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的基本常识讲解
体能训练【精选文档】

课目:体能训练;目的:通过训练,增强受训者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素质;内容:一、体能训练常识;二、练习部分;三、练习分类;四、常见训练伤的自我处理;方法:理论讲解、动作练习、考核验收;第一个内容:体能训练常识(一)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又称“热身运动",是预防训练伤病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它分为全身性准备活动和局部性准备活动。
全身性准备活动,一般以动力性全身整体活动为主,主要内容包括:跑步(慢跑、高抬腿跑、变速跑等)、跳跃(原地跳、跨步跑、蛙跳等)、体育游戏、练习性球类活动。
请看示范:慢跑、高抬腿跑、原地跳、跨步跑、蛙跳。
局部性准备活动,是预防肌肉、韧带、关节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以静力性牵拉和动力性练习为主。
主要内容包括:转动关节(如转腰、膝、揉踝等)、动力性牵拉(如踢腿、压腿等)、静力性牵拉(如持续后扳腿)等。
请看示范:转腰、膝、揉踝、踢腿、压腿、持续后扳腿。
(二) 整理活动整理活动又称“放松运动”,是指剧烈训练后进行的系统调整活动.这是取得良好训练效果、预防训练疾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整理活动以慢跑、调理呼吸、按摩放松肌肉为主。
按摩手法包括:抖动、揉捏、拍打、轻踩、牵拉等.按摩方向应与血液、淋巴液流动方向一致。
请看示范: 抖动、揉捏、拍打、轻踩、牵拉.第二个内容:练习的基本方法这里我主要介绍几种大家常见的训练方法.一、上肢练习1、俯卧撑(一)理论提示俯卧撑是提高上肢伸肌和躯干肌肉力量,锻炼上肢的推撑力量和胸大肌力量。
(二)讲解示范动作:左(右)脚向前一大步,两手手指向前在左(右)脚两侧着地(两手距离约与肩同宽),左(右)脚后撤伸直,两脚并齐成俯撑,做两臂屈伸动作。
屈臂时两肘内合,伸臂时两臂挺直,身体保持平直。
请看示范。
(三)动作练习(1)手倒立控时间练习;(2)俯撑爬行练习;(3)脚垫高的俯卧撑练习;(4)俯卧撑推起空中击掌练习。
请看示范。
2、引体向上(一)理论提示引体向上是锻炼悬垂拉引力量,提高上臂的肱二头肌和前臂的屈指肌群肌力量。
初中体育知识点体能训练

初中体育知识点体能训练体育是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训练是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体能训练,学生可以提高体力水平、培养耐力、灵敏度和协调性,以及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初中体能训练的基础知识点包括有氧耐力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和柔韧度训练。
本文将深入讨论这些内容,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中学生获得更好的体育知识和实践经验。
首先,有氧耐力训练是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氧耐力是指身体在长时间、中低强度的运动中能够持续供应氧气的能力。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常见的有氧训练运动包括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快走等。
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进行适量的有氧耐力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例如,在慢跑时,可以通过延长跑步时间或增加跑步距离来逐步提高耐力水平。
此外,注意合理的呼吸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正确的呼吸可以提高氧气的吸收效率,增强有氧耐力训练的效果。
其次,肌肉力量训练也是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关键内容。
肌肉力量是指肌肉组织对抵抗力的反应能力,它是人体完成各种运动的基础。
肌肉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方式来增强力量,例如使用哑铃、弹力带或体重训练等。
初中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体能水平的训练方式。
在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时,逐渐增加负荷是非常重要的。
刚开始时可以选择较轻的负荷,随着肌肉适应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加重量或增加训练次数。
此外,不同的训练动作可以对不同的肌肉群产生影响。
因此,保持训练动作的多样性也是增加肌肉力量的关键。
最后,柔韧度训练也是初中体育课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柔韧度是指关节和肌肉组织活动范围的大小。
通过柔韧度训练,学生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抗拉伸性和灵活性,预防运动损伤。
常见的柔韧度训练包括瑜伽、拉伸运动和舞蹈等。
在进行柔韧度训练时,要注意掌握适度的力度,不要过度拉伸,以防造成拉伤或肌肉拉伤。
此外,定期进行柔韧度测试可以了解自己的柔韧度水平,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训练调整。
体能训练原理及方法

体能训练原理及方法体能训练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训练计划,提高人体各方面的体能水平,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
体能训练的原理和方法有很多,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体能训练的原理:1.超负荷原理:体能训练要超过正常使用的负荷,才能产生适应性的改变,以提高体能水平。
训练计划中应包含适当的负荷,以确保达到训练的效果。
2.适应性原理:人体对重复刺激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训练计划应定期进行变化,以避免适应降低效果。
3.个体差异原理:每个人的起点和潜力不同,训练计划需要根据个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以实现最佳效果。
4.持续性原理:体能训练需要长期、持续的支持,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才能达到持久的效果。
二、体能训练的方法:1.力量训练:通过负荷训练提高肌肉力量。
可以采用重量训练、自重训练、弹力带训练等方式,逐渐增加负荷和训练强度。
2.速度训练:通过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以及改善神经-肌肉协调性来提高速度能力。
可以采用短跑、爆发力训练、跳跃训练等方法,进行速度训练。
3.耐力训练:通过长时间持续锻炼,增加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
可以采用长跑、循环训练、间歇训练等方式,提高身体的耐力水平。
4.柔韧性训练:通过各种拉伸动作,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的伸展能力。
可以采用静态拉伸、动态拉伸、瑜伽等方法,提高柔韧性。
5.协调性训练:通过各种协调动作,提高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可以采用平衡器械训练、器械组合动作训练等方式,提高协调性。
6.全面综合训练:结合以上各种方法,制定全面的训练计划,综合提高各项体能能力。
体能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应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目标来确定。
