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论

合集下载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2.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素问·举痛论》)3.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4. 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5. (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

(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6. 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8. 有医术,有医道。

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明·赵献可《医贯·伤饮食论》)9.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

(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10. 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

(清·费伯雄《医醇剩义·同病各发》)11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12.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13.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14.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医学伦理观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医学伦理观

综而观之,中国传统医学在医德理论与实践、疾病和健康的认知等诸多方面形成的医学伦理观为现代医学伦理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资源,深刻地体现了医学的人道主义特质。当今,医学发展要走向整体综合的道路,并实现全面的关怀、对人的关注,提升医道中人性的温度和人道的精神,使医学不仅仅是科学,而且是人学[6]。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医学伦理观在医学这一发展进程中可供颇多借鉴。
1.3 为医要“诚”,还要诚对同道作为一个医生,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要求:“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宋代佚名《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医工论》中指出:“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仍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明代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批评褒己贬人的庸医:“吾道中有等无行之徒,专一夸已之长,形人之短。每至病家,不问疾疴,惟毁前医之过以骇患者。”陈实功在《外科正宗》提出要尊重同道:“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医学伦理观
1 精诚合一的医德观
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许多先进的医德思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文献当推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著述的《大医精诚》篇,文中“精”“诚”二字把中国传统医德原则规范概括到极致。
1.1 为医要“精”,精勤不倦、博极医源早在《素问·著至教论》中要求医生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历代名医也纷纷从“精”“博”去要求自己。东汉华佗“游学徐土,精通数经”[1]。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说医术的高明源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医要“多闻博识”。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指出为医医术要“精”。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中言:“长耽典籍,若啖蔗饴。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数言。”明代医家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中说:“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浅。”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2.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素问·举痛论》)3.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4. 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5. (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

(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6. 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8. 有医术,有医道。

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明·赵献可《医贯·伤饮食论》)9.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

(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10. 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

(清·费伯雄《医醇剩义·同病各发》)11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12.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13.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14.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医学经典语句

医学经典语句

医学经典语句
1.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
2.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杨泉《物理论》
3. 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陈梦雷
4. 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吴尚先《理渝骈文》
5. 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

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王叔和《脉经序》
6. 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不为医。

——古今名医医案按
7. 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
8. 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吴尚先《理渝骈文》
9. 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

——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约论》
10. 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医工论》
11. 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

——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中》
12. 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

——裴一中《言医·序》
这些语句强调了医学的重要性、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以及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

它们提醒医生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2.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素问·举痛论》)3.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4. 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5. (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

(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6. 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8. 有医术,有医道。

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明·赵献可《医贯·伤饮食论》)9.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

(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10. 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

(清·费伯雄《医醇剩义·同病各发》)11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12.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13.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14.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医德思想

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医德思想

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医德思想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医学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要求。

我国很多古代医学典籍中都有对医德的阐述,如“医律”“医要”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大医精诚》、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喻昌的《医门法律》等。

这些医德名篇凝聚了古代医者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中华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值得生活在现代的医生群体景仰、学习和思考。

对传统医德思想的挖掘和阐释有助于继承、弘扬优良医德传统,促进现代医德建设。

1.博爱济世中国医学从来都不仅仅只是治病救人、活人性命,而且还主张仁爱救人,赤诚济世。

博爱济世的医德要求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层层递进,从低到高不断发展,提升到更完美的人生境界。

第一个层次是“仁爱”。

强调爱人“医乃仁术”是我国古代对医术的高度概括,医学是对人的生命的关怀,这种关怀应该基于一种内在的德行,而不是外在强加于医者,作为一个医者比起其他的职业更需要“爱人”一个缺少“仁爱之心”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医者。

因此,医生要仁慈善良,热爱病人,珍爱生命。

《内经》说“天极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谨遵“生命神圣”就是坚持“主性命者在乎人,去性命者亦在乎人,养性命者亦在乎人。

“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第二个层次是“博爱”。

强调医者不仅要爱人而且强调要广泛的爱、平等的爱、推己及人的爱。

医者要对所有的患者一视同仁,不分高低贵贱,而且要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孙思邈《大医精诚》认为,行医时“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还要常“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淡矣。

”医学家寇平主张同等对待每一个人,他说:“痴聋喑哑不可以欺瞒,英雄豪杰不可以趋奉,富贵之家不可以犀象脑子以为圆,贫贱之家不可以麻渣曲末以为散。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2.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3.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4. 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5. 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6. 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8.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明·赵献可医贯·伤饮食论
9.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10. 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清·费伯雄医醇剩义·同病各发
11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12.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13.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14.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中医医德古训名言

中医医德古训名言

中医医德古训名言1.赞美医生医德高尚的名言名句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机《伤寒论原序》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医者,意也。

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王叔和《脉经序》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

——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

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吴瑭《温病条辨自序》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

——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

——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

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

——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2.关于医德的名人名言有哪些1. 医者仁心,医德为先。

——董林森2. 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徐春甫3.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孙思邈4. 医生,应该献身于维护人民健康的事业。

——白求恩5. 为医者,须绝驰骛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

——张杲6. 医院之本,救死扶伤;医生之本,德术并举。

——夏克良7. 不谋当谋之事,为医之耻;贪求身外之财,从医之危。

——巩元8. 做人一身正气,为医一尘不染。

——于建华9. 面对面问诊,心连心开方。

——夏克良10. 走医者仁心之路,倡清正廉洁之风。

——丁靖11. 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工论
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如此.然后事必济而功必着矣.若不能正己.则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则岂能愈疾.今冠于篇首.以劝学人.
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止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广收方论.博通义理.明运气.晓阴阳.善诊切.精察视.辨真伪.分寒热.审标本.识轻重.疾小不可言大.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苟能如此.于道几希.反是者.为生灵之巨寇.
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如到其家.须先问曾请未.会请师即问曾进是何汤药.已未经下.乃可得知虚实也.如已曾经下.即虚矣.更可消息参详.则无误矣.又治小儿之法.必明南北禀受之殊.必察土地寒温之异.不可一同施治.古人最为慎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