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习题:板块二 强权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综合检测b卷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文档:红皮书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板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 精品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文档:红皮书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板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 精品

中国近现代史板块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

这主要表明( ) 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解析:选C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据材料“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可知清朝并没有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故A项错误;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受到列强势力挑战,故C项正确;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有绝对化倾向,故D项错误。

2.清代捐输(即由士民报效,向国家捐献财物,政府对捐输人给予奖励)盛行。

按旧制,捐输人须赴户部领照,款项归户部拨用。

咸丰以来,政府同意户部发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生执照给地方省府,捐输人可直接在地方缴纳财物。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B.绅商群体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C.农民起义对清政府财政的冲击D.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吏治腐败解析:选C 根据材料“咸丰以来”和所学可知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迅速占据南方部分省份,使清政府财政困难,为迅速补给财政,清政府同意户部发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生执照给地方省府,捐输人可直接在地方缴纳财物,故C项正确。

3.(2017·长沙质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多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

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战争后中国( )A.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D.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解析:选D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了军事近代化进程,并且近代化取得了较大成果,故A、B两项错误;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成为当时重要的思潮之一,对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故C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开始戊戌变法,故D项正确。

2018年高考历史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综合检测B卷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综合检测B卷含答案

板块二综合检测B卷(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郑州质检)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

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

”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 )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B.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C.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D.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解析:选C 租界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能体现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A项错误;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属于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B项错误;互派公使是近现代正常的国际外交行为,故C项正确;中国放弃宗藩朝鲜是中国实力衰落的表现,不能体现出晚清政府实行了近现代外交体系,故D项错误。

2.清政府下令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救济灾荒均以国家为主导,以免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到了光绪初年,来自江浙等东南沿海的地方绅士,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

这说明( )A.民间救灾开始居主导地位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政府的救灾政策发生变化D.晚清中央权威趋于衰弱解析:选D 材料不能说明民间开始成为救灾的主导,救灾依然是政府主导之下的行为,故A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属于光绪中后期,而不是“光绪初年”,故B项错误;政策的变化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故C项错误;材料“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的变化反映出清政府的权威趋于衰弱,故D项正确。

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而在今日,国内即无问题之后,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吕思勉意在强调( ) A.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根源B.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C.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D.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解析:选B 根据“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可知吕思勉认为外来侵略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关键,所以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故B项正确。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专题四 近代中国政治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专题四   近代中国政治

专题四近代中国政治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作者试图说明( ) A.现代化世界大潮中,封闭的国策、落后的经济和僵化的制度必然带来民族的灾难B.战争的屡屡失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并被迫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C.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发动的战争实际上是现代化文明国家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途径D.落后招致民族的屈辱和反思,中国在阵痛中渐渐走出传统并被迫开始现代化探索【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可以看出作者强调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华民族深刻反思、抗争、探索,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故D项符合题意;AB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且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发动的战争实际上是对中国的掠夺,故C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是指( ) A.英国推行炮舰政策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C.中国社会全面落后D.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前,西方工业文明崛起,为了满足发展中的需求,采取了对外侵略,故选D项。

]3.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西人,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新高考历史复习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B卷(含解析)

新高考历史复习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B卷(含解析)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B卷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

这说明当时A.俄美为获取利益而支持清廷B.英国极力对华进行侵略C.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对外交涉事务的不断增加,各省自主设立了洋务局、交涉局之类的机构,作为对外交涉的职能部门。

这反映出当时A.天朝上国观念已经消亡B.民族国家意识仍需加强C.缺乏国家层面外交机构D.中央对地方丧失控制力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准备派团出使西方,由于中外外交礼仪不同,“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蒲安臣担任中国全权使节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并取得一系列外交成果。

这反映了当时A.美国政府侵犯中国外交主权B.清政府熟悉近代外交的规则C.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D.中国逐渐摆脱外交被动局面4.1877年,李鸿章在致郭嵩焘的信函中写道:“西洋政教规模,弟虽未至其地,留心咨访考究几二十年,亦略闻梗概。

”但洋务运动时期,他践行的却是中体西用论所标示的内容。

这说明李鸿章A.以比较温和的方式引进西学B.对中体西用的弊端有所认识C.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全无认识D.为自己的政治投机开脱责任5.1904年4月,美国宣布无限期延长旨在排斥和虐待华工的《中美会订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款》。

