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5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有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有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35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至今仍充满蓬勃生机与旺盛生命力,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了不起的奇迹。
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是铸就这一奇迹的重要基础。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创生期,奠定了此后几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
考古发现证实,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再到“多元一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交流交融,中华民族最早的大家庭逐渐成形,国家由此诞生,“大同”社会理想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价值追求逐渐深入人心。
在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我们的先人积累了初步的国家治理经验,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最终以典章、思想的形式进行总结和传承。
流传至今的夏商西周国家治理经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是先秦时期历史文化的集中反映。
秦汉至宋元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期,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并迈向新的高峰。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的推广、官僚制度的健全,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国家治理的基本形态,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文化支撑,贯穿其中的价值主线是对“大一统”的坚定追求。
与此同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以文化人的文治主张、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也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
在追求“大一统”的历史中,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民族英雄史不绝书。
明清以降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丰厚遗产。
这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愈益深厚,“大一统”趋势愈益强化,新生社会因素愈益彰显。
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全新历史变局的出现和中国人民的抉择。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
面对新的时代变革,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甘沉沦、前赴后继、浴血奋斗,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36分)1.(9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生态文学的面貌清晰饱满。
生态文学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强调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强调人的责任和担当。
当今时代有许多标志性特征,其中两个重要特征是“绿”和“美”。
“绿”是指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健康环保,“美”是指生态面貌和生活感受,生态文学就是要表现、追求这种绿色和美好。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
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家先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湿地保护工程、蓝天保卫工程、江河治理工程,以及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大幅改善中国生态状况,神州大地面貌一新。
“文脉与国脉相牵,文运与国运相连。
”在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的过程中,生态文学创作愈加活跃和兴盛,日渐成为一种独特文学现象,产生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和代表性作家。
梁衡《树梢上的中国》、何建明《那山,那水》、肖亦农《毛乌素绿色传奇》、李青松《塞罕坝时间》等,以及迟子建《候鸟的勇敢》等带有生态意识的作品,从不同角度记录这个绿色发展的时代,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
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
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
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
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随着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为代表的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发生积极变化,逐渐认识到生态问题关涉深层文化。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导语】高二时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与寂寞为伍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
由此可见,高二是高中三年的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年。
为了帮你把握这个重要阶段,无忧考网高二频道整理了《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思想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
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