同时,训练计划应有逐渐递增的趋势,逐步提高训练强度和负荷,以避免运动伤害和过度训练。
此外,合理的营养摄入和充足的休息也是体能训练不可忽视的因素,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才能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体育体能知识点总结

体育体能知识点总结体育体能是指个体在不同情况下,通过不同方式的运动训练而获得的身体素质和能力。
体育体能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平衡和协调等多个方面。
在体育运动中,良好的体能素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减少受伤几率,并提高训练效果。
力量力量是指肌肉产生的张力,能够克服外界阻力。
在体育运动中,力量是最基本的体能素质之一,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至关重要。
力量的训练可以分为无氧和有氧两种方式。
无氧力量训练主要通过重复的负荷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而有氧力量训练则是通过中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耐力耐力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进行高强度运动的能力。
在体育竞技中,耐力是运动员长时间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的基本体能素质。
耐力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两种方式。
有氧运动是指通过长时间、中低强度的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和循环系统的适应能力;无氧运动则是指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通过耗尽肌肉中的糖原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速度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在体育竞技中,速度是优势项目的重要体能素质之一。
提高速度主要依靠对肌肉神经系统和肌肉纤维的训练。
速度训练包括起跑训练、加速训练、最高速度训练和速度维持训练等多个方面。
柔韧性柔韧性是指肌肉和关节的伸展程度。
在体育运动中,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减少受伤风险,提高运动效果。
柔韧性训练主要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
主动柔韧性训练是指通过各种伸展训练来提高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被动柔韧性训练则是通过按摩、拉伸等方式来放松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
平衡和协调平衡和协调是指个体在运动中对身体重心的控制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在体育运动中,良好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降低受伤几率。
平衡和协调训练主要通过平衡训练和协调性训练来提高个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在体育体能训练中,综合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训练可以提高个体的全面体能素质,而专项训练则可以针对性地提高某一体能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特定的体育竞技项目。
体能训练内容及要求

体能训练内容及要求体能训练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各类运动员和普通人群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体能训练的内容及要求,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实践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内容体能训练内容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的有效手段,包括跑步、游泳、骑行等运动项目。
通过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耐力水平。
2. 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是增强身体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关键,包括举重、引体向上、深蹲等训练项目。
通过肌肉力量训练,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爆发力和稳定性。
3.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是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关节活动度的重要手段,包括瑜伽、拉伸训练等项目。
通过柔韧性训练,能够增强关节的活动度,降低运动中的受伤风险。
4.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是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重要训练内容,包括单脚站立、平衡板训练等项目。
通过平衡训练,能够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降低跌倒风险。
体能训练要求进行体能训练时,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需要被遵守:1.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水平都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体能训练计划。
避免盲目跟随他人的训练方式,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整。
2. 渐进性体能训练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
不宜急功近利,否则容易导致运动损伤或过度疲劳。
建议由浅入深,慢慢提升训练强度。
3. 均衡性体能训练应该全面均衡,包括有氧运动、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平衡训练等多个方面。
综合不同类型的训练项目,全面提升身体素质。
4. 营养均衡体能训练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需要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合理的膳食结构能够为训练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训练强度。
结语体能训练内容广泛多样,要求个体化定制,遵循渐进性和均衡性原则。
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体能训练的内容及要求,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初中体育体能训练知识点归纳

初中体育体能训练知识点归纳体育体能训练对于初中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下面,我将为大家归纳一些初中体育体能训练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身体素质的基本指标身体素质是评价一个人身体发育及机能水平的综合指标。
