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语文讲义 18 语文知识绪论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第十八课讲解教案

初中语文第十八课讲解教案

初中语文第十八课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 提问学生对于课文中的叔叔于勒有什么印象,引导学生思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通过阅读,回答课文后的思考题。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叔叔于勒的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识别和运用。

3. 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叔叔于勒代表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各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章,写一篇读后感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使学生了解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收获。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帮助。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怀疑与学问》的主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认识怀疑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运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提高文献阅读能力•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讨论和互动探究问题的答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怀疑的正面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科学素养二、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主旨及关键词•掌握思维方法:质疑、怀疑、探究三、教学难点•贯彻怀疑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了解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素养1.引入新课•让学生表达对于科学的认识和喜爱,并引出科学研究需要具备一些条件。

•通过展示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怀疑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并了解怀疑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接受本课的主旨。

2.阅读与理解•供给素材:《怀疑与学问》阅读文章•提供问题: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学生阅读文章,并记录文章重点词汇和句子,并一起讨论问题,交流各自的感受。

3.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在网络资源的帮助下搜寻资料解决问题,包括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也可以提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深度阅读探究,包括社会现象等。

•提出问题示例:有哪些科学家的探究遇到了阻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搜查资料,把握本文主旨和作者观点。

4.思考和探究结果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了解其他人的想法。

•教师在其中引导学生客观、理性、科学的角度下探究问题。

5.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继续阅读类似的科普文章,比如著名的《怎样解读科学新闻》等,并探讨其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可开展课外研究课题,如“推崇远离日光”的危害性”等。

1.评价要求•能够理解关键词和主旨。

•能够辨别作者观点和态度,并从实证分析,以证据支持自己的论述。

•能够进行小组讨论,能够在科学化思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gct语文基础知识

gct语文基础知识

gct语文基础知识在gct中,语文的标点符号运用基础知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gct语文标点符号的运用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gct语文基础知识一、标点符号的种类常用标点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gct语文基础知识二、标点符号用法说明1.句号(。

)用于陈述句或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2.问号(?)用于特指问、是非问、猜测问、选择稳、设问、反问等疑问句后表示疑问语气。

极端强烈的疑问语气,有时可并用几个问号,但要慎用。

3.叹号(!)用在感叹句、带强烈感情的祈使句、反问句、陈述句,或应答语、惊呼语、咏赞语、口号、象声词后,表示强烈感情。

加强的感叹有时也可并用几个叹号,但要慎用。

4.逗号(,)用在单、复句的内部。

一般用在较长或需要强调的主语、倒装的谓语、提前的状语后,或一般的呼语、应对语、某些关联词语后,或分句、复指及并列词语间,或长宾语、后置的状语、定语前,或独立成分的前后,都可用逗号,表示较大的停顿。

5.顿号(、)用在句中并列的词语之间表示最小的停顿。

另外,注意序次语和标点的用法:一是用“首先、其次、最后”或“第一、第二”等表示的,其后要用逗号;二是用“一、二、三”“甲、乙”“子、丑”等表示的,其后要用顿号;三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其后要用小圆点;四是数字外用了括号的,其后不再另加标点。

6.分号(;)用于复句中并列分句间,表示更大些的停顿。

有时,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部如已有逗号,其较大的层次间也可用分号。

条列式话语的列举之间,也可用分号。

7.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某某说后,或者总说、分说间。

8.引号(“”)(‘’)用以标明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含有否定意味的词语。

9.括号:( ),还有[ ]、〔〕和【】。

【最新2018】GCT考研语文复习有哪些基础知识点-范文模板 (6页)

【最新2018】GCT考研语文复习有哪些基础知识点-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GCT考研语文复习有哪些基础知识点随着GCT考研的时间越来越近,我们在复习语文的时候,要抓住基础的知识点。

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GCT考研语文复习要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GCT语文基础串讲之成语运用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望文生义,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

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类似的成语还有:“火中取栗”、“炙手可热”、“首当其冲”、“指手画脚”。

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

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

例2、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这里指旅游的人,用错对象。

其他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部编七下语文第18课《一棵小桃树》知识点精讲、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部编七下语文第18课《一棵小桃树》知识点精讲、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他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西北农村的变革,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代表作品有《废都》《满月儿》《秦腔》《白夜》等。

二、故事背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

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不仅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三、理解词义1.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

2.楚楚:娇弱柔美。

3.矜持:拘谨,拘束。

4.孱头:称呼软弱无能的人。

5.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6.傲慢:形容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引文,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表达“我”对小桃树的深情。

第二部分(②):眼前的情景,写开花的小桃树经受风雨磨难,抒发一种怜悯、痛心、惋惜、自责、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

第三部分(③—⑧):回忆小桃树艰难曲折的生长过程。

第四部分(9-14):描绘眼前的小桃树与风雨搏斗的情形。

五、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只是常常自个儿忏悔,自个儿安慰”这句话的内涵?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

