕爪牙┏〔lù〕吐露曾┫载┫爪┫露┫┗〔zēng〕姓曾┗〔zài〕装载┗〔zhuǎ〕爪子┗〔lòu〕露出4、词语讲明【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著者、出版者等项内容的一页。

【寒暑】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一整年。

【信仰】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乃是】是。

【讲教】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谈理论。

【诅咒】咒骂。

【吐露】讲出〔实情或真心话〕。

【垂死】将死。

【周密】周到而细致。

【掩饰】设法掩盖。

【累赘】余外。

【宽容】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

【跋】一样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多属于评判、鉴定、考释之类。

5、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代作家,祖籍________,1904年生于 ___________。

〔2〕«激流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金《家》在线阅读 《家》

巴金《家》在线阅读 《家》

(镜头随男孩进院,停在门上的对联横批上:家和万事兴) 音乐响起,黑幕上出现红色的毛笔隶书:家(后期作成动画),出现
第二场(北京某中学)
第1页共6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男生甲:完了……完了,这回等死吧。圆锥曲线这章啥也不懂,考个
男甲:谢了,威子……一起玩会儿吧
屁啊……
男乙:对啊,威子,一起吧……三对三打半场
男生乙:你丫装什……么呀,谁不知道你小子白天不学,晚上回家猛
李威:不了,你们玩吧。
k 书。
数学课代表抱着卷子进教室。一堆人凑过去。
第四场(北京某酒吧)
男甲:我操,就少一条件……扣 tmd 这么多分儿。
一个女孩(女生 b 出场)在很 high 的人群中扭动,舞姿娴熟。一曲
男乙:要脸不?你老人家好歹及格了。
终了,她穿过人群,拿起啤酒,穿过舞池。路上不时有熟人跟他招呼。(长
男甲:你甭跟我比,我 60 ,人家李威 98……就错一填空
镜头处理,力求流畅)
男乙:我哪能跟人家比,人多牛 x 啊,牲口级的,早提前自学了……
课代表把卷子发给李威:祝贺你,又是第一。
第五场(某公园的长椅上)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巴金《家》在线阅读 《家》
滚动字幕
序 幕(场景:北京的一条很普通的胡同。) 镜头一:一个穿校服的男孩背这书包在很狭长的胡同中走过。(镜头 跟着男孩的后背一直静止追拍) 镜头二:一个老人在修自行车。(自行车是倒放的,镜头透过车轱辘 条给老人手一个特写。) 老人边修车边,边听到脚步声由远而近。(俯拍男孩廉价的球鞋,特 写) 男孩:爷爷,我来吧。(男孩要接过工具帮老人修) 老人:威子,回来啦。(抬眼看一眼男孩)不用……不用,我就差这 辆了。……那……那个菜在桌上,你热热咱一会儿开饭。 男孩:噢 老人:还有……这车给推进去。 男孩:噢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家>的序和跋》课件1(第1课时)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家>的序和跋》课件1(第1课时)

理清思路
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序”,用一句话概括序的主要内容。 2.自主阅读“序”,体会并与同学交流:你从序 文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课文中列出了哪几位文学家的名字,作者列 出这些文学家的用意是什么?
因为他们对生活有不同的看法—— 托尔斯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罗曼•罗兰:“为的是来征服它。” 鲁迅:“是一条道路。”
课文小结
请学生就巴金及序文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1.序文不长,但充满激情,想一口气把所有的话 说出来,滔滔不绝,热情洋溢,使读者深受感染。 2.在巴金的心中,生活就是像激流那样一往无前, 充满力量;生活中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生活 中有激流,有泥沙,也有沉滓……我们“要有这生命”, 就“为的是来征服它”。
布置作业
1.预习“跋”。 2.完成“思考与练习一”。
退出
整体感知
题目解说
“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 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跋”写于1953年3月(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比 写“序”晚了22年。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 意图和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
整体感知
文学常识
“序”和“跋”是一种用来说明著述经过或出版意 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主要内容、创作意图和作者情 况等的文体,有的“序”和“跋”还直接对作品发表评论、 研究阐发有关问题。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 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等),“跋”写在后面。有 的如“引言”“前言”“下在前面”也是“序”。有的 “后记”“编后”也是“跋”。
整体感知

