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路侧安全设计应用

合集下载

广东省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指南(试行)

广东省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指南(试行)

广东省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 设计文件编制指南(试行)广东省公路管理局广东省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 设计文件编制指南(试行)主编单位:广东省路桥规划研究中心二○一六年五月目 录1 总则 (1)2 设计阶段 (3)3 方案设计 (4)4 施工图设计 (12)广东省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指南(试行)1.总则1.1目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设计文件是安排工程项目、控制投资、编制招标文件、组织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现有普通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特制订本指南。

1.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境内的现有普通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

1.3项目划分现有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原则上按“一路一县一项目”进行编制。

1.4 编制原则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应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采取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整治,并注意避免盲目设防或过度设防。

现有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的公路技术标准原则上与旧路一致。

对涉及到局部路段平纵面线形调整的大规模土建工程措施应在充分论证比选的基础上慎重采用。

1.5要统筹考虑整条路线的设计标准和规模效益,有条件的宜统一委托设计,加强相邻路段的管理沟通和协调,确保技术措施、内容的匹配。

1.6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设计应以公路安全和风险状况调查、评估、分类结果为基础,充分利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排查成果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公路安防数据库),针对主要风险和危险因素,按照设定的安全目标,确定安全处置设计标准。

1.7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贯彻国家及行业相关方针政策,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标准、规范,精心设计,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

设计文件按照分段设计、分类处理、分期实施、经济合理的指导思想设计。

设计文件经批准后,如需变更设计,应按交通运输部现行的有关规定办理。

1.8工程定额的采用和概、预算的编制,应根据设计阶段的不同要求和交通运输部现行的《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和《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的规定办理。

实践公路设计新理念的问题与建议

实践公路设计新理念的问题与建议

实践公路设计新理念的问题与建议作者:黄驰张志超成龙王琨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和美国的公路设计理念,总结出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最后分析了我国目前实践公路设计新理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贯彻新理念的建议。

关键词:设计理念公路灵活性1 我国公路设计理念1.1 我国公路设计理念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该阶段是我国建国后的整体性恢复阶段,由于公路建设资金不足,所以其设计理念为“设计的公路应该是经济的公路”,且公路建设以通为主。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至90年代中期)。

该阶段是我国全面发展建设阶段,“快速、安全、经济、舒适”是其设计理念。

该阶段经济开始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综合实力也有所提高,公路建设从“以通为主”转变为“提高公路的快速性”。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我国在该阶段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

技术标准和工程造价之间的矛盾该阶段已有所缓和,所以公路设计理念更加注重“安全、快速、环保、美观”。

从我国公路设计理念的发展可以看出,公路设计理念的发展更新和国家的国情密不可分。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公路设计理念也会不断创新与完善,进而真正实现我国公路的“安全、快速、环保、美观”。

1.2 我国的公路设计新理念。

冯正霖副部长在2004年全国公路勘测设计会议中,针对当前存在于公路设计中的问题,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前提指出了“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设计新理念,标志着我国公路设计理念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新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②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③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④坚持质量第一,树立让公众满意的理念;⑤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指标,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⑥坚持系统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

