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重要问题二

合集下载

七大数学难题题目

七大数学难题题目

七大数学难题题目七大数学难题是21世纪数学界的重要挑战,由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于2000年提出。

一、这七个难题分别是:1. P vs NP问题2. 霍奇猜想(Hodge conjecture)3. 庞加莱猜想(Poincaré conjecture)4. 黎曼猜想(Riemann hypothesis)5. 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隙6. 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的存在性和光滑性7. BSD猜想(Birch and Swinnerton-Dyer conjecture)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七大数学难题的题目和背景。

1. P vs NP问题P vs NP问题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中最著名的问题之一,由计算机科学家Stephen Cook在1971年提出。

P类问题是指那些可以用多项式时间算法解决的问题,而NP类问题是指那些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验证一个解的问题。

目前已知P类问题包含在NP类问题中,但尚不清楚NP类问题是否可以完全包含在P类问题中。

如果能够证明P=NP,那么将意味着所有NP类问题都可以通过某种多项式时间算法解决,这将对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2. 霍奇猜想霍奇猜想是代数几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由英国数学家WilliamHodge在1940年提出。

该猜想认为,对于任何光滑的复代数簇,其Hodge-Deligne组中的某些元素可以通过有限次的迭代消除。

这个问题与拓扑学、代数几何和数论等多个数学分支有关,解决它将对这些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3. 庞加莱猜想庞加莱猜想是拓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由法国数学家Henri Poincaré在1904年提出。

该猜想认为,任何三维流形都可以通过连续变换分解为一些简单的部分,如二维球面和三维球面。

这个问题涉及到流形的结构和拓扑性质,解决它将对拓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 黎曼猜想黎曼猜想是数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由德国数学家Gustav Riemann在1859年提出。

21世纪十大地球科学问题

21世纪十大地球科学问题

1.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起源 (1)2.地球“黑暗时期”(地球诞生后的最初5亿年)的演化历史 (1)3.生命的起源 (1)4.地球内部运动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2)5.板块构造与大陆地质过程 (2)6.地球的物质特性与地球过程的控制 (3)7.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幅度 (3)8.生命—地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4)9.地震、火山喷发等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 (4)10.地球内外流体运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4)1.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起源太阳系具有庞大的几何形态,拥有一系列不同类型的行星和卫星,如气体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岩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等。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下列问题:行星如何在恒星周围形成? 太阳系行星如何形成? 有关地球起源的陨星证据都说明了什么? 地球的化学组成是什么? 月球是否由陨星撞击而成?现在,很多证据可以提供太阳系及行星形成的关键信息,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模拟研究。

越来越多的以强大望远镜进行的天文观测,以及对小行星、彗星和其他途经太空船行星的研究为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模型加入了新的维度。

地球化学研究和天文观测的交叉变得越来越多:质谱方法的改进、陨石同位素成分的新资料正在推动地球和陨石标准组成模型的改进,对陨石中的前太阳系阶段粒子的研究使人们对恒星演化及核合成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先进的计算能力则使科学家们能够对星云盘的演化、星子与行星胎的碰撞后果、原行星体内部过程等进行更精确的模拟。

但是,人类对地球组成成分的了解还不够详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重要问题:地球如何获得挥发性成分? 这些成分现在还有多少? 地球的难熔元素是否与陨星完全一样? 地球内部生热元素的绝对浓度是多少? 对于太阳系而言,需要更清楚地认识:太阳系最初数百万年里的行星形成过程,太阳系后期事件(如重大撞击)对行星的影响,早期太阳系过程对行星化学成分和大小的影响,各种形式同位素异质性的起源。

未来,只有以望远镜、空间飞行器、敏感的分析设备对太阳系的其他星体和太阳系外天体作进一步的观测,人类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

