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的研究
外周血清IGF-1、IGFBP-3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

外周血清IGF-1、IGFBP-3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外周血清IGF-1、IGFBP-3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一、引言原发性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非常重要。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而外周血清IGF-1和IGFBP-3的水平对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IGF-1和IGFBP-3的作用及调控机制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是一种多肽激素,可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并在细胞分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IGFBP-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protein-3)是IGF-1的主要结合蛋白,能够调节IGF-1的生物活性。
IGF-1的合成和IGFBP-3的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营养状态、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等。
三、外周血清IGF-1、IGFBP-3的变化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外周血清IGF-1水平显著升高,同时IGFBP-3水平明显降低。
IGF-1的增加可能是由于肿瘤组织合成和释放的增加,而IGFBP-3的降低可能是由于肿瘤对其结合蛋白的分解和清除增加。
外周血清IGF-1和IGFBP-3的值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以用作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四、外周血清IGF-1、IGFBP-3的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的意义1. 早期诊断:外周血清IGF-1和IGFBP-3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尤其是早期病例,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2. 鉴别诊断:外周血清IGF-1和IGFBP-3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鉴别原发性肝癌与其他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炎等,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3. 预后评估:外周血清IGF-1和IGFBP-3的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病程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以用作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VEGF、IGF-Ⅱ联检的临床价值

1 对 象 : 1 健康 对 照 组 3 . () O例 ( 1 男 9例 , 1 例 ) 女 1 。年 龄 2 ~6 岁 , 均 3 . 1 8 平 8 4岁 。经 我 院保 健 科 体 检 合 格 , 、 、 、 心 肺 肝 肾等重 要 脏 器 无疾 患 的 健康 者 。肝 肾功 能 试 验 正 常。 () 2
管 内皮 生 长 因 子 ( a c lre d t e a go h fco s V G ) v s ua n oh l l r wt a tr , E F i
和 胰 岛 素样 生 长 因子 l(nui-k rw hfco I, - ) I isl l e o t atrl I ni g GF l I
联 合检 测 , 现将 结果 报 道 如 下 。
资 料 与 方法
1 健 康 对 照组 、 病 组 与 P . 肝 HC组 A P I F Ⅱ 、 G F 、G 一 VE F结 果 , 表 1 HC 患 者 血 清 中 , P、 一 VE 见 。P AF I GF Ⅱ、 GF三 种 肿 瘤
标 志 物水 平均 高 于 健 康 对 照 组 ( P<0 0 1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 肝 病组 与 P HC组 比较 其 P值 结 果 显 示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表 1 健康对照组 、 病组 与 P 肝 HC组 3项 指 标 比较 ( ± s j )
最 常 用 的肿 瘤 标 志 物 之 一 , 敏 感 性 较 低 ( 0 左 右 ) 特 异 性 但 7% ,
仪 器 为西 安二 六 二 厂生 产 的 2 0 P 0 8 S全 自动 7 数 仪 。VE F 计 G
采 用 E IA 法 , 器 为 奥 地 利 HT2型 酶 标 仪 , 剂 盒 由 尚柏 Ls 仪 试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汪琼;金国玺;于磊【摘要】Objective:To measure the serum level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 IGF-1 )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 IGF-BP3 )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explore its correlation with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 ,8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imple diabetes group ( SDM group, 33 cases ) ,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group ( EDN group, 28 cases ) and clinical stage of nephropathy group(CDN group,25 cases). The levels of the IGF-1,IGF-BP3,UAER and other indicators were detected,which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s of IGF-1 and IGF-BP3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Results:The serum levels of IGF-1 and IGF-BP3 and UAER in CD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DM group and CDN group(P<0. 01),the serum levels of IGF-1,IGF-BP3 and UAER in CD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EDN group(P<0. 01). The IGF-1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reatinine,urea nitrogen, UAER and IGF-BP3,respectively(P<0. 01),the IGF-1 was correlation without ag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P>0. 05),and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fasting plasma glucose(P<0. 01). Conclusions:The serum levels of IGF-1 and IGF-BP3 are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which can be used as one of the early diagnosis index of diabetic nephropathy.%目的::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IGF—I、TGF--α、CA19--9和AFP联检的临床意义

射免疫分析 。试剂盒购 自中国 同位 素公 司北 方免疫试 剂研
究所 , 按说明书操作。
12 2 统计学处理 ..