它包括了五个方面的指标:肌肉力量、心肺功能、柔韧性、速度和耐力。
这些指标相互关联,互相制约,综合影响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水平。
2.增强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对抗阻力的能力。
在初中体育体能训练中,肌肉力量的训练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力量训练器械的使用来增强肌肉力量,例如举重、弹簧跳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运动来锻炼肌肉力量,比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3.提高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和肺部向全身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
在初中体育体能训练中,我们可以通过有氧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例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这些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肺的耐力和爆发力。
4.培养柔韧性柔韧性是指肌肉和关节活动的幅度。
在初中体育体能训练中,柔韧性的培养非常重要。
通过拉伸运动和瑜伽等练习,可以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提高速度速度是指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运动的距离。
在初中体育体能训练中,提高速度可以通过短跑、跳远、跳高等项目的训练来实现。
这些项目可以锻炼肌肉爆发力和神经反应速度,提高运动员的速度水平。
6.增强耐力耐力是指持久力,也是体育比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在初中体育体能训练中,提高耐力可以通过长跑、游泳等有氧运动的训练来实现。
此外,还可以进行间歇性训练,如倒计时跑、循环训练等,以提高耐力水平。
7.合理饮食与休息体能训练不仅仅只需要锻炼身体,同时还需要合理的饮食和休息来支持身体的发展。
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在休息方面,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安排休息和放松的时间,以便身体能够在训练后得到充分的恢复。
体能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体能课知识点归纳总结体能课是一种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功能的课程,通过有规律的训练和运动,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表现。
在体能课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有氧运动、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本文将对体能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有氧运动、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一、有氧运动知识点归纳有氧运动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低的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有氧运动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肺的耐力、改善体脂肪率、促进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等。
在体能课中,有氧运动是一个重要的训练项目,主要是通过持续性的有氧运动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和提高耐力。
有氧运动的知识点包括有氧运动的定义、特点、效果等,学生需要了解有氧运动的原理及其对身体的作用,以便更好地进行有氧运动训练。
1. 有氧运动的定义有氧运动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强度适中的运动,以氧气作为能量来源,主要是通过氧化糖分解来进行能量代谢,能够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强心肺的耐力,改善体脂肪率、促进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等。
2. 有氧运动的特点有氧运动的特点是运动强度较低,时间较长,持续性强,主要以氧气为能量来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强心肺的耐力,改善体脂肪率、促进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等。
3. 有氧运动的效果有氧运动的效果主要包括: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肺的耐力、改善体脂肪率、促进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等。
二、肌肉力量训练知识点归纳肌肉力量训练是一种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重复的肌肉收缩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通过训练使肌肉更加强壮和有力。
在体能课中,肌肉力量训练是一个重要的训练项目,主要是通过使用哑铃、杠铃、拉力器等器械进行训练,以增加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肌肉力量训练的知识点包括肌肉力量训练的原理、方法、效果等,学生需要了解肌肉力量训练对身体的作用,以便更好地进行肌肉力量训练。
体能训练有哪些内容

体能训练的内容
体能训练是提高个人体能水平的综合性训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训练内容。
下
面将介绍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有氧耐力训练
有氧耐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内进行中低强度的运动时,持续供给氧气的能力。
这种训练是通过进行长跑、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和循环系统的能力,增强人体的耐力和持久力。
肌肉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是指通过重复的负重训练来增强肌肉的力量。
这种训练可以包括
举重、俯卧撑、深蹲等重量训练项目,通过刺激肌肉生长,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爆发力训练
爆发力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力的能力,常见于短跑、跳高等项目。
爆发
力训练包括蹲跳、仰卧起坐等训练项目,通过快速、高强度的运动来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反应能力。
灵敏度训练
灵敏度是指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快速反应能力,常见于篮球、足球等需要快速变
换方向的运动。
灵敏度训练包括快速脚步训练、灵敏度训练器材等项目,通过训练提高人体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的活动范围和伸展性。
柔韧性训练包括拉伸训练、瑜伽、
普拉提等项目,通过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减少运动受伤风险。
