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2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课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共25张PPT)

层。
(2)根据成分判断体液种类的方法 ①根据K+和Na+的多少判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中 K + 浓度远大于细胞外液,而 Na + 正好相 反,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远大于细胞内液。 ②根据蛋白质含量判断血浆:血浆中含蛋白质较多, 所以蛋白质含量较多的细胞外液为血浆。
(2)适宜的温度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含氧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 要保障 (4)内环境中的代谢产物尿素、CO2等过多会使机体中毒
(5)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 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内环境稳态失 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稳态的事实
1、内环境的渗透压、PH、温度对细胞有何影响? 渗透压影响细胞结构和功能;PH、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如果发生较大的波动,细 胞还能正常完成生命活动吗?怎么理解“内环境稳态 ”这一概念?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正 常完成生命活动。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也是相对稳定的
一、内环境稳态的事实
成分的相对稳定: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 质、代谢产物的含量稳定 内环境稳态
理化性质的 PH值、体温、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相对稳定:
二、内环境稳态的实现
1、细胞呼吸时刻消耗葡萄糖,细胞会不断吸收内环境 的葡萄糖,内环境中的葡萄糖通过什么途径得以补充 ?需要哪些系统参与?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 2、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
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 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高山缺氧反应(高原反应) • 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中氧分压低,机体 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 • 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激烈,内环境失调。 • 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 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 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 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1章 第1、2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①长时间的吸气,细胞外液 CO2 浓度低,pH 上升 ②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少,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pH 下 降 ③肺气肿病人换气能力差,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pH 下 降
①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当我们感冒发烧时,食欲低
温 度
37 ℃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 宜温度也是 37 ℃左右
下、精神不佳,这是由于体 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
_必__要__条_件__。
第六页,共29页。
(2)稳态失调:人体(réntǐ)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⑲限______的,当 ⑳外__界__环__境_的__变__化__过_于__剧__烈___或人体(réntǐ)自身的调节功出能_现__障__碍_ 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稳内定环的境个稳体态其是生机命体活进动行不正一常定生都命正(常sh。ēn(gm√ìng))活动的必要条件
90%以上是由 Na+和 Cl- 决定的
①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 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 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平衡遭 到破坏,因此需输液来补充 ②血浆蛋白质含量降低的可能 原因是:营养不良使合成量减 少;肾小球炎,血浆蛋白随尿液 排出体外,患者出现水肿现象 ③当代谢废物含量上升时,说明 肾功能衰竭,会患尿毒症
毛细淋巴 管壁细胞
内环境 血浆
血浆和 组织液Leabharlann 淋巴和 组织液组织细胞 (如肝细胞)
组织液
淋巴细胞 淋巴、 血浆
4.内环境与外界(wàijiè)环境的深入理解
项目
说明
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 内与环“境外的”“内”即 内相 环对境于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
体内的外界环 境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输卵管、 输尿管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及其分泌的液 体应算作体内的外界环境
【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2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内环境各组分的判断
(1) 图中①为细胞内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
巴,②③④共同组成了内环境。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A处 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A 处。
2.组织水肿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 因如下:
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 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3)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 37 ℃ 左右。 内环境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 3 .作用: _______ 介。
三、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各个器官 、______ 系统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_________ 相对稳定 状态叫做稳态。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 内环境稳态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2 .意义: ____________ 条件。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 3.稳态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__ 4 .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 出现障碍 时,内环境的稳态就 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 ___________ 会遭到破坏。
1.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 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 ) 2.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 )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 的含量。( √ )
4.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 pH 明显降低。( × ) 5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 6 .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 。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 态。 × ( )
高中生物第1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优秀课件

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
饥饿感强,身体消瘦。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严重腹泻】
【空调病】
丧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水分蒸发加大,不能正常排汗,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对空气中病菌和过敏源反响削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维持稳态的根底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参与稳态维持的主要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 环 系 统
泌尿系统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 例如肾功能衰竭,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
有何异同?
2.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的不同而存 在有微小的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女子高于 男子。
讨论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
何差异?
3.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处于动态平衡中,与外 界气温的日变化没有明显关系。
体温处于动态平衡
渗透压
同理
酸碱度 温度
内环境的其他理理化性性质质以及化化学学组组成成也应该处 于一个动态平衡
2.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C〕 A.酶促反响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3.健康人血液的pH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
这是由于
〔〕
C
A.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
B.血液中NaCl的含量保持恒定不变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1章 第1-2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必修3)