次年5月,上海商务总会提出集体抵制美货,并致函美国领事:“不独贵国不能过问,即鄙国政府亦断不能强令购买,盖买与不买,人人自有权也。

”全国各地绅商和市民纷纷响应倡议。

这些可以说明A.不平等条约压制了工商业发展B.领事裁判权遭到中国民众反对C.国民干预外交的观念初步形成D.三民主义对国民的影响力扩大6.从如表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观念变化中可以看出A.均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B.其中立宪派比维新派更倾向于革命C.革命派的主张比较符合卢梭的政治学说D.因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而有所不同7.【滚动考查西方代议制】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强权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综合检测B卷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强权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综合检测B卷

板块二综合检测B卷(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郑州质检)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

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

”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 )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B.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C.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D.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解析:选C 租界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能体现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A项错误;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属于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B项错误;互派公使是近现代正常的国际外交行为,故C项正确;中国放弃宗藩朝鲜是中国实力衰落的表现,不能体现出晚清政府实行了近现代外交体系,故D项错误。

2.清政府下令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救济灾荒均以国家为主导,以免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到了光绪初年,来自江浙等东南沿海的地方绅士,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

这说明( )A.民间救灾开始居主导地位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政府的救灾政策发生变化D.晚清中央权威趋于衰弱解析:选D 材料不能说明民间开始成为救灾的主导,救灾依然是政府主导之下的行为,故A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属于光绪中后期,而不是“光绪初年”,故B项错误;政策的变化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故C项错误;材料“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的变化反映出清政府的权威趋于衰弱,故D项正确。

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而在今日,国内即无问题之后,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吕思勉意在强调( )A.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根源B.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C.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D.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解析:选B 根据“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可知吕思勉认为外来侵略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关键,所以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故B项正确。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厦门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官,是齐国君主问政及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

孟子曾两次来齐,在稷下治学,“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后来,荀子却在稷下学官三为祭酒(学宫之长)。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孟子秉持性善学说B. 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C. 荀子忠实儒学正宗D. 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思想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有所掌握和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各派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材料所述即为思想融合的表现。

2. 史载汉文帝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武帝时“天下奢靡趋末,百姓多离农田”,成帝时“民弥怠惰,趋末者重”。

据此推断,这一时期A. 社会风气腐化堕落B. 政府坚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 政府统治危机严重D. 四民分业的社会结构趋于瓦解【答案】B【解析】材料“汉文帝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武帝时‘天下奢靡趋末,百姓多离农田’,成帝时‘民弥怠惰,趋末者重’”体现了汉代统治者的重本抑末思想,体现了其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商业发展的态度,没有涉及社会风气腐化,A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统治危机严重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D与古代中国经济史实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汉文帝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武帝时‘天下奢靡趋末,百姓多离农田’,成帝时‘民弥怠惰,趋末者重’”的理解,结合古代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关内容加以回答即可。

3. 宋代私家藏书数量多,涉及领域广,甚至有官藏无法达到的质量和利用价值;私人藏书家多爱书如命,注重借抄、整编书籍和刻书。

这反映出宋代A. 活字印刷取代雕版印刷B. 世家大族的势力进一步增长C. 书院兴起动摇官学地位D.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答案】D【解析】据材料“宋代私家藏书数量多,涉及领域广”、“私人藏书家多爱书如命,注重借抄、整编书籍和刻书”可以得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财富聚集,促进了私人藏书的发展,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繁荣,D符合题意;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活字印刷术取代调版印刷术还需要一个过程,A说法不准确;材料没有涉及收藏书籍的为世家大族,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学地位动摇,C不正确。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Ⅱ)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Ⅱ)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历史1.A【解析】材料意在通过商汤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这一历史事件,来体现商汤的成功缘于其“仁爱”之心和基本道德意识。

故选A。

材料中没有捕猎与其他生产活动进行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捕猎是夏商主要经济活动,B错;材料未体现商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C错;材料不能体现资源争夺,D错。

2.B【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西汉时期,百姓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他们在将粮食换成钱币的过程中遭到商人盘剥,导致其出卖土地而流亡。

答案选B。

自商鞅变法以来到晚清,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改变,A错;材料没有提及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C 错;富商大贾并没有操纵税收,D错。

3.C【解析】材料反映了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两省名称发生变化并且宰相数量增加、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分割宰相权力,强化皇权,这有利于加强君主对朝政的控制,C对。

两省宰相人数增加、更替频繁,会使得宰相权力被进一步分解,没有涉及职权扩大,A错;低品级官员参与国家大政,没有直接提升官品,这一做法的目的并不是为官员提供晋升机会,B错;宰相权力遭到削弱,参政议政的职能没有变化,D错。