体能训练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结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项目,可以全面提升
个人的体能水平,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表现。
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地进行训练,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能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体能训练的基本常识一、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体育锻炼中,适宜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对人体的刺激,会使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及心理产生一系列的适宜性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能有效的增强生理功能,而且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一)体育锻炼对生理功能的影响l、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人体的心脏、血管、血液三部分组成了心血管系统,担负着人体代谢的运输任务。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改善和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脏运动性肥大(心肌营养性粗壮)。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使心肌壁增厚,心肌力增强,心脏体积和容积增大。
因为心壁较厚而有力,每搏输出量就多,所以,运动员的心脏体积较一般人大,这种现象称为“心脏运动性肥大”或“心脏营养性肥大”。
(2)安静时心跳频率减慢。
经常锻炼的人,由于心肌收缩强而有力,每搏输出量多,因而安静时心跳频率比一般人慢。
一般人每分钟心跳70--80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减至每分钟50--60次,优秀运动员更慢,每分钟30--40次。
安静时心跳的减慢,使心肌获得更多休息时间,从而使心脏有更大的储备力。
(3)心脏工作的“节省化”。
进行轻度运动时,在运动量相同的情况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跳频率和血压变化幅度比一般人小,不易疲劳,而且恢复也较快。
由于体育锻炼使血管保持很好的弹性,在剧烈运动时,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心跳每分钟可高达200--220次,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这样就使心脏具备了承担紧张工作的潜在能力,一旦需要就可以承担大强度工作。
可见,频率低而有力的心脏搏动不易疲劳,安静时心率低,一般活动时心率升高少,紧张活动时心率升高很多,活动后心率能较快恢复到安静状态,这是心脏工作“节省化”现象,是身体锻炼给有机体带来的好处。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其中肺是气体的交换场所,呼吸道是气体交换的通道。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呼吸系统的健全和完善。
使其结构和机能发生良好的变化,同时可保持肺组织弹性,改进胸廊活动度,加深呼吸深度,增大肺活量,提高呼吸系统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体育锻炼时,由于需氧量增加,促使大部分肺泡充分张开,对肺泡弹性的保持及改善十分有益,有助于预防肺气肿疾病的发生。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是人体生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其基本功能是整合。
整合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将来自各个方面的刺激经过协调、加工、处理得出一个完整的活动,做出适应性反应。
包括协调作用和做出完整的适应性反应两个方面。
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兴奋、抑制两个过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加强。
人的一切功能都是兴奋、抑制的不同表现形式。
脑力劳动的分析、思维、推理、综合都是在大脑兴奋中进行的长时间的学习、单调的刺激会使大脑皮层产生疲劳进入抑制状态,此时学习效率下降,如不及时调节将会导致疲劳过度,产生神经衰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休息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而体育锻炼是最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
在锻炼时,神经系统抑制转为兴奋,兴奋的神经系统促进了机体的代谢功能,改善供能和供氧,缓解了神经系和机体的疲劳。
体育运动时中枢神经系统加紧工作,要对场上的复杂变化做出协调反应,这对神经系统是极好的锻炼。
4、对运动系统的影响人体的运动是由运动系统实现的,运动系统由206块骨骼和400多块肌肉及关节等组成。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是人体最结实的器官。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骨骼发生良好的变化;肌肉附着出的骨增大,骨密质增厚,骨松质的骨小梁增粗,而且排列的更规则、更整齐。
因此,骨骼变的粗大、坚实、更为坚固,能担负更大的负荷和完成更大的运动练习和体力劳动。
人体骨与骨连接能活动的地方叫关节。
关节周围有关节囊,被韧带和肌肉包围着,韧带能加固关节。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关节囊、韧带、肌腱增厚和加强,伸展性、弹性增强,关节活动范围增大,灵活又牢固。
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器官,也是构成人体健美的外在表现。
人体全身肌肉的重量约占体重的40%(女性约为35%),人们的坐立、行走、谈话、写字、喜怒哀乐的表情。
乃至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劳动、运动等等,无一不是肌肉活动的结果。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是一种低支出、低风险和:无副作用的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的手段。
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情绪状态。
不良情绪是导致生理和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体育锻炼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体育锻炼的情绪效应有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两种。
温伯格等人的研究报告指出,一次三十分钟的跑步可以显著改善紧张、困惑、焦虑、愤怒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
同时,温伯格研究认为。
长期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情绪的改善。
人们常因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而产生紧张焦虑和不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这些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