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是以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
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
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
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
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
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
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
“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
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
高二语文下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愤交加赏心悦目B. 气喘吁吁纵情任性C. 蹑手蹑脚举世瞩目D. 畏首畏尾惊心动魄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B.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加强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C. 她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充分说明她平时训练非常刻苦。
D. 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雨后的天空,犹如一位洗涤干净的蓝宝石。
B. 他的讲话犹如一把锐利的剑,刺痛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C. 那棵树上的鸟儿,欢快地唱着歌,仿佛在为春天欢呼。
D. 他的文章如同一条清澈的小溪,让人读后心旷神怡。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改后: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B. 原句:我国的经济实力正在迅速增长。
改后:我国的经济实力正在迅速地增长。
C. 原句:她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改后:她听讲认真,发言积极。
D. 原句:你为什么迟到了?改后: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节目很有趣,我特别喜欢。
”他笑着说。
B. “我喜欢看小说,尤其是科幻小说。
”他补充道。
C. “你今天穿得很漂亮啊!”她笑着对我说。
D. “这个苹果真甜!”他高兴地说。
6.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她的演讲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B.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他勤奋好学,成绩突飞猛进。
D. 这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
7. 下列各句中,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办事雷厉风行,效率很高。
B. 她温柔贤淑,深得家人喜爱。
C. 他的歌声如天籁之音,令人陶醉。
D. 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让人失望。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左侧远离密封线的边缘处.答题要远离密封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 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槛菊(jiàn)不谙(ān)彩笺(qiān)B.凝噎(yē)暮霭(ǎi)玉砌(qì)C.纶巾(ɡuān)豆蔻(kòu)跬步(ɡuǐ)D.商贾(ɡǔ)忏悔(chàn)松柏(bó)2.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磅秤/磅礴仿佛/佛手瓜刨除/刨根问底B. 钥匙/汤匙漩涡/涡轮机调节/调虎离山C. 驻扎/扎实亲事/亲家母伎俩/仨瓜俩枣D. 果脯/胸脯胳臂/长臂猿倔强/强颜欢笑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雕零山青水秀戍边相形见绌B.甘霖良辰美景皈依融会贯通C.凄残源远流长娇健功亏一篑D.憔悴被水一战漂泊海市蜃楼4.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地崩山催一夫当关朝避长蛇萦绕B.渚清沙白艰难苦痕风急天高潦倒C.东船西舫天涯沦落沧海月明谪居D.千呼万唤杜鹃啼血义愤填膺锦瑟5.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人生得意需尽欢B.天生我才必有用C.径须沽取对君酌D.与尔同消万古愁6.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7.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奔流/到海/不复/回C.千金/散尽/还/复来D.莫使/金樽/空对/月8.下列诗句使用了典故的一句是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附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赍赏(jī) 擂鼓(léi) 熟稔(rěn) 怏怏不乐(yàng)B、脖颈(gěng)茶峒(tóng) 田畴(chóu)一蹴而就(cù)C、房檩(lǐn)抱厦(xià)苜蓿(sù)逸兴遄飞(chuán)D、下乘(chéng)石墁(màn)叨光(dāo)涸辙之鲋(hé)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迤逦援例促浃鬼解腕尖刀B、喧阗合拢碧溪岨感恩戴德C、请缨流敝雄黄酒不落言铨D、阈值隼头掉脚楼拨木转石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着同一的风习,沾着边。
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A.浸染千头万绪百折不回痕迹 B.濡染千丝万缕千磨百折烙印C.沾染千变万状克难奋进记忆 D.感染千绪万端小心翼翼刻痕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理。
B、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C、受快餐文化的影响,真正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中学生并不多,因此在教学中,广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就显得非常重要。
D、马年“春晚”节目中,由开心麻花团队精心打造的喜剧小品《扶不扶》,以生活气息浓郁、喜剧效果明显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是毋庸置疑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罗贯中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三绝”人物: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孔明。