4.D【解析】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明代到清代昆曲流行于社会上层,江南士大夫也用昆曲以示高雅,说明昆曲属于上层文化和官场文化,这也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主要原因,D对。

陆王心学提倡“心即理也”,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与昆曲关系不大,A错;昆曲流行于京剧之前,是京剧的渊源之一,京剧吸收了昆曲的部分元素,B逻辑错误;昆曲是“官腔”“雅乐”且很受江南士大夫欢迎,这反映了社会上层的文化取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强化,C错。

5.D【解析】材料中地方督抚的主张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说明依然存在朝贡观念;第二,主张中国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依据,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参与评判是非曲直,明显带有近代外交观念,D正确。

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2 中国近代史 精品

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2 中国近代史 精品

经纬考案(纬卷综合二·中国近代史)一、选择题1.关税是一个国家民族工业的保护伞,可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C.中国关税必须保持最低税率D.英国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解析:此题关键在于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内容的理解。

关税权是国家主权,它的功能除保证国家海关税收,是政府重要财政来源,除防止走私外,更重要的功能是通过海关税率的调节和进出口商品配额的限制来保护本国民族工商业。

“协定关税”则使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关税税率受制于外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故应选A项。

答案:A2.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下列两部著作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抵御外来侵略C.与外国正常交往D.发展资本主义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两幅图片提供的资料分别是《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是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产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著述。

从中比较可知D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D3.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计划的破产②已彻底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A.①④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适用排除法,列强的本性使他们根本不可能彻底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故凡是含有②的选项都应排除。

答案:C4.“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

……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早期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辛亥革命时资产阶级革命派C.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资产阶级维新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在仔细阅读材料基础上理解其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二综合检测B卷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郑州质检)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

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

”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 ) 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
B.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
C.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
D.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
解析:选C 租界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能体现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A项错误;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属于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B项错误;互派公使是近现代正常的国际外交行为,故C项正确;中国放弃宗藩朝鲜是中国实力衰落的表现,不能体现出晚清政府实行了近现代外交体系,故D项错误。

2.清政府下令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救济灾荒均以国家为主导,以免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到了光绪初年,来自江浙等东南沿海的地方绅士,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

这说明( )
A.民间救灾开始居主导地位
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政府的救灾政策发生变化
D.晚清中央权威趋于衰弱
解析:选D 材料不能说明民间开始成为救灾的主导,救灾依然是政府主导之下的行为,故A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属于光绪中后期,而不是“光绪初年”,故B项错误;政策的变化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故C
项错误;材料“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的变化反映出清政府的权威趋于衰弱,故D项正确。

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
下,复何能为?而在今日,国内即无问题之后,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吕思勉意在强调( )
A.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根源
B.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
C.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
D.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
解析:选B 根据“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可知吕思勉认为外来侵略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关键,所以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故B项正确。

4.洪仁玕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使用这些“轻污字样,是口舌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

而左宗棠的幕僚骆秉章则将原来的《英吉利夷船入寇记》改为《洋务权舆》了。

这表明了( )
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傲慢自大的观念开始起变化
解析:选D 材料“轻污字样,是口舌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英吉利夷船入寇记》改为《洋务权舆》”体现了对西方认识的转变,表明部分先进的国人傲慢自大的观念开始起变化,故D项正确。

5.近代某学者在揭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境时曾说:“工艺不兴,制造不讲,土货销场,寥寥无几,能争利乎?”而洋人则可以利用条约特权,“投我所好,制造百物,畅销内地”,如是则通商不如不通。

该学者( )
A.反对开辟通商口岸发展国际贸易
B.反思近代民族企业缺乏市场意识
C.批判清政府限制民间办厂的政策
D.认为条约制度束缚民族资本发展
解析:选D 根据题干信息,该学者是反对洋人利用条约特权,“投我所好,制造百物,畅销内地”,并不反对开辟通商口岸发展国际贸易,故A项错误,D项正确。

B、C两项与材料无关。

6.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材料中的“中国当代观念”( ) A.倍受当时的政府推崇
B.成为当时多数中国人的共同观念
C.1915年的当代观念主体是资产阶级
D.1919年以后当代观念完全走别国道路
解析:选C 1915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所以当时的当代观念主体是资产阶级,故C项正确。

7.(2018届高三·河南六市联考)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

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
A.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B.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C.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定
D.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解析:选A 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有识之士提出要向西方学习,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所以这一时期“商+”思维说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故A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故B项错误;虽然是重商但并不是否定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故D项错误。

8.下表是1935~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