基于宽容理念的公路路侧设计

基于宽容理念的公路路侧设计

念的路侧 安全设计 已经成为道路安全设计 的重要 组 成部分 。从 主动 引导 防护、 路 侧 净 区、 边坡 、 边沟 、 护栏 等 多个
方面 , 详 述 了基 于 宽容 理 念 的路 侧 安 全 设 计 的 内涵 。
关键 词 : 宽容理念 ; 主动 引导 ; 路侧 净 区
中图分 类号 : U 4 1 6 . 1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3— 6 0 5 2 ( 2 0 1 4 ) 0 1 —0 0 7 5— 0 3
交通事故 , 也要通过宽容设计降低其严重程度。
参 考文 献
[ 1 ] 交 通部公路 司. 新 理念公路设 计指南 [ M] . 北京 : 人 民交 通出版
第1 期
北 方 交 通
・ 7 5・
基 于 宽容 理 念 的公 路 路 侧设 计
劳穗 军
( 广东省路桥 规划研究 中心 , 广州 5 1 0 0 0 0 ) 摘 要: 路侧安全在道路安 全 中占有重要地位 , 对减 少道路 交通 安全 事故的发 生具有 重要 意义。基 于宽容理
视线诱导是通过在路侧设置的轮廓标等视线诱 导设施 , 使驾驶员能够感知到路侧位置 , 如此车辆就 不会 偏离 车 道或 冲 出车道 。
越 界提 醒 是 在路 侧 设 置 振 动标 线 , 当 因司 机 分
半 以下。美 国交通 事故死亡率 明显下降 的原 因何
在?这主要得 益 于美 国公 路 的“ 宽 容路 侧设 计理 念” 以及 相应 的规 划 、 设计 方法 。 为冲出路面的失控车辆提供重新 回到路面的机 会是道路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内容。即使最后车辆无 法返 回道路 , 也应使其失误在一定程度上为道路系 统 吸收 化解 , 尽最 大 可 能 地 降低 交 通 事 故 所 造 成 的 损失 。这正体现 了宽容设计 的理念 : 宽容对待道路

“畅、安、舒、美”路创建实施标准

“畅、安、舒、美”路创建实施标准

“畅、安、舒、美”路创建实施标准(初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优化升级国家干线公路网结构,充分发挥普通国省道的骨干作用,全面构建“畅、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等,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名称释义] 本标准所称“畅、安、舒、美”是指为全面提高普通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而构建的交通出行环境。

畅,即畅通,包括:交通畅通、信息畅通、排水畅通;安,即安全,包括:行车安全、作业安全、路产安全;舒,即舒适,包括:身体舒适、视觉舒适、心情舒适;美,即美观,包括:路容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干线公路网中的普通国道,普通省道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创建原则] 按照“立足需求、科学决策,合理定位、因地制宜,存量挖潜、确保质量,综合整治、注重长效”的原则,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公路管理机构主导,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性,按整条线路对全线进行综合整治,建立动态考核管理机制,实现并保持“畅、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环境。

第五条[总体要求] 围绕“一个中心、三个推进、五个提高”开展创建活动,即:以构建“畅、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为中心,推进决策科学化、技术进步、管理规范化,提高公路通行能力、路况水平、安全水平、出行服务水平和公路文明水平。

第六条[科学决策] 建立包含路况检测与评定、养护标准设定与需求分析、养护方案比选、规划与计划编制4个关键环节的科学决策流程及工作制度,每年定期对全线进行检测与评定,根据年度检测分析报告制定养护规划和计划。

第七条[科学设计] 制定项目级养护设计的路况详细数据采集规定及指南,采用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技术,综合考虑多项指标设计比选养护方案,大中修(含预防性养护)工程按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阶段进行,设计文件应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审查。

公路路侧安全设计理念与案例

公路路侧安全设计理念与案例

公路路侧安全设计理念与案例分析Analysis of the Safety Design Concept and Cases of Highway Roadside ■ 姜 昉宋宾林 ■Jiang Fang Song Binlin[摘 要] 为了加强道路通行的安全功能,将通行车辆发生冲出道路之外的危险降到最低,提高道路路侧安全性,本文结合实际设计经验与设计案例对公路路侧安全设计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公路 设计理念 案例分析[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function of road tr- affic, minimum the risk of vehicle out of the road outside, imp- rove the road side safety,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al design experience and design case this paper discusses briefly on the roadside safety design of highway.[Keywords] highway, design concept, case analysis伴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交通安全相关方面的问题已经得到越来愈多人的重视。

根据有效数据显示,在2010~2012年全部的公路安全事故统计中,道路路侧方面的安全事故所占比例为13%,伤亡总人数占到了20%之多,与其它方面的安全事故相比较,其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都比较高。