高二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高二的学生在准备语文期中考试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份语文试题,积累做题的经验。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二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一卷阅读计42分一.18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另一片天空韩少功①一片落叶是千里山脉,或者万里沙原。
如果手中镜片有足够的放大功能,我们还可以看到奇妙的细胞结构,雪花状的或蜂窝状的,水晶状的或胞胎状的。
我们还可能看到分子以及原子结构,看到行星电子绕着恒星原子核飞旋的太阳系,看到一颗微尘里缓缓推移和熠熠闪光的星云。
②但人们不习惯凝视,总是长于奔走和张望。
我曾从乡村进入城市,从湖南迁至海南,还眼睁睁看着不少朋友去了北京或上海,德国或南非。
我的机会也来了。
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有人找我谈话,动员我去中国作协工作。
两位已入仕途的文学界朋友,也在宾馆里私下劝我直至深夜,说如果你不到北京,不到某个位置,很多东西没法看到,岂不有点可惜?③我相信朋友的好意,相信自己一旦错过了北京,会确实错过很多见识。
但那又怎么样?我还没有到过南极洲,没有到过月亮,没有到过火星,没有到过银河系以外的空间。
我也不可能看到22世纪以及往后更远的年代,看到儿童们在幼儿园里耍弄基因玩具,看到妇人们在杂货店购买核子炊具,看到太空旅游的星际列车和激光天梯,看到人类用药片或芯片改变人性——那样的世界会不会像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同样把我吓晕?从这一点看,即使进入京城,我仍然是一井底之蛙,反过来说,即便我能够风光活上三辈子乃至三十辈子,同样难以做到无所不至和无所不知。
我仍然不可能走出自己近乎逼仄和速朽的身体,不管到了什么地方,前面仍有地平线和太平间的冷冷拦截。
④旅游是对履历的一种弥补,旅游业鼓励人们对世界展开足迹扩张和镜头攻略,引导人们朝远看和朝外看。
但旅游者的看,不过是把大多数已经出现在媒体的场景,来一次现场的核对和印证;不过是把已被他人用眼光品尝过的场景,再来一次残渣咀嚼和旧货收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全对的一组是()(3分)A.窗槛.(jiàn)筵.席(yán) 霰.雪(sàn) 扁.舟(piān) 废寝.忘食(qǐn)B. 砧.板(zhēn) 衣襟.(jīn) 浣.洗(huàn) 旌旆.(pèi) 横.行霸道(hèng)C. 殷.红(yīn) 嗟.叹(jiē) 边塞.(sài) 匙.箸(chí) 钟鼓馔.玉(zhuàn)D. 悠邈.(m iǎo) 戏谑.(xuè) 岑.寂(cén) 朔.风(shuò)千载.难逢(zǎi)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B. 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以及与祖国的联系和感情,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 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D.卫生部表示,今年是医改的起步阶段,要按照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的改革方向,着力确保医改取得实质性进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载人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它要求航天员必须具备办事果断、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
航天飞行所处的特殊环境对航天员的生理冲击特别大,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
再者,航天员在太空所处空间狭小,身体活动受到限制,说话也不能随便。
说什么、什么时间说,都有限制,所以这种信息交流的限制,也要求航天员能忍受孤独。
分条列举文段叙述的航天飞行时航天员将会面临的挑战。
(每点不超过6个字)①②③4、注意下列句子互相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他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补足句间省略的关联词。
(6分)①为了控制这种白蝇的繁殖,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并人工繁殖甜薯白蝇的寄生虫。
②近几年来,一种从国外传入的白蝇严重危害着我国南方农作物生长。
③如果这是可信的,那么,近年来昆虫学家寻找白蝇寄生虫的努力是白费了。
④研究者认为这种白蝇是甜薯白蝇的一个变种。
⑤最新的基因研究成果表明,这种白蝇不是甜薯白蝇的变种,而是与之不同的一种蝇种,称作银叶白蝇。
⑴依次排列的序号是:⑵句和句之间应补上的关联词是;句和句之间应补上的关联词是。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赵孟頫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
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
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
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
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
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六月,授兵部郎中。
时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
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
”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九年,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
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官事清简。
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
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至大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
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
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
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人以为知言云。