“我”常想写,却一直没写,所以感到内疚,要忏悔;现在“该给它写”了,所以感到安慰。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内容上,暗示“我的小桃树”有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含义,以点明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

写法上,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作者是怎样写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树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将小桃树在风雨中受难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一个“瘦”字用得十分恰当。

gct语文必备知识

gct语文必备知识

gct语文必备知识推荐文章初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热度: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热度:高一语文月考考试卷及答案热度:高三语文上册月考测试题及答案热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热度:GCT语文考试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军事、生物、经济等。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gct语文必备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gct语文必备知识文学常识《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时代诗歌305篇,故又称为“诗三百”。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合称“五经”,如再加上《乐经》则为“六经”。

诗经在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的艺术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诗经》作品多为四言诗,名句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等。

《论语》由孔子弟子编纂孔子语录而成,南宋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所记多为对人生的指导,名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钱塘湖春行》、古体诗《长恨歌》、《琵琶行》等皆为其作品。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其《长恨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其《琵琶行》中的名句。

白居易还领导了新乐府运动,运动的口号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著名诗人,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皆其名句。

GCT语文考试常识题库课件

GCT语文考试常识题库课件

考试常识题目
学科知识
常见文学常识、文化 常识、词汇与语法。
阅读理解
理解题型、提取题型、 推理题型。
写作技巧
写作基础知识、作文 类型、范文解析。
古代文化
论语、诗经、周礼等 内容解析、中国古代 文化常识、古代文化 名人。
备考建议
1 做题技巧
掌握解题技巧,针对性地 进行练习。
2 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 理安排学习时间。
3 阅读书目推荐
推荐一些适合备考的语文 书籍。
课程总结
1
学习回顾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所学知识。
2
收获与不足
总结自己在学行动计划
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GCT语文考试常识题库课 件
GCT语文考试常识题库课件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语文考试常识,提高考试成绩。 课程内容包括学科知识、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古代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介绍
课程目的及意义
了解语文考试的重要性,提高语文素养。
课程内容
学科知识、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古代文化等。
学习要求
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有学习的热情和毅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8讲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8讲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关于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文中说,他非 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可是为了表达感情, “这些乐就被不客气地分散了”。可见它的音 乐创作是感情突破乐式的。 这样,该题的答案就行成了: 巴赫——只讲究乐式; 莫扎特——既讲究乐式又表达感情; 贝多芬——感情突破乐式。 这样的答案正好从一个稳定的角度归纳 出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 发展变化”,也符合文意,因而是正确的。 一般说来,需要考生自己提取精要,独 立概括的试题往往是比较难的。

二、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 题
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 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 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 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用原文中 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 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 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这两点请参考下面的试题分析。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 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 威廉斯根据吉尔福特的理论,经10年实 验,数百名教师参与,归纳出18种创造思考 教学的策略。威廉斯认为,传统教学偏重教 师的教学行为,以教材或教学内容为中心, 而现代教学则特别重视以学生为中心,这两 者都忽视了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不可分割 的一体关系;只有将这三者形成一个有机整 体,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思 维和情感的发展。他曾设想过在不同学科中 通过教师的教学

方法来引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能力发展的教学 模式。威廉斯的研究。由于其设计的整体性、灵 活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师 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显著的效益。 威廉斯的研究成果为什么会具有“整体性、 灵活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 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收到显著的效益?答案不超过 60字。 本题要求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怎样 回答本题呢? 首先要分析这段文字的层次。 这段文字首句是概括性语句,为一层。下文 “威廉斯认为”、“他曾设想”各领起一个层次, 最后一句是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6
绪论——
二 现代汉语
2 现代汉语的特点: ⑴ 语音方面: 没有复辅音; 元音占优势; 有声调。
2020/10/6
GCT考前辅导—— 语文知识
绪论——
三 考查重点
GCT考前辅导—— 语文知识
三 考查重点:
1 语音: 形似字、读音与声旁不一致的形声字及多音字。
2020/10/6
法; 标点的综合使用。
2020/10/6
绪论——
三 考查重点
5 语法: 病句的发现; 关联词的正确使用。
GCT考前辅导—— 语文知识
2020/10/6
绪论——
三 考查重点
6 修辞: 常用辞格的区分。
GCT考前辅导—— 语文知识
2020/10/6
绪论——
三 考查重点
2 文字: 常用常见的错别字。
GCT考前辅导—— 语文知识
2020/10/6
绪论——
三 考查重点
3 词汇: 虚词的用法; 近义词/6
绪论——
三 考查重点
GCT考前辅导—— 语文知识
4 标点: 顿号、冒号、括号、书名号、问号和引号的用
绪论
一 语文知识的主要内容:
1 语音; 2 文字; 3 词汇; 4 语法(含标点符号); 5 修辞。
GCT考前辅导—— 语文知识
2020/10/6
绪论——
二 现代汉语
GCT考前辅导—— 语文知识
二 现代汉语:
1 什么是现代汉语? 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
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