由此可知,开展合理的公路路侧设计,降低通行车辆冲出公路之外的事故发生率,降低车辆坠落悬崖或者是高桥的危险,增强公路的安全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主动引导与被动防护设计对策保证通行车辆可以在正规的车道中通行是避免与降低出现路侧安全事故的最关键对策之一,在开展路侧安全设计的过程中,这点也是设计工作人员首先要考量到的,一般来说避免通行车辆超出正规车道行驶在提高安全相关对策方面也是最具有性价比的。

基于宽容设计理念的道路安全设计优化对策研究

基于宽容设计理念的道路安全设计优化对策研究
交通 事 故 。
的奇石、 假 山等人工景观, 该种设计如同近路侧广告
牌一 样分 散 出 口处 车辆 驾 驶 人 注 意力 , 容 易诱 发 交 通 事 故 。尤其 对 于 比较 平坦 的不 需设 置护 栏 防护 的 三角 地 , 奇 石假 山景 观反 而 成 为 一 种 不 可 移 动 障碍 物, 形 成安 全 隐患 。因此 出 口处 三 角 地 景 观设 计 应 简洁 明快 , 弱化 背 景景 观 , 重 点 突出 出 口指 示标 志牌
第1 期
北 方 交 通
・ 1 0 3・
பைடு நூலகம்
基 于宽容 设 计 理 念 的道路 安全 设 计 优 化 对 策 研 究
曹 明庆
( 辽 宁艾 特斯智能交通技术有 限公 司 , 沈阳

全。
1 1 0 1 6 6 )
要: 从 改善 道路使 用条件和运 营环境 的安全 性入 手 , 结合 宽容设 计理 念 , 分析危及道路 行 车安 全的设计 不
计理 念 。
( 图1 所示 的挖方 段拦土墙 , 其下部 墙体采用类似 混 凝 土护栏 面 设计 , 上部 为块 石镶 面 ) 。
道路宽容设计应从改善道路使用条件和运营环 境 的安全 性人 手 , 采取 宽容 性细 节优 化设 计 , 尽可 能 消除影响行车安全 的不利 因素 , 弥补 因驾驶者 的失
栏 隔离 防护 。
乔灌木等任何阻挡视线 的障碍物, 并做好合流区的 视线诱导措施 。当条件受限时, 应根据两侧道路 高
差、 间距 、 小 客车 的视线 高度 、 构造 物位置 , 通 过计算
足之处 , 并提 出宽容 性细节优化设计方 案, 消除危 害行 车安 全 的隐 患, 最 大限度 保证 道路 使用 者的 生命 与财产 安

道路交通设计9第九章__道路交通设施

道路交通设计9第九章__道路交通设施

9.1.3 其他附属设施
一、视线诱导标 视线诱导设施பைடு நூலகம்功能可分为:轮廓标,分、
合流诱导标,指示性及警告性线形诱导标三类。 轮廓标以指示道路线形轮廓为主要目标;分、合 流诱导标以指示交通流分合为主要目标;而线形 诱导标以指示或警告改变行驶方向为主要目标。 它们从不同的侧重点来诱导驾驶人的视线, 使行车 更趋安全、舒适。
行人过街安全岛
五、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的设置要考虑行人穿越 的便利性,设置地点要精心选择,保证80%以 上的行人都能自愿使用。 六、减速器和阻车器 减速器由橡胶、金属材料或水泥混凝土制成。 设于停车场出入口处,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及 高等级公路的出入口处 。
6(4)m 4(2)m
反光道钉多用在城市快速道路、主干道、高速公路以 及汽车专用一级公路上 。
反光几何体是用有色或无色的透明朔料制成,是一种 与道钉功能相同的反光体。 常用在路缘栅栏上,或是中央 护栏栅上,也可用在道路中心的实线中间。
轮廓标·色带·道钉
四、交通岛 交通岛是控制、引导车辆行驶,保护行人, 安全在道路上设置的安全设施。交通岛按使 用要求分为导流岛、安全岛等。 计 算 行 车 速 度 大 于 60km/h 的 公 路 , 平 面 交叉处横穿的行人较多,且横穿距离较长, 则应设置安全岛。
一、种类 大部分驾驶员在行车中选择虚线标线的闪现 率每秒不超过3次行驶速度行驶。我国采用纵向 虚 线 标 线 , 其 实 线 段 与 间 隔 长 度 有 ( 200 、 400cm ) , ( 400 、 600cm ) , ( 600 、 900cm ) 三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道路采用 的 是 ( 600 、 900cm ) , 其 它 道 路 为 ( 200 、 400cm)。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1.0.8 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2.0.1 净区:公路车行道以外,无障碍物,车辆驶出车行道后可以停车或驶回公路的带状区域。

