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6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 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 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 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 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 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 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附答案(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附答案(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和答案第一章哲学基本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原初”物质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A、宿命论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5.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7.哲学上的二元论()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E、自然唯物主义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A、否认世界可知性B、机械性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人的主观意识B、人的主观感觉C、人的心D、宇宙精神E、绝对观念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律D、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5.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基本原理作了否证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逻辑推理的方法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对立统一规律B、实事求是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为人民服务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9.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A、黑格尔B、尼采、叔本华C、萨特D、费尔巴哈10.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周恩来二、多项选择题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E、非理性主义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A、提出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D、使哲学发展到顶峰E、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4.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影响有()A、证实、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D、否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未发生任何变化5.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A、唯意志主义B、实证主义C、马赫主义D、存在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6.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B、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C、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E、一般与个别的关系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A、揭露其错误的本质B、揭示其产生的根源C、全盘抛弃D、批判的吸取其合理的因素E、与其融为一体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它()A、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B、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E、是高居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第三章辩正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试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答: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斗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人的主观性,即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

5、什么是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精神或思想是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它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精神或思想是世界的本原。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精神的或者是思想的。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

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指的是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既不同于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用纯粹的自然科学来代替哲学上讲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且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2、请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带答案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带答案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1、哲学就是〔〕的世界观。

A、理论化、系统化B、标准化C、理想化D、社会化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精神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3、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宗教唯心主义4、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缺陷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辩证性B、机械性C、形而上学性D、不彻底性5、以下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存在即合理〕。

A、宗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B、王守仁的“心外无物”C、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D、唯我论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D、具体科学与哲学各有侧重、互不相干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的辩证法C、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星云假说8、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资本论》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本质特征是〔〕。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辩证性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多样性D、系统性11、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运动B、静止C、发展D、矛盾1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A、是否承认矛盾B、是否承认运动C、是否承认发展D、是否承认物质13、最复杂、最高级的运动形式是〔〕。

A、社会运动B、生物运动C、化学运动D、机械运动14、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实践B、生物进化C、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1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其正确含义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苏联 B.南斯拉夫c.越南 D.古巴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c.两大阵营的形成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坚持党的领导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景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 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 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c.列宁 D.斯大林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沦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D.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于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问题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c.理论斗争 D.议会斗争1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0. 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 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辖实现的c.实践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26.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27.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由谁来进行统治 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2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c.列宁 D.斯大林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3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31.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A. 人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 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B 3.B 4.A 5.C 6.C 7.D 8.A 9.B 10.D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20.D 21.B 22.C 23.A 24.D 25.B 26.C 27.A 28.A29.A 30.A 31.C 32.B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A.南斯拉夫 B.罗马尼亚c.奥地利 D.匈牙利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A.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D.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A.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 历史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8.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10.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改革开放12.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B.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c. 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1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 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 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14.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A.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B.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c.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D.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16.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B.19世纪三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 )A. 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c.文化斗争 D. 思想斗争18.《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 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9.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20.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2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2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23. 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D. 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14.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是因为尤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25.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D. 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26.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c. 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2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B.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的学说c.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8.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29. 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敷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3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6)--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试卷答案

(6)--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试卷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试题及参考答案(A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 “万物有灵”的自然观[答案要点] 这种自然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有生命的、渗透着灵魂的、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从这个有机体中生长出来的。

由于这种自然观把一切自然事物产生的原因都归为某种带有灵魂的有机体,因而它又被称为“万物有灵”的自然观。

2. 外部自然[答案要点] 所谓外部自然,是指在人之外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

3. 自然的人化[答案要点] 所谓自然的人化,是指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运用自己的本质力量去利用和改造各种自然物质,使自然界按照人的尺度和目的发生变化,使自然界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打上人的意志的印记。

4. 人化自然[答案要点] 所谓人化自然,就是已经同人类发生联系、经过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同程度的改造、这样那样地打上了人类活动印记的那部分自然。

5. 天然自然[答案要点]无论是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还是人类产生以后仍处于人类活动范围以外的自然界,都属于尚未纳入到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历史之中的那部分自然界,我们将其统称为“自在自然”或“天然自然”。

6.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答案要点] 伴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当代的实践活动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态势,世界上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和国家的人们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态问题已不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个别问题,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全球性的问题,它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故被人们称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7. 生态伦理学[答案要点] 生态伦理学致力于改变人类以往的错误观念,努力确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生态意识,强调人类只能在自然系统的生态平衡所许可的范围内与自然界进行有节制的物质能量交换,要求人们自觉地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

8. 绿色科技运动[答案要点] 绿色科技运动则致力于开发一种可保持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体系,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倡导文明适度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六)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1.哲学基本问题是(B)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B)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C)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5.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6.科学证明,人脑是(C)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7.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B)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10.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C)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D.激变论的错误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商品交换论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的思想活动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人们的精神创造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D. 文化传承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D.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必要劳动B. 剩余劳动C. 资本家的投资D. 政府的税收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D. 全面发展经济9.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以公有制为主体B.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C.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D.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差别消失C. 按需分配D. 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12.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13. 描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4. 解释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六)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40 分)1. 哲学基本问题是(B)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2."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这是一种( B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C)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5.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6.科学证明,人脑是(C)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7.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B)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 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 A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10.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C)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D.激变论的错误11."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D)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12.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B)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1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可知论D.认识论14."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这是一种(B )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5.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A、昼夜交替B寒来暑往C磨擦生热D电闪雷鸣16.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C)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17.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B)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18." 两点论"和"重点论" 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A)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1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 ,这在哲学上属于(D)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 确定事物的质C. 认识事物的量D. 把握事物的度20.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21.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D)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22." 存在就是被感知" ,这是一个(B)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23.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A)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24."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表明(D)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2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26.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

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A)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B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C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D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2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C)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2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C)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29.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B)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上层建筑的性质30.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D)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3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D)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32.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C)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33.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C)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34.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B)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35.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D)A. 地理环境B. 生活习惯C. 伦理道德D. 物质生产36."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 ,这是(C)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八、、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37.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A)A、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的B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C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D是在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38.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C)A.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B.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能力的范畴C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的范畴D.人类进行生产斗争、政治斗争和科学实验的能力的范畴3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A. 生产关系B. 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40.对于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根本原因,应当到(D)A. 地理环境中去寻找B. 人口因素中去寻找C.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中去寻找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找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第小题 1 分,共10 分)4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的正确态度的有(CDE)A全盘否定,划清界限B基本肯定,积极继承C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D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E具体分析,批判继承4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ABCD)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D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E、意识活动能够改变社会运动的规律43.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ABDE)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E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44.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DE)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45.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ABCD)E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4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CDE)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47.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ABE)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D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4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BCD)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48.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BCD)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49.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BACD)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E、科学技术把生产力各要素组合成现实生产力的功能明显加强50.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有(ABCD)A、人之初,性本善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D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E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三、简答题(每题 6 分)1. 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基本形式。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3.简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4.什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5. 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