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序和跋 导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下9《家》的序和跋 导学案

9 《家》的序与跋1981年,有一位记者走近了一位老人的住宅,看见到处都摊着书,老人正忙着整理。
记者问他在做什么,这位老人抚摩着书答:“我在做身后事……就是把这些书整理出来,捐出去,死后就没法做了。
”问他为什么不让别人代劳,他说,要分类,别人不晓得有哪些书。
1982年,搬书的人来了,这位老人静静坐在楼梯边一张老式木椅上,默默送别这些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朋友”。
这位视书如命的老人就是《家》的作者巴金先生。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巴金先生去了解他创作《家》的始末。
请随我一同走近课文——1.理解“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征服生活和与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气,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积极的人生态度。
2.理解“跋”中,作者更明确、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3.了解“序”“跋”的文体特点。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解放前后涌现了许多文学大师,例如:“鲁郭茅、巴老曹”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石,其中“巴”指巴金,这位享誉世界的文学泰斗一生创作与翻译了大量作品,《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家>的序和跋》。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扉.页(fēi) 诅.咒(zǔ) 删.除(shān) 累赘.(zhuì)摇曳.(yè)朦胧..(ménglóng)跋.(bá)妥.当(tuǒ)爱憎.(zēng)幼稚.(zhì)掩饰.(shì)2.听老师范读,注意标注生字词。
3.大声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解析词语激流:湍急的水流。
魔爪:比喻凶恶的势力。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降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序跋:序文和跋文。
序文: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
《家》的序和跋教案

《家》的序和跋教案第一章:序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这部作品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理解序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习惯1.2 教学内容介绍《家》的作者及相关背景解释序言的含义和作用分析《家》的序言内容及其与作品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序言含义等互动法:提问学生对序言的理解和感受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介绍《家》的作者及相关背景1.4.2 新课导入:讲解序言的含义和作用1.4.3 案例分析:分析《家》的序言内容及其与作品的关系1.4.4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对序言的理解和感受1.4.5 总结:强调序言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第二章: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跋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跋与序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2.2 教学内容解释跋的含义和作用分析《家》的跋内容及其与作品的关系比较跋与序的异同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跋的含义、作用等互动法:提问学生对跋的理解和感受比较法:比较跋与序的异同点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跋的学习2.4.2 新课导入:讲解跋的含义和作用2.4.3 案例分析:分析《家》的跋内容及其与作品的关系2.4.4 比较讨论:比较跋与序的异同点2.4.5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对跋的理解和感受2.4.6 总结:强调跋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第三章:序和跋的语言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序和跋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家》的序和跋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序和跋的语言艺术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序和跋的语言特点互动法:提问学生对序和跋语言特点的理解和感受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序和跋的语言艺术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序和跋的语言特点学习3.4.2 新课导入:讲解序和跋的语言特点3.4.3 案例分析:分析《家》的序和跋的语言特点3.4.4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对序和跋语言特点的理解和感受3.4.5 总结:强调序和跋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价值第四章:序和跋的意义和价值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序和跋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4.2 教学内容分析《家》的序和跋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序和跋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序和跋的意义和价值互动法:提问学生对序和跋的理解和感受思考法:引导学生思考序和跋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序和跋的意义和价值学习4.4.2 新课导入:讲解序和跋的意义和价值4.4.3 案例分析:分析《家》的序和跋的意义和价值4.4.4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对序和跋的理解和感受4.4.5 总结:强调序和跋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第五章: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序和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5.2 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序和跋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5.3 教学方法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序和跋第六章:序和跋的写作技巧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序和跋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运用序和跋技巧进行文学创作的能力6.2 教学内容讲解序和跋的写作技巧,如开篇、过渡、结尾等分析《家》序和跋的写作技巧,并总结其特点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序和跋的写作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序和跋的写作技巧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序和跋的写作练习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序和跋的写作技巧学习6.4.2 新课导入:讲解序和跋的写作技巧6.4.3 案例分析:分析《家》序和跋的写作技巧6.4.4 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序和跋的写作练习6.4.5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6.4.6 总结:强调序和跋在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技巧的重要性第七章:序和跋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序和跋在实际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7.2 教学内容讲解序和跋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如书籍、杂志、小说等分析《家》序和跋在作品中的应用,并总结其特点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序和跋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序和跋在作品中的应用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序和跋在作品中的应用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序和跋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学习7.4.2 新课导入:讲解序和跋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7.4.3 案例分析:分析《家》序和跋在作品中的应用7.4.4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对序和跋在作品中的应用的理解和感受7.4.5 总结:强调序和跋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的重要性第八章:序和跋的批判性阅读8.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序和跋的批判性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8.2 教学内容讲解序和跋的批判性阅读方法,如分析、评价、比较等分析《家》序和跋的批判性阅读,并总结其要点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序和跋的批判性阅读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序和跋的批判性阅读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讨论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序和跋的批判性阅读学习8.4.2 新课导入:讲解序和跋的批判性阅读方法8.4.3 案例分析:分析《家》序和跋的批判性阅读8.4.4 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序和跋的批判性阅读练习8.4.5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批判性阅读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8.4.6 总结:强调序和跋在文学作品中的批判性阅读的重要性第九章:序和跋的写作与批判性阅读的综合实践9.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运用序和跋的写作与批判性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9.2 教学内容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序和跋的写作与批判性阅读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9.3 教学方法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序和跋的写作与批判性阅读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成果的交流和评价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序和跋的写作与批判性阅读的综合实践学习9.4.2 新课导入: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内容9.4.3 学生实践:让学生进行序和跋的写作与批判性阅读9.4.4 学生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9.4.5 总结:强调序和跋在文学作品中的写作与批判性阅读的综合重点解析本文教案《家》的序和跋教案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序言、跋、序和跋的语言特点、意义和价值、实践活动、写作技巧、应用、批判性阅读以及综合实践等方面。
语文版九下家的序和跋教案4篇