21世纪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及对策

21世纪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及对策

荒漠化 ( 沙漠化和石漠化 ) 影响的地区 , 占全 国土地面积 的 1 已 /
1 2 1世 纪人类 面临的生存问题
据统计 , 地球上 210万 h 0 m 的农 田已经 荒漠化 , 每年土壤 流失量达 2 0亿 t每天有 7 以上的生物物种从地球上 消失 ; 0 ; 0个
, ,
恶化 。
来全 国每天要消耗木材约 2X1 m ( l 0 按 0亿人 口计算 ) 相 当 ,
于砍掉直径 6 m高 1 0c 0m的大树 7 0 10多棵 , 相当于 3万 k 的 m 森林 ( 按一棵树 占地 4m 计 算 ) 再 加上一 次性 纸杯 、 , 纸袋 的广 泛使用 , 以及房屋建 筑 、 具 、 修材 料 、 家 装 森林 火灾 等等 , 天又 每 要 消耗多少木材?毁掉 多少森林 ? 由此 看来 , 国 的森林 面积 我 不仅少得可怜 , 而且 还在急剧地减少 。而森林具有调 节气候 、 涵 养水源 、 保持水 土 、 防风 固沙 、 净化 空气 等作用 。我 国近年来 受
个 比例 已经很小了 , 就这些淡水也 不是都可以利用 的 , 中冰帽 其 和 冰川 占了大部 分 , 面水包 括 江河 湖泊 约 占 0 0 % , 下水 地 .2 地 占 06% , 1 大气 中的水 蒸气也 占据一 小部 分 。只有河 流 、 湖泊 等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 才是可利用的水资源 。人类 真正可利用
能 源 的时 问不 会 超 过 5 年 。 0 森 林 是 陆 地 生 态 的 主 体 , 于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起 着 非 常 重 要 对 的作 用 。我 国 森 林 占有 量 严 重 不 足 , 到 世 界 人 均 占 有 量 的 不
15 / 。天然林 与人 工林 、 态林 与经济 林相 比, 生 前者 的生 态效益 远远高于后者 。但是 目前 , 国的天然林 与生 态林 树 目却 在不 我 断减少 。一方 面国家下 大力气 建设 生态环 境 , 另一 方面 一些人 却在疯狂地毁林砍树 。据 调查 , 几年 来 , 林事 件愈 演愈烈 , 近 毁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在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这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的进程,人口规模的增加、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成为了中国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白皮书旨在探讨中国在人口、环境与发展方面的现状、挑战和对策。

一、人口问题1.人口规模的增长与控制中国是世界上最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人口规模的增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控制人口增长,中国实施了一系列计划生育措施。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已经面临着新的挑战。

2.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应对近年来,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供给短缺,这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影响。

中国应通过制定合理的产假和育儿政策、加大老年人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等措施来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化。

二、环境问题1.资源消耗与保护中国资源消耗日益加剧,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应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水污染与水资源管理中国是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之一,水污染问题严重。

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推行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政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空气污染与大气环境治理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到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

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空气质量。

三、发展问题1.城市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个快速城镇化的国家,城市化进程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和挑战。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但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

要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追求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建设美丽中国。

21世纪公共卫生问题及预防医学的任务

21世纪公共卫生问题及预防医学的任务

21世纪公共卫生问题及预防医学的任务(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卫生问题20世纪的后20年,人类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现代化进展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生物、信息技术的突破,全面推动了经济快速、跨越式发展,从而加速了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

伴随着经济之快速增长,地球人口也以膨胀的方式增长。

从全球的角度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仍在持续,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土地沙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人类在享受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成果的同时,也在自食着人类文明造成的环境破坏带来的苦果。

现代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劳动和工作时间在减少,休闲时间增多,物质和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封闭的国际界限正在被打破,现代化的信息和交通工具使地域差距变得更小,人类之间的交流更加自由化,因此各民族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快速地相互渗透,人类进入了自由交流的时代。

科技现代化的进程,同样推动了人类的医疗卫生保健的发展。

现代化的诊疗方式、仪器和设备以及开发的多种药物,都给现代人的健康保健、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做出了贡献,使人类寿命大大延长,老龄化社会在发达和快速发展中的国家已经到来。

相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言,人类的医疗卫生和健康保健措施还严重滞后。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健康损害和疾病在增加,而相对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尚缺乏;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加剧,以及不良生活方式、行为和习惯的影响,心脏病、脑血管病、癌症、外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持续增加;职业有害性疾病、地球化学性疾病仍在许多国家流行;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老年性疾病和保健问题已经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传统的传染病,如结核、性病等死灰复燃,威胁人类的新的传染病如AIDS正以快速方式传播,疯牛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人类在21世纪初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卫生问题。