所有检测 数据 以 ±s 表示 , 组间 比较
抑制 细胞 凋亡 的作 用。IF— 及其 受体 在肝 细胞 癌变 中发 G I 挥着重要 的作用 , 与肝细胞的活性 和肝脏 的代 谢功能关 系密 切。本文结果表 明, 原发性 肝癌患者 在介 入治疗 前血清 IF G I 水平非常显著 地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 . 1 。介入治疗
江苏省无 锡市第 二人 民 医院检验 科 ( 10 2 240 )
文献报道 JIF—I , G 是炎症 和肝纤维化进展的重要 细胞
吕 珏
和 A P水平的变化 经介入治疗 6个月后 随访 , F 未复发的患 者为 2 2例 , 清 IF—IT F— C 1 血 G 、G 、A 9—9和 A P水平与正 F 常对 照组 比较无显著差异 ( P>00 ) .5 。介入治疗后 6个月复 发者 8 , 例 其血清 I F—IT F— C 9—9和 A P水平仍 G 、 G 、 A1 F 维持在介入治疗前水平 , 与未复发组 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 ( P
目前 已被 临床广泛 应用 J 。本文 报告原发性 肝癌 患者介入 治疗前后血清 I F—IT F— C 1 G 、 G 、 A 9—9和 A P联检 的结 F
果, 现报告如下 。
2 3 血清 I F—IT F— C 9—9与 A P水平进 行相关 . G 、G 、 A1 F 分析 , 结果呈 明显 正相 关 , 关 系数 分 别 为 ( =0 5 8 、 . 相 , . 14 0 6 1 、. 83, 0 2 0 63 P<0 0 ) . 1 。说 明 随着血 清 I F—IT F— 、 G 、G C 1 9水平 的提高 , 清 A P水平也 随之升高。 A 9— 血 F
IGF-1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IGF-1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一种与机体组织分化、增殖和成熟有关的重要细胞因子,因其与胰岛素具有结构同源性、且在机体许多组织中有类似于胰岛素的作用而得名。
近年研究发现其除了能够对机体多种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迁移、存活、代谢进行调节,还能在脑损伤、肿瘤的发生发展、机体的生长代谢及骨质疏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
现综述IGF-1的临床研究进展如下。
关键词:IGF-1;研究进展IGF-1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中的一员,其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2],是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结构与胰岛素相似,为一种含有70个氨基酸的碱性多肽,曾称为亚硫酸化因子、生长调节素C等,可以由体内大多数组织产生,既通过内分泌,又通过旁分泌机制起作用。
既有胰岛素样合成代谢作用,又有促生长作用;血中IGF-1只有1%左右是游离的,其余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3)结合,IGF-1通过广泛分布全身的IGF-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发挥作用[3]。
1 IGF-1在临床中的应用1.1脑损伤的保护作用IGF-1是一种有效的神经保护剂,在成熟脑组织中有广泛的低水平表达,对维持神经细胞生存生长和损伤后修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缺血性脑损害修复密切相关;因可增加缺血、缺氧神经元的存活率,调节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抑制细胞凋亡,对细胞受损后的恢复也有重要作用[4];其可促进神经细胞的突触形成、树突快速生长及髓鞘生成,影响不同类型神经细胞及相关细胞的生存能力;并且IGF-1可以减轻低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水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1.1.1 在创伤性脑损伤中保护作用赵婧等[5]研究发现: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12 h损伤区周围皮质IGF-1mRNA和蛋白已开始显著表达,24h达到高峰,48h表达开始减少,72h仍有少量表达;可为应用IGF-1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提供合适的时间窗。
IGF-1R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IGF-1R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摘要】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是胰岛素生长因子家族主要成员之一,IGF-1R在人类大多数肿瘤中呈过表达,也在肺癌的转化与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
本文就IGF-1R在信号转导通路、与肺癌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及其在靶向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信号转导通路;靶向治疗;肺癌【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003-02胰岛素生长因子家族(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system,IGFs)包括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和相应的受体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胰岛素生长因子2受体(IGF2R)以及至少6类结合蛋白(IGFBP)[5],其中,IGF1、IGF2为多肽类生长因子,IGF1R、IGF2R 是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家族的主要成员。
IGFs不仅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也在细胞的恶性表型的形成和维持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IGF1R在肺癌等大多数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侵袭、转移和抗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1]。
靶向IGF1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转移,提高肺癌对放化疗的敏感性[2]。
因此,IGF-1R将有可能成为治疗肺癌的一个有效作用靶点。
