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_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共2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能说出西气东输工程的带动效应。
3.能说出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
4.学会分析大型工程建设产生影响的方法。
【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感知教材:找寻节标题、框题、段落之间的关系,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列出本课时的知识结构。
2.识记教材:(1)阅读图5.4,写出西气东输工程的带动效应并识记。
(2)阅读图5.6,写出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并识记。
(3)阅读P86西电东送工程内容,写出工程线路并识记。
3.初探问题:(1)读图5.5,说明东西部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差异,并试着分析原因。
(2)从社会经济和环境角度重新归纳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
二、基础检测1.西气东输工程的根本目的是()A.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B.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C.缓解能源紧缺的状况 D.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西气东输管道的开通,对东部地区的好处有()A.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B.保护植被,改善环境C.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D.增加就业机会3.西气东输管道的开通,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有()A.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B.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钢铁、水泥土建、机械、电子等工业的发展C.提供大量劳力和资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D.解决西部能源紧张问题4.西气东输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A.缓解我国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所带来的环境压力B.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气代煤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D.彻底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三、自学思疑【课堂学习】一、创设问题1.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影响,归纳关于“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影响”之类问题的分析角度。
2.试着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对区域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什么?二、再生新疑。
【推荐精选】2018年秋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材第84页活动1.该活动强调对“自然条件”的分析,应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方面入手。
西部油气区处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多沙漠戈壁。
位于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崎岖不平,生态环境脆弱,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了西部天然气的开发。
2.经济实力的强弱主要受社会发展因素影响,如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地域开放程度等,西部地区开发较晚,社会经济实力较弱,缺乏资源勘探、开发所需的资金。
3.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造成科教投入少、水平低,缺乏技术人才,技术力量薄弱,且缺乏进行相应研究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
4.能源需求取决于生产、生活需求,西部地区社会经济落后,人口密度低,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形不成促使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
教材第86页思考(1)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通过对东部地区资源使用费的收取,补充西部地区资金缺口,从而变西部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2)答案一:资源优势的转化需要东部地区的资金支持,提高天然气价格,天然气的销售就要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地区的资源开发。
答案二:资源优势的转化需要东部地区的资金支持,而与其他能源资源相比,我国天然气有较大的价格提升空间,因而在不影响销售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天然气价格。
学业达标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炭比重不断上升B.天然气比重先降后升C.水电比重不断下降D.石油比重不断下降2.未来该地区天然气的来源最可能是( )A.青藏高原B.准噶尔盆地C.塔里木盆地D.内蒙古高原3.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四川省、青海省B.吉林省、北京市C.云南省、陕西省D.上海市、广东省解析:第1题,从图示信息可知,煤炭和天然气的比重均是先降后升,石油的比重是先升后降,而水电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高二地理必修3新授课学案丁振江10.9.17 班姓名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记住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和市场、工程建设的三大内容。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熟西气东输的3个原因(经济、环境和交通原因)。
3、理解记熟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和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初步学会运用其思路分析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区和输入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不利的影响。
【知识探究】(带◆的内容供师生共同探究,自学时可不涉及)一、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1、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和市场:(见课本P82第2段课文、图5.1及其注解)2、西气东输工程的三大建设内容:(见课本P82图5.1的注解)①建设;②建设;③建设。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读课本P83“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部分的前3段课文及图5.2总结如下):东部能源大于,能源严重不足;西部能源大于,能源大量剩余,是实施西气东输的重要原因。
①东部能源消费远大于生产的原因:东部经济,人口,能源消费量很,但能源资源储量相对。
②西部能源生产远大于消费的原因:西部经济,人口,能源消费量很,但能源资源储量非常。
③东部能源严重不足对东部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东部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或阻碍东部经济发展)。
西部能源大量剩余对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西部的优势难以转化为优势。
2、(读课本P83第3段课文总结如下):优化结构(降低的比重,提高的比重)是实施西气东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①与煤炭相比天然气的4个优点:(见课本P90图5.3)A污染; B使用; C燃烧效率; D比较价格。
②与世界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缺点:(读课本P41图3.2分析总结如下)比重过高,、、特别是比重过低。
③用天然气代替煤炭的好处:(读课本P83第3段课文总结如下)A减轻燃煤排放废、废等造成的大气污染和垃圾污染;B减轻给、运输造成的巨大压力。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

新知1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西气东输的原因
3、我国未来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⑴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 新疆、青海、川渝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⑵开发利用现状 东部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全面减产阶段, 增产难度大,东部油气供需矛盾突出。
新知1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西气东输的原因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会带来哪些问题?