(二)人类预防医学时代的到来如果说两次卫生革命使预防医学由个体预防扩大为群体预防,由传染病预防扩大到慢性疾病预防的话,则当代由于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信息交通现代化和人类各民族之间交流的自由化,预防医学已进入了以人类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时代。

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关知识

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关知识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 2.能源问题 3.就业问题 4.教育问题 5.医疗、住房问题 6.温室效应问题 7.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自然调节,包括战争、疾病等,它属于物种的自我调节, 即广义上的生态平衡调节。 二、计划生育。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自我节制生育,有计划 的生育,是自我控制种群规模的有效手段。中国经过几十年的 强制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取得突出点成绩,但是和自然调节不 同,由此,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干扰了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三、生育观念引导。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根深蒂固的传统生 育观念,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自古既有多子多福的陈 旧观念,更由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落后的生产习惯,家族意识 等等,造成人口的国度膨胀,必须引导群众破除旧的生育观念, 才能有效遏制人口的无节制增长。 四、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这个怪圈跳不 出来,很难达到根本治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口步入一个 良好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经济发达,文明程度高有很大关系。
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人口问题
人 口 上 亿 的 国 家
1、 中国 14亿 2 、印度 12.1亿 3 、美国 3.1亿 4 、印度尼西亚 2.38亿 5 、巴西 1.92亿 6 、巴基斯坦 1.77亿 7、尼日利亚 1.68亿 8、 俄罗斯 1.429亿 9、 孟加拉国 1.47亿 10、日本 1.28亿
针对大学学 生说的
世界无烟日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World NoTobacco Day),”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 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为了引起国 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世界卫 生组织1987年11月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 “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自 1989年起,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

21世纪,科技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要求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怎么做

21世纪,科技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要求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怎么做

21世纪,科技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要求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怎么做21世纪,科技问题将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探索前沿科技:科技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新的科技技术和应用,积极跟进国际前沿科技研究,不断开拓新的科技领域,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

2、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工作者应该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科技研究和开发,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

3、注重技术应用:科技工作者应该注重技术的应用和转化,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进步。

4、培养高素质人才:科技工作者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传承,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5、推动国际合作:科技工作者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分享科技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

总之,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应该积极应对21世纪的科技挑战,不断探索和创新,注重技术的应用和转化,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人员如何响应我国当前的四个面向科技发展路线?1、研究方法创新:说明项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或技术手段相较于已有研究具有创新性和优势。

可以介绍如何通过新的实验技术、数据分析方法或算法,提高研究的精度和效率,或者如何解决现有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2、研究方向创新:阐述项目所涉及的研究方向或应用领域的新颖性和前瞻性。

可以介绍项目是如何拓展现有研究领域的边界,或者如何解决现有研究方向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领域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和成果。

3、研究成果创新:突出项目预期的研究成果或技术创新点。

可以介绍项目在相关领域中的突破性发现或技术发明,以及这些成果如何填补知识空白或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4、合作模式创新:强调项目所采用的合作模式或资源整合方式的创新性。

可以介绍项目如何与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企业或机构进行合作,实现跨学科交叉和资源共享,以推动科技创新和应用转化。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以下科学攻坚难题实际上几乎全部集中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生命的起源人的起源地球的起源宇宙的起源物质的本质精神的本质等,这些问题在两三千年前都已经在所有原生(相对于次发文明)文明的社会中被提出来了。

这个时代的提出的不同在于可借助于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计算机电子望远镜分子频谱仪等在更深层次上(分子、DNA,RNA,神经细胞)、更广范围内(从宇宙到中微子)上予以穷究并且有了更完美的理论支持:复杂性思维方式,系统论与整体观等。

