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合集下载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虽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V 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 是指所有药物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抗菌药物评价指标

抗菌药物评价指标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序号指标公式(或释义)要求三级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1 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量要求抗菌药物品种数=本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中抗菌药物品种数,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SMZ/TMP)、呋喃妥因、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5-氟胞嘧啶可不计在品种数内≤50≤35≤35≤35≤50≤10≤40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注射剂型≤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口服剂型≤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2个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品规口服剂型≤5个注射剂型≤8个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3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4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4个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5个2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3 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20%≤20%≤10%≤25%≤5%≤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0%≤40%≤50%≤10%≤50%≤10%≤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60%≤70%≤40%≤60%≤5%≤60%4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40DDDs≤40DDDs≤40DDDs≤30DDDs≤20DDDs(按照成人规定日剂量标准计算)≤5DDDs≤40DDDs5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6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小时的百分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100%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7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8 静脉输液使用率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9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10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30%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本)送检率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本)送检率≥50%住院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80%患者病原学(合格标 本)检查百分率 11处方点评 每月接受处方点评的医师比例≥25% 每位接受处方点评医师被点评处方(医嘱)数量 不少于50份处方(或50条医嘱)说明:1. 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要求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z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v 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 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 是指所有药物
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附件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序号指标公式(或释义)要求三级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1 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量要求抗菌药物品种数=本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中抗菌药物品种数,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SMZ/TMP)、呋喃妥因、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5-氟胞嘧啶可不计在品种数内≤50 ≤35 ≤35 ≤35 ≤50 ≤10 ≤40 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注射剂型≤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口服剂型≤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2个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品规口服剂型≤5个注射剂型≤8个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3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4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4个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5个2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百分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数)同期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数)×100%3 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同期门诊总人次×100%≤20%≤20%≤20%≤10% ≤25% ≤5% ≤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同期急诊总人次×100%≤40%≤40%≤50%≤10% ≤50% ≤10% ≤20%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同期出院总例数×100%≤60%≤60%≤70%≤40% ≤60% ≤5% ≤60%4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40DDDs≤40DDDs≤40DDDs≤30DDDs≤20DDDs(按照成人规定日剂量标准计算)≤5DDDs≤40DDDs5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例数同期Ⅰ类切口手术总例数×10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附件 1序指标号抗菌药物品种、1品规数量要求特殊使用级抗菌2药物使用量占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要求公式(或释义)三级二级肿瘤儿童精神病妇产医院(妇综合口腔综合医院医院医院幼保健院)医院医院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 =本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中抗菌药物品种数,复方磺胺甲噁唑( 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SMZ/TMP)、呋喃妥≤50≤ 35 ≤ 35≤ 35≤ 50≤ 10≤40因、青霉素 G、苄星青霉素、5- 氟胞嘧啶可不计在品种数内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注射剂型≤2 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口服剂型≤2 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2 个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口服剂型≤5 个剂)类抗菌药物品规注射剂型≤8 个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3 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4 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4 个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5 个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 数)占抗菌药物使用量=×100%同期抗菌药物百分率使用量(累计DDD 数)门 诊 患 者门诊患者使用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抗 菌 药 物抗 抗菌药物的百分率=×100%菌 使用率同期门诊总人次药急 诊 患 者 急诊患者使用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3 物抗 菌 药 物抗菌药物的百分率=×100%使 使用率同期急诊总人次用 住 院 患 者 住院患者使用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 率抗 菌 药 物抗菌药物的百分率=×100%使用率同期出院总例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住院患者抗菌药抗菌药物=(累计 DDD 数)×1004使用强度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物使用强度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 ×同期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I 类切口手术预 5 防用抗菌药物比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例数×100%=同期Ⅰ类切口手术总例数例抗菌药物百分率I 类 Ⅰ 类 切 口切手 术 预 防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口 用 抗 菌 药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 ≤ 24 小时的例数 ×100%6疗程 ≤ 24 小时百分率=手 物 疗 程 ≤ 同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术 24 小时的 用药总例数预百分率≤ ≤ ≤ ≤ 10%≤ 25%≤ 5%≤20%20% 20% 20%≤ ≤ ≤ ≤ 10%≤ 50%≤ 10%≤20%40% 40% 50%≤ ≤ ≤ ≤ 40%≤ 60%≤ 5%≤60%60%60%70%≤20DDDs≤ 40 ≤ 40 ≤ 40≤ 30(按照成 ≤ 5 ≤40 人规定日 DDDs DDDsDDDs DDDsDDDsDDDs剂量标准计算)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要求抗菌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然而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上升,增加治疗难度。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临床应用指标要求,以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要求的相关内容。

一、抗菌药物使用适应症:医师在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来确定合适的抗菌药物。

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在没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滥用抗菌药物是不可取的。