温度 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 37 ℃左 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
右
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
②体温:幼儿>成人>老人; 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生理
女性>男性
活动紊乱
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对血浆 pH 的反馈调节 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主要有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等,其反馈调节过程分析如下:
(2)写出内环境三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请写出图中各标号所表示的液体名称: a___血__浆___;b__组__织__液__;c__细__胞__内__液__;d___淋__巴___。 ②内环境是由图中____a_、__b_、__d__等共同组成的细胞生活的 液体环境。 注意:消化道、膀胱等有孔道与外界相连,内部的液体如 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4.生理意义: (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必__要___ _条__件____。 (2)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有__限__的,当 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____出__现__障__碍__ 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判断正误] 1.内环境中含有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红蛋白、葡萄 糖、尿素等成分。( ) 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由各 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实现的。( ) 答案:1.× 2.√
(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 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体温和 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 保障。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共46张PPT)

2.人体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 ) A.组织液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B.血浆温度的相对稳定 C.细胞质基质的相对稳定 D.血浆酸碱度的相对稳定 解析: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 相对稳定,组织液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血浆温度的相对 稳定和血浆酸碱度的相对稳定均属于内环境稳态;细胞质 基质属于细胞内部成分,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C
3.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 节网络。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实例。 内环境成分或理化
性质
意义
渗透压正常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
酶活性正常,保证酶促反应正常进 体温和 pH 相对稳定
行
血糖、氧气含量稳定 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条件。
(2)内环境稳态≠绝对的稳定: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理化性质在允许 的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内环境稳态的 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在内因和外因的干扰下会发生内环 境稳态的失调,如发烧、脱水、高血糖等。
典例研析 【例 2】 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 pH 通常在 7.35~ 7.45 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等多对缓冲 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 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作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 pH 的相对稳定
要点三 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
1.实验中加入 HCl 或 NaOH 后的 pH 的变化;生物
材料是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江苏专用2012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1章第1、2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区分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内 环境与外界环境 1.体液、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
2.外界环境、内环境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 内环境是联系外界环境与细胞内液的桥梁,通过 这种桥梁,细胞方可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 及O2,并向外界环境中排出CO2及其他废物,其 物质交换图解如下:
3.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所处内环境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淋巴、组织液 血浆 淋巴、血浆
互动探究
(1)寒冷过度会出现感冒,属于内
环境的稳态失调吗?
(2)内环境的稳态始终保持不变吗?
【提示】 (1)属于
(2)保持相对稳定
突破易错疑点 对人体内环境的概念与组成成分理解 (1)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载体蛋 白;③呼吸酶;④H2O2酶;⑤DNA复制、转录、 翻译有关的酶;⑥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 (2)特殊细胞的内环境:①毛细血管壁细胞——血 浆和组织液;②毛细淋巴壁细胞——淋巴和组织 液;③组织细胞(指除血细胞、淋巴细胞和上述两 种细胞之外的其它细胞,如肝脏细胞、肾小管上 皮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皮肤表皮细胞等)—— 组织液。
思考感悟 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都存在于内环境中吗? 【提示】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而血浆蛋
白存在于血浆中,即内环境中。
二、内环境稳态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 (1)动态变化:内环境______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 成分 衡中。 器官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____、系 相对稳定 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状态。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1)经典解释: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共同作 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 一而实现的。
2021-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 第1章 1、2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