《元史·列传第五十九·赵孟頫》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于江南(隐居而有才能的的人)A. 侍御史奉诏访遗逸..,全数与争(非法获利)B. 纵宾客为奸利..纯正(操行、品行)C. 又尝称孟頫操履..之学(经济发展)D. 不知其经济..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为.文操笔立就/为.击破沛公军B. 役于.盐场,不胜艰苦/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C. 以字呼之而.不名/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D. 遂以.书名天下/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 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元世祖的器重,尽管朝中对此有异议,但元世祖仍委以重任,尚书省刚设立便让他起草诏书。
B. 赵孟頫才智出众。
他分析赵全案件复杂的背景,认为王虎臣不宜派去查案;他看出元掀儿的同役者是被冤枉的,特意拖延办案时间。
C. 赵孟頫文学、绘画、书法的造诣很高,且兼通佛、道学说的要义,故深得元世祖的喜爱与赞赏,元世祖称他的诗文能与李白、苏轼齐名,书画则名冠天下。
D. 赵孟頫的书法闻名天下。
然而,他书画的才能与名声却限制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致使人们无法真正了解他。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时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
(4分)译文:⑵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
(3分)译文:⑶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
(4分)译文: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龚自珍漠漠春芜春不住①,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深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②注: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
春不住:春去了。
②“莫怨”二句:用唐杜秋娘《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意。
⑴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5分)答:⑵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答: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鸿雁长飞光不度,。
⑵,清泉石上流。
⑶战士军前半死生,。
⑷千岩万转路不定,。
⑸人生得意须尽欢,。
⑹,月涌大江流。
⑺尔曹身与名俱灭,。
⑻长风破浪会有时,。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邻人①前年我曾画了这样的一幅画:两间相邻的都市式的住家楼屋,前楼外面是走廊和栏杆。
栏杆交界之处,装着一把很大的铁条制的扇骨,仿佛一个大车轮,半个埋在两屋交界的墙里,半个露出在檐下。
两屋的栏杆内各有一个男子,隔着那铁扇骨一坐一立,各不相干。
画题叫做“邻人”。
②这是我从上海回江湾时,在天通庵附近所见的实景。
这铁扇骨每根头上尖锐,好像一把枪。
这是预防邻人的逾墙而设的。
若在邻人面前,可说这是预防窃贼蔓延而设的。
譬如一个窃贼钻进了张家的楼上,界墙外有了这把尖头的铁扇骨,他就无法逾墙到隔壁的李家去行窃。
但在五方杂处,良莠不齐的上海地方,它的作用一半原可说是防邻人的。
住在上海的人有些儿太古风,“打牌猜拳之声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邻人的身家性行全不知道,这铁扇骨的防备原是必要的了。
③我经过天通庵的时候,觉得眼前一片形形色色的都市的光景中,这把铁扇骨最为触目惊心。
这是人类社会的丑恶的最具体最明显最庞大的表象。
人类社会的设备中,像法律,刑罚等,都是为了防范人的罪恶而设的;但那种都不显露形迹。
从社会的表面上看,我们只见锦绣河山,衣冠文物之邦,一时不会想到其间包藏着人类的种种丑恶。
又如城、郭、门、墙,也是为防盗贼而设的。
这虽然是具体而又庞大的东西,但形状还文雅,暗藏。
我们看了似觉这是与山岭、树木等同类的东西,不会明显地想见人类中的盗贼。
更进一步,例如锁,具体而又明显地表示着人类互相防范的用意,可说是人类的丑恶的证据,羞耻的象征了。
但它的形象太小,不容易使人注意;用处太多,混迹在箱笼门窗的装饰纹样中,看惯了一时还不容易使人明显地联想到偷窃。
只有那把铁扇骨,又具体,又明显,又庞大地表现出它的用意,赤裸裸地宣示着人类的丑恶与羞耻。
所以我每次经过天通庵,这件东西总是强力地牵惹我的注意,使我发生种种的感想。
造物主赋人类以最高的智慧,使他们做了万物之灵,而建设这庄严灿烂的世界。
在自称文明进步的今日,假如造物主降临世间,一一地检点人类的建设,看到锁和那把铁扇骨而查问它们的用途与来历时,人类的回答将何以为颜?对称的形状,均齐的角度,秀美的曲线,是人类文化上最上乘的艺术的样式,把这等样式应用在建筑上,家具上,汽车上,飞机上,原足以夸耀现代人生活的进步;但应用在锁和这铁扇骨上,真有些儿可惜。
上海的五金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四不灵”锁。
有德国制的,有美国制的;有几块钱一把的,有几十块钱一把的;有方的,有圆的,有作各种玲珑的形状的。
工料都很精,形式都很美,好像一种徽章。
这确是一种徽章,这是人类的丑恶与羞耻的徽章!人类似嫌这种徽章太小,所以又在屋上装起很大的铁扇骨来,以表扬其羞耻。
使人一见可就想起世间有着须用这大铁扇骨来防御的人,以及这种人的产生的原因。
④我在画上题了“邻人”两字,联想起了“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诗句。
虽然自己不喝酒,但想象诗句所咏的那种生活,悠然神往,几乎把画中的铁扇骨误认为篱了。
11、“这铁扇骨每根头上尖锐,好像一把枪。
”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解释。
(5分)答:12、铁扇骨是本文的主体意象,为什么作者在第三段却又用大量篇幅去写法律、刑罚、城、郭、门、墙和锁呢?(6分)答:13、文章在最后一节援引了杜甫《客至》中的诗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14、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方法?是结合全文做具体分析。
(6分)答: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情圣杜甫梁启超①杜工部被后人叫做“诗圣”。
诗怎么样才算“圣”,标准很难确定,我们也不必轻易附和。
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
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
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②两晋六朝几百年间,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混成时代,中原被异族侵入,搀杂许多新民族的血;江南则因中原旧家次第迁渡,把原住民的文化提高了。
当时文艺上南北派的痕迹显然,北派真率悲壮,南派整齐柔婉,在古乐府里头,最可以看出这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