<家>的序和跋

<家>的序和跋

2、“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 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
3、“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 我还要征服生活。”
பைடு நூலகம்
小声朗读《跋》,思考:
1、作者为什么要写《家》这部小 说?从文中找出最能够诠释这句话 的语句。
2、《家》为什么能写得如此感人? 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细读、体会, 谈谈你对作者的创作体验的理解。
3、“《家》已尽了它的历史的 任务了”,这句话如何理解? 4、结合课文,说说作者的创作 意图。
5、二十多年后来看《家》,它 存在着一些不足,作者是怎样看 待这些不足的,你同意作者的看 法吗?
6、综合全文,说说你印象 中的巴金。
激流三部曲
默读《序》,思考:
1、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命、 生活的?
2、用波浪线标画出文中有关“激 流”的语句,用心读一读。结合 《家》和课文,谈谈你对“激流” 的理解。巴金为什么把《家》、 《春》、《秋》定名为《激流三 部曲》呢?
理解下面几句话的意思: 1、“它是一场‘搏斗’”,“为 的是来征服它。”
跋,也称“后记”或“编后 语”,放在书后。其内容比较 灵活,可以评价书籍内容,也 可以说明写作过程或编辑过程 及其体会、感谢语和对读者的 希望等。序言中不便、不宜说 明的事项,也可采取后记的形 式加以说明。
巴金,原名李芾甘。1927年到法国到 法国留学。受到法国启蒙运动和资产 阶级大革命所提示的民主主义思想以 及俄国虚无党人的主张和影响,他写 下了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1931 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家》,抗战时期, 他写完了《春》、《秋》,最后完成 了《激流三部曲》。
《家》的序和跋
巴 金
序跋,文体名.亦作“叙”或“引”,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 例或作者情况等的文章,也可包括对 作家作品的评论和有关问题的研究阐 发,古代多列于书末,后来一般置于 书前,而称列于书后的为“跋”,亦 称“后序”,相当于现代图书中的前 言、后记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9《家》的序和跋习题课件 语文版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9《家》的序和跋习题课件 语文版

8.“要是没有我最初十九年的生活,我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这句 话揭示了文学创作与生活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生活是作品的源泉,作家只有有了切身的生活体验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 9.作者把自己的三部小说称为“激流三部曲”,课文中也多次提到“ 激流”,请问,“激流”到底有什么含义? 文章多次提到的“激流”,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摆脱封建 家庭束缚的决心和投身于“五四”运动潮流的热情。
写“爨宝子碑”写久了,很佩服书写的人,“爨”笔划这么多,不 觉得大,不觉得烦杂;“子”笔划这么少,这么简单,也不觉得空疏。 两个笔划差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个方格,都饱满,都有 一种存在的自信。
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因为 笔划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
请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1】下面是对某城镇居民作的一次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材料2】某农村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 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 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
(3)以上两则材料各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阅读时间占比不高(或我国城镇居民上网时间 远比阅读时间要高);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农村居民看电视时间远多于阅读 。(意对即可) (4)请你根据材料,为改善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示例:城里人多读书,少上网;农村人多读书,少看电视。
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 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 一划,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
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 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手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 吸。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 近的身体接触。 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 ,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 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 “规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的序和跋
知识与技能: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的导读作用。

过程与方法:体会自写序、跋和为别人写序、跋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轨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跋》和《序》风格稍有变化。

学法指导: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掌握有关序和跋的知识,并让学生讨论相关知识点,教师不作过多讲解。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解释词语,并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___。

2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

《短简》等散文集。

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二、预习效果反馈
1.《家》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2.《〈家〉的序和跋》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3.“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

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

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

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

”从这句话中,你悟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思想?
4.“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这句话告诉了你什么信息?
三、词语识记:激流:湍急的水流。

魔爪:比喻凶恶的势力。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降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序跋:序文和跋文。

序文: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

跋: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

四、、题目解说:【明确】“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五、文章结构图:
┏生活不是悲剧,是一场搏斗┓做生活激流
┏序┫生活象激流动荡,要征服中搏斗的勇士
《家》的序和跋┫┗用文学展现生活,与黑暗搏斗┛
┗┏为了控诉垂死的制度而写┓冷静的思考
跋┫太重视个人爱憎没有指明道路┣思想的提高
┗美丽的青春是鼓舞“我”的源泉┛
六、深入探究:1、句子分析——《序》【明确】
(1)中心句:在这里我所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的一幅图画。

《家》是作者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产物。

作者用文学展示生的图画,让读者看生活的激流如何在动荡。

(2)重点句:为的是来征服它。

引用罗曼·罗兰的哈,表面作者自己的生活态度,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不是一个生活的悲观论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他是在生活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3)总结句: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既写出了作者勇往直前的精神,由于当时的思想局限,呀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朦胧感。

作者的这种迷茫在文中也一再表露,这一点是次要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4)过渡句:事实并不是这样。

“这样”指上文几年前我对生活的悲观认识,下文写“事实”,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态度。

2《跋》【明确】(1)中心句:像这样的作品当然有许多缺点。

作者22年后,再为作品写“跋”,经过“冷静思考”认识到了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这是作者思想提高的表现。

(2)重点句: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青春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充满着激情与活力,而在生活的激流中勇于搏击的激情,一往无前的精神正是作者创作的源泉。

(3)深意句: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

把过去的生活内容比作坟墓,比喻生动、奇特,一方面写出了这些东西已埋葬在自己的内心深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这多是一些惨痛的记忆。

七、当堂练习:1.巴金的《家》的“序”和“跋”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巴金把生活比作了什么?他对生活有什么态度?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