《家》的序和跋Ⅰ. 课前准备一、生字识记扉(fēi):门扇:如:柴扉。
诅(zǔ):1.诅咒。
本文取此义。
2.盟誓;发誓。
删(shān):去掉(文辞中的某些字句)。
赘(zhuì):1.多余的;无用的。
如:累赘。
2.男女到女家结婚并成为女家的成员。
如:招赘。
二、词语识记激流:湍急的水流。
魔爪:比喻凶恶的势力。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降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序跋:序文和跋文。
序文: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
跋:一般写在书籍、文章[/url]、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
三、预习效果反馈1.《家》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2.《〈家〉的序和跋》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3.“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
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
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
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
”从这句话中,你悟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思想?4.“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这句话告诉了你什么信息?Ⅱ.课堂跟讲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
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
我的周围是无边的,但是我并不,并不。
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中间。
2.文学常识:(1)《家》的作者是,现代作家,原名,祖籍,1904年生于。
(2)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爱情三部曲是、、。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一)板书设计(二)段落层次《跋》1.第1段:交代我写《家》的原因2.第2段:交代了因为自己年轻,而没有明确地给读者指出一条路3.第3段:交代了放弃重写《家》的原因4.第4、5段:表达对青春的赞美。
(三)写作特点表达方式:本文没有曲折的故事,大篇幅的叙述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家》的序和跋教案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的深情厚爱, 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思维能力。Βιβλιοθήκη 教材分析与处理教材分析
《家》是巴金的一部长篇小说,以20 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 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 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 历史。本次教学选取的是《家》的序 和跋,通过对这两部分内容的解读,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家庭观念异同
01
家庭结构差异
比较东西方家庭结构的差异,如核心家庭与扩展家庭的不同特点,分析
其对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
02
家庭教育方式比较
探讨东西方家庭教育方式的异同,如西方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
性,而东方更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依赖和合作。
03
家庭价值观差异
分析东西方家庭价值观的异同,如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而东方更
家庭观念
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情感的归宿 和精神的寄托。
亲情与责任
阐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与责任,强调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责 任,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赡养义务。
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指出家庭和谐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 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当代社会价值观引领
1 2 3
真实美的呈现
作品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和人物 塑造,呈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 美,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产 生强烈的共鸣和认同。
创新性思维拓展
跨时代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家》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与当今社会的联系和差异,培养学生 的跨时代思考能力。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设计9、《家》的序和跋

【导学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0分钟)
1.过渡:假如能收集初中阶段的作文结集,请你为自己的作文集写一段序
2.学生思考后写作。
3.交流展示。
4.师生点评。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理解与激情
知识贮备:小说以作者自己的家庭为素村,描写“五·四”时期,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台的历史。小说发展的主要线索是围绕高家长房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爱情,展开了高公馆内以高老大爷为代表的封建专制统治势力对青年一代的迫害和新旧两种思想斗争的描写。觉新本是个有理想的聪慧青年,因高老太爷想早抱重孙,让他成婚。觉新本与表妹梅芬恋爱,由于姨蚂反对,加上两人八字不合,不能相配。最后由父亲用抓阄办法,决定与不相识的瑞珏成婚。这样恋爱三方部陷入痛苦之中。不久梅芬抑郁而死。觉民、觉慧比大哥接受了更多的新思想。也更具有反抗精神,觉民不服从高老大爷的指婚命令逃婚在外,与志同道合的表妹琴自由恋爱,取得了胜利。觉慧爱上了善良纯洁的奴婢’丫头鸣凤,高老太爷却把17岁的鸣风送与60岁的豪绅冯乐山“做小妾”,致使鸣凤投湖自杀,从此,觉慧更加仇恨这个家庭:萌发了离家出走成家庭“叛徒”的思想。高家第二代克安、克定又私蓄娼妓,变卖家产,赌博闲荡,致使高公馆坐吃山空,露出分崩离析的征兆。高太爷在绝望中死去。服丧期问,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把瑞珏赶到城外一座破房里生产,结果云儿出生。瑞珏却葬送了性命。一系列残酷的打击使觉新对自己“不抵抗主义”的孱弱态度有所省悟,更使觉慧鼓足勇气,愤而出走。高家在沉没,而新一代在崛起。
【探究活动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8.假如能收集初中阶段的作文结集,请你为自己的作文集写一段序.
导学设计
【导学目标】
1、了解作家和作品及序和跋的特点。
第9课《家》的序和跋教案(语文版初三下)2doc初中语文