二、首次给药原则:医师在初次给予抗菌药物时,首先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用药史,选择适合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同时,应当注重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抗菌药物疗程持续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应当根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类型、感染部位和患者的病情决定。

对于急性感染,应当在严密监测下使用抗菌药物,及时评估疗效,根据疗效调整用药时间。

对于慢性感染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感染,应当避免过早停药,以免导致感染复发或抗药性的发展。

四、选择敏感药物:在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后,应当根据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

应当选择对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强杀菌作用的敏感性药物,避免选择对患者无效或引起耐药性的药物。

五、抗生素的合理组合:对于复杂感染或多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多种不同的抗菌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但是在选择药物组合时,应当注意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合理搭配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要求是为了规范医师在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医师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指标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希望各位医务人员能够重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标要求,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护患者的健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序号
指标
公式(或释义)
要求
三级综合医院
二级综合医院
口腔医院
肿瘤医院
儿童医院
精神病医院
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
1
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量要求
抗菌药物品种数=本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中抗菌药物品种数,复方磺胺甲恶唑(磺胺甲恶唑与甲氧苄啶,SMZ/TMP)、呋喃妥因、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5-氟胞嘧啶可不计在品种数内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60%
≤60%
≤70%
≤40%
≤60%
≤5%
≤60%
4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 同期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40
DDDs
≤40
DDDs
≤40
DDDs
≤30
DDDs
≤20DDDs(按照成人规定日剂量标准计算)
≤5
DDDs
≤40
DDDs
5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
≥30%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本)送检率
≥50%
住院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合格标
本)检查百分率
≥80%
11
处方点评
每月接受处方点评的医师比例
≥25%
每位接受处方点评医师被点评处方(医嘱)数量
不少于50份处方(或50条医嘱)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然而过度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引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保护患者免受感染,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评价指标和要求。

本文将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相应的指标和要求。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 根据感染病原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包括抗菌谱、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

2. 根据感染疾病的病情选择药物:轻、中、重度感染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 坚持药物的适应症使用原则:合理诊断、明确感染部位和病原学证据,严格遵守药物使用的指南和规范,避免滥用和误用。

4. 根据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使用抗菌药物:了解当地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并充分利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1. 医院级指标:(1)抗菌药物管理政策的完善程度: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制定和更新、院内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等。

(2)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评价:根据标准化指南对医生临床用药行为进行评价,包括是否按照指南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是否合理使用联合用药等。

(3)抗菌药物的目标使用率:通过对医院的病历进行审核、收集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计算合理使用率。

2. 科室级指标:(1)抗菌药物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科室需建立专门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明确管理责任和考核指标。

(2)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统计和汇总:收集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数据,并定期向医院进行报告,供上级部门评估。

(3)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评估:分析科室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是否符合指南要求,是否有滥用和误用情况。

3. 医生个人级指标:(1)医生抗菌药物的合理开具情况:评价医生个人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是否符合指南要求。

(2)医生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积极性:评估医生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参加培训、学习和更新指南、参与病例讨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品规口服剂型≤5个注射剂型≤8个
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3个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4个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4个
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5个2
特殊使用级抗菌
药物使用量占比
3 抗


门诊患者
抗菌药物
使用率

20
%

20
%

20%
≤10% ≤25% ≤5% ≤20%
物使用率急诊患者
抗菌药物
使用率

40
%

40
%

50%
≤10% ≤50% ≤10% ≤20%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使用率

60
%

60
%

70%
≤40% ≤60% ≤5% ≤60%
4
住院患者抗菌药
物使用强度
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出院患者
平均住院天数≤40
DD
Ds
≤40
DD
Ds
≤40
DD
Ds
≤30
DDDs

20DDDs
(按照成
人规定日
剂量标准
计算)
≤5
DDDs
≤40
DDDs
5 I类切口手术预
防用抗菌药物比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
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
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
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6 I类





Ⅰ类切口
手术预防
用抗菌药
物疗程≤
24小时的
百分率
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Ⅰ类切口
手术预防
用抗菌药
物时机合
理率
100%
Ⅰ类切口
手术预防
用抗菌药
物品种选
择合理率
7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
8 静



使


门诊患者
静脉输液
使用率
急诊患者
静脉输液
使用率
住院患者
静脉输液
使用率
9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
1 0 接







接受抗菌
药物治疗
的住院患
者抗菌药
物使用前
微生物(合
格标本)送
检率
≥30%
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接受限制
使用级抗
菌药物治
疗的住院
患者抗菌
药物使用
前微生物
(合格标
本)送检率
≥50%
住院用特
殊使用级
抗菌药物
患者病原
≥80%
生物送检率学(合格标本)检查百分率
1 1 处



每月接受
处方点评
的医师比

≥25% 每位接受处方点评医师被点评处方(医嘱)数量不少于50份处方(或50条医嘱)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是指所有药物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