1.IGF1R的分子结构IGF1R 是一种跨膜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定位于15q25-26,长约100kb,共有21个外显子,与胰岛素受体有60%同源性,由α、β两个亚单位通过二硫键结合形成的异二聚体(α2β2)。
α亚基位于胞膜外,有一个半胱氨酸富集区域(cystcine-richodomain),可与IGF-1特异性结合;而跨膜的β亚基存在酪氨酸激酶催化亚单位,可催化自身磷酸化位点磷酸化,引起细胞内信号转导,产生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及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等生物学作用[3]。
胰岛素抵抗在肝癌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在肝癌作用中的研究进展胰岛素抵抗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阻碍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升高和胰岛素分泌增加。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也与癌症发展有关。
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增加了肝癌的风险,同时也促进了肝癌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胰岛素抵抗在肝癌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是肝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胰岛素抵抗增加了胰岛素的分泌,并促进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合成和释放。
IGF可以促进肝癌的增殖和转移。
此外,胰岛素抵抗还会导致肝脏脂肪沉积和炎症,增加了肝癌的风险。
一项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与肝癌的发生和死亡都有关联。
研究人员对10年的随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肝癌患者中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患病率更高。
此外,胰岛素抵抗也与肝癌的转移和复发有关。
一项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可以加速肝癌的进展,特别是在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肝病患者中。
这项研究对298名肝癌患者进行了随访,发现胰岛素抵抗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也会影响肝癌治疗的效果。
一项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肝癌治疗效果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相比要差。
研究人员对62名肝癌患者进行了治疗后的随访,发现胰岛素抵抗患者的预后不佳。
结论胰岛素抵抗是肝癌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增加了肝癌的风险,并促进了肝癌的发展。
此外,胰岛素抵抗还会影响肝癌治疗的效果。
因此,如何减少胰岛素抵抗,防止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是目前肝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未来的研究应该探讨如何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的水平来预防和治疗肝癌。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GF-I、IL-10和IL-18检测的临床意义

’ P< 0 . O 1 , 一 P> O . 0 5 , P< O . 0 5 ( 与健康新生儿组比较 )
2 . 3 H I E患儿 血清 S 1 0 0 b水 平 明显 高于健 康新生 儿组 , 且
脑特异 蛋白( S 1 0 0 B ) 被认 为是一种钙 传感器蛋 白, 通 过
病变程度越重越明显 , 与健康 新生 儿组 比较 , 均 有显著性 差
[ 2 ] E k m e k c i H, E k me k c i O B . T h e r o l e o f a d i p o n e c t i n i n a t h e ms c l e r o s i s a n dt h r o m b o s i s [ J ] . C l i nA p p l T h r o m b o s i s / H e m o s t a s i s , 2 0 0 6 , 1 2 ( 2 ) : 1 6 3 —
水平 与 H I E患儿 的病 变程度呈 明显 的负相关 。在 患儿 的治
[ 3 ] O u c h i N, S h i b a t a R, Wa l s h K.C a r d i o p r o t e c t i o n b y a d i p o n e c t i n [ J ] . T r e n d s C a r d i o v a s e Me d , 2 0 0 6, 1 6 ( 5 ) : 1 4 1 — 1 4 6 . [ 4 ] 冯哗 , 施圣云 , 周晓玉. 缺氧缺血性 脑病新生儿 血清脂联索 、 白
S 1 0 0 B蛋 白可释放 到脑脊 液 , 通过血 脑屏 障进 入血液 , 导 致
血清 S 1 0 0 B蛋 白水平增高 , 并且其浓度随病情和 时间的变化 而变化 。本 文 H I E患儿的 S 1 0 0 B结果显示 , 与健康新生儿组 比较均有显著差 异 ( P<0 . 0 1 ) , 因此 , 在 HI E的动态 监测 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的临床指导意义。
方法:分别检测PHC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单纯PHC患者、单纯T2DM患者、健康人群中IGF-1的水平并与甲胎蛋白(AF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此4组组间IGF-1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单纯PHC组IGF-1水平最低。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2型糖尿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甲胎蛋白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2-0037-02
Study on serum igf-1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mplicated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Qi Yingchao1, Shi Guangying2 (Corresponding author),Guo Xinwen3.