2.0.2 护栏标准段:断面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并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连续设置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3 护栏过渡段:设置于两种不同结构形式或不同防护等级的公路护栏之间、连接平顺、结构刚度平稳过渡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4路侧护栏:设置于公路路侧建筑限界以外的护栏。

2.0.5 中央分隔带护栏: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

2.0.6 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具有开启功能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7 刚性护栏:车辆碰撞后基本不变形的护栏。

混凝土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通过爬高并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

2.0.8 半刚性护栏:车辆碰撞后有一定的变形,又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护栏。

波形梁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利用土基、立柱、波纹状钢板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2.0.9柔性护栏:具有较大缓冲能力的韧性护栏结构。

缆索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吸收碰撞能量。

2.0.10 缓冲设施:设置于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出口处的分流鼻端、收费岛头,或者护栏端部等,可以减缓冲击,降低碰撞车辆和车内人员伤害的设施,主要形式有防撞端头、防撞垫等。

2.0.11 防撞端头:设置于护栏的迎车流方向起点,和护栏连接在一起,对碰撞车辆车辆起阻挡、缓冲和导向作用的设施。

2.0.12 防撞垫:设置于公路交通分流处的障碍物或其他位置的障碍物前端的一种缓冲设施,车辆碰撞时通过自体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降低乘员的伤害程度。