第9课《家》的序和跋教案(语文版初三下)2doc初中语文――巴金一、目的要求1、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的导读作用。
2、体会自写序、跋和为不人写序、跋的不同特点。
3、了解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轨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明白得课文的要紧内容。
难点:«跋»和«序»风格稍有变化。
三、教学时数:两教时四、教学步骤过程:第一教时一、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讲«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要紧代表作长篇小讲«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讲,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讲集和«海行集记»、«忆»。
«短简»等散文集。
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
《家》的序和跋·教案(精选13篇)

《家》的序和跋·教案(精选13篇)《家》的序和跋·教案篇1ⅰ.课外古诗背诵【原文】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①。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造绿窗纱。
【注释】①阑干:纵横的样子,夜深之象。
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在北斗之南,有六星。
【赏析】这首诗抒写对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感受,清新而有情致。
在月色明亮的深夜,天上的北斗七星纵横,南斗六星闪烁。
今天晚上,偏偏感觉到春气渐暖,外边的虫声透过绿窗纱传进了屋中。
诗人对自然界物候变化的感受细致入微,构思新颖别致,描写清丽细腻。
ⅱ.课前准备一、生字识记扉(fēi):门扇:如:柴扉。
诅(zǔ):1.诅咒。
本文取此义。
2.盟誓;发誓。
删(shān):去掉(文辞中的某些字句)。
赘(zhuì):1.多余的;无用的。
如:累赘。
2.男女到女家结婚并成为女家的成员。
如:招赘。
二、词语识记激流:湍急的水流。
魔爪:比喻凶恶的势力。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降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序跋:序文和跋文。
序文: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
跋: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
三、预习效果反馈1.《家》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2.《〈家〉的序和跋》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3.“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
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
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
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
”从这句话中,你悟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思想?4.“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这句话告诉了你什么信息?ⅲ.课堂跟讲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
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
我的周围是无边的,但是我并不,并不。
【教育资料】《家》的序和跋教案学习精品

《家》的序和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征服生活和与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气,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积极的人生态度。
2.理解“跋”中,作者更明确、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3.了解“序”“跋”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巴金(1904~)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以及随笔集《随想录》五集。
二、、题目解说【明确】“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跋”写于1953年3月(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比写“序”晚了22年。
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意图和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
三、整体把握1.对文章结构的理解【明确】文章结构图┏生活不是悲剧,是一场搏斗┓做生活激流┏序┫生活象激流动荡,要征服┣中搏斗的勇士《家》的序和跋┫┗用文学展现生活,与黑暗搏斗┛┃┏为了控诉垂死的制度而写┓冷静的思考┗跋┫太重视个人爱憎没有指明道路┣思想的提高┗美丽的青春是鼓舞“我”的源泉┛2.《家》的“序”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
【明确】此题旨在让同学们了解,作者把生活比做激流是鉴于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是他写作《家》乃至《激流三部曲》的目的。
当然,这也是理解“序”和《家》的一把钥匙。
作者认为,生活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止的;是充满力量、无可阻挡的;是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的序和跋》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巴金,了解《家》的故事梗概;结合“跋”的内容,体会作者创作《家》的意图。
2、理解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们的导读作用。
3、学习作者积极追求的生活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作者语录:不要把我当做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2、《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代表作,它包括《家》《春》《秋》。
作品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及其罪恶;也描写了革命思潮激荡下的年青一代,歌颂了他们的觉醒和抗争。
二、自主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1—3项的内容。
1、题目解说: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跋”写于1953年3月(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比写“序”晚了22年。
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意图和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
2、作者:巴金——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
《短简》等散文集。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
《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
3、文学常识:“序”和“跋”是一种用来说明著述经过或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主要内容、创作意图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有的“序”和“跋”还直接对作品发表评论、研究阐发有关问题。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等),“跋”写在后面。
有的如“引言”“前言”“下在前面”也是“序”。
有的“后记”“编后”也是“跋”。
4、读准加字的读音。
扉.页()动荡.()魔爪.()摧.残()诅咒
..()积愤.()..()幼稚.()累赘
5、文中列举几位文学家的用意是什么?
6、课文最后两次点到“青春是美丽的”作用是什么?
7、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
三、当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酷抠族”是指拥有较高学历、较高收入的中产阶级人群。
这类人擅长精打细算过日
子,通过转移消费重,占、,更好地配置“有数”的金钱。
他们摒弃奢侈消费,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用最少的金钱获取最大的物质和心理满足感。
他们以着装从简为荣,以盲攀比为耻;以物尽其用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以心态阳光为荣,以纠结抑郁为耻……这是一个崇尚节约,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的社会族群。
(1)什么是“酷抠族”?(2分)
(2)“抠”在词典里有“吝啬”之意,“酷抠族”的“抠”值得提倡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分)
四、拓展延伸:
我们从巴金的这篇序文中看到他是用什么同黑暗搏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