(1)可吸入颗粒物增多 (2)酸雨范围增大
造成空气污染
(3)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4)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带来了压力
新知1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西气东输的原因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黑龙江
四川
鹤岗
内蒙古
霍林河 阜新
鸡西
石嘴山 东胜 大同 开滦
陕西
神府 西山
阳泉 峰峰
徐州
平顶山 淮北
山西
辽宁 河北
江苏
攀枝花 六盘水
河南
安徽
贵州
克拉玛依 塔中
新疆
我国石油分布
黑龙江
甘肃
河北
大庆 辽河
玉门
四川
河南
华北 中原
胜利
辽宁 山东
泸州
水资源:从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
新知1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新知2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知1 实施西
河南
安徽
江 苏
上海
思考: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自西向东经过了哪些省级行政区?
新知1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轮南 塔里木盆地
黄土 高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考地理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达标检测必修3

第五章第一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如图)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
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 702923691.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D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解析] 青藏高原是我国第一级阶梯,“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并没有经过;此外,也没经过阴山和寒带地区。
2.该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C )A.加快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D.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解析] 二线工程是从中亚土库曼斯坦运输油气,不会加快新疆天然气的开采;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不在该工程的显著影响范围内;天然气为清洁能源,输入能源短缺的珠三角,既可以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还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珠三角污染;管道运输并不能带动人口流动,对于促进各国人民社会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微弱。
读“世界三个国家跨流域调水示意图”,回答3~5题。
导学号 702923703.图中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源地和供水区的气候类型一致的是( B )A.图1 B.图2C.图3 D.图1和图2[解析] 图1为美国西部的北水南调工程,是从北部温带海洋气候区向南部地中海气候区供水;图2为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水源地所在的尼罗河下游与供水区的西奈半岛均为热带沙漠气候;图3中的中线和东线工程都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输水到温带季风气候区。
4.图2调水线路施工中遇到最大的技术难题为( C )A.开挖尼罗河水道B.沿途荒漠生态保护C.输水隧洞穿越运河D.西奈半岛输水渠[解析] 穿苏伊士运河工程是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中的最大单项工程,也是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程。
5.跨流域调水对受水区域的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D )①增加受水区的水域面积,有利于水循环②增加地表水的补给和土壤含水量,形成局部湿润地区,改善受水区的气候③利于发展灌溉农业和高耗水工业④补偿调节河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⑤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利于防治地面沉降等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解析] 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属于社会经济效益。
高中地理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_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自主预习固根基 主干引导 夯基固本『自主学习』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自然因素方面(2)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2.工程概况[自我探究] 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提示 资源的分布、生产和消费的不匹配。
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川气东送、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1)发挥。
(2)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1)(2)(3)比重。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1)具体原因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08鄂尔多斯。
(2)[自我探究] 如何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提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水电、核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多渠道进口能源;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等。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2)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2)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配置,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地区原因具体影响09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10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11天然气减少农民对12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13环境压力提示促进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带动天然气化工业、电力工业的发展,带动钢铁、建材工业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自我反馈』1.“西电东送”有利于东部环境质量的改善,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答案 C解析西电东送的实施,减少了东部地区煤炭的使用,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下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回答2~3题。
2.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水源B.资金C.天然气、电力等能源D.先进技术答案 C解析结合选项,我国西部地带调往东部地带的主要是天然气、电力等能源。
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_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新人教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A
D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图表技能培养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析图步骤
析图重点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尤其是 析原因 华北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巨大而水资源十分匮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
的“瓶颈”)
东线:长江—京杭运河—天津。 析路线 中线:长江—丹江口水库—北京。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知识网络构建
谢谢
义
环境压力
对输入地 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的意义 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对输出地 的意义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 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 作用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的消费量相
不平衡 当大,能源短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北部通道
将黄河上中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 津唐地区
通 中部通道
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道
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
南部通道 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
A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A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知识点三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

答案 ①很不均匀 ②流动性 ③不平衡 ④不匹配 ⑤经济发达 ⑥能源相对缺乏 ⑦经济水平 ⑧丰富的能源 ⑨煤炭 ⑩环境问题 ⑪北煤南运 ⑫天然气 ⑬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⑭青海 ⑮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⑯东部 ⑰西部 ⑱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⑲相关产业发展 ⑳经济优势 ○21紧缺 ○22消费结构 ○23经济、技术 ○24煤炭 ○25大气质量 ○26植被破坏
【解析】 (1)西气东输干线管道东西跨度大,在 C 段(即陕甘宁地区)发生弯曲,主要 是因为该处天然气丰富,可以作为西气东输的补充气源和调峰气源,增强供气的可靠性。 (2)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十分缺乏;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储量丰富, 产大于求。西气东输可以使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西平衡
解析:(1)绕道宁夏、陕西北部和山西,管道线路增长,会加大建设成本,A 错误;与 东部生态环境无关,D 错误,从图中可见宁夏、陕西北部和山西也是我国的天然气区,所 以为了保证气源的充足,绕道此地,B 正确。(2)从图中可以直接得出油气资源分布特征为 西多东少,而东部经济发达,消费特征为西少东多。故答案选 A。
05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时目标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法指导
1.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2.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3.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要点 1 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理解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重点)3.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阅读教材P 82第1、2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原因2.典型案例——西气东输(1)工程组成: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