防撞垫可分为可导向防撞垫和非导向防撞垫。

2.0.13 隔离设施:分隔双向或同向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辆和行人等的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据美国事故数据统计: 侵入路侧的事故直线 和曲线上的比例,直 线大约58%,曲线上 42%。
直线 58%
曲线 42%
✓ 约有39%的死亡事故是由路边障碍物造成的。
✓ 不同事故死亡比率是:侧撞(20%)、正撞(14%)、追尾 (5%)、擦碰(2%)和其它原因(20%)据美国事故数据统 计:侵入路侧的事故直线和曲线上的比例,直线大约58%, 曲线上42%。
护栏一般构造平面图
1:30
A、B级护栏结构设计方案
原有片石混凝 土挡块
卡车碰撞混凝土护栏
0.4 3.5
0.4
7.2
碰撞点
2.96
0.4
裂缝起点
4
0.56
裂缝终点
裂缝示意图
护栏碰撞后平面图
横向偏移(cm)
护栏碰撞后变形及偏移示意图
5.路侧设计主要内容与案例
宽容性道路安全设施设置要点
主动引导、适度防护 因地制宜、综合处理 注重环保、和谐处置
宽容路侧安全设计应用
主要内容
1.路侧宽容设计基本概念 2.路侧安全设计历史回顾 3.我国路侧安全问题 4.实车试验 5.路侧设计主要内容与案例
1.路侧宽容设计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路侧设计(Roadside Design):是指介于路权范
围内,车道和路肩以外的设计。包括边坡边沟设计、 排水设施、护栏、各种杆柱(电线杆、标志立柱、 树等)及消能设施设计等。
2004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 程,初步提出把路侧安全设计纳入公路安全
改造设计范围,对路侧安全防护、诱导设施 和排水边沟提出了要求。
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经历了求通、求畅、求 安全、求舒适的过程。安全中,路侧的安全 性不容忽视。
3. 路侧安全问题
背景
—— 中国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相当于平均每天 发生两次机毁人亡的空难
粗壮树木、电杆、标志杆等物体尽
可能远离路基 清除粗大树桩、孤石等危险物 对涵洞、边沟等进行处理
第三层次:被动防护
设置护栏,最大限度地实施保护,设置 时应考虑环境与生态、因地制宜,综合 处理。
护栏设置准则
根据路侧危险 情况(坡度与 高度)设置相 应等级的护栏。
两害相权取其 轻。
护栏有选择地 选用
3.1 路侧事故概况
➢ 我国进入交通事故高发期以来,每年约有 70万起事故,10万人死亡。
➢ 单车侵入路侧事故占公路事故中大约 3 0 %的比例。
➢ 在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恶性事故中, 由于车辆冲出路外坠落陡崖或高桥的路侧事 故约占重大恶性交通事故的50%。
3.2 路侧事故分析
✓ 侵入路侧事故的伤亡 是由路边障碍物造成 的。
5.1使车辆保持在车道内行驶的设计
设计原则: 所有的公路都应通过主动与被动(如振动、诱 导等)的交通工程设计来警告和提醒驾驶员保 持在车道内行驶,防止车辆驶出路外和冲入对 向车道。
设计参数: 标志与标线设计,诱导标、轮廓标设计的位置、 间距等 路肩振动条深度、长度、位置等
小半径急弯路侧诱导设施设计案例
设计参数:
净区距路肩边线距离、路权范围的距离。
理想路侧净区设计案例
净区
净区
(1)边坡设计
设计原则:确保大多数车辆驶出路外能安全返回行 车道。 设计参数:坡度、 边坡高度等。
—— 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道路安全问题日 益突出,在今后若干年间,中国将承受越来越重 的交通安全压力
机动化进程
交通死亡数
中国的道路安全问题引人注目
国家(人口)
事故数
中国 (13 亿) 667,507
死亡人数 注册车辆 受伤人数
104,372 0.87亿 494,174
美国 (2.8 亿) 6,316,000 42,815 2.2亿 2,926,000
安全防护的原则
➢ 第一层次:主动引导 ➢ 第二层次:尽可能降低
事故伤害程度 ➢ 第三层次:被动防护
第一层次:主动引导
1 改善视距 2 有效诱导视线的措施 3 有效的标志标线 4 有效防止超速的措施 5 路侧振动措施 6 改善线形 7 改善超高 8 改善路面等
第二层次:降低事故伤害程度
➢ 使用较缓边坡 1:4以上 ➢ 使用浅碟形边沟 ➢ 确保路侧净空的安全性
轮廓标显示道路方向和边缘位置
轮廓标
仿树桩示警柱引导线形
立体标线(错视觉标线)引导视线
视线诱导标引导道路方向
道路中线振动条设计案例
路肩振动条设计案例
路肩振动条设计案例
路肩振动条设计案例
路肩振动条设计案例
5.2 路侧净区设计
设计原则:
根据设计车速、交通量、道路几何线形来确 定路侧净区大小,既要考虑成本与现状条件 又要安全效益。 主要内容:边坡、边沟、排水设施、路侧障碍 物等的安全设计
1967年美国公路与运输协会ASSHO(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交通安全委员会特 别报告——《公路安全设计和运营实践》。这份 报告被称为路侧安全方面有名的 “黄页(Yellow Book)”。在报告里陈述了公路安全问题,提出了 一些减轻路侧危险原则和方法,广泛用于公路建 设。
实车碰撞试验场
实车碰撞试验过程
实车碰撞试验过程
客车碰撞混凝土护栏
路面标高
原有片石混凝 土挡块
原有片石混凝
2
土挡块
原有护栏结构图1:30
3
2 2
锚固钢筋端点 3
1
护栏一般构造立面图1:30
3
护栏一般构造断面图1:15
注解: 1号为?25钢筋 2号为?16钢筋 3号为?10钢筋
原有片石混凝
2
1
土挡块
车辆侵入路侧的原因: (1)疲劳驾车或注意力不集中 (2)超速 (3)酒后或药后驾车 (4)为了躲避障碍物 (5)雨雪冰使道路太滑 (6)能见度低,视线不好 (7)车辆零部件失灵。
车辆侵入路侧的对策:路侧安全设计
不管什么原因使车辆驶出路外了,路侧环境都应该为
驾驶员提供一个平稳或缓坡而且没有障碍物的路侧 净区,以减少事故和事故的严重程度。宽恕设计理 念允许驾驶员犯错误驶出路外,同时提供尽可能减少 事故或事故严重程度的路侧安全设计。
3.4 我国典型的路侧安全问题
1.路侧防护设施设置等级、类型与路侧特征不相符。 如:无安全防护设施或防护能力不足。
2. 路侧边坡边沟设计不规范,无安全概念
3. 路侧净区没有保证
4. 护栏端头未进行特殊处理
5.施工区的防护无明确规范 6.等级公路几乎未设置消能设施
3.5路侧安全设计的重要性
(二)路侧净区不足固定物处置原则
1.移除障碍物。 2.重新设计横向障碍物使车辆能安全通过。 3.把障碍物放置到一个不容易被车撞倒的地方。 4.用消能易折材料或物体来降低碰撞后的严重程
度。 5.通过设计导向护栏和缓冲垫来防护障碍物。 6.在上述五种方法都不可行的情况下,把障碍物
轮廓标明(设醒目反光漆)警告驾驶员。
(一)路侧安全设计的工程措施
路侧宽容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
➢ 首先是使用工程措施,减少驾驶员驶出路外的 机会。
➢ 第二是理想宽容设计,路侧有足够净区和科学 的边坡边沟设计,即使车辆驶出路外也不会发 生危险。
➢ 第三层次是路侧净区不足或无净区,应适情设 置护栏。
总之,路侧设计要尽可能减少使车辆发生危 险的可能性和降低危险的严重程度。
三级 21. 5%
二级 29. 9%
2003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是人车路相互作用 不协调的结果,涉 及到车辆状况、交 通管理水平、道路 设施防护能力、道 路使用者素质等多 方面的因素
路车