在以西方逻辑思维为基础的现代科学中,这个理论是新颖的,但在中国古代科学中,是一直严格自觉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探究天道人伦,且在历法、算术、人体科学与医学、宇宙探测、建筑力学与美学、地理与生态、化学化工冶炼等等方面获得丰硕的成果,而且是不以损害人的异化与环境的负载开发为代价的情况下取得的.中国文明发展的节奏是中和,社会文明发展项度取舍的衡量标准是人们心灵上的满足.进行科学探测的主要动机是满足人的求知欲(而不是功名或物质利益或其它的欲望,奇巧淫技被持为机心为君子所不耻),并最终都须返回到道德生命这一根本上来.所以一切都是整体综合推进的,中和的,和谐的,与人的精神进化的节拍是相吻合的.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在于人类的急功近利.以及被工商业竞争刺激起来膨胀变异的欲望造成的身心疾病.整个社会变革发展的节奏与人类心理适应变迁的节奏不一造成的人的异化。

资本运作与工业化大生产割裂了劳动者、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之间的关系,人们失去了劳动的乐趣而沦为工具,劳动分工的琐屑细化让劳动技能成为一种谋生手段而不是一种技艺,手工劳动的被取代并没有减轻绝大多数人的劳动强度,反而剥夺了他们劳动中创造的乐趣与原本休闲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农民到工人或农民工)。

人与自然的远离与割裂造成的非平衡发展与全球生态危机.(一年前,去年的11月15日,地球上太平洋第一个国家因为地球变热,海平面上升而被迫举国迁居.)李约瑟云:欧洲人所特有的精神分裂或分裂人格只能以德模克利特的机械唯物主义或柏拉图的神学主义进行思考.可叹的是,中国的科学家们现在却仍然采用西方已经开始反思的思维模式去邯郸学步,而不知从思维方式上探索究竟,如何能够成功?现把科学界提出的100个前沿问题整理如下,希望民间思想家与自由思想家们也可就以下问题展开自己的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21世纪的重要问题
——全球化、环境、经济转型、非洲问题以及国际经济政策
全球化:
当今世界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相互依赖的。

发达国家在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上,越来越依赖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是逐年增长的。

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资本和劳动的流动,在世界经济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发展中国家贸易量的减少,也导致了发达国家的失业。

发展国家现已成为飞快增长的发达国家的产品出口市场,而发达国家的经济福利也越来越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就和社会进步。

环境:
随着国家发展的焦点由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可持续发展,对全球环境的关注也在继续增加。

汽车和工业矿务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明显来源,就消费量而言,发达国家人均消费的能源量远远大于第三世界国家。

然而,第三世界国家由于对土地的“烧荒”等行为,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同时也导致了空气中氧气量的减少。

另外,不断下降的商品价格和对外汇的需求,以及80年底的经济停滞,不仅导致了政府的巨大损失,也导致了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因此,为了保护森林,首先可以提高现有雨林的使用率,另外是发展综合的雨林产品市场,但是这都需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才有可能有效果。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危机:
在全球的角度,非洲一直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GDP的增长率一直落后于非洲和拉丁美洲。

在人文和社会领域,非洲也面临着卫生和教育开支的严重削减。

要改变这种经济的衰退,必须要加强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解决人口的饥饿问题,另外,要阻止对环境的破坏和沙漠化,扭转卫生和教育开支的急剧减少,并实行债务免除和人口稳定计划。

东欧和前苏联的经济转型:
发生在东欧和前苏联的经济转型,由于其对经济的预期大大高于预计水平,是的经济改革的最初阶段损害了国内的经济。

由于挤出现象的存在,使得发展中国家增加的投资需求不能由必须的个人消费来满足,并产生持久的高实际利率。

因此,需要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要依据实际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发展机会来分配,使全球的金融市场满足东欧和前苏联的额外的资本需求。

全球化和国际金融改革: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以及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世界性工厂”的出现,使得相应的国际金融市场也不断的扩大,潜在的把低收入国家的经济拉如全球经济的主流中。

然而,并不是发展中国家都能从全球化中获利,反而,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可能会增加他们的相对劣势。

针对国际金融对发展中国家的不良影响,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案,包括减少债务负担;创造新的资金来源,如托宾税;建立世界中央银行;改革IMF和WB等。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日益变得享有共同的命运,建立一个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因此,我们必须以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今世界中的种种经济现象和趋势,才能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为日后的发展提出更有效现实的方案和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