(2)工程线路⎩⎪⎨⎪⎧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正误判断:(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解决资源短缺的唯一途径。
( )(2)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是西气东输工程一线、二线的起点。
( ) 【提示】 (1)× 解决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是开源节流。
具体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资源和跨区域调配资源;防止浪费和污染等。
(2)×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
二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教材整理2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阅读教材P 82最后四行至P 84第1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2)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3)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
3.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原因⎩⎪⎨⎪⎧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 青海、川渝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2)具体战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正误判断:(1)西部地区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小是天然气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的主要原因。
( ) (2)经济因素是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唯一原因。
( ) (3)西部地区一直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重点区域。
( )【提示】 (1)× 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2)× 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教材整理3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阅读教材P 84最后两段至P 86,完成下列问题。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2)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2)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4.对环境的影响正误判断:(1)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促进了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 )(2)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加剧了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 )【提示】(1)√西气东输工程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
此外,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材料一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示意图。
生产量占全国百分比消费量占全国百分比图甲材料二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
中国世界图乙材料三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图。
图丙探讨1:比较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图,分析我国西气东输的原因。
【提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大于东部;而在能源的消费量方面中西部地区所占全国比重小于东部地区。
由此可见,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区域差异显著,这是我国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一。
探讨2:比较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分析我国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提示】世界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探讨3:根据图丙简述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特点,并分析今后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重点在哪里?【提示】我国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
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今后我国油气(天然气)资源开发的重点在西部地区。
[核心点击]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3.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体验评价]1.读下面的简图,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完成(1)~(2)题。
(1)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区,乙表示西部地区,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水源B.资金C.天然气、电力等能源D.先进技术(2)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B.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C.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D.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解析】第(1)题,我国西部地区调往东部地区的主要是天然气、电力等能源。
第(2)题,我国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且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该区域的赋存量不匹配,为促进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
【答案】(1)C (2)B2.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B.东部沿海消费水电、核电为主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D.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A.①②B.③④C .①③D .②④【解析】 第(1)题,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故C 正确。
华北地区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消费能源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
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减少需求,可缓解供需矛盾。
【答案】 (1)C (2)A材料 紫气东来,绿色管道开工,总揽全局发展,东西双赢。
下面为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
探讨1: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主要有哪些?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提示】 对西部的影响: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对东部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不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探讨2: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提示】 从全国角度看,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资源从西部输送到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核心点击]1.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所不同,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石油、天然气、煤炭、风能等的开发利用步入了快车道。
相继实施了西气东输、疆电外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据此回答(1)~(2)题。
(1)“疆电外送”和西气东输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是( )A.调整产业结构B.加剧环境污染C.缓解能源紧张D.促进资源开发(2)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不会改变。
在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中,新疆的主要任务有 ( )①加强煤、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②开发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③建立多个能源战略储备基地④加强同中亚等地的能源合作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解析】第(1)题,注意关键词“直接影响”,故A错,C正确;有利于调入区环境质量改善,B错;D项是对调出区的影响。
第(2)题,开发核能、建立能源战略储备基地应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任务;新疆可加强能源矿产的勘探和开发、开发太阳能、风能;邻近中亚,可加强与中亚的合作。
【答案】(1)C (2)D4.为了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订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回答(1)~(3)题。
(1)箭头甲和丙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运输B.高压输电C.水陆联运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2)有专家指出,丁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3)乙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B.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气代煤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发挥重要作用D.彻底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紧张问题【解析】甲、丙都是西电东送的组成部分,丙以水电为主,甲以火电为主,它们都必须通过高压输电。
丁为南水北调工程,所经地区特别是黄淮海平原,易使地下水位抬升过高,而形成盐碱地。
乙是西气东输工程,它的实施可改善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缓解长江三角洲及沿线地区的能源紧张问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
【答案】(1)B (2)A (3)C[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陆地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在( )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D.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2.我国西部地区的天然气开发受到种种约束与限制的原因有( )①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普遍较为落后,勘探、开发资金短缺问题严重②西部天然气市场需求量有限③现有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不能满足大批油气产品的生产和外运④地域狭小,气候干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由于工程沿线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用煤,从而可有效降低城市环境中的( )A.水污染B.大气污染C.白色污染D.重金属污染【解析】第1题,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