路侧交通事故的特点及严重性
美国2002年死亡人数 – 42,815 路侧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13,245 从 25% 到 39%, 呈上升趋势
2.2国内路侧设计历史回顾
我国的路侧设计主要还是比较集中在高速公 路护栏的设计、施工上。
1994年初我国制定了行业标准(JTJ074-94)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 范》,对路侧护栏、中央分隔带护栏、桥梁 护栏、隔离设施、防眩设施、视线诱导设置 原则、设置条件、设计和施工要求作了比较 详尽的规定。
我国已经连续三年官方统计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超过10万人,占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 17%以上,而我国同期的汽车保有量只占世 界的2%。
不同年份类型道路事故死亡人数构成示意图
次干路 2. 9% 主干路 快速路12. 4% 0. 9%
等外 5. 8%
四级 8. 4%
其他城市道路
支路 1. 2%
4. 0%
经过6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美国对路侧净区、边 坡、排水设施、标志电线立柱、护栏及其过渡、 护栏端头处理、缓冲设施、施工区的路侧安全、 城市路侧安全等等设计进行了详尽的规定;
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在二十世纪六、 七十年代相继开展了有关公路安全护栏方面的研 究工作,建立了相应的试验设施,提出了适应各 自国情的护栏设计方法,并在不断更新改进。
造成路側事故死亡的原因
排水设施 路堤 护栏 树
路侧设施杆/柱
✓ 据美国事故数据表明 在这类伤亡事故中, 翻车占第一为42%,其 次顺序为撞树25%,撞 电线杆7%,撞边沟和 边坡5%。
✓ 尽管我国比例有所变 化,但群死群伤的路 侧翻车事故和撞路侧 障碍物危险度非常高。
3.3 路侧事故原因与对策
1988年AASHTO路侧安全组出版了第一版《路侧安 全指南》。此版本还包括了:公路护栏的选择设 置设计、路侧安全与经济、路侧地形与排水设施 结构、标志和照明支撑以及施工维修区的安全附 属设施等内容。
1996年ASSHTO再次修订出版《路侧安全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