1 Medical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Xinjiang832003, China;
2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Liver Disease,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Hospital,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Urumqi,Xinjiang 830000, China;
3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Aksu District, Aksu,Xinjiang 84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 in the laboratory test of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Methods igf-1 levels in PHC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PHC patients alone,T2DM patients alone,and healthy people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and the correlation was analyzed with AFP levels.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gf-1 between the 4 groups (P<0.05).Conclusion IGF-1 level was lowest in PHC group.
【Key words】Primary liver cancer;Type 2 diabetes;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AFP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在我国发病率位于第3位,具有很高的死亡率[1]。
PHC的普遍危险因素包括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及酗酒等。
但是有文献记录至少有10%~21.2%PHC患者没有上述危险因素暴露[2],而且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提示2型糖尿病与肝脏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于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的PHC合并T2DM、单纯PHC及单纯T2DM患者资料各30例,设为病例组。
并同期收集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群资料30例,设为对照组。
具体资料如表1,各组间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病例组纳入标准:所有原发性肝癌病例诊断标准符合欧洲肝脏联合研究学会制订的标准,2型糖尿病病例诊断符合WHO咨询委员会临时性报告(1998年)标准。
排除标准:(1)25岁以下患者;(2)伴有其他部位肿瘤患者;(3)艾滋病感染患者;(4)不能接受研究实验知情同意者;(5)非原发性肝癌患者;(6)其他有可能引起本研究因子变化的疾病,如:免疫、血液系统疾病等。
1.2 方法
IGF-1、AFP的检测。
采用化学发光法,委托武汉圣康达医学检验所严格按照
使用说明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数据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不齐,故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数据统计分析如表2。
根据秩和检验结果分析,此4组组间IGF-1比较具有
统计学差异(P<0.05)。
单纯PHC组IGF-1水平最低。
各组IGF-1水平与AFP水平均呈负相关性。
表1 各组间年龄及性别统计
3.讨论
原发性肝癌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所以该病的治疗首重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而2型糖尿病作为常见疾病,在DavilaJ.A.等[4-5]研究中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肝癌的发病风险较正常人高2~3倍,并且把2型糖尿病作为原发性肝癌
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国内池俊萌等[6]研究结果相似。
IGF-1是受生长激素调节的一种单链多肽,可在全身各器官组织表达,但是主要在肝脏进行合成以及分泌,还可以它可以促进有丝分裂以及细胞分化,通过加快细胞增殖的方式加速DNA水平突变的累积,增加细胞恶变的可能。
薛亚梅等[7]研究发现IGF-1能够抑制细胞的凋亡。
大量研究发现[8],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较正常人群高,而IGFBP-3水平较正常人群低。
但是在本研究中,3组病例组中,单纯PHC组、PHC合并T2DM组、T2DM组的IGF-1水平依次降低,考虑与健康肝脏组织受到肿瘤细胞侵袭后导致IGF-1正常的合成分泌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血清中IGF-1水平下降。
而在PHC合并T2DM组中,IGF-1水平较受到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作用影响,其他部位合成分泌IGF-1增强,引起的升高,但仍较健康对照组低。
本研究中得出单纯PHC组、PHC合并T2DM组、T2DM组的IGF-1水平依次
降低,考虑IGF-1水平是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中原发性肝癌组样本数据偏少,不足以明确证明IGF-1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辅助实验室检查。
但是,本研究为AFP阴性的可疑原发性肝癌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辅助诊断的途径,同时也为IGF-1检测筛查早起原发性肝癌的意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元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
染学杂志,2013,23(22):5407-5409.
[2]邵清,陈国凤,李梵.慢性病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J].肝脏,2017,12(5):366-367.
[3] Trajkovic-Arsic M,Evdokia K,Jens TS.The role of insulin and IGF system in pancreatic cancer[J].J Mol Endocrinol,2013,50(1):R67-74.
[4] Davila J A.Morgan R O,Shaib Y,et al.Diabetes Increases th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United States:a Population Based Case Control
Study[J].Gut,2005,54(4):533-539.
[5] Serag H B,Tran T,Everhart J E.Diabetes Increases the Risk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Gastroenterology,2004,126(2):460-468.
[6]池俊萌,吴传新.2型糖尿病对肝细胞性肝癌发病的影响[D].重庆:重庆医
科大学,2011.
[7]薛亚梅.IGF-1对细胞凋亡的抑制调控[J].生命科学,2007,19(1):68-72.
[8]Renehan AG,Zwahlen M,Minder C,et al.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IGF-1 blinding protein-3,and cancer risk:systematie review and mcta regression
analysis[J].Lancet,2004,363(9418):1346-1353.。