2021-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第1章 1、2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新人教版必修3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等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3. (xx年海南卷)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000 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
下列能正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有大脑5.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其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B.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6.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 )①消化酶②抗体③维生素④血浆蛋白⑤SO2-4⑥O2⑦血红蛋白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②④⑥⑦二、双项选择题7. (xx年湛江一模)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从3到5的过程,需要ATPB.葡萄糖由5到达4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D.由4产生的热量可由3的运输而散失到体外8.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C.葡萄糖、CO2和胰岛素D.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三、非选择题9.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方式进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水肿的成因 ①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 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②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 血浆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③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 升高。 ④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 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⑤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透出而流失。
解析:AB 段上升是因为人体部分细胞进行无氧 呼吸造成的。进入高原环境到完全适应的过程 中,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增强,红细胞数 量增多。人体中产生的乳酸与血浆中的缓冲物 质 NaHCO3 反应,从而维持血浆 pH 的相对稳定。 答案:B。
1.(2012 辽宁大连双基测试)下列物质中不属 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B ) A.血浆蛋白 B.麦芽糖 2+ C.Ca D.激素 解析:麦芽糖属于植物所特有的二糖,在人体 的消化道中被水解成单糖后才能进入内环境。
1.判断正误 (1)细胞只要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 换。( × ) (2)膀胱上皮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 × ) (3)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无机盐离子含量有关, 主要无机盐离子为 Na+和 Cl-。( √ ) (4)剧烈运动后 ,血浆 pH 为弱酸性。( × )
2.(2012 潍坊质检)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 B ) A.有 3 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3)血浆 pH 调节过程举例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机制和意义
见附表
【命题视角】 结合生活实例及人体健康,以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为出发点, 常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机制及意义。
【典例 2】 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 活动非常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环境通过 调节网络的调 节实现相对稳定。 (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 ,它是一个主要 由 构成的缓冲体系。 (3)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体 温调节中枢位于 ,温度感受器位于 。
A.AB 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 造成的 B.BC 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 细胞数量增多 C.AB 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 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 段产生的乳酸,在 BC 段与 Na2CO3 反应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淋巴
2.内环境:由组织液、 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 的液体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成分比较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 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理化性质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 7.35~7.45。 (3)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 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
(2)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所处内环境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淋巴、组织液 血浆 淋巴、血浆
2.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的比较 (1)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 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内。 (2)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 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解题技巧:解答体液物质交换关系图形题的方法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意义
问题引领: ①影响渗透压的因素是什么? ②生物体如何维持 pH 稳定? ③内环境稳定的调节机制及意义是什么?
1.渗透压 (1)渗透压的决定因素: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 + 蛋白质决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90%以上是由 Na 和 Cl 决定的。 (2)大小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2.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 (1)正常人血浆 pH 接近中性,为 7.35~7.45。 (2)维持因素:存在缓冲对,如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等。
1.内环境的成分 (1)内环境的成分分析
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 营养 物质 代谢 废物 其他 物质 水、无机盐、葡萄糖、氨 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CO2、尿素等 激素、抗体、组织胺、递 质、纤维蛋白原等 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 白:如血红蛋白、 载体等 ②胞内酶:过氧化氢酶、 呼吸酶、DNA 连接酶等 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
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H2CO3/NaHCO3 (3)下丘脑 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4)水肿(吸水) 升高 抗利尿 渴觉
【典例 3】 (2013 济宁月考)如图表示某人从 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 的变化曲线,下列对 AB 段和 BC 段变化原因的 分析,正确的是( )
2.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 生化反应( D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解析:神经递质在神经元的细胞内合成,激素在 核糖体或细胞质中合成;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 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 环境,因此①③⑥不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 抗体 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或组织液中,
思维导引: 1.观察图示,判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什么?
2.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哪些?不属于内 环境的成分有哪些?
3.不同组织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什么?
解析:由图知①②③④分别为淋巴、血浆、组织 液和细胞内液。内环境由①②③组成;胰岛素、 血浆蛋白、二氧化碳均为血浆的成分;肝细胞生 存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肾上腺、甲状腺为内 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直接排放到血浆中,唾液 腺是外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由导管进入口腔。 答案:B。
考纲展示 稳态的生理 意义(Ⅱ)
高频考点 ☆☆☆
考纲解读 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结 合具体实例理解稳态的实质与意义
第 、 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前导学 要点探究Fra bibliotek课堂检测
1.内环境的概念。 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3.组织液、血浆、淋巴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 4.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意义。
3.外界环境、内环境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 (1)识图
(2)析图 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 收→循环系统的运输→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才 能进入细胞; ②空气中的 O2 要经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运输 →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才能进入细胞,CO2 的排 出途径正好相反; ③代谢废物要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 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命题视角】 结合内环境组成模式图考查体液 及各组分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常以选择题的形 式出现,用以检测考生的识图析图能力。
【典例 1】 (2012 滨州一模)如图是正常人体肝 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 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体液②中含有胰岛素、血浆蛋白、CO2 等物质 C.图中③④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 接排放到②中
三、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 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条件。 3.稳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 会遭到破坏。
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神经元 之间的组织液中,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 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
3.(2013 上海奉贤区调研)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 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过程 2、3 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抗体可以存在于丙液中 D.丁液中 O2 浓度比甲液中高 解析:图中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 丁为细胞内液。抗体可以存在于淋巴液中。当 过程 1、3 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甲液中的 O2 顺浓度梯度扩散进入丁液中。
(4)体液中的水和无机盐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 细胞 + 内 Na 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 。如果人体大量 失水,血浆渗透压将 ,引起 激素分泌增加, 中枢兴奋。 解析: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它是 一个主要由 H2CO3/NaHCO3 构成的缓冲体系。可通过神 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其稳定。人体大量失 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 加,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
3.下列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反应或存在的物质是 ( D ) ①葡萄糖分解成 CO2、水 ②抗原与抗体反应 ③淋巴因子 ④神经递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内环境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问题引领: ①内环境的成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②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血 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