大量研究表明。
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示。
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消除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对大学生做跑步实验,发现跑步能成功的减轻大学生在考试期间的焦虑情绪,且发现适当的步行(达到最大吸氧量的35%一65%)亦能降低焦虑状态和血压。
2、提高智力功能。
长时间的进行脑力劳动后,通过体育锻炼有利于呼吸、血液循环和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的交替,更有助于工作学习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分析等心智能力的健康发展,并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强化自我概念和自尊自我概念。
强化自我概念和自尊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对自己的身体、思维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包括“我的身材是不是很有吸引力”、“我的工作成绩是否非常优秀”、“我不喜欢什么或喜欢什么”等等。
而自尊是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对自己各方面的自我评价和情感反应,如“我对自己优异的工作成绩感到自毫“我对自己富有吸引力的身材感到非常满意”等等。
自我概念和自尊对个体在人格形成和适应社会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与运动性疾病(一)极点和第二次呼吸极点是指剧烈运动,特别是中长跑时,下肢回流血量减少,氧债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胸闷气短,下肢沉重、动作不协调和恶心现象,这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
第二次呼吸是指极点出现后,应适当减缓运动量,注意加深呼吸,坚持下去,上述生理反应就会逐渐缓解与消失。
随后机能得到改善,氧供应增加,运动能力又将提高,这种现象标志着“极点”已经克服,生理过程出现新的平衡。
这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第二次呼吸”。
(二)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大体上可分为肌肉疲劳、神经疲劳和内脏疲劳三种。
它对机体来说是一种保护性机制,同时又是运动负荷的标志。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
但有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健康。
消除运动性疲劳常用的方法:按摩、针灸、蒸气浴、桑拿浴或通过心理学恢复的方法,采用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
另外,注意运动后做好整理活动,进行必要的休息和补充适当的营养。
(三)肌肉酸痛和肌肉痉挛在大运动量锻炼后,或是隔了很长时间没锻炼,又开始锻炼之后,常常会出现肌肉酸痛,这种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中或运动结束时刻,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I--2天。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突然性强直收缩,并变得异常坚硬。
常发生在小腿腓肠肌、足屈拇肌和屈趾肌。
处置方法:对酸痛部位进行热敷、按摩、口服维生素C、针灸及电疗手段都可以使酸痛减轻和消除。
对痉挛部位进行牵引和拉伸,可配合按摩及点压委中、承山、涌泉穴等。
(四)运动性昏厥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由于供血量的减少和脑血管的痉挛,引起脑部突然供血不足一时性的知觉丧失。
出现运动性昏厥时会伴随全身无力、头昏耳鸣、眼前发黑、面色苍白等现象。
处置方法:立即使患者平卧,足略高于头部,并进行由小腿向大腿、心脏方向的按摩作拍击,同时点压人中、合谷等穴位。
如停止呼吸,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重症患者,经临场处理后,送医院治疗。
(五)运动中腹痛运动中中腹痛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时产生的腹部疼痛。
既有功能性的,也有器质性的。
在中长跑、马拉松跑、竞走和自行车运动中容易发生。
处置方法:减慢速度、加深呼吸、按压疼痛部位,如疼痛仍不减轻,甚至加重,应请医生处理。
(六)运动中暑运动中暑是指长时间在高温或热辐射环境中锻炼的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急性高温疾病。
处置方法:迅速使患者脱离热环境。
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并采取降温措施,如解开衣扣、冷敷额头、喝清凉饮料、服用人丹、十滴水等。
(七)溺水和游泳性中耳炎1、溺水是指因误入深水或肌肉痉挛使水从囗、鼻流入引起呼吸道阻塞,造成机体缺氧,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发现溺水情况,应立即使患者迅速脱离水面后,并打开口腔,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和其它异物,迅速进行排水,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重者请医生来处理。
2、游泳性中耳炎是指人们游泳时,由于不清洁的水进人中耳造成细菌感染引起的。
发现此种情况,患者应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内服、外用消炎药,并及时请医生处理。
(八)冻伤和雪盲冻伤是机体的某部分组织,因寒冷侵袭出现局部损坏的症候群。
雪盲也称光射性眼炎,是眼睛受到紫外线的侵害而发生的急性眼角膜、结膜炎。
处置方法:冻伤轻者可放在三十八度至四十度的温水中复温后再涂上冻疮膏。
若出现水泡,可消毒后用针头刺破,涂药后进行包扎。
三度以上冻伤应进行就医治疗;雪盲患者应迅速脱离受伤环境,并使用消炎药水,还可戴上墨镜保护眼睛。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置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损伤统称为运动损伤。
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发病规律,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保证身体健康和运动锻炼的正常运行。
(一)运动损伤的原因1、主观原因思想麻痹大意;缺乏运动经验;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身体的功能状况不良、身体的弱点和技术动作的特殊要求不适应;心理状态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是缺乏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2、客观原因锻炼时缺乏必要的保护帮助或保护帮助不及时、方法不正确;场地设施、器材不符合要求;动作粗野、违反规则(尤其是对抗性项目);运动负荷安排不当;运动内容组合不科学,练习方法不合理;纪律松懈或组织不严密等。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1.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
提高预防损伤的意识。
2.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对可能发生运动损伤的环节和易伤部位,要及时做好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