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二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资源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

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一个样式和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分析】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2、采用自主体验( 自学、讨论、交流、归纳) 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3、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化学知识社会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材中[ 实验 2— 2] 、 [ 实验 2— 4] 所需的有关仪器;2、准备好补充实验中化学反应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3、收集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问题与讨论 )[创导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学设入准备哪些必用品 ?为什么 ?讨论、交流、发言。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氧气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氧气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要课题,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题,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制法,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性质、制法,掌握氧气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氧气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制法的直观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氧气制取装置、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2.多媒体课件:介绍氧气性质、制法及应用的图片、视频等;3.教学素材:相关案例、讨论题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的自然现象,如闪电、呼吸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氧气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展示氧气的性质。

同时,讲解氧气的制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氧气的制法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氧气》一、教材分析《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实验来验证氧气的性质,因此重点是对实验的分析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而学生主要是观察实验和分析总结实验,因此采用探究式的教学结合小组讨论,可给学生较大的思考、讨论空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化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化学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方式。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掌握硫、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2、过程及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教学设想1、课时安排:1课时2、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要求、实验器材的准备3、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五、教学过程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回答:课题引出1、空气的主要成分?1、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激发兴趣,2、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有气体等。

创设问题3、在测定氧气体积分数的试验中用了什2、氧气约占21%。

情境。

么物质?它的实验现象是什么?3、红磷,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确认学习目标]本节课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探1.出示一瓶氧气。

阅读一遍指明重点学生观察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究活动1:氧气的物理性质(1)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结合问题思考氧气的物理性培养学生(2)想一想:氧气有味吗?(3)氧气质。

观察和思溶于水吗?回答:(1)常温下,无色、气维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课题2 氧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铁等物质在氧气里的燃烧中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

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知道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4)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5)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教育;(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1)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但是健康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却不需要吸入纯氧,为什么?(讲解)因为人吸入氧气后在人体内进行的是缓慢氧化,能不断地放出热量,供给体内各个器官的需要,保持体温恒定在36.5℃。

如果长时间吸入纯氧,体内氧化速度过快,放热过多,正常生理机制发生紊乱,使体温升高会出现病态。

所以健康的人不要长时间吸入纯氧。

看来我们还得多了解氧气的知识。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预习导学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液氧为色,固态氧为色。

氧气一般保存在色钢瓶中。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

3、写出红磷、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4、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是。

5、氧化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例如:、、等都属于缓慢氧化。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溶解性:不易溶于水30mLO2/1LH2O(室温)
4.三态变化
101kPa时,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钢瓶中(天蓝色,黑字)
实验探究化学性质:
【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
【演示】实验2-2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
氧气的集气瓶中
【讨论】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儿,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
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新知识产生熟悉感、亲切感,激发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确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研究哪几个方面便于今后学习其他物质
让学生尝试探究的乐趣
让学生学会如何全面细致有序地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获取知识,从而学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讨论】你知道气割为什么要让可燃气体在氧气中燃烧,而不是在空气中燃烧?
【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有何收获?
思考
倾听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知道的氧气的物理性质。
联想水中的生物通过喝水获取氧气,从而得出结论:氧气能溶解在水中。
思考,回答:不容易,地球上大部分被水体覆盖,若氧气容易溶解在水中,则空气中将不存在氧气。
【提问】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也一定是化合反应呢?
【小结】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
【练习反馈】判断下列反应哪些为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
(1)硫 + 氧气 → 二氧化硫
(2)锌 + 盐酸 → 氯化锌+氢气
(3)石蜡 + 氧气 → 二氧化碳+水
(4)镁 + 氧气 → 氧化镁
联系运用、总结归纳:
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放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三、化合反应
【知识点6】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用符号表示为:A+B→AB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
四、氧化反应
【知识点7】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五、缓慢氧化
【知识点8】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课题2氧气
教学重点: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3、理解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课时:1课时
教师活动:
【展示】教师展示一瓶氧气,引导学生观察
【示范】教师演示
【2-2】【2-3】【2-4】
【提问】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什么集气瓶内要放少量的水?
缓慢氧化的特点:速率缓慢,不一定发光但一定放热。
生活中的缓慢氧化: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
【反馈】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这个反应是化合反应吗?是氧化反应吗?
教学后记:
【知识点3】硫在氧气中燃烧
硫+氧气 二氧化硫
(S) (O2) (SO2)
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水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硫
【知识点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碳+氧气 二氧化碳
(C) (O2) (CO2)
现象: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
【知识点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灼烧成红热,不能燃烧
铁+氧气 四氧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铁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II)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II)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III)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能力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3)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药匙、燃烧匙、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硫磺、氢氧化钠溶液、木炭、澄清石灰水、铁丝、蜡烛学生准备:①课前预习本课题内容;②复习实验基本操作。

三、教学过程: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二、化合反应【思考】这几个反应由什么共同点【结论】化合反应【讲解】氧化反应,缓慢氧化【课堂练习】【作业布置】完成评价手册相关联系学生讨论得出住概念,印象深刻;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①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②熔沸点:氧气 (无色)101千帕,-183℃ 101千帕,-218℃ (淡蓝色)液态氧固态氧(淡蓝色)③密度:大于空气④水溶性:不易溶于水⑤贮存:天蓝色钢瓶2、化学性质:①硫在氧气中燃烧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反应氧化物缓慢氧化(举例)三、化合反应五、课件设计(见课件)。

gm21882 557A 啺A 25370 631A 挚 J34023 84E7 蓧839211 992B 餫r 29473 7321 猡8 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食物的腐烂等等。
结论: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二、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介绍:
(1)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气对人体有害,吸入纯氧气会损害肺的上皮层。吸入100%的扬弃,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只是大于40%;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 + 氧气(O2) 四氧化三铁(Fe3O4)
(2)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
[作业]《基础训练册》P19-21
教研建议: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二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 题
课题二:氧气
课时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水(H2O)
教学后记:
31675 7BBB箻22829 592D夭37926 9426鐦
29889 74C1瓁27656 6C08氈x34438 8686蚆28103 6DC7淇Q926039 65B7斷
31759 7C0F簏
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4)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P2O5)
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
(5)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
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教学重点
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2.氧气的获得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2.氧气的获得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教学工具
实验室教师演示实验
教 学 过 程
教者建议
【导入新课】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